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伐对杉木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赵朝辉 方晰 +1 位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2-107,共6页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间伐对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按50%强度间伐5 a后,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比对照区分别增加了6种和3 280.16 kg.hm-2,生物量的变化率达224.77%,林下死地被物增加了... 利用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间伐对湖南省会同杉木人工林林下地被物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按50%强度间伐5 a后,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比对照区分别增加了6种和3 280.16 kg.hm-2,生物量的变化率达224.77%,林下死地被物增加了4 380 kg.hm-2,提高了92.80%;与对照区相比,林地各层土壤温度提高了3.16%以上,土壤层(40~100 cm)除容重下降了2.44%外,土壤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贮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4.22%、6.77%、9.95%、4.20%、2.40%、6.38%、1.63%,土壤层(0~45 cm)有机质、N、Ca的含量分别下降了3.21%、7.73%、47.74%,而pH值和P、K、Mg含量分别提高了3.25%、46.23%、0.03%、0.72%。表明间伐不仅增加了林下植物种类和生物量,而且提高了林地土壤温度,加速了死地被物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杉木林 林下地被物 生物量 土壤理化性质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 被引量:16
2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5,共5页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枝、叶中碳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杉木叶的平均碳素含量为50.44%,枝的平均碳素含量为44.79%;不同层次杉木叶碳素含量的平...  对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含量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枝、叶中碳素含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杉木叶的平均碳素含量为50.44%,枝的平均碳素含量为44.79%;不同层次杉木叶碳素含量的平均值依序为上层叶>中层叶>下层叶,不同层次杉木枝碳素含量的平均值依次为中层枝>上层枝>下层枝;10年生杉木各组分碳素含量的变化范围为45.29%~49.72%,11年生的为45.80%~50.22%,14年生的为45.80%~50.93%,变异系数范围为1.68%~8.44%;不同组分的碳素含量按大小可大致排列为树叶>树皮>树根>树干>树枝>球果;同一林分中各层次植物的碳素含量按高低排列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10年生和14年生杉木林土壤各层的碳素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学 森林生态学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素含量 湖南会同
下载PDF
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动态格局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超 田大伦 +3 位作者 胡曰利 闫文德 方晰 梁小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37-2747,共11页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 用空间一致时间连续的定位研究方法,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验基地的第2集水区,对连栽杉木林林下植被生物量进行了12 a的监测,研究了林下植被种类的变化、生物量动态特征、生物量的组成与分布变化格局。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在14 a生长发育过程中,林下植物种类呈现波动性的减少趋势,其中木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0.0%,草本植物物种数下降率为47.1%。林下植被生物量由杉木林3年生29.48 t/hm2下降至14年生的2.53 t/hm2,其中木本植物生物量由7.07 t/hm2,下降至1.25 t/hm2,下降了82.3%;草本植物由22.41 t/hm2,下降至1.28 t/hm2,下降了94.3%。在此期间,木本与草本植物生物量的高低均出现波动现象。3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乔木树种生物量6068.97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85.88%,藤本植物生物量736.97 kg/hm2为次,占10.44%,灌木植物生物量259.87 kg/hm2最低,仅占3.68%。14年生杉木林下木本植物以灌木植物生物量881.87 kg/hm2为首,占总生物量70.73%,藤本植物生物量247.07 kg/hm2为次,占19.82%,乔木树种生物量117.87 kg/hm2最少,只占9.45%。3年生杉木林下草本植物以蕨类植物生物量8391.44 kg/hm2最高,占总生物量的37.44%,过路黄生物量36.77 kg/hm2最低,仅占0.16%。杉木14年生时,以芒生物量573.00 kg/hm2最大,占总生物量44.78%,金毛耳草生物量2.93 kg/hm2最小,仅占0.23%。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杉木林养分循环、碳平衡、维护和提高林地地力及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连栽 林下植被 生物量 动态变化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配动态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志宏 田大伦 +2 位作者 康文星 项文化 闫文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7-43,共7页
采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会同杉木人工林7~20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明显差异;杉木树干生物量比率随着林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但从20年... 采用湖南会同杉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分析了会同杉木人工林7~20年生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杉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存在明显差异;杉木树干生物量比率随着林龄的增大呈上升趋势,但从20年生开始下降;树叶生物量在7~20a间呈下降趋势;树枝生物量在7~20a间呈缓慢下降趋势,各林龄段树枝生物量所占比例在7%左右(除7年生杉木外);树根生物量在7~18a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a时开始上升;树皮的生物量比例在速生期维持在8%左右,在干材阶段约为12%。(2)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与相对生物量均表现出随林龄而变化。树干生物量占林分林木生物量的范围大致在49.38%~69.20%之间,树皮生物量比例范围在6.97%~12.60%之间,树根生物量比例范围在5.96%~19.39%之间,树枝生物量比例范围在6.43%~11.33%之间,树叶生物量比例变化范围较大,在4.99%~18.42%之间。(3)林分生产力随林龄变化而变化,且在不同组分中的分配亦随林龄而变化。总体而言,林分生产力在6.47~15.85t.hm-2 a-1间变化,7年生时林分生产力最低,11年生时林分生产力最高,其他林龄时的林分生产力在7~11t.hm-2 a-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生物量 动态 林龄 会同
下载PDF
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湖南会同创新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5
作者 李超 《世界竹藤通讯》 2024年第4期11-14,共4页
湖南省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素有“广木之乡”“楠竹之乡”的美誉,全县有楠竹面积3万hm^(2),立竹蓄积1亿根,楠竹资源总量位居怀化市第1、湖南省第5。近年来,会同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抓住“以竹代塑”的机遇,坚持全竹利... 湖南省会同县地处湘西南边陲、怀化市南部,素有“广木之乡”“楠竹之乡”的美誉,全县有楠竹面积3万hm^(2),立竹蓄积1亿根,楠竹资源总量位居怀化市第1、湖南省第5。近年来,会同县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抓住“以竹代塑”的机遇,坚持全竹利用、全链开发,创新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章分析了会同县竹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会同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产业 以竹代塑 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 湖南会同
下载PDF
会同县古树群落特色分析与开发利用等级划分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陶德树 《热带林业》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对分布在会同县18个乡镇38村的44个古树群落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会同县古树群落的结构、特征、特色及开发利用价值。古树调查采用林业三类调查实测法进行,村寨情况访问当地居民,根据专家从生态、景观、经济、人文、开发现状及潜能等方... 对分布在会同县18个乡镇38村的44个古树群落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会同县古树群落的结构、特征、特色及开发利用价值。古树调查采用林业三类调查实测法进行,村寨情况访问当地居民,根据专家从生态、景观、经济、人文、开发现状及潜能等方面打分划分群落等级。44个古树群落共计808株古树,隶属22科34属。群落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树种以枫香、香樟、赤皮青冈、南方红豆杉、钩栲、大叶榉和甜槠为主,树种所属科以壳斗科、金缕梅科、樟科、榆科为主。群落按等级分:Ⅰ级5个、Ⅱ级22个、Ⅲ级17个。研究认为会同县的古树群落树种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南方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和特点;得分靠前的群落生态和景观价值很高,可以结合全县旅游开发、乡村振兴规划合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群落 会同县 壳斗科 乡村振兴 开发利用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各植物组分含碳率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赛专 康文星 杨志敏 《湖南林业科技》 2012年第3期58-60,77,共4页
分别采集会同县广坪林区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杉木树干(去皮)、树皮、枝、叶、根系样品和灌木的干、枝(叶)和根样品与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样品以及林内的枝、叶、果和碎屑凋落物和枯死根,用干烧法测定其含碳率。结果表明:杉木各器官... 分别采集会同县广坪林区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杉木树干(去皮)、树皮、枝、叶、根系样品和灌木的干、枝(叶)和根样品与草本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样品以及林内的枝、叶、果和碎屑凋落物和枯死根,用干烧法测定其含碳率。结果表明:杉木各器官含碳率大小的顺序是:树皮>树叶>树根>树干>树枝。树皮、树叶、树干、树枝含碳率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大而增加,树根含碳率随着树木年龄增大出现波动。林冠下草本植物的平均碳含量比木本植物低,且草本植物间碳含量差异要比木本植物间大。林龄对凋落物同种组分碳含量影响不显著。不同凋落物的碳含量即使在同一龄级也存在较大差异。枯死根系的碳含量要低于地上凋落物各组分的碳含量,林木各器官活有机体内的碳含量均大于相应死有机体(凋落物)内的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植物组分 含碳率 会同县
下载PDF
会同县马尾松与萌芽杉木混交林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8
作者 曹流清 游上 +1 位作者 李晓凤 黄生湖 《湖南林业科技》 2009年第5期19-22,共4页
会同县近年来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马尾松工业原料林,形成马尾松幼林与萌芽杉木的混交林分。从马尾松幼林和萌芽杉木近5年生长及管抚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马尾松 萌芽杉木 混交 培育 会同县
下载PDF
湖南省会同县炮团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晓凌 《世界有色金属》 2017年第18期101-102,共2页
会同县炮团金矿床位于湘黔桂隆起北东段,安化-黎平深大断裂通过本区。矿区主要赋矿地层为板溪群五强溪组第二段岩性为青灰至灰绿色粉砂质板岩,由三个矿带组成;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蚀变破碎带中... 会同县炮团金矿床位于湘黔桂隆起北东段,安化-黎平深大断裂通过本区。矿区主要赋矿地层为板溪群五强溪组第二段岩性为青灰至灰绿色粉砂质板岩,由三个矿带组成;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蚀变破碎带中低温含金石英脉型矿床,总结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湖南省 会同县
下载PDF
黔东“飞地”之地湖乡研究
10
作者 李鹏飞 郑金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2期44-48,共5页
地湖乡位于贵州东部,隶天柱而身居湖南会同,是一块典型的"飞地"。通过对明清以来"地湖"行政区划之历史沿革的梳理发现:"地湖"在某一时期存在交叉管理现象,"飞地"的成因及其划拨问题官方文献中... 地湖乡位于贵州东部,隶天柱而身居湖南会同,是一块典型的"飞地"。通过对明清以来"地湖"行政区划之历史沿革的梳理发现:"地湖"在某一时期存在交叉管理现象,"飞地"的成因及其划拨问题官方文献中均未涉及;其成因学界虽趋向于"土地买卖"的产物,但还需要更多材料的发掘与研究;其形成时间则可能在民国末期或建国初期,且与"地湖"周边地区行政区划的变迁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柱县 会同县 地湖乡 “飞地”
下载PDF
会同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42
11
作者 赵坤 田大伦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7-13,共7页
为了定量研究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的生物量特征和生产力特性 ,以改进营林技术措施 ,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 ,为合理经营成熟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提供依据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 3 1年生杉木林的定位实测数据 ,采用分级取样测定法 ,对杉... 为了定量研究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的生物量特征和生产力特性 ,以改进营林技术措施 ,提高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 ,为合理经营成熟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提供依据 ,根据湖南会同生态定位站 3 1年生杉木林的定位实测数据 ,采用分级取样测定法 ,对杉木人工林成熟阶段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密度为 15 60株· hm- 2的 3 1年生杉木人工林 ,其生物量为 186.973 t·hm- 2 .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分配格局为 ,乔木层 >灌木层 >死地被物层 >草本层 ;乔木层生物量的分配格局为 ,树干 >树根 >树皮 >树枝 >树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成熟期 生物量 生产力 经营
下载PDF
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田大伦 方晰 康文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5,共5页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两种更新方式(人工营造杉木纯林、自然更新)的林地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定位观测,研究了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栽杉木林地土壤粘性明显高于针阔叶混交林,自然更新形成的针阔叶混交林对林地土壤质地、通气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种不同更新方式林地土壤自然含水量动态变化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但在0~10cm、10~20cm土层中,不同季节,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在垂直方向上,自然更新林地土壤含水量在不同层次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杉木人工林地的变化却不明显;与杉木林地相比,自然更新林地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营养元素含量增加的程度更为显著.说明针阔叶混交林能够更好地维持和恢复林地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更新方式 林地土壤性质 采伐迹地更新 可持续经营
下载PDF
湖南会同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初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6
13
作者 田大伦 尹刚强 +2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闫文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6297-6308,共12页
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gC/g,树种... 对湖南会同5种退耕还林模式初期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樟树、杜英、乐昌含笑、红花木莲不同器官的平均碳密度分别为:0.5296、0.5188、0.5178、0.5376、0.5355gC/g,树种间同一器官的平均碳密度排序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5种退耕还林模式中活地被物层、死地被物层碳密度分别介于0.4380—0.5380gC/g、0.5060—0.5200gC/g之间,土壤层(0—60cm,下同)平均有机碳密度介于0.00786—0.01485gC/g之间;退耕还林3a后,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杜英×樟树混交林、樟树林土壤层有机碳密度比原坡耕地分别提高了53.57%、39.19%、38.57%、24.82%,而马尾松林地下降了18.72%。林木不同器官中的碳贮量基本上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成正比例,同一造林时间的4种模式中,以杜英×樟树混交林各器官的碳贮量最大,为1.219tC/hm2,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最小,仅为0.199tC/hm2,均以干根碳贮量为最大,占其各器官碳贮量的57.50%以上。5种退耕还林模式恢复初期的生态系统中,土壤层碳贮量最大,为74.518—119.312tC/hm2,占96.180%以上,植被层为其次,在0.633—2.960tC/hm2之间,仅占0.642%—3.820%,死地被物层为最小。退耕后,樟树林、杜英×樟树混交林、乐昌含笑×红花木莲混交林、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分别增加了19.477、27.722、41.643、26.821tC/hm2,马尾松林下降了1.675tC/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碳密度 碳贮量
下载PDF
会同生态定位研究站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14
作者 佘济云 田大伦 +1 位作者 沈翠新 康文星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40-44,共5页
MIS与 GIS结合应用于生态定位研究是一个较好的具有扩展性的解决生态数据量大、统计繁琐的解决方案 ,能实现生态定位研究的管理规范化、现代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更好地为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服务 .阐述了会同生态定位研究站信息管理系统... MIS与 GIS结合应用于生态定位研究是一个较好的具有扩展性的解决生态数据量大、统计繁琐的解决方案 ,能实现生态定位研究的管理规范化、现代化、自动化和网络化 ,更好地为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服务 .阐述了会同生态定位研究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森林生态系统 生态定位研究 信息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幼林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尹刚强 田大伦 +2 位作者 方晰 项文化 邓湘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4,共6页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植被恢复初期幼林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分配特征及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主要造林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的优势,占全株生物量的66%以上,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基本上为:树干>树根...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4种退耕还林模式植被恢复初期幼林的生物量积累、产量分配特征及生产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主要造林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均以地上部分占绝对的优势,占全株生物量的66%以上,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排序基本上为: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造林树种的单株生物量存在一定的差异。(2)杜英×樟树混交林分生物量最高,为3.916 t.hm-2;樟树纯林的生物量最低,为1.213 t.hm-2。(3)4种退耕还林模式幼林各组分生物量相对分配百分率的大小均表现为:树干(带皮)占林木生物量的比例最大,为32.64%以上;树枝生物量所占的比例最小,仅在12.65%~17.98%之间。(4)杜英×樟树混交林的平均净生产力最高,为0.468 0 t.hm-2a-1,樟树林为其次,杜英×乐昌含笑混交林最低,仅为0.075 4 t.hm-2a-1,最高与最低相差0.392 6 t.hm-2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湖南会同 退耕还林 幼林 生物量
下载PDF
湖南会同早禾田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16
作者 黄宏业 黄剑 +2 位作者 欧阳平宁 陈随 徐勇 《矿产与地质》 2023年第1期49-54,共6页
湖南会同早禾田矿床是湘西新元古界中发现的铀矿床,是中南地区唯一产在板溪群变质岩中的热液型铀矿床。铀矿体赋存在硅化断裂带及其两侧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纺缍状,产状与地层及断裂构造基本一致。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 湖南会同早禾田矿床是湘西新元古界中发现的铀矿床,是中南地区唯一产在板溪群变质岩中的热液型铀矿床。铀矿体赋存在硅化断裂带及其两侧层间断裂破碎带中,呈似层状、透镜状、纺缍状,产状与地层及断裂构造基本一致。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分析了控矿规律,建立成矿模式,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碳硅泥岩型沉积-热液-淋积亚类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禾田铀矿床 控矿规律 成矿模式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伐后2种恢复模式碳储量的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施志娟 白彦锋 +3 位作者 孙睿 彭阳 姜春前 汪思龙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4-221,共8页
[目的]为了探讨恢复模式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方法]利用定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皆伐后2种恢复模式(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20年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自然恢复植被层碳储量明显大于... [目的]为了探讨恢复模式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方法]利用定位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皆伐后2种恢复模式(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20年时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自然恢复植被层碳储量明显大于人工恢复,自然恢复的乔木层碳储量比人工恢复的高22.56%。自然恢复的乔木层各器官碳储量的分配比为干﹥枝﹥根﹥叶﹥皮,而人工恢复为干﹥根﹥枝﹥皮﹥叶。林下植被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所占比例非常小,自然恢复的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人工恢复的3.99、5.94、1.14倍。(2)自然恢复的土壤层碳储量比人工恢复的小;自然恢复表层(0 10 cm)土壤碳含量和碳储量均比人工恢复的大,但其它土层则相反;2种恢复模式的土壤碳含量、碳储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恢复土壤各层碳储量所占分配比差异明显。(3)自然恢复各组分碳储量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而人工恢复为土壤层﹥乔木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结论]自然恢复模式更有利于伐后林地植被层碳储量的恢复,而人工恢复模式更有利于伐后林地土壤层碳储量的恢复。从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看,杉木人工林皆伐后林地自然恢复模式固碳能力高于人工恢复模式,恢复模式对碳储量在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分配也产生了一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会同 杉木人工林 自然恢复 人工恢复 碳储量 碳含量
下载PDF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径流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亮生 闫文德 +2 位作者 项文化 梁小翠 伍倩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利用2011年湖南会同定位观测站第Ⅲ集水区实测数据,研究了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降水过程与径流规律。结果表明:2011年年总降水量为1 071.1 mm,净降水量为594.15 mm,降水次数116次,其中4~8月份的降水次数占总降水次数的39.7%,降水量占总降... 利用2011年湖南会同定位观测站第Ⅲ集水区实测数据,研究了第2代杉木人工林的降水过程与径流规律。结果表明:2011年年总降水量为1 071.1 mm,净降水量为594.15 mm,降水次数116次,其中4~8月份的降水次数占总降水次数的39.7%,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66.3%。2011年集水区形成总径流量为243.52 mm,地表径流1.98 mm,地下径流241.54 mm,地表径流出现在4、5、6三个月份,4月份地表径流值最大为1.11mm。1月份的地表径流系数及地下径流系数均最大,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变化趋势和降水量变化趋势相似,而径流的形成相对降水事件有明显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代杉木人工林 降水过程 径流规律 湖南会同
下载PDF
杉木器管组织碳素含量变化特征
19
作者 余蓉 项文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127,共7页
在连续定位测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器管组织碳素含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器管碳素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生长发育阶段,树叶的碳素含量(493.28~529.34 g.kg^-1)〉树皮(481.24~501.63 g.kg^-1)〉树根... 在连续定位测定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器管组织碳素含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杉木器管碳素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生长发育阶段,树叶的碳素含量(493.28~529.34 g.kg^-1)〉树皮(481.24~501.63 g.kg^-1)〉树根(473.25~483.61 g.kg^-1)〉树干(472.90~478.02 g.kg-1)〉树枝(468.37~477.14 g.kg^-1),杉木根头的碳素含量〉大根〉粗根〉细根;不同器官之间碳素含量差异与器官的功能密切相关;不同生长发育阶段,20年生杉木器官的碳素含量〉18年生〉14年生〉11年生〉7年生,多年生叶或枝的碳素含量〉2年生〉1年生〉当年生;杉木器管组织碳素含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这与器管组织木质化程度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器官组织 发育阶段 碳素含量 湖南会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