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徽戏中休闲体育文化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贾磊 聂秀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7-102,共6页
徽州休闲体育是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因历史的原因,同徽州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平民化、兼容性、乡土性、儒家化和开放性的特点,... 徽州休闲体育是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因历史的原因,同徽州戏曲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平民化、兼容性、乡土性、儒家化和开放性的特点,也能够在发展中不断顺应时代潮流,兼收并蓄,彰显了徽州地区独特的文化价值。对徽州休闲体育的深入开发,必将为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国家体育软实力,构建体育强国的"中国梦"奠基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休闲体育 徽戏 历史 现实 弘扬
下载PDF
三国戏曲对徽州戏曲木雕的影响
2
作者 钟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徽戏诞生于明末清初,随着徽州商人的经济活动在扬州、苏州和京城广泛传播,三国戏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国戏曲的广泛流传使江南地区产生了以三国戏曲为主题的戏曲木雕。从程式化表演、故事情节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徽州的三国戏曲木雕... 徽戏诞生于明末清初,随着徽州商人的经济活动在扬州、苏州和京城广泛传播,三国戏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三国戏曲的广泛流传使江南地区产生了以三国戏曲为主题的戏曲木雕。从程式化表演、故事情节和价值观等方面对徽州的三国戏曲木雕进行研究,探讨三国戏曲文化对徽州木雕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保护这种物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戏 三国戏曲 戏曲木雕
下载PDF
徽班的历史溯源与现代传承 被引量:3
3
作者 江美燕 范倩倩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6期94-99,共6页
徽班发轫于徽州,徽州兴盛的民间戏曲演出为其形成奠定了基础。徽商为徽班的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徽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促进了徽剧舞台美术的发展。徽班进京,吸收并融合了秦腔、昆曲、京腔而孕育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京剧。然而,徽剧这一... 徽班发轫于徽州,徽州兴盛的民间戏曲演出为其形成奠定了基础。徽商为徽班的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徽商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促进了徽剧舞台美术的发展。徽班进京,吸收并融合了秦腔、昆曲、京腔而孕育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京剧。然而,徽剧这一古老而优秀的剧种,在今天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当下,徽班的历史地位及其戏剧史意义亟待再认识,徽剧的生存危机与对徽班保护的当代意义值得更多思考,徽剧艺术的发源地与徽班保护创新之路的融合与重构亦需列入徽文化传承、发展的议事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班 徽剧 徽商 徽州文化 溯源 传承
下载PDF
论京杭大运河江苏流域戏曲的发生与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00,145,共6页
江苏境内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市镇大多繁荣。经济的崛起、市民阶层的壮大、客商的汇集,成为了江苏戏曲文化勃发的基础。江苏境内运河两岸孕育出的戏曲数量多,传播范围广,加之其它优秀剧种也沿运河汇集到江苏,共同造就了江苏戏曲影响力大、... 江苏境内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市镇大多繁荣。经济的崛起、市民阶层的壮大、客商的汇集,成为了江苏戏曲文化勃发的基础。江苏境内运河两岸孕育出的戏曲数量多,传播范围广,加之其它优秀剧种也沿运河汇集到江苏,共同造就了江苏戏曲影响力大、包容性强的特征。乾隆南巡、太平天国及上个世纪初期是江苏戏曲沿运河向外传播的三个重要时期。江苏戏曲的发生、发展与传播都与京杭大运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江苏 昆剧 京剧 徽剧
下载PDF
从声腔形态的比较为广东汉剧寻根溯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东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8-107,共10页
文章以音乐形态学的研究角度为出发点,以广东汉剧、汉剧、徽剧的皮黄腔为对象,从板式特点、腔式结构、行当唱法、上下句落音与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广东汉剧确认亲缘关系,寻根溯源。作者认为,广东汉剧的根在湖北,广东汉剧源于... 文章以音乐形态学的研究角度为出发点,以广东汉剧、汉剧、徽剧的皮黄腔为对象,从板式特点、腔式结构、行当唱法、上下句落音与伴奏乐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为广东汉剧确认亲缘关系,寻根溯源。作者认为,广东汉剧的根在湖北,广东汉剧源于汉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汉剧 皮黄腔 汉剧 徽剧 渊源 比较 中国传统音乐
下载PDF
徽州祭仪中的徽剧研究——以绩溪伏岭镇“舞佪”为例
6
作者 李英卓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61-163,共3页
戏曲活动在徽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徽剧是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绩溪县伏岭镇的“舞佪”是徽戏中最富有生命力、最贴近群众的一个流派,更是徽州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体现。在人文视角下,徽剧与徽州祭仪音乐有其社会传承渊源,祭仪中的... 戏曲活动在徽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徽剧是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绩溪县伏岭镇的“舞佪”是徽戏中最富有生命力、最贴近群众的一个流派,更是徽州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体现。在人文视角下,徽剧与徽州祭仪音乐有其社会传承渊源,祭仪中的徽剧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徽剧剧目的艺术分类多种多样,从地方文化角度看,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徊” 祭仪 徽剧 徽文化
下载PDF
徽商休闲体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磊 聂秀娟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85-89,共5页
通过调查和对有关史料的收集、分析,从现代休闲观出发,探讨了徽商与徽戏的不解之缘,研究了徽商休闲体育普遍具有的自由、社会交往和创造性的特征以及徽商与二者之间的循环推动作用,启迪我们在对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不能墨守成规... 通过调查和对有关史料的收集、分析,从现代休闲观出发,探讨了徽商与徽戏的不解之缘,研究了徽商休闲体育普遍具有的自由、社会交往和创造性的特征以及徽商与二者之间的循环推动作用,启迪我们在对当前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不能墨守成规,应兼收并蓄,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休闲体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徽戏 徽州休闲体育 特征
下载PDF
当代徽剧发展机制平议——由《惊魂记》生发的思考
8
作者 周涛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9-45,共7页
徽剧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惊魂记》不仅集中代表了徽剧近年来的建设成就,更显示出当代徽剧发展机制:汲取戏曲跨文化改编的“中国化”经验,发扬徽剧的“开放性”传统,守持其“民俗性”品格,探索“现代化”路径。从审美原则、剧种特色、... 徽剧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惊魂记》不仅集中代表了徽剧近年来的建设成就,更显示出当代徽剧发展机制:汲取戏曲跨文化改编的“中国化”经验,发扬徽剧的“开放性”传统,守持其“民俗性”品格,探索“现代化”路径。从审美原则、剧种特色、剧目生产、舞台表演、演剧接受、时代意义等多个向度丰富推动着徽剧在当下现实语境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当代戏曲的整体发展具有经验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剧 《惊魂记》 民俗性 现代化 发展机制
下载PDF
徽剧戏曲中武术元素的运用及价值
9
作者 黄晓华 周阳阳 《武术研究》 2019年第7期22-24,共3页
作为"京剧之源"的徽剧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中国南北方诸多地方戏曲影响极大,尤其是在武戏。通过对徽剧中武术元素的研究,探析传统武术与徽剧戏曲武打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徽剧中武术元素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及价值性,从而提... 作为"京剧之源"的徽剧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对中国南北方诸多地方戏曲影响极大,尤其是在武戏。通过对徽剧中武术元素的研究,探析传统武术与徽剧戏曲武打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徽剧中武术元素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及价值性,从而提出保护和传承徽剧中的武术元素的意义与重要性,提高人们对徽剧中武术元素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剧 武术元素 武戏
下载PDF
徽剧《拿虎》剧目流变考述
10
作者 姚雪 蒋小平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2-65,共4页
《拿虎》是徽剧的传统剧目,敷演包公令猛虎伏法情节。该剧可能由“崔珏断虎”的民间传说转化。明万历年间的《百家公案》翻新了该故事,说唱文学中亦有传承。至清代戏曲《神虎报》演出繁盛,清末民初,《神虎报》剧目经过删减和创造性转化... 《拿虎》是徽剧的传统剧目,敷演包公令猛虎伏法情节。该剧可能由“崔珏断虎”的民间传说转化。明万历年间的《百家公案》翻新了该故事,说唱文学中亦有传承。至清代戏曲《神虎报》演出繁盛,清末民初,《神虎报》剧目经过删减和创造性转化,以徽剧二簧《拿虎》形式在徽州徽班演出并广为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剧 《拿虎》 流变考述
下载PDF
祁门古戏台观演空间特征研究
11
作者 李沄璋 邵彤 毕忠松 《建筑与文化》 2022年第5期2-9,共8页
古戏台作为徽州祠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徽派戏曲艺术的载体,同时具有历史、艺术与科学上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祁门十一座古戏台的测绘,分析其总体布局、空间构成、观演空间的视线关系。以徽派戏曲的发展为背景,探讨了古戏台建筑形... 古戏台作为徽州祠堂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徽派戏曲艺术的载体,同时具有历史、艺术与科学上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祁门十一座古戏台的测绘,分析其总体布局、空间构成、观演空间的视线关系。以徽派戏曲的发展为背景,探讨了古戏台建筑形式的独特性及其典型价值特征、古戏台建筑空间的鲜明特征以及深厚的人文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戏台 祁门 观演空间 徽派戏曲
下载PDF
再论徽班进京
12
作者 丁汝芹 《故宫学刊》 2021年第1期273-278,共6页
"徽班进京",一般特指三庆徽部等戏班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弘历八十万寿进京祝釐,也是戏曲史界几乎公认的京剧形成发端。这一结论约定俗成,即是对万寿庆典促进民间戏曲交流发展的认可。而以往常有论著将清廷定位为提倡昆腔,排... "徽班进京",一般特指三庆徽部等戏班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弘历八十万寿进京祝釐,也是戏曲史界几乎公认的京剧形成发端。这一结论约定俗成,即是对万寿庆典促进民间戏曲交流发展的认可。而以往常有论著将清廷定位为提倡昆腔,排斥打击民间地方戏曲的罪魁,或有把徽班北上进京当作纯粹的民间自发行为,不免有失偏颇。各种史料使我们重新审视、评估这次影响极大的各地方戏曲交汇盛典,看起来,其更是出自清廷官方的倡导、指挥和组织,安排缜密而有序。万寿庆典活动促成了多种地方戏曲超乎寻常的演进和勃兴,其影响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宫廷 徽班 京剧
原文传递
弘扬传统美德 张扬人性光辉——谈回族学者李佩伦先生的电视剧本《京剧大师马连良》
13
作者 刘志梅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39,共4页
本文介绍了20集电视剧剧本《京剧大师马连良》获奖及硏讨会的信息,剖析了剧本的创作背景,充分评价了其在中国回族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从多种角度探讨该剧本的社会价值和艺术特色,深入分析该剧在回族文学体裁与题材上的突破。
关键词 马连良 回族 京剧
原文传递
绩溪县伏岭村舞[犭回]文化探究
14
作者 李英卓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2-14,共3页
追溯舞[犭回]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发展到普遍的传统民俗表演,并成为绩溪县伏岭村的特色民俗活动的过程。梳理舞[犭回]的渊源和传承发展,透过舞[犭回]艺术形式的现状分析其传承困境,在保护与传承徽州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将[犭回]舞与旅游... 追溯舞[犭回]从最初的祭祀活动发展到普遍的传统民俗表演,并成为绩溪县伏岭村的特色民俗活动的过程。梳理舞[犭回]的渊源和传承发展,透过舞[犭回]艺术形式的现状分析其传承困境,在保护与传承徽州民俗文化的基础上,提出将[犭回]舞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和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意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犭回] 徽剧 民俗文化
下载PDF
徽式古建脊兽图形再设计研究——以亳州“花戏楼”脊兽特征与文创开发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军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88-92,共5页
通过对亳州"花戏楼"古建徽式脊兽的特征分析,从忽略的"小构件"入手找到背后隐匿的"大文章",作为安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古建思路不能局限于低端保护与开发,应借鉴成熟经验,探索徽式古建戗脊兽图形... 通过对亳州"花戏楼"古建徽式脊兽的特征分析,从忽略的"小构件"入手找到背后隐匿的"大文章",作为安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部分,古建思路不能局限于低端保护与开发,应借鉴成熟经验,探索徽式古建戗脊兽图形设计元素与文创产业深度结合,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多点破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式脊兽 亳州“花戏楼” 文创产品设计
下载PDF
徽剧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群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徽剧是一门古老的剧种,徽剧的故事曲目、脸谱元素、服饰道具以及戏曲动作等元素为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角色资源。根据徽剧艺术元素进行动画艺术语言改编,重新整理和提炼徽剧经典角色造型,研究当下受众群体的审美观念,把徽剧中... 徽剧是一门古老的剧种,徽剧的故事曲目、脸谱元素、服饰道具以及戏曲动作等元素为动画角色造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角色资源。根据徽剧艺术元素进行动画艺术语言改编,重新整理和提炼徽剧经典角色造型,研究当下受众群体的审美观念,把徽剧中具有影响力的角色形象移植到动画角色设计中,借助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具有浓郁民族风、文化品位高、造型独特的动画角色设计,对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提高安徽动漫制作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升安徽经济文化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剧元素 徽剧脸谱 动画角色设计 程式化
下载PDF
论徽剧的戏剧精神 被引量:5
17
作者 洪永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徽剧以其独特的戏剧精神在戏剧的百花园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京戏之祖"。徽剧的繁荣发展既是徽剧戏剧精神的体现,也是得力于徽剧戏剧精神内在动力的结果。徽剧的戏剧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其一,海纳百川的融合精神;其二,扎根... 徽剧以其独特的戏剧精神在戏剧的百花园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京戏之祖"。徽剧的繁荣发展既是徽剧戏剧精神的体现,也是得力于徽剧戏剧精神内在动力的结果。徽剧的戏剧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其一,海纳百川的融合精神;其二,扎根民间的乡土精神;其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总结其艺术精神对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戏曲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下中国艺术理论的建构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剧 戏剧精神 京戏之祖
下载PDF
对徽文化中蕴含的服装设计艺术元素的解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勇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58-62,共5页
徽文化是根植于古徽州地区的带有深厚区域地方特色的文化,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座璀璨的艺术宝库。文章通过对多种徽文化艺术形式进行解析,抽离出蕴含其中的一些文化艺术特征元素,再通过艺术的变化手法可将其运用在服装设计中,既达... 徽文化是根植于古徽州地区的带有深厚区域地方特色的文化,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一座璀璨的艺术宝库。文章通过对多种徽文化艺术形式进行解析,抽离出蕴含其中的一些文化艺术特征元素,再通过艺术的变化手法可将其运用在服装设计中,既达到既符合现代设计观念和审美情趣的同时,又能更好的弘扬徽文化,使其成为一种传承、发扬徽文化的优良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文化 服装设计 徽派建筑 徽剧 徽州雕刻
下载PDF
隐藏在国粹中的徽剧
19
作者 张秋丽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12,共7页
徽剧起源于徽州(今黄山),是安徽地方戏曲剧。徽剧作为民族语言文化高度凝结的剧种,营造了“满汉一家亲”氛围,徽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衍生出了京剧。徽剧主要有文戏和武戏两种表演方式,文戏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题,表现江南细腻、婉转... 徽剧起源于徽州(今黄山),是安徽地方戏曲剧。徽剧作为民族语言文化高度凝结的剧种,营造了“满汉一家亲”氛围,徽剧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衍生出了京剧。徽剧主要有文戏和武戏两种表演方式,文戏以“小桥流水人家”为主题,表现江南细腻、婉转的生活方式;武戏以“忠君爱国”为主题,展现中华好儿郎健硕的身姿和深厚的功夫。徽剧有青阳、四平、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九个腔调,主要声腔是吹腔、拨子、西皮。徽剧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底蕴,徽班进京融合南腔的柔和北调的雄浑;以能文能武的方式展现一个艺术的历史,以创造性的发展铸造了国剧——京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剧 腔调 徽班 徽商 徽班进京 京剧之父 国粹
下载PDF
明末清初戏曲家包燮行实及其《云石会》传奇考
20
作者 吴秀明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包燮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其负才不遇,结交了很多像闻性道一样入清后绝意仕进的同道中人。包燮的《云石会》传奇现存清康熙间刻本,剧作以“谪仙”“度脱”为架构模式,不拘泥于本事,为表达主题灵活架构剧作情节。从创作意图来看,作者借鬼... 包燮是明末清初的戏曲家,其负才不遇,结交了很多像闻性道一样入清后绝意仕进的同道中人。包燮的《云石会》传奇现存清康熙间刻本,剧作以“谪仙”“度脱”为架构模式,不拘泥于本事,为表达主题灵活架构剧作情节。从创作意图来看,作者借鬼佛仙道等具有神仙道化色彩的内容抒发胸怀,表现出易代之际的遗民情怀和文士苦闷。《云石会》传奇以“云石”为创作主线,融入了大量的宁波历史人文典故、古迹景观,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现状,以及特殊历史时期宁波地区遗民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包燮 《云石会》 传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