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坳陷中生代构造演化对潜山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90
1
作者 吴永平 付立新 +1 位作者 杨池银 靳久强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1,共6页
位于渤海湾第三纪裂陷区的黄骅坳陷是一个复杂的叠置型裂谷盆地。前裂谷期中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制约了黄骅坳陷第三纪裂陷运动的发展 ,并对盆内潜山形成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据地震资料分析 ,黄骅坳陷区中生代经历了印支及燕山两大造山构... 位于渤海湾第三纪裂陷区的黄骅坳陷是一个复杂的叠置型裂谷盆地。前裂谷期中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制约了黄骅坳陷第三纪裂陷运动的发展 ,并对盆内潜山形成分布产生重要的影响。据地震资料分析 ,黄骅坳陷区中生代经历了印支及燕山两大造山构造幕 ,形成了叠加在印支期NWW向宽缓复式褶皱背景上的近南北向走滑构造系统。这些走滑挤压构造系统 ,构成了黄骅坳陷“残留型”及“叠置型”潜山的基本构造格架 ,并对新生代断块山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中生代构造热演化事件则控制了黄骅坳陷区潜山圈闭特点、储集条件、油气类型及形成油气田的规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中生代 构造演化 潜山油气成藏 影响 油气聚集
下载PDF
黄骅坳陷高柳地区重矿物物源分析 被引量:64
2
作者 李珍 焦养泉 +1 位作者 刘春华 郑红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共3页
沉积体系的发育受控于盆地外围物源位置和沉积物运移通道等因素,物源特征可以借助重矿物的信息加以描述。重视沉积体系研究与重矿物物源研究有助于远景区的油气勘探预测。黄骅坳陷南堡凹陷高柳地区Es33(Ⅱ+Ⅲ)段发育3个大型的... 沉积体系的发育受控于盆地外围物源位置和沉积物运移通道等因素,物源特征可以借助重矿物的信息加以描述。重视沉积体系研究与重矿物物源研究有助于远景区的油气勘探预测。黄骅坳陷南堡凹陷高柳地区Es33(Ⅱ+Ⅲ)段发育3个大型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和2个大型的三角洲间湾相带。重矿物分布主要集中于扇三角洲前缘,与主力油层段含油范围恰好吻合。根据对其陆源重矿物的分布统计和聚类及因子分析,控制拾场缓坡型扇三角洲发育的物源仅有1个,位于高尚堡北部,其主要母岩为中深变质岩类,次要母岩为中浅变质岩类;控制高西南扇三角洲发育的物源也仅有1个,位于高尚堡西南部,其主要母岩为中深变质岩类,次要母岩为中浅变质岩类;控制柳赞陡坡型扇三角洲发育的物源有2个,主要物源在东南部,母岩类型为中浅变质岩类,次要物源在东北部,母岩类型为中深变质岩类。图4表1参4(梁大新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聚集 测井曲线 岩心分析 重矿物源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结构构造与演化 被引量:72
3
作者 李三忠 索艳慧 +8 位作者 周立宏 戴黎明 周均太 赵峰梅 卢异 蒲秀刚 楼达 吴奇 焦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2-1379,共18页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有汾渭地堑、胶莱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内部一些次级拉分构造单元等。黄骅坳陷就是这样一个拉分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地带,整体呈北北东走向,分割西侧北北东向的冀中坳陷和东侧北西西向的济阳坳陷,是发育在一个... 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拉分盆地有汾渭地堑、胶莱盆地和渤海湾盆地内部一些次级拉分构造单元等。黄骅坳陷就是这样一个拉分构造,位于渤海湾盆地中心地带,整体呈北北东走向,分割西侧北北东向的冀中坳陷和东侧北西西向的济阳坳陷,是发育在一个巨型走滑构造带中的新生代拉分盆地。黄骅坳陷的西界为沧东断裂系,东界为兰聊—盐山—羊二庄断裂系,最大负向构造单元在'大歧口凹陷',古近系最大沉积厚度达11km以上,是渤海湾地区地壳伸展最剧烈的地区。黄骅坳陷东、西边界相对较陡,受其控制,整个黄骅坳陷表现为拉分盆地;而'大歧口凹陷'为其主体,'大歧口凹陷'内部构造样式的控制性构造为东西向的断裂,而不是传统认为的沧东断裂等;所以,黄骅坳陷内部单个凹陷具有比较独特的下部为地堑式断陷、上部叠加北断南超的箕状结构。黄骅坳陷内部的凸起是沙一期才开始出现并起分割沉积空间的作用,沙一期以前,现今的歧口主凹、板桥次凹、歧北次凹、歧南次凹、北塘凹陷等都还是统一的一个湖盆。黄骅坳陷主要构造总体可划分为北北东向盆缘走滑断裂系、北东东向区域伸展断裂系、东西向盆内次级伸展构造和南北向变换构造,其中,最为显著的分割构造就是南北走向的沿岸变换带与孔店隆起。不同的伸展构造区受统一的基底拆离构造系统控制。'大歧口凹陷'的结构构造是华北克拉通破坏晚期阶段裂解过程的直接记录,是区域北北西向伸展背景下的产物。盆地构造经历了4个重要发展阶段:始新世孔店事件形成的拓展裂解阶段、渐新世初济阳运动事件形成的地堑式拉分断陷阶段、渐新世末东营运动形成的箕状断陷阶段、中—上新世热沉降期的碟状挠曲拗陷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拉分盆地 黄骅坳陷 渐新世 歧口凹陷 华北克拉通 构造
下载PDF
黄骅坳陷构造变形格局与演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68
4
作者 任建业 廖前进 +4 位作者 卢刚臣 付立新 周江羽 祁鹏 史双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1-472,共12页
本文以覆盖全区的3D和2D地震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详细描述和分析了黄骅坳陷的基底和盖层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在黄骅坳陷基底内识别出了印支期东西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和燕山主期NNE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认为黄骅坳陷中... 本文以覆盖全区的3D和2D地震剖面的地质构造解释为基础,详细描述和分析了黄骅坳陷的基底和盖层结构构造及其演化,在黄骅坳陷基底内识别出了印支期东西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和燕山主期NNE向展布的大型褶皱-冲断构造,认为黄骅坳陷中的歧口凹陷是在印支期古背斜的基础上经过新生代的伸展裂陷活动负反转而形成的断陷型盆地;确定出黄骅坳陷中、北区陆上新生代盆地结构表现为NE向延伸的、西北断东南超的多米诺式半地堑系结构,而在海域地区则表现为近东西向展布的规模巨大的复式地堑型结构;提出沧东断层延伸到黄骅坳陷中的板桥凹陷的北部,其断距已经逐渐减小,并与北塘次凹西斜坡发育的茶淀断裂以构造转换带方式衔接。论文还以盆地内的大型断裂系统的活动性和盆地沉降史的定量分析为基础,将黄骅坳陷新生代同裂陷阶段划分出三个幕次的演化过程,并发现从裂陷Ⅰ幕到裂陷Ⅲ幕盆地的沉积-沉降中心经历了由南向北、由陆向海的规律性迁移。根据控制沉降中心迁移的构造应力场,结合区域渤海湾盆地的基本特征,提出斜向拉分盆地模式来解释黄骅坳陷,乃至渤海湾盆地孔店组-东营组沉积期间的发育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沧东断层 拉分盆地 负反转盆地
下载PDF
深盆湖相区页岩油富集理论、勘探技术及前景——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63
5
作者 赵贤正 蒲秀刚 +9 位作者 周立宏 金凤鸣 韩国猛 时战楠 韩文中 丁娱娇 张伟 王国娜 刘学伟 汪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62,共20页
21世纪初期海相页岩油气在北美地区已实现商业性开发,而中国陆相页岩油气的发展整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且多分布于深盆湖相区。在综合中国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油为典型实例,通过回顾页岩油的勘探开... 21世纪初期海相页岩油气在北美地区已实现商业性开发,而中国陆相页岩油气的发展整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且多分布于深盆湖相区。在综合中国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页岩油为典型实例,通过回顾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历程,总结了页岩油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技术,分析了当前页岩油勘探开发的成效和勘探潜力以及深盆湖相区页岩油勘探开发的资源前景。"优势组构相-滞留烃超越效应"富集理论揭示了深盆湖相区页岩具有"三高一低"(高频纹层结构、高有机质丰度、高长英质含量、低黏土含量)的优势组构特征,明确了页岩油的形成与富集规律,建立了页岩油的富集模式,为深盆湖相区页岩油的勘探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与依据。页岩中滞留可动资源量的质量含油率计算方法、页岩油甜点体地质-地震综合评价方法、深盆湖相区页岩压裂改造技术和多甜点立体开发技术等为页岩油资源量的落实、井位部署及高效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得益于理论的创新及技术的突破,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店组二段进入了工业化开发阶段,完钻水平井达46口;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在歧北次凹也取得了明显的勘探成效,QY10-1-1井、B56-1H井等水平井获高产稳产突破。黄骅坳陷页岩油在资源潜力、提产潜力及降本潜力方面均较大,也展示出中国深盆湖相区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盆湖相区 页岩油 孔店组二段 沙河街组三段 沧东凹陷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原文传递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61
6
作者 蒲秀刚 吴永平 +6 位作者 周建生 杨池银 廖前进 周立宏 肖敦清 查明 柳飒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5-39,共5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岩性地层油气藏 油气勘探领域 勘探潜力
下载PDF
不同沉积环境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以黄骅坳陷为例 被引量:35
7
作者 郑浚茂 于兴河 +1 位作者 谢承强 李丽霞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01-508,共8页
以黄骅坳陷第三系为例,系统论述了冲积扇、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堡坝、三角洲及河流等沉积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其中辫状河沉积砂体属于强非均质层,堡坝沉积砂体属于均质层,不同沉积砂体的非均质性特点受沉积条件及沉积方式的控制,... 以黄骅坳陷第三系为例,系统论述了冲积扇、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堡坝、三角洲及河流等沉积砂体的层内非均质性。其中辫状河沉积砂体属于强非均质层,堡坝沉积砂体属于均质层,不同沉积砂体的非均质性特点受沉积条件及沉积方式的控制,而成岩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沉积环境 层内非均质性 油藏 储集层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藏组合及勘探技术 被引量:55
8
作者 吴永平 杨池银 王喜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共4页
渤海湾盆地大港和华北探区近年连续在千米桥等奥陶系潜山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根据已发现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划分出 5类成藏组合 :潜山埋藏型 ,构造反转型 ,顺层溶蚀 运移型 ,晚期成岩 ... 渤海湾盆地大港和华北探区近年连续在千米桥等奥陶系潜山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根据已发现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划分出 5类成藏组合 :潜山埋藏型 ,构造反转型 ,顺层溶蚀 运移型 ,晚期成岩 (侵蚀 )型 ,古生古储型。在原有潜山勘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燕山末期至早第三纪的构造反转对潜山发育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具有多种途径和形式 ;逆冲构造体系是形成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和煤成油气藏的最有利构造样式。取得潜山勘探成果的关键因素是 :采用以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地震处理技术精确落实潜山圈闭 ;有针对性地选准研究工作思路 ,进行包括 10项研究内容的多学科地质综合研究 ,正确建立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因模式 ;形成以欠平衡为要点的十大钻井工艺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奥陶系 油气藏 成藏组合 勘探
下载PDF
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湖泊碳酸盐沉积相 被引量:51
9
作者 金振奎 邹元荣 +1 位作者 张响响 蒋春雷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1-18,共8页
黄骅坳陷王徐庄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厚 4 0— 5 0m ,由碳酸盐岩与泥页岩互层组成 ,为湖泊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台地沉积。碳酸盐岩主要为石灰岩 ,包括亮晶颗粒石灰岩、泥晶颗粒石灰岩和泥晶石灰岩。颗粒主要为腹足类 ,也有... 黄骅坳陷王徐庄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下部厚 4 0— 5 0m ,由碳酸盐岩与泥页岩互层组成 ,为湖泊中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台地沉积。碳酸盐岩主要为石灰岩 ,包括亮晶颗粒石灰岩、泥晶颗粒石灰岩和泥晶石灰岩。颗粒主要为腹足类 ,也有鲕粒和内碎屑。根据沉积特征 ,混积台地可进一步划分为亮晶颗粒石灰岩滩、泥晶颗粒石灰岩滩和滩间等三种相。亮晶颗粒石灰岩滩为高能持续动荡环境 ,水深在正常浪基面之上 ,以亮晶颗粒石灰岩沉积为主 ;泥晶颗粒石灰岩滩为间歇动荡环境 ,水深在正常浪基面附近 ,以泥晶颗粒石灰岩沉积为主 ;滩间为安静低能环境 ,水深在正常浪基面之下 ,以泥晶石灰岩和页岩沉积为主。滩主要分布在台地边缘。同生断层的活动控制了台地的形成及滩的展布。亮晶颗粒滩是最好的储集相带 ,泥晶颗粒滩次之 ,滩间最差。油气分布主要受沉积相控制 ,高产井并不是位于构造高部位的滩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古近系 沙河街组 碳酸盐岩 沉积相 油气分布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店油田新近系馆陶组辫状河砂体构型及含油气性差异成因 被引量:50
10
作者 侯加根 刘钰铭 +3 位作者 徐芳 张国一 王连敏 阎煜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9-464,共6页
应用河流砂体构型理论,首先识别出单个心滩坝,并对单个心滩坝进行构型解剖,建立了心滩坝的三维构型模型。从砂体构型的角度阐明了储集层初始含油气性差异的成因,解决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指出在厚砂体连片分布的单... 应用河流砂体构型理论,首先识别出单个心滩坝,并对单个心滩坝进行构型解剖,建立了心滩坝的三维构型模型。从砂体构型的角度阐明了储集层初始含油气性差异的成因,解决了孔店油田馆陶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问题。指出在厚砂体连片分布的单个沉积时间单元内,河道的侧向迁移可使不同期叠置砂体各自具有独立的流体系统;在同一河道内,心滩坝砂体与河道充填砂体之间的构型界面也会使不同成因砂体不完全连通,导致含油级别不同;同一成因砂体内部界面也能使界面上下含油饱和度及油水界面等存在较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孔店油田 辫状河 砂体构型 含油气性差异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古近系坡折体系聚砂控藏机制分析 被引量:48
11
作者 周立宏 蒲秀刚 +6 位作者 周建生 肖敦清 陈长伟 王书香 侯志 林常梅 夏彦渊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1-377,共7页
通过构造背景入手,充分考虑沉积因素,提出了斜坡区坡折体系的概念,指出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发育了构造坡折带(陡坡、缓坡)、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其分布受古构造背景、断裂活动与沉积成岩因素的交互... 通过构造背景入手,充分考虑沉积因素,提出了斜坡区坡折体系的概念,指出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发育了构造坡折带(陡坡、缓坡)、挠曲坡折带、沉积坡折带、古地貌坡折带及侵蚀坡折带5种类型,其分布受古构造背景、断裂活动与沉积成岩因素的交互影响。类似于沉积体系,歧口凹陷坡折体系中各种类型坡折带平面上匹配,垂向上共生,其分布达歧口凹陷平面面积的70%以上。坡折带既是物源水下供给通道又是可容纳空间分布区,造就了斜坡及洼陷区的砂体十分富集,砂体分布具有"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折控砂,源型聚砂"的内在机制。广泛发育的储集体使得歧口凹陷古近系油气分布具有满凹含油,叠合连片,优势富集,匹配控藏的典型特征,由此指出了歧北斜坡、滨海斜坡、板桥次凹等的坡折带与洼陷区是目前歧口凹陷古近系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区 坡折带 坡折体系 岩性地层油气藏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断陷盆地斜坡带类型与油气运聚成藏机制 被引量:47
12
作者 赵贤正 金凤鸣 +5 位作者 李玉帮 王权 周立宏 吕延防 蒲秀刚 王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1-849,共9页
基于断陷盆地斜坡带类型划分,探究不同斜坡带油气成藏特征与运聚机制。依据斜坡带基底沉积作用、构造活动的强弱程度及斜坡产状、形态,将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黄骅坳陷的斜坡带划分为挠曲坡折型、平缓台坡型、宽缓断阶型、窄陡断阶型、... 基于断陷盆地斜坡带类型划分,探究不同斜坡带油气成藏特征与运聚机制。依据斜坡带基底沉积作用、构造活动的强弱程度及斜坡产状、形态,将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黄骅坳陷的斜坡带划分为挠曲坡折型、平缓台坡型、宽缓断阶型、窄陡断阶型、掀斜翘倾型5种类型。各斜坡类型不同的成因机制导致其油气成藏特征与富集程度差异明显。挠曲坡折型斜坡以坡折阶地型油气成藏为主要特征,油气富集程度最高;平缓台坡型斜坡以近源一字型油气成藏为主要特征,油气富集程度较高;宽缓断阶型斜坡以远源阶梯型油气成藏为主要特征,油气富集程度中等;窄陡断阶型斜坡以断裂带复式油气成藏为主要特征,油气富集程度中等;掀斜翘倾型斜坡油气富集程度相对较低。斜坡带油气运聚主要受鼻状构造、砂岩发育程度、优势物性砂体和断接厚度的控制,鼻状构造控制油气主要汇聚方向,砂岩发育程度控制油气横向运移,优势物性砂体控制油气侧向分流,断接厚度控制油气的垂向运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斜坡带 油气运移 输导体系 成藏特征 渤海湾盆地 冀中坳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混合沉积成因类型及演化模式 被引量:46
13
作者 董艳蕾 朱筱敏 +4 位作者 滑双君 成克男 于学敏 李德江 李桂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7,共10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广泛发育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但由于目前对于混合沉积的研究程度较低,难以界定沉积相及油藏分布范围、成藏要素及分布规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采用了沉积微相精细研究技术,在工区层序地层...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广泛发育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但由于目前对于混合沉积的研究程度较低,难以界定沉积相及油藏分布范围、成藏要素及分布规律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采用了沉积微相精细研究技术,在工区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成因类型、演化模式及层序地层格架对混合沉积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该区混合沉积大致分为4种类型:母源混合、相缘渐变混合、原地混合和重力流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在低位体系域最为发育,高位和湖侵体系域混合沉积作用受到抑制。黄骅坳陷沙河街组一段下亚段是一个典型的现代混合沉积实例。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成因类型 演化模式 混合沉积 沙河街组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深层异常压力特征 被引量:44
14
作者 柳广弟 王德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24,共3页
对歧口凹陷单井压实曲线的分析表明 ,歧口凹陷的压力体系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 3个压力系统 ,即静水压力带、上超压带和下超压带。静水压力带的底界深度为 2 0 0 0m左右。上超压带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部位 ,深度范围较窄 ,仅几百米 ,超压... 对歧口凹陷单井压实曲线的分析表明 ,歧口凹陷的压力体系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 3个压力系统 ,即静水压力带、上超压带和下超压带。静水压力带的底界深度为 2 0 0 0m左右。上超压带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部位 ,深度范围较窄 ,仅几百米 ,超压幅度不高 ,压力系数相对较低 ,一般为 1 .3~ 1 .4。下超压带分布在整个凹陷范围内 ,起始深度为 2 0 0 0~ 3 0 0 0m ,在凹陷中心较深 ,边缘较浅 ;下超压带超压值高 ,压力系数大 ,可达 1 .5~ 1 .6。在层位上 ,沙一中、上亚段地层压力系数最大 ,沙一下亚段次之 ,沙二段和沙三段压力系数较低 ,各层位的压力系数平面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均表现为从凹陷中心 (海岸线位置 )向西南方向压力系数逐渐降低 ,最后变为正常的静水压力。异常压力的分布主要受深度和层位的控制 ,并与成岩作用有密切关系。图 3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深层异常压力特征 油气运移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王子煜 漆家福 陆克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7-129,167,共4页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包括岐东构造带、白东构造带、新港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沉降史的恢复是基于对 3个井区的回剥分析进行的。构造沉降曲线表明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快速沉降 ,为裂陷时期。东营组沉积时期 ,沉降速率减...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包括岐东构造带、白东构造带、新港构造带。新生代构造沉降史的恢复是基于对 3个井区的回剥分析进行的。构造沉降曲线表明 ,黄骅坳陷东部构造带在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快速沉降 ,为裂陷时期。东营组沉积时期 ,沉降速率减小 ,为裂陷 坳陷过渡时期。馆陶组 明化镇组时期 ,沉降量明显减小 ,为坳陷时期。对 3个构造带位于同一测线上的 3口探井的比较表明 ,南部岐东构造带的QK1 7 2 1井区新生代构造沉降量最大 ,中部白东构造带的BD1 1井区构造沉降量次之 ,北部新港构造带GH3 1井区的构造沉降量最小。盆地构造沉降量的变化趋势基本反映盆地基底的伸张量变化趋势 ,两者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伸展量的大小与裂陷发育的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构造沉降 新生代 回剥分析 构造带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下古生界原生油 被引量:41
16
作者 王兆云 程克明 杨池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华北地区经历过晚奥陶世至泥企纪长达130Ma的沉积间断,分布于该地区的稳定而厚度很大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能否二次生烃,形成下古生界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是有关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的重大问题。位于黄骅坳陷孔店背斜构造... 华北地区经历过晚奥陶世至泥企纪长达130Ma的沉积间断,分布于该地区的稳定而厚度很大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能否二次生烃,形成下古生界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是有关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的重大问题。位于黄骅坳陷孔店背斜构造带西北的孔古3井于奥陶系峰峰组的灰岩中产出工业性油气流,原油特征及精细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其油源岩为奥陶系灰岩,为古生古储型原生油藏。孔古3井奥陶系原生油及烃源岩二次生烃的研究成果,对于坚定寻找华北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原生油气藏 油源比 黄骅坳陷 油气藏
下载PDF
湖相页岩滞留烃形成条件与富集模式——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42
17
作者 赵贤正 周立宏 +8 位作者 蒲秀刚 金凤鸣 时战楠 韩文中 姜文亚 韩国猛 张伟 汪虎 马建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6-869,共14页
湖相页岩层系与海相相比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更大,实现湖相页岩油效益勘探开发首先必须明确页岩滞留可动烃富集高产地质规律。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和沙三段页岩层系为例,在前期上万块岩心样品分析联测基础上,结... 湖相页岩层系与海相相比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勘探开发难度更大,实现湖相页岩油效益勘探开发首先必须明确页岩滞留可动烃富集高产地质规律。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近系孔二段和沙三段页岩层系为例,在前期上万块岩心样品分析联测基础上,结合最新的30余口已钻水平井的试油、试采和地球化学资料,对湖相页岩滞留可动烃富集条件及模式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研究表明,适中的有机质丰度(TOC值为2%~4%)可使页岩层系含油性与脆性达到最佳匹配,既富集油又利于工程改造;古湖盆大小和物源供给强度的适中匹配是造成页岩层系有机质丰度与脆性矿物含量最佳耦合的内在因素;适中的热演化成熟度(Ro值为0.7%~1.0%,埋深为3 200~4 300 m)是页岩层系热演化生油与干酪根吸附油最佳匹配区间,该阶段滞留可动烃量大;适中的成岩演化阶段(中成岩A期3 200~4 300 m)利于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有机质孔等,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储集空间;适中的天然裂缝发育程度(未破坏页岩油顶底板盖层条件)利于页岩油的储集、渗流与保存。该研究成果突破了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高、天然裂缝发育程度高利于页岩油富集的笼统认识,指导了沧东凹陷孔二段及歧口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气甜点的综合评价及井位部署,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油实现了工业化开发的重要突破,歧口凹陷沙三段页岩油获重要发现苗头,展示了湖相页岩油良好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页岩 滞留烃 可动烃 页岩油 富集模式 孔二段 沙三段 黄骅坳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深层异常温压条件下碎屑岩成岩作用特征初探——以板桥凹陷下第三系深层碎屑岩地层为例 被引量:28
18
作者 李会军 程文艳 +1 位作者 张文才 成洪文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1,共4页
依据《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根据古地温、孢粉颜色、TAI、Ro、泥岩中黏土矿物演化等各项指标所划分的成岩阶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吻合现象。分析认为 ,这是由于板桥凹陷普遍存在异常高压 ,而压力对有机质热演化... 依据《碎屑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 ,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根据古地温、孢粉颜色、TAI、Ro、泥岩中黏土矿物演化等各项指标所划分的成岩阶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吻合现象。分析认为 ,这是由于板桥凹陷普遍存在异常高压 ,而压力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无机物质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延缓了有机质成熟 ,温度虽然较高 ,但成岩演化阶段出现相对滞后的现象。为此 ,根据自生矿物组合、黏土矿物演化及有机质热演化等 ,重新建立了异常温压背景下碎屑岩储集层成岩阶段划分方案。图 4参 2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生成 板桥凹陷 碎屑岩 成岩作用 特征 深层异常温压条件
下载PDF
陆相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石油地质特征与油气发现——以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 被引量:40
19
作者 蒲秀刚 时战楠 +3 位作者 韩文中 彭雪梅 张伟 祝必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6-58,共13页
传统观点认为,湖盆半深湖-深湖区主要以高黏土、低陆源碎屑的相对均质泥页岩类烃源岩为主,是寻找油气藏的"禁区",但近年来中外页岩油气的勘探发现完全突破了过去的传统认识。为探究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基本地质特征,以G108... 传统观点认为,湖盆半深湖-深湖区主要以高黏土、低陆源碎屑的相对均质泥页岩类烃源岩为主,是寻找油气藏的"禁区",但近年来中外页岩油气的勘探发现完全突破了过去的传统认识。为探究湖盆细粒沉积区页岩层系基本地质特征,以G108-8,GD14及GD12三口井635 m岩心8 000余块次分析化验资料及配套测井、录井资料为基础,对黄骅坳陷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层系开展了岩性特征、储层特征、有机地化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改造作用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发现,孔二段页岩层系矿物组分复杂、岩石类型多样,按照X射线衍射矿物组分可划分为长英质页岩、灰云岩及混合质页岩等3大类、7小类;页岩层系不仅具有生油能力,而且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发育有机质孔、晶间孔、微裂缝等多类型的孔缝系统,且具有良好的工程可改造性;有机质的丰度、热演化成熟度等对页岩层系储层的孔隙发育、含油量、碳酸盐结晶程度等具有明显的影响。页岩层系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的差异性造成了不同岩石类型石油地质特征的差异,灰云岩类应寻找短距离运移烃,而长英质页岩和混合质页岩应以寻找自身滞留烃为主,三大岩石类型均可成为页岩油良好储层,但不同岩石类型应采取相适应的工程改造措施,才能最大化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层系 细粒沉积区 页岩油 孔二段 沧东凹陷 黄骅坳陷
下载PDF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中—深部储层成岩作用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枝焕 王泽中 +3 位作者 李艳霞 钟宁宁 张秀川 张绍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93-600,共8页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层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 ,成岩现象包括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矿物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其... 黄骅坳陷三马地区储集岩样品的显微特征及成岩矿物的组合关系分析结果表明 ,三马地区下第三系中深层储层主要处于晚成岩A期 ,成岩现象包括石英、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矿物胶结作用、矿物交代作用、溶解作用和粘土矿物转化作用等。其中石英次生加大于 2 70 0m左右开始出现 ,随埋深增大 ,石英增生加强 ;长石次生加大现象不十分普遍 ;碳酸盐胶结作用包括早期自生泥晶方解石胶结作用、连晶方解石和晚期白云石 (或铁方解石 )的胶结作用。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到方解石与含铁方解石集合体充填在粒间孔隙中或与石英、钠长石及粘土矿物共生 ,白云岩多呈菱形粒状分布于粒间 ;常见的交代现象主要有方解石交代长石、石英及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交代长石、石英等 ;溶解作用主要有长石的溶解、碳酸盐颗粒的溶解和方解石胶结物的溶解等 ,粘土矿物的转化主要为蒙脱石、高岭石向伊利石(或绿泥石 )转化。还讨论了储层岩相、岩性特征、孔隙水中有机酸含量、早期方解石的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储集岩 成岩作用 地球化学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