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卷次不明之阙题残篇考辨 被引量:5
1
作者 许云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5期21-24,共4页
本文认为,目前学术界所讨论的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中的一个卷次不明、题名及作者之名均阙的残篇,并不为后汉文,也决非马融所作之《上林颂》。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一些重要线索,可以断定该文是魏文帝黄初年间的作品,其题名当如时所称《... 本文认为,目前学术界所讨论的日藏弘仁本《文馆词林》中的一个卷次不明、题名及作者之名均阙的残篇,并不为后汉文,也决非马融所作之《上林颂》。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一些重要线索,可以断定该文是魏文帝黄初年间的作品,其题名当如时所称《校猎赋》或《羽猎赋》之类,作者则待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馆词林》 《上林颂》 黄初年间 《校猎赋》
下载PDF
论孙权未奉“延康”、“黄初”年号
2
作者 连先用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23-29,共7页
长沙走马楼吴简中"建安廿六年"、"建安廿七年"的出现,揭示了曹操死后孙权未奉"延康"、"黄初"年号的情况。这个事实可以与文献记载相印证,确凿无误。刻有"延康"、"黄初"年... 长沙走马楼吴简中"建安廿六年"、"建安廿七年"的出现,揭示了曹操死后孙权未奉"延康"、"黄初"年号的情况。这个事实可以与文献记载相印证,确凿无误。刻有"延康"、"黄初"年号的纪年吴镜本是为曹魏市场生产的,不能据以否定吴简和文献的记载。孙权不用"延康"年号是由于孙、曹在曹操死后随即交兵,更是对曹丕权威的否定。后孙权受魏封王却不奉"黄初"年号,这取决于他事魏的权宜性和表面性。他的这一做法,对于突出其政权的合法性与正义性以及维系统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权 延康 黄初 三国 吴镜 长沙走马楼吴简
下载PDF
论顾黄初的语文教育观 被引量:2
3
作者 梅尚筠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是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点。语文教学应该全方位地把学生各方面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 ,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 ,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 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是顾黄初先生语文教育方法论的基本点。语文教学应该全方位地把学生各方面的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 ,有意识地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 ,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 ,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和其他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黄初 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语文修养 开放性教学 中学教育
下载PDF
款款深情 溢于言表——黄初、太和年间曹植表类公文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文举 万宇 《秘书》 2020年第2期65-74,共10页
黄初、太和年间是曹植表类公文创作的高峰期,他通过表文言事陈情,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借表文表达对两朝帝王的感谢和赞美。曹植的表文,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上,还是在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皆具有自身独特... 黄初、太和年间是曹植表类公文创作的高峰期,他通过表文言事陈情,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也借表文表达对两朝帝王的感谢和赞美。曹植的表文,无论是在思想内容和情感表达上,还是在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皆具有自身独特的时代特点,其间消沉忧虑之感与积极自试之愿相互渗透。文章采用归纳总结法和对比分析法对黄初、太和年间曹植所作表类公文进行研究,多角度挖掘其中的精华,体悟其中的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初 太和 曹植 表类公文
下载PDF
论顾黄初的语文教育理论探索及其思想
5
作者 武玉鹏 曹洪顺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2年第3期70-73,共4页
顾黄初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5 0年来 ,他鉴古察今 ,全力探寻语文教改之路。在这一追求中 ,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文教育思想 。
关键词 顾黄初 语文教育 教育研究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论黄初文学的生成
6
作者 陈际斌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8-70,共3页
从政治、哲学思潮、士人心态和文论等方面揭示黄初文学的生成。黄初政治有值得歌颂之处,被改造的儒学和五行学给劝进文、京殿赋提供了理论根据,士人明哲保身的人生态度使建安激情消退。但在曹氏宗室曹丕、曹植、曹睿又、何晏身上,原始... 从政治、哲学思潮、士人心态和文论等方面揭示黄初文学的生成。黄初政治有值得歌颂之处,被改造的儒学和五行学给劝进文、京殿赋提供了理论根据,士人明哲保身的人生态度使建安激情消退。但在曹氏宗室曹丕、曹植、曹睿又、何晏身上,原始儒教及其变种援道入儒还部分保留着,他们的作品还保留着建安余绪。曹丕的《典论.论文》和曹植的《与杨德祖书》亦对黄初文学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初文学 生成因素 建安余绪
下载PDF
顾黄初“符合汉语文运用规律”教育思想的内涵与启示
7
作者 刘晓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45-49,共5页
顾黄初先生“符合汉语文运用规律”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在其晚年提出,意蕴丰富、自成体系,涉及语文教育多个领域。这一思想对于语文教师深刻地把握语文教学特质、有效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顾黄初 符合汉语文运用规律 教育思想
下载PDF
再议曹操高陵葬制——以对曹丕黄初三年诏的分析为中心
8
作者 王子今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4期28-31,共4页
对于曹操葬制存在诸多争议。曹丕黄初三年(222年)诏所透露的有关曹操高陵葬制的信息,也为相关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现在看来,高陵"陵上祭殿"确实存在。被称为曹丕"终制"的诏令被赋予传世之戒条的意义,当时已... 对于曹操葬制存在诸多争议。曹丕黄初三年(222年)诏所透露的有关曹操高陵葬制的信息,也为相关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现在看来,高陵"陵上祭殿"确实存在。被称为曹丕"终制"的诏令被赋予传世之戒条的意义,当时已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公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半公开的文件。不论魏文帝曹丕的本意如何,这一诏令所取得的宣传效应是明显的。我们以为这篇措辞严厉的文字值得注意的,还在于曹丕对于违诏"妄有所变改造施"的诅咒,体现曹操宣告薄葬的遗制,应当得以遵行。我们通过魏文帝曹丕"终制"的文字可以推知,如果他确实对于曹操"薄葬"遗令"有所变改造施",一定不会痛斥反薄葬行为是"愚俗所为",也不会自认"弃君于恶"、"爱以害亲"、"不忠不孝"之名,当然更不会使用"为戮尸地下,戮而又戮,死而重死"一类激烈言辞。很可能文帝黄初三年诏和文帝"终制"原本属于一个文件,也许统称为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诏"是适宜的。如果这一假设成立,则马端临注意到的"魏武父子遗令俱欲薄葬"就表现出了连贯性和完整性,其中所透露的有关曹操高陵葬制的信息亦有更值得我们确信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高陵 曹丕 黄初三年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