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变动的区域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1.01亿t,县域粮食产量"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明显,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地区的粮食增产显著;2)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复种指数次之,而粮作比例和耕地面积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的增加;3)县域粮食生产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县域之间在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效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使苏北、皖北和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显著增加;而粮作比例效应、复种指数效应和粮食单产效应的叠加使鲁西县域的粮食总产量增加明显。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一次性施肥技术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淮海夏玉米区实现减肥增效、节本增收及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和2016年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选择8个试验地点进行控释...【目的】研究一次性施肥技术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淮海夏玉米区实现减肥增效、节本增收及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和2016年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选择8个试验地点进行控释氮肥随夏玉米播种一次性施用大田试验。与普通氮肥分次施用(习惯施肥(FP)和优化施肥(OPT))对比,通过设置控释氮肥等量投入(CRFA)、减量20%控释氮肥投入(CRFA80%N、CRFB80%N和CRFC80%N),研究一次性施肥技术对黄淮海夏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验证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减量施氮可行性。【结果】(1)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一次性施肥处理对黄淮海区夏玉米株高、穗部性状和两年的平均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氮肥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虽有所提高,但未达显著性差异;但一次性减氮施肥处理较FP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了33.85%以上(P<0.05)。此外,CRFA、CRFA80%N、CRFB80%N和CRFC80%N处理相比农民习惯施肥(FP),每季平均节氮量分别为8.15、50.65、50.65、50.65 kg N·hm^(-2),增加纯收入927.40元/hm^2以上。(2)除CRFA处理外,其余一次性施肥处理的硝态氮量均显著低于习惯施肥处理(FP);一次性减氮施肥处理(CRFA80%N、CRFB80%N、CRFC80%N)0—90 cm土层NO_3^--N含量显著低于优化施肥处理(OPT)(P<0.05)。【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实现了黄淮海夏玉米的轻简化施肥,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能够在保证稳产增产的前提下,实现氮肥的减量施用;推荐减少20%氮用量的CRFA施肥模式在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上一次性施用。展开更多
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百粒重在不同播期及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表现为S1(35.20 g)>S2(33.45 g)>S3(31.38 g);不同品种间变幅为28.50 g(华美1号)~36.37 g(京农科728)。(2)籽粒平均灌浆速率(Gave)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表现为S1(0.74 g 100-grain^–1 d^–1)>S2(0.65 g 100-grain^–1 d^–1)>S3(0.57 g 100-grain^–1 d^–1),S1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S2、S3高0.09和0.17 g 100-grain^–1 d^–1,增幅分别为13.85%和29.82%;18个品种平均灌浆速率以京农科728(0.75 g 100-grain^–1 d^–1)最高,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0.58 g 100-grain^–1 d^–1和0.67 g 100-grain^–1 d^–1),增幅为29.31%和11.94%。(3)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产量表现为S1(10,628.67 kg hm^–2)>S2(10,207.65 kg hm^–2)>S3(9144.59 kg hm^–2),S1分别较S2、S3高4.12%、16.23%;S1与S2下产量相差不大。不同品种间,NK815、MC121、京农科729、MC812、京农科728和先玉335产量相对较高,平均为10,730.56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10,080.85 kg hm^–2),增幅为6.44%。(4)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0.70^**)、粒重(0.68^**)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活跃灌浆期(-0.36^**)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0.58^**)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黄淮海区夏播玉米抢时早播有利于获得更高产量,玉米品种可选择种植中熟或中早熟、灌浆速率高、活跃灌浆期适中、产量水平较高的京农科728、京农科729、MC812、MC121、NK815和先玉335等。在播种较晚或积温不足地区,可选择种植中早熟、灌浆速度快的高产型品种京农科728,6月30日播种、10月16日达生理成熟,可实现玉米高产。展开更多
文摘实现粮食的持续稳定增长是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关键。分解各因素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及影响强度,识别其主导因素,对提升粮食产量具有积极意义。该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方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 index method,LMDI)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定量评价并对比分析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县域粮食生产变动的区域因素。结果表明,1)1980-2010年间,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增加了1.01亿t,县域粮食产量"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明显,苏北、皖北、豫东和鲁西地区的粮食增产显著;2)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复种指数次之,而粮作比例和耕地面积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的增加;3)县域粮食生产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县域之间在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粮食单产效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粮食单产效应叠加上复种指数效应使苏北、皖北和豫东多数县域粮食总产量显著增加;而粮作比例效应、复种指数效应和粮食单产效应的叠加使鲁西县域的粮食总产量增加明显。
文摘【目的】研究一次性施肥技术对黄淮海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黄淮海夏玉米区实现减肥增效、节本增收及轻简化生产技术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和2016年在河北、河南、山东三省选择8个试验地点进行控释氮肥随夏玉米播种一次性施用大田试验。与普通氮肥分次施用(习惯施肥(FP)和优化施肥(OPT))对比,通过设置控释氮肥等量投入(CRFA)、减量20%控释氮肥投入(CRFA80%N、CRFB80%N和CRFC80%N),研究一次性施肥技术对黄淮海夏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并验证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减量施氮可行性。【结果】(1)与农民习惯施肥(FP)相比,一次性施肥处理对黄淮海区夏玉米株高、穗部性状和两年的平均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氮肥农学效率和表观利用率虽有所提高,但未达显著性差异;但一次性减氮施肥处理较FP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了33.85%以上(P<0.05)。此外,CRFA、CRFA80%N、CRFB80%N和CRFC80%N处理相比农民习惯施肥(FP),每季平均节氮量分别为8.15、50.65、50.65、50.65 kg N·hm^(-2),增加纯收入927.40元/hm^2以上。(2)除CRFA处理外,其余一次性施肥处理的硝态氮量均显著低于习惯施肥处理(FP);一次性减氮施肥处理(CRFA80%N、CRFB80%N、CRFC80%N)0—90 cm土层NO_3^--N含量显著低于优化施肥处理(OPT)(P<0.05)。【结论】一次性施肥技术实现了黄淮海夏玉米的轻简化施肥,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能够在保证稳产增产的前提下,实现氮肥的减量施用;推荐减少20%氮用量的CRFA施肥模式在黄淮海夏玉米生产上一次性施用。
文摘以京农科728等18个黄淮海区主推夏播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设置6月10日(S1)、6月20日(S2)和6月30日(S3)共3个播期处理,研究夏播玉米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的籽粒灌浆特性,以期为玉米品种选择及高产栽培提供参考和指导。结果表明:(1)成熟期百粒重在不同播期及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播期间表现为S1(35.20 g)>S2(33.45 g)>S3(31.38 g);不同品种间变幅为28.50 g(华美1号)~36.37 g(京农科728)。(2)籽粒平均灌浆速率(Gave)在不同播期条件下表现为S1(0.74 g 100-grain^–1 d^–1)>S2(0.65 g 100-grain^–1 d^–1)>S3(0.57 g 100-grain^–1 d^–1),S1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比S2、S3高0.09和0.17 g 100-grain^–1 d^–1,增幅分别为13.85%和29.82%;18个品种平均灌浆速率以京农科728(0.75 g 100-grain^–1 d^–1)最高,显著高于郑单958和先玉335(0.58 g 100-grain^–1 d^–1和0.67 g 100-grain^–1 d^–1),增幅为29.31%和11.94%。(3)不同播期间参试品种产量表现为S1(10,628.67 kg hm^–2)>S2(10,207.65 kg hm^–2)>S3(9144.59 kg hm^–2),S1分别较S2、S3高4.12%、16.23%;S1与S2下产量相差不大。不同品种间,NK815、MC121、京农科729、MC812、京农科728和先玉335产量相对较高,平均为10,730.56 kg hm^–2,显著高于郑单958(10,080.85 kg hm^–2),增幅为6.44%。(4)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平均灌浆速率(0.70^**)、粒重(0.68^**)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活跃灌浆期(-0.36^**)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重与平均灌浆速率(0.58^**)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黄淮海区夏播玉米抢时早播有利于获得更高产量,玉米品种可选择种植中熟或中早熟、灌浆速率高、活跃灌浆期适中、产量水平较高的京农科728、京农科729、MC812、MC121、NK815和先玉335等。在播种较晚或积温不足地区,可选择种植中早熟、灌浆速度快的高产型品种京农科728,6月30日播种、10月16日达生理成熟,可实现玉米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