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28
1
作者 唐明 邵东国 姚成林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6-32,共7页
探讨了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问题的内涵和特性,即具有发生时间的特定性,旱灾与涝灾重点区域的弱重叠性;运用趋势分析法对该地区10个代表站30多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暴雨频数、降水强度和短时干旱缺水概率... 探讨了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问题的内涵和特性,即具有发生时间的特定性,旱灾与涝灾重点区域的弱重叠性;运用趋势分析法对该地区10个代表站30多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该地区近10年来暴雨频数、降水强度和短时干旱缺水概率均呈增加的趋势;认为除了这些不利的气候变化因素外,没有解决好易涝特性与其排涝能力、易旱特性与其抗旱能力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9条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旱涝急转 成因 应对措施
下载PDF
淮北地区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韩超 许方甫 +7 位作者 卞金龙 徐栋 裘实 赵晨 朱盈 刘国栋 张洪程 魏海燕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81-1693,共13页
为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中熟中粳品种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3818为材料,研究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 为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机械化种植方式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中熟中粳品种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品种南粳9108和南粳3818为材料,研究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两种种植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比例、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品种,与机械直播比,毯苗机插产量显著提高,因为毯苗机插条件下群体结构合理,穗数适宜,茎蘖成穗率高,中后期叶面积指数大,叶面积衰减率低,从而其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高。毯苗机插种植方式下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2.3%~3.1%、1.2%~2.7%和1.8%~3.2%,但垩白有所增加。同时营养和蒸煮食味品质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而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变长,增加了淀粉RVA谱特征值中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减小消减值,除南粳2728外,最终黏度也均提高。相同种植方式下,与迟熟中粳比,中熟中粳产量极显著提高,是因为其抽穗期和成熟期提前,灌浆结实期日均温度、抽穗后30 d日均温度平均分别提高1.07°C和1.18°C,所以其各生育期叶面积指数高,结实期叶面积衰减率低,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比例高。中熟中粳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垩白有所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降低1.5%~5.1%,胶稠度变长7.0~16.7mm,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提高,最终黏度和消减值降低。因此,淮北地区选择中熟中粳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并配套毯苗机插方式是实现粳稻优质、高产和温光资源高效利用最佳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机械化种植 优质食味粳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安徽淮北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胡刚 张忠华 +1 位作者 董金廷 梁士楚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41-45,共5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安徽淮北地区现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种,隶属于17科24属。其中的2个种,即豚草和毒麦,为我国检疫性杂草。许多入侵植物已对淮北地区的生态和经济造成危害。结合分析外来入侵植物传入淮北地区的途径,... 通过野外调查和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安徽淮北地区现已知的外来入侵植物有31种,隶属于17科24属。其中的2个种,即豚草和毒麦,为我国检疫性杂草。许多入侵植物已对淮北地区的生态和经济造成危害。结合分析外来入侵植物传入淮北地区的途径,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安徽淮北地区 检疫性杂草 文献资料 野外调查 结合分析 防治措施 毒麦 豚草
下载PDF
淮北地区降雨径流特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4
作者 袁宏伟 刘慧 +1 位作者 王少丽 焦平金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为了研究淮北地区天然降雨下的径流及影响因素,以淮北地区蚌埠新马桥试验区为代表,基于典型区不同土地利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试验研究及试验区历史降雨资料,分析研究不同作物植被类型下农田地表径流流失规律.4次产流试验结果表明:当小区... 为了研究淮北地区天然降雨下的径流及影响因素,以淮北地区蚌埠新马桥试验区为代表,基于典型区不同土地利用天然降雨径流小区试验研究及试验区历史降雨资料,分析研究不同作物植被类型下农田地表径流流失规律.4次产流试验结果表明:当小区前期雨量较大时,小区达到产流条件时的雨强较小;受作物覆盖影响,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产流过程中的累积径流深度有所不同,农田地表径流累积量在不同作物植被类型间的差异(δ)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明显,到作物生长中期呈显著差异,表现为δ裸地>δ玉米地>δ棉花地>δ大豆地.在当地汛期种植如大豆等叶面覆盖程度高的作物可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量,减少了雨水所造成的土壤侵蚀及营养元素流失,进而可减缓农田对周围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降雨 地表径流 植被类型 生长期 流失 淮北地区
下载PDF
快速高效去除淮北农村地下水中高氟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礼宽 胡建平 +3 位作者 朱士鹏 倪红升 王林棣 崔德庚 《江苏地质》 2005年第3期152-156,共5页
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长期摄入过量氟会引起氟中毒(地方病)。利用天然矿物中的某些特殊性能,经提纯、活化、改性加工研制出除氟颗粒滤料和活化再生剂;探讨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阐述滤料除氟原理和影响除氟因素;设计操作简便... 氟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长期摄入过量氟会引起氟中毒(地方病)。利用天然矿物中的某些特殊性能,经提纯、活化、改性加工研制出除氟颗粒滤料和活化再生剂;探讨高氟地下水形成机理;阐述滤料除氟原理和影响除氟因素;设计操作简便除氟装置;制定行之有效的除氟工艺流程,在2个农村水厂进行除氟工程扩大应用试验,运行2年来取得较好的除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氟 滤料 再生 工程应用 地下水 研究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气候条件对夏大豆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戚尚恩 孙有丰 +2 位作者 祁宦 李德 陆琴琴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0年第2期267-270,共4页
利用淮北地区宿州站1994-2007年14a的夏大豆生长发育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C值逼近法和决定系数(R2)最大化法拟合夏大豆的生长曲线,分析了影响夏大豆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和生育阶段。结果显示:夏大豆开花-鼓粒期对气象因子的变化最敏感... 利用淮北地区宿州站1994-2007年14a的夏大豆生长发育和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C值逼近法和决定系数(R2)最大化法拟合夏大豆的生长曲线,分析了影响夏大豆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和生育阶段。结果显示:夏大豆开花-鼓粒期对气象因子的变化最敏感,生长量与气象因子间的拟合效果达到极显著水平;平均气温日较差、降水量和降水天数是开花-鼓粒期的主导影响因子。其它时期对气象因子不很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生长曲线 影响因子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地区优质食味粳稻温光适应性和最佳播种期 被引量:6
7
作者 许方甫 卞金龙 +6 位作者 韩超 陈志青 刘国栋 邢志鹏 胡雅杰 魏海燕 张洪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65-1381,共17页
【目的】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温光条件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中熟中粳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福粳1606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10日(S1)、5月17日(S2)、5月24日(S3)、5月31日(S4)、6月7日(S5)、6月14日(S6... 【目的】探明淮北地区不同温光条件对优质食味粳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优质食味中熟中粳南粳2728和南粳505,迟熟中粳南粳9108和福粳1606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10日(S1)、5月17日(S2)、5月24日(S3)、5月31日(S4)、6月7日(S5)、6月14日(S6)、6月21日(S7)7个播期处理。研究不同播期处理下水稻产量、生育期、日均温度、积温和日均辐射量的差异,水稻产量与日均温度、积温、日均辐射量的相互关系。【结果】(1)随播种期的推迟,水稻产量显著下降。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产量分别降低0.49 t·hm^(-2)、0.63 t·hm^(-2)。(2)随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天数呈下降趋势。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呈增加趋势,迟熟中粳S5—S7处理不能正常成熟,抽穗至成熟期生育天数缩短,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天数极显著正相关。(3)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显著升高,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显著下降。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温度极显著负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日均温度极显著正相关。(4)2种类型水稻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和全生育期积温随播期推迟均呈下降趋势。播种期每推迟7 d,中熟中粳和迟熟中粳全生育期积温分别降低106.6℃、123.1℃。2种类型水稻产量与各生育阶段积温极显著正相关。(5)随播种期推迟,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显著下降,中熟中粳产量与拔节至抽穗期和全生育期日均辐射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呈正相关关系。迟熟中粳产量与播种至拔节期日均辐射量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产量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日均辐射量正相关。【结论】在稻麦两熟的淮北地区,与光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优质食味粳稻 产量 温光资源
下载PDF
淮北地区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朝福 张志强 +1 位作者 宫琳 张立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3期284-285,共2页
笔者于 1997年开始 ,借鉴外地成果 ,结合本地实际 ,进行了夏直播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经过 3a的试验、探讨 ,采取更换品种、深翻改土、平衡施肥、化控等农艺措施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淮北地区生产水平的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经小... 笔者于 1997年开始 ,借鉴外地成果 ,结合本地实际 ,进行了夏直播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经过 3a的试验、探讨 ,采取更换品种、深翻改土、平衡施肥、化控等农艺措施 ,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淮北地区生产水平的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经小面积试验验证 ,产量达 882 4.5kg/hm2 ,比对照增产 3 0 .8%左右 ,大面积种植增产 12 %~ 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直播 花生 栽培技术 播种 施肥 田间管理 产量
下载PDF
地基MAX-DOAS系统获取大气水汽垂直柱浓度方法研究
9
作者 周闯 张琦锦 +2 位作者 李素文 雒静 牟福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95-2400,共6页
水汽在大气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全球的云分布,其浓度的变化影响降水发生频率。降水是影响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因子,开展准确获取大气水汽浓度是环境气候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是一种快速、准... 水汽在大气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全球的云分布,其浓度的变化影响降水发生频率。降水是影响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因子,开展准确获取大气水汽浓度是环境气候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MAX-DOAS)是一种快速、准确获取大气痕量气体浓度的遥测方法。由于其稳定、实时在线、多组分同时监测和非接触测量等优势,该技术逐步成为反演大气水汽垂直柱浓度的新方法。针对水汽的吸收峰波段范围窄,浓度较高时会出现饱和吸收效应,构建了地基MAX-DOAS水汽垂直分布探测系统,开展了精确获取水汽垂直柱浓度的反演算法研究,并以淮北为研究地点获取了水汽垂直柱浓度。反演过程中,选取天顶方向采集的当圈太阳光谱作为参考谱,根据DOAS算法反演得到其他仰角水汽差分斜柱浓度(dSCD),最终解析出水汽的垂直柱浓度(VCD),其中大气质量因子(AMF)通过几何近似法获得。为了降低其他气体的干扰影响,实验前对比分析了不同波段反演水汽差分斜柱浓度的反演误差,确定最优反演波段433~452 nm。于2023年2月24日至2023年4月2日在淮北地区开展连续观测。实验结果表明:监测期间淮北地区水汽浓度具有早晚高中午低的V型日分布特征。将观测的水汽垂直柱浓度结果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日值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0.95)。分析监测期间风速、风向与H_(2)O VCD分布关系,发现当风向在60°附近且风速小于5 m·s^(-1)时,H_(2)O VCD呈现升高的趋势。在污染阶段,小风速和较高水汽浓度是普遍存在的特征。研究表明,搭建的地基MAX-DOAS系统在蓝光波段可对水汽垂直柱浓度进行有效监测,为反演大气水汽垂直柱浓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轴差分吸收光谱技术 水汽 垂直柱浓度 最优反演波段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平原典型地区天然降雨农田磷流失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继伟 李如忠 +3 位作者 张辉 曹秀清 袁宏伟 王矿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70,78,共7页
降雨径流是引起旱作物农田养分流失的关键因素,研究其排水中磷的流失规律对农业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天然降雨过程开展淮北地区农田原位排水试验,分析了降雨-产流机制、用地类型对磷流失的影响以及磷输出的动态变化特征... 降雨径流是引起旱作物农田养分流失的关键因素,研究其排水中磷的流失规律对农业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天然降雨过程开展淮北地区农田原位排水试验,分析了降雨-产流机制、用地类型对磷流失的影响以及磷输出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前期土壤含水率和降雨强度是影响产流的主要因素,当砂姜黑土耕层土壤体积含水率达39%后,持续强降雨易发生超渗产流现象,且降雨强度越大径流强度越大;降雨径流是农田磷输出的载体和动力,不同用地类型磷的输出浓度和形态有所差异,其浓度大小为菜地>夏玉米>春花生>绿化地,农田的PP/TP值(58.94%)高于绿化地的PP/TP值(44.61%);不同时段径流排水中磷的浓度、形态和污染负荷差异较大,雨强越大输出浓度和负荷越高,TP的变化范围为0.52~1.14 mg/L,累计输出量为26.61 kg/hm^(2);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累计径流深与累计降雨量(R^(2)=0.9646)、磷累计输出负荷(R^(2)=0.9975)等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成果可为该地区降雨-产流机制研究、农田磷输出负荷估算和农田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天然降雨 农田排水 流失负荷 用地类型 超渗产流
下载PDF
淮北地区新元古代燧石相三维保存微生物化石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迈平 袁训来 +1 位作者 汪迎平 厉建华 《江苏地质》 2005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在淮北新元古代倪园组和九顶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保存着许多燧石相微生物化石。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群落组合特征及埋藏保存状态研究,探讨其系统分类、生存环境及区域地层对比,确定这些微生物化石结构的原始性和群落的低分异性。结... 在淮北新元古代倪园组和九顶山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中,保存着许多燧石相微生物化石。通过对其形态结构、群落组合特征及埋藏保存状态研究,探讨其系统分类、生存环境及区域地层对比,确定这些微生物化石结构的原始性和群落的低分异性。结合相关地层中原始的光球状浮游微生物、Chuaria-Tawuia类型宏体碳质化石生物群及叠层石优势的特征考虑,这些微生物的生存时间是在南沱冰期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化石 新元古代 燧石岩 同位素年龄 浅海相碎屑沉积 淮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淮北地区果树病害的《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永波 赵丰兰 +2 位作者 李桂萍 盛玮 李峰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92-96,共5页
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病害案例过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淮北地区主要果树病害进行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选择淮北地区葡萄、石榴和砀山梨的主要病害为重点内容,通过比较教学法辐射蔬菜和观赏植物中的相同或相似病害.以病害三角相... 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病害案例过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对淮北地区主要果树病害进行文献调研和实地考察,选择淮北地区葡萄、石榴和砀山梨的主要病害为重点内容,通过比较教学法辐射蔬菜和观赏植物中的相同或相似病害.以病害三角相互作用及人类对病害三角的干预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建立在线学习班级,结合重点各病害在淮北地区发病造成损失实例,讲授病症、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和防治等内容.在教学中注重与本课题组科研项目内容结合,引导学生思考科研切入点并进入科研实验室训练.改变原来较为单一的成绩评价模式,将学生参与的其他相关课外活动表现融入评价体系.以此,建立基于淮北地区果树病害的辐射式《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体系,教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病害三角 人类干预 果树病害 辐射式教学设计
下载PDF
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趋势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源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6-38,共3页
调研安徽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趋势发现,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淮北地区非遗戏曲剧团发展受各种因素制约,直接影响淮北地区戏曲文化市场整体发展。依据调研分析笔者提出以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的... 调研安徽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趋势发现,淮北地区非遗戏曲文化市场发展存在诸多问题。淮北地区非遗戏曲剧团发展受各种因素制约,直接影响淮北地区戏曲文化市场整体发展。依据调研分析笔者提出以具有"知识溢出"效应的淮北地方高校为核心结合地方非遗戏曲剧团组织共同发展的对策。以高校创新活力的优势弥补淮北非遗戏曲剧团的不足,形成产学研模式,加速淮北文化演艺产业的集聚,促进淮北非遗戏曲文化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非遗戏曲 文化市场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淮北地区地质构造与瓦斯灾害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先振 林东才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8期217-220,226,共5页
淮北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地区独特的徐宿叠瓦状逆冲断层系统。为了了解淮北矿区地质构造与瓦斯灾害关系,避免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以淮北矿区地质构造为例,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研究瓦斯赋存。在对研究区资料收集并详细对... 淮北地区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地区独特的徐宿叠瓦状逆冲断层系统。为了了解淮北矿区地质构造与瓦斯灾害关系,避免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以淮北矿区地质构造为例,通过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研究瓦斯赋存。在对研究区资料收集并详细对比中发现:淮北地区的高突矿井大都分布在徐宿叠瓦状逆冲断层系统的外缘,这些地区应力增高,构造煤发育,并且逆冲推覆体对煤系地层形成良好的覆盖,构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良好条件;研究区发育的北东向与近东西向的开阔褶皱与断层控制着燕山期岩浆岩的侵入,岩浆岩在矿井中有规律的分布,使邻近煤层变质程度增高、孔隙度变大,导致矿区煤与瓦斯突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煤与瓦斯突出 构造运动 岩浆岩 瓦逆冲系统
下载PDF
车载小型DOAS系统获取淮北地区大气污染气体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琦锦 郭映映 +1 位作者 李素文 牟福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4-989,共6页
我国城市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氮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其中NO_(2)和SO_(2)是气体污染物中常见的污染痕量气体,对地气辐射、全球气候、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淮北地区是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的生... 我国城市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氮氧化物、臭氧、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其中NO_(2)和SO_(2)是气体污染物中常见的污染痕量气体,对地气辐射、全球气候、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淮北地区是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煤炭的生产基地,长期的煤炭生产使得当地大气环境污染相对更为复杂,开展快速获取大气污染物浓度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差分吸收光谱(DOAS)仪是一种光学遥感式光谱设备,具有稳定、时间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和不受搭建平台制约等优势特点,可同时获取多种污染气体的浓度信息。针对淮北地区复杂的环境污染,构建了基于移动平台的车载小型差分吸收光谱系统(DOAS),该系统包括光谱采集系统、温控系统和GPS定位系统。利用车载GPS定位系统记录移动过程中的经纬度和车速,光谱仪放置在恒温系统中,保障系统测量的精准性。在实验期间,首先测试了系统的性能,规划了走航观测路线,并将车载DOAS测量结果与地基MAX-DOAS进行对比以验证系统的准确性,实现了对淮北地区的大气典型污染物的快速、便捷、精准监测。航测期间,利用QDOAS软件对原始测量光谱进行反演处理,选取相对干净的光谱作为参考谱,获取了淮北地区NO_(2)和SO_(2)柱浓度空间分布,其中NO_(2)的浓度范围为5.09×10^(15)~15.4×10^(16) molecule·cm^(-2),SO_(2)的浓度范围为3.53×10^(15)~9.07×10^(16) molecule·cm^(-2)。将车载DOAS测量的结果分别与站点地基MAX-DOAS测量结果和卫星(TROPOMI)数据对比,均具有较好一致性(相关系数R2>0.75)。外场实验表明构建的车载小型DOAS系统可以准确的获取城市污染气体柱浓度分布,为确认城市污染气体的源区和校验卫星遥感数据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 小型差分吸收系统 淮北地区 柱浓度 大气污染
下载PDF
淮北市的螺类 被引量:1
16
作者 邓道贵 金宏 陈海峰 《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58-61,共4页
报道了淮北市螺类共17种,其中淡水螺类15种,陆生螺类2种,分别隶属于腹足纲的6科、10属,有3种为安徽省首次记录.作者还阐述了17种螺类的生态分布、区域分布及优势种等情况.并根据淮北市的特点,对它们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淮北市 软体动物 腹足纲 螺类 生态分布 区域分布 优势种
下载PDF
利用MODIS云产品对安徽不同地区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亚楠 周述学 +1 位作者 袁野 吴林林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3,共11页
针对不同区域云特性的差异,利用2006—2015年MODIS云产品MYD06_L2,对安徽淮北和江淮地区云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云光学厚度和云顶高度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地区云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地区夏季水云发生概率>冰云&... 针对不同区域云特性的差异,利用2006—2015年MODIS云产品MYD06_L2,对安徽淮北和江淮地区云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云光学厚度和云顶高度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地区云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地区夏季水云发生概率>冰云>晴空>混合相云,秋冬季则水云>晴空>冰云>混合相云。夏季两地区水云粒子有效半径相当,在14μm左右。淮北地区四季冰云粒子有效半径略高,夏季年际变化小,两地区逐年在24μm左右。春冬季江淮地区云光学厚度相对淮北地区较高。夏季冰云和混合相云云顶高度相对较高。研究结果为安徽省不同地区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相态 云粒子有效半径 云光学厚度 云顶高度 江淮地区 淮北地区
下载PDF
淮北地区机插稻一次性施用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比较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党新安 杜同庆 《北方水稻》 CAS 2021年第6期19-23,共5页
通过设置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混肥料处理前期释放返青肥有一个爆发性阶段,使得水稻分蘖促早发,从而较对照提早达到了适宜穗数。后期缓混肥料释放时间与品种生育进程相适应与否直接影响到基部节间长短、穗粒数多少... 通过设置缓混肥与精确定量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缓混肥料处理前期释放返青肥有一个爆发性阶段,使得水稻分蘖促早发,从而较对照提早达到了适宜穗数。后期缓混肥料释放时间与品种生育进程相适应与否直接影响到基部节间长短、穗粒数多少和产量高低。试验中,缓混肥料穗肥释放时,徐稻9号正处于倒3与倒2叶之间,导致基部第1节间短、穗粒数以及后期产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而此时徐稻10号生育期较长,正处于倒3叶之前的叶龄期,导致基部第1节间变长、无效分蘖成穗较多、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后期产量降低,且与对照差异显著。一次性施用缓混肥可实现稻米品质提升,特别是外观与食味品质的提升,同时可以提高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机插稻 缓混肥 精确施肥 生育进程 产量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淮北地区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亚楠 袁野 +1 位作者 郑小艺 周述学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9-358,共10页
利用2006年—2015年MODIS云产品数据(MYD06),对淮北地区不同云相态、不同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和云顶温度逐月概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同时对四季云水路径逐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淮北地区夏秋冬季水云出现的概率较高,春夏季冰... 利用2006年—2015年MODIS云产品数据(MYD06),对淮北地区不同云相态、不同相态云粒子有效半径和云顶温度逐月概率分布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同时对四季云水路径逐年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淮北地区夏秋冬季水云出现的概率较高,春夏季冰云出现的概率较高。水云年均发生概率是冰云的近2倍,晴空和冰云相当,混合相态云较少。除7月份,水云有效半径概率逐月分布逐年有所变化,主要分布在5—30μm。冰云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15—35μm,且10年间4、5和8月份概率分布较为一致。混和相云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10—40μm,逐月发生概率在10—20μm和25—35μm出现两个峰值,这与水云和冰云不同,且在春秋冬较为明显。10年间淮北地区上空云水路径年均值低于300 g/m^2。冬季年均云水路径相对较低且逐年呈现减少的趋势。春秋冬季云顶温度逐月概率分布逐年变化较大。春冬季冷云发生的概率较大,夏秋季暖云出现的概率要高于冷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特性 云相态 有效半径 云顶温度 云水路径 淮北地区 人工影响天气
原文传递
江苏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同庆 李振宏 +2 位作者 徐鹏 闫发宝 张清武 《北方水稻》 CAS 2014年第6期16-19,25,共5页
以大穗、特早熟籼粳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对钵苗机栽、旱育手栽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旱育手栽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 以大穗、特早熟籼粳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对钵苗机栽、旱育手栽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旱育手栽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人工手栽,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粒数;物质生产上,移栽至N-n叶龄期钵苗机栽和旱育手栽物质积累量多于毯苗机插,无效分蘖期毯苗机插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量相当,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钵苗机栽>旱育手栽>毯苗机插,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与毯苗机插、旱育手栽相比,钵苗机栽水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除无效分蘖期)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生育中、后期物质积累多,叶片不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地区 栽培方式 水稻 产量 物质生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