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IL-22和IL-23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赵新芳 甘霞 +1 位作者 林红 周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96例UC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4 g·d^(-1),4次/d;曲安西龙片口...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将96例UC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4 g·d^(-1),4次/d;曲安西龙片口服,10 mg·d^(-1),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内服方,1剂/d,2次/d;灌肠方,100 m L/次,3 h/次,1次/2 d;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分析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22和IL-23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1.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病理积分、结肠镜积分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22和IL-2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毒愈肠方内服和灌肠治疗UC湿热内蕴证可明显降低患者中医症状和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积分,改善病理和结肠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22和IL-23水平相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毒愈肠方 灌肠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内蕴证 白细胞介素-22 白细胞介素-23
原文传递
化毒愈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新芳 孙维华 +2 位作者 甘霞 林红 周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β-防御素(HBD-2)及血清促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UC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 目的:观察化毒愈肠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肠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β-防御素(HBD-2)及血清促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UC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吞服勿咀嚼,1 g/次,4次/d。对于中度患者反应不佳者加用泼尼松龙片,10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化毒愈肠方,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分早晚2次内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进行治疗前后脾虚湿蕴证评分、结肠镜及黏膜组织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肠黏膜NF-κB和HBD-2阳性表达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数-1(IL-1)、白细胞介数-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脾虚湿蕴证、结肠镜和肠黏膜组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肠黏膜NF-κB和HBD-2阳性表达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1,IL-8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经Ridit分析,观察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毒愈肠方能改善UC患者的症状,促进溃疡愈合,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脾虚湿蕴证 化毒愈肠方 核转录因子-ΚB Β-防御素 促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