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设计与效果检验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佳强 赵煜飞 +1 位作者 任芝花 高静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57,共14页
土壤湿度资料对气候变化、农业干旱监测、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剔除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中的异常数据,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以2014年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为基础,根... 土壤湿度资料对气候变化、农业干旱监测、农业气象预报与服务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剔除土壤湿度观测资料中的异常数据,本文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首先,以2014年全国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资料中异常数据的特征将异常数据分为四类。其次,从界限值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等方面提出:异常极值检查、异常增大检查、异常减小检查、异常恒定检查四类方法。最后,利用2014—2015年全国观测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集产品(V2.0)对各检查方法应用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四类检查方法均可判断出自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中的疑误数据;(2)四类检查方法的判定结果在时间连续性及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一致性;(3)该质量控制方法可减小观测数据与CLDAS数据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目前,该方法已应用于我国气象资料处理业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区域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 逐小时资料 土壤体积含水量 质量控制 CLDAS
下载PDF
基于逐时资料的黄山雾凇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丁国香 刘安平 +1 位作者 杨彬 姚叶青 《气象科技》 2018年第6期1287-1290,1296,共5页
利用2004—2016年黄山气象站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雾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黄山年平均雾凇日61.6d,年份之间差异明显;雾凇初日主要在11月,终日主要在3—4月;连续雾凇日数多在3~4d,占40%,各年均出现了... 利用2004—2016年黄山气象站逐日、逐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雾凇的时间分布特征及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黄山年平均雾凇日61.6d,年份之间差异明显;雾凇初日主要在11月,终日主要在3—4月;连续雾凇日数多在3~4d,占40%,各年均出现了连续雾凇日数≥10d的情况。(2)雾凇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其中12月至次年3月雾凇日数占89.8%;月平均雾凇日数与月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雾凇还存在一定的日变化,08:00—09:00最多,18:00最少。(3)逐日资料统计表明,适宜雾凇出现的气象条件是雾日且日平均气温在-8~2℃之间、平均相对湿度≥80%、平均风速2~9m/s。(4)逐时资料统计表明,雾凇的形成主要受气温影响,雾凇形成前需7h以上的累计低温(≤0℃),适宜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是有雾且气温在-6~1℃之间,湿度≥95%,风速2~11m/s,较好地反映了雾凇形成的临界气象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凇 逐时资料 气候特征 气象条件
下载PDF
辽宁中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宁微 马雁军 +3 位作者 王扬锋 张云海 李丽光 刘斌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59-1665,共7页
利用辽宁中部地区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观测数据,研究了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辽宁中部地区整体来说,秋、冬季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在全年贡献比例较大;对区域各城市来说,沈阳和鞍山... 利用辽宁中部地区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观测数据,研究了城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辽宁中部地区整体来说,秋、冬季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在全年贡献比例较大;对区域各城市来说,沈阳和鞍山的颗粒物污染贡献较大。区域颗粒物浓度在午后达到最低,清晨升至最高,而能见度则在这两个时段分别达到最高和最低。颗粒物浓度与相对湿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能见度、气温和风速的变化趋势相反。颗粒物(尤其是大气细粒子)浓度与能见度的相关关系最为显著,这种相关性在夏、秋、冬季更加明显,而在鞍山、本溪两地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气象要素 相关关系 小时数据
原文传递
全球地面气温和降水定时值数据整合与初步质量控制 被引量:6
4
作者 于杨 朱晨 +5 位作者 赵琦 徐文慧 杨溯 江慧 李庆祥 沈秋宇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6期94-101,共8页
全球地面气温和降水数据是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定时值观测数据是气候监测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全球陆地小时数据集(Integrated Surface Hourly Database,ISD)和国际通讯系统数据(Global Transmission System,... 全球地面气温和降水数据是开展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定时值观测数据是气候监测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美国国家气候数据中心的全球陆地小时数据集(Integrated Surface Hourly Database,ISD)和国际通讯系统数据(Global Transmission System,GTS)两种全球地面数据产品,对气温和降水要素定时值数据进行了实时整合,并采用空间一致性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气候界限值检查及台站极值检查等方法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了初步质量控制,最终形成了实时更新的全球地面气温和降水定时值数据产品。结果表明:2015年整合后的地面气温和降水数据共包含全球11 990个气象站点的定时值数据,气象站点分布基本覆盖全球各地区,与整合前相比,整合后各区域气象站点密度和气象要素数据量均明显增加,特别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地区数据量增加显著;整合后数据的准确率和疑误率分别为94.4%和5.6%,疑误数据主要分布在欧洲东北、亚洲及中国地区,造成数据可疑和错误的主要原因包括内部一致性矛盾、超过气候界限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时值 气温 降水 数据整合 质量控制
下载PDF
Modeling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from Hourly Data: Seasonal Divisions
5
作者 Nicodeme Djiedeu Esther C. Modi-Mbog Laurent Nana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24年第4期474-483,共10页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general theoretical study leading to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at the near surface that is expected to evaluate any area seasonal temperature of the world using the l... In this work, we present a general theoretical study leading to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at the near surface that is expected to evaluate any area seasonal temperature of the world using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to fit the hourly data to the theoretical curve of the temperature. It is shown that the temperature is globally the result of two contribution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revolution movement of the terrestrial globe on its elliptical orbit around the su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pin-orbit coupling for the rotation movement of the terrestrial globe around its polar axis and its revolution movement. The orbital behavior of the temperature is used to find the seasonal divisions of the climate for the local area considered. The whole expression of the temperature is very useful for the meteorological need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natural instabilities are the results of discrepancies which increase errors (standard devi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sonal Temperature Orbital Temperature Spin-Orbit Temperature hourly data Seasonal Divisions
下载PDF
气象观测站点外地区典型气象年数据的获取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红莲 杨怡 +3 位作者 付昱曦 王赏玉 张颉 杨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0-156,共7页
为了解决基础气象要素的缺失造成的建筑设计数据不足的被动状况以及无法准确科学提供室外基础数据的问题,以国家基准、基本和一般气象站的原始记录数据为基础,使用逆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和梯度逆距离加权插值法(GIDW),针对实验结果进行... 为了解决基础气象要素的缺失造成的建筑设计数据不足的被动状况以及无法准确科学提供室外基础数据的问题,以国家基准、基本和一般气象站的原始记录数据为基础,使用逆距离加权插值法(IDW)和梯度逆距离加权插值法(GIDW),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研发西北和东南地区气象观测站点以外TMY数据的获取方法,并利用数学模型生成待测点的逐时数据。结果表明,使用GIDW方法得到的气象数据与实际值的变化趋势相似;同时,在考虑海拔影响后,使用GIDW方法比IDW方法的插值结果误差更小;对逐时数据进行处理,待测点的生成数据与实际逐时值符合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气象年 逐时数据 太阳辐射 非标准台站
下载PDF
渤海海域海上观测站逐时气温和气压的质量控制分析
7
作者 王敏 徐梅 +4 位作者 年飞翔 任建玲 黄纯玺 郭阳 勾志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7-103,共7页
为有效提高海洋观测质量,选取渤海海域2019年19个海上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逐时气温和气压,利用界限值检查、气候变化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和空间一致性检查方法,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结果表明:逐时气压的数据质量... 为有效提高海洋观测质量,选取渤海海域2019年19个海上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逐时气温和气压,利用界限值检查、气候变化范围检查、内部一致性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和空间一致性检查方法,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分析。结果表明:逐时气压的数据质量优于逐时气温,所有站点逐时气压数据的可用率均在99%以上,而3个站点的逐时气温数据质量较差,可用率分别为88.9%、91.3%和92.3%,错误主要表现为连续一段时间内气温出现异常。经过质量控制剔除错误值后,站点观测资料数据与ERA5再分析资料的相关系数均有所提升;经质量控制后的观测气温和气压的均方根误差减小,相关系数增大。因此,经过上述质量控制方法可有效剔除不合理数值,避免其由于直接使用带来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逐时数据 海上观测站 气温 气压
下载PDF
地面数据传输及质量控制实例分析
8
作者 马繁东 李文福 +2 位作者 吕红玉 杨艳龙 陆忠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2期7521-7525,共5页
详细阐述地面测报软件主辅通道上传数据时间设置以及数据上传不成功的处理方法。自动站采集气温、本站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以及雨量正点数据如果判断是错误数据,应按先分钟数据替代,然后人工数据替代,最后内插的原则修改,保存形... 详细阐述地面测报软件主辅通道上传数据时间设置以及数据上传不成功的处理方法。自动站采集气温、本站气压、相对湿度、风向、风速以及雨量正点数据如果判断是错误数据,应按先分钟数据替代,然后人工数据替代,最后内插的原则修改,保存形成正确上传文件;台站预审人员应正确进行月报表A文件一般性备注和历史沿革备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传输 正点数据 分钟数据 质量控制
下载PDF
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暴雨预报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文 万齐林 +2 位作者 陈子通 丁伟钰 黄燕燕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0-512,共13页
文中基于不同的云迹风同化方案,用GRAPES模式对2005年7月11—12日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云迹风资料同化试验及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所得的分析场及预报场的差异,研究逐时云迹风资料三维变分同化对分析场及暴雨预... 文中基于不同的云迹风同化方案,用GRAPES模式对2005年7月11—12日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云迹风资料同化试验及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所得的分析场及预报场的差异,研究逐时云迹风资料三维变分同化对分析场及暴雨预报的影响。首先,根据连续性原理及双通道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分析,分3个步骤对7月11日00:00—12:00UTC共12个时次的双通道云迹风资料进行了初步的质量控制;然后,把经过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放入基于GRAPES3D-VAR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开发的逐小时循环同化系统中进行同化,将得出的分析场与单一时次未经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同化得出的分析场进行对比,探讨了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数值预报分析场的影响;最后,把同化后的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用GRAPES模式对2005年7月11—12日长江流域暴雨过程做24h降水预报试验,分析两个同化方案所模拟得到的预报场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资料的筛选、同经纬度单点通道的选择及资料的稀疏化3个步骤控制后,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有明显减小;加入经质量控制的逐时云迹风资料其三维变分同化可以提高分析场中风压场及水汽场的质量;而且在暴雨预报试验中可以相对更准确地预报暴雨落区及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迹风 资料逐时同化 暴雨预报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区域大气污染外部性量化及结算机制设计——以宁夏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秋灵 刘伟奇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90-96,共7页
随着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通过建立全国碳市场、开征环境保护税等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各省市也通过实施减煤、限车、治源等手段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由于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影响特点,实施联防联控是必然途径,但目前的区域间协同治理... 随着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国家通过建立全国碳市场、开征环境保护税等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各省市也通过实施减煤、限车、治源等手段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由于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影响特点,实施联防联控是必然途径,但目前的区域间协同治理由于责任及利益划分不明而缺乏效率.以2015—2017年的高频空气质量指数(AQI)小时数据为基础,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根据脉冲响应函数确定城市间相互影响的程度,进而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各城市对区域内空气质量的贡献程度,以此量化各城市大气污染的外部性,从而在城市间进行合理的责任分摊.提出设立具备3个层级的组织结构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并建立辖区内大气污染结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高频空气质量指数 小时数据 量化外部性 结算机制
下载PDF
基于ISOS软件判识自动气象站故障及处理方法
11
作者 张玉 袁晨浩 许铭 《现代信息科技》 2021年第9期111-114,共4页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更能直观、准确、可靠地反映气象要素的实时变化,对气象预报和应急减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异常数据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当发现数据异常后,快速判断出故障点,及时解决故障才能确保气象数据的连续性。通过对实际... 地面气象自动观测更能直观、准确、可靠地反映气象要素的实时变化,对气象预报和应急减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异常数据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当发现数据异常后,快速判断出故障点,及时解决故障才能确保气象数据的连续性。通过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故障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理清数据异常的原因,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障数据的稳定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OS 自动气象站 故障判识 分钟数据 小时数据
下载PDF
适用于全国自动站小时降水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166
12
作者 任芝花 赵平 +7 位作者 张强 张志富 曹丽娟 杨燕茹 邹凤玲 赵煜飞 赵慧敏 陈哲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于气象预警、决策服务、预报验证等非常重要。资料在提供使用前其质量状况应是可知的。在制作的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数据集基础上,并结合国家级台站观测的小时降水资料,通过深入分析错误数据的存在方式... 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于气象预警、决策服务、预报验证等非常重要。资料在提供使用前其质量状况应是可知的。在制作的区域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数据集基础上,并结合国家级台站观测的小时降水资料,通过深入分析错误数据的存在方式,研制形成全国自动站逐小时降水资料质量控制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区域站和国家站,实时和非实时上传的逐小时降水资料自动质量控制。最后介绍了利用该方案对2006—2009年实时上传的全国自动站小时降水资料的质量评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 质量评估 小时降水数据 区域自动站 国家级自动站
下载PDF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eme Hourly Precipit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in the Warm Season 被引量:90
13
作者 张焕 翟盘茂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177-1183,共7页
Based on hourly precipitation data in eastern China in the warm season during 1961-2000,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requency for 20 mm h 1 and 50 mm h 1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criteria of short-duration rai... Based on hourly precipitation data in eastern China in the warm season during 1961-2000,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frequency for 20 mm h 1 and 50 mm h 1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and the criteria of short-duration rainfall events and severe rainfall events are discussed.Furthermore,the percentile method was used to define local hourly extreme precipitation;based on this,diurnal variations and trends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 were further studied.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over Yunnan,South China,North China,and Northeast China,the most frequent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occur most frequently in late afternoon and/or early evening.In the Guizhou Plateau and the Sichuan Basin,the maximum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occurs in the late night and/or early morning.And in the western Sichuan Plateau,the maximum frequency occurs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The frequency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based on hourly rainfall measurements) has increased in most parts of eastern China,especially in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but precipitation h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North China in the past 50 years.In addition,stations in the Guizhou Plateau and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exhibit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s in hourly precipitation extremes during the nighttime more than during the day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urly precipitation data short-duration extreme precipitation diurnal cycle climatic distribution TRENDS
下载PDF
用小时降雨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的方法 被引量:32
14
作者 殷水清 谢云 王春刚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1-547,共7页
降雨侵蚀力是进行土壤流失量预报的基本因子,EI30是迄今得到广泛应用的定量指标,但它的计算需要降雨过程资料,使其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用自动气象观测提供的高精度等间隔降雨资料,代替降雨过程资料,是估算降雨侵蚀力指标的首选。国... 降雨侵蚀力是进行土壤流失量预报的基本因子,EI30是迄今得到广泛应用的定量指标,但它的计算需要降雨过程资料,使其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用自动气象观测提供的高精度等间隔降雨资料,代替降雨过程资料,是估算降雨侵蚀力指标的首选。国际上对此已有研究,发现有很大的地区差异性。为此,本文在水蚀严重的中国东部季风区选择5个代表站点,共456次降雨过程资料,建立了用60 min等间隔雨量资料估算次降雨侵蚀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直接用60 min等间隔资料计算的降雨侵蚀力指标值,与用降雨过程资料计算的结果相比,降雨动能E差异较小,主要差异体现在最大30 min雨强I30上,由此导致降雨侵蚀力指标EI30的差异也十分明显。利用自动气象观测小时雨量资料计算降雨侵蚀力指标值,通过公式(EI30)bp=1.730(EI30)60转换,可以较精确地估算全国降雨侵蚀力,与用日、月和年降雨量资料的估算值相比,能够提高土壤侵蚀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过程资料 小时降雨资料 次降雨动能 最大30 min雨强 降雨侵蚀力指标
下载PDF
透视中国小时极端降水强度和频次的时空变化特征(1961~2013年)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孔锋 方建 +1 位作者 乔枫雪 王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051-3067,共17页
极端降水事件具有小概率和高风险的特征,采用高分辨率数据有助于了解极端降水真实情况。采用1961~2013年中国小时降水数据,从极端降水的强度和频次特征出发,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中国小时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 极端降水事件具有小概率和高风险的特征,采用高分辨率数据有助于了解极端降水真实情况。采用1961~2013年中国小时降水数据,从极端降水的强度和频次特征出发,采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诊断中国小时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重现期下的中国小时极端降水强度具有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不同百分位数下的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阈值也具有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特征。(2)不同百分位数下的1961~2013年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变化趋势主要以增加趋势为主,且随着百分位数的增加,增加趋势趋于减小并向长江流域地区集中。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波动特征则呈东南波动小-西北波动大的空间分异格局,且随着百分位数的增加波动大的地区从西北向东部和南部地区扩张,同时西部地区逐渐呈现出波动大小镶嵌的格局。(3)90%和95%分位数下的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EOF分析表明,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具有明显不同的时空变化模态,且前两个模态可以反映中国小时极端降水频次的主要时空变化模态。两种超阈值取样方法均反映了长江流域呈增加趋势的时空模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降水数据 极端降水 百分位法 重现期 时空格局 EOF分析
原文传递
自动站小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志富 任芝花 +2 位作者 张强 邹凤玲 杨燕茹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4期64-70,共7页
逐小时自动站数据对于气象灾害预警、决策服务及预报预测等十分重要。以国家级自动站小时观测气温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小时气温数据的疑误形式,针对各种疑误数据,利用国家级台站建站以来的日最高、日最低以及4时次(北京时02、08、14时... 逐小时自动站数据对于气象灾害预警、决策服务及预报预测等十分重要。以国家级自动站小时观测气温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小时气温数据的疑误形式,针对各种疑误数据,利用国家级台站建站以来的日最高、日最低以及4时次(北京时02、08、14时和20时)定时观测气温数据,研制形成适用于中国自动站(区域站和国家站)逐小时气温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并将此系统应用到2006—2010年中国27000多自动站小时气温观测数据中。结果表明:区域站的正确率、可疑率、错误率分别为99.43%、2.24‰和3.45‰,国家站则分别为99.82%、1.27‰和0.49‰;区域站和国家站数据的可疑率相当,但错误率国家站明显比区域站低一个量级。通过历史数据质量控制分析,证明自动站气温质量控制系统设计合理,可以判断出错误数据和可疑数据,具有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时气温数据 质量控制 区域自动站 国家级自动站
下载PDF
中国东部窗户能耗模拟及节能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魏玲 何嘉鹏 阎丽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70-73,共4页
分析了窗户热传递传热及太阳辐射得热的传热计算模型。依据南京地区典型年逐时气象参数 ,采用计算机逐时模拟得到窗户由热传递传热及太阳辐射引起的全年逐月能耗 ,得出减少南京地区全年空调建筑物由热传递及太阳辐射引起的窗户能耗的 3... 分析了窗户热传递传热及太阳辐射得热的传热计算模型。依据南京地区典型年逐时气象参数 ,采用计算机逐时模拟得到窗户由热传递传热及太阳辐射引起的全年逐月能耗 ,得出减少南京地区全年空调建筑物由热传递及太阳辐射引起的窗户能耗的 3条措施 :1)建筑物长为南北向 ,宽为东西向 ,使得东西向窗户面积尽可能减少 ;2 )增加窗户或玻璃层数 ;3)用塑窗代替钢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户能耗 模拟 节能分析 逐时气象参数 空调负荷 建筑物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的建筑能耗预测 被引量:14
18
作者 许馨尹 李红莲 +1 位作者 杨柳 于军琪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59-1366,共8页
该文梳理并讨论4种产生未来逐时气象数据的方法:度日法、补偿法、随机气象模型法及全球气候模型法,并着重阐述补偿法中变形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使用西安的历史观测数据及IPCC月尺度预测数据,产生2050年的逐时气象数据;应用Energy Plus... 该文梳理并讨论4种产生未来逐时气象数据的方法:度日法、补偿法、随机气象模型法及全球气候模型法,并着重阐述补偿法中变形法的原理和计算过程;使用西安的历史观测数据及IPCC月尺度预测数据,产生2050年的逐时气象数据;应用Energy Plus对西安高层住宅及办公建筑进行气候变化下的建筑能耗动态模拟。建筑能耗模拟用未来逐时气象数据的精细化研究是进行建筑节能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未来逐时气象参数 变形法 建筑能耗模拟
下载PDF
建筑能耗模拟用典型气象年产生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红莲 杨柳 +2 位作者 刘大龙 林宇凡 郑武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7-271,共5页
室外气候条件的准确描述是建筑能耗模拟评估正确与否的基础,用于表征室外气候条件的典型年TMY(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由8 760 h的逐时气象参数组成.TMY的产生需要长期的气象参数记录和科学的处理方法.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的TMY... 室外气候条件的准确描述是建筑能耗模拟评估正确与否的基础,用于表征室外气候条件的典型年TMY(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由8 760 h的逐时气象参数组成.TMY的产生需要长期的气象参数记录和科学的处理方法.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的TMY的产生方法和进行建筑能耗动态模拟用逐时气象参数的处理方法,以及气候变化下未来TMY的产生方法.典型年气象数据的正确处理是进行建筑节能和建筑设计的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气象年 建筑能耗模拟 逐时气象数据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建筑能耗动态模拟气象资料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顾骏强 杨军 +1 位作者 陈海燕 胡吉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根据我国现行气象站观测的实际状况以浙江气象观测资料为例,按DOE-2软件数据输入格式要求,建立了典型气象年(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气象资料开发的流程和方法,重点探讨无太阳辐射观测城市的逐时辐射量推算问题,开发了满足建筑能... 根据我国现行气象站观测的实际状况以浙江气象观测资料为例,按DOE-2软件数据输入格式要求,建立了典型气象年(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气象资料开发的流程和方法,重点探讨无太阳辐射观测城市的逐时辐射量推算问题,开发了满足建筑能耗动态模拟计算的气象要素资料集,为有关标准实施提供科学基础。该文的研究成果已在浙江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中应用,同时为太阳能资源的科学评估提供了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 典型气象年 太阳辐射 逐时气象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