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层中渗流与水平井筒内流动的耦合模型 被引量:117
1
作者 刘想平 郭呈柱 +2 位作者 蒋志祥 刘翔鹗 郭尚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2-86,共5页
针对几种常见油藏类型情况,导出了水平井生产时单相原油三维稳态流动的压力分布,并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导出了水平井筒内压降计算新公式。它考虑了沿程流入对井筒内压降的影响。提出了把油层中的渗流与水平井筒内的流动耦合的... 针对几种常见油藏类型情况,导出了水平井生产时单相原油三维稳态流动的压力分布,并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导出了水平井筒内压降计算新公式。它考虑了沿程流入对井筒内压降的影响。提出了把油层中的渗流与水平井筒内的流动耦合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实例计算表明:用此模型计算产能,精度高;井筒内压降对水平井生产动态有影响。当生产井段长度超过某一值后,产量不再随井长增加而增加;沿水平井筒长度方向各段单位长度的采油指数并不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稳态流动 井筒流动 数学模型 油层 渗流
下载PDF
红松的地理分布 被引量:91
2
作者 马建路 庄丽文 +1 位作者 陈动 李景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0-48,共9页
文章考证了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及红松林在世界上的地理分布。红松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东部、俄罗斯远东南部及朝鲜半岛,日本岛的四国及本州也有零散分布。整个分布区的北界在52°N(俄罗斯);南界在33°50′N... 文章考证了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及红松林在世界上的地理分布。红松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东部、俄罗斯远东南部及朝鲜半岛,日本岛的四国及本州也有零散分布。整个分布区的北界在52°N(俄罗斯);南界在33°50′N(日本);东界在140°20′E(俄罗斯);西北界在49°28′N,126°40′E(中国);西南界在41°20′N,124°E(中国)。红松林的分布以中国东北东部为中心,北到51°N(俄罗斯),南至39°N(朝鲜半岛),森林面积约50万km^2。红松林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递增表现出组成的分异;且随着纬度的递增,红松林垂直分布的海拔高度逐渐下降。人为因素的干扰是导致红松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天然林 地理分布 水平分布
下载PDF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和输送途径 被引量:73
3
作者 王保栋 战闰 藏家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8,共6页
根据黄海、东海的最新现场调查资料 ,探讨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与输送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 ,在长江口以东及其东北部海域终年存在一个范围很大的营养盐高值区 .分析表明 ,这些营养盐主要来自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及苏北沿岸流... 根据黄海、东海的最新现场调查资料 ,探讨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分布特征与输送途径 .调查结果表明 ,在长江口以东及其东北部海域终年存在一个范围很大的营养盐高值区 .分析表明 ,这些营养盐主要来自长江冲淡水的扩展及苏北沿岸流的输送 .此外 ,还获得了 1 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期间 ,迄今被观测到的长江冲淡水中营养盐的最大扩展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平面分布 输送途径 长江口 黄海 东海
下载PDF
水平应力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80
4
作者 孙玉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91-895,共5页
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巷道布置与地应力场的关系,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变形特征。指出随着夹角增大,水平应力分布从对称变为非对称,应力降低区与升高区也发生变化;当... 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巷道布置与地应力场的关系,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巷道轴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夹角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变形特征。指出随着夹角增大,水平应力分布从对称变为非对称,应力降低区与升高区也发生变化;当夹角增大到一定值,非对称性逐渐降低,到90°时又出现了对称分布;巷道变形在夹角20~70°变化明显。在山西潞安常村煤矿井下进行了地应力测量,分析了地应力对巷道变形与破坏状况的影响,验证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应力 围岩 应力分布 巷道变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东海浮游植物数量分布与优势种 被引量:70
5
作者 罗民波 陆健健 +2 位作者 王云龙 沈新强 晁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076-5085,共10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分布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同时还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学特...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分布及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同时还探讨了东海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学特征和对温盐环境适应特征。结果表明:东海浮游植物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秋季总丰度达到4季最高峰,均值为211.91×104cell.m-3,夏季次之(50.40×104cell.m-3),冬季11.34×104cell.m-3,春季(2.01×104cel.lm-3)最低。春夏季东海近海(Ⅰ和Ⅲ)高于外海(Ⅱ和Ⅳ),秋冬季东海北部外海(Ⅱ)高于近海(Ⅰ),南部近海(Ⅲ)高于外海(Ⅳ)。4季共出现优势种(Y≥0.02)11种,冬季的主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细弱海链藻,春季的主要优势种为洛氏角毛藻和夜光藻,夏季以拟弯角毛藻和细长翼根管藻为主要优势种,秋季优势种仅为聚生角毛藻。浮游植物的聚集强度指数为较大正值,聚集作用明显。从全年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看,温度是影响浮游植物总丰度季节分布的主要因子,盐度是次要因子。浮游植物的11个优势种之间生存环境适应比较,洛氏角毛藻和中华盒形藻生长温度幅度较大,可以在12~28℃水温增长,因而春、夏和冬季都成为优势种。中肋骨条藻适合生长的水温范围都较小,仅为22~28℃。聚生角毛藻更小,仅21~25℃。洛氏角毛藻和中华盒形藻生长温盐度和高分布区温盐度范围比聚生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都广,而秋季数量却低于聚生角毛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植物 数量分布 优势种
下载PDF
长久性紫茎泽兰土壤种子库 被引量:59
6
作者 沈有信 刘文耀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68-772,共5页
具有长久性土壤种子库的植物在适应多变的生境和不良的生长条件方面具有优越性。于紫茎泽兰 (Eu patoriumadenophorum)的主要萌发时段后 (7月到次年的 4月间 )在云南的 5个地点采集了共 19个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种子库样本 ,萌发实验... 具有长久性土壤种子库的植物在适应多变的生境和不良的生长条件方面具有优越性。于紫茎泽兰 (Eu patoriumadenophorum)的主要萌发时段后 (7月到次年的 4月间 )在云南的 5个地点采集了共 19个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种子库样本 ,萌发实验结果表明 ,紫茎泽兰具有长久性的土壤种子库 ,其在云南的不同生境的土壤中广泛分布 ,所有 19个样地中都有长久性的紫茎泽兰种子。0~ 10cm土层的种子密度变动于 4 7~ 1380 6ind .·m-2 ,平均为2 2 0 2ind .·m-2 。种子密度与样地内地表的紫茎泽兰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与植被的覆盖状况有关 ,种子库密度由滑坡堆积物 (47ind .·m-2 )到草地 (80 1ind .·m-2 )到灌丛 (2 349ind .·m-2 )到森林 (32 5 5ind .·m-2 )间逐渐增加。种子在各种类型土壤的采样点间出现的频度为 6 0 %~ 10 0 %。在土壤的垂直方向上 ,0~ 2cm土层分布有较多的种子 ,2~ 5cm土层次之 ,5~ 10cm土层最少 ,其各层占总数的比例的平均值分别为 5 6 .1%、2 5 .2 %和 18.6 %。但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紫茎泽兰的种子在 5~ 10cm深的土层内的存在量占总量的比例相对较少 ,但如果折合成密度值 ,其量仍高达 2 70ind .·m-2 ,仍有形成危害的潜在可能。广泛分布且数量巨大的具有长久性特性的紫茎泽兰土壤种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土壤种子库 生境 植被 种子传播
下载PDF
2004年夏季中国南海北部的浮游植物 被引量:61
7
作者 乐凤凤 孙军 +3 位作者 宁修仁 宋书群 蔡昱明 刘诚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8-248,共11页
报道了2004年夏季南海北部18个大面测站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应用Utermhl方法初步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74属159种,平均细胞丰度为(115.05±438.89)×103个/L(n=91),其中硅藻在物种丰富度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主要... 报道了2004年夏季南海北部18个大面测站浮游植物的调查结果。应用Utermhl方法初步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74属159种,平均细胞丰度为(115.05±438.89)×103个/L(n=91),其中硅藻在物种丰富度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甲藻。主要优势种为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delicatissim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皇冠角毛藻Chaetocerosdiadema、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dentatum和冰河拟星杆藻Asterionellopsisglacialis。调查区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从沿岸向外海迅速减少,高值区分布在广东沿岸和珠江口附近海域。同1999年同期资料相比,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增加1倍,但平面分布趋势相同。调查区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总体特征是由水体表层到底层,细胞丰度逐渐减少。细胞丰度密集区位于水体表层,但是只有S2断面出现了次表层最大值现象,其垂直剖面分布同叶绿素a、铵盐、溶解氧以及盐度密切相关。整个调查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南海北部 物种组成 平面分布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三峡库区马尾松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55
8
作者 程瑞梅 王瑞丽 +5 位作者 肖文发 封晓辉 刘泽彬 葛晓改 王晓荣 张炜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3-832,共10页
以三峡库区主要植被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内径为10 cm的根钻,分别在马尾松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内,据树干0.5、1.0、1.5 m和2.0 m处设置取样点,各样点按0—10、10—20、20—30、30—40、40—60 cm将土壤分为5个垂直层次,对马尾... 以三峡库区主要植被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用内径为10 cm的根钻,分别在马尾松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内,据树干0.5、1.0、1.5 m和2.0 m处设置取样点,各样点按0—10、10—20、20—30、30—40、40—60 cm将土壤分为5个垂直层次,对马尾松根系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三峡库区马尾松总根系生物量(0—10 mm)为中龄林(4.72 t/hm2)显著高于成熟林(2.94 t/hm2)和近熟林(2.40 t/hm2)(P<0.05)。细根(0—2 mm)生物量随年龄增加而递减,差异不显著(P>0.05);(2)马尾松3个林龄中根系生物量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分布特征,但具体趋势表现各异,细根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距离样木1.0 m处;(3)细根主要分布在土壤上层,其中47.53%—71.73%的活细根集中在0—20 cm土壤深度内,且随土层的加深,其生物量明显减少。粗根(2—10 mm)则主要分布于20—60 cm土层范围内;(4)根系直径越小,受环境变化越明显。马尾松细根生物量分布主要受土壤深度的影响,树龄和不同水平距离对细根分布格局影响不显著(P>0.05),各因素对粗根生物量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空间分布 马尾松 三峡库区
下载PDF
水平井蒸汽吞吐热采过程中水平段加热范围计算模型 被引量:45
9
作者 倪学锋 程林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对于稠油水平井的产能评价和动态预测,注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水平段的加热范围至关重要。由于油藏中水平井水平段长度比直井中直井段长得多,蒸汽的压力、温度和干度沿着水平段分布不均匀;根据水平井变质量流的思想,用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 对于稠油水平井的产能评价和动态预测,注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水平段的加热范围至关重要。由于油藏中水平井水平段长度比直井中直井段长得多,蒸汽的压力、温度和干度沿着水平段分布不均匀;根据水平井变质量流的思想,用动量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建立蒸汽沿水平段的压力、温度和干度分布计算模型;同时根据传热学等有关学科知识,考虑水平井中水平段加热过程和机理不同于直井的加热过程和机理,建立了水平井注蒸汽吞吐加热范围计算模型。根据辽河油田冷42块油藏基本参数,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水平段加热范围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的研究表明:蒸汽压力、温度、干度、加热范围沿水平段不是均匀分布的,第一临界时间、第二临界时间的概念反映了蒸汽在油层的运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段 蒸汽吞吐 压力分布 温度分布 干度分布 加热模型
下载PDF
气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45
10
作者 韩树刚 程林松 宁正福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39,共4页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和动量定理 ,结合气体的性质和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建立了气藏压裂水平井地层渗流和水平井筒管流耦合的计算模型 ,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运用该模型对长庆油田低渗气藏进行了实际计算 ,同时分析了井筒半径、水平段... 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和动量定理 ,结合气体的性质和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 ,建立了气藏压裂水平井地层渗流和水平井筒管流耦合的计算模型 ,并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运用该模型对长庆油田低渗气藏进行了实际计算 ,同时分析了井筒半径、水平段长度、裂缝条数以及管壁粗糙度等参数对井筒压力损失和压裂水平气井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 ,水平井筒内的压力损失对压裂水平气井的生产动态有一定的影响 ;水平井内每条压裂缝的产量并不相等 ,端部裂缝的产气量高于中部裂缝的产气量 ;水平井筒内的压力呈不均匀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 压裂 水平井 产能 预测 方法 耦合模型 压力分布
下载PDF
南黄海营养盐的平面分布及横向输运 被引量:40
11
作者 王保栋 王桂云 +1 位作者 郑昌洙 梁东范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4-129,共6页
1引言黄海对我国是颇为重要的陆架海区,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半封闭性陆架浅海之一.它和所有陆架海区一样,是人类活动、经济开发最为集中的地带,也是陆地、海洋、大气各种过程相互作用较为激烈的地带.由于水深较浅,紧邻陆地,多条... 1引言黄海对我国是颇为重要的陆架海区,也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半封闭性陆架浅海之一.它和所有陆架海区一样,是人类活动、经济开发最为集中的地带,也是陆地、海洋、大气各种过程相互作用较为激烈的地带.由于水深较浅,紧邻陆地,多条大河直接或间接注入,所以营养物质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平面分布 横向输运 南黄海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春季晴、霾天气溶胶观测研究 被引量:45
12
作者 孙霞 银燕 +2 位作者 孙玉稳 段英 吴志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5-713,共9页
利用2006年和2007年河北省机载粒子探测系统(PMS)获得的飞行探测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地区春季上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不同高度上的谱分布和水平变化特征,并对粒子谱分布进行了负幂函数拟合.分析表明,霾天气下的气溶胶粒... 利用2006年和2007年河北省机载粒子探测系统(PMS)获得的飞行探测资料,分析了石家庄地区春季上空大气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垂直分布特征、不同高度上的谱分布和水平变化特征,并对粒子谱分布进行了负幂函数拟合.分析表明,霾天气下的气溶胶粒子数浓度高于晴天1个量级,达到104个/cm3;粒子平均直径为0.13~0.26μm;气溶胶粒子浓度水平变化受下垫面、云区等局地影响因子较大,受不同天气状况影响较小;负幂函数对细粒子谱分布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 谱分布 机载PMS系统 石家庄地区
下载PDF
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流速分布与消能率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牛争鸣 孙静 程庆迎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9,共9页
本文为“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壁面压力分布”一文的相关篇。在该文的基础上本文依据试验资料给出相应的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成果 ,并对该种泄水道的消能率进行了分析计算 ,对其消能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 本文为“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壁面压力分布”一文的相关篇。在该文的基础上本文依据试验资料给出相应的流速分布的试验研究成果 ,并对该种泄水道的消能率进行了分析计算 ,对其消能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该种泄水道的消能率与起旋器出口的弗劳德数呈线性关系 ;在h D≤1,消能率可近似为常数 ,在其它工况下 ,消能率与相对上下游水位差 (H -h) h的关系为指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建筑 水力学 泄水建筑物 竖井进流 水平旋转 消能率 试验
下载PDF
底水油藏水平井势分布及水锥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时宇 杨正明 +1 位作者 张训华 黄延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2-75,共4页
水平井对于底水油藏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底水锥进问题定解条件的非线性,使得该类水锥问题难于进行解析求解。因此应用Newman乘积原理,在求得底水油藏点源势函数的基础上,将水平井视为由点源组成的线源,利用数值积分,建立了水平井势... 水平井对于底水油藏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底水锥进问题定解条件的非线性,使得该类水锥问题难于进行解析求解。因此应用Newman乘积原理,在求得底水油藏点源势函数的基础上,将水平井视为由点源组成的线源,利用数值积分,建立了水平井势函数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式结果与真实数据更为接近、可靠性更高;同时对影响见水时间的水平段长度、避水高度以及油层非均质性等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水平井合理避水高度应在0.6~0.7,水平段越长、纵向渗透率越低则见水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水平井 势分布 水锥
下载PDF
透空式水平板波浪上托力分布 被引量:29
15
作者 周益人 陈国平 +1 位作者 黄海龙 王登婷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47,共7页
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对波浪上托力沿板宽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对于透空式平板结构,发生较大冲击压强或上托力的分布主要分为均布型和局部冲击型两类,由此得到压强分布的计算公式。大量试验资料表明,该公式与实验值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关键词 透空式平板 波浪力学 上托力 压强分布 冲击压强
下载PDF
射孔完井的水平井向井流动态关系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想平 蒋志祥 +2 位作者 江如意 刘翔鹗 郭尚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78,共8页
针对几种常见类型油藏(底水驱油藏,边水驱油藏,上、下封闭边界油藏)导出了射孔完井的水平井生产时单相原油三维稳态流动的压力分布,并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射孔水平井筒内压降计算新公式。建立了耦合油层中渗流与水平... 针对几种常见类型油藏(底水驱油藏,边水驱油藏,上、下封闭边界油藏)导出了射孔完井的水平井生产时单相原油三维稳态流动的压力分布,并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射孔水平井筒内压降计算新公式。建立了耦合油层中渗流与水平井筒内流动的向井流动态关系模型,提出了求解模型的方法。用该模型制作了一口实例水平井的向井流动态关系曲线,并分析了射孔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该模型可用于水平井产能预测及射孔参数优选。图3表1参8(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完井 完井 水平井 向井流动态
下载PDF
距树干不同距离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杨秀云 韩有志 张芸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77-1284,共8页
该文研究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采用钻土芯法(土钻内径7.0cm),在距树干20、50和100cm处设取样点,每个样点处分3层(0~10、11~20和21~30cm)钻取土芯,取样时间为5、7、9... 该文研究了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采用钻土芯法(土钻内径7.0cm),在距树干20、50和100cm处设取样点,每个样点处分3层(0~10、11~20和21~30cm)钻取土芯,取样时间为5、7、9和10月。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2mm)生物量全年平均值为224.89g·m–2,在水平分布上表现为100cm处细根生物量最大(244.20g·m–2),其次为20cm处(221.03g·m–2),50cm处最少(209.45g·m–2)。在0~30cm土层,总细根(包括活跟和死根)生物量季节变化范围在169.67~263.09g·m–2之间,9月细根生物量最大,5月细根生物量最少。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差异显著(p<0.05),11~20和21~30cm差异不显著(p>0.05)。距树干100和20cm处(0~10cm土层),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p<0.05),9月总细根生物量最大(172.82和185.68g·m–2),5月总细根生物量最少(69.28和73.47g·m–2);50cm处季节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细根生物量分布和季节变化不仅受土壤垂直格局影响同时也与距树干不同水平距离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生物量 人工林 水平分布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渤海多年月平均温盐场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哲 魏皓 蒋松年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4,共8页
根据 1 970~ 1 996年渤海观测资料的各月平均值 ,绘制大面、38.5°N断面分布图与典型海域的季节变化图 ,进而概述渤海的温盐场特征 ,并探讨其成因 ,更好地为研究渤海环境变异提供高分辨率的平均场。研究表明 ,渤海温盐度对气候因... 根据 1 970~ 1 996年渤海观测资料的各月平均值 ,绘制大面、38.5°N断面分布图与典型海域的季节变化图 ,进而概述渤海的温盐场特征 ,并探讨其成因 ,更好地为研究渤海环境变异提供高分辨率的平均场。研究表明 ,渤海温盐度对气候因子、径流量变化等因素响应很快 ,大约滞后 1个月左右 ,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外强迫、岸形和地形所共同诱导的海水平均环流 ,是形成其水平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决定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制 渤海 水平分布 垂向分布 季节变化 温度场 盐度场 径流量 地形
下载PDF
树木位置和胸径对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9
19
作者 陈光水 杨玉盛 +3 位作者 何宗明 谢锦升 高人 曾宏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07-1011,共5页
通过研究福建三明莘口林场33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与树木位置和胸径大小的关系,探讨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特点。用土芯法(土钻内径6 .8cm,深10 0 cm)测定细根生物量,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分别随机取土芯4 1个和4 0个,同时记录... 通过研究福建三明莘口林场33年生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与树木位置和胸径大小的关系,探讨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特点。用土芯法(土钻内径6 .8cm,深10 0 cm)测定细根生物量,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分别随机取土芯4 1个和4 0个,同时记录离取样点最近的第1棵、第2棵和第3棵树的距离和胸径。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3.2 6 6 t/ hm2和2 .0 4 8t/ hm2 ,变异系数分别达37.3%和4 2 .8% ,细根生物量均遵从正态分布(p<0 .0 5 )。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均与离取样点最近第1棵、第2棵树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且以与最近第1棵树距离的相关系数最大。格氏栲人工林细根生物量与最近第1棵树的胸径呈显著的正相关(p<0 .0 1) ,而与最近第2、第3棵树的胸径无关(p>0 .0 5 ) ;而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则与最近第1、第2和第3棵树的胸径均无显著相关(p>0 .0 5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离取样点最近第1棵树距离和胸径可解释格氏栲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变异的4 1.0 % ,而离取样点最近第1、2棵树距离则可解释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水平变异的4 0 .6 %。由于人工林细根水平分布呈现特定模式,规则取样估计细根生物量将产生系统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人工林 水平分布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大型底栖动物时空变化格局 被引量:28
20
作者 胡忠军 孙月娟 +6 位作者 刘其根 何光喜 陈来生 曲宪成 余员龙 史文 刘国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5-271,共7页
2007-2008年对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8种底栖动物,其中寡毛类7种,线形动物门1种.群落类型不存在季节差异,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正颤蚓.群落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94.6ind./m^2和0.54g/m^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 2007-2008年对浙江千岛湖深水区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8种底栖动物,其中寡毛类7种,线形动物门1种.群落类型不存在季节差异,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正颤蚓.群落年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94.6ind./m^2和0.54g/m^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密度和生物量无季节变化,但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两者均是上游>中游>下游.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透明度显著负相关,前者与水柱混合水样的TN和TP、与底部局部水样的TP显著正相关,后者与水柱混合水样的TP显著正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水深是密度和生物量的唯一最优解释因子,随水深增加密度和生物量均呈指数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湖 底栖动物 群落组成 密度 生物量 垂直分布 水平空间分布 季节动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