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区分级康复管理模式对脑卒中后居家患者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7
1
作者 周晓林 朱兰 曹广文 《中华全科医学》 2017年第7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探讨专科医院-社区-家庭的分级康复管理模式的使用效果,对社区规范化管理的脑卒中患者开展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上海专科医院住院经CT或磁共振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 目的探讨专科医院-社区-家庭的分级康复管理模式的使用效果,对社区规范化管理的脑卒中患者开展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于上海专科医院住院经CT或磁共振确诊的脑卒中患者共计10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康复组给予专科医院病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的三级脑卒中康复:(1)初级康复:急性期时在医院的治疗;(2)二级康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患者出院后培训3个月,至少2次/周,40 min/次,同时对脑卒中患者发放康复锻炼宣传手册;(3)三级康复:社区的康复医师到患者的家庭进行康复训练9个月,最少1次/2周,30 min/次。社区康复医师同时需教会患者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非治疗时间要求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完成护理和康复训练,1~2次/d。对照组继续进行一般化管理。应用康复运动功能评定测量表(Fugl-Meyer)[8]、改良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评定法(FIM)、生活质量量表(SS-QOL量表)评定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康复治疗前,2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康复组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和FIM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治疗后12个月,康复组SS-QOL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规范化管理,促进脑卒中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对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好的作用,具备良好的社会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社区分级康复模式 居家患者
原文传递
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后居家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亚瑾 张凤 +2 位作者 张怡 王国勇 赵纯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2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后居家患者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比较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后居家患者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比较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TREAM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STREAM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FIM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FIM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可提高脑卒中后居家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居家患者 社区家庭康复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