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肱《内外二景图》考 被引量:5
1
作者 靳士英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5年第4期92-96,共5页
宋代医家朱肱于公元1118年著《内外二景图》为我国针灸明堂图中附系内脏图之最早者,惜图文早佚,难于稽考。近查《道藏》中《烟罗图》下,有《朱提点内境论》,考证认为是朱肱所作,可能是《内外二景图》内景部分说明文字。
关键词 朱肱 内景图 针灸史 内外二景图
下载PDF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未载民国针灸文献管窥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克卫 王朝辉 +1 位作者 李乃奇 李芃柳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33-337,共5页
除《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已载的馆藏书籍外,民国时期的针灸文献尚有大量散存于民间,其中不乏稀见善本。1933年创刊的中国最早的针灸学专业期刊《针灸杂志》,在民国期间共出版35期,其“专载”栏目曾刊载过多种针灸学专著。不同地区的... 除《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已载的馆藏书籍外,民国时期的针灸文献尚有大量散存于民间,其中不乏稀见善本。1933年创刊的中国最早的针灸学专业期刊《针灸杂志》,在民国期间共出版35期,其“专载”栏目曾刊载过多种针灸学专著。不同地区的针灸学家相继创立针灸社团和针灸讲习所,开展针灸教育,自行编撰了多种针灸学讲义,为针灸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民国时期的针灸文献,时代特色鲜明,形式、内容丰富,值得进一步深入整理挖掘,尤其是散落民间的文献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针灸史 针灸文献
原文传递
骨会大杼与骨会大椎考辨
3
作者 黄天骄 郑入文 王育林 《中医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474-2477,共4页
先秦文献中“椎骨”亦称“杼骨”,“大椎”与“大杼”存在混用情况。《难经》中“骨会大杼”所指应为杼骨而非大杼穴。“大椎”与“大杼”解剖位置、主病相近,别名又存在音近、形近情况,加之医学概念的变迁,导致后世医家误认为“骨会大... 先秦文献中“椎骨”亦称“杼骨”,“大椎”与“大杼”存在混用情况。《难经》中“骨会大杼”所指应为杼骨而非大杼穴。“大椎”与“大杼”解剖位置、主病相近,别名又存在音近、形近情况,加之医学概念的变迁,导致后世医家误认为“骨会大杼”。而大椎穴与肾经、髓的关系比大杼更为密切,在骨病治疗中应用更为广泛。因此,无论从文献本源还是临证应用来看,将“骨会”归于“大椎”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会 大杼 大椎 八会穴 针灸史
下载PDF
《难经》“五输主病”及其五行观念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赵京生 姜姗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5-941,共7页
《难经》是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另一中医理论典籍,对主要出于《黄帝内经》的理论进行诠解与阐发。五输穴是常用的一类重要腧穴,《难经》所提出的“五输主病”,在针灸腧穴的理论和运用上都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但经考证,实际却只是从五... 《难经》是继《黄帝内经》之后的另一中医理论典籍,对主要出于《黄帝内经》的理论进行诠解与阐发。五输穴是常用的一类重要腧穴,《难经》所提出的“五输主病”,在针灸腧穴的理论和运用上都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但经考证,实际却只是从五行学说推演的一种虚构。通过深入分析其理论建构的源头与方法,考辨、发现具体主治病症来源,明确该理论谬误所在;继而对比《内》《难》中五输应五季的根本差异,深入发掘《黄帝内经》五输与季节关系的社会观念背景,进一步从理论推衍方法上佐证《难经》五输穴主病的问题所在,从而形成对其意义与价值的理性判断,避免盲目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经 五输穴 五行学说 内经 针灸思想史
原文传递
针灸概念史:针灸理论的历史书写与重构基础 被引量:9
5
作者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34-837,共4页
概念是理论的基石,对独特性和历史性极突出的传统针灸来说,概念史研究是理解与认识其理论的依据,也是传承与发展的根柢。传统针灸概念,其特点决定了研究重点在理论成形时期,以基本、核心的概念为主;方法上通过对针灸概念的形成、内涵演... 概念是理论的基石,对独特性和历史性极突出的传统针灸来说,概念史研究是理解与认识其理论的依据,也是传承与发展的根柢。传统针灸概念,其特点决定了研究重点在理论成形时期,以基本、核心的概念为主;方法上通过对针灸概念的形成、内涵演变、运用等研究,阐释意涵,进而达到解释理论、解决理论建构问题的目的。这与西方"概念史"研究的落点有所不同,在具体方法上却有相通。在针灸理论体系从古代到现代并走向科学的建构过程中,针灸概念史研究的基础意义和根本性影响,会日益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概念史 概念史 针灸概念 针灸理论 理论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针灸学科的全面回顾与展望——读评《中国针灸学学科史》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志伟 范磊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00-604,共5页
回顾与评价《中国针灸学学科史》,认为本书具有以下特点:研究注重内外史结合,结论严谨;以古代、近代、当下的学科史分期为代表的叙述体例和架构颇具特色和启发性;参考资料详实前沿,对针灸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针灸研究的内在... 回顾与评价《中国针灸学学科史》,认为本书具有以下特点:研究注重内外史结合,结论严谨;以古代、近代、当下的学科史分期为代表的叙述体例和架构颇具特色和启发性;参考资料详实前沿,对针灸学科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以及针灸研究的内在路径选择有着深刻思考与关切;讨论了针灸技术背后的文化属性在针灸理论研究过程中的独特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理论研究 《中国针灸学学科史》 针灸文化 书评
原文传递
马王堆帛书灸疗学术通考及成就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2 位作者 汤立新 王育林 周立群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912-916,共5页
基于文献学、训诂学、医学史史料考证,对马王堆帛书中所记载灸疗相关内容分析提炼与梳理总结。经考析,马王堆帛书时期,灸疗已经有了初步的经络理论指导;施灸材料种类较为丰富多样;施灸部位涵盖了从疾病局部到远端的面、线、点多个层次;... 基于文献学、训诂学、医学史史料考证,对马王堆帛书中所记载灸疗相关内容分析提炼与梳理总结。经考析,马王堆帛书时期,灸疗已经有了初步的经络理论指导;施灸材料种类较为丰富多样;施灸部位涵盖了从疾病局部到远端的面、线、点多个层次;灸疗应用范围涵盖了痛症、骨关节病、内科病、五官科病、危重症等多科疾病。另外,对灸疗补泻、灸疗禁忌、诊脉指导灸疗、热病可灸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思考。马王堆帛书中的灸疗学术内容是《黄帝内经》时代以前较系统的记载,反映了《黄帝内经》时代之前的灸疗学术概貌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帛书 灸疗 针灸学术史 文献考证
下载PDF
正史目录中的针灸书目史料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凯文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4,7,共5页
收集了二十四史目录中有关针灸书目的史料,论述了正史目录在针灸医学史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关键词 二十四史 正史 针灸医学 针灸医学史 医学信息
下载PDF
一代先驱开大业,今朝举世慕银针--王雪苔学术思想概说
9
作者 贾春生 王锐卿 刘炜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91-1196,共6页
王雪苔,著名中医针灸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创始人之一、第二任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系统回顾王雪苔教授的治学与工作成就,将其学术思想及贡献归纳总结为:捋清针灸发展的源流,奠定了针... 王雪苔,著名中医针灸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创始人之一、第二任所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针灸"代表性传承人。系统回顾王雪苔教授的治学与工作成就,将其学术思想及贡献归纳总结为:捋清针灸发展的源流,奠定了针灸学术史研究的基础;重视灸法,推动新兴针法发展;强调保持针灸特色的目的是提高临床疗效;倡导针灸标准化,以标准化推进国际化;守正创新,力促中医针灸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雪苔 学术思想 中医针灸 针灸学术史
原文传递
中国和韩国针灸简史对照
10
作者 李炯镇 赵建国 《天津中医药》 CAS 2010年第5期431-433,共3页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针刺方法,探讨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等优点,普遍为人群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一部分,尤其中韩两国都很重视针灸的发展。通...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针刺方法,探讨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等优点,普遍为人群所接受,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医疗手段的一部分,尤其中韩两国都很重视针灸的发展。通过简要说明中韩两国针灸史的特征及其差异点,对于了解两国针灸史的发展、强化针灸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文献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针灸史 韩国针灸史 针灸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