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自我法自然:刘将孙张扬个性的文学思想 被引量:5
1
作者 查洪德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1-75,共5页
刘将孙是元初重要文论家,他的文学思想已经引起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给予很高评价,但要准确把握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这应该是认识其文学理论的基点,他的文论也正是建立... 刘将孙是元初重要文论家,他的文学思想已经引起文学批评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给予很高评价,但要准确把握他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思想,还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他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这应该是认识其文学理论的基点,他的文论也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点上的。他以气论文,以性情和天趣论诗等,其中都贯穿了张扬个性、师法自然、重视自我的文学思想。在那个时代,这无疑具有理论先导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将孙 元代文论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法”:中国古代文论形式批评的重要范畴 被引量:4
2
作者 汪涌豪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8-94,共7页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法"是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法"最初来自上古先民对宇宙、自然的根本思考,此后又经历了漫长的观念形成与内涵延展过程。与事象表达与情感抒发等文论的形上要素相比,"法"固然属于...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法"是形式批评的一个重要范畴。"法"最初来自上古先民对宇宙、自然的根本思考,此后又经历了漫长的观念形成与内涵延展过程。与事象表达与情感抒发等文论的形上要素相比,"法"固然属于形下的讲求,但在具体创作展开过程中,"法"却处在中轴的地位,有极强的范式意味。而联系到中国古代文论所赖以生发的社会背景,"法"的重传统、尚程序的意义就更凸显出来,因而"法"不仅作为纯粹的创作技法,而且也因为包含了深厚的人文传统与强烈的伦理诉求,而成为观念史范畴,分别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前者以天地自然为法,后者以礼为法。它根源于"道",依据于"理",落实于"体",体现为"格",紧贴文学的内在机理而彰显鲜明的本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文学批评史 范畴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原则新探——以批评史元典与现代阐释及文化背景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汪国林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4年第4期72-75,共4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浩繁精深,形式纷繁多样,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祖国文化遗产。在当今的文化重构的背景下却遭受冷遇,出现"失语"症状,学生普遍反映冷淡,"批评史"变成&qu... 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内容浩繁精深,形式纷繁多样,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祖国文化遗产。在当今的文化重构的背景下却遭受冷遇,出现"失语"症状,学生普遍反映冷淡,"批评史"变成"批评死"。对于这种现状,从教学的层面看要转变教学原则:既要注重批评元典也要进行现代阐释,使学生看到其有当下价值;既要注重批评元典也要揭示其诞生的文化背景,让学生觉得其有趣味。在有用又有趣的前提下,学生才会亲近她,批评"死"才会"活"过来,也只有这样,"失语症"才有可能得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批评原典 文学批评史 教学原则
下载PDF
古典文学现代研究的重要创获——任访秋先生文学史遗著二种校读记 被引量:2
4
作者 解志熙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7,共9页
著名文学史家任访秋先生的两部文学史遗著《中国文学史讲义》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述要》,经过校订和整理,最近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两部文学史著撰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它们不仅代表了任先生当年最好的学术水平,而且就当时国内... 著名文学史家任访秋先生的两部文学史遗著《中国文学史讲义》和《中国文学批评史述要》,经过校订和整理,最近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两部文学史著撰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它们不仅代表了任先生当年最好的学术水平,而且就当时国内古典文学研究的整体水准而言,也允称有大见识之佳作,其过人的创见与辩证的史识,至今仍具有启人深思的参考价值;至其局限与问题,则与新文化思潮和现代学术之新的傲慢与偏颇之通病相关,后来者亦应有所反思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访秋 古典文学 现代学术 文学史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国内近30年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述评:问题与策略
5
作者 李鸿雁 李嘉雯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61,共8页
研究非裔美国文学批评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当代美国文学理论研究,并为我国少数族裔文学批评建设提供借鉴。本研究从批评史、批评流派和批评家研究三方面对国内近30年来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指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过于集... 研究非裔美国文学批评有助于丰富和深化当代美国文学理论研究,并为我国少数族裔文学批评建设提供借鉴。本研究从批评史、批评流派和批评家研究三方面对国内近30年来非裔美国文学批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指出国内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过于集中、研究不够系统、缺乏创新性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包括通过搭建国内外学术合作交流平台、扩展研究内容、共时对比研究与历时对比研究相结合促使研究系统化、批判性地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等策略,以完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文学批评 批评史 批评流派 批评家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分期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林炜娜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33-39,共7页
目前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起点研究有着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晚清说""五四说"及"20世纪整体观照说",这是研究者根据具体批评著作、文学活动或政治历史事件对文学批评发展进程所作的价值判断,体... 目前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起点研究有着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晚清说""五四说"及"20世纪整体观照说",这是研究者根据具体批评著作、文学活动或政治历史事件对文学批评发展进程所作的价值判断,体现了研究者们在批评史编写过程中的分期立场和理论依据。在差异之下,建构科学合理的批评史分期需要把握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文学批评史与文学史的关系;二是处理好批评史中断裂和继承的关系;三是把握历史的整体发展与阶段性停滞甚至后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可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史以1917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为起点,其"现代性"特征延伸至1942年文代会的召开,20世纪40年代—70年代为当代文学批评的过渡期,1978年后进入到以多元化审美模式为特点的当代文学批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分期起始点 质变点 现代性
下载PDF
清代辞赋研究的现状与价值
7
作者 孙福轩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清代辞赋在文献编纂整理、辞赋史书写、赋家赋作批评和体类等专题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然缘于"经典"意识和"文学代兴"论的影响,在观念、体系、具象批评方面仍有很大的开掘空间。深化清代辞赋研究,可以全面观照... 清代辞赋在文献编纂整理、辞赋史书写、赋家赋作批评和体类等专题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然缘于"经典"意识和"文学代兴"论的影响,在观念、体系、具象批评方面仍有很大的开掘空间。深化清代辞赋研究,可以全面观照清代辞赋的创作特征和文化征象,对于目前赋学研究"正典观念"也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不仅可以认识清代辞赋产生和繁荣的思想文化背景,对于古代辞赋史观的形成和传统研究观念的更新,亦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辞赋 文体史 辞赋史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试论铃木虎雄对曹丕文论评价的合理性
8
作者 郑文凤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第6期28-30,共3页
铃木虎雄先生在《中国古代文艺论史》中说:"(关于曹丕)我们最满意他的是他提出了文学有无穷的生命。"这里的"文学"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特指"文章"。从理论上说,铃木虎雄先生作为一名国外学者,... 铃木虎雄先生在《中国古代文艺论史》中说:"(关于曹丕)我们最满意他的是他提出了文学有无穷的生命。"这里的"文学"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特指"文章"。从理论上说,铃木虎雄先生作为一名国外学者,在评价中国文学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位"旁观者",其观点理应更为客观。本文从铃木虎雄先生对曹丕文论的这句评价出发,通过深入解读曹丕关于"文学价值"的观点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分析这个评价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铃木虎雄 曹丕文论 文学的自觉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文学批评史上的毛诗之学——兼论“言各有畛”意识在理论建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梁道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19,共8页
毛诗之学的主要贡献在经学 ,文学批评史对毛诗派的理论文献有自己的关注重心和解读立场。和先秦诗学相比 ,毛诗派诗学表现出明显的理论视野上的转换。由于毛诗派在转换理论视野时 ,对前在的知识缺乏自觉的批判意识 ,理论品格带有混沌驳... 毛诗之学的主要贡献在经学 ,文学批评史对毛诗派的理论文献有自己的关注重心和解读立场。和先秦诗学相比 ,毛诗派诗学表现出明显的理论视野上的转换。由于毛诗派在转换理论视野时 ,对前在的知识缺乏自觉的批判意识 ,理论品格带有混沌驳杂的性质。但毛诗派正是以其理论的混沌驳杂性 ,在中国文学观念净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陈涉之启汉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经学 毛诗之学 钟嵘 雕虫论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的现代转化与传统衔接——兼谈当代文论的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志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0-44,共5页
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恰当地处理好中西之间的关系,即: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的现代转化着重点在批评语言、文体和思想范围三个方面;中国文... 在进行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教学的时候,有必要恰当地处理好中西之间的关系,即: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的现代转化着重点在批评语言、文体和思想范围三个方面;中国文学批评史教学与传统衔接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论诗意表达方式和具有整体宏阔视野的批评精神两个方面。清末民初的诸多国学大师在处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现代转化和传统衔接上已经为我们做出了示范性的创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教学 现代转化 传统衔接 诗意表达 整体 批评精神
下载PDF
清代科场诗文的共通性探论
11
作者 陈圣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2-71,共10页
八股文与试律诗同为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虽然在体式上有着较大差异,但在依题演绎的正变、形式对称的讲究与“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本来源自一般文章、诗歌的一些通行之法,在被固化、强化甚至机... 八股文与试律诗同为清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虽然在体式上有着较大差异,但在依题演绎的正变、形式对称的讲究与“起承转合”的结构方法等方面有着较强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本来源自一般文章、诗歌的一些通行之法,在被固化、强化甚至机械化后,让人误为仅是八股文法或试律诗法而遭厌弃,实际上它们有着普遍的价值和意义,理应放在整个古代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的长链上加以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试律诗 内在机制 价值重估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别林斯基文学思想再评价——为纪念别林斯基诞辰二百周年而作
12
作者 杨冬 王翠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5-69,共5页
作为俄国文学批评的开创者,别林斯基对俄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文学思想却长期遭到严重曲解。因此,重新认识别林斯基的文学思想,正确评价他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或许是对这位批评家最好的纪念。
关键词 别林斯基 文学思想 文学批评史 重新评价
下载PDF
批评史的意义
13
作者 杨冬 部铁军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8-214,共7页
今天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以往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中生成、演变而来的。因此,研究批评史并不是额外附加的一项任务,而是研究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必然要求。不懂得批评史,就无法真正深入地研究文学理论。许... 今天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以往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中生成、演变而来的。因此,研究批评史并不是额外附加的一项任务,而是研究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的必然要求。不懂得批评史,就无法真正深入地研究文学理论。许多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问题,惟有从批评史的角度去考察,才能获得比较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史 性格分析 情感主义 文学史观
下载PDF
布斯“隐含作者”的概念溯源
14
作者 陈蕾 《皖西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在文体学界,"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享有广泛的影响。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一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的。但任何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有其历史渊源。关于这一概念的溯源问题,前人(如曹禧修等)有所涉及,可惜尚... 在文体学界,"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享有广泛的影响。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一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的。但任何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有其历史渊源。关于这一概念的溯源问题,前人(如曹禧修等)有所涉及,可惜尚不深入。从布斯所给的"隐含作者"定义出发,从中西文论史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溯源,明确了这一概念在文体学史中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作者 概念溯源 文论史
下载PDF
司马迁《庄子传》的文艺思想及其批评史价值
15
作者 邓涛 刘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3-87,共5页
《庄子传》充分体现了司马迁文艺思想,它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反映了司马迁的文艺思想,在《史记》作家作品批评上具有重要地位,闪烁着耀眼的价值。司马迁以如椽之笔为庄子立传,树立了庄子高蹈自由的精神与人格形象,同时真正建立了老庄学术... 《庄子传》充分体现了司马迁文艺思想,它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反映了司马迁的文艺思想,在《史记》作家作品批评上具有重要地位,闪烁着耀眼的价值。司马迁以如椽之笔为庄子立传,树立了庄子高蹈自由的精神与人格形象,同时真正建立了老庄学术渊源关系,并且建立了《史记》与《庄子》之间学术和文化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庄子传》 文艺思想 文学批评史
下载PDF
论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16
作者 陈亦桥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54-57,共4页
郭绍虞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极富个性特征,其一,在资料收集上,掌握丰富的史料,且注重"史"与"论"的结合;其二,在方法运用上,注... 郭绍虞是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发展的奠基人之一,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极富个性特征,其一,在资料收集上,掌握丰富的史料,且注重"史"与"论"的结合;其二,在方法运用上,注重从思想背景切入分析,并贯之"以问题为纲"的编排体例;其三,融入文化革新的时代潮流,运用"进化论"的观点阐述中国文学批评的演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绍虞 文学批评史 研究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史对明代七子派的接受述评
17
作者 史小军 郭俐兵 《昆明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8-69,共12页
明代七子派及其文学复古运动在明代文坛上声势浩大,影响久远,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往往绕不开明代七子派。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在不同阶段风貌各异,表现出著者批评观及所处的时代特点;对七子派成员的述评既有共性又有不同... 明代七子派及其文学复古运动在明代文坛上声势浩大,影响久远,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撰写往往绕不开明代七子派。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在不同阶段风貌各异,表现出著者批评观及所处的时代特点;对七子派成员的述评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的侧重,对七子派的接受经历了从较为客观到全盘否定再到基本肯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七子派 文学批评史 格调说 复古论 接受
下载PDF
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重读1946至1949年的西方文论经典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冬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125,共8页
1946至1949年西方文论的丰硕成果,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短短几年间,竟有如此众多的批评经典竞相问世,而且每一部都非同凡响,的确堪称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那一代批评家早已风流云散,但他们的批评论著却至今依然闪烁... 1946至1949年西方文论的丰硕成果,为我们书写了一段令人缅怀的批评史。短短几年间,竟有如此众多的批评经典竞相问世,而且每一部都非同凡响,的确堪称批评史上的一个奇迹。尽管那一代批评家早已风流云散,但他们的批评论著却至今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而奥尔巴赫的《摹仿论》、布鲁克斯的《精制的瓮》、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无疑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代表了这段批评史的主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史 《摹仿论》 《精制的瓮》 《伟大的传统》 《文学理论》
下载PDF
谈当前“文化诗学”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的不同旨趣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小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1-84,共4页
当前,“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许多人将它与西方20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西方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混同。实际上,我国当前的“文化诗学”立足于我国的文学现实,既注重文学内部研究,也重视文学外部研究,追... 当前,“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影响越来越大,但是,许多人将它与西方20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西方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混同。实际上,我国当前的“文化诗学”立足于我国的文学现实,既注重文学内部研究,也重视文学外部研究,追求文学诗意的王国;而西方新历史主义理论旨趣却指向文化政治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诗学 新历史主义 旨趣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的学术理念与传统目录学之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玉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1-54,共4页
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文学批评学术理念的逐步深化和细密是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文章考察了古代诗文评著作在目录学中分化演进的轨迹 :从总集———文史———诗评、文评———诗文评 ,并通过对传统目录学里对古... 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文学批评学术理念的逐步深化和细密是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文章考察了古代诗文评著作在目录学中分化演进的轨迹 :从总集———文史———诗评、文评———诗文评 ,并通过对传统目录学里对古代诗文评著作的整理、归类和研究的分析 ,试图为 2 0世纪之前的批评史研究作一粗线条的勾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批评史 诗文评 目录学 学术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