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视野下的考察 被引量:43
1
作者 彭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7-55,共9页
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 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中关于历史学性质、历史学家工作与过往历史实在之间关系的看法,可以区分为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由此出发,它们在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关系上也持有不同的论点。重构论认为,历史事实自身就会呈现出意义,从而支配着历史解释。在建构论看来,史家对于历史事实的建构当中就包含了解释的因素,事实与解释并非截然分离。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在这一问题上所持立场也即解构论的主要特征,是历史的文本化、解释对于事实的支配地位以及历史解释的多元论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历史解释 西方史学理论
下载PDF
历史教学中引领学生建构历史解释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海龙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5-81,共7页
历史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教材,在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基础上,建构历史解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立意,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依托乡土史实的独特性使学生体验多途径解读(认知)历史,建构历史解释,从而获得史... 历史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依托教材,在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基础上,建构历史解释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立意,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依托乡土史实的独特性使学生体验多途径解读(认知)历史,建构历史解释,从而获得史鉴和观念的认知与提升。教师引领学生建构历史解释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历史解释 教学立意 建构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振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19,共15页
中国史学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新的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将近30年来,在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历史事实概念以及如何对待西方史学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的历史认识论... 中国史学的历史认识论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新的史学理论研究领域。将近30年来,在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历史认识的相对性、历史事实概念以及如何对待西方史学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的历史认识论研究,应该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努力建立一个完整的以认识主体为核心的历史认识论体系;二是要大力开展历史认识机制的深入研究;三是在引进西方历史哲学方面,应该多一份辩证理性的分析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史学 历史认识论 历史认识主体 历史认识客体 历史事实 历史哲学 后现代主义史学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是什么意义上的“实证科学”——由俞吾金教授与段忠桥教授之争所想到的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廷国 梅景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6,共6页
要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文本的深刻含义,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它所隐含的基本前提,否则便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论。在此意义上,当我们试图去辨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时,就必须区分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隐含的"逻辑前提&qu... 要真正地理解马克思文本的深刻含义,就必须首先弄清楚它所隐含的基本前提,否则便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争论。在此意义上,当我们试图去辨析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时,就必须区分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隐含的"逻辑前提"与"事实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是何种意义上的"实证科学"。首先,从马克思自身的思想旨趣而言,历史唯物主义并没有在哲学和实证科学中形成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而是在哲学的"逻辑前提"和实证科学的"事实前提"的互动中关注着现代人的生存境况及其历史性命运;其次,从区别于传统哲学的特质来说,历史唯物主义恰好是以人的感性实践为基础,论证并引领着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真正的实证科学";最后,从现象学的视角出发,历史唯物主义既不是一门抽象的思辨哲学,也不是一门仅仅基于感性经验的事实科学,而是一门关于人的感性现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逻辑前提 事实前提 实证科学 人的科学
原文传递
历史事实的修辞建构(上)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大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3-77,共5页
本文从历史亲历者表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研究程序中的历史事实两个方面讨论历史叙述现象,指出历史事实是一种修辞建构。对于前一方面,文章从事实的认知建构出发,论述了事实必须在语言表述中完成,是修辞最后建构了它;对于后一方面,... 本文从历史亲历者表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学家研究程序中的历史事实两个方面讨论历史叙述现象,指出历史事实是一种修辞建构。对于前一方面,文章从事实的认知建构出发,论述了事实必须在语言表述中完成,是修辞最后建构了它;对于后一方面,文章将历史学家的研究和叙述活动作为一个修辞过程来进行考察,最后出现在历史学家笔下的历史事实是更高层次上的修辞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修辞建构 认知建构 历史叙述
下载PDF
历史虚构的限度——《温故一九四二》中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家玉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45-47,共3页
作为刘震云转型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温故一九四二》中表现了他对历史的独特思考,历史作为人的历史,是由政治当权者来"自上而下"的筛选从而讲述的,真实的声音被主流话语所遮蔽,留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真相。刘震云通过他独特... 作为刘震云转型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温故一九四二》中表现了他对历史的独特思考,历史作为人的历史,是由政治当权者来"自上而下"的筛选从而讲述的,真实的声音被主流话语所遮蔽,留给我们的是支离破碎的真相。刘震云通过他独特的讲述方式,来试图还原历史的真相,来寻找历史的另一种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虚实相生 叙述者
下载PDF
解构《史记·秦始皇本纪》——兼论3+N的历史学知识构成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开元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58,123,共12页
《史记》不是史料是史书,而且是带有战国秦汉子学特点的史书,属于历史学的第三世界。《史记》的可信度的问题,可以还原到史料来源和史书编撰的问题上作深入的考察。考察今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是由四篇不同作者的独立文章拼凑而成的:1... 《史记》不是史料是史书,而且是带有战国秦汉子学特点的史书,属于历史学的第三世界。《史记》的可信度的问题,可以还原到史料来源和史书编撰的问题上作深入的考察。考察今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是由四篇不同作者的独立文章拼凑而成的:1.司马迁撰写的《秦始皇本纪》;2.贾谊的《过秦论》下中上三篇;3.《别本秦公世系》;4.班固著《评秦始皇本纪文》。这种状况的形成,与班固家族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合理推想,《班氏家藏本史记》可能是今本《史记》的祖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实 史料 史书 班氏家藏本史记
下载PDF
明武宗信奉藏传佛教史实考述 被引量:8
8
作者 才让 《西藏研究》 CSSCI 2007年第2期23-30,共8页
明武宗喜好藏传佛教,与明永乐、宣德诸帝并无二致,但明武宗更是身体力行,甚至有诵佛经、着僧服之举。明武宗的大力扶持,使藏传佛教一度在内地显得十分鼎盛。明武宗派太监刘允前去迎请活佛,是当时颇遭非议的轰动事件,只是《明实录》等史... 明武宗喜好藏传佛教,与明永乐、宣德诸帝并无二致,但明武宗更是身体力行,甚至有诵佛经、着僧服之举。明武宗的大力扶持,使藏传佛教一度在内地显得十分鼎盛。明武宗派太监刘允前去迎请活佛,是当时颇遭非议的轰动事件,只是《明实录》等史书对刘允在藏地的活动叙述不清,为此,本文摘译了《贤者喜宴》中的有关史料,加以补充,并分析了刘允的成败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武宗 藏传佛教 史实
下载PDF
《桃花扇》与史实的巨大差别 被引量:10
9
作者 章培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通过对《桃花扇》中几个重要问题——尤其是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恋爱问题——的具体考证,以证实剧情与史实的乖离。
关键词 《桃花扇》 史实 侯方域 李香君
下载PDF
论历史事实的概念及其理论误区——关于重建客观史学理论基础的反思 被引量:8
10
作者 卓立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5-118,共14页
历史事实概念是史学理论的关键概念,在国内史学界引发了许多反思。历史事实分层问题的讨论试图协调客观史学与历史相对主义的冲突,但这种分层就"历史事实"一词是自身悖谬的。贝克尔等人混淆了历史故事与历史事实,脱离前提混... 历史事实概念是史学理论的关键概念,在国内史学界引发了许多反思。历史事实分层问题的讨论试图协调客观史学与历史相对主义的冲突,但这种分层就"历史事实"一词是自身悖谬的。贝克尔等人混淆了历史故事与历史事实,脱离前提混用了融贯论与历史意义论,并将历史认识个体主体化导致了历史相对主义。实证史学的目标并非再现历史事件,而仅仅是确立历史事实,并由此构成一个新的文本化的历史世界。在事实概念方面,陈嘉映的解说忽视了事件与事实在根本上是异质的,不能将后者视为对前者的"截取"。客观史学历史事实观念的重建,必须彻底放弃符合论和意识哲学,将历史事实视为指向确定性的对历史世界的文本重建,而不是直接作为论证和叙事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事实 历史故事 历史相对主义 贝克尔 历史编撰
原文传递
历史研究的新实证主义诉求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轶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32,共17页
时下流行的多种强调历史认识主观性的言说,皆不能解构历史的可认知性,历史研究者可以依据真实历史遗留的包括文本的和非文本在内的各种遗迹来认识历史。判断历史研究结果的尺度只能是其接近所要澄清的事实之真相与本质的程度。兰克学派... 时下流行的多种强调历史认识主观性的言说,皆不能解构历史的可认知性,历史研究者可以依据真实历史遗留的包括文本的和非文本在内的各种遗迹来认识历史。判断历史研究结果的尺度只能是其接近所要澄清的事实之真相与本质的程度。兰克学派和从司马光到乾嘉学派的考异、辨伪、考据、校勘,以及中国现代新史学的实证研究传统提供的史料批判方法依然基本有效。实证主义史学所受的批评,主要沿着西方哲学和历史学交叉演变的路径思考下来,没有切实关照中国历史学的实践,有的切中要害,有的是吹毛求疵。传统实证主义历史学的根本问题是在强调历史学家求取历史真实的目标时,没有同时对于历史学达到其目标的过程进行认识论层面的深入考究,但后现代主义只能为针砭实证主义弊病的药石而非替代的方案。新实证主义汲取19世纪后期以来多种反思论说中的合理要素,坚持历史可认知性,以根据证据澄清事实为使命,对影响历史认知的非证据性因素永远保持警觉,不追求语言奇幻、过度诠释,不以理论操控证据和事实,不因现实价值立场而故意忽视或曲解历史事实,不以融入其他学科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认识 历史事实 后现代主义 实证主义 新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纪功刻石的文本传统与《任尚碑》反映的“历史事实”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利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0,共10页
发现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的东汉边塞纪功碑《任尚碑》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边塞纪功碑的实物。纪功刻石作为最早形成的碑刻类型之一,在东汉中期逐渐形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叙事载体。《任尚碑》的出现,标志着边塞纪功刻石突破封禅祭祀礼仪而向... 发现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县的东汉边塞纪功碑《任尚碑》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边塞纪功碑的实物。纪功刻石作为最早形成的碑刻类型之一,在东汉中期逐渐形成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叙事载体。《任尚碑》的出现,标志着边塞纪功刻石突破封禅祭祀礼仪而向单纯的散文体叙事纪功碑转型。这一转型的背后,折射出三百年间汉匈关系的深刻变化,以及东汉皇权与外戚权力斗争白热化状态下官员的生存状态。此碑承载的历史信息不仅仅限于刻石文本所书写的内容,刻石纪功本身就是一个有着复杂现实情境的重要历史事件,而且纪功刻石的文本传统由此而发生转型,更隐含着特殊的历史事实和深层的历史脉络。出土文物承载的文本信息,除文献学视角的研究之外,还需要政治史的视角以及在文献中做田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尚碑 纪功刻石 文本传统 历史事实
原文传递
法学与历史学中的事实、证据与证明 被引量:7
13
作者 舒国滢 宋旭光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85,共13页
"事实""证据""证明"等是法学与历史学共同的核心概念。对它们的对比分析表明,两个学科在理念和方法论上有着诸多相似。而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制度约束性,例如,在审判中,事实应当与构成要件相一致;证据... "事实""证据""证明"等是法学与历史学共同的核心概念。对它们的对比分析表明,两个学科在理念和方法论上有着诸多相似。而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制度约束性,例如,在审判中,事实应当与构成要件相一致;证据的收集、审查和判断受到法律规范与时空场景的约束;司法语境要求决定者必须根据概率性的证明结论给出是与否的明确答案;追求真相的目标有时会被其他法律价值所凌驾,等等。不受此种制度约束的历史学,反而有许多理念值得法学学习,诸如重视事实的故事形式、证据的材料本质以及认知主体及其想象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事实 历史事实 证据 证明 真相
原文传递
国际视野下中共党史研究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峰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1,159,共12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党史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也是一种记录在史料中和重建在史著中的历史事实。拓展和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广度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党史在世界范围内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也是一种记录在史料中和重建在史著中的历史事实。拓展和深化中共党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关注世界范围内中共党史的史实、史料和史著,在史实比较中发现中国道路的独特价值,在史料收集中深化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在史著评价中增强中共党史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党史 史实 史料 史论 国际视野
原文传递
卡尔·贝克尔相对主义史学思想的生成
15
作者 王娟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2-102,共11页
以往美国学者大多认为,卡尔·贝克尔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具有某种单一的理论或思想来源。但事实上,贝克尔史学观念的形成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语境和思想脉络。贝克尔成长于美国中西部,其早年经历给他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印上深刻的烙印... 以往美国学者大多认为,卡尔·贝克尔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具有某种单一的理论或思想来源。但事实上,贝克尔史学观念的形成有着相当复杂的社会语境和思想脉络。贝克尔成长于美国中西部,其早年经历给他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印上深刻的烙印;他博览群书,敏于思考,在威斯康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受到几位当世史学大家的熏陶和启发;他对当时美国史学界关于历史知识问题的讨论颇为关注,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给他带来很大的思想冲击。这一切汇聚成某种合力,推动他最终形成系统的相对主义史学思想。厘清贝克尔相对主义史学思想的形成,是把握好史学的求真与实用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贝克尔 相对主义 历史客观性 历史事实
下载PDF
理想与现实之间:论鲍勃·迪伦《埃米特·蒂尔之死》的创作
16
作者 杨月妮 吴群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埃米特·蒂尔之死》的问世标志着鲍勃·迪伦开始参与民权运动和抗议活动,然而迪伦在不同阶段对此作的评价是不同的。通过解读歌曲原型和歌词背后的左翼思想,发现迪伦对此作评价的转变受到了民权运动、民谣复兴运动、卡普兰古... 《埃米特·蒂尔之死》的问世标志着鲍勃·迪伦开始参与民权运动和抗议活动,然而迪伦在不同阶段对此作的评价是不同的。通过解读歌曲原型和歌词背后的左翼思想,发现迪伦对此作评价的转变受到了民权运动、民谣复兴运动、卡普兰古典音乐等的影响,体现了他的民间立场和反种族主义思想。他在历史书写过程中艺术化地凸显美国南部腹地的种族偏见,折射出迪伦对公平正义的理想主义追求,并与他后期的历史纪实创作倾向形成鲜明对比。此作成为鲍勃·迪伦创作思想转变与成熟的分水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埃米特·蒂尔之死》 蒂尔私刑案 历史纪实
下载PDF
唐代西域告身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方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7,共7页
该文在简要梳理唐代告身学术研究史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唐代西域告身,指出目前仅知八件出土唐代西域告身。日本学者从公文类别出发,分之为制授、奏授、令书样、版授四种类型。该文从内容出发,分之为官告、勋告和命妇告三种类型。另外,根据... 该文在简要梳理唐代告身学术研究史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唐代西域告身,指出目前仅知八件出土唐代西域告身。日本学者从公文类别出发,分之为制授、奏授、令书样、版授四种类型。该文从内容出发,分之为官告、勋告和命妇告三种类型。另外,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勋告的特点,作者认为还可以复原三件唐代西域勋告。此外,该文对官告与勋告格式用语的区别及其原因、告身涉及的一些史实与制度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身 类型 复原 格式 史实
下载PDF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关键要素”
18
作者 徐平 刘笑谊 赵美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60,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是系统阐发和集合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和实践活动的话语表达方式。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既是一项学术工程,也是一项思想工程,承载着“汇聚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资源、增进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容量、凸显中国式...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是系统阐发和集合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理念和实践活动的话语表达方式。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既是一项学术工程,也是一项思想工程,承载着“汇聚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资源、增进中国式现代化思想容量、凸显中国式现代化思想伟力”的学术使命。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学术路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基本遵循,整体把握核心概念、历史事实、思想意涵、标识话语之间的内在关联,在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思想性的基础上,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事实转化为话语表达,将实践逻辑转化为学理阐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叙事体系的学术价值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注入“思想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提供“学术向导”,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解拓展“认知通道”,为中国式现代化传播积累“话语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叙事体系 核心概念 历史事实 思想意涵 标识话语
下载PDF
正统·史实·道统:唐代禅让观念的演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新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9,共11页
唐代禅让观念包含着正统、史实和道统等多方面思想内涵。从正统角度来看,隋唐之间的禅让关系是唐初统治者树立和宣扬本朝正统性的重要依据,但随着唐代正统观念的演变,禅让政治模式的正统价值日渐衰微。从史实和道统的角度看,禅让观念在... 唐代禅让观念包含着正统、史实和道统等多方面思想内涵。从正统角度来看,隋唐之间的禅让关系是唐初统治者树立和宣扬本朝正统性的重要依据,但随着唐代正统观念的演变,禅让政治模式的正统价值日渐衰微。从史实和道统的角度看,禅让观念在唐前期与中晚唐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唐代前期,人们从史实出发,对魏晋禅让乃至尧舜禅让提出了批评与质疑。而中唐以后,随着儒学思想复兴和道统论的构建,尧舜禅让的道德崇高性得以重塑;同时,人们对于从禅让到世袭的转变,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禅让之事的合理性作了系统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禅让观念 正统 史实 道统
下载PDF
从新疆所现的琵琶类文物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
20
作者 肖尧轩 刘沛东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0-58,共9页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历史上呈现出文化多样性特征,四大文明交汇于此,琵琶类乐器经此地传入中国,留下诸多琵琶类文物。从新疆所呈现的琵琶类文物来看,琵琶乐器在新疆地区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互,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琵琶乐器...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历史上呈现出文化多样性特征,四大文明交汇于此,琵琶类乐器经此地传入中国,留下诸多琵琶类文物。从新疆所呈现的琵琶类文物来看,琵琶乐器在新疆地区经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互,由此奠定了中国传统琵琶乐器基础品类,经过与中原文化漫长岁月交融,凝结为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集体智慧、精神之实物体现。本文通过探讨琵琶这一乐器的起源、演变和现实发展,深入分析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文物资料方面“述”“辩”“赞”,讲好琵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万象不离和谐的客观事实;从史料文本方面“诉”“叙”,透过琵琶乐器深埋的文化交流内涵,澄清西域与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区域交往、民族交融的客观史实;从当下现实方面“观”“悟”,窥探琵琶类乐器的本质、特征及舞台呈现,深刻探知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 文物 民族交流 历史事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