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0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芍炮制的历史沿革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61
1
作者 叶先文 夏澜婷 +6 位作者 任洪民 邓亚羚 杨明 张金莲 陈旭 刘海萍 张琪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951-1969,共19页
白芍为临床常用的补血调经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辅料制等,目前主流的炮制方法为酒制及炒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单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 白芍为临床常用的补血调经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炮制方法有净制、切制、加辅料制等,目前主流的炮制方法为酒制及炒制,其化学成分主要有单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等。现代研究表明,白芍具有保护心血管、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对古代本草、医籍,现代药典、地方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进行了查阅、分析、整理,从白芍的性能、功用及炮制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综述,同时对其现代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展开论述,以期为白芍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炮制 历史沿革 单萜类 三萜类 黄酮类
原文传递
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 被引量:149
2
作者 丁志刚 王杰 《中国农村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34,共17页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乡村治理已经走过70年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乡村治理70年的历史演进,深入剖析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有助于理解乡村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政策文本和目标导向为依据,将乡...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乡村治理已经走过70年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乡村治理70年的历史演进,深入剖析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有助于理解乡村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政策文本和目标导向为依据,将乡村治理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探索时期、新农村建设时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运用治理理论框架剖析,70年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多组织共同参与、克服乡村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制度法律政策的变革与创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乡村治理更加理性和自觉地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乡村现代化 历史演进 逻辑理路
原文传递
桔梗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6
3
作者 邓亚羚 任洪民 +7 位作者 叶先文 夏澜婷 祝婧 于欢 张普照 杨明 张金莲 徐松兵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0-202,共13页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功著于华盖之脏,有"诸药舟楫"之称,既能载诸药上行,又能引苦泄峻下。桔梗的炮制早在晋代就已有记载,具有悠久的炮制历史,除沿用至今的净制、切制和蜜炙,古代还出现了清炒、麸炒、醋炙、酒炙、姜炙... 桔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功著于华盖之脏,有"诸药舟楫"之称,既能载诸药上行,又能引苦泄峻下。桔梗的炮制早在晋代就已有记载,具有悠久的炮制历史,除沿用至今的净制、切制和蜜炙,古代还出现了清炒、麸炒、醋炙、酒炙、姜炙、米泔水制、百合制等炮制方法。古人认为桔梗经过炮制加工可增强其宣肺、利咽、止咳之效。就桔梗的化学成分而言,目前已从桔梗的根、茎、叶中分离鉴定得到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酚类、甾醇类、多糖类、聚炔类及其他化合物共百余种,其中主要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此外,桔梗具有祛痰、镇咳、抗炎等药理作用。桔梗的药效成分主要是三萜皂苷类和多糖类,其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生物活性多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桔梗具有良好的宣肺祛痰作用,经过炮制后其药效增强;其成分复杂多样,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在整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该文从桔梗的炮制历史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桔梗的特色饮片炮制及现代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其炮制机制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炮制方法 历史沿革 炮制工艺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特色饮片
原文传递
中国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变化及未来趋向 被引量:76
4
作者 杨桂山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23-30,共8页
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受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的国家之一,风暴潮灾一年四季,从南到北均可发生。本文基于中国沿海近50年风暴潮灾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近500年全国及长江、黄河、珠江三角洲的历史记... 中国是全球少数几个同时受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的国家之一,风暴潮灾一年四季,从南到北均可发生。本文基于中国沿海近50年风暴潮灾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近500年全国及长江、黄河、珠江三角洲的历史记录和近 50年实测风暴潮灾发生频次的变化及其与气候波动的关系,并对未来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沿海风暴潮灾的变化趋向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近500年来,中国沿海的风暴潮灾在气温较高的偏暖时段比气温较低的偏冷时段明显增多。近50年实测台风暴潮灾的变化也是如此,而温带风暴湖的变化则与此相反。未来全球变化引起的登陆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频次增加和相对海平面的上升,均将导致风暴潮灾呈加重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灾害 历史演变 中国沿海
下载PDF
揿针的历史沿革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92
5
作者 戚思 李宁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1期34-36,共3页
揿针治疗作为便捷的针灸治疗手段,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了解揿针的历史沿革,从中、西医各角度总结揿针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为揿针治疗疾病谱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加强揿针治疗实验方面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完善临床研究提供支... 揿针治疗作为便捷的针灸治疗手段,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了解揿针的历史沿革,从中、西医各角度总结揿针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为揿针治疗疾病谱的完善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加强揿针治疗实验方面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完善临床研究提供支持,为揿针的使用及宣传提供必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历史沿革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研究 被引量:91
6
作者 曲缘章 马生军 +9 位作者 朱广伟 万林春 孙博 李雅静 郭杰 徐腾腾 常阿倩 李刚 杨林勇 李宝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6-225,共10页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 芍药甘草汤最早见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白芍和甘草(炙)等比例配伍而成,具有养血敛阴、调和肝脾、缓急止痛之功效,用于血虚津伤和筋脉失濡所致的腿脚挛急、脘腹疼痛。被历代医家推崇并沿用至今,并且拓展出了应用范围。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显著的解痉、止痛、镇咳、平喘及抗炎等作用,用于治疗痉挛性疾病、疼痛性疾病、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及妇产科疾病等。笔者从芍药甘草汤的历史沿革与方义衍变、组方配伍分析、药理药效学研究、现代临床应用4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该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并为其制剂的临床定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经典名方 缓急止痛 历史沿革 临床应用 药理药效 《伤寒杂病论》
原文传递
世界马铃薯生产发展基本态势及特点 被引量:86
7
作者 刘洋 高明杰 +2 位作者 何威明 张晴 罗其友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0期78-86,共9页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种植,关注世界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情况对发展中国马铃薯产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世界马铃薯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世界及各区域马铃薯生产的状况和历史变迁,对世界马铃薯生产状况做出...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种植,关注世界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情况对发展中国马铃薯产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世界马铃薯生产角度出发,分析了世界及各区域马铃薯生产的状况和历史变迁,对世界马铃薯生产状况做出基本判断。研究结果表明:(1)世界马铃薯生产集中在"三区两带",即高山地区、低地热带区、温带区三大主产区,23°—34°N、44°—58°N两个纬度带,占世界种植面积70%以上;(2)马铃薯在世界有着广泛的种植,但生产水平和农业生产地位差异较大;(3)世界马铃薯生产重心正在由西向东、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4)世界马铃薯生产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马铃薯 历史变迁
下载PDF
传播与媒介域:另一种历史阐释 被引量:80
8
作者 陈卫星 《全球传媒学刊》 2015年第1期1-21,共21页
本文立足于雷吉斯·德布雷在其《普通媒介学教程》中起于基督教起源、终于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分析,以及对"媒介域""媒介学"等概念的理论阐释,分析了媒介学如何以媒介形态的进化为线索,为理解当代世界的历... 本文立足于雷吉斯·德布雷在其《普通媒介学教程》中起于基督教起源、终于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分析,以及对"媒介域""媒介学"等概念的理论阐释,分析了媒介学如何以媒介形态的进化为线索,为理解当代世界的历史脉络和现实走向,提供了与信息传递技术有关的学术参考。文章认为,德布雷提出的媒介域概念旨在说明传递技术及其制度配置如何作用于社会秩序的确立和改变:媒介域转换时刻爆发的媒介技术革命,并不一定在物质形式上消除以前的媒介文本,只是改变了先前媒介文本所承载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功能。在此基础上,媒介学研究的正是信息传递的技术创新载体如何改变文化结构,通过分析媒介技术发展与社会历史运动间的互动关系,强调媒介技术作为"晴雨表"与"播种机"的前台作用。总之,以历史的循环观补充线性观,德布雷的进步主义观念提倡历史及其新近创造之间的"对话",以实现具有跨学科特征的人文学科方法论创新。而媒介学的问题意识与阐释逻辑,尤其为新媒体环境下被各种信息手段裹挟的人们,提供了理解理论与现实、重新审视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间分野的新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域 媒介学 信息传播 历史进化 德布雷
下载PDF
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历史演变和扶贫实践研究反思 被引量:65
9
作者 申秋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100,共10页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相关国际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经历了体制改革下的救济式扶贫(1978-1985年)、开发式扶贫制度化和八七扶贫攻坚阶段(1986-2000)、"大扶贫"格局的形成和发展阶段(2001-2013)、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阶段(2014至今)四个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经济高速发展和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扶贫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基数快速减少,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我们的分析,在当前中国实施的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仍然存在如何精确瞄准扶贫对象、整合扶贫资金、调动扶贫对象参与的积极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扶贫 历史演变 精准扶贫 政策实践
原文传递
村规民约的当代形态及其乡村治理功能 被引量:63
10
作者 周铁涛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49-55,共7页
源于乡土社会的乡规民约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农村治理基本规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政权直达基层,乡规民约被废弃。在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体制下,传统村规民约得以复苏并呈现出两种形态,即部分村规民约被改造后虚化为一种形... 源于乡土社会的乡规民约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农村治理基本规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政权直达基层,乡规民约被废弃。在改革开放后的乡政村治体制下,传统村规民约得以复苏并呈现出两种形态,即部分村规民约被改造后虚化为一种形式化的文本,形同虚设;部分村规民约则转型为法律、政策的地方化版本,重获新生。在当下的乡村治理中,村规民约仍具有推进村民自治、整合农民利益、促进文明乡风建设等重要功能。对于被严重虚化的形式化的村规民约,应当坚持紧密结合村域实际、坚守国家法律"底线"的原则,使其在乡村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历史嬗变 当代形态 乡村治理 功能
下载PDF
生姜的古代文献沿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1
11
作者 王欢欢 孔巧丽 +3 位作者 郭琴 王颖 冯梅 柏冬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82-1590,共9页
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首载于《伤寒杂病论》,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研究发现生姜具有抗炎镇痛、提高免疫、抗凝血、抗癌和调节脂代谢等药理活性,用于治疗妊娠呕吐、高血脂、高血糖、肿瘤等多种疾病。该文从生姜的炮制、性味功... 生姜是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中药,首载于《伤寒杂病论》,应用历史悠久。近年来,研究发现生姜具有抗炎镇痛、提高免疫、抗凝血、抗癌和调节脂代谢等药理活性,用于治疗妊娠呕吐、高血脂、高血糖、肿瘤等多种疾病。该文从生姜的炮制、性味功效、组方配伍规律、服用方法和现代药理作用5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将生姜的古代传统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联系起来,为生姜的现代研究和新药开发提供比较全面的理论依据和文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炮制 功效 配伍 用法 历史沿革 现代药理
原文传递
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研究 被引量:59
12
作者 张晓祥 严长清 +5 位作者 徐盼 戴煜暄 晏王波 丁贤荣 朱晨曦 梅丹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49-1558,共10页
近百年来江苏沿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开发。本研究评估了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情况,分析其演变机理。研究搜集整理了清末至今多种历史地形图、地方志、遥感资料,利用统计分析以及空间分析,定量地揭示近百年来江苏沿海... 近百年来江苏沿海进行了大规模的滩涂围垦开发。本研究评估了近代以来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历史演变情况,分析其演变机理。研究搜集整理了清末至今多种历史地形图、地方志、遥感资料,利用统计分析以及空间分析,定量地揭示近百年来江苏沿海围垦时空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背后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在围垦的时间分布上,不同时期的历史围垦程度不同,其中民国时期1910年代和解放以后的1950年代的围垦规模分别为解放前和解放后的两个围垦高峰时期;(2)在围垦的空间分布上,总的来说,盐城市围垦面积最大,总量占全省总围垦面积近70%,南通、连云港市相对较少,而沿海三市围垦面积排名前五名的分别是大丰市、射阳县、连云区、响水县、如东县;(3)从围垦特点看,空间缓冲区分析显示历史上江苏沿海围垦多为鱼鳞似的圈围,用途则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国营盐场为主,工业用地、港口建设用地大大不足,用地综合效益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海岸带 滩涂围垦 历史演变 统计分析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分布的时空格局与演化 被引量:53
13
作者 梁步青 肖大威 +3 位作者 陶金 冀晶娟 卓晓岚 黄翼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6-203,共8页
以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地图分析,确定村落位置,结合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图,提取村落建设年代信息,研判村落传统属性;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采用最邻近指数法、... 以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地图分析,确定村落位置,结合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图,提取村落建设年代信息,研判村落传统属性;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叠置分析法等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大维度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山体与耕地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为了留出耕地,村落多顺应山体呈线性展开,相对水体而言,与山体依附关系更强;在时间演进上,村落在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状态,但集聚中心持续转移扩散,在此过程中,经济技术发展以及政治军事格局对村落的历史空间演进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时空分布 历史演化 客家传统村落 聚落 自然与人文环境 赣州
原文传递
“五育融合”的历史演进、现实困境及实现之策——基于新发展阶段背景下的分析 被引量:52
14
作者 杨丽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时期,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五育融合”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关于“如何培养人”根本问题的国家处方,旨在通过“五育融合”方式来促进青年一代... 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时期,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五育融合”是新发展阶段我国关于“如何培养人”根本问题的国家处方,旨在通过“五育融合”方式来促进青年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当前“五育融合”推进过程中还存在着五育失衡、失联、融合不深等问题。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五育融合”育人新体系,从而实现建设教育强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历史演进 现实透视 实践策略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陆路交通网络发展过程及可达性演变特征 被引量:49
15
作者 陈娱 金凤君 +2 位作者 陆玉麒 陈卓 杨宇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52-2264,共13页
从中国近代交通发展之初到高速交通网络化时代,京津冀地区陆路交通发展一直占据全国领先地位,为探究其长期演化的特征,以百年时间尺度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陆路交通网络发展过程,并以13个地市为中心,采用考虑跳跃式交通运输方式的时间... 从中国近代交通发展之初到高速交通网络化时代,京津冀地区陆路交通发展一直占据全国领先地位,为探究其长期演化的特征,以百年时间尺度系统梳理了京津冀地区陆路交通网络发展过程,并以13个地市为中心,采用考虑跳跃式交通运输方式的时间距离计算模型探讨了其可达性演变过程。研究表明:(1)京津冀地区陆路交通网络发展经历了交通近代化起步时期(1881-1937年)—交通发展停滞时期(1937-1949年)—路网拓展时期(1949-1980年)—主干构筑时期(1980-1995年)—高速交通网络发展时期(1995-至今)五个阶段,以北京为中心的路网结构早在近代交通发展之初就已形成;(2)京津冀地区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从沿交通廊道拓展向同心圆结构演变,中心城市交通圈层结构逐渐形成连片发展格局;(3)中心城市的交通圈层结构具有明显的等级差异,北京一直具有最高的地位,而张家口的地位自新中国成立后明显下降。京津地区一直是短时交通圈最先形成的区域,而处于区域腹心的冀中地区交通区位优势一直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交通网络 历史演变 可达性 圈层结构
原文传递
美国反向抵押贷款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迪 被引量:47
16
作者 柴效武 胡平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63,共9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引进国外已经开办的反向抵押贷款产品以缓解整个社会的养老压力,目前已经纳入议事日程。但这一产品应当如何运作,借鉴美国开办反向抵押贷款业务的现成经验,并给予本土化改造就很有必要。本文对美国反向抵...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引进国外已经开办的反向抵押贷款产品以缓解整个社会的养老压力,目前已经纳入议事日程。但这一产品应当如何运作,借鉴美国开办反向抵押贷款业务的现成经验,并给予本土化改造就很有必要。本文对美国反向抵押贷款的发展历程做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对我国反向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办及相关政策制定、产品研发等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抵押贷款 以房养老 历史演变 政策支持
下载PDF
新中国70年的农村养老保障: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 被引量:45
17
作者 牛文涛 姜润鸽 《农业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4,共11页
基于制度变迁和福利文化的相关理论,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70年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70年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主要经历了"传统家庭养老-集体养老-新型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等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基于制度变迁和福利文化的相关理论,本文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障70年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困境进行了讨论。分析表明,70年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主要经历了"传统家庭养老-集体养老-新型家庭养老-社会化养老"等四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二元"架构具备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农村养老保障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引致养老保障体系的运行成本持续增长,进行城乡统筹的所谓"转轨"成本较高。市场化参与力量相对缺失,农村养老保障的多元主体供给体系难以构建。由于可能存在的"小农意识"和短视行为以及关于养老保险产品的悲观预期,农民群体的主动参与意愿相对不足,引致这一群体广泛参与的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并未有效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保障 70年 历史演进 现实困境
原文传递
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44
18
作者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95-1514,共20页
人地关系演变具有继承性,从历史视角认识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机制有助于增加对人地关系的综合认知。从人地关系核心内涵出发,将资源环境要素视为人地作用的焦点,以人类的核心需求和主要活动、对"地"的作用强度及认知能力为主... 人地关系演变具有继承性,从历史视角认识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机制有助于增加对人地关系的综合认知。从人地关系核心内涵出发,将资源环境要素视为人地作用的焦点,以人类的核心需求和主要活动、对"地"的作用强度及认知能力为主线,在梳理中国历史人地关系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归纳其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提炼其演变动力。发现: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对"地"的认知先后经历了"混沌未知、天人合一、人地相称、人定胜天、人地和谐共生"的演变历程。与此相应,中国历史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萌芽到以土地为核心的一元化关系再到以土地、水、能矿等资源为核心的无序多元化关系以及现如今重新探索有序多元化人地关系的总体历程。从历史视角看,中国人地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是:生产力是最核心的动力,促进了人对"地"作用能力的发展;人口是最活跃的动力,人口需求及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增强了人和"地"作用的紧密程度;生产关系主要通过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及资源所有权而间接影响人地关系演变;战争和自然灾害对中国历史人地关系演变均起到促进和阻碍的双面作用。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人地关系研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中国现代人地矛盾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以史为鉴,提升人对"地"的科学认识,实施因地制宜,加快技术研发和生产方式转型是破解中国当下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历史演变 过程 机制 中国
原文传递
药食同源起源与展望 被引量:43
19
作者 杨光 苏芳芳 陈敏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11期1851-1856,共6页
药食同源物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其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我国对药食同源物质的管理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到2021年11月,我国药食同源物质正式进入依法管理阶段,同... 药食同源物质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其理论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千金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完善。我国对药食同源物质的管理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到2021年11月,我国药食同源物质正式进入依法管理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药食同源物质相关产业正式成为中医药行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药食同源物质可作为药粥、药酒、药茶、煲汤料、刺身等多种形式使用,预包装食品也将是今后药食同源物质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发展药食同源物质,不仅是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发展需要,也契合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顺应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并能够促进中药产业多元化。药食同源物质的发展应注重安全性、可控性,需要建立可追溯的质量体系、药食同源物质的评价和标准,推动药食同源文化传播,扩大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历史沿革 中药产业 健康中国
下载PDF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变革——从“三废”治理走向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42
20
作者 解振华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19年第4期5-10,16,共7页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自1972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围绕着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突出环境问题的需要,每10年左右实现一次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大跨跃",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了具有... 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飞跃的40年。自1972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围绕着解决不同发展阶段突出环境问题的需要,每10年左右实现一次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大跨跃",不断改革、创新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与模式。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逐步构建了符合不同发展阶段特征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包括完备的生态环境规划政策体系、完善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应瞄准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绿色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构建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新格局,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历史变革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环境历史 生态文明 美丽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