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菜蜂花粉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杨晓萍 吴谋成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0-162,166,共4页
目的:观察油菜蜂花粉多糖(RPP)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Cy)为对照,观察RPP对S18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肿瘤、肝、肾、脾、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RPP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瘤率可高... 目的:观察油菜蜂花粉多糖(RPP)的抗肿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以环磷酰胺(Cy)为对照,观察RPP对S18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肿瘤、肝、肾、脾、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RPP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瘤率可高达51.26%;与Cy合用有一定协同作用,同时可缓解Cy对机体免疫器官的损害;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表明,高剂量RPP抑瘤效果较Cy好,对荷瘤鼠肝、肾、脾、胸腺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且有一定保护作用。结论:RPP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可拮抗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蜂花粉多糖 抗肿瘤 组织形态 小鼠
下载PDF
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及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2 位作者 宋春和 谢笔钧 周诗其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灌胃乌龙茶多糖4周后,肝肾SOD和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增强;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 利用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乌龙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抗氧化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糖尿病大鼠灌胃乌龙茶多糖4周后,肝肾SOD和GSHPX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显著下降,抗氧化能力增强;茶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肝肾组织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多糖 糖尿病 抗氧化功能 组织形态 SOD GSH—PX MDA 降血糖作用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紫草油剂促进兔创面修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 被引量:33
3
作者 裴宪武 王坤正 +3 位作者 党晓谦 宋金辉 时志斌 高登峰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创面愈合率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紫草油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分为紫草油剂组和凡... 目的:通过观察创面修复过程中创面的组织学变化、创面愈合率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探讨紫草油剂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新西兰白兔制作皮肤创面模型,分为紫草油剂组和凡士林组,分别用紫草油剂和凡士林进行创面治疗。观察创面修复不同时期创面愈合率、组织形态学、电镜下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bFGF的表达。结果:紫草油剂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凡士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草油剂组创面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胶原和毛细血管数较凡士林组明显增多。bFGF的表达在创面修复的各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凡士林组。两组创面组织的灰度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创面愈合率与创面组织中bFGF的表达呈平行关系。在创面修复的不同阶段,作为内参的β-actin都有表达且无明显变化。结论:紫草油剂可能是通过提高创面组织bFGF的表达,从而促进创面的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油剂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创面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运动对兔膝退变关节软骨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涛 黄昌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98-201,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退变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影响。方法: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用伸膝位石膏固定8 周的方法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按运动方式不同,随机分成5 组,从光镜、扫描电镜两方面观察运动对退变关节软骨的组织形态学... 目的: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退变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影响。方法:以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用伸膝位石膏固定8 周的方法建立骨关节炎动物模型,按运动方式不同,随机分成5 组,从光镜、扫描电镜两方面观察运动对退变关节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影响。结果:关节制动可诱发关节软骨退变,运动对退变软骨具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结论:关节适宜运动可促进退变关节软骨的修复和重塑,增加关节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运动疗法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Biological conduits combin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to treat long-segment sciatic nerve defects 被引量:21
5
作者 Yang Wang Zheng-wei Li +2 位作者 Min Luo Ya-jun Li Ke-qiang Zh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965-971,共7页
The transplantation of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onduits combin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gel for the repair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is effective in some respects, but few data com... The transplantation of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onduits combining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gel for the repair of sciatic nerve injury is effective in some respects, but few data comparing the biomechanical factors related to the sciatic nerve are available. In the present study, rabbit models of 10-mm sciatic nerve defects were prepared. The rabbit models were repaired with autologous nerve, a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onduit +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r a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onduit +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extracellular matrix gel. After 24 weeks, mechanical testing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stress relaxation and creep parameters. Following sciatic nerve injury, the magnitudes of the stress decrease and strain increase at 7,200 seconds were largest in the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onduit +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extracellular matrix gel group, followed by the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onduit +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oup, and then the autologous nerve group.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demonstrat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onduit +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roup and the autologous nerve group, a more complete sciatic nerve regeneration was found, including good myelination, regularly arranged nerve fibers, and a completely degraded and resorbed conduit, in the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onduit +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 extracellular matrix gel group.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bridging 10-mm conduit +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sciatic nerve defects with a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ells + extracellular matrix gel construct increases the stress relaxation under a constant strain, reducing anastomotic tension. Large elongations under a constant physiological load can limit the anastomotic opening and shift,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the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of sciatic nerve. Better regeneration was found with the polylactic 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rabbits sciatic nerve injury autologous nerye repair polylactic glycolic acid conduit extracellular matrix gel grafting stress relaxation creep viscoelasticity histomorphology ELECTROPHYSIOLOG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晨光 王拥军 +4 位作者 施杞 胡志俊 周泉 刘梅 周重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6-359,i0003,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5、7个月模型组和对照假手术组,每组10只,通过破坏大鼠颈部肌肉、韧带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按月取材。各组椎间盘HE、Tolu id ...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颈部动、静力失去平衡后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5、7个月模型组和对照假手术组,每组10只,通过破坏大鼠颈部肌肉、韧带诱导颈椎间盘退变,按月取材。各组椎间盘HE、Tolu id ine b lu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用体视学分析软件、D issector自动计数法分析软骨终板内血管芽的数量、面积和软骨终板的厚度,M iyamoto分级法综合评判颈椎间盘退变的程度;透射电镜观察椎间盘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假手术组比较,3个月造模组动物颈椎间盘已开始退行性变化,纤维环板层结构紊乱,关节软骨钙化层增厚,软骨下血管明显减少;5个月模型组髓核完全纤维化,纤维环板层状结构消失,血管芽稀少,血管壁充血曲张;7个月模型组椎间盘内部结构与5个月模型组相似,部分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在电镜下,3个月造模组椎间盘细胞,细胞表面突起减少,细胞器稀少,胞质内有脂滴,可见到凋亡细胞形成的凋亡小体。5个月和7个月模型组椎间盘组织中细胞较少,基质中胶原纤维断裂,可见到许多坏死空化的细胞。[结论]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都出现典型的退变形态学变化,随着造模月份的延长退变程度越严重;早期和中期退变椎间盘中可观察到凋亡细胞,在退变的晚期可观察到坏死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力失衡 椎间盘 形态学 超微结构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豆渣粉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及肝肾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徐虹 蔺新英 +2 位作者 王芸 刘红梅 郑金峰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 研究大豆纤维对糖尿病 (DM)动物模型血糖、血脂代谢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给正常和链脲佐霉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食用添加一定量豆渣粉的饲料 5周 ,观察和测定相应指标。结果  1 .食用豆渣粉的正常小鼠 ,血糖降低 (P<0... 目的 研究大豆纤维对糖尿病 (DM)动物模型血糖、血脂代谢及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 给正常和链脲佐霉素 (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食用添加一定量豆渣粉的饲料 5周 ,观察和测定相应指标。结果  1 .食用豆渣粉的正常小鼠 ,血糖降低 (P<0 .0 5)、血清总胆固醇 (TC)和甘油三脂 (TG)无明显变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明显增高 (P<0 .0 5) ;2 .食用豆渣粉的糖尿病小鼠 ,血糖显著下降 (P<0 .0 0 1 )、血清总胆固醇 (TC)和甘油三酯 (TG)也均明显降低 (P<0 .0 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明显增高 (P<0 .0 5) ;3.豆渣粉对糖尿病小鼠的肝、肾组织有保护作用。结论 豆渣粉具有显著的降糖、降脂、改善血糖 ,血脂代谢的作用 ,且对糖尿病小鼠的肝脏、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纤维 糖尿病 血糖 血脂 组织形态
下载PDF
瘢痕疙瘩不同部位组织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鲍卫汉 王传民 朱洪荫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8-370,共3页
为探讨瘢痕疙瘩机理,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对瘢痕疙瘩不同部位的组织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以同一瘢痕不同部位组织形态为依据描述了病损的发展过程,由此将瘢痕疙瘩分为浸润部、增生部及老化部三个部分,并将其病理过程分为浸润、增生... 为探讨瘢痕疙瘩机理,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对瘢痕疙瘩不同部位的组织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以同一瘢痕不同部位组织形态为依据描述了病损的发展过程,由此将瘢痕疙瘩分为浸润部、增生部及老化部三个部分,并将其病理过程分为浸润、增生、稳定及老化四个不同时期,为临 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疙瘩 组织形态学
原文传递
解酒灵对乙醇致鼠肝急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源 袁伯俊 张淑英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88-391,共4页
目的 :探讨解酒灵解酒作用的机制。方法 :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TBA显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及肝匀浆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用HE染色法、PAS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病变。结果 :解酒... 目的 :探讨解酒灵解酒作用的机制。方法 :利用自动生化分析仪、TBA显色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分别测定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及肝匀浆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 ;用HE染色法、PAS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病变。结果 :解酒灵能抑制乙醇所致的ALT及AST活性的升高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升高(P <0 .0 1) ,能诱导SOD活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酒灵 急性肝损伤 脂质过氧化物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增生性瘢痕胶原降解与形态学的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武继祥 魏喜全 +1 位作者 吴宗耀 李世荣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96-298,共3页
目的 探讨胶原降解和瘢痕形态结构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加胶原底物电泳、氨基酸分析法和复合染色法 ,观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酶活性、胶原降解和瘢痕的组织形态。 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纤维... 目的 探讨胶原降解和瘢痕形态结构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加胶原底物电泳、氨基酸分析法和复合染色法 ,观测增生性瘢痕组织中胶原酶活性、胶原降解和瘢痕的组织形态。 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织胶原纤维排列紊乱 ,胶原纤维间有大量的酸性粘多糖 ,紧密包绕胶原纤维 ,胶原酶活性明显下降 ,胶原降解减少。 结论 胶原酶活性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胶原酶 胶原降解 组织形态学 酸性粘多糖
原文传递
电针次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炀 张润宁 刘欣 《山东中医杂志》 2020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穴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膀胱组织形态、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1(HCN1)蛋白表达、HCN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次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随... 目的:观察电针次髎穴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膀胱组织形态、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1(HCN1)蛋白表达、HCN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次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对照组大鼠正常饲养,不进行其他干预。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改良脊髓完全横断法建立脊髓全横断模型,并在T10水平上建成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待大鼠度过脊休克期后,电针组给予电针次髎穴治疗,日1次,连续14 d;模型组大鼠每日在自制简易电针治疗辅助装置内放置15 min,不进行其他干预。干预14 d后,取各组大鼠膀胱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蛋白相对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CN1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膀胱壁增厚,黏膜上皮增生,固有层、平滑肌层增厚,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间隙增宽;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上述膀胱组织形态变化程度较轻。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 mRNA表达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大鼠膀胱组织HCN1 mRNA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次髎穴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膀胱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HCN1mRNA表达、减少HCN1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电针 次髎穴 组织形态学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通道1
下载PDF
南方鲇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怀如 潘宝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8-42,共5页
应用组织学技术,对鲇形目南方鲇的消化道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食道、胃和肠壁内突形成明显的粘膜皱褶.食道壁肌肉层极厚,并为横纹肌;胃、肠壁的肌肉层为平滑肌,胃盲囊部、幽门部的肌肉层明显比贲门部厚,肠前段的环肌层较... 应用组织学技术,对鲇形目南方鲇的消化道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食道、胃和肠壁内突形成明显的粘膜皱褶.食道壁肌肉层极厚,并为横纹肌;胃、肠壁的肌肉层为平滑肌,胃盲囊部、幽门部的肌肉层明显比贲门部厚,肠前段的环肌层较中段厚,后段的环肌层最厚.胃腺发达,贲门部的胃腺较厚,从盲囊部下段至幽门部,胃腺逐渐减少至消失.食道近胃贲门处,贲门部和胃幽门部的粘膜下层有丰富的致密结缔组织,且有众多分支伸入肌肉层,逐渐分支变细直达肌肉细胞之间,彼此联结成网状,该结构在鱼类消化道中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消化道 组织形态学 组织结构 消化生理学 食道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鼻黏膜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司勇锋 韦海明 +5 位作者 黄波 兰桂萍 陆锦龙 张政 李冰 周日晶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36-539,共4页
目的:研究放疗对鼻咽癌患者鼻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按患者纳入条件和剔除条件选择鼻咽癌患者47例,于放疗前后各取中鼻甲黏膜组织1块,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PAS染色,光镜下观察鼻咽癌放疗前后中鼻甲黏膜之上皮层的纤毛和细胞... 目的:研究放疗对鼻咽癌患者鼻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按患者纳入条件和剔除条件选择鼻咽癌患者47例,于放疗前后各取中鼻甲黏膜组织1块,采用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PAS染色,光镜下观察鼻咽癌放疗前后中鼻甲黏膜之上皮层的纤毛和细胞、基底层及固有层的腺体和腺细胞的改变;同时随机抽取6例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上皮层的纤毛及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的变化。结果:放疗前,47例患者鼻黏膜组织形态均正常;放疗后,6例无明显变化,41例出现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改变。光学显微镜下见:上皮细胞及纤毛脱落,基底膜增厚,固有层的浆液腺减少,黏液腺增多,血管扩张、充血、增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扫描电镜下见:纤毛结构异常,出现脱落、粘连成簇状等现象;透射电镜下见: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固缩,细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明显减少等。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黏膜组织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破坏,这可能是鼻咽癌放疗后并发鼻及鼻窦炎的病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鼻黏膜 组织形态学
原文传递
放置聚乙烯可复性输卵管避孕栓对新西兰兔输卵管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素春 俞顺明 +1 位作者 冯苗 潘萍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的安全性。方法:14只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n=6)双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自身对照组(n=6)仅右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左侧为自身对照侧;空白对照组(n=2)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 目的:探讨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的安全性。方法:14只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n=6)双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自身对照组(n=6)仅右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左侧为自身对照侧;空白对照组(n=2)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节育栓植入3个月和12个月后取双侧输卵管制作标本,以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输卵管黏膜的组织变化。结果:实验组及自身对照组实验侧,显微镜下见输卵管黏膜皱襞参差不齐,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黏膜皱壁间质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并有上皮细胞脱落现象,但未见黏膜坏死。扫描电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毛细胞表面纤毛凌乱,排列不整齐。分泌细胞及纤毛多数正常,少量分泌细胞变形,仍可见大量微绒毛。结论: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放入兔输卵管3个月后,对输卵管影响轻微,12个月后,输卵管基本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输卵管避孕栓 形态
下载PDF
痛风速效灵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步态和关节组织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柳景红 祁开泽 +3 位作者 吴涛 何科 邓博 沙永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592-594,共3页
目的研究痛风速效灵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不同时相步态和关节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A)组、秋水仙碱(B)组和痛风速效灵(C)组,用氧嗪酸钾和尿酸钠分... 目的研究痛风速效灵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不同时相步态和关节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对照(A)组、秋水仙碱(B)组和痛风速效灵(C)组,用氧嗪酸钾和尿酸钠分别行腹腔和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制造高尿酸血症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各组于造模前3 h和造模后3 h分别予生理盐水、秋水仙碱和中药痛风速效灵进行灌胃干预,并于造模后6,12,24和36 h 4个时相各取8只,行步态观察、取关节组织,比较3组在步态和关节组织学方面的变化。结果痛风速效灵可改善致炎大鼠的步态(与B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痛风速效灵可抑制致炎大鼠的关节液中WBC渗出、可抑制和改善致炎大鼠的关节滑膜炎症反应程度(与B组比较P>0.05,与A组比较P<0.05)。结论痛风速效灵可抑制模型大鼠关节炎症发展和改善痛风病变关节病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速效灵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步态 组织形态学 大鼠
下载PDF
内蒙古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周期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玉荣 范文斌 +3 位作者 李长青 尹俊 张燕军 李金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920-3926,共7页
【目的】研究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绒山羊1年周期内每个月的皮肤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形态在... 【目的】研究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制作内蒙古绒山羊1年周期内每个月的皮肤组织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形态在一年中呈周期性变化,在兴盛期、退行期和休止期的形态各不相同。从4月份开始,次级毛囊外根鞘细胞向下分裂延伸,开始了毛囊的重建;8~9月份毛囊完成重建,毛囊结构完整;10月份毛球细胞停止分裂,毛乳头萎缩,大量细胞程序化死亡,毛根上移,毛囊进入退行期;12月份毛囊根部上升到皮脂腺附近不再变化;翌年1~3月毛囊的形态基本没有变化。【结论】了解了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1年内形态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绒山羊绒毛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山羊 次级毛囊 组织形态 周期性变化
下载PDF
不同肤色山羊皮肤组织形态学及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任航行 王高富 +4 位作者 陆健 李杰 蒋婧 刘良佳 周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5-1531,共7页
旨在阐明酉州乌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形态学特点以及黑色素高度沉积的可能分子机制,本研究选取渝东白山羊(白色皮肤)为对照,对100日龄酉州乌羊和渝东白山羊胎儿皮肤组织进行了组织形态学分析;并检测了成年酉州乌羊和渝东白山羊皮肤组织以及... 旨在阐明酉州乌羊皮肤发育的组织形态学特点以及黑色素高度沉积的可能分子机制,本研究选取渝东白山羊(白色皮肤)为对照,对100日龄酉州乌羊和渝东白山羊胎儿皮肤组织进行了组织形态学分析;并检测了成年酉州乌羊和渝东白山羊皮肤组织以及B16黑色素细胞增殖、分化阶段Pax3、Mitf与Tyr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在山羊胎儿皮肤快速发育阶段,两品种间皮肤黑色素沉积差异明显;Pax3与Tyr在酉州乌羊皮肤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渝东白山羊(P<0.001),而Mitf则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细胞增殖阶段,B16细胞在分化时Pax3表达显著下调(P<0.001),Tyr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Mitf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提示,在皮肤发育分化的早期阶段,酉州乌羊与渝东白山羊黑色素细胞的迁移路线可能不同;Pax3下调与Tyr上调是色素细胞分化并生成黑色素的必要条件;酉州乌羊皮肤黑色素高度沉积与Pax3、Tyr的大量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酉州乌羊 皮肤着色 组织形态 基因表达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匡静之 张泓 +3 位作者 艾坤 张雨辰 鲍秋影 李景兴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了解电针治疗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部分机制。方法制作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电针大鼠"次髎"、&qu...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了解电针治疗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部分机制。方法制作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电针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采用尿流动力学、HE染色观察电针对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最大容量、膀胱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膀胱最大容量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第14天即治疗前1天模型组、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穴位组、针刺对照点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7 d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后大鼠膀胱最大容量呈下降趋势,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使其趋于稳定。HE染色结果显示:电针可减轻膀胱组织形态病理损害程度,且针刺穴位组效果优于针刺对照点组。结论电针骶上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次髎"、"中极"、"三阴交"三穴可明显改善膀胱最大容量的稳定性,减轻膀胱组织病理损害程度,从而抑制膀胱逼尿肌亢进,恢复膀胱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大鼠 膀胱最大容量 组织形态
下载PDF
低频超声促透通络止痛方对大鼠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戚晴雪 马玉峰 +4 位作者 吴忌 郑皓云 杨黎黎 赵军 王庆甫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探讨通络止痛方在低频超声促透下对大鼠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的行为学、软骨及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阐述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优势。方法采用切断前交叉韧带的经典方法制备KOA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通络止痛方在低频超声促透下对大鼠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的行为学、软骨及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阐述该疗法的作用机制及其优势。方法采用切断前交叉韧带的经典方法制备KOA大鼠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超声促透组和中药外敷组。所有大鼠左膝造模,对照组正常饲养,术后2、4、8周时各随机选取大鼠观察其行为学改变;处死后观察膝关节软骨大体改变,膝关节滑膜及股骨内侧髁软骨组织形态学改变,根据软骨改良Mankin’s评分予以评价,并根据评分结果确定大鼠KOA的病变程度。超声促透组和中药外敷组在术后2、4、8周时各随机选取大鼠进行干预处理,超声促透组使用超声电导仪对术侧膝关节促透通络止痛方,中药外敷组仅使用中药外敷。1次/日,30min,连续治疗2周。2周后处死,记录数据同对照组。结果对照组造模后2、4、8周时大鼠行为学、软骨大体观察、软骨及滑膜组织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软骨Mankin’s评分的增加与时间成正相关。超声促透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行为学发生改变,Lequesne MG评分在2、4、8周组时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软骨组织形态学发生改变,Mankin’s评分2、4周组降低,2周时差异显著(P<0.01),4周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作用显著优于中药外敷组,与中药外敷组相比,Lequesne MG评分在4周时下降明显,Mankin’s评分2周时下降明显,两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促透组与对照组和中药外敷组相比,滑膜组织形态学2、4、8周组发生改变,滑膜炎症反应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软骨大体观察在2、4周组发生改变,退变程度减轻;与中药外敷组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低频超声促透通络止痛方可以有效改善不同程度KOA的症状,减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缓软骨退变、抑制滑膜炎症而发挥作用,但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低频超声 通络止痛方 行为学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生殖系统损伤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袁娟丽 谢金鲜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3-25,共3页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环磷酰胺所致生殖系统损伤小鼠的睾丸和附睾组织形态学、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环磷酰胺致生殖系统损伤雄性小鼠模型,连续灌胃蛇床子素20 d后,测定血清睾酮水平,观察睾丸和附睾的组织形态改变。结果蛇床子素(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环磷酰胺所致生殖系统损伤小鼠的睾丸和附睾组织形态学、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环磷酰胺致生殖系统损伤雄性小鼠模型,连续灌胃蛇床子素20 d后,测定血清睾酮水平,观察睾丸和附睾的组织形态改变。结果蛇床子素(150 mg/kg)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环磷酰胺致生殖系统损伤雄性小鼠血清中睾酮的含量;蛇床子素(150、75 mg/kg)剂量组可减轻睾丸曲细精管间质水肿,管腔内可见成熟精子,生精细胞排列较规则;附睾间质水肿减轻。结论蛇床子素对环磷酰胺所致的生精功能低下有一定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环磷酰胺 睾丸 附睾 组织形态学 动物 实验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