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去极化肌松药的组胺释放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田伟千 周钦海 +1 位作者 傅诚章 钱燕宁 《医学综述》 2006年第14期870-872,共3页
许多非去极化肌松药都有组胺释放作用,其释放量与肌松药的剂量、注速和患者特异性(atopy)等因素有关。释放的组胺作用于组胺受体,对呼吸、循环等系统产生影响,引起一系列的临床不良反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合理地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 许多非去极化肌松药都有组胺释放作用,其释放量与肌松药的剂量、注速和患者特异性(atopy)等因素有关。释放的组胺作用于组胺受体,对呼吸、循环等系统产生影响,引起一系列的临床不良反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合理地使用非去极化肌松药,可以避免或减少它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组胺释放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仁山 刘荣卿 +4 位作者 叶庆佾 刁庆春 向明明 张黎 黄秀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9-350,共2页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方法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结果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37.5 %和43.75 %。结论部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增...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方法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结果自身血清皮肤试验和嗜碱性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37.5 %和43.75 %。结论部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释放活性增高 ,提示该类病人具有特殊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激活机制 ,很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荨麻疹 组胺释放活性 血清
下载PDF
顺式阿曲库铵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9
3
作者 闻大翔 陈锡明 +1 位作者 杭燕南 孙大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 在全麻诱导期间观察单次静注不同剂量 (0 1~ 0 4mg/kg ,2~ 8倍ED95 )顺式阿曲库铵 (Cis)后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同时观察其肌松效应和插管条件 ,并与阿曲库铵 (Atc)进行对照。方法 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 目的 在全麻诱导期间观察单次静注不同剂量 (0 1~ 0 4mg/kg ,2~ 8倍ED95 )顺式阿曲库铵 (Cis)后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同时观察其肌松效应和插管条件 ,并与阿曲库铵 (Atc)进行对照。方法 ASA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 32例 ,随机分为CisⅠ组 ,CisⅡ组 ,CisⅢ组和Atc组。四组分别单次静注Cis 0 1mg/kg ,0 2mg/kg ,0 4mg/kg和Atc 0 5mg/kg。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及芬太尼。用Biometer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静注肌松药前及后 2min ,5min的血浆组胺浓度。同时记录注药前及后 1~ 5min的收缩压 舒张压 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  4组注药后 2min和 5min血浆组胺浓度与注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4组注药前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静注 0 2mg/kg和 0 4mg/kg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静注 0 1mg/kg顺式阿曲库铵和 0 5mg/kg阿曲库胺(P <0 0 5 )。 4组的插管条件及最大阻滞程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静注 0 1~ 0 4mg/kg (2~ 8倍ED95 )的顺式阿曲库铵无剂量依赖性的组胺释放作用 ,对血流动力学亦无明显影响 ,随着剂量增大 ,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顺式阿曲库铵用于麻醉诱导可产生良好的肌松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曲库铵 顺式阿曲库铵 组胺释放 血液动力学 神经肌肉阻滞 麻醉
原文传递
四种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组胺释放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威 闻大翔 +1 位作者 杭燕南 孙大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 观察四种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其肌松效应和插管条件。方法 ASA 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病人51例,分为七组,分别单次静注不同剂量的维库溴铵(Vec)、顺式阿曲库铵(Cis)、罗库溴铵(Roc)以及阿曲库... 目的 观察四种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其肌松效应和插管条件。方法 ASA 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病人51例,分为七组,分别单次静注不同剂量的维库溴铵(Vec)、顺式阿曲库铵(Cis)、罗库溴铵(Roc)以及阿曲库铵(Atc)。用Biometer加速度仪进行肌松监测,记录最大阻滞效应及起效时间。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静注肌松药前、后2min,5min的血浆组胺浓度。同时记录注药前、后1~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结果 各组病人注药后血浆组胺浓度与注药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病人注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T_1最大阻滞程度及气管插管条件无显著差异(P>0.05);Vec Ⅰ组和Vec Ⅱ组相比,起效时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Cis随剂量的增大,其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Roc组的起效时间为七组中最短的(P<0.05)。结论 四种中时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在临床诱导剂量(2倍ED_(95))下无明显组胺释放作用,对血流动力学亦无明显影响,气管插管条件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去极化肌松药 组胺释放作用 血流动力学 维库溴铵 顺式阿曲库铵 罗库溴铵 阿曲库铵
下载PDF
杠柳苷元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释放组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顾卫 赵力建 赵爱国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研究香加皮提取单体化合物杠柳苷元对大鼠和小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百日咳疫苗、后腿注射卵白蛋白致敏,用于测定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及制备抗血清;取致敏大鼠的血清稀释后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测定... 目的:研究香加皮提取单体化合物杠柳苷元对大鼠和小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大鼠腹腔注射百日咳疫苗、后腿注射卵白蛋白致敏,用于测定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及制备抗血清;取致敏大鼠的血清稀释后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测定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组胺浓度。结果:杠柳苷元对体外培养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剂量即可使组胺释放浓度降低(69.4±8.6)%,其抑制作用呈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杠柳苷元对抗原致敏大鼠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20μg·mL-1浓度时即可使组胺释放浓度减少73.55%;杠柳苷元口服给予致敏小鼠后,在50mg·kg-1剂量时即可使小鼠组胺释放浓度减少80%以上,并呈显著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杠柳苷元对体外培养的肥大细胞、致敏大鼠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口服给予杠柳苷元可使小鼠显著减少肥大细胞的组胺释放。鉴于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可认为杠柳苷元是香加皮具有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杠柳苷元 肥大细胞脱颗粒 组胺释放 炎症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牛奶中过敏原组分的分离纯化及主要过敏原的鉴定 被引量:20
6
作者 蒋红玲 向军俭 +4 位作者 王宏 邓宁 刘婉莹 杨红宇 凌钦婕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1-346,共6页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牛奶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组分,并分析其与组胺释放的关系。方法:等电点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牛奶过敏原组分。脱脂乳浸液免疫C57/BL6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 目的:分离纯化并鉴定牛奶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致敏原组分,并分析其与组胺释放的关系。方法:等电点沉淀、Sephadex G-50凝胶层析和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牛奶过敏原组分。脱脂乳浸液免疫C57/BL6小鼠制备抗血清。Western-Blotting分析脱脂乳致敏原组分。间接ELISA检测抗血清中sIgE和sIgG;同时荧光法检测各致敏组分体外诱发免疫小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率。结果:分离纯化出酪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等致敏组分(纯度>90%)。免疫印迹表明酪蛋白是主要致敏原组分。抗血清sIgG水平差异显著,sIgE水平没有大的变化;组胺释放率与sIgG水平是一致的,而与sIgE水平没有明显相关性。酪蛋白抗血清sIgG效价最高为1∶25 600,组胺释放率高达(73.28±9.31)%。结论:牛奶中主要过敏原组分鉴定为酪蛋白,对牛奶过敏症的体外诊断治疗以及低/无过敏原配方奶的研制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过敏原 牛奶 蛋白纯化 组胺
下载PDF
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的非临床评价方法 被引量:20
7
作者 李佳 黄芝瑛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近年来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射用辅料引发的类过敏反应是导致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可用于评价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的非临床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进... 近年来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注射用辅料引发的类过敏反应是导致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可用于评价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的非临床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注射用辅料类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激活 组胺释放 注射用辅料 类过敏反应
原文传递
顺式阿曲库铵对血流动力学及组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玲 吴新民 李世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在全麻诱导期间观察单次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后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组(Cis组)和阿曲库铵组(Atr组),两组分别单次静注Cis0.15mg/kg和Atr0.75mg/k... 目的在全麻诱导期间观察单次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后的组胺释放作用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ASAI~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顺式阿曲库铵组(Cis组)和阿曲库铵组(Atr组),两组分别单次静注Cis0.15mg/kg和Atr0.75mg/kg。麻醉诱导及维持应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静注全麻药前、静注全麻药后2min及静注肌松药后2min、5min的血浆组胺浓度。同时记录相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两组在注入肌松药前后的皮肤变化情况。结果Cis组血浆组胺浓度在静注顺式阿曲库铵后无明显变化,Atr组在静注阿曲库铵后血浆组胺浓度显著升高(P〈0.05);两组在麻醉诱导后MAP比诱导前有显著降低(P〈0.05),HR无显著变化;两组皮肤在静注肌松药前后均未发现明显改变。结论作为新型的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可以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全麻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曲库铵 组胺释放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检测 被引量:12
9
作者 孙蔚凌 毕志刚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进行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结果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者24例占38.71%。混合细胞悬液中肥大...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人皮肤肥大细胞,进行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测定组胺释放率。结果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者24例占38.71%。混合细胞悬液中肥大细胞的组胺自发释放率<5%。血清活化皮肤肥大细胞引起的组胺释放率从3.1%~79.5%(16.44%±14.26%),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 <0.01),其中27例组胺释放率>15%(43.55%);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组的组胺释放率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组(P <0.01)。结论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组胺释放活性,可直接活化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血管活性介质,引起荨麻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血清 组胺释放活性 检测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小花鬼针草中酚酸类成分及其抑制组胺释放活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珏 王乃利 +1 位作者 姚新生 北中进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目的 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 Willd.)全株的化学成分,寻找抑制组织胺释放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抑制组织胺释放实验探讨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6种酚酸类化合... 目的 研究小花鬼针草(Bidens parviflora Willd.)全株的化学成分,寻找抑制组织胺释放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用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抑制组织胺释放实验探讨活性。结果 分离鉴定了6种酚酸类化合物,分别是奎尼酸(1)、咖啡酸(2)、2,3,4-三羟基异戊酸-2(3)、原儿茶酸(4)、对羟基桂皮酸(5)、3,5.二[1.O-(5-咖啡酰)喹宁酸基]-4.咖啡酰喹宁酸(6)。结论 化合物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新化合物。部分化合物显示一定的抑制组织胺释放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结构鉴定 柱色谱法 小花鬼针草 奎尼酸 组胺释放
下载PDF
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的止痒作用及拮抗组胺释放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艳彦 周然 +1 位作者 冯玛莉 王永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3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 研究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的止痒作用及拮抗组胺释放的作用。方法 用 4 氨基吡啶 (4 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记录小鼠的舔体反应 ,并测定小鼠注射 4 AP局部皮肤与血中组胺含量。结果 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组 ,与... 目的 研究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的止痒作用及拮抗组胺释放的作用。方法 用 4 氨基吡啶 (4 AP)诱发小鼠舔体反应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记录小鼠的舔体反应 ,并测定小鼠注射 4 AP局部皮肤与血中组胺含量。结果 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组 ,与模型组相比能明显抑制舔体反应数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组 (除第 4组 ,即浓度为 7 5 %组外 )用药局部皮肤组胺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 ,血液中组胺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蛇床子超临界萃取物有明显的止痒作用和拮抗组胺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超临界萃取物 止痒 抗组胺释放 实验 小鼠 动物模型 氟轻松
下载PDF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volved in basophil adhesion and histamine release 被引量:8
12
作者 SHA Quan Lars K. Poulsen +2 位作者 Jens Gerwien NielsФdum Per Stahl Skov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2-130,共9页
Backgrou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basophil with respect to the different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volved in spontaneous, cytokine or anti-IgE induced adhesion and how this compares to IgE-dependent and IgE-ind... Backgrou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basophil with respect to the different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volved in spontaneous, cytokine or anti-IgE induced adhesion and how this compares to IgE-dependent and IgE-independent mediator secretion.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s of β1 and β2 integrins in basophil adhesion as well as 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 src-kinases and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1/2 in basophil adhesion and histamine release (HR). Methods Basophils (purity of 10%-50%) were preincubated with anti-CD29 or anti-CD 18 blocking antibodies before used for adhesion study. Basophils were preincubated with the pharmacological inhibitors wortmannin, PP1, PD98059 before used for adhesion and HR study. Cell adherence to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or fibronectin (Fn) was monitored using cell associated histamine as a basophil marker and the histamine was measured by the glass fiber assay. Results Basophil spontaneous adhesion to Fn was inhibited by anti-CD29. Interleukin (IL)-3,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induced adhesion to BSA was inhibited by anti-CD18. Wortmannin at 1 μmol/L and PP1 at 20 μmol/L strongly interfered with, whereas PD98059 at 50μmol/L weakly inhibited basophil spontaneous adhesion to Fn. One μmol/L wortmannin strongly inhibited IL-3, IL-5, GM-CSF and anti-IgE induced adhesion to BSA. PP1 at 20 μmol/L partly inhibited anti-IgE induced adhesion. Fifty μmol/L PD98059 marginally inhibited IL-5, weakly inhibited anti-IgE, partly inhibited GM-CSF induced adhesion. Wortmannin, PP1 and PD98059 inhibited anti-IgE (1:100 or 1:1000) induced basophil HR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They inhibited calcium ionophore A23187 (10 μmol/L, 5 μmol/L) induced basophil HR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but to different extend with PP1 being the most efficient. Conclusions Basophil spontaneous adhesion to Fn is mediated by β 1-integrins whereas cytokine induced adhesion to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OPHIL signaling transduction ADHESION histamine release
原文传递
抗组胺药预防米库氯铵引起组胺释放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琳 韩如泉 崔伟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12期1239-1242,共4页
目的 观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静脉滴注米库氯铵前预防使用抗组胺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组胺浓度的变化.方法 ASA(分级标准,指的是美国麻醉师协会于麻醉前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 目的 观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静脉滴注米库氯铵前预防使用抗组胺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组胺浓度的变化.方法 ASA(分级标准,指的是美国麻醉师协会于麻醉前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和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Ⅰ~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Ⅰ组),抗组胺用药组(Ⅱ组),激素用药组(Ⅲ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Ⅰ组)、抗组胺药异丙嗪25 mg与法莫替丁20 mg(Ⅱ组)和甲强龙80 mg(Ⅲ组).记录注射米库氯铵0.25 mg·kg-1(3倍ED95,推注时间30 s)前(T0),注药后1 min(T1)、3 min(T2)、5 min(T3)及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测定相同时点的血浆组胺浓度.结果 与T0比较,Ⅰ组在 T1~T2 时血浆组胺浓度显著增高(P<0.05),T1~T2时HR显著增快(P<0.05),MAP显著降低(P<0.05).Ⅱ组在各时间点组胺浓度、MA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各时间点组胺浓度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在T1~T4有下降趋势.结论 预防性使用组胺受体拮抗剂,在米库氯铵临床诱导剂量(3倍ED95)作用下无明显组胺释放作用,对血流动力学亦无明显影响,气管插管条件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库氯铵 组胺释放 异丙嗪 法莫替丁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4-氨基吡啶诱发组胺释放及某些药物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徐建华 吴昊妹 李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6-179,共4页
4-氨基吡啶(4-AP)有组胺释放作用。小鼠ip4-AP5mg·kg-1后,肺中组胺含量明显减低,血中组胺含量显著增高。钙拮抗剂硝苯啶、TMB-8及钾通道开放剂米诺地尔均能明显抑制4-AP诱发的小鼠PMC释放组胺... 4-氨基吡啶(4-AP)有组胺释放作用。小鼠ip4-AP5mg·kg-1后,肺中组胺含量明显减低,血中组胺含量显著增高。钙拮抗剂硝苯啶、TMB-8及钾通道开放剂米诺地尔均能明显抑制4-AP诱发的小鼠PMC释放组胺。结果提示,MC可能存在钾通道,4-AP诱发MC释放组胺可能与它阻滞钾通道,从而使钙通道开放,增加Ca2+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吡啶 组胺释放 钙拮抗剂
下载PDF
钾通道开放剂拮抗4-氨基吡啶诱发大鼠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志刚 徐建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736-740,共5页
4-氨基吡啶(4-AP)能诱发大鼠腹腔肥大细胞(PMC)释放组胺,且呈浓度依赖关系。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米诺地尔(Min)及钙拮抗剂硝苯啶(Nif)均能明显抑制4-AP诱发大鼠PMC释放组胺。实验结果提示,... 4-氨基吡啶(4-AP)能诱发大鼠腹腔肥大细胞(PMC)释放组胺,且呈浓度依赖关系。钾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米诺地尔(Min)及钙拮抗剂硝苯啶(Nif)均能明显抑制4-AP诱发大鼠PMC释放组胺。实验结果提示,大鼠肥大细胞膜上可能存在钾通道,4-AP可能通过阻滞钾通道,使钙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而促进组胺释放,钾通道开放剂可能是一类新的组胺释放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通道开放剂 4-氨基吡啶 肥大细胞 组胺
下载PDF
阿曲库铵不同注药速度对组胺释放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盛洪广 蔡俊赢 +1 位作者 邓福谋 罗振中 《江西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49-51,共3页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时阿曲库铵不同注药速度对组胺释放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10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5例。四组病人麻醉诱导用药剂量及注药速度均相同,阿曲库铵用药量0.6mg/kg(A组注药时间为5s、B组为10s、... 目的观察全麻诱导时阿曲库铵不同注药速度对组胺释放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10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25例。四组病人麻醉诱导用药剂量及注药速度均相同,阿曲库铵用药量0.6mg/kg(A组注药时间为5s、B组为10s、C组为20s、D组为30s)。四组病人于诱导前、静注肌松药后1、3、5、7、10min抽血检测血浆组胺浓度,监测并记录相应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根据临床表现对病人过敏反应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静注阿曲库铵后,A组病人血浆组胺浓度显著升高,明显高于诱导前及其它三组(P〈0.05),心率增快和血压下降变化显著,发生类过敏反应的人数多且程度较重。随着注药速度的减慢,B、C组血浆组胺浓度逐渐降低,至D组与诱导前已无明显差别(P〉0.05),心率和血压亦无明显变化。结论阿曲库胺组胺释放效应与注药速度成明显正相关,减慢注药速度,可减少(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曲库铵 注药速度 组胺释放
下载PDF
富马酸氯马斯汀用于拮抗阿曲库铵诱发全麻手术患者组胺释放的效应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永浩 吴剑波 +4 位作者 孙宝柱 王翠萍 王朋 杜俊章 于金贵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1-1434,共4页
目的 评价富马酸氯马斯汀用于拮抗阿曲库铵诱发全麻手术患者组胺释放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21 ~59岁,BMI 17~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富马酸氯马... 目的 评价富马酸氯马斯汀用于拮抗阿曲库铵诱发全麻手术患者组胺释放的效应.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年龄21 ~59岁,BMI 17~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40):对照组(C组)和富马酸氯马斯汀组(CF组),CF组于麻醉诱导前20 min肌肉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2 mg.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依托咪酯0.3mg/kg、芬太尼4~6 μg/kg和阿曲库铵0.8 mg/kg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行机械通气,吸入2%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富马酸氯马斯汀给药前、给药后20 min、阿曲库铵给药前即刻、给药后2、5、10、20 min时采集动脉血样,测定血浆组胺浓度,记录气道峰压和局部皮肤颜色程度,评估高组胺血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拔除喉罩后10 min时记录Steward苏醒评分与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C组和CF组高组胺血症发生率分别为60%和8%;与C组比较,CF组血浆组胺浓度、高组胺血症发生率、局部皮肤颜色程度、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气道峰压、Steward苏醒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阿曲库铵诱发全麻手术患者的组胺释放,术前肌肉注射富马酸氯马斯汀2 mg,不仅可在H1受体水平拮抗组胺,还可减少组胺释放量,且不干扰麻醉恢复,可产生良好的抗组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H1拮抗剂 阿曲库铵 组胺释放 麻醉 全身
原文传递
舒宁康水提液抗过敏药效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银卯 张海娣 +1 位作者 孟宏 张明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41-243,共3页
目的:观察舒宁康水提液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的影响,研究其抗过敏作用。方法:以卵蛋白(OVA)为致敏原,在OVA质量浓度为40 mg.L-1作用30 min条件下,观察舒宁康0.1,1,10 g.L-1在体外对致敏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释放组胺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宁康水提液对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的影响,研究其抗过敏作用。方法:以卵蛋白(OVA)为致敏原,在OVA质量浓度为40 mg.L-1作用30 min条件下,观察舒宁康0.1,1,10 g.L-1在体外对致敏大鼠肥大细胞脱颗粒及其释放组胺量的影响。结果:以色甘酸钠为阳性对照,舒宁康水提液具有明显的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模型组、舒宁康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脱颗粒率分别为(47.53±5.57)%,(25.11±2.56)%,(35.71±6.99)%,(47.11±4.26)%,(22.87±6.52)%;舒宁康水提液对组胺的释放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比,舒宁康水提液高、中、低组及阳性对照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6.85%,20.06%,6.58%,16.85%。结论:舒宁康水提液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为将其开发成抗敏中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宁康 肥大细胞脱颗粒 组胺释放
原文传递
P物质对增生性瘢痕中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亮 李世荣 丛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41-843,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P物质(substanceP,SP)作用时间对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中肥大细胞(mastcell,MC)组织胺释放的影响,探讨HS中二者的相互作用及作用的时间条件。方法人HS活体组织块切下后立即处理,修剪成0.5~1mm3大小,测定在相... 目的定量分析P物质(substanceP,SP)作用时间对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中肥大细胞(mastcell,MC)组织胺释放的影响,探讨HS中二者的相互作用及作用的时间条件。方法人HS活体组织块切下后立即处理,修剪成0.5~1mm3大小,测定在相同浓度的SP、不同的SP作用时间下,MC的脱颗粒情况。荧光法测定作用后上清液中组胺含量,计算组胺释放率。结果在HS中,SP以时间依赖方式刺激MC组胺的释放,且HS中SP对MC作用强于正常皮肤。结论HS中的SP与MC的关系非常密切,存在作用时间依赖性,有利于研究SP作用与HS的相互作用及作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P物质 肥大细胞 组胺释放
下载PDF
草药复方Bresol抵抗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促使肥大细胞稳定的一种非免疫机制(英文) 被引量:3
20
作者 Yathiraj Ashwini Mohamed Rafiq +6 位作者 Gollapalle L.Viswanatha Subbanna Rajesh Selvam Senthilraja Mohammed Azeemuddin Suryakanth D.Anturlikar Paramesh Rangesh Pralhad S.Patki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90-694,共5页
目的:研究一种草药复方制剂Bresol对于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组胺释放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大鼠腹膜内肥大细胞,在体外经化合物48/80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评估Bresol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结果:显微镜下正常对照组涂片显示较多完... 目的:研究一种草药复方制剂Bresol对于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组胺释放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大鼠腹膜内肥大细胞,在体外经化合物48/80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及组胺释放,评估Bresol稳定肥大细胞的作用。结果:显微镜下正常对照组涂片显示较多完整的肥大细胞,有极少量的脱颗粒肥大细胞和微量的组胺释放。阳性对照组中用化合物48/80培养的肥大细胞出现了显著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以及高浓度的组胺释放。而100mg/L浓度的Bresol明显抑制了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此外,Bresol可有效抑制化合物48/80诱导的组胺释放,且抑制效果与剂量有关。结论:Bresol能够在体外抑制化合物48/80诱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和组胺释放。本研究的发现可解释Bresol对多种过敏疾病有效可能是通过一种非免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 印度传统 植物 药用 化合物48/80 肥大细胞 细胞脱颗粒 组胺释放 体外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