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型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青 徐志宏 +5 位作者 陈东阳 史冬泉 秦江辉 戴进 翁文杰 袁涛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生物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72例(72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28-82岁,平均65.7岁。包括髋关节感染2例,无菌... 目的探讨生物型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生物型假体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72例(72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28-82岁,平均65.7岁。包括髋关节感染2例,无菌性松动54例,假体周围骨折4例,假体柄断裂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7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截骨情况、植骨隋况。观察术后感染、脱位、骨溶解、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移位的发生情况。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估采用Harri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70-280min,平均(146±47)min;术中出血量200-2500ml,平均(9704±540)ml。2例患者术中关节液培养提示细菌感染。7例行大粗隆近端截骨,4例行股骨远端开窗。术中股骨假体翻修时发生股骨近端骨折8例。术中共植骨29例,其中自体骨18例,异体骨11例。共6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92个月,平均66个月。无死亡病例,无神经血管损伤,1例发生感染外院进行翻修,2例患者术后3个月内发生假体脱位行再次翻修手术。植骨部位愈合时间3-5个月。生物型股骨假体的存活率95.5%,生物型髋臼假体存活率为98.4%。Harris评分55-95分,平均(86±8)分。结论生物型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的应用中期疗效满意,术中的初期稳定性对于生物型假体的生存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生物假体 再手术
原文传递
Wagner Cone非骨水泥股骨柄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成人Hartofilakidis 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姜栋 努尔艾力江.玉山 +3 位作者 张晓岗 吾湖孜.吾拉木 宋星来 曹力 《骨科》 CAS 2018年第5期341-346,共6页
目的探讨Wagner Cone非骨水泥股骨柄治疗成人Hartofilakidis 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Wagner Cone非骨水泥股骨柄联合转子下... 目的探讨Wagner Cone非骨水泥股骨柄治疗成人Hartofilakidis 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Wagner Cone非骨水泥股骨柄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69例(81髋)成人高位DDH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女58例,男11例,平均年龄为35.4岁(16~65岁),均为Hartofilakidis Ⅲ型DDH。临床主要症状为:患髋疼痛,不等长,跛行。双下肢长度平均差值为4.1 cm,平均脱位高度为5.8 cm。均采用股骨小转子下短缩截骨,臼杯均安装于真臼处,臼杯骨量覆盖80%以上。随访观察截骨处的愈合情况、患肢长度及并发症,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平均随访4.5年(1.5~9.0年)。临床疼痛症状缓解,双下肢长度的平均差值降至1.1 cm。1例术中股神经不全损伤(术后4个月恢复),截骨近端上移4例,截骨远端骨折1例,远端松动旋转移位2例,术后截骨端不愈合或延迟愈合5例,术后脱位2例,血栓2例,术后感染1例。病人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的(30.4±4.3)分提高至(86.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6,P=0.031)。结论对于HartofilakidisⅢ型DDH病人,Wagner Cone非骨水泥股骨柄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可有效平衡双下肢长度,缓解患髋疼痛,而且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脱位 先天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Wagner CONE
下载PDF
关节成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畸形 被引量:11
3
作者 白人骁 毕晓阳 +2 位作者 张福江 徐世玺 高志国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畸形的术式选择。方法观察股骨头颈切除术、髋关节双金属杯成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共计40例患者,58个够关节,术前屈髋畸形平均51.3°,已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者占86...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严重髋关节畸形的术式选择。方法观察股骨头颈切除术、髋关节双金属杯成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远期疗效。共计40例患者,58个够关节,术前屈髋畸形平均51.3°,已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者占86.2%。结果随访时间平均5.9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组疼痛指数平均改善1.1级,屈髓畸形平均改善40.6°,术髋活动范围平均改善58.4°,术后24髋(68.6%)可单腿负重。股骨头颈切除术组虽疼痛指数较术前加重,但屈髋畸形平均改善58.9°,术髋活动范围平均改善74.3°。双金属杯成形术组虽各项观察指标均劣于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但仍可获得平均25.6°的矫形效果和平均47.2°的关节功能改善。结论对于屈髓畸形<50°,年龄大于30岁的绝大多数AS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应作为首选术式。股骨头颈切除术和双金属杯成形术仍有其特定适应证,前者适用于屈髋畸形>60°,对关节活动范围有特殊职业需求者;后者可用于屈髋畸形<30°,年龄小于20岁的年轻患者,以推迟初次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髓关节畸形 关节成形术 髋假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