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照相底片改进依巴谷星的自行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叔和 唐正宏 +1 位作者 金文敬 王家骥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7-302,共6页
本文用佘山40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历元间隔约为30年的9张底片上共17次露光观测,以PPM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用中心重迭法进行叠代归算,得到了射电源0316十413附近的28颗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其中6颗为依巴谷... 本文用佘山40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历元间隔约为30年的9张底片上共17次露光观测,以PPM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用中心重迭法进行叠代归算,得到了射电源0316十413附近的28颗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其中6颗为依巴谷星,这些依巴谷星的赤经自行和赤纬自行内部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年和■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天体测量 自行 依巴谷星 照相底片
下载PDF
两个底片天区的依巴谷星自行
2
作者 王叔和 唐正宏 金文敬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1-359,共9页
利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 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2 个底片天区15 张照相底片上的31 次观测,以ACT 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归算处理,得到了16 颗依巴谷星和38 颗场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结果,其中依巴谷星... 利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 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2 个底片天区15 张照相底片上的31 次观测,以ACT 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归算处理,得到了16 颗依巴谷星和38 颗场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结果,其中依巴谷星的赤经和赤纬标准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0 .5 mas 和7 .5 mas,赤经自行和赤纬自行标准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0 .70 mas/yr 和0 .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体测量 自行 依巴谷星 照相底片
下载PDF
河外星系NGC7302周围依巴谷星的精确位置和自行
3
作者 唐正宏 王叔和 王家骥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8年第19期35-39,共5页
采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所拍摄的6张底片,以PPM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了归算,得到河外星系NGC7302的位置与自行,以及周围天区11颗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它们的标准误差均好于30mas和0.7mas/a。其中有... 采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所拍摄的6张底片,以PPM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了归算,得到河外星系NGC7302的位置与自行,以及周围天区11颗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它们的标准误差均好于30mas和0.7mas/a。其中有4颗是依巴谷星,它们的赤经和赤纬自行精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24ms/a和0.21ma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天体测量 依巴谷星 位置 自行 河外星系 中心重叠法 PPM星表 观测精度
下载PDF
用照相底片精确测定依巴谷星的自行
4
作者 王叔和 唐正宏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8年第19期40-45,共6页
利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历元间隔约为27年的6张底片,共计有14次露光观测,以PPM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归算,得到了南天区域内21颗恒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其中有6颗是依巴谷垦,它们的赤经和赤纬... 利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拍摄的历元间隔约为27年的6张底片,共计有14次露光观测,以PPM星表作为初始参考星表,按中心重叠法进行归算,得到了南天区域内21颗恒星的高精度位置和自行,其中有6颗是依巴谷垦,它们的赤经和赤纬精度的平均值分别为1.8ms和22mas,赤经自行和赤纬自行精度的平均值分别达0.068ms/a和0.97ma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照相天体测量 依巴谷星表 位置 自行 中心重叠法
下载PDF
Gaia DR2星表及其与Hipparcos星表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少杰 高玉平 尹东山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41-446,453,共7页
星表是实现天文测量、航天器自主导航等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其精度水平直接影响着天文定位定向、航天器导航的精度,研究不同星表系统之间的差异对提升天文定位定向的精度意义重大。Hipparcos星表是天文测量中广泛使用的星表之一,2018-04... 星表是实现天文测量、航天器自主导航等领域的重要参数之一,其精度水平直接影响着天文定位定向、航天器导航的精度,研究不同星表系统之间的差异对提升天文定位定向的精度意义重大。Hipparcos星表是天文测量中广泛使用的星表之一,2018-04-25欧空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发布了Gaia Data Release 2(Gaia DR2),其精度相对Hipparcos星表有了极大的提升。为此对Gaia DR2星表进行了信息提取,完成了Hipparcos星表和Gaia DR2星表的交叉识别,对比两星表在J1991.25/J2015.5历元的系统差异,并利用Novas分析了两星表在J2000.0和J2020.0历元的视位置差异。结果表明,与Gaia DR2星表相比,在J2015.5历元Hipparcos星表存在约5 mas的系统差,随着远离J1991.25,Hipparcos星表的误差成倍增加,Gaia DR2星表的使用能有效提高恒星视位置计算的精度,进而有助于提高天文测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a星表 天体测量 恒星视位置计算 hipparcos星表 系统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