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小流域地形和土地利用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76
1
作者 黄奕龙 陈利顶 +3 位作者 傅伯杰 黄志霖 贵立德 吴祥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4-342,共9页
采用 1 982~ 1 985年和 2 0 0 2年两个时段的定点观测数据 ,系统分析了小流域尺度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所有年份农地土壤水分都最大 ,灌木林地和荒草地较低 ,林地居中 ;不同... 采用 1 982~ 1 985年和 2 0 0 2年两个时段的定点观测数据 ,系统分析了小流域尺度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土壤水分变化特征为所有年份农地土壤水分都最大 ,灌木林地和荒草地较低 ,林地居中 ;不同坡向间以阴坡土壤水分最大 ;而不同坡位间以坡中部土壤水分最大。受降雨和植被耗水的影响 ,所有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水分在整个生长期表现为降低型。 2 )在年尺度上表现为干旱年份土地利用类型和坡向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较大 ;而在湿润年份 ,其影响程度减弱 ;坡位在干旱和湿润年份对土壤水分的影响都较小。湿润年份 ,降雨量的增大弱化了地形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时空格局的影响 ;而干旱年份正好相反。 3)在季节尺度上表现为在生长季节的中后期 ,土壤水分的变异格局主要受坡向影响 ;而在生长季节的中期 ,主要受土地利用类型影响 ;坡位在整个观测时段内影响都较小。 4)在不同土壤层次方面特征为土地利用类型对 0~ 2 0cm层次影响较小 ,而对其他 4个深度较大的层次 ( 2 0~ 1 0 0cm)影响较大 ,并且 5个层次中以 40~ 60cm层次的差异最大 ;坡向对 5个层次土壤水分的变异格局均有明显影响 ,并呈现随着深度的增加 ,其影响减弱的趋势 ;坡位对 5个层次的土壤水分变异格局影响均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水分 时空格局 黄土丘陵区 地形 灌木林地 荒草地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沟道系统中的高含沙水流(Ⅰ)——地貌因素与重力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33
2
作者 许炯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与地貌因素及重力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坡面的地貌垂直结构和由此所决定的侵蚀作用垂直分...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与地貌因素及重力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坡面的地貌垂直结构和由此所决定的侵蚀作用垂直分异,对坡面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高含沙水流形成于峁坡下部和沟坡,并在各级沟道中进一步发展。坡度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如果侵蚀过程以溅蚀、面蚀、细沟侵蚀为主,不发生切沟及显著的重力侵蚀,则存在着一个坡度临界值,大于此值后,含沙量反而减小。重力侵蚀对坡沟系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强烈的重力侵蚀的参与,高含沙水流的沙峰滞后于洪峰,落水阶段的含沙量常常大于同流量下涨水阶段的含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 径流 产沙 高含沙水流 坡沟系统 黄土高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王文 蒋文兰 +3 位作者 谢忠奎 张德罡 宫旭胤 寇江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8,共9页
以根际土壤水分和根系分布特征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兰州北部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系分布和根际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明显,0~40cm土层含水量变幅较大,40~80cm土层含水量最高,之下随土层加深... 以根际土壤水分和根系分布特征为主要指标,研究了兰州北部黄土丘陵地区唐古特白刺根系分布和根际土壤水分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明显,0~40cm土层含水量变幅较大,40~80cm土层含水量最高,之下随土层加深而递减,160~300cm土层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唐古特白刺平均根长100cm,根幅300cm。主根较粗,入土浅,根长为地上株丛高的1.32倍,侧根发达,扩展范围较广,根幅为冠幅的3.23倍,地上生物量为根系生物量的1.46倍;有效根系主要分布于0~40cm,在0~20和20~40cm土层中,有效根重分别占总有效根重的58.69%和22.96%,有效根长分别占总有效根长的59.65%和23.20%,0~40cm土层是吸收和利用水分的重要区域,该层土壤水分含量随季节呈现明显的动态变化,根系的浅层分布和分布面积扩大,对于及时有效利用季节性降水有重要意义。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是垂直分布范围的3倍,这种根系分布格局对于以自然降水为唯一水分补充方式的黄土丘陵地区,有利于对来自降水而短暂提高的土壤浅层水分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地区 唐古特白刺 根际土壤水分 根系分布
下载PDF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与地形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33
4
作者 贾宁凤 段建南 乔志敏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0-312,共3页
以砖窑沟流域为例,采用航片解译、实地调查和基于GIS的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基于像元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坡向和海拔关系的分析... 以砖窑沟流域为例,采用航片解译、实地调查和基于GIS的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基于像元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坡向和海拔关系的分析是从数量上准确剖析土地利用地形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土地利用 空间分布 地形因子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21
5
作者 许红梅 高清竹 +1 位作者 黄永梅 贾海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939-2947,共9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SIM,模拟气候变化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NP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纸坊沟流域为例,利用当前气候状况和不同气候情景下的气象数据驱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SIM,模拟气候变化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NPP对温度升高比对降雨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土壤水分状况受降雨变化影响显著,温度升高后流域土壤水分也明显下降。(2)草本和半灌木群落的NPP由于温度升高降低最多,沙棘灌丛的NPP受降雨变化影响最为明显,而刺槐林、苹果林和柠条灌丛对降雨变化反应不敏感;(3)综合降雨和气温都增加的情况,流域NPP仍呈下降趋势,只有沙棘灌丛因降雨的增加NPP减小的程度明显降低;(4)大部分植被类型在降雨和温度升高后水分利用效率降低,只有沙棘灌丛和铁杆蒿群落在降雨增加后有所提高,除铁杆蒿群落外,降雨减少使得大部分植被类型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 气候变化 VSIM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 被引量:18
6
作者 许红梅 贾海坤 黄永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64-1074,共11页
构建了机理性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egetation- Soil- Integrated- Model,VSIM) ,该模型将土壤水分动态过程与植被生长过程相耦合,用以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模型考虑了叶片尺度上气孔导度对净光合过... 构建了机理性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Vegetation- Soil- Integrated- Model,VSIM) ,该模型将土壤水分动态过程与植被生长过程相耦合,用以分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水分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模型考虑了叶片尺度上气孔导度对净光合过程和蒸腾过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考虑植被冠层结构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尺度转换,并以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的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生物量的模拟草本和半灌木比乔、灌木好,主要植被类型L AI的季节变化与观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模型能够反映出流域降雨-产流过程,并且基本上也能够反映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范围。模拟结果表明,刺槐林和苹果林属于高光合-低蒸腾类型,农作物、白羊草群落和达乌里胡枝子群落属于高光合-高蒸腾类型,铁杆蒿群落和茭蒿群落属于低光合-低蒸腾类型,而沙棘灌丛和柠条灌丛的净第一性生产力居中,但蒸腾量较高。流域内土壤水分在多年序列上基本平衡,而在不同的水文年表现出失衡。其中刺槐林、苹果林和沙棘灌丛的多年平均土壤水分在年内存在少量亏缺,铁杆蒿群落和茭蒿群落略有增加,而其它植被类型基本保持平衡。丰水年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都明显高于欠水年,土壤水分含量的变化在丰水年表现为盈余,而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孔导度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土壤水分动态 模拟模型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浅沟水流水动力学参数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龚家国 王文龙 郭军权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8年第1期93-100,共8页
浅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重要的侵蚀类型,浅沟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研究是建立浅沟侵蚀物理模型或概念模型的基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燕儿沟小流域的坡地为对象,通过野外放水冲刷实验,对浅沟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浅沟侵蚀是黄土丘陵沟壑区重要的侵蚀类型,浅沟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研究是建立浅沟侵蚀物理模型或概念模型的基础。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延安市燕儿沟小流域的坡地为对象,通过野外放水冲刷实验,对浅沟水流的水动力学参数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浅沟水流属于紊流范围,大多数情况下是急流;在坡度18°左右时,携沙水流的流速最小,阻力最大,此时水流的能量分配在侵蚀与携沙之间达到平衡;浅沟水流在坡度26°左右时流速达到最大,水流功率达到最大,最利于浅沟侵蚀的发生和发展。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浅沟侵蚀物理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沟侵蚀 水动力学参数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耕地变化驱动要素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秋菊 傅伯杰 +1 位作者 陈利顶 赵文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6-148,152,共4页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要素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黄土丘陵沟壑区因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重点区域之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对典型区安塞县耕地数量、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要素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黄土丘陵沟壑区因其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全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重点区域之一。运用典型相关分析,通过对典型区安塞县耕地数量、耕地质量变化驱动要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县域耕地变化的驱动要素,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对诊断结果进行了检验。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黄土高原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借鉴,为该区土地利用的合理调整和水土保持的有效实施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县域耕地变化 驱动要素 安塞县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退耕还林还草
下载PDF
基于AnnAGNPS模型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被引量:19
9
作者 贾宁凤 段建南 +2 位作者 李保国 李旭霖 陈焕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27,共5页
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砖窑沟流域为试点,利用A nnAGNPS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流域8次径流事件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径流量和沉积物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0%,A nnAGNPS模型能够比较理想地模拟流域长期的径流量和沉积物量... 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砖窑沟流域为试点,利用A nnAGNPS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流域8次径流事件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径流量和沉积物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0%,A nnAGNPS模型能够比较理想地模拟流域长期的径流量和沉积物量,并可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径流流失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模拟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流域平均片蚀和细沟侵蚀强度为3508 t/(km2.a),属中度侵蚀等级,黄土沟壑地的平均侵蚀强度最大,属极强度侵蚀等级;严重的沟道侵蚀显著增加了运移到流域出口的泥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GNPS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径流量 沉积物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沟道系统中的高含沙水流(Ⅱ)——泥沙存储-释放及降雨、径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许炯心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31,共7页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坡面-沟道系统中,存在着泥沙的存贮-释放机制,这一机制与非高含沙水流和高含沙水流不...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坡面-沟道系统中,存在着泥沙的存贮-释放机制,这一机制与非高含沙水流和高含沙水流不同的输沙行为有关。当水流为非高含沙水流时,来自坡面和悬移质泥沙中的粗粒部分可在沟道中发生沉积;当为高含沙水流时,前期沉积的粗粒泥沙将因沟道高含沙水流强烈的侵蚀搬运作用而发生释放。降雨对坡沟系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关系密切。在冲沟次降雨最大含沙量与雨强的关系中,表现出两个临界值。超过第一个临界值以后,含沙量急剧增大;超过第二个临界值之后,则出现极限含沙量,即含沙量不再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场 高含沙水流 侵蚀 产沙 坡沟系统 黄土高原丘陵区
下载PDF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谢应忠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8,共7页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lassification,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and optimizing co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 i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agricultural system in the semi-arid hi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were studie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lassification,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and optimizing co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 in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agricultural system in the semi-arid hi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were studied. Following the discipline of interaction of land resource and human and apply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system engineering ,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was optimized.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erritorial management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生态农业建设 土地利用 农业结构调整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耕地生产力与粮食自给能力变化差异——以安塞县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秋菊 傅伯杰 +1 位作者 陈利顶 赵文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水土流失是威胁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为了水土保持的需要,自1979年以来,安塞县的坡耕地被逐渐退了下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该区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受补贴政策的激励,坡耕地退耕的进度加快。... 水土流失是威胁黄土高原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为了水土保持的需要,自1979年以来,安塞县的坡耕地被逐渐退了下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该区成为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重点区域之一,受补贴政策的激励,坡耕地退耕的进度加快。如何实现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过程中,提高粮食生产力水平,保障粮食自给,是关系全县生态环境恢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该文根据安塞县1979年~2000年的统计资料,采用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相对指数和粮食自给能力相对指数这3个指标,定量分析了安塞县各乡镇在全县粮食生产中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分析不同乡镇粮食单产变化、耕地动态度、耕地粮食生产力水平和粮食自给能力变化的特点,为合理制定县域不同水土保持分区内各乡镇退耕还林、还草进度,以及相应的以基本农田建设为主的综合措施的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面积动态度 耕地粮食生产力 粮食自给能力 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its patterns on soil properties in a small catch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被引量:6
13
作者 WANGJun FUBo-ji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3-266,共4页
Due to relatively strong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hi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the natural veget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and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agricultural land matrix was land use mosaic composing of shrub l... Due to relatively strong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hi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the natural veget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and landscape pattern based on agricultural land matrix was land use mosaic composing of shrub land, grassland, woodland and orchard. This pattern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soil moisture and soil nutrients. The Danangou catchment, a typical small catchment, was sele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land use and its patterns on soil moisture and nutrients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comparisons of soil moisture among seven land uses for wet year and dry year were performed: (1) the average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for whole catchment was 12.11% in wet year, while it was 9.37% in dry year; (2) soil moisture among seven land us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ry year, but not in wet year; (3) from wet year to dry year, the profile type of soil moisture changed from decreasing type to fluctuation-type and from fluctuant type to increasing type; (4)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soil moisture from the top to foot of hillslope occurred in simple land use along slope, while complicated distribution of soil moisture was observed in multiple land uses along slop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nutrients and land uses and landscape positions were analysed: (1) five nutrient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total N (TN), available N (AN), total P (TP) and available P (AP) in hilly area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other areas. SOM content was less than 1%, TN content less than 0.07%, and TP content between 0.05% and 0.06%; (2) SOM and TN contents in woodland, shrub land and grassl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allow land and cropland, and higher level in soil fertility was found in crop-fruit intercropping land among croplands; (3) soil nutrient distribution and responses to landscape positions were variable depending on slope and the location of land use ty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y area of loess plateau land use pattern soil moisture soil nutrient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时空尺度下产沙模数的变化
14
作者 廖义善 蔡强国 +2 位作者 秦杰 丁树文 张建波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7-724,共8页
本文在陕北岔巴沟流域,依据不同的时间尺度,挑选了1964年及1966年中能覆盖整个岔巴沟流域的9场降雨(次降雨尺度),包括着9次降雨的6个月份(月尺度)以及1964、1965、1966和1967连续4年(年尺度)的侵蚀产沙数据。分别在峁坡、全坡面、毛沟... 本文在陕北岔巴沟流域,依据不同的时间尺度,挑选了1964年及1966年中能覆盖整个岔巴沟流域的9场降雨(次降雨尺度),包括着9次降雨的6个月份(月尺度)以及1964、1965、1966和1967连续4年(年尺度)的侵蚀产沙数据。分别在峁坡、全坡面、毛沟、支沟、干沟等不同空间尺度下,考虑次暴雨、月、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侵蚀产沙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坡面尺度与支沟、干沟尺度的侵蚀产沙方式有所不同,后者年际产沙模数变幅比较小(年际间产沙模数差异系数为0.42);在同一时间尺度下,产沙模数的大小,由时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大于由空间不同造成的差异。在小的时间尺度,产沙模数大小变化比较随机;在大的时间尺度,产沙模数呈现一定尺度效应。相同面积区域不同时间的产沙模数差异系数分别为:不同次暴雨之间最大(1.05),不同月份之间次之(0.835),而不同年份之间最小(0.76)。本文将侵蚀产沙的能量分为质与量两个方面,分别讨论了坡面尺度与流域尺度能量变化与侵蚀产沙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侵蚀产沙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内蒙古准格尔旗侵蚀沟道特征研究
15
作者 陈晓雨 张武文 +1 位作者 杨光 刘军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3年第6期116-119,共4页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研究区域,以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作为基础数据源,以ArcGIS软件为操作平台,提取研究区侵蚀沟道及其长度、面积和纵比降等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沟道长度(主沟长度,不含支沟)500m以上、汇水面积不大于5km2的...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研究区域,以遥感影像和地形图作为基础数据源,以ArcGIS软件为操作平台,提取研究区侵蚀沟道及其长度、面积和纵比降等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沟道长度(主沟长度,不含支沟)500m以上、汇水面积不大于5km2的侵蚀沟道共有10312条,总长度为7552008m,总面积为2381.40km2。侵蚀沟道长度主要集中在500~1000m范围之内,面积在10~20hm2级别内分布的最多,纵比降主要在0%~10%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沟道 黄土丘陵沟壑区 准格尔旗
下载PDF
论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产业发展方向
16
作者 郭明航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8-93,共6页
农业资源与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化配置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人为科学的干预,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该文通过对黄土高原长武王东沟试验区,及长武县的经济生产过程,农业资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目前,甚至今后一... 农业资源与产业发展方向的优化配置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人为科学的干预,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该文通过对黄土高原长武王东沟试验区,及长武县的经济生产过程,农业资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分析,提出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目前,甚至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产业发展方向。其内容包括提高粮食单产;开发沟坡资源;活跃多种经营与农村工副业。这一产业发展方向对无工不富的观念构成挑战,其科学性在长武试验区、长武县“七五”、“八五”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产业发展方向 综合开发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响应与演变 被引量:35
17
作者 黄懿梅 安韶山 +1 位作者 曲东 赵伟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对宁夏南部丘陵区不同植被自然恢复阶段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基本上随着植被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对于植被恢复... 对宁夏南部丘陵区不同植被自然恢复阶段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基本上随着植被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对于植被恢复年限的响应不明显。植被封育的前23年中,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增加明显,23年后基本趋于稳定,增加不明显。封育78年的大针茅群落下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转化酶)活性最强,其土壤中碳素和氮素营养循环强度最大。脲酶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极显著相关,表明土壤酶在促进土壤有机物转化中存在共性关系。这几种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植被群落的演替和植被的恢复程度,自然封育对提高土壤生物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植被恢复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植物耐旱生理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移 卫伟 +2 位作者 杨兴中 陈利顶 杨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61,共6页
通过实地采样获取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侧柏、油松、山杏和山毛桃5种常见植物类型的4个耐旱指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和2个抗旱指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数据,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 通过实地采样获取黄土高原丘陵区柠条、侧柏、油松、山杏和山毛桃5种常见植物类型的4个耐旱指标(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和2个抗旱指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数据,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不同植物的抗旱能力和不同指标的指示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上述6个生理指标对干旱条件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但基于单个指标获得的树种抗旱能力排序结果不完全一致,说明单个指标无法全面描述树种的抗旱能力,对5个树种抗旱能力大小的综合评价结果为柠条>侧柏>油松>山杏>山毛桃。耐旱指标叶绿素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含量比值、谷胱甘肽含量和抗旱指标脯氨酸含量与抗旱隶属度的关联度值均>0.60,可用以指示植物的抗旱能力,其中,以脯氨酸含量的指示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旱植物 生理指标 抗旱性评价 半干旱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生态退耕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谷长磊 刘琳 +3 位作者 邱扬 王军 栗妍 魏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3,共5页
为研究何种生态退耕对黄土丘陵地区植被恢复较好,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传统植物群落调查法从退耕方式和退耕年限两个方面探讨生态退耕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生态退耕30a内,随着退耕年限的... 为研究何种生态退耕对黄土丘陵地区植被恢复较好,以典型黄土丘陵沟壑区大南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传统植物群落调查法从退耕方式和退耕年限两个方面探讨生态退耕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生态退耕30a内,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草本层植物丰富度指数、两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前期增加不显著,后期增加显著。(2)不同生态退耕方式对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差异显著。三种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退耕还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灌,且丰富度指数退耕还草(23.875)较退耕还林(14.606)和还灌(14.556)显著增加;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退耕还草(0.945,3.048)和退耕还林(0.931,2.992)较还灌(0.912,2.563)显著增加。退耕还草优于退耕还灌和退耕还林,对草本层植物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小,是最佳生态退耕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生态退耕 草本层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的月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文武 朱婧 郭雯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8-14,42,共8页
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是较大尺度应用USLE/RUSLE进行土壤侵蚀评价研究的必要内容。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建立月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进行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随着自变量中降雨量和降雨时间表示方式的改变,模... 降雨侵蚀力简易算法是较大尺度应用USLE/RUSLE进行土壤侵蚀评价研究的必要内容。基于降雨量和降雨时间建立月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并以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例,进行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随着自变量中降雨量和降雨时间表示方式的改变,模型的拟合优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不同因变量而言,以ΣEI30(或lg(ΣEI30))和以ΣEI10(或lg(ΣEI10))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比较接近甚至相同,而以ΣE60I10(或lg(ΣE60I10))为因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在整体上略低;就尺度效应而言,在时间尺度上,整个汛期的模型拟合优度低于1个月份或多个月份模型的拟合优度,在空间尺度上,区域模型中的拟合优度低于至少1个流域的模型拟合优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选择以ΣEI30为因变量的月降雨侵蚀力公式对该区域进行土壤侵蚀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降雨侵蚀力 降雨量 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