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09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防治成果巩固与发展 被引量:73
1
作者 钟波 吴子松 +3 位作者 陈琳 梁松 董兴齐 邱东川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总结了我国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态势以及防治成效,分析了该类地区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揭示了当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并探索了"十二五"期间达传播控制后的措施和策略,以巩固防治成... 本文总结了我国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特征、疫情变化态势以及防治成效,分析了该类地区在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后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揭示了当前血吸虫病的传播特点,并探索了"十二五"期间达传播控制后的措施和策略,以巩固防治成果和可持续发展,如期实现传播阻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流行特征 可持续 控制策略 山丘型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定性和定量辅助变量的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预测——以四川三台县为例 被引量:48
2
作者 李启权 王昌全 +5 位作者 岳天祥 李冰 张新 高雪松 张毅 袁大刚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9-269,共11页
准确获取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信息,是区域土壤资源优化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川中丘陵区三台县为案例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融合区域定性及定量辅助变量的空间预测方法,模拟三台县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 准确获取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信息,是区域土壤资源优化利用和土壤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川中丘陵区三台县为案例区,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构建融合区域定性及定量辅助变量的空间预测方法,模拟三台县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在4.20~47.60 g kg-1之间,平均为17.97 g kg-1;变异系数为36.89%,属中等程度变异.土壤有机质的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0.742,变程为7.0 km,即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不同土壤类型间有机质含量差异显著;土属的空间分布较土类能更好地揭示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格局的差异.除土壤类型因素的影响外,坡度、地形湿度及植被盖度是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的主要因子.融合土壤类型因素和地形植被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比普通克里格法、回归克里格法以及神经网络结合普通克里格的方法,更符合研究区地学规律和实际情况;其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较其他3种方法均降低幅度显著.同时,该方法对极值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研究为复杂环境条件下准确获取区域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信息提供了较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空间分布预测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变量 丘陵区 四川省三台县
原文传递
南方丘陵区不同尺度下土壤氮素含量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44
3
作者 张世熔 孙波 +3 位作者 赵其国 李婷 陈明明 黄丽琴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85-892,共8页
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流域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在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但二者均值随研究尺度的扩大而增加。其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 利用GPS和GIS技术,研究了江西省兴国县潋水河流域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在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但二者均值随研究尺度的扩大而增加。其中,土壤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0.60 g kg-1、0.73 g kg-1和0.83 g kg-1,有效氮含量为64.8mg kg-1、66.3 mg kg-1和80.2 mg kg-1。这3种尺度区土壤全氮和有效氮含量的空间变异函数参数和空间分布特征并不相同。因此,二者空间变异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网格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采样方法均适合丘陵区小、中和大3种尺度下土壤氮素分布的研究。它们的合理采样数在90%置信度下分别为原采样方案样点数的82.6%、71.2%和58.1%,在95%置信度下分别是原采样方案样点数的95.7%、94.2%和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全氮 土壤有效氮 空间变异 尺度 丘陵区
下载PDF
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瑷玲 赵庚星 +1 位作者 王庆芳 刘文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11-315,I0008,共6页
该文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对土壤化学性状影响不显著;各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异系数,除土... 该文以莱芜市里辛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丘陵区土地整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理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极显著或显著;对土壤化学性状影响不显著;各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异系数,除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黏粒稍有增加外,其他均下降,整理后土壤理化性状更均匀。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原因主要是整理中注重物理措施、忽视土壤培肥,施工不规范及国家有关标准不具体等造成。今后应重视土壤培肥,规范施工,完善有关土地整理标准、明确各项土壤理化性状指标等,以确保土壤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整理 土壤理化性状 丘陵区
下载PDF
湖北省不同类型土地整治生态效应评价 被引量:36
5
作者 谷晓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63-2269,共7页
基于土地整治引起的变化特征,建立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江汉平原、鄂西山地和鄂中丘陵3种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引起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平原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0.3%,食物生产等4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 基于土地整治引起的变化特征,建立生态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江汉平原、鄂西山地和鄂中丘陵3种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引起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平原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0.3%,食物生产等4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水源涵养等5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丘陵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4.6%,食物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55.2%,其余8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减少;山地型项目区总生态服务价值损失19.9%,食物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提高24.9%,其余8项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均减少.丘陵和山区土地整治存在明显的"以生态换生产"的价值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生态效应 平原 丘陵 山地
原文传递
稻草覆盖对红壤丘陵茶园的生态调控效应 被引量:32
6
作者 肖润林 彭晚霞 +3 位作者 宋同清 王久荣 夏艳珺 汤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7-511,共5页
在红壤丘陵区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稻草覆盖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对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茶树生长时期(3~10月)的土壤水分含量,特别是土壤表层(0~20 cm)的水分含量;缓冲了茶园土壤... 在红壤丘陵区幼龄茶园通过连续4年稻草覆盖的大田试验,研究了稻草覆盖对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改良了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茶树生长时期(3~10月)的土壤水分含量,特别是土壤表层(0~20 cm)的水分含量;缓冲了茶园土壤温度变化;抑制了茶园杂草的生长;增加了蜘蛛等天敌的数量,有效地控制了假眼小绿叶蝉和茶蚜虫等害虫数量,但茶尺蠖显著增加;有利于蚯蚓的生长,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稻草覆盖 生态效应 红壤丘陵区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对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洪雅县为例 被引量:33
7
作者 赖元长 李贤伟 +4 位作者 冯帅 王鹏 唐骄萍 赵安玖 赖家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5-768,共14页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以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示范县洪雅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以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示范县洪雅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了退耕还林前(1994—1999年)、后(1999—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利用程度呈减弱趋势,土地利用处于衰退阶段;退耕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明显;退耕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显著变化,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90×108元,可能是由于退耕还林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各项生态功能服务价值中,食物生产功能价值下降,其它各项功能价值上升,以水源涵养功能上升最大,水源涵养价值增加0.78×108元;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变化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低山丘陵区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原文传递
中国东南丘陵山区水质良好水库现状与天目湖保护实践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恒鹏 朱广伟 +5 位作者 陈伟民 高荣平 聂小飞 虞左明 刁亚芹 李新艳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5-784,共10页
东南丘陵山区是我国水库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些水库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优先保护.然而,水库水环境保护正面临丘陵山区开发强度持续增加,开发方式和空间布局不合理,氮、磷污染及富营养化趋势严峻,缺乏... 东南丘陵山区是我国水库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些水库在保障区域供水安全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该优先保护.然而,水库水环境保护正面临丘陵山区开发强度持续增加,开发方式和空间布局不合理,氮、磷污染及富营养化趋势严峻,缺乏完善监测和管理体系等众多问题.本文以2000年以来天目湖水库保护实践过程为例,从库体水环境治理、流域污染物削减和综合管理3个方面介绍天目湖沙河水库保护的措施和成效,在此基础上提出良好湖库优先保护的建议:建立具有部门协调能力的水库管理机构,实行基于湖库水生态目标的水质目标管理,治理丘陵山区茶果园的面源污染,注重流域生态系统整体的恢复,禁止上游水源涵养区和临湖地带的开发,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和限制的开发类型与规模,加强湖库及流域的监测和预警,开展必要的水库水体治理工程,并针对性地制定湖库管理条例.天目湖十几年的保护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了流域开发与水库水质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天目湖水质由快速恶化转为稳步好转,为东南丘陵山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水库的环境保护探索了一条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丘陵 水库 水质 流域管理 天目湖
下载PDF
紫色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及其效益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刚才 李兰 +1 位作者 周忠浩 张建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5年第4期32-36,共5页
认识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通过2年(2003—2004年)的小区试验,观测了紫色土坡耕地种作物(小麦-玉米)、饲草(黑麦草)、... 认识退耕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耕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和评价退耕还林还草的水土保持效益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通过2年(2003—2004年)的小区试验,观测了紫色土坡耕地种作物(小麦-玉米)、饲草(黑麦草)、果树(枇杷)和“果树+饲草”这4种模式的水土流失状况,并用层次分析法等对其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观测结果表明:坡耕地退耕种草和种“果树+饲草”这2种模式,较作物模式显著减少水土流失超过30%,其中“果树+饲草”模式的侵蚀量减少60%以上。同时发现,退耕地如果只种果树,水土流失量反而多于种作物地,揭示了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地表盖度。效益分析结果表明,4种模式水土保持综合效益的大小次序是:“果树+饲草”>饲草>作物>果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效益评价 退耕 紫色土 丘陵区
下载PDF
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和农药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勇 靳伟 +1 位作者 安琼 徐瑞薇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8年第1期24-30,共7页
过分省和典型地区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对比,结合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尺度上分析了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农药扩散污染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浙江、广东和福建3省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引起的扩散污染也较为严... 过分省和典型地区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对比,结合实地调查采样分析的研究方法,从不同尺度上分析了我国东南丘陵区化肥、农药扩散污染的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浙江、广东和福建3省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较高,引起的扩散污染也较为严重;广西、湖南、海南和江西4省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还不高,但近期有迅猛上升的势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农药 水污染 东南丘陵区
下载PDF
浅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特征与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武爱彬 刘欣 +1 位作者 赵艳霞 秦彦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1-185,共5页
运用地形位指数和地形分布指数,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北燕山浅山丘陵区1987~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区段上分布差异化较为显著,低地形位区段为耕地、建设用地和... 运用地形位指数和地形分布指数,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河北燕山浅山丘陵区1987~20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地形位区段上分布差异化较为显著,低地形位区段为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优势分布区,中地形位区段是草地和林地的优势分布区,高地形位区段是林地的优势分布区。2)20a间,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形位空间分布变化主要表现为草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的分布优势区间段在收缩,林地的分布优势区间段在增大,耕地的分布优势区间段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地形位指数 分布指数 浅山丘陵区
原文传递
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及潜力分析——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方勤先 严飞 +2 位作者 魏朝富 张仕超 魏晓飞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2-130,共9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仅是新形势下对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创新,也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保护并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参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号),基于重庆市荣昌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调研...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仅是新形势下对耕地保护制度的一个创新,也是实现耕地保护由数量保护向数量、质量保护并重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参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11]144号),基于重庆市荣昌县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调研成果,针对丘陵区耕地资源的特殊性,对荣昌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基础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国家下达给重庆市的34.67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指标任务,进而从耕地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和集中连片程度三个核心指标层面对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及潜力进行分析.研究实例表明:丘陵区特定耕地资源禀赋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应在国家建设要求基础上适当降低;选取坡度、有效土层厚度、耕地集中连片度、灌溉保证率以及农业产业规模5个影响因子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结合潜力空间布局,划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示范片,并结合特色产业划分产业核心区,使划定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农田 高标准 丘陵区 荣昌县
下载PDF
山地水土保持林改良土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夏江宝 陈仲杰 +2 位作者 刘信儒 杨吉华 陈惠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0-172,共3页
以空旷地为对照,对淄川区峨庄小流域3种林分的土壤基本物理性状、水分含量、入渗能力、抗蚀性能及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持水能力最好,其次是辽东栎黑松混交林、黑松林;无论在旱季还是雨季,土壤水... 以空旷地为对照,对淄川区峨庄小流域3种林分的土壤基本物理性状、水分含量、入渗能力、抗蚀性能及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栎林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及持水能力最好,其次是辽东栎黑松混交林、黑松林;无论在旱季还是雨季,土壤水分含量表现为黑松林>辽东栎黑松混交林>辽东栎林>空旷地。辽东栎林渗透速度最快,可达空旷地的4.7倍,黑松辽东栎混交林、黑松林的渗透能力依次递减。混交林土壤抗蚀性能明显优于纯林,黑松辽东栎混交林土体崩解时间为空旷地的35.6倍,其次为黑松林、辽东栎林。空旷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均最低,全N、全P、全K含量在混交林中最高;全N含量和全K含量辽东栎林优于黑松林,而全P含量则相反;有机质含量表现为:辽东栎林>混交林>黑松林>空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水土保持林 改良土壤
下载PDF
套种对南方红壤坡耕地经济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魏亚飞 王辉 +3 位作者 谭帅 田大作 卢佳宇 张先登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17-1624,共8页
为研究红壤丘岗区经济果园套种模式对新改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坡度约12°、坡长18 m、宽度1.5 m的12个猕猴桃种植试验小区为对象,设计连续3年套种紫薯(PSP)、毛叶苕子(HV)、荒草(W)3种模式,以无植被覆盖裸地(CK)... 为研究红壤丘岗区经济果园套种模式对新改坡耕地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坡度约12°、坡长18 m、宽度1.5 m的12个猕猴桃种植试验小区为对象,设计连续3年套种紫薯(PSP)、毛叶苕子(HV)、荒草(W)3种模式,以无植被覆盖裸地(CK)为对照,测定不同坡位0~15 cm表层土壤团聚体指标。结果表明:套种处理的土壤水稳定性团聚体(WR>0.25)数量和大小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趋势,其增幅顺序为PSP>HV>W>CK。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PAD)和分形维数(D)的顺序为CK>W>HV>PSP,表明套种紫薯坡地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最好,毛叶苕子次之。沿顺坡方向,所有处理WR>0.25含量、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均呈减小趋势,而PAD和D呈逐渐增大趋势,表明新改坡耕地土壤的结构性沿坡长方向呈现变差的趋势。D与MWD、GMD、>0.25 mm团聚体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套种能够增加丘岗坡地经济果园土壤团聚体数量和大小,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岗区 坡耕地 经果林 植物套种 土壤团聚体
原文传递
西南丘陵山区坡耕地植物篱水土保持效益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5
作者 曹艳 刘峰 +1 位作者 包蕊 石孝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3,共7页
从植物篱拦截径流、减缓坡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总结了西南丘陵山区不同植物篱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坡度和平衡施肥对其的影响。西南丘陵山区植物篱研... 从植物篱拦截径流、减缓坡度、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酶及微生物活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综述了植物篱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总结了西南丘陵山区不同植物篱模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坡度和平衡施肥对其的影响。西南丘陵山区植物篱研究以草本类的香根草、黄花菜以及乔木类的新银合欢等居多,其中黄花菜多与果树配合。最后从加强植物篱土壤生物学特性和植物篱带间距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西南丘陵山区植物篱水土保持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促进该区域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丘陵山区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坡度与坡向对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差异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冲 周卫军 +2 位作者 郑超 陈妙 杨威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53-56,共4页
以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为例,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数字地面模型(DEM)提取地面坡度和坡向,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坡度和坡向下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 以湖南省平江县南江镇为例,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分析测定、统计分析等方法,结合数字地面模型(DEM)提取地面坡度和坡向,研究了红壤丘陵区不同坡度和坡向下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对土壤pH值的影响不明显,红壤丘陵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随坡度增大而升高的趋势,但没有显著差异,阴坡显著高于阳坡;土壤碱解氮含量在0~5°和5°~10°坡度的显著高于10°~15°和15°-20°坡度的,且阴坡高于阳坡;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有随坡度增大而下降的趋势,0~5°坡度的显著高于其他坡度的,且阳坡显著高于阴坡;土壤全钾含量不随坡度和坡向而变化,但速效钾含量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坡度坡向 土壤养分 空间差异 红壤 丘陵区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丘陵地区的应用模式探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邓兰生 涂攀峰 +2 位作者 张承林 李中华 赖忠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7-69,共3页
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特点。针对丘陵地区水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于丘陵地区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田间生产应用效果表明:在丘陵地区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综合管理技术措施,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特点。针对丘陵地区水肥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于丘陵地区应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田间生产应用效果表明:在丘陵地区合理应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可显著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技术 丘陵地区 水肥管理 应用模式
下载PDF
华南丘陵区村级景观下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焦加国 武俊喜 +3 位作者 李辉信 杨林章 肖红生 Erle C Ellis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4-211,共8页
利用IKONOS高分辨率(1m)卫星遥感图,根据Ellis提出的村级景观分类体系,研究华南丘陵区村级景观中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景观中,表层土壤(0~15cm)的土壤容重、有... 利用IKONOS高分辨率(1m)卫星遥感图,根据Ellis提出的村级景观分类体系,研究华南丘陵区村级景观中的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景观中,表层土壤(0~15cm)的土壤容重、有机质和全氮均有显著差异,最大值分别为:1.42gcm^-3(建设用地)、18.67g kg^-1(水田)和0.95g kg^-1(水田),而全磷差异不显著。由于林地面积最大,其土壤养分储量也最大,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储量分别占整个地区表层总储量的55.05%、53.88%、46.23%。不同土地覆盖景观中,表层土壤的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也都有显著差异,最大值分别为:1.42gcm^-3(硬化地面)、15.96g kg^-1(混合植被)和0.68g kg^-1(混合植被),而全磷差异也不显著。多年生植被在土地覆盖景观中所占面积最大,其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储量分别占整个地区表层总储量的55.01%、54.53%、59.02%。由于下层受人为干扰较小,不论是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还是在土地覆盖下,下层土壤(15~30cm)的土壤容重、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均无显著差异。人为强烈干扰下,植被覆盖度低的交通用地、房屋及其附近的干扰地和荒地与植被覆盖度高的林地、水田相比较,土壤容重高,而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含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丘陵区 村级景观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土壤养分 土壤容重
下载PDF
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产流产沙与降雨特征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黄志刚 曹云 +5 位作者 欧阳志云 李锋瑞 李锡泉 田育新 王中建 柳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1-316,共6页
杜仲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重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为了阐明人工杜仲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其与降雨特征的关系,2002—2005年在典型的杜仲人工林设置径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研究区主要以降雨量(R)<25mm... 杜仲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重要的水土保持经济树种,为了阐明人工杜仲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特征及其与降雨特征的关系,2002—2005年在典型的杜仲人工林设置径流小区,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观测期间,研究区主要以降雨量(R)<25mm、降雨强度(I)<5mm.h-1的降雨为主;2)降雨量(R)、降雨量与降雨强度的乘积(R.I)、降雨侵蚀力(R30)与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均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在对特定的降雨条件下的坡面侵蚀进行预测的时候,用R30进行预测比用R.I更接近通用土壤流失方程降雨影响因子的内涵;3)对杜仲人工林径流深(Rd)与降雨侵蚀力(R30)的乘积(Rd.R30)与土壤侵蚀量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二者达到极显著线性相关性(r=0.685,P<0.01),比单一用径流进行坡面侵蚀预测更符合水蚀产沙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区 杜仲人工林 降雨特征 降雨侵蚀力 产流产沙
下载PDF
Ecological Effects of Land Use Patterns in Red Soil HillyRegion 被引量:15
20
作者 WANGXIAO-JU GONGZI-TO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3-170,共8页
Plant biomass and biodiversity, element accumulation and return,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and changesin soi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for up to 10 years after conversion of sparse tree-shrubby grass land into thefo... Plant biomass and biodiversity, element accumulation and return,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and changesin soil properties were studied for up to 10 years after conversion of sparse tree-shrubby grass land into thefollowing four land use patterns: masson pine (Pznvs massonzana Lamb.) land, beautiful sweetgum (Ltq-uidambar fomosana Hance) land, vegetation reservation land, and artificial mowing land. The annualbiomass production of the masson pine land was 5060 kg ha ̄-1 being 4.9, 2.1, and 6.0 times that of the beau-tiful sweetgum land, the vegetation reservation land, and the artificial mowing land, respectively. Comparedwith the background values, the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for the vegetation reservation land increased by 10species after 10 years of land utilization, while for the masson pine and the beautiful sweetgum decreased by4, and for the artificial mowing land by 9. For masson pine land, total amount of N, P, K, Ca, and Mg neededfor producing 1000 kg dry matter was only 3.5 kg, annual element return through litter was 22 kg ha ̄-1, bothof which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patterns. Vegetation reservation was an effective measureto conserve soil and water and improve soil fertility in the red soil hilly region. Artificial mowing arousedserious degradation of vegetation and soil.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management and exploitationof the red soil hilly region such as masson pine planting, closing hills for afforestation, and stereo-agricultureon one hill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ffects land utilization red soil hilly region soil chan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