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特征及其高危性行为与互联网交友的关联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杰滔 张晓菲 +2 位作者 吕翠霞 傅继华 马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5-123,共9页
目的了解某市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性行为特征及互联网交友与其高危性行为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某市招募高校学生MSM进行问卷调查。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互联网交友与其高危性行为之间的关联。... 目的了解某市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人群(MSM)性行为特征及互联网交友与其高危性行为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某市招募高校学生MSM进行问卷调查。拟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互联网交友与其高危性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收回300份合格问卷,调查对象首次男男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7.6±1.8)岁;最近一周7.7%的调查对象有2个及以上性伴侣;最近一次同性性行为35.7%的人未使用安全套,5%是群交;6.7%曾为了得到金钱或毒品而发生商业性行为。调查对象中86%通常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交友与最近一周有多个同性性伴侣(OR=0.28,95%CI:0.11~0.73)和有商业性行为(OR=0.22,95%CI:0.07~0.66)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高校学生MSM中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互联网交友比非互联网交友的高校学生MSM高危性行为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 高校学生 高危性行为 互联网 交友途径
原文传递
新治疗策略下HIV阳性者抗病毒治疗意向和高危性行为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郭芃菲 吴凌云 +1 位作者 杜璇 顾菁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分析新治疗策略下广州市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的治疗意向及其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方法通过立意抽样,在广州市抽取六个区对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阳性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特征、高... 目的分析新治疗策略下广州市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HIV)阳性者的治疗意向及其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方法通过立意抽样,在广州市抽取六个区对尚未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阳性者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特征、高危性行为状况及抗病毒治疗意向。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探究高危性行为对治疗意向的影响。结果共调查501人,完整回收问卷465份,完成率92.8%。69.5%(323/465)的HIV阳性者具有治疗意向;艾滋病相关特征中,确诊时间距今较长、通过注射毒品感染、超重/肥胖、自评健康较好是治疗意向的危险因素;校正人口学及艾滋病相关特征后,过去3个月与配偶/固定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比值比(OR)=2.18,95%可信区间(CI):1.04~4.56,P=0.038]的HIV阳性者治疗意向更高。结论新治疗策略下,广州市尚未具有治疗意向的HIV阳性者比例仍然较高,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与配偶或固定性伴发生高危性行为的阳性者治疗意向高,应予以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高危性行为 抗病毒治疗 治疗意向
原文传递
广西男男性行为者rush poppers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露 刘君辉 +8 位作者 阮玉华 江宇 裴恒妍 黄腾达 韦玉霞 戴学宾 茹梦 陈世文 谢艺红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了解广西MSM中rush poppers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3-7月通过多种途径招募MSM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ush pop⁃pers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高危... 目的了解广西MSM中rush poppers的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2年3-7月通过多种途径招募MSM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ush pop⁃pers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高危性行为的关系。结果共调查1006名MSM,18~24岁占34.0%,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占40.0%,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2人占64.3%,近1个月发生过无保护肛交占30.6%(308/1006),近1年rush poppers使用比例为35.7%。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rush poppers使用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18~24岁和25~39岁[vs.≥40岁,aOR(95%CI)分别为2.93(1.66~5.14)和4.52(2.71~7.53)]、少数民族(vs.汉族,aOR=1.37,95%CI:1.03~1.83)、首次发生男男性行为的年龄<20岁(vs.≥20岁,aOR=1.80,95%CI:1.30~2.51)、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为2~5人和≥6人[vs.≤1人,aOR(95%CI)分别为3.08(2.22~4.28)和4.59(2.91~7.23)]、近1个月有固定男性性伴(vs.无固定男性性伴,aOR=1.69,95%CI:1.23~2.31)、近1个月发生无保护被动肛交(vs.未发生过无保护被动肛交,aOR=1.84,95%CI:1.30~2.62)、近1年使用过其他娱乐性药物(vs.未使用过其他娱乐性药物,aOR=4.21,95%CI:2.29~7.73)。结论广西MSM使用rush poppers的比例较高,其使用与年龄、民族、以及多性伴、无保护被动肛交等高危性行为有关。今后应进一步加强rush poppers获取途径的调查并加强监管,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健康宣教,提升MSM尤其是青壮年和少数民族MSM对rush poppers危害性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rush poppers 使用情况 高危性行为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大学生高危性行为发生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李静 余雨枫 +2 位作者 余金莲 李紫荆 陈思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3期4-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大陆大学生高危性行为发生率情况,为引导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CNKI、CBM、万方医学网、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大陆大学生高危性行为发生率情况,为引导大学生安全性行为、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CNKI、CBM、万方医学网、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关于调查中国大学生高危性行为的文献,各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1年5月10日。通过文献筛选、资料完整提取及质量评价后,利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4篇文献,调查我国大学生总人数共计97327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5%(95%CI:12%~17%),在有性行为的大学生中,第一次性行为无避孕套的发生率49%(95%CI:41%~57%);最近一次性行为无避孕套的发生率46%(95%CI:33%~60%);初次性行为<18岁的发生率30%(95%CI:13%~46%);多性伴侣的发生率28%(95%CI:21%~36%);临时性行为的发生率18%(95%CI:15%~21%);商业性行为的发生率9%(95%CI:7%~11%);男男性行为的发生率7%(95%CI:5%~8%)。结论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各类型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均较高,建议从家庭和学校层面重视并加强对大学生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从而预防性传播疾病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播和意外妊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性行为 大学生 性健康教育 性疾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广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珺 林鹏 +8 位作者 徐慧芳 杨放 付笑冰 姚芷潞 谢仕兰 何思敏 黎健荣 潘丝媛 李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5-272,共8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广州市5所不同类型大学开展横断面调查,每个年级至少抽取1个班级,每所学校样本量为600人。采用R 4.2.2软件进行数据整合、清洗和... 目的分析广州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广州市5所不同类型大学开展横断面调查,每个年级至少抽取1个班级,每所学校样本量为600人。采用R 4.2.2软件进行数据整合、清洗和分析。以是否曾经发生过性行为为分层变量,同时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每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和混淆矩阵对两种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价,保留预测性能较高的模型。结果共调查青年学生7346人。自报曾经发生性行为者占9.08%(667/7346),其中近1年发生危险性行为者占26.24%(175/667)。对于近1年是否发生危险性行为,决策树模型各项预测性能较高,当复杂度系数值为0.018,决策树生长层数为4,即有5个叶子结点时,树的交叉误差最小。决策树模型第一个最佳分组变量是首次性行为是否正确使用安全套,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套但近1年发生男男性行为则发生危险性行为概率增加,如果近1年未发生男男性行为,但首次性行为年龄<18岁且开始接受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文化程度是高中及以上,发生危险性行为概率也会增加。结论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危险性行为问题值得关注,首次性行为的经历、是否接受过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是后续发生危险性行为的重要预测因素。决策树模型对于预测和筛选HIV潜在风险人群具有一定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危险性行为 首次性行为 决策树 青年学生
原文传递
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相关因素及交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春霞 王君 +7 位作者 潘明虎 程雁鹏 冯永亮 苏通 石璟 陈卿 石珊 王素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96-800,共5页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9—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636名治疗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及相关的行为因素等资料。通过Ⅳ...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9—11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636名治疗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性行为及相关的行为因素等资料。通过Ⅳ。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636名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最近3个月发生过高危性行为的比例高达80.2%(510/6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所在地、乙肝疫苗接种史、首次吸毒年龄和HIV感染可能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未感染HIV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发生高危性行为的风险较高,OR值(95%CI)分别为1.668(1.021~2.725)、1.730(1.068~2.801)和2.880(1.697~4.888)。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与未感染HIV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刚。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人群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其相关因素为男性、未接种乙肝疫苗/接种史不详以及未感染HIV。建议加强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者的干预,降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酮维持治疗者 高危性行为 相关因素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基于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的性健康高危情境界定
7
作者 孙淑艳 马娟娟 +4 位作者 张荣 张瑾 詹雨欣 杨金伟 张慧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7-30,共4页
目的运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界定性健康高危情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CINAHL数据库。搜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选取83篇文献,以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为框架对性健康高危... 目的运用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界定性健康高危情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和CINAHL数据库。搜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选取83篇文献,以Rodgers演化概念分析法为框架对性健康高危情境进行分析界定。结果性健康高危情境涉及5个概念属性,包括物质环境、先行状态、目的要素、社会环境和时机要素。相关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局包括个人结局、家庭负担和社会负担。结论界定性健康高危情境,有助于编制相关测评工具以及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健康 高危情境 意外妊娠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 高危性行为 流动人口 概念分析
下载PDF
边境双侧缅籍暗娼多国性伴及HIV相关高危性行为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济 朵林 +5 位作者 李双花 罗志 杨佳 杨丽华 邓玲 李洪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5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中缅边境地区缅籍FSWs(暗娼)多国性伴及高危性行为情况,为下一阶段联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3~5月,采用滚雪球的方法,选取云南省瑞丽市及缅甸木姐缅籍暗娼为调查对象。双语外展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目标人群多... 目的分析中缅边境地区缅籍FSWs(暗娼)多国性伴及高危性行为情况,为下一阶段联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3~5月,采用滚雪球的方法,选取云南省瑞丽市及缅甸木姐缅籍暗娼为调查对象。双语外展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目标人群多国性伴及高危性行为等方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共调查201人,其中瑞丽市为100人,木姐为101人。文化程度较低、未婚缅族为主。最近一个月,缅甸境内FSWs的付费嫖客来自不同国家(多国性伴)的比例为76.20%,中国境内FSWs付费嫖客多国性伴的比例为54.00%。付费嫖客多国情况对比(x2=13.009,P〈0.05);最近一个月中国及缅甸境内FSWs与固定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66.67%和8.94%;与付费嫖客不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8.00%和1.00%;与配偶不使用安全套率分别为78.50%和62.83%,对比分析(P〈0.05)。结论边境双侧缅籍FSWs存在多国性伴情况,且缅甸境内多国性伴情况较为普遍,双侧仍然存在与临时性伴及嫖客不使用安全套情况,双侧缅籍FSWs与固定性伴、配偶不使用安全套率均较高。中国境内FSWs与各种性伴不使用安全套率均高于缅甸一侧。应进一步加强中缅双边合作,同时加强综合干预,推进跨境艾滋病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双侧 缅籍暗娼 多国性伴 高危性行为
原文传递
使用同性交友软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高危性行为认知及影响因素的定性研究
9
作者 张伟杰 郭智慧 +10 位作者 辛玉婷 谢婷 滕熠 郭益臣 王炳懿 彭欣 梁冰玉 卞骏业 李心一 孙英慧 邹华春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08-1412,1429,共6页
目的了解使用同性交友软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高危性行为认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7个城市与当地社会组织合作,招募使用交友软件1年以上的MSM,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 目的了解使用同性交友软件的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高危性行为认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7个城市与当地社会组织合作,招募使用交友软件1年以上的MSM,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化访谈,采用NVivo 12.0软件对访谈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招募到21名MSM,年龄为27(24,31)岁。使用同性交友软件的MSM的高危性行为认知主要是无保护的性行为。促进高危性行为发生的个人因素包括饮酒及娱乐性药物的使用、性角色的不同;性伴因素包括是否为固定性伴、性伴的外貌、职业;社会因素包括社交圈和节假日。线下健康宣教、线上健康知识推送和好友的高危经历是减少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因素。结论使用同性交友软件的MSM高危性行为认知不全,且影响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因素复杂,未来要加强线下机构和线上平台的联合宣教,引导该人群形成正确且全面的高危性行为认知,提高HIV预防意识,减少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人群 交友软件 高危性行为 定性研究
原文传递
农村地区中老年男性家庭支持与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苑 王润中 +13 位作者 杨义 范双凤 奚静 伍霞 李娜 廖瑞平 许靖 肖洁 肖伟 冷凤生 王雪松 万怡吉 白云瑞 骆国涛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69-374,共6页
目的:了解成都某县级市农村50岁以上男性高危性行为现状与家庭支持的关系,探讨影响路径。方法:多阶段抽样获得397个50岁以上男性样本,访谈式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性行为情况数据。用SPSS22.0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 目的:了解成都某县级市农村50岁以上男性高危性行为现状与家庭支持的关系,探讨影响路径。方法:多阶段抽样获得397个50岁以上男性样本,访谈式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性行为情况数据。用SPSS22.0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性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回归关系,并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397例样本,平均年龄63.63±7.67岁,高危性行为发生率16.1%(64例)。有序logistic分析显示,月收入在3000~4000元(P=0.035),离异丧偶有固定性伴(P=0.023)已婚分居婚姻状态(P=0.024),家人从不(P=0.002)偶尔(P=0.017)经常(P=0.030)提供物质支持,偶尔与家人深入交流(P=0.024),亲密家庭成员数(P=0.029)等变量在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决定系数在0.124~0.218之间。列线图预测模型AUC=0.769。结论:该地区中老年男性存在高危性行为,高收入、异常婚姻、高家庭物质支持、低家人交流频率、低亲密家庭成员数是农村中老年男性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孤独感、生活满意度、可支配经济条件、家庭责任、健康信念等可能是其影响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地区 中老年男性 高危性行为 家庭支持
下载PDF
上海地区海洛因注射者的HIV高危性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光华 江海峰 +7 位作者 宋月红 赵敏 杜江 丁惠蓉 王秋颖 徐韩 朱敏 谢斌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我国爱滋病感染者中43%是海洛因注射者(IDUs),既往研究多关其高危注射行为,本研究将对IDUs中的高危性行为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了上海141名住院戒毒者的临床资料、HIV、HBV、HCV感染情况、性行为、艾滋病毒/艾滋病(HIV/AIDS)相关... 目的我国爱滋病感染者中43%是海洛因注射者(IDUs),既往研究多关其高危注射行为,本研究将对IDUs中的高危性行为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了上海141名住院戒毒者的临床资料、HIV、HBV、HCV感染情况、性行为、艾滋病毒/艾滋病(HIV/AIDS)相关知识和态度及其他社会心理学因素,并分析了海洛因注射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IDUs中高危性行为非常普遍:77%不能坚持使用避孕套,25.5%有多个性伙伴,48.2%有IDUs性伙伴,75.9%不了解对方HIV感染情况;首次吸毒年龄小、注射过量次数多、对避孕套的否定态度、共用不洁注射工具与不安全性行为有关的因素有,而未婚、继续使用避孕套意愿、自愿HIV检测等与安全性行为有关。结论上海地区IDUs中高危性行为普遍存在,不能忽视对IDUs中高危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注射者(IDUs) 艾滋病毒(HIV) 高危性行为
下载PDF
新型毒品与HIV/AIDS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2
作者 董秀平 李秀芳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0年第6期629-631,共3页
新型毒品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性兴奋,降低自我控制力,滥用者常有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增加;新型毒品还通过降低人体机体免疫功能及疼痛的敏感性,增加HIV感染概率;新型毒品对HIV/艾滋病(AIDS)的临床表现... 新型毒品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性兴奋,降低自我控制力,滥用者常有多性伴等不安全性行为,使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增加;新型毒品还通过降低人体机体免疫功能及疼痛的敏感性,增加HIV感染概率;新型毒品对HIV/艾滋病(AIDS)的临床表现、血清学检测结果及治疗反应等也有影响。此外,新型毒品具有暂时缓解HIV/AIDS引起的相关抑郁、疲劳和恐惧等作用,促使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更多使用新型毒品。总之,新型毒品与HIV/AIDS有着密切复杂的关系,新型毒品使用者HIV感染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毒品 艾滋病 高危性行为 临床表现 免疫
原文传递
某医科院校学生艾滋病知识与高危性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朱贤 徐畅 +2 位作者 刘城璐 曾艺 许红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2-856,共5页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性行为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科院校在校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275份。艾滋病知识合格率为87.7%(1995人),性行为发生率为...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及性行为情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医科院校在校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2275份。艾滋病知识合格率为87.7%(1995人),性行为发生率为25.5%(580人),其中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为56.0%(325人)。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其安全套使用频率、同性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知识水平、性别、学历、月生活费、知识最主要来源方式均与高危性行为的发生相关(P<0.05)。结论该校学生艾滋病总体知识水平较高,但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也较高。应该重点针对月生活费较高、男生及研究生群体开展以正确使用安全套为主的防艾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艾滋病知识 高危性行为 安全套
原文传递
北京市15~ 24岁未婚青少年高危性行为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妍 韩历丽 +2 位作者 高丽丽 张月 沈洁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15~24岁未婚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现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防治项目”的四个试点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15~24岁未婚青少年共1354名。采用自行设... 目的了解北京市15~24岁未婚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现状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北京市关爱青少年生殖健康综合防治项目”的四个试点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调查15~24岁未婚青少年共135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青少年的一般情况和性行为情况,分析高危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未婚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为16.3%。在有过性行为的青少年中,高危性行为发生率为51.1%。其中,最近一次性行为中,10.7%的青少年未采取避孕措施,16.8%的青少年采用低效避孕措施。48.2%的青少年表示性行为中避孕药具使用频率低。12.3%的青少年有过意外妊娠史。20.2%的青少年发生过多性伴行为。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性行为年龄小于18岁是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OR=3.737,95%CI:1.804~7.740)。结论青少年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首次性行为年龄低是发生高危性行为的危险因素。高校和社区应加强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推迟首次性行为年龄,减少青少年高危性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婚青少年 高危性行为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广东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高危性行为和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培祯 刘凤英 +6 位作者 沈鸿程 陈磊 张晔 唐卫明 郑和平 杨斌 黄澍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高危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性病就诊者高危人群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4年6-1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便抽样的方式,利用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性病知...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高危性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性病就诊者高危人群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2014年6-11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便抽样的方式,利用问卷调查来收集数据,问卷内容包括病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性病知识、高危性行为、性病感染状态等。结果此次研究共纳入456名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平均年龄为(34.06±11.40)岁,有31.84%的就诊者在与暗娼的最近一次性行为中没有使用安全套;53.66%的就诊者在最近一次与临时性伴性行为时没有使用安全套;HIV的感染率为3.29%,梅毒感染率为3.9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较小[比值比(OR)=3.768]、接受过健康教育(OR=1.790)和梅毒知识知晓率高(OR=1.725)的就诊者,倾向于在性行为过程中使用安全套。结论要加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性病艾滋病知识和行为教育,同时重点加强青少年和单身青年的教育力度,提高对于性病艾滋病的认知,降低高危性行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 高危性行为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无锡市512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高危行为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晨 华燕 +1 位作者 陈鑫 王建明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了解无锡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获得人口学、行为学等资料,并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检测,共512人接受问卷调查及检测。结果艾滋病基本... 目的了解无锡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特征,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法,获得人口学、行为学等资料,并进行HIV抗体和梅毒检测,共512人接受问卷调查及检测。结果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84.57%,最近6个月以内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的占65.23%,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仅为30.54%,最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的占44.24%,接受检测的512人中,HIV确认阳性65例,阳性率为12.70%,梅毒阳性92例,阳性率为17.97%。结论目标人群高危性行为广泛存在,同性肛交性行为安全套使用频率较低,HIV感染率较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监测,以有效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性行为 艾滋病
原文传递
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在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秦小芬 李现红 +1 位作者 王红红 陈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探讨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高危性行为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HIV“专家-关键信息员-MSM”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对MSM高危性行为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 目的:探讨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高危性行为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HIV“专家-关键信息员-MSM”预防信息传递模式,对MSM高危性行为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艾滋病知识和性行为情况问卷、MSM预防HIV健康信念量表、安全性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对MSM进行调查。结果:MSM干预后艾滋病知识和性行为情况得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Z=-13.047,P<0.001);干预后健康信念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Z=-3.272,P=0.001);干预后MSM使用安全套的情况除商业性性行为外,均明显好于干预前(P<0.05)。结论: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的应用可有效提高MSM的艾滋病相关知识、HIV预防的健康信念、安全套使用率,促进其高危性行为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预防信息传递模式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性行为 健康信念模型
下载PDF
基于健康信念模型探讨社群亚文化对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秦小芬 李现红 +1 位作者 王红红 陈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型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社群亚文化对其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7名MSM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MSM社群亚文化... 目的:基于健康信念模型探讨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社群亚文化对其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17名MSM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MSM社群亚文化中存在很多引起MSM高危性行为的因素,包括信任、对性伴侣或个人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估、主动充当插入角色、知晓性伴侣是否感染HIV、对HIV感染严重性的感知和同性恋相关歧视、很难固定一个性伴侣及家庭责任感等;且自我效能感也影响MSM的高危性行为。结论:MSM人群中高危性行为受到社群亚文化的影响,对于预防HIV存在认知偏差,可针对相应的社群亚文化因素构建MSM高危性行为预防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亚文化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性行为 健康信念模型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我国丙型肝炎的分子流行病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鹤 饶慧瑛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35-238,共4页
HCV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其流行率和基因型分布随人群和地理区域不同存在差异。近年来,我国HC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发生变化,在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药物注射人群、高危性行为人群中具有较高流行率,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血液透析 静脉药瘾 高危性行为
原文传递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男男性行为者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模式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小芬 李现红 +1 位作者 王红红 陈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5-656,F0003,F0004,共4页
本文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对男男性行为者(MSM)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MSM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个人层面因素(年龄、经济实力、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及心理因素),还包括人际/网络层面(性角色及性伴数量、性伴来源... 本文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对男男性行为者(MSM)高危性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MSM高危性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不仅包括个人层面因素(年龄、经济实力、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及心理因素),还包括人际/网络层面(性角色及性伴数量、性伴来源、社会对于MSM的态度)、社区/组织层面(MSM社区亚文化)、公共卫生政策层面(安全套的普及及可及性、HIV自愿咨询检测覆盖率)等相关因素,并根据社会生态学模型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为构建多层次、适应性的MSM高危性行为干预模式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高危性行为 社会生态学模型 影响因素 干预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