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r_3B_2O_6∶Eu^(3+),Li^+荧光粉的合成与发光性能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英 陈永杰 +3 位作者 肖林久 耿秀娟 谢颖 闵广全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3B2O6∶Eu3+,Li+红色荧光粉,考察了激活剂Eu3+和电荷补偿剂Li+浓度对Sr3B2O6∶Eu3+,Li+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掺杂Eu3+、Li+离子并不改变Sr3B2O6的结构。当Eu3+掺杂量为4%、Li+的掺杂量为8%时,在90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Sr3B2O6∶Eu3+,Li+红色荧光粉,考察了激活剂Eu3+和电荷补偿剂Li+浓度对Sr3B2O6∶Eu3+,Li+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掺杂Eu3+、Li+离子并不改变Sr3B2O6的结构。当Eu3+掺杂量为4%、Li+的掺杂量为8%时,在900℃下灼烧2 h可以得到发光性能最佳的Sr2.9B2O6∶0.04Eu3+,0.08Li+红色荧光粉。以394 nm的近紫外光激发时,Sr3B2O6∶Eu3+,Li+荧光粉发射出红光,对应于Eu3+的4f-4f跃迁,其中以614 nm附近的5D0→7F2跃迁发光最强,是一种有潜力用于白光LED的红色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酸盐 高温固相法 荧光粉 稀土 发光
下载PDF
Sr_8Si_4O_(12)Cl_8:Eu^(3+),M^(3+)(M^(3+)=Bi^(3+),Gd^(3+))中Eu^(3+)的敏化发光 被引量:9
2
作者 赵惠玲 刘世香 +1 位作者 王明文 李文军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11-615,共5页
以Na2CO3为电荷补偿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碱土氯硅酸盐Sr8Si4O12Cl8:(Eu3+,M3+)(M=Bi3+,Gd3+)荧光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Sr8Si4O12Cl8:(Eu3+,M3+)为纯四方相。Eu3+的发射主峰位于614nm,为5D0→7F2的电偶极跃迁,表明Eu3... 以Na2CO3为电荷补偿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碱土氯硅酸盐Sr8Si4O12Cl8:(Eu3+,M3+)(M=Bi3+,Gd3+)荧光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Sr8Si4O12Cl8:(Eu3+,M3+)为纯四方相。Eu3+的发射主峰位于614nm,为5D0→7F2的电偶极跃迁,表明Eu3+处于非中心对称格位,即取代Sr2+的位置。通过对其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研究,发现敏化剂Bi3+,Gd3+的掺入对Eu3+的发射具有较强的敏化作用,当Bi3+和Gd3+的掺杂量(摩尔分数)分别为5.0%时,Eu3+的相对发光强度分别提高了29.4%和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土氯硅酸盐 敏化发光 荧光粉 高温固相反应
下载PDF
橙红色荧光粉Ca_3Y_2Si_3O_(12)∶Sm^(3+)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疆 张萍 +1 位作者 蒋春东 邱泽忠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72-776,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下经二次煅烧合成了橙红色荧光粉Ca3Y2-xSi3O12∶xSm3+,研究了Sm3+离子掺杂浓度及助熔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的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a3Y2Si3O12∶Sm3+硅酸...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1 400℃下经二次煅烧合成了橙红色荧光粉Ca3Y2-xSi3O12∶xSm3+,研究了Sm3+离子掺杂浓度及助熔剂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荧光粉的主晶相为Ca3Y2Si3O12。荧光光谱分析表明,Ca3Y2Si3O12∶Sm3+硅酸盐荧光粉可以在320~500 nm范围内得到有效激发,并发射橙红光。在402 nm激发下,样品发射光谱中的主发射峰分别位于562 nm(4G5/2→6H5/2)、598 nm(4G5/2→6H7/2)和646 nm(4G5/2→6H9/2),其中598 nm处峰值最大。改变Sm3+离子掺杂浓度发现:荧光粉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佳Sm3+掺杂量x(Sm3+)为5%,浓度猝灭机理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讨论了几种助熔剂的影响,NH4F、CaF2和NaCl均降低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只有H3BO3能够显著增强样品的发光,其最佳掺杂质量分数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橙红色 Sm3+离子掺杂 高温固相法 助熔剂
下载PDF
V^(5+)掺杂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辉 薛向欣 +1 位作者 杨合 李述贤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V5+掺杂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抗菌材料。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腊样杆菌为实验菌种,以普通日光灯为光源,考察了菌种、掺杂量等因素对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V5+掺杂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抗菌材料。以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腊样杆菌为实验菌种,以普通日光灯为光源,考察了菌种、掺杂量等因素对材料抗菌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等方法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V5+掺杂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抗菌材料对白色念珠菌抗菌性能较好,并随掺杂量增大抗菌性能增强;用琼脂稀释法测得M IC为wV2O5=2.5%;抗菌材料经生理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后重复利用其抗菌性能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V5+掺杂 含钛高炉渣 高温固相法 抗菌性能
下载PDF
亚微米去顶角八面体LiNi_(0.08)Mn_(1.92)O_(4)正极材料制备及高温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其梅 郭昱娇 +4 位作者 郭俊明 向明武 刘晓芳 白玮 宁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26-1533,共8页
采用低温固相燃烧法快速制备了一种具有{111}、{110}和{100}晶面的去顶角八面体LiNi_(0.08)Mn_(1.92)O_(4)(LNMO)正极材料,其高暴露{111}晶面可以减少充放电过程中Mn的溶解,面积相对较小的{110}和{100}晶面可增加Li^(+)快速扩散的通道.... 采用低温固相燃烧法快速制备了一种具有{111}、{110}和{100}晶面的去顶角八面体LiNi_(0.08)Mn_(1.92)O_(4)(LNMO)正极材料,其高暴露{111}晶面可以减少充放电过程中Mn的溶解,面积相对较小的{110}和{100}晶面可增加Li^(+)快速扩散的通道.测试结果表明,所合成的LNMO具有LiMn_(2)O_(4)特有的立方晶系结构,其颗粒尺寸为亚微米级.LNMO的高温电化学性能优异,在55℃,1和5 C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9.9和98.0 m Ah/g,分别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5.8%和80.5%;即使在55℃,10和15 C下分别循环1000次后仍具有48.4%和49.4%的容量保持率,而未掺杂的LiMn_(2)O_(4)于15 C循环1000次后容量损失高达98%.LNMO在55℃有较高的Li^(+)扩散系数(D=3.86×10^(-15)cm^(2)/s)和较小的电荷转移阻抗(循环前、后R_(ct)=158.0和279.8Ω)以及较低的表观活化能(E_(a)=17.63 k J/mol),说明Ni掺杂能够提高Li^(+)在尖晶石型LiMn_(2)O_(4)内的扩散速率及减小锂离子在脱嵌过程中的能垒,从而提高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和倍率性能.对LNMO于55℃循环1000次后的极片进行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LNMO电极材料的晶体结构基本保持不变,表明Ni掺杂提高了锰酸锂材料在55℃长循环过程中的晶体结构稳定性,有效抑制了Jahn-Teller效应及Mn的溶解,显著提升了其高温电化学性能.本工作为尖晶石LiMn_(2)O_(4)电极材料在高温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2)O_(4) Ni掺杂 正极材料 高温电化学性能 去顶角八面体 固相燃烧法 JAHN-TELLER效应 Mn溶解
原文传递
用不同锰源高温固相法制备LiMnPO_4/C 被引量:8
6
作者 彭薇 侯贤华 +1 位作者 张志文 胡社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9-261,共3页
以MnO2、Mn(Ac)2和MnCO3为锰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纯相LiMnPO4/C正极材料,进行XRD、SEM分析和充放电、循环伏安测试。采用不同锰源制备的样品,XRD衍射峰均与LiMnPO4的标准图谱一致,无其他杂质峰;但颗粒形貌存在较大的差别。以Mn(Ac... 以MnO2、Mn(Ac)2和MnCO3为锰源,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纯相LiMnPO4/C正极材料,进行XRD、SEM分析和充放电、循环伏安测试。采用不同锰源制备的样品,XRD衍射峰均与LiMnPO4的标准图谱一致,无其他杂质峰;但颗粒形貌存在较大的差别。以Mn(Ac)2为锰源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相对较高的可逆容量,以0.2C在2.7~4.5 V充放电,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3.1 mAh/g和95.7 mAh/g,库仑效率为84.6%,第25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08.9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高温固相法 LiMnPO4/C 正极材料
下载PDF
高温固相法制备CaCO_3:Eu^(3+),Li^+红色荧光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军 康明 +1 位作者 孙蓉 杨定明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08年第3期28-31,共4页
以CaCO3、Eu2O3和Li2CO3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制备CaCO3:Eu3+,Li+红色荧光粉。通过对前驱物进行同步差热分析(TG-SDTA),确定其煅烧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 以CaCO3、Eu2O3和Li2CO3为主要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首次制备CaCO3:Eu3+,Li+红色荧光粉。通过对前驱物进行同步差热分析(TG-SDTA),确定其煅烧温度;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对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荧光光度仪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前驱物的煅烧温度为655℃时,样品主晶相为方解石型CaCO3,掺杂Eu3+和Li+离子分别作为发光中心和敏化剂进入到CaCO3的晶格中。荧光粉的最大激发峰位于272nm,属于紫外激发,最大发射峰位于608nm附近,对应于Eu3+离子的5d0→7f2跃迁,并且Eu3+离子在CaCO3基质中处于偏离或无反演对称中心的格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材料 荧光 高温固相法
下载PDF
高温固相修复再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艾志龙 田俊行 +5 位作者 吴劲频 胡锦榛 王峰 孙学义 王华 庄卫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5,共17页
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之一,其关键电极材料的高效回收循环利用在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温固相修复技术能够实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环保的循环利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广泛应用的锂离子电池之一,其关键电极材料的高效回收循环利用在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高温固相修复技术能够实现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短流程、低成本、高效率、绿色环保的循环利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针对高温固相修复再生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介绍了此类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失效机理,从锂补充、缺陷修复和强化锂的迁移等方面对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修复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焙烧温度、保温时间、补锂量等修复再生工艺参数对高温固相法修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影响;分析了表面包覆和离子掺杂对提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和机理;并对高温固相修复法修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可控制备、杂质控制和材料改性等方面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 高温固相法 修复再生
下载PDF
高色纯度高热稳定性红色荧光粉Sr3La2Ge3O12:Sm^3+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石彩文 汲长艳 +3 位作者 曾婷 黄志 田修营 彭秧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01-907,共7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Sr3La2-xGe3O12:xSm^3+(0≤x≤0.04)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形貌、元素组成、晶体结构、发光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样品Sr3La2Ge3O12:xSm^3+为较宽尺寸分布的颗粒,且结构中仅含有Sr、La、Ge、O...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一系列Sr3La2-xGe3O12:xSm^3+(0≤x≤0.04)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形貌、元素组成、晶体结构、发光性能及热稳定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样品Sr3La2Ge3O12:xSm^3+为较宽尺寸分布的颗粒,且结构中仅含有Sr、La、Ge、O、Sm等元素。样品Sr3La1.97Ge3O12:0.03Sm^3+的Rietveld结构精修图与实测XRD图完全吻合,具有六方晶系结构。漫反射测试结果显示基质Sr3La2Ge3O12的带宽为5.54 eV,属于宽带隙材料。在404 nm激发下,样品Sr3La2-xGe3O12:xSm^3+(0≤x≤0.04)的最大发射峰位于601nm处,属于Sm^3+的6H5/2→4L13/2能级跃迁。此外,样品Sr3La1.97Ge3O12:0.03Sm^3+的发光性能最佳,其CIE色坐标为(0.5321,0.4601),色纯度高达94.2%,在298-473 K范围内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测试温度达到423 K时发射强度仍为室温时的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酸镧锶 SM^3+ 高温固相法 红色荧光粉
下载PDF
新型Gd_2SiO_5∶RE荧光粉的制备和发光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楠 罗岚 +2 位作者 郭锐 吴梅虹 童徐杰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6,共8页
以Gd_2O_3、SiO、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2(1-x))SiO_5∶2xRE荧光粉体。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Gd/Si配比为1.9,BaF_2助熔剂用量为5‰,煅烧条件为1500℃保温3h得到结晶良好的Gd_2SiO_5及Gd_2SiO_5∶RE粉体。光谱分析表... 以Gd_2O_3、SiO、稀土氧化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Gd_(2(1-x))SiO_5∶2xRE荧光粉体。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Gd/Si配比为1.9,BaF_2助熔剂用量为5‰,煅烧条件为1500℃保温3h得到结晶良好的Gd_2SiO_5及Gd_2SiO_5∶RE粉体。光谱分析表明,Gd_2SiO_5∶Eu荧光粉末激发波段为250~470nm,而Gd_2SiO_5∶Tb为250~320nm;前者发射主峰为620nm(与Eu^(3+)的~5D_0→~7F_2对应),后者为548nm(与Tb^(3+)的~5D_4→~7F_5对应);Eu^(3+)和Tb^(3+)的最佳掺杂量为7%。f_a(E)和发射带f_e(E)交叠越大,则电偶极-电偶极作用机制的跃迁几率越高,Gd^(3+)-Tb^(3+)能带交叠程度大于Gd^(3+)-Eu^(3+),Tb^(3+)的量子效率要高于Eu^(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钆盐 光谱分析 能量传递 高温固相反应法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_(1-x)Y_xFePO_4/C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咏梅 韩绍昌 刘芳凌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7,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以葡萄糖为碳源,Y2O3为掺杂剂,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YxFePO4/C(x=0、0.01、0.02和0.03)。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随着x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加入5%的葡萄糖,x=0.01和0.02的材料,0.1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37 ... 采用高温固相法,以葡萄糖为碳源,Y2O3为掺杂剂,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YxFePO4/C(x=0、0.01、0.02和0.03)。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随着x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加入5%的葡萄糖,x=0.01和0.02的材料,0.1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37 mAh/g和142.10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高温固相法 磷酸铁锂(LiFePO4) 碳包覆
下载PDF
SrS∶Eu,Sm的制备与光谱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玉霞 刘全生 +4 位作者 柏朝晖 王晓春 米晓云 卢利平 张希艳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680,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S:Eu,Sm光激励发光材料。研究了稀土掺杂量对样品光激励发光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在1000℃灼烧1h的样品为SrS面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a=0.6020nm;激发光谱表明,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均有较强激发峰;样品...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S:Eu,Sm光激励发光材料。研究了稀土掺杂量对样品光激励发光性能的影响。XRD分析表明,在1000℃灼烧1h的样品为SrS面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a=0.6020nm;激发光谱表明,样品在紫外和可见光均有较强激发峰;样品的荧光发射光谱由3个发射峰组成,其主峰位于602.1nm。红外光激励发射光谱是峰值位于602nm附近的宽带谱,样品的光激励激发光谱是峰值位于1046nm宽带谱,带宽在800—1400nm。最佳稀土掺杂量为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Eu Sm 高温固相法 光激励发光
下载PDF
La2-x-yMgTiO6:xBi3+,yEu3+荧光粉的性能和能量传递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会东 郭韬 +3 位作者 苏彬彬 刘宁 陈利君 赵亚娟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60-1166,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a2-x-yMgTiO6:xBi^3+和La1.8-yMgTiO6:0.2Bi^3+,yEu^3+系列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对其物相进行表征,测试荧光粉的荧光光谱和寿命,研究Bi^3+和Eu^3+掺杂量和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Bi^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和能...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a2-x-yMgTiO6:xBi^3+和La1.8-yMgTiO6:0.2Bi^3+,yEu^3+系列荧光粉,用X射线衍射对其物相进行表征,测试荧光粉的荧光光谱和寿命,研究Bi^3+和Eu^3+掺杂量和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Bi^3+和Eu^3+之间的能量传递机理和能量传递效率。结果表明:所有合成的掺杂荧光粉均为单相物质;La1.8-yMgTiO6:0.2Bi^3+,yEu^3+显示出Bi^3+的蓝光发射和Eu^3+的特征红光发射;当y=0.2时,La1.6MgTiO6:0.2Bi^3+,0.2Eu^3+的能量传递效率最大,为19.2%;能量传递机理为d-d相互作用。改变Eu^3+的浓度可以得到从蓝光到橙红光颜色可调的荧光粉。La1.6MgTiO6:0.2Bi^3+,0.2Eu^3+的色坐标为(0.5385,0.2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二极管 高温固相法 双钙钛矿 钛酸盐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4)Al_(0.1)O_2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钰 粟智 潘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27-1830,共4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Ni0.5Co0.4Al0.1O2。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及表观形貌进行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以及循环伏安法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 Ni0.5Co0.4Al0.1O2。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结构及表观形貌进行分析。通过恒电流充放电以及循环伏安法进行了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充放电电压在3~4.5 V之间,在0.2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9.9 m Ah·g-1,经50次循环充放电后放电容量为142.6 m Ah·g-1,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固相法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Gd_2SiO_5:Eu^(3+)红色荧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海鹰 张希艳 王烨蛟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7-89,共3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Gd2SiO5: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灼烧温度、保温时间、助熔剂等因素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Eu3+的掺杂浓度为0.05mol,在1300℃保温4h的条件下合成的荧...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Gd2SiO5:Eu3+红色荧光粉。研究了灼烧温度、保温时间、助熔剂等因素对样品发光性能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Eu3+的掺杂浓度为0.05mol,在1300℃保温4h的条件下合成的荧光粉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在276nm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射峰位于610nm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 Gd2SiO5 Eu3+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VPO_4F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6
作者 卓海涛 王先友 +1 位作者 唐安平 刘志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17,共4页
本文报道了在氩气保护下用两段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NaVPO4F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原子吸收光谱(AAS),热重分析(TG/D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 本文报道了在氩气保护下用两段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NaVPO4F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并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原子吸收光谱(AAS),热重分析(TG/DT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恒流充放电等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750℃左右反应可以获得稳定、结晶度好的NaVPO4F,其晶型为简单单斜晶系,与前驱体VPO4的晶型一致;SEM测试表明NaVPO4F的粒径分布均匀,粒径大小在微米级,材料首次放电容量为87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高温固相法 正极材料 NaVPO4F
下载PDF
NaV_(1-x)Cr_xPO_4F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卓海涛 王先友 +1 位作者 唐安平 刘志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76-1280,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杂改性的NaV1-xCrxPO4F(x=0,0.04,0.08)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从材料的晶体结构、恒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性能等方面分析...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杂改性的NaV1-xCrxPO4F(x=0,0.04,0.08)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从材料的晶体结构、恒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性能等方面分析掺杂元素Cr在改善材料性能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掺Cr后的材料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得到较好的改善,首次放电容量达到83.3 mA.h/g,效率高达90.3%,循环20次后可逆容量保持率仍然有9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高温固相法 正极材料 CR掺杂 氟磷酸化合物
下载PDF
Sm^3+掺杂LnNbO4(Ln=La,Y)红色荧光粉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浩 刘琳 +3 位作者 徐飞翔 张晓云 崔悦 熊飞兵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81-88,共8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系列Sm3+掺杂LnNbO4(Ln=La,Y)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荧光特性、衰减寿命和荧光热猝灭等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不含杂质相,可以被近紫外光LED和蓝光LED芯片有效激发,发出色坐标为(0.615...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系列Sm3+掺杂LnNbO4(Ln=La,Y)红色荧光粉,并对样品的物相结构、荧光特性、衰减寿命和荧光热猝灭等性能进行实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不含杂质相,可以被近紫外光LED和蓝光LED芯片有效激发,发出色坐标为(0.6155,0.3802)的红光;对于LnNbO4(Ln=La,Y)基质来说,Sm^3+掺杂LaNbO4基质的荧光强度比较强,最佳的Sm3+掺杂浓度为2%;随着Sm3+掺杂浓度的提高衰减寿命曲线由单指数线形变双指数线形,且衰减寿命不断变短;Sm^3+之间的电偶极-电偶极作用是导致荧光浓度猝灭发生的原因;样品在293~450 K这一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说明Sm^3+掺杂的LaNbO4红色荧光粉具备成为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3+掺杂LnNbO4(Ln=La Y)红色荧光粉 荧光性能 白光LED 高温固相法
下载PDF
磷酸铁锂/小尺寸石墨烯复合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的制备及储能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童 李刚 +2 位作者 徐世伟 赵洋 胡南滔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6-391,共6页
磷酸铁锂(LiFePO4,LFP)是一种良好的阴极材料,然而导电率低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小的缺点限制了其在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寻找规模化工艺制备高倍率的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对于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和应用意义重大。采用模板刻蚀法制备... 磷酸铁锂(LiFePO4,LFP)是一种良好的阴极材料,然而导电率低和锂离子扩散系数小的缺点限制了其在高倍率下的电化学性能。寻找规模化工艺制备高倍率的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对于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的制备和应用意义重大。采用模板刻蚀法制备尺寸小于200 nm的小尺寸氧化石墨烯(SGO),用湿法球磨和高温固相法有效地制备碳包覆的磷酸铁锂/小尺寸石墨烯(LFP@C/SGN)复合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阻抗谱(EIS)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具有完整的晶型,SGN的引入有效地减小了LFP@C的颗粒尺寸并提升了材料的导电性。制备的LFP@C/SGN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在10 C(1 C=170 mA/g)的电流密度下,电极的放电比容量仍可以保持在92.6 mA·h/g。此外,在15 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仍具有75.8 mA·h/g的放电比容量。实验结果表明SGN的引入能有效提高电导率与离子扩散速率,从而有效地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尺寸石墨烯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LFP) 高温固相法 阴极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红色荧光粉NaBaPO_4:Eu^(3+)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敏 陈一胜 +1 位作者 张继忠 勾阳 《四川有色金属》 2009年第3期18-22,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单一六方晶系红色荧光粉NaBaPO4:Eu3+。利用XRD、SEM和荧光光谱等对NaBaPO4:Eu3+粉末的理化特性进行表征,考察了激活剂Eu3+的浓度和助熔剂NH4F用量对粉末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剂Eu3+最大掺入量...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单一六方晶系红色荧光粉NaBaPO4:Eu3+。利用XRD、SEM和荧光光谱等对NaBaPO4:Eu3+粉末的理化特性进行表征,考察了激活剂Eu3+的浓度和助熔剂NH4F用量对粉末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活剂Eu3+最大掺入量为20%,助熔剂NH4F的最大掺入量为10%,采用该配比合成得到的荧光粉NaBa0.8PO4具有最好的发光性能。在最强激发波长的近紫外光(≈393nm)激发下,样品发射强的红光(≈613nm)和橙光(≈591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BaPO4:Eu3+ 红色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白光LE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