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9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tudy on wak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speed trains 被引量:20
1
作者 Shuan-Bao Yao Zhen-Xu Sun +2 位作者 Di-Long Guo Da-Wei Chen Guo-Wei Yang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811-822,共12页
Intensive turbulence exists in the wakes of high speed trains, 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railing car could deteriorate rapidly due to complicated features of the vortices in the wake zone. As a result, t... Intensive turbulence exists in the wakes of high speed trains, 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railing car could deteriorate rapidly due to complicated features of the vortices in the wake zone. As a result, the safety and amenity of high speed trains would face a great challenge. This paper considers mainly the mechanism of vortex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in the train flow field. A real CRH2 model is studied, with a leading car, a middle car and a trailing car included. Different running speeds and cross wind conditions are considered, and the approaches of un- steady Reynold-averaged Navier-Stokes (URANS) and de- tached eddy simulation (DES) are utilized, respectively. Re- suits reveal that DES has better capability of capturing small eddies compared to URANS. However, for large eddies, the effects of two approaches are almost the same. In conditions without cross winds, two large vortex streets stretch from the train nose and interact strongly with each other in the wake zone. With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ground, a complicated wake vortex system generates and becomes strengthened as the running speed increases. However, the locations of flow separations on the train surface and the separation mechanism keep unchanged. In conditions with cross winds, three large vortices develop along the leeward side of the train, among which the weakest one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wake flow while the other two stretch to the tail of the train and combine with the helical vortices in the train wake. Thus, optimization of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the trailing car should be aiming at reduc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wake vortex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ke flow structures URANS DES high speed trains
下载PDF
德国高速列车综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瑞淳 王马矣 《国外铁道车辆》 2005年第6期1-6,共6页
介绍了德国ICE系高速列车的车型与基本结构,归纳了其技术特点。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技术特点 德国
下载PDF
“形神兼备”——高速列车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例 被引量:15
3
作者 支锦亦 徐伯初 《创意与设计》 2014年第3期88-92,共5页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高速列车设计的地域文化背景及头型轮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列车外观造型设计中主要形式及审美特征,如强调动势、具有表情、注重整体性设计等;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质及造型观,提出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感和品牌特征的...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高速列车设计的地域文化背景及头型轮廓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列车外观造型设计中主要形式及审美特征,如强调动势、具有表情、注重整体性设计等;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质及造型观,提出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感和品牌特征的列车外观设计理念及设计文化内涵,以富有中国表情和中国符号的造型反映富有创新气质的中华民族特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外观设计 文化内涵
下载PDF
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的一维非等熵流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宇光 朱克勤 席葆树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95-98,共4页
为了给我国的高速铁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特征线法对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引起的一维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作为 Kage等人研究工作的拓展 ,重点研究了隧道内非等熵流与等熵流间的差别。建立的控制方程中包含了壁面摩擦项和 Kage等... 为了给我国的高速铁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特征线法对高速列车进入隧道引起的一维非定常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作为 Kage等人研究工作的拓展 ,重点研究了隧道内非等熵流与等熵流间的差别。建立的控制方程中包含了壁面摩擦项和 Kage等人计算中没有考虑的有效截面侧壁径向做功项 ;壁面摩擦项的处理采用 Woods等类似的方法 ,得到与相应实验数据较为吻合的计算结果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侧壁做功和壁面摩擦的作用将导致压力波峰值的明显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非等熵流动 特征线法 噪声
原文传递
热源角度对6A01铝合金激光-MIG复合焊成形及气孔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韩晓辉 张志毅 +4 位作者 马国龙 吴来军 宋晓国 王厚勤 檀财旺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223,共12页
采用激光-MIG复合焊接对轨道交通铝合金型材进行焊接研究,从焊接成形、气孔缺陷和熔池行为等方面研究了热源与焊接方向的夹角对于焊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激光与焊接方向的夹角可使熔深、熔宽降低,当激光夹角从82.5°增加至11... 采用激光-MIG复合焊接对轨道交通铝合金型材进行焊接研究,从焊接成形、气孔缺陷和熔池行为等方面研究了热源与焊接方向的夹角对于焊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激光与焊接方向的夹角可使熔深、熔宽降低,当激光夹角从82.5°增加至110°时,熔深下降了50%,熔宽下降了25%,增大热源角度有利于焊缝中气孔逸出,当激光角度由82.5°增大至97.5°时,焊缝气孔率由3%下降至0%,增大电弧角度也有利于减少气孔。不同热源角度下熔滴过渡方式均为射滴过渡,增大激光和电弧与焊接方向的夹角会促使熔池变长。Fluent模拟结果说明热源夹角影响能量传播,增大激光角度会减弱能量向深度方向的传播,增大电弧角度会扩大其加热范围,进而增加熔池长度,提升熔池存在时间,有利于气孔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高速列车 铝合金型材 激光-MIG复合焊 热源角度 焊接特性
原文传递
高速列车踏面凹形磨耗及其动力学影响规律 被引量:8
6
作者 曾元辰 张卫华 宋冬利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17,共6页
踏面凹形磨耗是我国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车轮磨耗的主要形式,踏面凹形磨耗随镟修后里程逐渐加剧,将引起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车辆动力学性能的恶化。为揭示我国高速列车踏面凹形磨耗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国内某高速动车组的部分车... 踏面凹形磨耗是我国高速列车服役过程中车轮磨耗的主要形式,踏面凹形磨耗随镟修后里程逐渐加剧,将引起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进而引起车辆动力学性能的恶化。为揭示我国高速列车踏面凹形磨耗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对国内某高速动车组的部分车轮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并基于测试结果研究踏面不同位置的磨耗量,发现磨耗中心位置与名义滚动圆的偏离现象,提出基于离散点直接积分的磨耗面积表征方法。进一步通过数学推导、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以及车载实测振动数据的分析验证,研究不同踏面凹形磨耗程度情况下,车辆临界速度、轮轨作用力、振动信号的蛇行运动频率等动力学特性和指标随车轮旋修后运行里程的变化情况,总结得到踏面凹形磨耗对高速列车动力学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面磨耗 车辆动力学 磨耗规律 磨耗表征 等效锥度 高速列车
下载PDF
基于预测模糊PID控制算法的高速列车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宏阔 侯涛 陈昱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0-136,共7页
为提高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的精度,在建立高速列车运动模型的过程中,结合真实的列车参数进行模型参数寻优设计;由于传统单质点模型不考虑车长,列车在变坡点会造成较大的速度控制误差,因而结合真实线路数据提出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通过... 为提高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的精度,在建立高速列车运动模型的过程中,结合真实的列车参数进行模型参数寻优设计;由于传统单质点模型不考虑车长,列车在变坡点会造成较大的速度控制误差,因而结合真实线路数据提出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通过对预测模糊PID控制算法进行设计,采用系统仿真对比预测模糊PID控制与PID控制,结果表明: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有效提高了变坡点附近受力计算的精度,减小了速度控制的误差;针对优化后的列车模型所设计的预测模糊PID控制器能很好地控制列车跟踪理想速度曲线运行,提高列车速度控制的精度和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速度控制 模型参数寻优 变坡点 预测模糊PID
下载PDF
基于高速列车内室微气候的司乘人员体验设计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海霞 陈燕 赵勇力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7,34,共5页
研究高速列车内室微气候对列车中主要用户群体司乘人员体验的影响。分别从温度、湿度、新风量及照明等因素对高速列车微气候设计提出参考及设计原则,最后应用视线跟踪技术及行为分析等实验心理学方法尝试对列车微气候影响下的用户体验... 研究高速列车内室微气候对列车中主要用户群体司乘人员体验的影响。分别从温度、湿度、新风量及照明等因素对高速列车微气候设计提出参考及设计原则,最后应用视线跟踪技术及行为分析等实验心理学方法尝试对列车微气候影响下的用户体验度量进行研究,从而为提高列车环境质量提供崭新的科学视角,做到真正以用户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体验设计 微气候 体验度量
下载PDF
高速列车隧道等速交会条件下人体舒适度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运良 张志成 +1 位作者 杨伟超 丁铭鸿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29,共4页
基于三维非定常黏性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湍流模型,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建立高速列车隧道内等速交会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同样外形的两辆CRH380HL型高速列车以4种车速在隧道内交会时气动作用力的变化过程,得出列车车体内外... 基于三维非定常黏性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标准湍流模型,利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建立高速列车隧道内等速交会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同样外形的两辆CRH380HL型高速列车以4种车速在隧道内交会时气动作用力的变化过程,得出列车车体内外压力变化规律;运用车体内部瞬变压力计算公式计算车厢内压力,根据车厢内压力大小对乘客乘车舒适性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人体舒适度 车内压力 隧道等速交会
下载PDF
轮轨动力学与安全性试验方法对比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洋 李宏伟 唐玉杰 《铁道机车车辆》 2015年第1期25-31,84,共8页
我国高速列车与国外轮轨动力学与安全性试验方法不尽相同,且已开通运营里程高达近万公里,所以有必要对轮轨动力学与安全性试验方法进行评估。通过调研整理国内外高速列车轮轨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与安全性试验方法,确定了轮轨动力学和安... 我国高速列车与国外轮轨动力学与安全性试验方法不尽相同,且已开通运营里程高达近万公里,所以有必要对轮轨动力学与安全性试验方法进行评估。通过调研整理国内外高速列车轮轨动力学理论研究成果与安全性试验方法,确定了轮轨动力学和安全性试验方法的4方面内容: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轴横向力和构架横向稳定性。然后依次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标准限值、测试方法和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对比结果显示,我国高速铁路联调联试与车辆型式试验均对4方面内容进行测试,满足高速列车动力学与安全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轮轨动力学 安全性 试验方法
下载PDF
涡流制动实验台的实现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镭 吴家麟 应之丁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1期52-56,共5页
根据电磁场理论,分析了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时磁场的分布,涡流的大小及分布,并依据能量关系计算出制动力的大小和制动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介绍了涡流制动实验台的机械、电气结构,阐明软硬件的设计原理、设计特点.最后,... 根据电磁场理论,分析了高速列车线性涡流制动时磁场的分布,涡流的大小及分布,并依据能量关系计算出制动力的大小和制动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本文介绍了涡流制动实验台的机械、电气结构,阐明软硬件的设计原理、设计特点.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对制动力、制动力与速度的关系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轨道轮 制动力 涡流制动实验台
下载PDF
基于AR功率谱的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信号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段旺旺 金炜东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2期51-56,共6页
高速列车转向架是否故障及故障种类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及时高效的对转向架关键部件进行故障诊断,本文选用高速列车转向架典型故障振动信号,提出了运用功率谱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信号特征,先对样本数据进行... 高速列车转向架是否故障及故障种类对列车运行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及时高效的对转向架关键部件进行故障诊断,本文选用高速列车转向架典型故障振动信号,提出了运用功率谱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信号特征,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功率谱估计,构造包含所有工况的特征频点数组,将这些频率点在每个样本的功率谱中对应的幅值作为特征向量,再通过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去除冗余的特征项,最后经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判断出故障种类。用加速度和位移传感器选取5个测点,取得了满意的识别结果,准确率在90%以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故障诊断 高速列车 信号分析 转向架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轮轨噪声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凤勤 王重实 高芳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0-293,共4页
对高速列车轮轨噪声产生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论证了钢轨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是轮轨噪声的主要成分;通过对模拟运行的高速列车轮轨噪声源的测试与分析,表明列车运行速度是影响轮轨噪声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提出高速列车轮轨噪声控... 对高速列车轮轨噪声产生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论证了钢轨振动产生的辐射噪声是轮轨噪声的主要成分;通过对模拟运行的高速列车轮轨噪声源的测试与分析,表明列车运行速度是影响轮轨噪声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此提出高速列车轮轨噪声控制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分析 噪声控制 高速列车 轮轨噪声
下载PDF
高速动车车窗玻璃破损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勇 王萍 +1 位作者 杨光 张朝阳 《刑事技术》 2013年第2期41-44,共4页
本文通过对24例高速动车组车窗玻璃破损现场勘查资料的分析,归纳了车窗玻璃在非人为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不同情况下玻璃破损的特点,探讨了动车车窗玻璃破损的机理,提出了勘查此类现场的要点及防范措施。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车窗玻璃破损 空气动力学 现场勘查
下载PDF
高速列车侧墙焊接虚拟现实系统开发
15
作者 王竟宇 马思群 +2 位作者 聂春戈 孙彦彬 邱广宇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8期57-60,114,共5页
侧墙是高速列车车体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其焊接工艺复杂、专业设备昂贵,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培养技术熟练的员工来满足生产要求,但常规的人员现场培训方法会占用专业的生产设备,降低企业生产效率,难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为了满足企业对... 侧墙是高速列车车体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其焊接工艺复杂、专业设备昂贵,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培养技术熟练的员工来满足生产要求,但常规的人员现场培训方法会占用专业的生产设备,降低企业生产效率,难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为了满足企业对专业焊接人才培养及培训的需要,基于虚拟现实技术,通过3dsMax建立焊接车间及装卡工具模型,采用LOD技术降低内存占用。依靠Unity3D虚拟现实引擎搭建仿真环境,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系统功能,并应用包围盒算法优化焊接过程演示。参照铝合金侧墙焊接工艺流程,开发完成高速列车侧墙焊接虚拟现实系统。实践表明,所开发的系统包含知识考核、操作交互、结果展示等功能,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视性及沉浸感,能够有效满足高速列车制造人员训练要求,同时保证培训期间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高速列车 侧墙 焊接模拟
下载PDF
高速列车绕流的数值模拟
16
作者 王开春 朱国林 郭应钧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7年第2期78-84,共7页
给出了用低速N-S方程求解高速列车绕流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显隐式结合的方法来加快收敛速度,基于该方法编制了计算软件系统Train3D,用该软件系统对高速列车外形的外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该外形的空气动力特性和流场结构。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气动力 数值计算 数值模拟 N-S方程
下载PDF
被动式压力控制技术的高速列车车内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17
作者 梅元贵 范崇勋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7,共10页
现有采用被动式技术的高速列车车内压力计算方法,未考虑压力保护阀实际工作状态及鸭嘴孔的影响,不利于准确预测通过隧道时的车内压力。基于被动式压力保护阀开闭控制技术路线和空调鸭嘴孔开闭对车体气密性的影响特征,建立列车通过隧道... 现有采用被动式技术的高速列车车内压力计算方法,未考虑压力保护阀实际工作状态及鸭嘴孔的影响,不利于准确预测通过隧道时的车内压力。基于被动式压力保护阀开闭控制技术路线和空调鸭嘴孔开闭对车体气密性的影响特征,建立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内压力计算方法。在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黎曼变量特征线法获得车外压力后,分析单列车通过短、中长、长、特长隧道情况下压力保护阀开闭特征,并对比分析单列车通过隧道情景下现有计算方法与本文方法预测车内压力变化的差异;结合压力舒适性标准限值分析车内压力舒适性指标值。研究表明:本文计算方法合理可行,不仅能更精确预测被动式技术的高速列车车内压力变化规律,而且为压力保护阀开闭控制技术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空气动力学优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压力波 车内压力 被动式压力控制技术 压力保护阀 鸭嘴孔
下载PDF
列车交会过程非定常流场的显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崔桂香 张晓航 +1 位作者 缪泉 张兆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55-259,共5页
本文介绍在水槽拖模实验中应用流向标法显示列车交会过程的非定常流场,给出交会初期、中期和后期两列车间的二维流场。
关键词 流场显示 非定常流动 高速列车 水槽试验
下载PDF
列车刹车闸片冶金材料成分配比优化研究
19
作者 严继斌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3期64-65,69,共3页
为了促进我国列车刹车闸片粉末冶金材料的发展,研究分析了不同增强组元对粉末冶金材料制备的摩擦材料性能影响。研究分析的2种增强组元分别是羰基铁粉和磷铁粉,粉末冶金材料的基体为超细铜粉,润滑组元为镀铜石墨,摩擦组元为铬铁粉。结... 为了促进我国列车刹车闸片粉末冶金材料的发展,研究分析了不同增强组元对粉末冶金材料制备的摩擦材料性能影响。研究分析的2种增强组元分别是羰基铁粉和磷铁粉,粉末冶金材料的基体为超细铜粉,润滑组元为镀铜石墨,摩擦组元为铬铁粉。结果显示,时速低于275 km/h时,磷铁粉材料的摩擦系数更高,时速高于275 km/h时,羰基铁粉的摩擦系数更高,时速为350 km/h时,羰基铁粉材料磨损量为0.625 mg/kJ,磷铁粉材料磨损量为1.634 mg/kJ,研究还探讨了磷铁粉及羰基铁粉对列车刹车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对我国粉末冶金材料、制备列车刹车闸片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粉末冶金 高速列车 刹车闸片 摩擦系数 磨损量
下载PDF
高速列车设备舱变流器冷却通风性能试验研究
20
作者 汪秀平 王祉歆 +5 位作者 徐翠强 李景涛 周伟 王雅昭 沈浪 汤升发 《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变流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冷却性能,提高变流器设备舱的通风冷却效率,本文针对某型动车组牵引变流器通风性能进行了实车试验研究,通过在变流器进排风口位置布设传感器,监测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变流器设备舱进排风口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速列车变流器在运行过程中的冷却性能,提高变流器设备舱的通风冷却效率,本文针对某型动车组牵引变流器通风性能进行了实车试验研究,通过在变流器进排风口位置布设传感器,监测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变流器设备舱进排风口位置处的进风风量、排风风量.对通风风量的结果和通风风量随列车运行状态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变流器散热水温温升规律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当8车作为头车运行时,行车风方向与风机排风方向一致,促进排风,当1车作为头车运行时,行车风方向与风机排风方向相反,抑制排风.最大抑制风量占列车静置风机全速风量的1.6%.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设备舱牵引变流器的设计选型及安装布置方式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设备舱 变流器 风量 冷却通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