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0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铁路振动荷载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66
1
作者 梁波 罗红 孙常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9-94,共6页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已成为研究和解决路基问题的重要方面,通过确定动荷载来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列车荷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时涉及列车轴重、悬挂体系、行车速度、轨道组成、线路平顺等等因素。... 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已成为研究和解决路基问题的重要方面,通过确定动荷载来研究路基的动力特性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列车荷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同时涉及列车轴重、悬挂体系、行车速度、轨道组成、线路平顺等等因素。本文将在充分考虑振动荷载产生机理(车辆因素、轨下基础因素等)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列车荷载表达式进行修正和完善。修正后的表达式,既考虑了相邻轮对间轮轨力的相互叠加和轨枕的分散作用,又考虑了由于轨道不平顺所产生的振动激励及其他要素,以期为高速列车动荷载的确定和路基动力响应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基 动力特性 列车荷载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中国省际可达性的影响 被引量:146
2
作者 冯长春 丰学兵 刘思君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87-1194,共8页
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至2015年建成,将覆盖所有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铁路可达性因此成为近年可达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研究高铁时代中国省际可达... 中国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客运专线规划至2015年建成,将覆盖所有省会及90%的50万以上人口城市,高速铁路可达性因此成为近年可达性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研究高铁时代中国省际可达性及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传统客运最短旅行时间(含中转及停留)数据得到的省际可达性呈中心—外围模式,以郑州—武汉为中心,其他省份按"距离衰减规律"成为圈层式阶梯状空间格局;②高速铁路建设带来省际联系时间缩短、可达性最优区域大幅增加等"高铁效应",空间结构仍以武汉—郑州为中心呈现中心—外围模式;③高铁运营使省际可达性均衡化,可达性变化幅度在空间上呈中间凹四周高的"碗形"特点,位于客运铁路网络中心附近的省份变化幅度较小,外围地区如云南、福建等省可达性变化幅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高速铁路 最短旅行时间 空间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经济集聚与均等化的影响 被引量:128
3
作者 李红昌 Linda Tjia 胡顺香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7-143,共17页
高速铁路对城市经济集聚与均等化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引起可达性变化,再引起集聚租金变化,进而引起城市经济与空间集聚的变化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DID估计模型,分别以第三产业区位熵等4个指标作为集聚经济指数,计量分析高速铁... 高速铁路对城市经济集聚与均等化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引起可达性变化,再引起集聚租金变化,进而引起城市经济与空间集聚的变化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DID估计模型,分别以第三产业区位熵等4个指标作为集聚经济指数,计量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集聚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集聚经济的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高速铁路促进经济更向西部地区集聚,有益于我国经济趋向于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可达性 集聚经济 均等化
原文传递
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研究 被引量:87
4
作者 田长海 张守帅 +1 位作者 张岳松 姜昕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6,共6页
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完全不同于普速铁路。根据高速铁路CTCS-2/CTCS-3级列控系统和CTC的技术特点,遵循我国高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在不考虑延续进路条件下,分析确立高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 高速铁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方法完全不同于普速铁路。根据高速铁路CTCS-2/CTCS-3级列控系统和CTC的技术特点,遵循我国高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在不考虑延续进路条件下,分析确立高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提出计算公式中各参数的取值,检算我国高速铁路可实现的高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分析影响高速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列车追踪间隔时间 检算
下载PDF
高铁对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9
5
作者 宋文杰 朱青 +3 位作者 朱月梅 孔翠翠 史煜瑾 顾永涛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7-63,共7页
通过对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359个高铁站点到城区可达性的定量测算,结合文献分析法,从可达性提升、站点周边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三方面解析高铁站点的建设对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Levinson的基于西方高铁可达性的结论对于我国... 通过对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359个高铁站点到城区可达性的定量测算,结合文献分析法,从可达性提升、站点周边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三方面解析高铁站点的建设对不同规模城市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Levinson的基于西方高铁可达性的结论对于我国高铁来说不完全符合:大城市获得了更好的"相对可达性",但部分中小城市并没有获得"绝对可达性"的提升,相反甚至导致其可达性低于高铁开通前;在产业转移与产业同质化两大背景下,我国高铁对不同规模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两个显著特征,即高铁导致了大城市第三产业的空间极化发展,但对第二产业有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分工合作、均衡发展的促进作用;高铁促进了相邻大城市之间的"同城化效应",但尚处于同城化的初始阶段,同时高铁也使巨型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获得扩散作用的有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规模 可达性 同城化
原文传递
高铁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 被引量:68
6
作者 陈丰龙 徐康宁 王美昌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73,共15页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27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铁经停车次频率数据,考察了高铁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发展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高铁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特征,高铁的...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27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铁经停车次频率数据,考察了高铁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发展总体上有利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高铁对不同类型城市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特征,高铁的积极作用更偏向于中东部地区的城市、人口规模大的城市以及与大城市时空距离近的城市。此外,高铁速度快慢并没有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带来较大的差异,但始发列车和非始发列车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本文还构建了地理和历史工具变量以克服高铁的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支持了高铁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存在因果关系的结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人口流动和资本流动是高铁发展促进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人口流动
原文传递
高铁影响下的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研究 被引量:67
7
作者 侯雪 刘苏 +1 位作者 张文新 胡志丁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73-1579,共7页
文章通过总结1 400份实证调查问卷,利用GIS及社会统计方法,从出行交通方式、出行频率、出行需求、出行时空分布及出行空间感知五个方面,分析归纳出在高铁影响下,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的特征及其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变化。研究发现:京津城际... 文章通过总结1 400份实证调查问卷,利用GIS及社会统计方法,从出行交通方式、出行频率、出行需求、出行时空分布及出行空间感知五个方面,分析归纳出在高铁影响下,京津城际出行行为的特征及其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变化。研究发现:京津城际高铁不但改变了原有城际交通的分布结构,加强了城际出行的强度,增加了人们城际出行的需求;同时影响了人们对城际出行的空间感知,使得部分人群产生了职住分离的意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职住分离这种新的就业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出行行为 高速铁路 特征变化 北京市 天津市
原文传递
中国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关键技术 被引量:64
8
作者 郑健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7期18-27,共10页
桥梁设计与建造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在京津城际铁路桥梁、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建设实践中,广泛借鉴世界高速铁路桥梁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建设经验,在建设理念、技术标准、设计特点、技术运用等方面,进... 桥梁设计与建造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关键。在京津城际铁路桥梁、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建设实践中,广泛借鉴世界高速铁路桥梁的先进技术和成功建设经验,在建设理念、技术标准、设计特点、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探索,并得到了充分地运用,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桥梁 关键技术
下载PDF
中国高速列车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55
9
作者 张卫华 王伯铭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2,69,共6页
介绍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规划,阐述了高速列车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给出了中国高速列车基本模式,分析了京沪高速列车的特征和先进性,阐明了制约高速列车速度提升的因素,肯定了基础研究对高速列车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速列车 动车组 动力学
下载PDF
高速铁路季节性冻土路基冻胀时空分布规律试验 被引量:62
10
作者 蔡德钩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1,共6页
采用冻胀自动监测、水准观测和轨道动态检测相结合的路基冻胀综合监测体系,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第1条高速铁路——哈大高铁的路基冻胀进行长期监测,研究其时空特征以及线路平顺性与冻胀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哈大高铁路基的冻融发... 采用冻胀自动监测、水准观测和轨道动态检测相结合的路基冻胀综合监测体系,对我国季节性冻土地区第1条高速铁路——哈大高铁的路基冻胀进行长期监测,研究其时空特征以及线路平顺性与冻胀发展过程的关系。结果表明:哈大高铁路基的冻融发展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初始波动、快速冻胀、稳定冻胀和融化回落4个阶段,其中的快速冻胀和融化回落阶段对线路平顺性的影响最大,是线路维护的重难阶段;哈大高铁路基的冻胀主要发生在基床浅层,是路基防冻胀设计的重点,监测点中冻胀比达到0.9时冻深不超过110cm的占90%,因此可以将冻深110cm作为划分基床浅层冻胀的界限值;哈大高铁路基的冻胀整体上呈逐年改善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路基 季节性冻土 冻胀 冻深 监测 线路平顺性 高速铁路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桥过渡段的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41
11
作者 罗强 蔡英 翟婉明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5-70,共6页
本文应用车辆与线路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理论,分析了路桥过渡段的不平顺对高速行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由路桥结构的工后沉降差引起的轨而弯折变形是影响高速列车安全舒适运行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桥过渡段 车辆 线路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内瞬变气压和乘车舒适度准则 被引量:56
12
作者 王建宇 万晓燕 吴剑 《现代隧道技术》 E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0,共6页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所诱发的各种空气动力学效应中,瞬变压力问题是需要在隧道设计中着重考虑的。瞬变压力不仅会作用于隧道结构和车辆,而且会对乘员健康和旅客乘车舒适度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同时,在对国外有关技术标准研...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所诱发的各种空气动力学效应中,瞬变压力问题是需要在隧道设计中着重考虑的。瞬变压力不仅会作用于隧道结构和车辆,而且会对乘员健康和旅客乘车舒适度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同时,在对国外有关技术标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着重对我国高速铁路隧道设计气压舒适度准则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隧道 瞬变压力 舒适度准则
下载PDF
高速铁路轮轨匹配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1
13
作者 周清跃 刘丰收 +3 位作者 张银花 田常海 俞喆 张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84,共7页
对我国高速铁路因轮轨匹配问题而导致轮轨接触位置不良、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超限报警、动车组异常抖动、钢轨波磨、道岔直尖轨非工作边疲劳裂纹等的具体成因进行研究,并主要从轮轨接触关系、等效锥度、轮轨匹配、钢轨打磨、道岔直尖... 对我国高速铁路因轮轨匹配问题而导致轮轨接触位置不良、动车组构架横向加速度超限报警、动车组异常抖动、钢轨波磨、道岔直尖轨非工作边疲劳裂纹等的具体成因进行研究,并主要从轮轨接触关系、等效锥度、轮轨匹配、钢轨打磨、道岔直尖轨处理等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车轮型面与60钢轨廓形不匹配导致了轮轨接触位置不良,采用60N钢轨可使轮轨的接触位置居中;按设计的钢轨廓形或60N钢轨廓形进行钢轨打磨,可以有效降低轮轨的等效锥度,从而抑制动车组异常抖动和构架横向加速度超限;采用GMC96—B型和GMC96—X型钢轨打磨车打磨产生的钢轨周期性磨痕波深较大时,容易发展成钢轨波磨,而采用大机打磨可有效治理钢轨波磨;道岔直尖轨非工作边因未倒棱且长期承受应力集中作用是造成其产生疲劳裂纹的根本原因,可采用倒圆和组合断面轨面修型处理,有效控制直尖轨非工作边的疲劳伤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匹配 轮轨接触关系 构架横向加速度 钢轨波磨 等效锥度 高速铁路
下载PDF
智能高铁中的5G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1
14
作者 艾渤 马国玉 钟章队 《中兴通讯技术》 2019年第6期42-47,54,共7页
介绍了面向智能高铁的5G场景及业务需求,并针对场景及业务分析了适用于智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天线(MIMO)、超可靠低时延、大规模接入等5G关键技术。同时给出了3种智能高铁中的5G应用案例:5G智慧车站应用、5G物联网应用以及5G移动边缘计算... 介绍了面向智能高铁的5G场景及业务需求,并针对场景及业务分析了适用于智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天线(MIMO)、超可靠低时延、大规模接入等5G关键技术。同时给出了3种智能高铁中的5G应用案例:5G智慧车站应用、5G物联网应用以及5G移动边缘计算(MEC)应用。认为5G多种关键技术将会为未来实现高速铁路的智能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智能系统 5G
下载PDF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50
15
作者 张岳松 田长海 +1 位作者 姜昕良 王钰滨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5,共6页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合考虑列车的长度、运行速度、常用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车站作业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等影响因素,借鉴普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给出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4种追踪间隔时间和7种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为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间隔时间 追踪间隔时间 车站间隔时间 高速铁路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研究 被引量:50
16
作者 姜子清 司道林 +1 位作者 李伟 杜香刚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4,共6页
通过现场测试和运用NUCARS动力学计算软件,对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的特点及其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和钢轨波磨整治限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线路高速区钢轨波磨的波长一般为120~150mm,而在车站附近的线路低速区钢轨波磨的波长... 通过现场测试和运用NUCARS动力学计算软件,对高速铁路钢轨波磨的特点及其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和钢轨波磨整治限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线路高速区钢轨波磨的波长一般为120~150mm,而在车站附近的线路低速区钢轨波磨的波长一般为60~80mm,波磨的平均深度一般在0.10 mm以下;钢轨波磨的波长与列车速度耦合作用产生的特定频率会使轨道结构产生较为明显的高频振动分量,从而引起轮轨垂直力以及钢轨、轨道板和底座板振动加速度的增大,比钢轨无波磨区增大1倍左右;钢轨有、无波磨时轮轨水平力和梁面振动加速度变化不大;随着钢轨波磨深度的增加,轮轨垂直力和轮轨减载率均增大;综合考虑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的平顺性和安全性等技术要求,推荐高速铁路钢轨波磨整治的深度限值为0.0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波磨 波磨整治限值 轨道结构 动力响应
下载PDF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赵丽珍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58,共5页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以放行高速列车的能力来计算的 ,当各列车停站方案不同时 ,有停站的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的高速列车会产生扣除 ,在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 ,由于中、高速列车存在速差 ,中速列车也将产生扣除 ,因此 ,高速铁路区...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是以放行高速列车的能力来计算的 ,当各列车停站方案不同时 ,有停站的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的高速列车会产生扣除 ,在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 ,由于中、高速列车存在速差 ,中速列车也将产生扣除 ,因此 ,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较为复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图解相结合的方式 ,计算高速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对有停站高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和中速列车相对于有停站与无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进行了理论分析 ,并得出了三者的关系 ;利用计算机编制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软件铺画满表列车运行图 ,分别图解出有停站高速列车扣除系数及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条件下的中速列车相对于无停站高速列车和有停站高速列车的扣除系数 ,在此基础上 ,计算高速铁路高、中速混跑条件下 ,不同中速列车数量时的区间通过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扣除系数 区间通过能力 计算 分析
下载PDF
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加剧了“城市蔓延”吗?——来自地级城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8
18
作者 邓涛涛 王丹丹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5-137,共13页
中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加速了城市的人口流动和土地开发。然而,二者的推进缺乏协调性,当前中国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超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需求,从而导致了城市蔓延现象。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以2007年-2015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为研... 中国高速铁路大规模建设加速了城市的人口流动和土地开发。然而,二者的推进缺乏协调性,当前中国土地城镇化速度明显超出人口城镇化的空间需求,从而导致了城市蔓延现象。文章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以2007年-2015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中国高速铁路建设与城市蔓延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高速铁路已成为诱发中国城市蔓延现象的重要因素。逐年检验的结果显示,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不断推进,由高铁导致的城市蔓延现象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城市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研究发现,规模较大城市、东部地区城市和设高铁站于城市外围的城市蔓延水平受高速铁路的影响更大。因此,文章认为,中国城市在把握高速铁路开通机遇的同时,应积极规避高速铁路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城市建设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蔓延 城市规模 城市区位 高铁站位置
原文传递
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冻胀管理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赵国堂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共8页
以哈大高速铁路路基冻胀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冻胀特点,提出了冻胀波形特征及表征方式。建立了路基冻胀变形与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不平顺传递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路基冻胀对轨道不平顺及无砟轨道结构的... 以哈大高速铁路路基冻胀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冻胀特点,提出了冻胀波形特征及表征方式。建立了路基冻胀变形与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不平顺传递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了路基冻胀对轨道不平顺及无砟轨道结构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冻胀上拱变形在波长20m以内时,传递到无砟轨道轨面的不平顺波长增大、峰值接近,可以采用轨道不平顺管理标准作为路基冻胀的控制标准;在波长40m以内时,对底座板和轨道板的离缝及受力影响显著,能够根据离缝控制标准和轨道板与底座板产生裂缝特性确定对应冻胀波长和峰值的管理值。从而将轨道不平顺和无砟轨道结构伤损控制所对应的冻胀波长与峰值结合起来,并考虑扣件与坡度调整等维修方式,提出严寒地区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冻胀管理标准的确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基冻胀 无砟轨道 高速铁路 管理标准 轨道不平顺 结构伤损
下载PDF
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形式与行车组织协调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5
20
作者 赵丽珍 赵映莲 +1 位作者 杨岳勤 冯春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主要研究如何确定京沪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 ,以确保综合维修计划和行车组织之间的有机协调。分析认为 :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 ,跨线中速列车尤其是“夕发朝至”列车在高速线上运行 ,要占用夜间维修“天窗”时段 ,将与综... 主要研究如何确定京沪高速铁路综合维修“天窗”开设方式 ,以确保综合维修计划和行车组织之间的有机协调。分析认为 :高、中速列车混跑模式下 ,跨线中速列车尤其是“夕发朝至”列车在高速线上运行 ,要占用夜间维修“天窗”时段 ,将与综合维修作业产生干扰和矛盾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客车开行方案 ,根据行车组织和设备维修作业对“天窗”的需求 ,经铺画运行图确定京沪高速铁路应采用“隔日单向矩形天窗”。为此 ,分析了一线行车、邻线维修的可行性 ,经过计算得出 ,无论是工务维修还是接触网维修 ,开设“隔日单向矩型天窗”,时间在 0 :0 0~ 6:0 0或 0 :0 0~ 5 :0 0都是可行的 ,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 ,此时列车的运行速度只要不大于 160 km· h- 1 ,在维修作业上是安全的 ;对于行车方面 ,采用“隔日单向矩形天窗”的线路通过能力较“双线矩型天窗”有所增加 ,且能开行 8~ 10对左右的“夕发朝至”列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维修“天窗” 开设形式 行车组织 高速铁路 协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