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研究(1979~1998) 被引量:18
1
作者 陶祖范 孙全富 +7 位作者 邹剑明 查永如 李嘉 刘玉升 袁镛龄 秋■澄伯 菅原努 魏履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 6 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的致癌危险 ,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 癌症死亡资料收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 ,1979~ 1986年的资料从动态队...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 6 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的致癌危险 ,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 癌症死亡资料收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 ,1979~ 1986年的资料从动态队列中收集 ,1987~ 1998年资料从固定队列获得。两组资料通过记录连接法合并。外照射个人剂量是根据辐射剂量仪测得的环境(室内、外 )辐射水平 ,并考虑不同性别年龄的居留因子来估算。内照射个人剂量根据各类测量数据估算 ,不考虑性别年龄的差异。相对危险 (RR)和超额相对危险系数 (ERR Sv)及 95 %置信区间 (CI)采用Epicure中AMFIT的程序估算。结果 通过对 12 5 0 79人 1979~ 1998年的观察 ,共累积观察了1992 94 0人年 ,期间总共死亡 12 4 4 4例 ,其中癌症死亡 12 0 2例。整个高本底地区全癌死亡的相对危险RR =1 0 0 (95 %CI,0 89~ 1 14 ) ,与对照地区相比无统计学差异。高本底地区高、中、低剂量组全癌死亡相对危险的计算结果 ,均未显示其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也未发现其与剂量呈一致性的变化趋势。调查还表明 ,不同地域、不同观察周期以及诊断水平等因素对全癌相对危险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部位别癌症死亡相对危险分析表明 ,除食管癌高本底地区高于对照地区且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相对危险 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 阳江地区 死亡 个人累积剂量
原文传递
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空气中氡浓度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镛龄 森岛弥重 +3 位作者 沈泓 古贺妙子 魏履新 菅原努 《中国辐射卫生》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 观察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空气中氡、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α径迹蚀刻法 ,用Rn -Tn杯监测器对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 (HBRA)和相邻的正常本底对照地区 (CA)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空气中累积氡、浓度的定点测量。结果 HBRA... 目的 观察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空气中氡、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α径迹蚀刻法 ,用Rn -Tn杯监测器对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 (HBRA)和相邻的正常本底对照地区 (CA)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空气中累积氡、浓度的定点测量。结果 HBRA室内空气中氡、浓度明显高于室外 ,CA则无明显差别。调查地区室内外空气中氡、浓度随季节变化不是很明显 ,秋冬季比春夏季稍高。HBRA室内空气中氡、浓度与地表γ外照射辐射水平和建筑材料类型存在着一定关系 ,CA无明显变化规律。HBRA室内空气中氡浓度变化不是很大 ,而室内空气中浓度变化起伏很大 ,在离地面 1 2m高处 ,距墙 5~ 10cm处的平均浓度是距墙 80~ 10 0cm处的 12 9倍 ;在距墙 1 2m ,离地面 5~ 10cm处的平均浓度为距地面 80~ 10 0cm处的 6 2 1倍。结论 HBRA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略高于世界按人口加权平均值 ,是CA的 2 6 3倍 ;但浓度分别是世界均值和CA的 2 9 7和 7 18倍 ,它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变化很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地区 Rn-Tn杯监测器 气浓度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吕兑财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 2000年第6期275-281,共7页
国内外有关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的研究始于 70年代末 ,近年来已从低剂量诱导蛋白生成、基因调控方面研究其机制。本文分别从流行病学调查和放射生物学研究两大领域对低剂量辐射兴奋效应及其机制加以综述。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兴奋效应 天然放射性高成本地区 职业性受照
下载PDF
阳江高本底地区室内空气中^(222)Rn、^(220)Rn子体水平的一些调查和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波 郭秋菊 +1 位作者 孙全富 邹剑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0-55,共6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4年3月在广东省阳江市高本底辐射地区采用固体径迹法累积测量室内空气中222Rn2、20Rn子体水平的结果。高本底地区调查了5个自然村,对照地区1个自然村,有效测量点数共计64个点,其中高本底地区55个,对照地区9个。高本底...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4年3月在广东省阳江市高本底辐射地区采用固体径迹法累积测量室内空气中222Rn2、20Rn子体水平的结果。高本底地区调查了5个自然村,对照地区1个自然村,有效测量点数共计64个点,其中高本底地区55个,对照地区9个。高本底地区26处土房室内空气中222Rn2、20Rn子体平衡当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57.1 Bq.m-3和12.6 Bq.m-3,29处砖房室内空气中222Rn2、20Rn子体平衡当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1.8 Bq.m-3和4.7 Bq.m-3。同时,还对222Rn2、20Rn析出率及室内222Rn2、20Rn浓度进行了测量。从调查结果看出,房间通风条件对室内222Rn2、20Rn子体浓度有明显的影响,对220Rn子体浓度的影响尤为显著,对222Rn子体浓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0^Rn子体 222^Rn子体 测量 高本底辐射地区 阳江
下载PDF
阳江高本底地区女性居民甲状腺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苏垠平 邹剑明 +4 位作者 谭光享 秋叶澄伯 雷淑洁 李小亮 孙全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37-841,874,共6页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4个管区和对照地区(CA)的2个管区选择50岁以上女性居民中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直径;测量居民血压、身高及体...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影响。方法 分别从高本底辐射地区(HBRA)的4个管区和对照地区(CA)的2个管区选择50岁以上女性居民中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及直径;测量居民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并考虑居住史,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HBRA与CA居民的平均累计剂量分别为(162.5±38.1)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1)岁。经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HBRA高于CA,HBRA为70.2%、CA为51.0%。不同类型甲状腺结节中,实性甲状腺结节所占比例最高,HBRA为87.7%,CA为75.9%。将实性结节按其最大直径分组,调整年龄影响因素后,对于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来讲,高本底地区为实性甲状腺结节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其中直径〈10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0.804,P〈0.05;直径为10~15 mm的结节β回归系数=1.277,P〈0.05)。个人累积剂量为甲状腺实性小结节(〈15 mm)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随着累积剂量的增加其风险有增加的趋势。 结论 未见长期低剂量辐射对大结节有影响,但有增加实性甲状腺小结节(〈15 mm)发生风险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长期低剂量辐射 高本底地区 甲状腺超声检查
原文传递
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1979—1998年肺结核死亡危险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小娟 孙全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方法建立一个包括89694例暴露和35385例非暴露的观察队列,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回顾性随访收集居民的死亡信息。将性别、到达年龄、随访年份和剂量率组(高、中、低和对照组)等作为... 目的探讨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方法建立一个包括89694例暴露和35385例非暴露的观察队列,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分阶段回顾性随访收集居民的死亡信息。将性别、到达年龄、随访年份和剂量率组(高、中、低和对照组)等作为分类变量计算人年列表,调整相应变量,计算高本底相对于对照地区各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死亡相对危险(RR)。结果高本底地区40岁以上4个年龄组(40~、50~、60~和≥70)居民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均低于对照地区,RR值(95%CI)分别为0·75(0·42~1·34)、0·72(0·49~1·07)、0·71(0·53~0·95)和0·45(0·34~0·59),其中60~和≥70年龄组两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随访阶段均可观察到高本底地区居民肺结核死亡危险低于对照地区;两地区的肺结核死亡相对危险与累积剂量呈负向相关(P<0·001)。肺结核死亡与受照剂量的超额相对危险ERR/Sv(95%CI)=-1·09(-1·34^-0·85)。在高本底的阳东和阳西两地区,不同诊断单位、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随访阶段的肺结核死亡危险在两地区一致。结论高本底地区受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人群的肺结核死亡危险显著低于对照地区,且观察到了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这可能与高本底地区居民长期受低水平电离辐射全身照射导致的免疫功能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小剂量 高本底
原文传递
阳江高本底女性居民低剂量辐射照射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苏垠平 谭光享 +6 位作者 雷淑洁 邹剑明 张素芬 刘建香 李小亮 孙全富 秋菜澄伯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82-687,共6页
目的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剂量率最高的4个管区,对照地区选择了距中心镇距离与高本底地区所选管区距中心镇距离相近的2个管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选取50岁以上女性... 目的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γ外照射剂量率最高的4个管区,对照地区选择了距中心镇距离与高本底地区所选管区距中心镇距离相近的2个管区,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选取50岁以上女性居民各100名,通过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量血压、身高及体重,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个人生活史和居住史。同时,依据既往研究所测量的室内外环境地表γ剂量率及调查的年龄别居留因子,估算个人终生累积剂量。结果阳江高本底与对照地区居民的平均累积剂量分别为(161.2±38.6)和(43.7±7.3)mSv,平均年龄分别为(65.2±10.4)和(60.7±8.0)岁。高本底地区居民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左、右两侧分别为(1.0±0.3)和(1.0±0.2)mm,对照地区左右两侧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均为(0.9±0.2)mm。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血脂因素后,个人终生累积剂量为左颈动脉中内膜增厚的一个危险因素(β左=0.0007,P〈0.05)。不同剂量组(〈50,50~,100~,200~mSv)经调整后左动脉中内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0.9、1.0、0.9、1.1mm。结论长期低剂量辐射可能有加速血管老化、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中内膜厚度 长期低剂量辐射 高本底地区 动脉粥样硬化
原文传递
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端粒长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小亮 李坤 +5 位作者 孙全富 雷淑洁 赵玉倩 刘建香 谭光享 邹剑明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53-857,共5页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 在阳江市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和恩平市对照地区,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各选择40名55岁以上、年龄匹配的女性作为高本底组和对照组,采集其外周静脉血,分离基因组DNA,采用实时... 目的 探索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端粒长度的影响。方法 在阳江市天然放射性高本底地区和恩平市对照地区,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各选择40名55岁以上、年龄匹配的女性作为高本底组和对照组,采集其外周静脉血,分离基因组D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量其端粒的相对长度。两组端粒长度均数的比较,对数据取平方根后进行t检验。调查对象按照年龄分为55~、60~、65~和70~岁4组,按照体质量指数(BMI)分为〈18.5、18.5~、24~和28~kg/m2 4组,调整年龄与BMI因素,将全部调查对象的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全部调查对象分为端粒较长组(≥ 2)和较短组(〈2),对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高本底组与对照组平均累积受照剂量分别为(169.52±27.43)和(47.52±6.50) mSv。高本底组端粒长度为1.98±1.25,低于对照组的2.69±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累积剂量对端粒长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关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累积受照剂量的OR值为0.992,95%可信区间为0.985~0.999,接近于1,端粒长度与受照剂量呈负相关关系,但效应不明显。结论 未发现居民端粒长度与累积受照剂量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但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能会导致人端粒长度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长度 低剂量辐射 高本底地区
原文传递
阳江天然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外周血P53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耿继武 苏世标 +3 位作者 温翠菊 谭惠玲 陈建雄 邹剑明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照射对当地居民外周血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5名阳江天然放射高本底地区(HBRA)男性居民作为暴露组,邻近地区(CA)男性居民3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两组人群外周血中P53蛋白含量... 目的探讨天然高本底辐射照射对当地居民外周血中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5名阳江天然放射高本底地区(HBRA)男性居民作为暴露组,邻近地区(CA)男性居民35名作为对照组,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两组人群外周血中P53蛋白含量。结果HBRA居民和CA居民外周血P=53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0.992±0.155)和(1.055±0.17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年龄、吸烟、饮酒、射线接触调整后,与CA居民相比HBRA居民P53蛋白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1,95%CI0.407~3.783)。结论低水平电离辐射长期作用人体,其外周血中P53蛋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尚不能判断长期小剂量辐射与P53表达高低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辐射 低剂量 P53 WESTERN Blotting法
下载PDF
广东阳江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混浊调查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焱 秋叶澄伯 孙全富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 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辐射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随机整群抽取2个村和3个村的年龄≥4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裂隙灯眼晶状体混浊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眼晶状体... 目的 研究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对眼晶状体混浊的影响.方法 在广东省辐射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分别随机整群抽取2个村和3个村的年龄≥4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裂隙灯眼晶状体混浊检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眼晶状体混浊的危险因素.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之后,与对照地区居民相比,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患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核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OR值分别为0.99(95% CI:0.72 ~ 1.37)、1.45(95% CI:0.99 ~2.11)、0.82(95% CI:0.60 ~ 1.14)、4.05(95% CI:1.56 ~ 10.46),提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危险性增高.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受照可能是眼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高本底地区 晶状体混浊
原文传递
车载4道脉冲幅度甄别器正[φ4×4英寸NaI(Tl)为探测器]对广州-阳江及香港地区辐射水平的连续测量
11
作者 阪上正信 米原英典 +2 位作者 马吉增 李源新 陈志岳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21-430,共10页
文中主要给出车载4道脉冲甄别器(以φ4×4英寸 NaI(Tl)为探测器)在广州—阳江往返途中的环境天然辐射水平的连续测量以及手携此仪器对阳江—广东高本底地区中一些场所的室内、外辐射水平的测量结果。发现有些地方室外的环境天然辐... 文中主要给出车载4道脉冲甄别器(以φ4×4英寸 NaI(Tl)为探测器)在广州—阳江往返途中的环境天然辐射水平的连续测量以及手携此仪器对阳江—广东高本底地区中一些场所的室内、外辐射水平的测量结果。发现有些地方室外的环境天然辐射水平不像原来按“广东高本底地区(HBRA)”概念预示的那样高。文中还给出了用同样方法在香港地区的测量结果,以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放射性 脉冲鉴别器 测量 环境
全文增补中
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调查1987~1995年资料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陶祖范 秋叶澄伯 +7 位作者 查永如 加藤宽夫 孙全富 邹剑明 李嘉 刘玉升 菅原努 魏履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5-82,共8页
目的本项研究是高本底辐射研究组的一项专题,始于1972年,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6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照射的致癌危险。1991年起中日两国科学家合作继续研究,以累积更多观察人年数,提高统计学精度,并... 目的本项研究是高本底辐射研究组的一项专题,始于1972年,旨在探索平均年有效剂量为64mSv的阳江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照射的致癌危险。1991年起中日两国科学家合作继续研究,以累积更多观察人年数,提高统计学精度,并检验以往研究的可重复性。方法合作研究后所获1987~1995年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是通过回顾性调查或/和前瞻性调查从定群队列中获得。恶性肿瘤死亡现场调查分为队列成员追踪和死因确认两步骤。按外照射年剂量水平,将高本底人群分为高、中、低剂量3个组,以进行内比较。高本底地区3个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比较采用相对危险(RR)。RR和超额相对危险(ERR)系数及其95%置信区间(CI)计算应用Epicure中AMFIT程序。结果1987年1月1日定群观察起点人口为106517人,至1995年共累积观察926238人年,期间共死亡5161人,其中恶性肿瘤死亡557例。整个高本底地区经性别年龄组调整的全部恶性肿瘤的RR(95%CI)为096(080,115)。就部位别恶性肿瘤而论,白血病、鼻咽癌、食管癌和小肠癌的RR大于1,而胃癌、肝癌、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和淋巴肉瘤的RR小于1,但差异均无显著性。对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地区 癌症 死亡调查 相对危险 肿瘤 ERR
原文传递
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调查1987~1990年资料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陶祖范 加藤宽夫 +9 位作者 查永如 秋叶澄伯 孙全富 何伟辉 林钻轩 邹剑明 张守志 刘玉升 菅原努 魏履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76-380,共5页
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调查始于1972年,目的在于探索该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连续照射对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影响,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本阶段采用定群队列观察恶性肿瘤死亡资... 阳江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调查始于1972年,目的在于探索该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连续照射对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影响,为小剂量电离辐射致癌危害概率估计和预测提供对人类的直接观察资料。方法本阶段采用定群队列观察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收集分人口学调查和死因确认两步骤。相对危险(RR)的计算,应用Epicure(HirosoftInternationalCorp1988~1992)中AMFIT程序。结果该定群队列高本底地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选自对照地区的对照组共106517人。1987~1990年累积观察了421640人年,期间恶性肿瘤死亡231例。各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经性别、年龄组调整的RR,对全部恶性肿瘤和全部实体癌,除低剂量组外,RR均<1。就部位别肿瘤而论,所分析肺癌、肝癌、胃癌、鼻咽癌和白血病中,除鼻咽癌各组和白血病高剂量组外,其他RR均<1。但所述各RR的90%置信区间较宽,且绝大部分无统计显著性。与以往研究合并资料(1979~1990)分析,也得到类似的结果。结论综观本阶段研究资料初步分析,可看到高本底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对照的趋势。这重复了以往研究(1986年前动态队列研究)的结果。但要得出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辐射地区 定群队列 肿瘤 辐射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阳江高本底辐射地区流行病学研究概述(1986—2004年阶段)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履新 《辐射防护通讯》 2006年第3期1-5,共5页
高本底辐射研究组(中国)从1972年起在广东省阳江市高本底辐射地区进行居民健康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本文是1986~2004年研究阶段的概述:简要地报道了环境辐射的测量和个人剂量估算、癌症死亡率的研究、非癌疾病死亡率的研究、稳定性... 高本底辐射研究组(中国)从1972年起在广东省阳江市高本底辐射地区进行居民健康调查和流行病学研究。本文是1986~2004年研究阶段的概述:简要地报道了环境辐射的测量和个人剂量估算、癌症死亡率的研究、非癌疾病死亡率的研究、稳定性染色体畸变频率和非稳定性畸变频率研究;对研究结果中发现的两个重要问题作了讨论。1991~2004年阶段的工作是研究组与日本国京都体质研究会合作完成的。本阶段国内完成单位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和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辐射 低剂量辐射 流行病学 癌症死亡率 染色体畸变 高本底辐射地区
下载PDF
高天然放射性本底地区是研究小剂量电离辐射人群健康影响的重要场所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履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69-375,共7页
在高天然放射性本底地区(HBRA)进行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需要分析这类研究的有利条件、薄弱环节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能获得有效的资料,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作者选择中国的高本底辐射研究组在广东... 在高天然放射性本底地区(HBRA)进行小剂量电离辐射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需要分析这类研究的有利条件、薄弱环节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能获得有效的资料,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研究。方法作者选择中国的高本底辐射研究组在广东省阳江[阳东县、阳西县]内的HBRA和相邻的对照地区(恩平县内)所获得的流行病学资料作为一项实例进行分析。高本底辐射研究组从1972年起采用动态人口和定群人口观察染色体畸变率、突变性疾病发生率和癌症死亡率以及相关的剂量学和混淆因素的研究。从1991年开始,研究组与日本体质研究会进行合作研究。结果对环境的和宿主的诱突因素进行分类研究证明它们在高本底和对照地区是可比的;染色体畸变率在一定剂量以上时随剂量增加而增加;但HBRA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总患病率不高于对照。HBRA的癌症死亡率与对照相比,相对危险(总的死亡率和按部位分的癌死亡率)小于1或接近1。作者引用了该研究组两种理论分析(修改的微剂量学理论和“有利与有害作用”竞争的假说)。结论在小剂量低剂量率长期作用下,照射剂量与群体的突变性疾病发生率或癌症死亡率不呈现“线性、无阈”的关系。在小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下,人体出现有利的因素(如免疫能力增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高天然放射性 本底地区 电离辐射
原文传递
广东阳江高本底地区γ辐射水平调查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小亮 赵锡鹏 +5 位作者 赵玉倩 朱卫国 黄志标 陈池宋 雷淑洁 孙全富 《中国辐射卫生》 2018年第5期427-429,共3页
目的调查阳江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地表γ辐射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112所房屋,恩平对照地区147所房屋,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FH40G+FHZ672E-10)测量屋内和门口的γ辐射水平,同时测量选定管区的室外γ... 目的调查阳江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地表γ辐射水平。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选择阳江高本底地区112所房屋,恩平对照地区147所房屋,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FH40G+FHZ672E-10)测量屋内和门口的γ辐射水平,同时测量选定管区的室外γ辐射水平。结果高本底地区室内外γ辐射水平分别为(0. 36±0. 06)μSv/h和(0. 16±0. 06)μSv/h,对照地区分别为(0. 13±0. 05)μSv/h和(0. 09±0. 03)μSv/h,高本底地区室内外γ辐射水平约为对照地区的3倍和2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高本底地区新房屋室内γ辐射水平为(0. 34±0. 05)μSv/h,低于老房屋室内γ辐射水平(0. 38±0. 05)μSv/h;对照地区的新房屋室内γ辐射水平为(0. 18±0. 02)μSv/h,高于老房屋室内γ辐射水平(0. 09±0. 03)μSv/h,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阳江高本底地区γ辐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地区,但两地区差异较上世纪有所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本底地区 房屋 外照射
原文传递
阳江高天然放射性本底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近况 被引量:5
17
作者 魏履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9-294,共6页
目的本文扼要地介绍了高本底辐射研究组近年来,特别是1991~1998年期间中国和日本合作研究的概况,并对迄今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作了初步的论证。方法着重介绍方法学的改进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对两个生物学终点(癌症死亡率和... 目的本文扼要地介绍了高本底辐射研究组近年来,特别是1991~1998年期间中国和日本合作研究的概况,并对迄今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作了初步的论证。方法着重介绍方法学的改进和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对两个生物学终点(癌症死亡率和染色体畸变频率)在剂量-效应关系形状的差异和原因作了初步的讨论。结果在增加了观察的人年数,改进了观察方法后仍然复现了高本底地区癌症死亡率未见增加的结果,但现有的结果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得到更深层次的剂量学、人口学、统计学和干扰因素研究的支持。对高本底地区居民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频率的增加进行了讨论。它的发生可能与癌症发生的机理不是同一的。对染色体稳定性畸变的研究还需要补充数据。对内照射引起的器官剂量也需要新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流行病学 高天然本底辐射 地区 肿瘤 染色体
原文传递
中国阳江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混浊调查分析
18
作者 高宇 苏垠平 +5 位作者 李小亮 崔诗悦 张素芬 谭光享 雷淑洁 孙全富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0-514,共5页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中国阳江市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别选择阳江市辐射高本底地区(483例)和恩平市对照地区(517例)汉族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眼晶状体...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中国阳江市天然辐射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混浊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分别选择阳江市辐射高本底地区(483例)和恩平市对照地区(517例)汉族常驻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和眼晶状体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眼晶状体混浊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本底地区居民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患病率均高于对照地区居民(60.7%vs 51.6%,53.4%vs 46.8%,21.9%vs 9.3%,P值均<0.05);高本底地区和对照地区居民核型混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4%vs 47.6%,P>0.05)。调整年龄、性别、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吸烟、饮酒、饮茶等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罹患眼晶状体混浊、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风险均高于对照地区居民(P值均<0.05);多因素无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罹患2级核型混浊的风险高于1级核型混浊(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本底地区居民罹患更严重的皮质性混浊的风险升高(P<0.01)。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接触可能会增加眼晶状体混浊风险,尤其是皮质性混浊和后囊下混浊的发生风险,并影响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电离辐射 高本底地区 晶状体混浊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