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7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 被引量:352
1
作者 张洪程 龚金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73-1289,共17页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中国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难点。论文在回顾中国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与阐述水稻3种机械化种植方式下的高产规律与栽培农艺。(1)系统归纳了盘育毯苗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重点阐述了毯苗机插稻的高产...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中国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难点。论文在回顾中国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与阐述水稻3种机械化种植方式下的高产规律与栽培农艺。(1)系统归纳了盘育毯苗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重点阐述了毯苗机插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即以合理的茎蘖动态与LAI动态,提高群体中后期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以合理增加生育中期有效与高效生长量,提高抽穗后物质生产积累量与最终生物学产量;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通常的结实率与粒重。同时介绍了相配套的高产栽培农艺:①培育标准化壮秧,提供构建高产群体起点的生物基础;②机械精确栽插,形成高质量群体起点;③前期及早促进,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稍前群体茎蘖数够到高产适宜穗数值;④及早适度搁田,把群体高峰苗控制为适宜穗数值的1.4—1.5倍,为及早重施壮秆促花肥创造条件;⑤主攻中期优化生长,增加有效与高效生长量,以适量壮秆大穗构成高光效群体;⑥强化后期物质生产与积累,提高群体库容充实量。(2)系统介绍了钵苗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具有的诸多优势:利于精确培育大秧龄带土钵壮秧;几乎无植伤地精确机插;可精确实现高产栽培设计的基本苗;利于培育适宜数量的壮秆大穗,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倒性;源库较协调,群体中后期光合生产能力强,利于稳定高产与创造超高产;同时可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利于多熟制周年高产。实施高产栽培的关键农艺为:①精确培育加大秧龄的壮秧;②精确定量机插;③适当重施分蘖肥与促花肥。(3)阐述了机直播稻生长发育特点与产量形成特征,介绍了合理确定机直播稻种植范围、选用相适生育期的抗倒大穗型品种、抢早机械精播、切实加强化学除草与肥水管理等增产增效的农艺措施。同时,进一步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机械化 高产规律 栽培农艺 发展方向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被引量:143
2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7 位作者 常勇 龚金龙 郭振华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5-1248,共14页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 为探明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在长江下游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的干物质及光合生产特征,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两种)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分配、运转及叶面积、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水稻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和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拔节至抽穗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在确保抽穗期干物质积累量适宜的前提下)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播种至拔节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相关不显著;(2)群体干物重拔节前无明显差异,拔节后均是手栽稻最高,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小,并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大,而单茎干物重整个生育期都是手栽稻最大,直播稻最小;(3)阶段干物质积累上,播种至拔节期差异较小,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都是手栽稻极显著高于机插稻,机插稻极显著高于直播稻,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播种至拔节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大体相当,抽穗至成熟期依次降低;(4)干物质分配上,成熟期穗和茎干物重占总干物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而叶和鞘的比例依次增大,但叶的比例在孕穗、抽穗、蜡熟3个时期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5)物质输出和转化上,叶、茎物质输出率和转化率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且蜡熟期后茎都有物质回运现象,手栽回运的最多,直播最少;鞘物质输出率相当,转化率手栽和机插低于直播;(6)光合生产上,拔节前不同种植方式水稻叶面积指数相当,光合势手栽、机插、直播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依次增大;拔节至抽穗期,光合势也是依次降低,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差异较小;抽穗期有效叶面积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方式 高产栽培 干物质生产特征 光合生产特征
下载PDF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适宜值 被引量:72
3
作者 彭长青 李世峰 +3 位作者 卞新民 吴九林 周宇 刘蓉蓉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19-1623,共5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播量以每盘(1624em。)150~180g为最佳;壮秧剂处理的秧苗质量与机插质量均好于其它复合肥处理,复合肥处理苗...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高产栽培技术适宜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芽谷播量以每盘(1624em。)150~180g为最佳;壮秧剂处理的秧苗质量与机插质量均好于其它复合肥处理,复合肥处理苗床的用量以N:P2O5:K2O=10:10:5及150g·m^-2复合肥较好;双膜育秧的秧苗须在播后21d内机插大田;小棵密植(取秧面积1.26cm^2、株距11.7cm、行距30cm)有利于提高机插水稻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大田施N量为315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提高是机插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高产栽培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 被引量:58
4
作者 杨建昌 陈忠辉 杜永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7-41,共5页
水稻产量 >12 t/ hm2 ,颖花量应 >5万朵 / m2 ,结实率 >80 % ,千粒重 2 6~ 2 8g。超高产群体的特征为 :茎蘖苗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到预期穗数 ,茎蘖成穗率 >80 % ;冠层叶片挺立 ,抽穗期叶面积指数 7.8~ 8.8,有效叶面... 水稻产量 >12 t/ hm2 ,颖花量应 >5万朵 / m2 ,结实率 >80 % ,千粒重 2 6~ 2 8g。超高产群体的特征为 :茎蘖苗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达到预期穗数 ,茎蘖成穗率 >80 % ;冠层叶片挺立 ,抽穗期叶面积指数 7.8~ 8.8,有效叶面积比例 >95 % ,高效叶面积比例 75 %~ 80 % ;粒叶比 [颖花 /叶 (cm2 ) ]>0 .6 ;全生育期光合势 >5 5 0 m2 · d/ m2 ,抽穗至成熟的光合势 >2 30 m2 · d/ m2 ;成熟期总干重 2 3~ 2 8t/ hm2 ,其中抽穗至成熟期积累的干物质占总干重的 35 %~ 4 0 % ,收获指数 >0 .5 1;抽穗期根冠比为 0 .2 5~ 0 .2 9,单茎根系伤流量为 2 10~ 2 4 5mg/ h。介绍了水稻超高产群体的关键栽培技术 :按叶龄期控制土壤水分的旱育壮秧培育技术 ;实地实时因种施肥技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群体特征 栽培技术 产量
下载PDF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5
作者 冯国良 刘福虎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1322-1325,共4页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玉米专家研究的热点。通过汇总国内外专家在玉米高产创建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出高产玉米需要关注的2大主要生理指标——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的变化和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最后总结出玉米高产体... 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玉米专家研究的热点。通过汇总国内外专家在玉米高产创建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出高产玉米需要关注的2大主要生理指标——不同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的变化和不同生育期叶面积指数(LAI);最后总结出玉米高产体系栽培技术:选择合适的品种;选择播种期及播种密度,构建适宜的植株群体结构;培肥土壤和充足的水肥供应;精细播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创建 栽培技术 LAI 地上部干质量
下载PDF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不同生育类型粳稻米质的影响 被引量:62
6
作者 霍中洋 李杰 +4 位作者 许轲 戴其根 魏海燕 龚金龙 张洪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932-3945,共14页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 【目的】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早熟晚粳、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3种类型水稻品种(含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为材料,比较研究高产栽培条件下手栽、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差异,并对米质性状与灌浆结实期的温光条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糙米率在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早熟晚粳手栽>机插>直播,迟熟中粳和中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2)垩白率手栽>机插>直播,垩白大小机插>手栽>直播,垩白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机插>手栽>直播;(3)直链淀粉含量直播>机插>手栽,胶稠度手栽>机插>直播;(4)蛋白质含量手栽与机插基本相当,直播略低,且除中熟中粳外与手栽和机插的差异不显著;(5)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手栽>机插>直播,回复值直播>机插>手栽,峰值时间不同种植方式间没有明显差异,最终黏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糊化温度早熟晚粳和常规迟熟中粳直播>机插>手栽,中熟中粳和杂交迟熟中粳手栽>机插>直播。【结论】与手栽和机插相比,直播外观品质略优,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变劣;手栽与机插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的优劣因品种类型而异,蒸煮食味品质手栽优于机插,营养品质大体相当。因此,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并配套适宜的水稻品种类型,有利于获得优良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生育类型 种植方式 高产栽培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生理特性与栽培技术 被引量:61
7
作者 薛亚光 杨建昌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2,共5页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的概念,介绍了水稻超高产的群体特征以及超高产生理特性、水稻超高产的栽培技术以及超级稻栽培的研究进展,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的概念,介绍了水稻超高产的群体特征以及超高产生理特性、水稻超高产的栽培技术以及超级稻栽培的研究进展,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超高产与超级稻栽培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超高产 生理 栽培技术
下载PDF
高产栽培条件下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8
8
作者 李杰 张洪程 +8 位作者 常勇 龚金龙 胡雅杰 龙厚元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高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208-2220,共13页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 为探明高产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以超级稻品种淮稻9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对旱育中苗壮秧精量手栽、小苗机插、直播3种种植方式水稻的根系形态生理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方式超级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分别减产5.05%和13.68%。(2)群体根数,直播>机插>手栽,但随生育进程差异越来越小,总根长拔节期直播>机插>手栽,抽穗期和成熟期,机插>手栽>直播;单茎根数不同种植方式间差异较小,总根长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显著水平;每条根长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直播,根直径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3)群体根系干重拔节期机插和直播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手栽,抽穗期不同方式间差异均不显著,成熟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机插>手栽,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单茎根系干重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均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大都达到极显著水平,抽穗后根系干重衰减率直播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手栽;地上部干重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减小,根冠比则依次增大。(4)与手栽相比,机插和直播根系主要分布在0~10cm的土层内,特别是直播,65%的根系分布在0~5cm的土层内;0~5cm土层根系干重占根系总干重的比例手栽、机插、直播依次增大,5~10cm、10~15cm和15cm以下均依次减小。(5)群体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差异不显著,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成熟期手栽和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单茎根系吸收面积拔节期和成熟期手栽与机插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直播,抽穗期手栽>机插>直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极显著。(6)抽穗后群体根系伤流强度手栽、机插、直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超级稻 高产栽培 根系 形态生理特征
下载PDF
玉米高产栽培群体密度与性状指标研究 被引量:51
9
作者 路海东 薛吉全 +1 位作者 赵明 马国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114,共4页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 对3个综合性状突出的玉米品种在高产施肥水平下进行不同密度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适宜的高产栽培密度不同,陕单8806和郑单958在6万~7.5万株/hm2,不能低于6万株/hm2,京科519在6万株/hm2左右,不能高于7.5万株/hm2。这3个品种在陕西关中夏播区的高产栽培群体性状指标为LAI在5.5左右,GAR在14.0 g/m2.d以上,吐丝期全株的光能截获量在92%以上,穗位以下叶的光能截获量不低于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栽培 密度 产量 群体指标
下载PDF
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 被引量:48
10
作者 郑景生 黄育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85-596,共12页
追求水稻高产再高产一直是中国人的夙愿。经过半个世纪长期不懈的努力 ,育种技术和栽培方法不断开拓创新 ,中国的水稻单产增长了 2 37倍 ,居世界高产大国 ,总产增长 3 13倍 ,占世界总产的35 % ,并取得了许多辉煌的科技成就。其中杂交... 追求水稻高产再高产一直是中国人的夙愿。经过半个世纪长期不懈的努力 ,育种技术和栽培方法不断开拓创新 ,中国的水稻单产增长了 2 37倍 ,居世界高产大国 ,总产增长 3 13倍 ,占世界总产的35 % ,并取得了许多辉煌的科技成就。其中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水稻最高单产屡屡突破世界纪录。本文列举了中国对水稻超高产执着追求的实例 ,回顾了中国水稻产量的提高历程 ,综述了水稻产量的理论极限及提高水稻产量的育种、栽培途径及高新技术的应用 ,展望了中国稻作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稻 超高产技术 产量潜力 育种技术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 被引量:43
11
作者 张耗 杜永 杨建昌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7年第8期136-140,共5页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研究的由来、超高产概念及超高产研究的必要性,讨论了水稻超高产的几个栽培学问题,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提出了...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水稻超高产研究的由来、超高产概念及超高产研究的必要性,讨论了水稻超高产的几个栽培学问题,介绍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超高产 栽培
下载PDF
水稻不同灌溉方式下的高产生理特性 被引量:42
12
作者 林贤青 朱德峰 +3 位作者 李春寿 阮关海 张玉屏 陈惠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8-332,共5页
以3个高产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两优培九、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好气灌溉条件下的生理特性.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较,好气灌溉条件下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间水位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分蘖早发,前期分蘖和大分蘖比例提高,分蘖成穗... 以3个高产杂交水稻组合中优6号、两优培九、Ⅱ优7954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好气灌溉条件下的生理特性.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较,好气灌溉条件下水稻整个生育期田间水位降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分蘖早发,前期分蘖和大分蘖比例提高,分蘖成穗数提高7.1%~18.3%,增产8.6%~10.8%.同时,好气灌溉在单丛叶面积没有显著下降的情况下,提高群体各层次的透光率.与传统方式比较,水稻好气灌溉处理在孕穗期和开花期根系单茎伤流量增加,花后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比叶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好气灌溉 生理特性 高产栽培
下载PDF
我国油茶科技进展与未来核心技术 被引量:31
13
作者 陈永忠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共22页
油茶是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油茶果实制取的茶油是优质食用油,榨油后的副产物也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具备打造特色产业的巨大潜力。自2008年开启现代产业建设以来,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 油茶是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油茶果实制取的茶油是优质食用油,榨油后的副产物也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具备打造特色产业的巨大潜力。自2008年开启现代产业建设以来,科技创新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通过十几年发展,油茶产业初具规模,成为了我国大宗油料作物之一,在助力国家粮油安全和精准脱贫,促进乡村振兴和林业产业建设上,作出了重大贡献。本研究围绕油茶全产业链,系统总结了油茶生产利用各个环节的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概括了油茶基础研究,良种选育、丰产栽培、抚育和采收机械、鲜果剥壳和仓储物流、制油技术和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主要技术成果,分析了油茶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研究提出了油茶科技发展的未来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油茶高产高抗优质新品种定向培育、适用于油茶生产的自动化机械装备研发、油茶多功能的精准高效生态经营、以智能化信息为支撑的油茶融合发展、油茶全资源绿色加工增值利用和质量管控等。为我国油茶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并指明前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科技进展 核心技术 育种研究 丰产栽培 仓储物流 制油技术 综合利用
下载PDF
刺梨栽培丰产技术及丰产效果初探 被引量:24
14
作者 熊洁 高媛 《贵州林业科技》 2010年第4期51-54,共4页
本文重点针对茶香村剌梨种植中存在的生产技术、管理粗放的问题,充分利用刺梨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结果习性,总结并实施了配套刺梨栽培技术,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茶香村 刺梨栽培 丰产 技术
下载PDF
半干旱区坐水播种条件下玉米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冯良山 孙占祥 +4 位作者 曹敏建 侯志研 惠成章 刘洋 李金凤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77,共5页
采用五因素(1/2)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坐水播种条件下,坐水量、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坐水量≈磷肥〉钾肥〉密度;在各因素编码水平为最低时,... 采用五因素(1/2)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坐水播种条件下,坐水量、氮肥、磷肥、钾肥和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产量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氮肥〉坐水量≈磷肥〉钾肥〉密度;在各因素编码水平为最低时,磷肥的起始增产速率最大,其次为氮肥,坐水量、钾肥和密度分列第三、四、五位;随着因素水平的提高,各因素的增产速率均下降,下降的快慢顺序为磷肥〉密度≈氮肥〉坐水量〉钾肥;当坐水量为46.25 t/hm2、氮肥(N)为327.68 kg/hm2、磷肥(P2O5)为149.10 kg/hm2、钾肥(K2O)为189.24 kg/hm2、密度为71 172.00株/hm2,产量可达14 059.62 kg/hm2;玉米产量大于10 560 kg/hm2的主要农艺措施为:坐水量为41~54 t/hm2,氮肥(N)用量为276~348 kg/hm2,磷肥(P2O5)用量为145~165 kg/hm2,钾肥(K2O)用量为166~217kg/hm2,种植密度为64 728~72 726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坐水播种 高产栽培 半干旱区
下载PDF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16
作者 罗赣丰 郭飞舟 +1 位作者 周志宏 孙火喜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19-20,23,共3页
通过比较5个杂交水稻组合头季稻与再生季以及组合间的产量、产量构成性状,分析了不同组合间产量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头季稻移栽时,必须采取宽行窄株的办法;应根据所推广应用品种的倒2节位离地面的距离和当年腋芽生长的大小这两个因素... 通过比较5个杂交水稻组合头季稻与再生季以及组合间的产量、产量构成性状,分析了不同组合间产量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头季稻移栽时,必须采取宽行窄株的办法;应根据所推广应用品种的倒2节位离地面的距离和当年腋芽生长的大小这两个因素来合理确定适宜的留桩高度;再生季要获得高产,必须采取“主攻再生穗率和提高结实率”的栽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高产栽培 措施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党建友 裴雪霞 +3 位作者 张晶 王姣爱 曹勇 张定一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511-2516,共6页
于2008—201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连续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干物质转移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浇越冬水可促进小麦分蘖;浇拔节水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 于2008—2010年,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连续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干物质转移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浇越冬水可促进小麦分蘖;浇拔节水可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成穗数;浇孕穗水可促进穗部干物质积累,提高千粒重.浇2水时,推迟第2次浇水时期使叶片干物质转移量和穗粒数增加;浇2水比浇1水的肥料表观利用率高,可促进穗部干物质积累.越冬水灌水量和总灌水量对分蘖、穗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小;拔节期或孕穗期增加灌水量则更有利于养分吸收及干物质积累与转移,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增产效果明显.因此,确保越冬水可实现稳产,在越冬水基础上,拔节期增量灌水(900m3·hm-2)可满足冬小麦中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实现节水高产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模式 冬小麦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高产栽培
原文传递
不同施肥模式对甘薯生长发育及高产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辛国胜 林祖军 +5 位作者 韩俊杰 刘志坚 商丽丽 刘述河 潘少丽 郭征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11期65-68,共4页
分层施肥是在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根据甘薯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进行养分供给,其增产效果好于配方施肥和普通施肥,高产机理在于通过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净同化率、改善光合产物分配来提高经济产量。
关键词 分层施肥 甘薯 高产栽培 生理特性
下载PDF
抛秧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胡雅杰 张洪程 +10 位作者 龚金龙 龙厚元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李德剑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刘国林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9-117,共9页
概述了抛秧栽培概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几种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而阐明了抛秧立苗过程其及生理生态特点、抛秧高产生物学优势及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同时,分析了抛秧大面积生产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展望了抛秧高... 概述了抛秧栽培概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几种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而阐明了抛秧立苗过程其及生理生态特点、抛秧高产生物学优势及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同时,分析了抛秧大面积生产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展望了抛秧高产栽培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秧 高产栽培 模式 形成规律
下载PDF
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调控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钱秋平 赵文静 陆国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433-436,共4页
为探明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条件,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生长调节剂、种植密度、收获期和薄膜覆盖5个因素对紫心甘薯产量以及花青素含量、烘干率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尿素150 kg/hm2和氯化钾150 kg/hm2,施用... 为探明紫心甘薯高产优质栽培条件,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肥、生长调节剂、种植密度、收获期和薄膜覆盖5个因素对紫心甘薯产量以及花青素含量、烘干率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尿素150 kg/hm2和氯化钾150 kg/hm2,施用多效唑浓度900 g/hm2,栽后150 d收获,密度控制在6.75万株/hm2的畦沟盖膜条件下,可获得最高产量;在施氯化钾150 kg/hm2,用膨大素浓度165 g/hm2,栽后150 d收获,种植密度5.25万株/hm2和畦沟覆膜的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花青素含量;在施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15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多效唑浓度900 g/hm2,栽后150 d收获,种植密度3.75万株/hm2和畦沟覆膜的条件下可使干率和淀粉含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心甘薯 花青素 高产 优质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