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与多元统计分析对不同栗香特征绿茶判别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尹洪旭 杨艳芹 +4 位作者 姚月凤 张铭铭 王家勤 江用文 袁海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2-198,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analysis,HCA)对18个不...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analysis,HCA)对18个不同栗香特征的绿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PCA、PLS-DA和HCA均可直观地对3种不同栗香特征的绿茶进行有效区分;PLS-DA中,18个栗香茶样基于其香气特征实现良好分离,其中R2Y=0.843、Q2=0.694,说明该模型对3种栗香特征绿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预测能力;HCA中,3种栗香绿茶在聚类距离12处被清晰地分成3类,其中板栗香型和嫩栗香型距离更接近,聚类效果和感官辨识基本一致。此外,基于变量投影重要性大于1,筛选出了38种区分不同栗香特征的重要挥发性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主成分分析 层次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云南不同地区烘焙咖啡豆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被引量:36
2
作者 张丰 董文江 +3 位作者 王凯丽 谷风林 熊善柏 赵建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3-280,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云南三个地区(普洱、保山、临沧)烘焙咖啡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考察不同萃取条件(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样品量)对挥发性物质萃取效果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PCA)...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云南三个地区(普洱、保山、临沧)烘焙咖啡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考察不同萃取条件(萃取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样品量)对挥发性物质萃取效果的影响,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区分。结果表明:在最优的萃取条件下,共鉴定出6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呋喃类物质含量最高,三个地区分别为46.15%、41.45%和41.16%;硫化物和呋喃酮类物质含量较少;不同地区样品在PCA的二维得分投影图上各自聚为一类,HCA的最小二乘树状图分类结果与PCA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咖啡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系统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物质GC-MS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张文刚 张垚 +4 位作者 杨希娟 党斌 张杰 杜艳 陈丹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20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筛选风味化合物丰富的青稞品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个不同品种青稞炒制样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首先探讨炒制对昆仑15号风味的影响,其次结合香气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 为探究不同品种青稞炒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筛选风味化合物丰富的青稞品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0个不同品种青稞炒制样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首先探讨炒制对昆仑15号风味的影响,其次结合香气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归类。结果表明:不同样品共检出140种香气成分,包括杂环类(32种)、酯类(26种)、醇类(21种)、醛类(19种)、酮类(16种)、酸类(13种)、烃类(9种)、腈类(4种)。炒制后昆仑15号香气物质由48种增加到60种,主要增加的是吡嗪类物质。不同品种炒制青稞中相对含量最高为杂环类(38.59%~64.42%),其次为酯类(1.85%~35.98%)和醛类(7.56%~21.79%)。香气分析显示炒制青稞以可可香、烤香和坚果香为主,未炒制昆仑15号果香与甜香较强。青稞焙炒香气与青稞品种及基本化学组成等有关,肚里黄为本研究参试青稞品种中最适青稞炒制加工品种。分类分析显示样品可分为两大类,昆仑15号和藏青320相似度较高,为一类,其他品种在欧式距离为9时为另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炒制 挥发性风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麦冬^1H—NMR模式识别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谭小燕 罗乔奇 +3 位作者 马郑红 黄静 唐敏 钟雪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92-797,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的不同产地麦冬鉴别新方法。方法以1H-NMR技术测定样品的全成分信息,并转化成数据矩阵,采用模式识别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及聚类分析(HCA)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氢...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的不同产地麦冬鉴别新方法。方法以1H-NMR技术测定样品的全成分信息,并转化成数据矩阵,采用模式识别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以及聚类分析(HCA)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法能有效地鉴别不同产地的麦冬样本。结论氢核磁共振-模式识别法是一种有效的药材分类鉴别方法,可作为药材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1H-NMR 模式识别(PR)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聚类分析(hca)
原文传递
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法同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下红参中17种人参皂苷类成分 被引量:21
5
作者 石婧婧 陈舒妤 +5 位作者 邹立思 刘训红 唐仁茂 马继梅 严颖 赵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94-1301,共8页
建立了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红参中17种皂苷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贮藏条件对红参中目标成分的影响。采用SynergiTMHydro-RP 100(100 mm×2. 0 mm,2. 5μm)色谱柱分离,以0. 1... 建立了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红参中17种皂苷成分含量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贮藏条件对红参中目标成分的影响。采用SynergiTMHydro-RP 100(100 mm×2. 0 mm,2. 5μm)色谱柱分离,以0. 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0. 4 m L/min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ESI-)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根据17种皂苷成分的含量,用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贮藏条件红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7种人参皂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 999 0;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加标样品的回收率为96. 4%~10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HCA和PCA结果显示,红参的适宜贮藏条件为以纸箱为外包装避光存放于-20℃。该方法准确、灵敏,为红参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全面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检测方法,同时为红参适宜贮藏方法的优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参 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 人参皂苷 贮藏方法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Monosaccharide analysis and fingerprinting identif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Poria cocos and Polyporus umbellatus by HPLC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methods 被引量:18
6
作者 Jie Liu Jing Zhou +3 位作者 Qian-qian Zhang Min-hang Zhu Mo-li Hua Yun-hui X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9年第4期406-411,共6页
Objective:Poria cocos and Polyporus umbellatus are similar medicinal fung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A method for fingerprint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polysaccharides by HPLC combined with chem... Objective:Poria cocos and Polyporus umbellatus are similar medicinal fungi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A method for fingerprint analysis of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polysaccharides by HPLC combined with chemometrics method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them in this research.Methods:The polysaccharides were extracted by decocting in water,and then completely hydrolyzed with hydrochloride.Monosaccharides in the hydrolyzates were derivatized with 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PMP)for HPLC analysis.More than 20 batches of P.cocos and P.umbellatu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fingerprints of P.cocos showed five common characteristic peaks,which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with the reference substances.The five peaks corresponded to the derivatives of mannose,ribose,glucose,galactose,and fucose.At the same time,the fingerprints of P.umbellatus showed eight common characteristic peaks,of which seven were identified as the derivatives of mannose,ribose,rhamnose,glucose,galactose,xylose,and fucose.Moreover,the similarity of their fingerprints was respectively calculated by the Similarity Evaluation System for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of TCM published by China Pharmacopoeia Committee(Version 2004 A).And the data were further processed by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The similarity evaluation and HCA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cocos or P.umbellatus samples from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s,but PCA was performed to characterize the difference in monosaccharide constituents between P.cocos and P.umbellatus,and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showed the overall correct classification rate was 100%.Conclusion:The fingerprint analysis method of monosaccharide composition of water-soluble polysaccharides can distinguish P.cocos and P.umbellatus,and can be applied for the authentication or quality control for P.cocos and P.umbell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gerprint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 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 POLYSACCHARIDES Poria cocos(Schw.)Wol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原文传递
利用HS-SPME/GC-MS法对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萃取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董文江 胡荣锁 +2 位作者 宗迎 龙宇宙 赵建平 《农学学报》 2018年第9期71-79,共9页
为探究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方式,明晰地区间存在差异的特征性标志化合物,为咖啡豆的产地追溯及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以云南保山、德宏、临沧和普洱4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 为探究云南主产区生咖啡豆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及组成方式,明晰地区间存在差异的特征性标志化合物,为咖啡豆的产地追溯及风味品质提升提供理论支撑,以云南保山、德宏、临沧和普洱4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从4个地区的生咖啡豆中共鉴定出4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以酸类为主,相对含量占32.96%,其次为酮类、醇类、碳氢类、酯类及醛类等。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吡嗪类、酸类、醛类和碳氢类的信息,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醇类和酚类的信息。对不同地区样品进行聚类分析,可各自聚为一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试验获得了与特定地区样品相关性较大的挥发性物质,为云南主产区咖啡豆的分类鉴别及产地追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咖啡豆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进行油品鉴别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倩 孙培艳 +2 位作者 高振会 蔡文生 邵学广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3-666,共4页
海洋溢油是主要环境灾害之一,而且近年来其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快速地对油品进行种类鉴别、来源评估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因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对25种不同来源的油品进行了检测,用不同... 海洋溢油是主要环境灾害之一,而且近年来其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快速地对油品进行种类鉴别、来源评估有利于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因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ATR-FT-IR)对25种不同来源的油品进行了检测,用不同数据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了预处理,继而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系统聚类分析(HCA)方法对光谱进行了分类鉴别。结果表明用多元散射校正(MSC)和连续小波变换(CWT)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使分类结果与油样的实际来源一致。该方法对正构烷烃差异较大的油品进行了很好的区分,但对差异较小的油品其分辨能力仍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油品鉴别方法,可用于溢油事件的初步鉴定,从而为油品的进一步鉴定提供有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品 分类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分析
下载PDF
藿香正气水指纹图谱及模式识别对质量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征辉 叶挺祥 +2 位作者 赵洪芝 郭永泽 程奕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64-2067,2030,共5页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水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藿香正气水的指纹图谱,收集不同厂家的17批产品进行测定,并使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17个样品基本可分为7类,不同厂家的藿香...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水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藿香正气水的指纹图谱,收集不同厂家的17批产品进行测定,并使用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17个样品基本可分为7类,不同厂家的藿香正气水HPLC指纹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可知,橙皮苷、欧前胡素、厚朴酚、和厚朴酚为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结论:此方法可较系统地用于藿香正气水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正气水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模式识别 聚类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GC-MS技术的新疆椒麻鸡汤料挥发性成分的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耿秋月 田洪磊 +1 位作者 詹萍 王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3-250,共8页
为探究新疆椒麻鸡的特征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石河子不同餐馆的8个椒麻鸡样本的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8组椒麻鸡汤料的挥发性物质相关性模型,得出不同样本间关键性... 为探究新疆椒麻鸡的特征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石河子不同餐馆的8个椒麻鸡样本的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8组椒麻鸡汤料的挥发性物质相关性模型,得出不同样本间关键性差异物质。研究显示:已检测出的74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成8类,包括烃类(30种),醇类(10种),醛类(10种),酯类(6种),酮类(8种),杂环类化合物(5种),硫醚类化合物(3种)及醚类(2种)。其中烃类(17.27%~74.22%)和醇类(14.77%~56.75%)含量较高,其次为酯类(0.50%~22.31%)和杂环类(0.55%~11.36%)。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芳樟醇(3.03%~37.31%),D-柠檬烯(5.60%~25.72%)。确定芳樟醇、D-柠檬烯和2,4-癸二烯醛等化合物在椒麻鸡特征风味形成中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麻鸡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关键挥篼胜成分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HS-SPME-GC-MS技术的香葱油挥发性成分解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德莉 田洪磊 +4 位作者 詹萍 耿秋月 张芳 席嘉佩 牛文婧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11-116,共6页
为明晰不同香葱油风味物质组成的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香葱油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 为明晰不同香葱油风味物质组成的差异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香葱油挥发性成分分离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构建不同香葱油样本间挥发性物质相关性分析模型,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初步明确了导致香葱油风味差异的主要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挥发性风味物质53种,包括醛类14种、酮类4种、萜烯类12种、硫醚类7种、醇类3种、酯类4种、烷烃类4种和5种杂环类化合物。糠醛、月桂烯、二丙基二硫醚等是导致香葱油风味差异的主要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葱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物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HPLC-ELSD法分析酸枣果中的白桦脂酸和熊果酸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延芳 梁宗锁 +1 位作者 刘文婷 聂小妮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5-898,共4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检测器法对10个地区的野生酸枣果中的白桦脂酸和熊果酸进行研究。方法 WatersSunFire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3%乙酸水溶液(pH 2.8);洗脱程序为20%A(0min)-30%A(10 min)-60%A(20 min...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蒸发光检测器法对10个地区的野生酸枣果中的白桦脂酸和熊果酸进行研究。方法 WatersSunFire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0.3%乙酸水溶液(pH 2.8);洗脱程序为20%A(0min)-30%A(10 min)-60%A(20 min)-100%A(50 min)。ELSD-UM 6000蒸发光检测器,数据采集为Trisep-2003软件。结果 10个地区酸枣果白桦脂酸质量分数范围为(3.97±0.04)~(7.35±0.18)mg/g,熊果酸质量分数范围为(5.73±0.23)~(9.92±0.27)mg/g。聚类分析表明样品4、5、7、10、6、8、9有别于其他样品,归为一类。结论本研究可为野生酸枣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质量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聚类分析 白桦脂酸 熊果酸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对我国东北地区代表性粳米香气组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森涛 段晓亮 +5 位作者 张东 商博 刘辉 马航 杨潮锋 刘兴泉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9,共9页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 为探究我国东北地区4种代表性粳米(香米五优稻4号、绥粳18和非香米龙粳31、盐丰47)香气组分差异,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和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技术对粳米香气组分进行鉴定。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等方法对4种粳米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粳米的主要香气组分构成类似,以己醛、壬醛等醛类为主;五优稻4号主要香气成分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3个品种粳米,使得其香气更加浓郁;关于粳米香气组分鉴定技术,GC-MS技术的准确度和检测范围优于电子鼻技术,而检测效率低于电子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粳米 香气组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 快速气相电子鼻(Flash GC e-nose)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层次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基于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不同剂型双黄连口服制剂的质量差异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启慧 高燕 +1 位作者 吕凌 赵渤年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26-3430,共5页
目的:建立不同剂型的双黄连口服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了40批不同厂家和剂型的双黄连口服制剂指纹图谱的31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25个共有峰的化学成分,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 目的:建立不同剂型的双黄连口服制剂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了40批不同厂家和剂型的双黄连口服制剂指纹图谱的31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25个共有峰的化学成分,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双黄连口服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40批双黄连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样品间相似度为0.22~0.99,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均可将不同双黄连口服制剂很好地分类,且分类结果基本吻合。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可以对不同剂型的双黄连口服制剂进行客观有效地评价,有助于双黄连口服制剂的整体质量控制,同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黄连口服制剂 HPLC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定量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复方金钱草颗粒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绍铭 徐鑫 +6 位作者 薛倩倩 肖柳君 余文怡 魏彤 金红利 刘艳芳 梁鑫淼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2-1110,共9页
复方金钱草颗粒具有利尿、抑制泌尿系结石形成、抗炎、抗氧化作用,且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因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UPLC-UV)法建立定量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年份的复方金钱草颗粒进行质量评价,可为其质量控... 复方金钱草颗粒具有利尿、抑制泌尿系结石形成、抗炎、抗氧化作用,且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因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UPLC-UV)法建立定量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年份的复方金钱草颗粒进行质量评价,可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等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35批复方金钱草颗粒样品的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质量差异标志物芒果苷和异芒果苷,并对二者进行含量测定。在复方金钱草颗粒指纹图谱中共指认出12个共有峰,且35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在0.952以上。在HCA中,将35批样品分为了两类,其中2018年和2019年的样品为一类,2020年和2021年的样品为一类。此外,PCA结果显示了与聚类分析相同的聚类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筛选出了导致2018年、2019年与2020年、2021年的样品产生差异的差异标志物芒果苷和异芒果苷。以两个差异标志物芒果苷和异芒果苷为指标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色谱峰的分离度良好,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7%~105.6%和103.4%~105.5%,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1.43%。在35批样品中,2020年、2021年的样品与2018年、2019年的样品相比,芒果苷与异芒果苷含量更高且波动范围更小。该研究建立了准确、可靠的复方金钱草颗粒质控方法,实现了对不同年份的复方金钱草颗粒样品合理、有效的质量评价,可为建立更系统、更全面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芒果苷 异芒果苷 复方金钱草颗粒
下载PDF
不同闷黄时间的黄茶干茶色泽与汤色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被引量:7
16
作者 岳翠男 王治会 +2 位作者 毛世红 李小嫄 童华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30-134,298,共6页
为探讨不同闷黄时间的黄茶干茶色泽与汤色综合色泽评价方法,以确定最佳的闷黄时间,本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于不同闷黄条件处理的18个黄茶茶样的18项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以期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闷黄时间的黄茶干茶... 为探讨不同闷黄时间的黄茶干茶色泽与汤色综合色泽评价方法,以确定最佳的闷黄时间,本实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于不同闷黄条件处理的18个黄茶茶样的18项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以期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不同闷黄时间的黄茶干茶色泽与汤色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提取出来的前三个主成分能够解释色泽总变异的83.45%,并通过这三个主成分构建出色泽评价模型:Y=0.671PC1+0.218PC2+0.111PC3,利用此模型计算出来的黄茶干茶色泽与汤色综合指数排序与感官审评色泽评分、聚类分析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评价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茶 闷黄 干茶色泽 汤色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评价模型
下载PDF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透骨香中6种成分的含量
17
作者 金林 周祖英 +4 位作者 周家华 迟明艳 郑林 黄勇 黄闻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透骨香中原儿茶酸、表儿茶素、绿原酸、槲皮苷、白珠树苷、滇白珠苷A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透骨香中原儿茶酸、表儿茶素、绿原酸、槲皮苷、白珠树苷、滇白珠苷A的含量。方法分析采用Waters BEH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流动相水(含0.1%甲酸)-乙腈(含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采用层次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影响药材质量的重要成分。结果6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2),平均加样回收率98.76%~101.88%,RSD 1.0%~2.5%。透骨香根、地上部分所含成分有较大差异,白珠树苷、表儿茶素、原儿茶酸是质量标志成分。结论该方法准确、高效,可用于透骨香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骨香 化学成分 含量测定 UPLC-MS/MS 层次聚类分析(hca)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FTIR结合DWT鉴别研究六种不同植物来源的淀粉 被引量:6
18
作者 任静 刘刚 +2 位作者 欧全宏 赵帅群 徐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5期1277-1280,共4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离散小波变换(DWT)、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对甘薯、马铃薯、薯蓣、莲藕、豌豆、玉米淀粉进行鉴别研究,测试淀粉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6种淀粉样品红外光谱相似,但在1 700~8...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离散小波变换(DWT)、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方法对甘薯、马铃薯、薯蓣、莲藕、豌豆、玉米淀粉进行鉴别研究,测试淀粉样品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6种淀粉样品红外光谱相似,但在1 700~800 cm-1范围内,红外光谱的峰位、峰形及吸收强度差异明显。对此范围内的原始红外光谱进行离散小波变换,提取离散小波变换的第五尺度细节系数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离散小波的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94.43%,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正确率为100%。研究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结合离散小波变换的方法可以鉴别不同植物来源的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来源 鉴别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离散小波变换(DWT) 主成分分析(PCA) 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基于GC-MS指纹图谱和化学计量学方法鉴别陈皮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雪燕 温光和 +5 位作者 盛光发 李友宏 段勤 田飞宇 杨屹 肯生叶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2年第1期1-6,19,共7页
制备了陈皮挥发油提取物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的陈皮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对其共有成分峰面积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建立了具有16个共有峰的新会陈皮挥发油指纹图谱,通过化学计... 制备了陈皮挥发油提取物并建立其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的陈皮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对其共有成分峰面积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层次聚类分析(HCA)。建立了具有16个共有峰的新会陈皮挥发油指纹图谱,通过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能将新会陈皮和其他陈皮样品准确区分开来;不同采摘期及贮存时间陈皮的成分呈现规律性特征。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采摘期及贮存时间陈皮的鉴别,并为陈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皮 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PCA) 层次聚类分析(hca)
下载PDF
^(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鉴别降香及其伪品 被引量:2
20
作者 危先文 陈兰英 +6 位作者 孟晓伟 朱清 俞洪华 郑启万 任佳慧 林丽华 刘荣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73-179,共7页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建立降香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获得降香及其伪品的^(1)H-NMR图谱,建立全成分信息并转化为数据矩阵,检测条件为以含0.03%四甲基硅烷(TMS)的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恒温2...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建立降香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获得降香及其伪品的^(1)H-NMR图谱,建立全成分信息并转化为数据矩阵,检测条件为以含0.03%四甲基硅烷(TMS)的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为溶剂,恒温298 K(1 K=-272.15℃),脉冲间隔1.00 s,谱宽12019.23 Hz,扫描数16次,采样时间1.08 s。对降香及其伪品数据矩阵进行相似度考察和层次聚类分析(HCA),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数据矩阵进行分析,找出降香与其伪品之间的差异性成分;建立OPLS-DA类别变量值模型,设定降香类别变量值为1,降香伪品类别变量值为0,阈值±0.3,用于市售降香的真伪鉴别;以OPLS-DA得分图确定市售降香中伪品的种类,并通过薄层色谱法(TLC)进行验证。结果相似度分析与HCA结果表明,降香与其伪品之间差异明显;OPLS-DA发现降香与其伪品显著性差异成分为反式-橙花叔醇;建立的类别变量值模型可成功对市售降香进行真伪鉴别;OPLS-DA得分图结果显示,市售降香中存在交趾黄檀心材和斜叶黄檀心材,并与TLC验证结果相吻合。结论市场上存在以交趾黄檀心材和斜叶黄檀心材代替降香出售的现象,^(1)H-NMR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能有效区分降香及其伪品,可为降香及其伪品的鉴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 核磁共振氢谱(^(1)H-NMR) 相似度 层次聚类分析(hca) 真伪鉴别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薄层色谱法(TL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