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oldest basement rock in the Yangtze Craton revealed by zircon U-Pb age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 被引量:62
1
作者 JIAO WenFang WU YuanBao +2 位作者 YANG SaiHong PENG Min WANG J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9期1393-1399,共7页
Here we report an integrated study of zircon U-Pb age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 for a gneiss sample from the Kongling terrain in the Yangtze Craton. CL imaging reveals that most zircons are magmatic, and a few of the... Here we report an integrated study of zircon U-Pb age and Hf isotope composition for a gneiss sample from the Kongling terrain in the Yangtze Craton. CL imaging reveals that most zircons are magmatic, and a few of them have thin metamorphic rims. The magmatic zircons gave a weighted mean U-Pb age of 3218±13 Ma, indicating the gneiss is the oldest basement rock in the Yangtze Craton found to date. They have εHf(t) value of -2.33±0.51,and two-stage Hf model age of 3679±49 Ma,indicating that the gneiss was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3.6 Ga crustal rock. The metamorphic rims yielded an age of 2732±16 Ma, implying that the metamorphic event occurred in the Neoarchean era, which may be also a major tectono-thermal event in the Yangtze Crat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ongling ZIRCON U-PB age hf isotope composition oldest BASEMENT rock
原文传递
甘肃敦煌水峡口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2
作者 赵燕 第五春荣 +2 位作者 孙勇 朱涛 王洪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98-1712,共15页
敦煌杂岩位于塔里木克拉通的东部,探寻和研究其中的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对于探讨敦煌地块早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及其构造归属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敦煌水峡口地区的敦煌杂岩主要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以及表壳... 敦煌杂岩位于塔里木克拉通的东部,探寻和研究其中的早前寒武纪地质体对于探讨敦煌地块早前寒武纪地壳的形成和演化及其构造归属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甘肃敦煌水峡口地区的敦煌杂岩主要由英云闪长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以及表壳岩石组成。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水峡口英云闪长片麻岩和花岗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561±16Ma和2510±22Ma,确证了在敦煌杂岩中存在太古宙岩石。此外,还获得斜长角闪岩的变质年龄为1806±14Ma,推测其原岩岩浆可能来自古老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根据已有的资料提出在古元古代晚期(1.80~1.85Ga)敦煌杂岩经历了一期较广泛的变质作用。锆石Hf同位素显示~2.5Ga的岩石年龄在敦煌地块代表新太古代晚期重要地壳生长时期,而~1.8Ga的构造-热事件则是以古老地壳物质循环再造为主。这些资料显示敦煌地块和华北克拉通在早前寒武纪经历了类似的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且共同记录了全球性的Columbia碰撞造山事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地块 敦煌杂岩 地壳生长 锆石 hf同位素
下载PDF
湘东北仁里-传梓源铌钽矿床隐伏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李鹏 周芳春 +3 位作者 李建康 刘翔 黄志飚 张立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6-500,共15页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接处的江南隆起带中段,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集区。仁里‒传梓源超大型铌钽矿床位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南缘的冷家溪群片岩中,是我国少有的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其下盘隐伏花岗岩为...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接处的江南隆起带中段,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矿集区。仁里‒传梓源超大型铌钽矿床位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南缘的冷家溪群片岩中,是我国少有的高品位花岗伟晶岩型铌钽矿床,其下盘隐伏花岗岩为粗中粒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隐伏岩体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列,明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i)。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该隐伏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146.2±0.2 Ma)。岩石的εHf(t)值和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0.8~−5.3和1884~1537 Ma。结果表明,仁里‒传梓源铌钽矿床隐伏花岗岩原岩源于中元古代地壳的熔融,并受到一定程度下地壳物质的影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该岩体形成于陆内挤压造山阶段结束后,挤压环境向伸展环境转变的大地构造背景,深部物质的加入也为仁里‒传梓源铌钽矿床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仁里‒传梓源铌钽矿床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
下载PDF
赣南西华山成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小飞 王庆龙 +1 位作者 荆一洪 刘云龙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85-596,共12页
赣南西华山钨矿是与侏罗纪花岗岩有关的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也是我国南岭成矿带赣南地区典型的钨矿床。本文选取西华山钨矿成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并推断岩石成因及其... 赣南西华山钨矿是与侏罗纪花岗岩有关的大型石英脉型矿床,也是我国南岭成矿带赣南地区典型的钨矿床。本文选取西华山钨矿成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旨在揭示花岗岩的形成时间并推断岩石成因及其对成矿的指示。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西华山中粒黑云母花岗岩锆石206 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8±6.0 Ma。锆石形态、激光拉曼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受到岩浆热液的影响。锆石的176 Yb/177 Hf和176 Lu/177 Hf比值较高,表明源岩浆有强烈的流体出溶作用。西华山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变化范围较小,呈明显负值(-12.8~-10.8),且集中在华夏地块古老基底范畴内,指示其形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源区分析 西华山钨矿 赣南
下载PDF
Multistage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collision orogen:A case study for western Dabie orogen 被引量:8
5
作者 WU YuanB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Chin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ntinental Dynamics, Department of Ge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69,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9年第15期2568-2579,共12页
The foramtion and evolution of collisional orogen is a prominent feature along convergent plate margins, and is generally a complex proces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zircon genesis, U-Pb age and Lu... The foramtion and evolution of collisional orogen is a prominent feature along convergent plate margins, and is generally a complex proces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integrated study of zircon genesis, U-Pb age and Lu-Hf isotope composition as well a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western Dabie orogen to constrain its multi-stage evolution histor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formation of oceanic crust in the Huwan area was constrained at ca. 400―430 Ma, which was slightly later than the collision of the northern Qinling with the North China Block. It formed in a marginal basin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Yangtze Block. The peak metamorphism of eclogite in the Huwan area occurred at ca. 310 Ma, and the timing of the initial exhumation of oceanic eclogite was about 270 Ma. The high to ultrahigh pressure (HP-UHP)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Xinxian and the Hong'an metamorphic zones have the same ages and natures as those of the HP-UHP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other Dabie-Sulu terrains, and also have experienced multi-stage exhumation, and thus can be taken as a coherent part of the Dabie-Sulu orogen. Therefore, the Qinling-Dabie-Sulu orogen is a typical multi-stage continental collision orogen, with an amalgamation process extending more than 2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大陆碰撞 西部 演变 超高压变质岩 碰撞造山带 苏鲁造山带 变质岩区
原文传递
辽东地区赛马碱性杂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构造背景的制约
6
作者 杨凤超 宋运红 +2 位作者 胥嘉 顾玉超 杨宏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通过LA-ICP-MS测得辽宁赛马地区浅肉红色霞霓正长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25.8±1.9 Ma,赛马碱性杂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霞霓正长岩SiO_(2)含量为55.87%~60.88%,Na_(2)O为0.41%~5.32%,Al_(2)O_(3)为17.81%~19.53... 通过LA-ICP-MS测得辽宁赛马地区浅肉红色霞霓正长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25.8±1.9 Ma,赛马碱性杂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霞霓正长岩SiO_(2)含量为55.87%~60.88%,Na_(2)O为0.41%~5.32%,Al_(2)O_(3)为17.81%~19.53%,K_(2)O为9.46%~11.91%,MgO为0.46%~1.36%,里特曼指数为7.54~17.01;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高于300×10^(-6),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值大于10,个别达到100以上;亏损Nb、Ta、P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总体表现出富碱性岩石特征。锆石ε_(Hf)(t)值为-13.37~-9.30,对应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102~1855 Ma。通过岩石成因分析和构造环境判别,赛马碱性杂岩可能形成于由俯冲挤压向陆内伸展、拉张转换的动力背景下的下地壳(或上地幔)部分熔融。赛马碱性杂岩侵位时代(225.8±1.9 Ma)可能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开始伸展减薄的时间,也是郯庐断裂形成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晚三叠世 赛马碱性杂岩 辽东地区
下载PDF
湖南锡田晚侏罗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宋宏星 周云 +2 位作者 付伟 蔡永丰 杜宇晶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45-563,共19页
为探讨湘东锡田地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与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本文对锡田垄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矿物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形成于~150 Ma,为晚侏罗世,与锡田钨锡... 为探讨湘东锡田地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作用及其与成矿作用的相互关系,本文对锡田垄上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矿物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花岗岩形成于~150 Ma,为晚侏罗世,与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具有一致的形成时代。锆石原位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锡田晚侏罗世花岗岩主要来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重熔,同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加入。花岗岩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显示其具有高的含铁指数和低的氧逸度,暗示其有利于钨锡成矿。综合相关区域地质资料,表明锡田晚侏罗世花岗岩的形成与中生代时期华南发生的岩石圈伸展与减薄作用有关,本区晚侏罗世花岗质岩浆活动与区内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矿物成分 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粤北河口岩体次英安斑岩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坤 李海东 +2 位作者 刘斌 龙自强 吴建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2-401,共10页
河口岩体位于贵东复式花岗岩体外围北东侧,也是粤北地区代表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前人对其源区特征、成岩时代、构造背景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取次英安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 河口岩体位于贵东复式花岗岩体外围北东侧,也是粤北地区代表性火山岩-次火山岩,前人对其源区特征、成岩时代、构造背景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选取次英安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次英安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28.6±2.2 Ma、429.6±2.4 Ma,属晚加里东期火山岩系,进一步证实粤北-赣南地区存在较大范围的加里东期火山岩-次火山岩。次英安斑岩的εHf(t)变化范围较小,呈明显负值,且集中在上下地壳的演化线之间,指示其形成于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无明显地幔物质的加入。锆石Hf模式年龄(t DM 2)平均值分别为1756 Ma、1802 Ma,指示河口地区可能存在过早元古代的古老基底,次英安斑岩可能是早元古代的变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加厚地壳背景下的后碰撞拉张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源区分析 次英安斑岩 河口岩体 粤北
下载PDF
越南西北部Phan Si Pan地区Ngoi Chi岩组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9
作者 范忠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5-760,共6页
本文对越南西北部Phan Si Pan地区变质地体中的一个Ngoi Chi片麻岩进行了锆石CL内部结构分析、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CL图象和Th/U比值特征显示该片麻岩样品中的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有少量窄的变质边。岩浆锆石... 本文对越南西北部Phan Si Pan地区变质地体中的一个Ngoi Chi片麻岩进行了锆石CL内部结构分析、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CL图象和Th/U比值特征显示该片麻岩样品中的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有少量窄的变质边。岩浆锆石的年龄为-2.9 Ga,表明该样品是越南西北部Phan Si Pan地区的基底岩石。它们的εHf(t)值为–4.70±0.92,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3.5 Ga,表明其为更古老的(〉3.5 Ga)冥太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变质边部锆石给出了-1.8 Ga的年龄,表明变质作用发生在古元古代早期,Phan Si Pan地区在这一时期可能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TNAM Phan SI PAN U-Pb锆石 hf同位素 古老岩石
下载PDF
西昆仑大红柳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成因:来自锆石U-Pb年龄及Li-Hf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26
10
作者 丁坤 梁婷 +4 位作者 周义 凤永刚 张泽 丁亮 李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4,共11页
大红柳滩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花岗岩组成。笔者对大红柳滩岩体东南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测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4±1.8)Ma,说明... 大红柳滩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主要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及二云母花岗岩组成。笔者对大红柳滩岩体东南部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测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214±1.8)Ma,说明大红柳滩岩体为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大红柳滩岩体具有高δ7 Li(0.76‰~3.25‰)和低Li(5.04×10-6~52.22×10-6)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的锆石εHf(t)值介于-1.86~2.1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13~1368 Ma;在εHf(t)锆石U Pb年龄图解中,所有数据点均落在球粒陨石演化线附近。综合研究表明,大红柳滩岩体的原始岩浆是由地幔与中元古代地壳2个单元形成的混合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 Pb年龄 LI hf同位素 岩石成因 大红柳滩岩体 西昆仑
下载PDF
东秦岭官坡地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矿物学和年代学特征
11
作者 陈雷 聂潇 +2 位作者 刘凯 庞绪勇 张英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0-58,共19页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分布区和锂、铍、铌钽、铀成矿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发育有东秦岭地区独特的锡矿化。文章通过对火炎沟矿床的矿物学、锆石和锡石U-Pb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进行研究,查明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中... 东秦岭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伟晶岩分布区和锂、铍、铌钽、铀成矿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发育有东秦岭地区独特的锡矿化。文章通过对火炎沟矿床的矿物学、锆石和锡石U-Pb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进行研究,查明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中稀有金属赋存状态、形成时代,并探讨含矿伟晶岩与区域内古生代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以期为研究东秦岭伟晶岩型稀有金属成矿特征和成矿机制提供依据。矿物成分显示火炎沟伟晶岩中长石主要是更长石和正长石,云母为富铁黑云母和白云母,磷灰石为氟磷灰石,电气石主要是黑电石气。伟晶岩弱分带性及云母、铌钽铁矿的成分显示相对于东秦岭地区伟晶岩型锂铍矿床,火炎沟伟晶岩具有相对低的分异程度。锆石U-Pb年龄为(424±2.5) Ma,锡石U-Pb年龄为(420.1±2.4) Ma和(420.6±3.2) Ma,显示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是近同期的,为424~420 Ma,与区域内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和铀矿床形成时代一致,是东秦岭晚志留世—早泥盆世伟晶岩型稀有金属和铀成矿作用的产物。锆石ε_(Hf)(t)值为-5.8~-4.1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 341~2 194 Ma,显示源区为元古宙的壳源物质,与东秦岭伟晶岩及区域晚志留世过铝质岩浆岩具有相同的源区特征。火炎沟伟晶岩与东秦岭地区古生代灰池子岩体具有较大的源区差异,显示两者可能并无直接成因联系。火炎沟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的发现充实了东秦岭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化类型,并显示东秦岭地区具有寻找伟晶岩型锡矿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和锡石U-Pb年龄 锆石Lu-hf同位素 矿物成分 伟晶岩型锡铌钽矿床 东秦岭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晚古生代再循环锆石:合肥盆地新生代基性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证据
12
作者 王勇生 马威威 +1 位作者 杨隽豪 白桥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85,共16页
大陆俯冲带通常是由大洋俯冲带发展而形成的,因而大陆造山带内通常会同时记录大洋俯冲和大陆俯冲阶段的信息。位于中国中东部的大别造山带记录了丰富的三叠纪华南、华北板块陆—陆碰撞信息,但几乎完全缺失晚古生代大洋俯冲阶段证据。基... 大陆俯冲带通常是由大洋俯冲带发展而形成的,因而大陆造山带内通常会同时记录大洋俯冲和大陆俯冲阶段的信息。位于中国中东部的大别造山带记录了丰富的三叠纪华南、华北板块陆—陆碰撞信息,但几乎完全缺失晚古生代大洋俯冲阶段证据。基于古生代地质事件相关岩石可能被掩盖于合肥盆地底部或在大陆俯冲过程中被运移至地幔深部的推测,针对合肥盆地中部出露的玄武岩和辉绿岩开展了详细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大蜀山辉绿岩和小蜀山玄武岩均获得了较多的晚古生代年龄结果,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38 Ma、270 Ma和349 Ma、273 Ma,鸡鸣山辉绿岩则主要表现为早白垩世年龄。这些基性岩浆岩中锆石年龄结果表现为连续分布的特征,2个最小的年龄结果指示了新生代基性岩浆活动的发生时间,其他锆石则来自于古老岩石的再循环。对高温条件下的锆石保存机制以及锆石来源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合肥盆地基性岩中的晚古生代锆石来源于古特提斯洋俯冲形成的岩浆岩。三叠纪大陆俯冲阶段部分晚古生代岩浆岩被俯冲板片运移至地幔深部,而后在新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与深部地幔一起部分熔融而形成合肥盆地新生代基性岩浆岩。这为大别造山带晚古生代曾发生过大洋俯冲事件提供了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新生代基性岩 锆石定年和hf同位素 晚古生代岩浆事件
原文传递
桂北新寨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来自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的制约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小辉 王晓地 杨文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8-749,共12页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桂北新寨花岗岩形成于中奥陶世(465±2Ma)。该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化学成分较均一,具有高硅(SiO_2=68.54%~74.57%)、富碱(K_2O+Na_2O=7.61%~8.31%)、更富钾(K_2O/Na_2O=1.77~2.35)、强过铝质(... 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桂北新寨花岗岩形成于中奥陶世(465±2Ma)。该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化学成分较均一,具有高硅(SiO_2=68.54%~74.57%)、富碱(K_2O+Na_2O=7.61%~8.31%)、更富钾(K_2O/Na_2O=1.77~2.35)、强过铝质(A/CNK=1.09~2.39)和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等特征,属于S型花岗岩。新寨花岗岩具有比较均一的Sr、Nd同位素组成(I_(Sr)=0.71137~0.71328,ε_(Nd)(t)=-7.89^-7.26)。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为:(^(176)Hf/^(177)Hf)_i=0.28232~0.28252,ε_(Hf)(t)=-6.18^+0.61,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变化于1.67~2.11Ga之间。元素及Nd-Sr-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新寨花岗岩可能源自古元古代地壳变质泥岩的部分熔融,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新寨S型花岗岩可能是广西运动第二幕在桂北地区的岩石学响应,为早古生代构造-岩浆群事件的建立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奥陶世 S型花岗岩 SR-ND-hf同位素 广西运动 桂北
下载PDF
西藏南木林县格张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岩石成因 被引量:1
14
作者 欧波 魏启荣 +4 位作者 许欢 王健 张敏 徐长君 金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5-181,共17页
西藏南木林县格张地区在构造上位于中冈底斯带南部(即中拉萨地块南部)的革吉—申扎弧后盆地。以格张地区出露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格张地区火... 西藏南木林县格张地区在构造上位于中冈底斯带南部(即中拉萨地块南部)的革吉—申扎弧后盆地。以格张地区出露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格张地区火山岩主要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的火山熔岩,岩石组合为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和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夹少量流纹岩和玄武岩。火山岩中发育典型的岩浆锆石。对1件流纹岩和1件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U-Pb LA-ICP-MS定年分析,分别获得的年龄为(133±1.7) Ma和(128±1.5) Ma,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K1)时期。火山岩主量元素在质量分数上表现为高SiO2(69.4%-75.8%)、高K2O(2.93%-5.58%)、富Al2O3(12.7%-14.6%)、低TiO2(0.20%-0.34%)、低Na2O(0.05%-2.5%)、弱过铝质过铝质(A/NK为0.92-1.83,A/CNK为1.06-3.59)、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钾质火山岩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陡倾斜型,其(La/Yb)N为12.3-22.0,具明显的负铕异常(Eu/Eu^*=0.47-0.62)。微量元素普遍表现出Rb、Th、K等元素的正异常和Ba、Ta、Nb、Sr、P、Ti等元素的负异常。火山岩的εHf(t)值主要集中在-12.4--7.2,两阶段地壳Hf模式年龄tDM2主要为1.5-1.7 Ga,相当于念青唐古拉群(AnZNq)的地质时代。格张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应为中部拉萨地块基底的念青唐古拉群(AnZNq)部分熔融的结果,并伴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因班怒洋板片南向俯冲所产生的陆缘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火山岩 锆石UPb年龄 元素与hf同位素组成 岩石成因 西藏格张地区
下载PDF
闽西南清流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62
15
作者 张爱梅 王岳军 +2 位作者 范蔚茗 张菲菲 张玉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8-418,共11页
通过对玮埔岩体两个代表性样品进行锆石的LA-ICP-MSU-Pb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29.9±3.0)Ma、(446.3±4.0)Ma,证明该岩体确实不是最早认为的印支期花岗岩,而是加里东期岩体。同时对宁化岩体一个样品的锆石LA... 通过对玮埔岩体两个代表性样品进行锆石的LA-ICP-MSU-Pb测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29.9±3.0)Ma、(446.3±4.0)Ma,证明该岩体确实不是最早认为的印支期花岗岩,而是加里东期岩体。同时对宁化岩体一个样品的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48.2±2.5)Ma,同样属于加里东期岩体。进一步对闽西南清流地区玮埔和宁化岩体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分析表明,εHf(t)值主要集中在-0.8~-10.4之间,且Hf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在1.72~2.34Ga之间,表明其岩浆源区来自华夏地块元古代地壳物质。并结合其他己发表的相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可以推断包括玮埔和宁化岩体在内的华南内陆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很可能是元古宙基底深熔而成的产物;其形成与陆内地壳物质叠置加厚所引起的再造作用关系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组成 加里东期花岗岩 闽西南玮埔和宁化岩体
下载PDF
黔西南白层超基性岩墙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陈懋弘 章伟 +3 位作者 杨宗喜 陆刚 侯可军 刘建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50,共11页
文章对黔西南白层地区出露的燕山期超基性岩墙进行了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A、B两组不同的锆石年龄。A组锆石呈不规则粒状,具不完整的宽大条带,12颗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4±1)Ma,代表了... 文章对黔西南白层地区出露的燕山期超基性岩墙进行了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A、B两组不同的锆石年龄。A组锆石呈不规则粒状,具不完整的宽大条带,12颗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4±1)Ma,代表了超基性岩墙的侵位年龄;锆石Hf原位分析表明,176Hf/177Hf从0.282561到0.282719,εHf(84Ma)平均为-3.61,表明岩浆源区主要以富集地幔为主,并受到部分地壳物质的混染。B组锆石晶形完整,具典型的中酸性岩浆型振荡环带,3颗锆石的SHRIMP U-Pb模式年龄为409~450Ma。176Hf/177Hf从0.282379到0.282440,εHf(t)平均为-3.77,均低于A组锆石,属于捕获锆石。据此认为84Ma左右由于华南岩石圈伸展,软流圈地幔上涌,导致岩石圈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熔体上升过程中与409~450Ma左右形成的少量地壳岩石发生混染,随后快速侵位冷凝而形成基性-超基性岩墙。白层地区84Ma的超基性岩浆活动是整个华南西部燕山晚期(80~90Ma)岩浆活动的一部分。右江褶皱带周缘的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主要与大规模的Sn、W、Ag、Cu、Pb、Zn等矿床有关,但右江褶皱带内部的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是否与以卡林型金矿为代表的低温热液矿床有成因上的联系,尚需更多矿床年代学资料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超基性岩 白层 黔西南
下载PDF
冀北小张家口超基性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9
17
作者 田伟 陈斌 +1 位作者 刘超群 张华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3-590,共8页
采用离子探针(SHRIMPⅡ)测得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锆石主要有220±5Ma和491±7Ma两组年龄,以及一个很老的继承锆石年龄2453Ma。年龄为220±5Ma的一组锆石(A组)具有典型的岩浆型振荡环带,这组年龄应代表该岩体的侵位... 采用离子探针(SHRIMPⅡ)测得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岩体中的锆石主要有220±5Ma和491±7Ma两组年龄,以及一个很老的继承锆石年龄2453Ma。年龄为220±5Ma的一组锆石(A组)具有典型的岩浆型振荡环带,这组年龄应代表该岩体的侵位年龄。A组锆石的^(176)H/^(177)Hf比值从0.282557到0.282690,ε_(Hf)(220Ma)=-2.9~+1.66。年龄为491±7Ma的一组锆石(B组)具有变质成因的蝴蝶结构(Butterfly structure)和熔蚀边,属于继承锆石。B组锆石的^(176)Hf/^(177)Hf比值从0.282239到0.282483,ε_(Hf)(491Ma)=-8.6~0.06。^(207)Pb/^(206)Pb年龄为2453Ma的锆石应该是岩浆侵位时从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基底中捕获的锆石。A组锆石的Hf同位素数据表明,220Ma左右由于华北北缘岩石圈伸展,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流/熔体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相互作用并混合,这种混合地幔源区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小张家口基性-超基性岩体。B组锆石可能是小张家口岩体在岩浆侵位过程中捕获的来源于富集地幔或大陆下地壳的锆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铪同位素组成 小张家口超基性岩体 冀北
下载PDF
幕阜山南缘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8
作者 许畅 李建康 +3 位作者 施光海 李鹏 刘翔 张立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53-1068,共16页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南缘的长庆黑云母花岗岩与其内部Be伟晶岩呈渐变接触关系,为Be伟晶岩的母岩,其成岩时代及同位素特征可指示幕阜山地区黑云母花岗岩阶段的Be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本次研究对长庆地区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 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南缘的长庆黑云母花岗岩与其内部Be伟晶岩呈渐变接触关系,为Be伟晶岩的母岩,其成岩时代及同位素特征可指示幕阜山地区黑云母花岗岩阶段的Be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本次研究对长庆地区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显示,该岩体成岩年龄为(142.9±0.9)Ma,代表了幕阜山复式花岗岩体黑云母花岗岩演化阶段的稀有金属成矿时代,此次成矿为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的组成部分;继承锆石核的存在表明区域可能存在古老基底。长庆地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εHf(t)值主要变化于-9.2^-5.5,二阶段模式年龄主要为1.6~1.8 Ga,与幕阜山岩体不同类型花岗岩的εHf(t)和Hf同位素TDM2相近,暗示它们的源岩具有相似源区特征,为同源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此外,长庆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中还有少量古元古代壳源物质(εHf(t)=-16)和新元古代地层物质加入,反映源区物质的复杂性。结合区域内其他年代学与同位素研究资料,表明幕阜山地区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发生于早白垩世,岩浆连续分异演化过程中伴随着多阶段稀有金属成矿作用,最早在黑云母花岗岩阶段开始出现Be矿化,之后随着岩浆的分异演化程度不断增高,矿化规模越来越大,矿种由单一元素(Be)向综合演化(Be-Nb-Ta-Li)。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幕阜山岩体锆石的TDM2与冷家溪群的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的一个峰值(1.7~2.0 Ga)接近,表明二者的源岩在此时同时脱离地幔形成,为幕阜山岩体形成于冷家溪群部分熔融提供了支持,冷家溪群可能为稀有金属成矿提供了主要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幕阜山复式岩体 稀有金属成矿 冷家溪群
下载PDF
福建武平地区桃溪群混合岩U-Pb定年及其Hf同位素组成:对桃溪群时代及郁南运动的约束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爱梅 王岳军 +2 位作者 范蔚茗 张菲菲 张玉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4-72,共9页
桃溪群混合岩位于南岭东段武夷山褶皱带南段。本文通过采自桃溪附近帽村-田园两个代表性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494~496Ma的结晶年龄,641~657Ma和799Ma两组继承锆石的206Pb/238U表观年龄。同时对样品FJ-137进行... 桃溪群混合岩位于南岭东段武夷山褶皱带南段。本文通过采自桃溪附近帽村-田园两个代表性花岗片麻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494~496Ma的结晶年龄,641~657Ma和799Ma两组继承锆石的206Pb/238U表观年龄。同时对样品FJ-137进行的Hf同位素测定表明其εHf(t)变化于-2.3与-18.2之间,其TDM2变化于1.84~2.65Ga之间。结合前人的资料我们推断该样品源区很可能经太古代或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再循环形成晚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或晚新元古代沉积地层再部分熔融的产物,我们倾向于认为原划属桃溪群的岩石单元更可能是一套杂岩,其形成时代可能在新元古代;我们的资料表明在武夷-云开及其东南地区可能存在奥陶-寒武纪之间(约490Ma左右)的构造-岩浆事件,该事件对应于以往所认为的郁南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组成 桃溪群 郁南运动
下载PDF
广西右江褶皱带东南缘西大明山矿集区燕山期酸性岩浆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和Ce(Ⅳ)/Ce(Ⅲ)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肖昌浩 申玉科 +3 位作者 韦昌山 苏晓凯 乐兴文 张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9-304,共16页
广西西大明山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右江褶皱带东南缘。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区内那宁石英斑岩脉、罗维隐伏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93.11±0.64)Ma、(92.92±0.69)Ma和(92.5±1.1)Ma,说明三者... 广西西大明山多金属矿集区位于右江褶皱带东南缘。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区内那宁石英斑岩脉、罗维隐伏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岩体的侵位年龄分别为(93.11±0.64)Ma、(92.92±0.69)Ma和(92.5±1.1)Ma,说明三者都形成于晚白垩世。Hf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石英斑岩中锆石εHf(t)值变化于-18.4^-1.2之间,两阶段模式年龄变化于1 236~2 326 Ma之间。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锆石εHf(t)值分别为-19.4^+0.3和-12.2^-3.6,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变化于1 139~2 385 Ma和1 386~1 933 Ma,表明它们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末期增生的地壳组分与少量古元古代地壳地质的共同熔融。通过与右江褶皱带周缘岩浆岩带锆石Hf同位素特征对比,认为右江褶皱带周缘岩浆岩可能具有一致的物源。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中锆石的Ce(Ⅳ)/Ce(Ⅲ)比值平均值分别为23.65和33.76,说明罗维隐伏岩体具有较低的氧逸度。通过对比右江褶皱带周缘前人的成矿年代学及同位素研究,显示该区成岩成矿时间较短(92~95 Ma),形成于晚白垩世区域伸展构造体制下,右江褶皱带岩石圈发生松弛和伸展垮塌,导致中元古代和少量古元古代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岩浆作用。结合右江褶皱带周缘岩浆带大地构造位置及成岩时代,认为右江褶皱带燕山期岩浆岩的形成可能受到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双重作用,可能以后者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hf同位素 燕山晚期 西大明山矿集区 右江褶皱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