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heterotopic pancreas at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被引量:21
1
作者 Nobutada Fukino Takatsugu Oida +2 位作者 Kenji Mimatsu Youichi Kuboi Kazutoshi Kid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3期4082-4088,共7页
A 62-year-old Japanese man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 history of weight loss of 6 kg in 4 mo. Imaging examinations revealed a tumor located on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with stenosis. We suspected duoden... A 62-year-old Japanese man presented to our hospital with a history of weight loss of 6 kg in 4 mo. Imaging examinations revealed a tumor located on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with stenosis. We suspected duodenal carcinoma and performed pancreas-preserving segmental duodenectomy.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a heterotopic pancreas at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was finally diagnos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the duodenum arising from a heterotopic pancreas is extremely rare; to our knowledge, only 13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worldwide, including the present case. The most common location of malignancy is the proximal duodenum at the first and descending portion. Herein, we describe the first case of adenocarcinoma arising from a heterotopic pancreas, 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third portion of the duodenum,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ENOCARCINOMA heterotopic pancreas DUODENUM Segme
下载PDF
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报告) 被引量:17
2
作者 张庆余 张立军 +2 位作者 李洁 于则利 陈佛来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21-423,共3页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1986~ 1998年收治 2 1例异位胰腺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无复发。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对此症定性诊断困...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1986~ 1998年收治 2 1例异位胰腺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后症状无复发。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对此症定性诊断困难 ,确诊需病理学检查。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异位胰腺手术切除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CT和X线钡餐造影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 被引量:16
3
作者 马得贝 初建国 +3 位作者 杨婷婷 于京艳 王晓野 刘爱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57-760,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胃肠道钡餐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胃肠钡餐造影的影像特征,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结果 5例为小肠异位胰腺,7例为胃异位胰腺... 目的分析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胃肠道钡餐造影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表现、CT及胃肠钡餐造影的影像特征,其中5例行CT增强检查,2例行胃肠道钡餐造影。结果 5例为小肠异位胰腺,7例为胃异位胰腺;病灶均呈类圆形,向腔内生长。其中2例小肠异位胰腺合并肠梗阻、肠套叠。8例病灶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影,部分可见点状低密度,5例病灶增强扫描病灶强化方式与正常胰腺相似,其中4例病灶动脉期可见点状低密度影。2例异位胰腺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病变区类圆形充盈缺损。结论胃肠道异位胰腺的CT及X线钡餐造影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且在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中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X线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胃肠道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附18例报告) 被引量:14
4
作者 巴明臣 黄祥成 +2 位作者 闻英 卿三华 李国新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20年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胃肠道异位胰腺病人进行了外科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8例病人表现为... 目的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对我院近20年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8例胃肠道异位胰腺病人进行了外科治疗,并对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病变部位分布及治疗措施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8例病人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不适9例,消化道出血7例,腹部包块1例,无明显症状1例。异位胰腺分布部位:胃7例,十二指肠5例,空肠3例,回肠3例,其中美克尔憩室内2例。术前误诊11例,漏诊6例,仅1例确诊。全部病人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1~10年无复发,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胃肠道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漏诊和误诊;一旦发现,均应早期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及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诊断 治疗 病理检查 胃肠道
原文传递
多排螺旋CT对胃肠道内可疑异位胰腺病灶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天柱 彭振鹏 +2 位作者 黄乐生 张晚春 唐嘉慧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内异位胰腺的价值及对误诊病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8例术前64排螺旋CT诊断为异位胰腺并获得病理结果的病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结果:收集到18例患者共19处病灶。诊断正确组有10例患者11处病灶,其中7处位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胃肠道内异位胰腺的价值及对误诊病变进行分析。方法:对18例术前64排螺旋CT诊断为异位胰腺并获得病理结果的病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结果:收集到18例患者共19处病灶。诊断正确组有10例患者11处病灶,其中7处位于胃黏膜,3处位于十二指肠,1处位于回肠。以上病灶中5处可见"中央脐凹征"。诊断错误组有8例患者共8处病灶,3处位于胃黏膜或粘膜下,4处位于十二指肠内,1处位于食管下段内,病理结果提示8处病灶中3处为炎性病灶,2处为肿瘤病灶(胃肠间质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1处为胃底腺异位,1处为胃粘膜脱垂,1处为Peutz-Jeghers息肉;其中胃底腺异位及间质瘤的影像表现上均有类似"中央脐凹征"表现。结论:通过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并收集到的病例中:(1)诊断正确组中大多数病灶位于胃及十二指肠;(2)诊断错误组中部分病灶表现为类似"中央脐凹征",可能是导致误诊的原因之一;(3)误诊病例中炎性病变占比较大,认为胃肠道炎性病变需作为异位胰腺的鉴别诊断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多排螺旋CT 影像诊断 鉴别诊断 胃肠道肿瘤
下载PDF
腹部异位胰腺增强CT表现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瑞 彭健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腹部异位胰腺的增强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腹部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及增强CT表现。结果:38例均为单发,病变位于胃部14例,十二指肠15例,空肠5例,回肠3例,小肠系膜1例;24例患者行CT增强检查,其中12例在CT图像... 目的:分析腹部异位胰腺的增强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8例腹部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及增强CT表现。结果:38例均为单发,病变位于胃部14例,十二指肠15例,空肠5例,回肠3例,小肠系膜1例;24例患者行CT增强检查,其中12例在CT图像上可观察到明确病灶,另外12例在CT图像上未见明确病灶,CT对病变的显示率为50%(12/24)。在CT图像上可观察到明确病灶的12例患者中,病灶长径(LD)为1.00~3.00cm,平均(1.89±0.69)cm,短径(SD)为0.60~1.60cm,平均(1.13±0.35)cm。胃部HP病灶呈宽基底梭形或扁丘状隆起,十二指肠及空肠HP病灶呈类圆形或卵圆形,两组LD/SD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病灶动脉期、静脉期强化平均CT值分别为(82.90+13.49)HU和(101.82+14.79)HU,与同时期正常胰腺CT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0.93)。CT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3例,其中1例可见"导管征";10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病变向腔内生长为主7例,腔内外生长4例,腔外生长1例。12例中10例病变位于黏膜下。结论:腹部异位胰腺的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胰腺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 被引量:12
7
作者 鲍柏军 黄介飞 朱净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4,67,共3页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内镜特征,提高内镜诊断率。方法总结近6年来经电子胃镜结合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及病理确诊的12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异位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好发于胃窦,多见于大弯侧。胃镜下异位胰... 目的探讨胃异位胰腺内镜特征,提高内镜诊断率。方法总结近6年来经电子胃镜结合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及病理确诊的12例胃异位胰腺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异位胰腺无特异临床症状,好发于胃窦,多见于大弯侧。胃镜下异位胰腺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黏膜光滑,形态及大小差异很大,顶端可见导管开口,多单个;超声内镜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内镜检查是诊断胃异位胰腺的有效方法,并可进一步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胃镜 超声内镜
下载PDF
异位胰腺的超声内镜特征和内镜治疗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莞盈 吕成倩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673-676,共4页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特征和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对异位胰腺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8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黏膜下肿物患者,经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 目的 探讨异位胰腺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的特征和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对异位胰腺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8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黏膜下肿物患者,经EUS检查后行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异位胰腺者。观察其EUS下的特征,并对患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1例患者,17例( 54.84%)病变位于胃窦,6例(19.35%)位于胃体,5例(16.13%)位于十二指肠,2例(6.45%)位于胃底,1例(3.23%)位于食管;4例(12.90%)表面有中央凹陷;24例(77.42%)呈低回声;14例(45.16%)起源于黏膜下层,8例(25.81%)起源于固有肌层,7例(22.58%)起源于黏膜肌层,2例(6.45%)累及多层;18例(58.06%)内部回声均匀;26例(83.87%)边界清晰。17例(54.84%)患者行内镜固有肌层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 dissection, EMD),14例(45.16%)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均一次性切除,术后随访均无瘤体残留及复发。结论 异位胰腺好发于胃窦,胃体、十二指肠为次,以低回声为主,内部回声多均匀,边界大多清晰,多起源于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可以为异位胰腺提供病理诊断的标本,同时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超声内镜 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
下载PDF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超声内镜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锦涛 黄旭明 +2 位作者 余细球 侯华军 杨建荣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44-1147,1150,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异位胰腺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43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及超声内镜(EUS)影像特征,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来源层次、回声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异位胰腺...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在异位胰腺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43例上消化道异位胰腺患者的内镜下表现及超声内镜(EUS)影像特征,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来源层次、回声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异位胰腺好发于胃窦,尤其大弯侧,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隆起中央见脐样凹陷;EUS下呈多样性,有高、低或混杂回声,可发生于管壁任何一层或几层。其主要特点为黏膜下层偏低或网格样混杂回声,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内部出现特征性管状结构样回声,边界大多清晰。病理确诊异位胰腺10例(其中9例行EUS检查),7例的EUS结果与病理一致(78%)。结论超声内镜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异位胰腺的途径,可指导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内镜超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T纹理分析在鉴别胃肠道异位胰腺和直径小于3 cm的间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0
作者 路鸣 魏赟 +4 位作者 史红媛 余静 程申濠 段绍峰 徐青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3-49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CT纹理分析在鉴别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与直径小于3 cm的间质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肠道异位胰腺的2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纳入同期直径均小于3 cm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 目的初步探讨CT纹理分析在鉴别诊断胃肠道异位胰腺与直径小于3 cm的间质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6月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肠道异位胰腺的2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纳入同期直径均小于3 cm的2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分别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图像对病灶进行手动全层勾画,应用A.K.软件(GE公司,美国)提取动脉期及静脉期纹理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筛去冗余特征,再通过赤池信息准则(AIC)后退法,选择AIC值对应最小的鉴别模型。绘制动脉期、静脉期及动脉期联合静脉期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鉴别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筛选出3个动脉期特征(即峰度,高灰度大面积优势,高灰度小面积优势)及1个静脉期特征(即高灰度大面积优势)。分别建立动脉期、静脉期及动脉期联合静脉期的鉴别诊断模型,可得到动脉期联合静脉期诊断模型的AUC、准确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1、0.87、0.96和0.95,均高于动脉期和静脉期模型。结论CT纹理分析可用于术前鉴别胃肠道异位胰腺与直径小于3 cm的间质瘤,动脉期联合静脉期模型的鉴别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间质瘤 CT纹理分析 鉴别
原文传递
内镜超声诊断胃异位胰腺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肖勇 付雪琼 +1 位作者 刘军 余保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702-704,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超声检查胃异位胰腺的诊断特点,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2007年7月~2008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623例超声胃镜(EUS)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嘲顾性分析胃异位胰腺的图像特征及其诊断正确率。结果62... 目的探讨内镜下超声检查胃异位胰腺的诊断特点,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总结2007年7月~2008年1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623例超声胃镜(EUS)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嘲顾性分析胃异位胰腺的图像特征及其诊断正确率。结果623例EUS检查中,诊断胃异位胰腺20例,间质瘤91例,息肉81例。胃异位胰腺网像特点:好发于胃窦,多为隆起性病变,表面光滑,形态差异很大,中间顶端可见导管开口;EUS下可见黏膜下层或肌层低回声、中等回声或混合回声团。结论超声内镜诊断胃异位胰腺有一定价值,并可进一步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超声 异位胰腺 诊断
下载PDF
胃镜及超声胃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金敏 葛存锦 仝巧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918-2921,共4页
目的:探讨普通电子胃镜、超声胃镜及超声胃镜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H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3-09于我院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或MSCT诊断为胃HP的268例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普通电子胃镜、超声胃镜及超声胃镜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异位胰腺(heterotopic pancreas,H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3-09于我院经普通胃镜、超声胃镜或MSCT诊断为胃HP的2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其胃镜或CT表现及病理资料,总结不同诊断方法诊断胃HP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普通电子胃镜诊断胃异位胰腺84例,病理证实26例,诊断符合率为31.0%.胃镜下活检诊断7例,术后病理证实7例,诊断符合率100%.超声胃镜诊断174例,术后病理证实151例,诊断符合率86.8%.MSCT诊断胃异位胰腺3例,病理证实1例,诊断符合率33.3%.结论:超声胃镜诊断胃异位胰腺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最高,可作为目前诊断胃异位胰腺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超声胃镜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超声内镜联合EMR或ESD在异位胰腺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传文 李倩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3476-347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胃异位胰腺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以提高胃异位胰腺的确诊率.方法:对2008-09/2010-02淮安市第一...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胃异位胰腺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以提高胃异位胰腺的确诊率.方法:对2008-09/2010-02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3例经超声胃镜检查拟诊为胃异位胰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标本均经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23例病例中19例经EMR治疗,4例经ESD治疗.经病理组织学检查13例确诊为胃异位胰腺;误诊10例.23例病例中病灶体积最大的为24mm×20mm,体积最小的为5mm×4mm;经超声内镜证实23例中有7例起源于黏膜层,4例来源于肌层,12例起源于黏膜下层.结论:联合应用超声内镜学和EMR或ESD,可以提高胃异位胰腺的确诊率,同时EMR和ESD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减轻了患者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痛苦并降低了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超声内镜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下载PDF
胃角处异位胰腺误诊为胃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明辉 刘子慧 +3 位作者 武广海 王助新 胡大为 郝长来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8-249,共2页
异位胰腺是指在胰腺以外部位生长,与正常胰腺组织无解剖和血管联系的孤立胰腺组织,属于先天性异常,是临床少见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常规内镜检查不能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极易误诊为其他消化道疾病... 异位胰腺是指在胰腺以外部位生长,与正常胰腺组织无解剖和血管联系的孤立胰腺组织,属于先天性异常,是临床少见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容易与其他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常规内镜检查不能为术前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极易误诊为其他消化道疾病,导致确诊困难,从而造成不恰当的治疗。因此,鉴别异位胰腺和其他消化道疾病非常重要。2014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1例胃部异位胰腺患者,探讨该类疾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胃间质瘤 胃镜检查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辅助诊断胃窦异位胰腺与指导选择最佳治疗方案26例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熊英 耿焱 +3 位作者 张志伟 李元平 王爱民 朱志坚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4,36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指导选择内镜下最佳治疗方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5月该院诊断异位胰腺患者26例,均先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指导选择内镜下最佳治疗方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5月该院诊断异位胰腺患者26例,均先行超声内镜检查明确病变来源、范围及周边情况后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实施最适合患者的内镜下治疗方案。结果 7例选择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复发;8例选择EMR治疗,2例复发,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1例选在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病灶,无复发,穿孔1例,活动性出血4例。结论超声内镜辅助诊断异位胰腺并指导选择内镜下最佳治疗方案是一种可靠、简洁、高效的方法,可在术前为操作者提供最可靠的信息,从而选择治疗方案,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减轻了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异位胰腺 EMR ESD 高频电切 套扎
下载PDF
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异位胰腺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文明 彭德银 +1 位作者 凌亭生 邹晓平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在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检索2012年1月1日-2014年11月30日在南京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病例,筛选因异位胰腺住院行ESD的病例,归纳总结出资料完整的病例共36例,全部病例均经术后...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在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病理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检索2012年1月1日-2014年11月30日在南京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住院病例,筛选因异位胰腺住院行ESD的病例,归纳总结出资料完整的病例共36例,全部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回顾分析操作过程、标本病理、随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SD治疗胃异位胰腺34例,十二指肠异位胰腺2例,平均操作时间66 min,平均切下标本大小21.0 mm×16.0 mm,标本完整切除率100.00%。随访并发症中,发热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穿孔1例。结论 ESD是目前较先进的微创治疗手段,可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获取准确病理学诊断,是异位胰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剥离术 异位胰腺 诊疗
下载PDF
超声内镜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山 丁祥武 +4 位作者 王玮 李峥 杨雨 古丽芳 卜荣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62-163,17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出的32例胃异位胰腺患者,分析异位胰腺的EUS图像特征,对其行内镜下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评价其疗效。结果胃异位胰腺...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胃异位胰腺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经普通胃镜及超声内镜检出的32例胃异位胰腺患者,分析异位胰腺的EUS图像特征,对其行内镜下皮圈套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评价其疗效。结果胃异位胰腺在EUS下表现为隆起型病变,可发生于胃壁超声结构任何一层或多层,以黏膜下层多见,呈低、中或混合回声。其中22例行皮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无明显并发症,17例内镜复查无复发。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1例行黏膜剥离术(ESD),7例未予处理。结论 EUS对异位胰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内镜下皮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治疗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超声内镜 超声
原文传递
儿童腹部手术中发现异位胰腺的外科处理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华哲 吴晓娟 +2 位作者 冯杰雄 易斌 张光磊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偶然发现异位胰腺的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小儿腹部手术中偶然发现的7例异位胰腺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1d~7岁,平均19个月。术前诊断疾病分别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目的探讨术中偶然发现异位胰腺的外科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小儿腹部手术中偶然发现的7例异位胰腺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1d~7岁,平均19个月。术前诊断疾病分别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环状胰腺、先天性肠闭锁、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经腹开放手术2例,腹腔镜手术5例。异位胰腺位置如下:胃窦部、十二指肠、回肠各1例,空肠3例,回肠梅克尔憩室1例。结果6例异位胰腺行手术切除,包括:病灶部位肠切除肠吻合5例、胃壁部分切除修补术1例;急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术中发现的异位胰腺未处理。异位胰腺组织均位于黏膜下层,1例部分侵及肌层。本组根据Heinrich分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1例。手术顺利,术后原有疾病治愈,无并发症出现,分别随访3个月~1年,恢复良好。结论 小儿腹部手术中偶然发现的异位胰腺,综合考虑其发生并发症及手术风险,应尽可能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并发症 治疗
原文传递
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与小于3 cm胃肠道间质瘤的多排螺旋CT特征比较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春来 张静 +2 位作者 董秋杰 李晓光 王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8-914,共7页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HP)与直径<3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大坪医院2012年5月-2021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HP 28例和直径<3 cm GIST 33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与M... 目的比较胃十二指肠异位胰腺(HP)与直径<3 cm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及多排螺旋CT(MD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大坪医院2012年5月-2021年5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HP 28例和直径<3 cm GIST 33例,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临床与MDCT特征,包括病变位置、生长方式、形态、轮廓、大小及MDCT多期增强表现等;寻找两者间差异显著的特征作为鉴别诊断的指标,采用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胃十二指肠HP与GIST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BMI)、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变MDCT形态学特征(位置、生长方式、分叶征)及CT值(平扫CT值、门静脉期CT值及强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年龄、位置、门静脉期CT值鉴别效能较好,ROC曲线下面积(AUC)均>0.7。当3个MDCT形态学特征(位置、生长方式、分叶征)联合使用时,AUC可提高至0.954(95%CI 0.867~0.991)。平扫CT值、门静脉期CT值及强化值均可用于鉴别HP与GIST,以门静脉期CT值效能最好。年龄、平扫CT值、门静脉期CT值及强化值的最佳阈值分别为50岁、40.33 HU、72.53 HU及37.33 HU,可作为鉴别HP及GIST的参考值。结论通过综合分析患者年龄、MDCT病变形态学特征及多期增强定量指标,可对胃十二指肠HP与<3 cm GIST作出初步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十二指肠 异位胰腺 胃肠道间质瘤 多排螺旋CT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20
作者 乔峤 屠惠明 +1 位作者 周雨峡 许科斌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9期631-633,共3页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经验,以引起对该疾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糜烂或溃疡,行黏膜活检病理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结果11例病人中,胃窦异位胰腺8例,十二指...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异位胰腺的内镜诊断经验,以引起对该疾病的重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内镜检查发现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糜烂或溃疡,行黏膜活检病理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结果11例病人中,胃窦异位胰腺8例,十二指肠3例。内镜诊断:5例诊断为异位胰腺,4例诊断为黏膜隆起性质待定,1例诊断为胃息肉,1例诊断为胃平滑肌肉瘤,重复活检,1例诊断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切除,11例病人活检或手术病理均为异位胰腺。结论部分异位胰腺可有典型的内镜下特征,但其余一部分呈多样性,与息肉、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等难以鉴别,需依赖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内镜超声显示病灶仅限于黏膜下层未达肌层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胰腺 内镜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