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SR标记划分70份我国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被引量:176
1
作者 李新海 袁力行 +3 位作者 李晓辉 张世煌 李明顺 李文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2-627,共6页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 70份我国主要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 6 4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 ,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 2 4 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 2~ 9个 ,平均 3.88个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 .5 2 3。用UPGMA方法将 7...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 70份我国主要玉米 (ZeamaysL .)自交系的遗传变异。用 6 4对扩增带型稳定的引物 ,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 2 4 8个等位基因变异 ,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 2~ 9个 ,平均 3.88个 ,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 .5 2 3。用UPGMA方法将 70份自交系划分为四平头、旅大红骨、PA、PB、BSSS、Lancaster等 6个类群 ,划群结果与其系谱分析和育种家经验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中国 玉米自交系 杂种优势群 遗传变异 等位基因变异
下载PDF
十年来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的分析 被引量:122
2
作者 滕文涛 曹靖生 +4 位作者 陈彦惠 刘向辉 景希强 张发军 李建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804-1811,共8页
以中国大面积推广的71个优良玉米杂交种的84份自交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分子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将其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根据杂交种的年种植面积,分析了1992年至2001年我国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年来,我国... 以中国大面积推广的71个优良玉米杂交种的84份自交系为材料,在利用SSR分子标记计算的遗传距离将其划分为7个杂种优势群的基础上,根据杂交种的年种植面积,分析了1992年至2001年我国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群的主次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的杂种优势群是Lancaster、Reid、唐四平头、自330和E28。到21世纪初,主要的杂种优势群则为Reid、温热I、自330、唐四平头和Lancaster,其中温热I是一个含热带玉米种质的新类群。十年来,我国玉米杂种优势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应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出现了含温热I群的新模式,Reid×温热I、自330×温热I、唐四平头×温热I等,由此大大拓宽了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其二是模式的主次位置有明显的改变。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前五名的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唐四平头、自330×Lancaster、Lancaster×唐四平头、Lancaster×E28和Reid×自330。到2001年,前五位的主要杂种优势模式是,Reid×温热I、Reid×自330、Reid×唐四平头、自330×温热I和Lancaster×唐四平头。2001年,Reid×温热I和自330×温热I已分别成为全国第一和第四大主要的杂种优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热带玉米 温热 SSR分子标记 大面积推广 种质 初期 变化 改变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与杂优模式构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5
3
作者 彭泽斌 刘新芝 +2 位作者 傅骏骅 李连城 黄长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11-717,共7页
以1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及其105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RAPD分析技术及试验材料的多点田间鉴定,初步研究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和利用模式的构建。根据RAPD分类与杂种优势分类、系谱追踪的比较研究,认为RAPD技术在玉米... 以1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及其105个双列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RAPD分析技术及试验材料的多点田间鉴定,初步研究了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和利用模式的构建。根据RAPD分类与杂种优势分类、系谱追踪的比较研究,认为RAPD技术在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划分上应用是可行的。通过对杂优类群间F_1产量,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的测定结果的综合分析,提出了7个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RAPD技术 杂优类群 杂优模式
下载PDF
中国温带玉米种质与热带、亚热带种质杂优组合模式研究 被引量:63
4
作者 陈彦惠 王利明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57-564,共8页
本研究评价和分析了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优群的 5个自交系、 3个改良群体与 10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之间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和杂优组合模式。结果表明 ,大多数温热杂交组合产量高于温带改良群体本身产量 ,一些组合产量接近单交种对照 ... 本研究评价和分析了代表中国温带玉米主要杂优群的 5个自交系、 3个改良群体与 10个热带、亚热带群体之间的配合力、杂种优势和杂优组合模式。结果表明 ,大多数温热杂交组合产量高于温带改良群体本身产量 ,一些组合产量接近单交种对照 ,温热杂交种具有普遍的超亲优势。苏湾 1号、墨黄9、TS6、 963× 330、豫综 5号×苏湾 1号、黄早 4×墨黄 9、旅 9×墨黄 9热带、亚热带群体和杂交组合的产量和配合力高 ,利用潜力大 ,可加入到玉米育种方案中以拓宽我国育种材料的遗传基础。温热杂交组合的抽雄、吐丝、ASI值、果穗性状基本达到温带生产可利用的标准 ,温带种质中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对外来光敏感基因表现显性 ,但植株和穗位特别高 ,应将其作为改良的重点。按照温热杂交组合的产量、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高的原则 ,筛选出了每个温带杂优群与热带、亚热带种质的最佳杂优组合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玉米种质 杂优模式 配合力
下载PDF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6
5
作者 陈彦惠 张世煌 +5 位作者 吴连成 王铁固 李明顺 邓凌伟 张明友 白锦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6,共7页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7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 29%~4 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玉米 杂种优势 群体改良
下载PDF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 被引量:29
6
作者 潘光堂 杨克诚 +13 位作者 李晚忱 黄玉碧 高世斌 兰海 李芦江 曹墨菊 唐祈林 付凤玲 周树峰 吴元奇 卢艳丽 林海建 沈亚欧 荣廷昭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 四川农业大学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直接从热带种质选育自交系与温带种质自交系杂交,将温、热带种质的优点结合到杂交一代的西南玉米育种新思路,从Suwan-1群体中成功选育了自交系S37(苏37),构建了"温带种质自交系×热带种质自交系"的杂优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西南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经过研究和发展,又提出将西南玉米育种用种质划分为Reid(瑞德)、Non-Reid(非瑞德)和Tropical(热带)3个类群,其两两组配,可构成"Reid×Non-Reid(浅丘、河谷组配模式)、Reid×Tropical和Non-Reid×Tropical(深丘、山区组配模式)"三角形杂优组配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我国西南玉米育种中热带种质利用、杂种优势群划分及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发展历程,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西南玉米区 杂优类群 杂优模式
原文传递
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宗华 汤继华 +3 位作者 王庆东 胡彦民 季洪强 陈伟程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689-1696,共8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方法利用玉米基因组的143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95对多态性引物,对河南省主要审(认)定品种的亲本及少数其它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同... 目的分析河南省主要玉米品种杂种优势的利用模式。方法利用玉米基因组的143对SSR引物,从中筛选出均匀覆盖玉米染色体组的95对多态性引物,对河南省主要审(认)定品种的亲本及少数其它自交系进行PCR扩增,用UPGMA法对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河南省审定品种及部分外引品种在1981~2003年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河南省审(认)定品种的主要自交系可分为Reid、温热、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综合种选系6个类群,与系谱分析基本吻合;(2)河南省玉米生产上利用的杂优模式主要有12种,其中Reid×唐四平头、Lan.×旅大红骨两种主要模式的应用面积分别为26.47%和20.62%,约占河南省玉米累计推广面积的47%;Reid×旅大红骨占9.41%;而温热×其它(综合种选系或Reid等)占9.07%,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结论20多年来,河南玉米生产上利用的12种杂优模式中,Reid×唐四平头和Lan.×旅大红骨是两种最主要的模式,应用面积约占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分子标记 杂优类群 杂优模式
下载PDF
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24
8
作者 陆作楣 徐保钦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共4页
杂种优势群理论是杂交玉米育种历经百年而不衰的重要理论支柱。概述了杂种优势群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在玉米和水稻两大作物中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了我国杂交稻育种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用杂种优势群理论指导杂交稻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杂交稻 育种 三系配套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交模式
下载PDF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姚文华 谭静 +2 位作者 陈洪梅 徐春霞 番兴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0-34,共5页
杂种优势群是玉米育种研究的重要内容。介绍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形成的历史及早期的利用情况,分析了不同杂种优势群划分方法的优缺点、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利用、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的必要性。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解析京科968等系列玉米品种的杂优模式 被引量:25
10
作者 赵久然 李春辉 +7 位作者 宋伟 王元东 邢锦丰 张如养 易红梅 杨扬 石子 王继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8,共8页
利用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京科968、京科665、NK718和京农科728系列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40对SSR引物在37份供试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70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6.75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6。UPGMA聚... 利用SSR标记从分子水平上对京科968、京科665、NK718和京农科728系列玉米品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40对SSR引物在37份供试自交系中共检测出270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出6.75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6。UPGMA聚类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一致,所测自交系被划分成8个杂种优势群,京科968母本京724等5个自交系单独成群,命名为X群;两个骨干父本自交系京92、京2416与自交系黄早四、昌7-2划为一群,同属黄改群(塘四平头群);其他6个群分别为旅大红骨群、瑞德群、P群、兰卡斯特群、改良瑞德群和Iodent群。京科968等系列品种的杂优模式为"X群×黄改群"。通过近年来育种实践和大面积生产证明,"X群×黄改群"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快速上升的主要杂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京科968 SSR标记 杂种优势模式 X群×黄改群
原文传递
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杂交优势组合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连成 陈彦惠 +3 位作者 张世煌 李明顺 王铁固 张明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2-325,共4页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中国农业生产上利用的4大玉米类群的各1个代表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b43,Pob501和Pob50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掖478×Pob21,丹340×Pob501...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以中国农业生产上利用的4大玉米类群的各1个代表自交系为测验种,对14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Pob43,Pob501和Pob502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组合掖478×Pob21,丹340×Pob501,掖478×Pob43,黄早四×Pob70和掖478×Pob502的特殊配合力较高.参试56个组合中,21个组合与单交种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丹340×Pob501和掖478×Pob43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9.12%和4.32%.根据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和对照优势初步构建了旅大红骨系×群体Pob501,Reid系×群体Pob43,Reid系×群体Pob502和唐四平头系×群体Pob49这4个杂优组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配合力 杂优组合模式
下载PDF
高油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划分和优势模式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姜海鹰 陈绍江 +3 位作者 高兰锋 邢吉敏 宋同明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1-367,共7页
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5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 2、K12、丹340和870 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HO、SYNDO等4个不同高油群体的2 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 以分属Lancaster、Reid、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外引种质群等5个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性自交系Mo17、792 2、K12、丹340和870 1为测验种,以来自于BHO、ALEXHO、RYDHO、SYNDO等4个不同高油群体的2 0个自交系为被测系,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被测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利用价值。结果表明,2 0个高油自交系可分为2个杂种优势群,第一群主要为RYDHO(Reid高油)和SYNDO (SyntheticDiseasedOil)群体选系;第二群主要为ALEXHO(Alexanderhighoil)和BHO(北农大高油)群体选系。根据高油玉米种质的杂种优势类群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划分结果,综合分析得出高油玉米种质与普通玉米种质杂种优势利用的9种模式,即ALEXHO×外引种质,ALEXHO×Reid ,ALEXHO×旅大红骨,BHO×外引种质,BHO×Reid ,RYDHO×Lancaster,RYDHO×塘四平头,SYNDO×外引种质,SYNDO×旅大红骨。其中ALEXHO×外引种质、ALEXHO×Reid、ALEXHO×旅大红骨、BHO×外引种质、BHO×Reid为5种主要模式。ALEXHO和BHO为选育优良高油玉米自交系的主要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下载PDF
玉米78599种质的杂优模式及其改良利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洋 张喜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0,共4页
玉米新种质的引入,改变了我国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的育种现状。通过分析78599种质选育的自交系及其代表品种,总结出78599种质的主要杂种优势模式,即78599种质×改良Reid、78599种质×旅大红骨、78599种质×塘四平头... 玉米新种质的引入,改变了我国种质资源匮乏、遗传基础狭窄的育种现状。通过分析78599种质选育的自交系及其代表品种,总结出78599种质的主要杂种优势模式,即78599种质×改良Reid、78599种质×旅大红骨、78599种质×塘四平头、78599种质×Lancaster、78599种质×其它种质。介绍了78599种质在我国的改良利用情况,提出了78599种质在今后我国育种中的利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78599种质 杂优模式 改良利用
下载PDF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曾孟潜 吉海莲 +1 位作者 李九云 三森.健葩彤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7,共8页
简要总结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历史,分析了导致它们在几十年中能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讨论了相关的问题和今后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交利用模式 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下载PDF
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育种潜势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余世权 苟才明 +2 位作者 黄宁 张吉海 徐克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81-86,共6页
以西南地区生产上常用的11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测定17个玉米地方种质新选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并对杂优类群、性状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 以西南地区生产上常用的11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测定17个玉米地方种质新选自交系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并对杂优类群、性状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系有P1-1、P1-16和P1-14;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P1-10×P2-4,四平头群×Lancaster群在川南地区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在穗行数、行粒数等4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可早代进行选择,而百粒重、单株产量等5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宜晚代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系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杂优模式 遗传参数
下载PDF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国胜 陈举林 +3 位作者 侯玮 闫保罗 孙洪波 李平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87-89,共3页
玉米育种的基本前提是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若对大量的种质资源分别进行鉴定、改良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常因人力或财力限制而力不从心。为此,有必要建立杂种优势模式,把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综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方... 玉米育种的基本前提是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若对大量的种质资源分别进行鉴定、改良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常因人力或财力限制而力不从心。为此,有必要建立杂种优势模式,把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综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方法及杂种优势模式,以期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下载PDF
高油玉米群体之间的杂种优势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范弘伟 陈绍江 宋同明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共3页
对BHO、AIHO、Syn.DO、RYD、ASK这5个高油玉米群体按Griffing方法2作完全双列杂交,根据中亲优势值表现,将其分为3个类群,即RYD群、Syn.DO群和AB群(含BHO、AIHO和ASK),3个类群间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AB群内的3个群体间杂种优势较小。并探... 对BHO、AIHO、Syn.DO、RYD、ASK这5个高油玉米群体按Griffing方法2作完全双列杂交,根据中亲优势值表现,将其分为3个类群,即RYD群、Syn.DO群和AB群(含BHO、AIHO和ASK),3个类群间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AB群内的3个群体间杂种优势较小。并探讨了群体间杂交种产量与含油量之间的关系,认为加快RYD和Syn.DO群的选系,有可能和AB群内的选系测配出含油量达到15%的强优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群体 杂种优势模式 含油量 类群 双列杂交 间杂种 优势组合 产量 表现
下载PDF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选系的杂优类群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苟才明 杨克诚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7,共6页
以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自交系和西南地区常用的8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以及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Mo17、黄早四、丹340、478等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15个新选系和8个常用骨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 以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自交系和西南地区常用的8个骨干玉米自交系以及代表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的Mo17、黄早四、丹340、478等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进行了杂优类群划分,以15个新选系和8个常用骨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的1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通过单株产量测定、杂种优势估算,分析了杂优模式。结果表明:27个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可分为5个杂种优势群,其中第Ⅱ类又可分为4个亚类;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15个新选系有12个划入旅大红骨群,1个划入瑞德群,2个划入其它类群;在各类群组配中,Lancaster群与旅大红骨群组配可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特别是Lancaster群与旅大红骨Ⅰ亚群和旅大红骨Ⅳ亚群组配获得强优势组合可能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 自交系 杂优类群 杂优模式
下载PDF
Heterotic Classes and Utilization Patterns in Chinese Foxtail Millet [<i>Setaria italica</i>(L.) P. Beauv] 被引量:7
19
作者 Zhengli Liu Guihua Bai +3 位作者 Dadong Zhang Chengsong Zhu Xiaoli Ren Suying L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4年第14期1392-1406,共15页
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to develop hybrid cultivar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yield of most crops including foxtail millet. However, previous foxtail millet hybrid cultivars have been largely developed from crosses ... 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to develop hybrid cultivar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yield of most crops including foxtail millet. However, previous foxtail millet hybrid cultivars have been largely developed from crosses between sterile lines and conventional varieties or between sterile lines and varieties that are geographically distent from the sterile lines. The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of heterotic classes and determinetaion of heterotic patterns has not been reported, which results in uncertainty in selection of parents for crosses and delays progress in utilization of high yielding hybrids in large-scale commercial production. In this study, a core collection of 128 accessions from China was grouped into six classes using combined analyse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pedigree, and clustering. The classification was conducted based mainly on molecular clustering of genotypic data, also considere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mathematical clustering using phenotypic data, and was finally validated through pedigree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transgressive and superstandard heterosis for grain yield, plant height, panicle length, panicle diameter, single panicle weight, grain weight per panicle, and 1000-grain weight collected from an incomplete-diallel-cross experiment, we identified six superior heterosis patterns (C2/C1, C2/C4, C2/C5, C2/C6, C1/C5 and C4/C5) and four inferior heterosis patterns (C1/C3, C1/C4, C1/C6 and C4/C6), and explore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millet hybrid breeding. This study laid a foundation for effective use of foxtail millet heterosis in improving millet hybrid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tail MILLET heterotic CLASSES heterotic pattern Molecular Cluster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下载PDF
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与杂种优势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炜 史延丽 +3 位作者 李自超 马洪文 王坚 张洪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36个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中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  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336个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中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态型间的杂种优势值可以推测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粳具有穗数上的优势基因,西北粳具有粒数上的优势基因,非洲IRAT粳具有粒重上的优势基因;最佳优势杂种优势模式为韩国粳×日本粳、西北粳×美国粳和台湾粳×日本粳;杂种优势与形态指数差异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生态型间形态指数差异与其F1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型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