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 被引量:124
1
作者 王懿波 王振华 +3 位作者 王永普 张新 陆利行 田曾元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通过对中国玉米生产和育种用种质的分析,发现我国玉米种质主要集中在四大杂优群,利用的主要模式有5种。重点讨论了各玉米区主要杂优群和杂优模式的选择、改良与利用等问题,并根据各地成功的经验和自己的育种实践,对其与地方种质。
关键词 玉米 种质改良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模式
下载PDF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种优势群的划分及其改良利用 被引量:86
2
作者 王懿波 王振华 +2 位作者 王永普 张新 陆利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4-80,共7页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 根据配合力、杂种优势、系谱关系、生理和遗传特点及形态特征等,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玉米种质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Mo17和自330两个亚群)、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外杂选、综合品种选、Suwan和低纬度种质4个亚群)5个杂种优势群9个亚群,提出了若干改良利用意见。并对种质基础狭窄、杂优群划分与利用、种质改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杂种优势种 改良利用 育种
下载PDF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铁双贵 郑用琏 +3 位作者 刘丁良 徐尚忠 李建生 刘纪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8-34,共7页
选用6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以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玉米地方种质 巫溪14,兰花早和北美,热、亚热带种质为主体的人工合成群体LBM、WBM、LLS、WLS和两个美国 优良群体BSSSR、BS16等6个... 选用6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以我国西南地区优良玉米地方种质 巫溪14,兰花早和北美,热、亚热带种质为主体的人工合成群体LBM、WBM、LLS、WLS和两个美国 优良群体BSSSR、BS16等6个群体的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潜势进行了系统评估。两年两地(武汉、安阳) 的研究结果表明:LBM、WBM、WLS群体的单株产量GCA高于BSSSR和BS16;参试的36个组合中 高产组合主要集中在以WBM、WLS、LBM为亲本之一的组合中,其中以WBM × HZ85产量最高;根 据SCA效应及产量表现,确定了若干杂种优势配对模式;杂种优势类群的划分存在明显的交叉,表明 人工合成群体遗传变异丰富、遗传基础复杂,具有较好的轮回选择及组配优势组合的遗传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人工合成群体 配合力效应 遗传潜势
下载PDF
中国玉米优势群划分和利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孟义江 高进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7,32,共3页
根据我国玉米优势群划分结果,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的玉米种质分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和热带优势群3个;杂优模式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外引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和中国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并对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及利... 根据我国玉米优势群划分结果,结合育种实践,将我国的玉米种质分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和热带优势群3个;杂优模式为外引优势群×中国优势群、外引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和中国优势群×热带优势群。并对杂种优势类群划分及利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中国杂交粳稻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振玉 李志彬 +4 位作者 东丽 朱崴 蔡卓 曲丽君 华泽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3770-3777,共8页
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粳稻育种发展历程,包括滇型、BT型不育系的发现、利用以及"籼粳架桥"方法选育配合力强的C57,C418等杂交粳稻恢复系的过程.同时,针对近年来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提高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关键性技术研究进展做了... 本文回顾了我国杂交粳稻育种发展历程,包括滇型、BT型不育系的发现、利用以及"籼粳架桥"方法选育配合力强的C57,C418等杂交粳稻恢复系的过程.同时,针对近年来杂交粳稻制种产量提高以及杂种优势利用等关键性技术研究进展做了以下总结:(1)提高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提升制种产量.柱头外露率同颖花长宽比、柱头长度以及柱头张角呈显著相关性,针对柱头外露率的遗传学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取得一定进展.(2)开展粳稻优势群及配组模式研究促进杂交粳稻优势利用.在粳稻亲本材料划分为不同优势组群的基础上,提出了籼粳互补、感温与感光互作及穗粒结构互补的优势配组模式,其注重运用籼粳亚种间优势利用、广亲和基因与恢复基因利用、叶片和根系抗衰性的利用以及大穗灌浆特性和抗倒伏特性的运用.本文为进一步促进杂交粳稻选育和应用推广提供了技术性建议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育种 杂种优势群 配组模式
原文传递
陕西玉米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优模式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安红卫 姚撑民 +1 位作者 赵小峰 苏云林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4-36,共3页
通过对陕西 19个自育玉米品种的种质杂种优势群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陕西玉米的种质基础过于狭窄 ,改良Reid群×塘四平头群和塘四平头群×Mo17亚群是近 2 0年陕西利用的主要杂交优势模式 ,应继续加强研究... 通过对陕西 19个自育玉米品种的种质杂种优势群和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陕西玉米的种质基础过于狭窄 ,改良Reid群×塘四平头群和塘四平头群×Mo17亚群是近 2 0年陕西利用的主要杂交优势模式 ,应继续加强研究和利用 ,要注意自 330亚群 ,旅大红骨群和其它种群的改良利用 ,并重新研究改良Reid群×旅大红骨群 ,塘四平头群×外杂选亚群和塘四平头群×旅大红骨群这三个杂优模式 ,以突破现有的杂交优势利用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改良 杂种优势群 杂交优势模式 种群划分
下载PDF
分子标记及其在玉米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孙立娜 王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044-8046,共3页
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玉米研究的发展。概述了各种常用分子标记AFLP、RAPD、RFLP、SSR、SNP的原理、特点,以及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遗传多样性分析、杂种优势群划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QTL定位研究及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杂种优势群 QTL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山东省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治先 郭庆法 +2 位作者 汪黎明 韩静 葛晓轩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0-13,共4页
本文对 1990~ 1999年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以及种质改良创新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本上由Reid、塘四平头、外杂选、Lan 和旅大红骨五大核心种质类群组成 ,种质基础... 本文对 1990~ 1999年山东省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杂种优势群、杂交优势模式以及种质改良创新研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生产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本上由Reid、塘四平头、外杂选、Lan 和旅大红骨五大核心种质类群组成 ,种质基础更趋狭窄。有 6种杂交优势利用模式。但目前利用最多的有Reid×外杂选、Reid×旅大红骨和Reid×塘四平头 3种模式。我省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今后玉米种质的改良和创新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 种质创新 杂交优势模式
下载PDF
优质抗病高配合力中籼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的选育及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符辰建 胡小淳 +6 位作者 符星学 秦鹏 王凯 黎琛子 吴挺飞 刘珊珊 杨远柱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66,69,共7页
利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机结合,成功培育出了株型理想、不育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5℃、育性稳定、异交性好、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于2014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隆科638S含有约... 利用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有机结合,成功培育出了株型理想、不育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5℃、育性稳定、异交性好、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隆科638S,于2014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隆科638S含有约56.0%的早籼稻遗传背景,以及约8.7%的粳稻遗传背景,为充分利用"早晚生态型间和籼粳亚种间"双重杂种优势奠定了遗传基础。依据分子设计和杂种优势群理论,按"双亲抗性基因互补"和"双亲品质基因一致性"配组原则,高效培育出一批绿色、优质、广适、高产的隆两优系列品种,迅速成为我国南方杂交水稻主栽品种,推动了长江流域杂交中籼品种的更新换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隆科638S 高配合力 分子设计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不同杂优群玉米亲本及其杂交种抗旱生理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丹 陈志斌 邹洪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2010-2013,共4页
[目的]对不同杂优群玉米(Zea mays L.)亲本及其杂交种的抗旱性生理性状进行比较,为提高不同杂优模式和优良杂交种的利用率,提高玉米抗旱性育种的预见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不同杂优群的10个自交系及其组配的7个杂交种为试材,对各... [目的]对不同杂优群玉米(Zea mays L.)亲本及其杂交种的抗旱性生理性状进行比较,为提高不同杂优模式和优良杂交种的利用率,提高玉米抗旱性育种的预见性提供参考。[方法]以来源于不同杂优群的10个自交系及其组配的7个杂交种为试材,对各杂优群亲本及其杂交种抗旱性生理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黄C的丙二醛(MDA)含量最高,抗旱性最差,而四平头群的K12表现最好。沈单16(四平头群×PB群)的MDA含量最低,抵抗干旱的能力强于其他品种。旅群或PB群杂交组配的方式不同,后代在同等干旱条件下,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差异显著;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和比较,并非所有的杂交种POD活性都表现出杂种优势。[结论]基础种质有存在的必要性,利用新种质改良时应注意组配方式的选择。低Pro和MDA含量的Reid群与POD活性强的旅群自交系组合,强POD活性、低MDA含量的PB群宜作父本,而Pro含量低的PB群宜作母本分别与四平头群和Reid群组配,是F1代抗旱性改良较好的杂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旱生理性状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群 杂优模式
下载PDF
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明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9,共6页
玉米种质资源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大量的种质资源是开展玉米育种的基础,合理、准确的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建立相应的杂种优势模式,才能有效地改良玉米自交系和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分子标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玉米育种家有可能... 玉米种质资源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大量的种质资源是开展玉米育种的基础,合理、准确的划分玉米杂种优势群,建立相应的杂种优势模式,才能有效地改良玉米自交系和选配杂交组合,提高育种效率。分子标记技术的开发利用使玉米育种家有可能直接根据基因型而不是表现型进行选择,在玉米育种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概述了5种常用分子标记SSR、RFLP、RAPD、AFLP和SNP的原理及特点。综述了几种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自交系类群划分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中国水稻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邓剑川 《福建稻麦科技》 2008年第2期39-42,共4页
介绍了杂种优势群的定义及利用农艺性状,系谱关系和DNA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杂种优势群的方法。综述了中国水稻育种家对水稻杂种优势群划分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提出对中国水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不但能提高育种效率也是今后水稻杂交育种的必... 介绍了杂种优势群的定义及利用农艺性状,系谱关系和DNA分子标记技术构建杂种优势群的方法。综述了中国水稻育种家对水稻杂种优势群划分领域的研究工作进展,提出对中国水稻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不但能提高育种效率也是今后水稻杂交育种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群 分子标记
下载PDF
贵州10个骨干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合理划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锦华 戴保威 +2 位作者 吴盛黎 夏林 王保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3年第5期382-386,共5页
以交51、苏37、苏1-1、77-1等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Ⅳ配成45个组合,以单株产量为依据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8599-141与035-6之间的优势距离最短,仅为0.14,优势最小,其次是类{78599-141、035-6}与4011,优势... 以交51、苏37、苏1-1、77-1等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Ⅳ配成45个组合,以单株产量为依据进行系统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8599-141与035-6之间的优势距离最短,仅为0.14,优势最小,其次是类{78599-141、035-6}与4011,优势距离为6.6,最大优势距离在类{交51、自330、苏37、78599-141、4011、77-1、苏1-1、035-6}与类{32-2、5311}之间,优势距离达33.9。分析还表明,其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可以划分为4大杂种优势群:{交51}简称交51类;{自330、78599-141、4011、77-1、035-6}简称改良Lancaster类;{32-2、5311}简称32-2类;{苏37、苏1-1}简称苏37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玉米 自交系 杂种优势群 类群划分 聚类分析 单株产量
下载PDF
五大杂种优势群玉米自交系穗部性状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莹莹 张萌 +2 位作者 沈丹丹 张士东 张恩盈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12-17,共6页
为了研究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间及群内穗部性状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选取五大杂种优势群中典型玉米自交系各10个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其10个穗部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并进一步对五大杂种优势群内自交系各穗部性状的相互关... 为了研究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间及群内穗部性状的遗传关系,本研究选取五大杂种优势群中典型玉米自交系各10个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其10个穗部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并进一步对五大杂种优势群内自交系各穗部性状的相互关系及其与单穗粒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ancaste群中自交系间的变异系数大;杂种优势群间穗长、穗粗、穗行数差异极显著,杂种优势群内各自交系间的穗长、穗重、秃顶长、穗粗、轴粗、粒重等性状差异极显著;各优势群中穗重与单穗粒重的相关均为极显著,出籽率与单穗粒重相关均不显著,秃顶长与单穗产量均为不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自交系 穗部性状 方差分析 相关关系
下载PDF
杂交早稻稻米品质的改良 被引量:14
15
作者 尹华奇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是关于改良杂交早稻米质方面的研究报道.通过以美国品种和中国品种杂交,选育出米质优良的温敏型雄性不育系香125S,所配制的香125S/D68是一个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作者认为“优势组群”和“强光生态型”在杂交... 本文是关于改良杂交早稻米质方面的研究报道.通过以美国品种和中国品种杂交,选育出米质优良的温敏型雄性不育系香125S,所配制的香125S/D68是一个早熟、高产、优质杂交水稻.作者认为“优势组群”和“强光生态型”在杂交早稻稻米品质改良中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早稻 米质 改良 优势组群 强光生态型
下载PDF
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与杂种优势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国胜 陈举林 +3 位作者 侯玮 闫保罗 孙洪波 李平海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87-89,共3页
玉米育种的基本前提是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若对大量的种质资源分别进行鉴定、改良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常因人力或财力限制而力不从心。为此,有必要建立杂种优势模式,把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综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方... 玉米育种的基本前提是拥有丰富的遗传资源。若对大量的种质资源分别进行鉴定、改良和利用,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常因人力或财力限制而力不从心。为此,有必要建立杂种优势模式,把育种材料作适当的分群。综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类群划分的方法及杂种优势模式,以期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下载PDF
山东省主要玉米种质基础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举林 马冲 +3 位作者 邹仁峰 苏波 刘桂玲 王玉新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山东省玉米育种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其种质基础相对狭窄。对山东省育成的主要玉米自交系种质类群及主要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 ,其主要种质类群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种质类群 ,改良Reid和塘四平头... 山东省玉米育种取得了很大成就 ,但其种质基础相对狭窄。对山东省育成的主要玉米自交系种质类群及主要杂交种的杂种优势模式进行分析 ,其主要种质类群分为改良Reid、Lancaster、塘四平头、旅大红骨和其它种质类群 ,改良Reid和塘四平头杂优群起主导作用。杂种优势模式以改良Reid×塘四平头为主 ,塘四平头×其它种质、改良Reid×其它种质、塘四平头×Lancaster、改良Reid×旅大红骨等为辅。应加强种质改良和扩增 ,丰富遗传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质基础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山种 种质改良
下载PDF
中国玉米杂交种种质选配模式的演变及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基建 蔡春梅 郑大浩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2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根据 1 960~ 1 997年的国内玉米杂交种亲本选配的研究和实践 ,综述了玉米杂交种亲本选配的杂种优势模式 ,分析了当前玉米杂交种的生产实践简况 ,提出了今后玉米杂种优势模式 。
关键词 杂交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种优势模式 种质改良 亲本选配
下载PDF
20份美国中熟玉米杂交种选系及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俊强 孙善文 +5 位作者 韩业辉 于运凯 许健 周超 丁昕颖 陈青利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4-8,共5页
为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采用20份美国玉米种质选育的48份中晚熟优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NSS群自交系N8942,SS群自交系N79232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96份杂交组合,进行单株产量一般配合... 为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采用20份美国玉米种质选育的48份中晚熟优良玉米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NSS群自交系N8942,SS群自交系N79232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96份杂交组合,进行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及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48份优良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P1)F=0.930 6,差异不显著(P=0.596 8);特殊配合力(P1×P2)间的F=2.824 8,差异极显著(P=0.000 1),NMX02-5212和NMX11-3321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都较高。48份自交系中,偏向于NSS群的共计29份,包括NMX02-212、NMX02-2231、NMX03-124等;偏向于SS群的共计19份,包括NMX02-5212、NMX02-6233、NMX04-23211等。96份杂交组合的小区产量平均对照优势为正值的有27份,占全部组合数的28.13%,较对照优势表现突出的组合为NMX11-3321×N8942、NMX18-122×N8942和NMX11-1111×N79232,小区产量均超过对照5%以上,最高6.21%,NMX11-3321、NMX18-122、NMX11-1111这3份自交系育种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美国种质 中熟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下载PDF
旅大红骨杂种优势群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20
作者 鞠方成 王春莲 《丹东纺专学报》 2003年第3期7-8,共2页
旅大红骨杂种优势群自交系是我国玉米的五大优良自交系之一,为培育高产优质杂交种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阐述了旅大红骨杂化群的构成、特点与应用情况,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继续应用旅大红骨品种资源的途径。
关键词 杂种优势群 玉米育种 高产优质 杂交种 自交系 品种资源 培育 途径 新形势 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