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无性型的多型现象 被引量:32
1
作者 梁宗琦 Rola,TVF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62,共6页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 在萨氏琼脂和PDA上,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Vuill)Fr.无性型,蛹草拟青霉Paecilomycesmilitaris(Kob)Br.&Sm.的一些单孢子株可自发产生突变,基于多型现象及其它形态特征可分三种类型:(1)具野生型菌株特征;产孢结构拟青霉型(Paecilomyces-type),稳定,菌落通常不自发产生角变,大多数单孢子株属此类群。(2)属此类群的单孢子株,在PDA上可形成亮褐色至橙黄色的角变,它们典型的产孢结构为瓶梗轮生,分生孢子常聚集成头状的轮枝孢型(Verticillium-type)。在查氏培养基上则相反,拟青霉型的产孢结构占优势。单孢子株Cm-71是这一类群的代表。(3)单孢子株Cm-42是在所观察单孢子株中形态特征独特的菌株。在PDA上菌丝生长纤细,蛛网状,产孢结构轮枝孢型。蛹草拟青霉对氯酸钾(KClO3)不敏感,在浓度为6%(W/V)的KMM培养基上,23~24℃14天菌落的直径仅1~2cm,无气生菌丝生长。各单孢子株形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途径和形态特征,也可分成类似于粉被虫草CordycepspruinosaPeteh不利用硝酸盐突变株(nit突变株)的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蛹草拟青霉 无性型 多型现象 形态多样性
下载PDF
米曲霉原生质体融合及杂合二倍体的形成 被引量:26
2
作者 辛明秀 蒋亚平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3-148,共6页
采用混合酶液处理纤维素酶高产苗株3042_(N-2)(天冬酰胺缺陷型“Asn ̄-”)及蛋白酶高产菌株3042_(N-19)(蛋氨酸缺陷型“Met ̄-”)的营养菌丝,获得原生质体,以PEG为助融剂进行融合处理,成功地获... 采用混合酶液处理纤维素酶高产苗株3042_(N-2)(天冬酰胺缺陷型“Asn ̄-”)及蛋白酶高产菌株3042_(N-19)(蛋氨酸缺陷型“Met ̄-”)的营养菌丝,获得原生质体,以PEG为助融剂进行融合处理,成功地获得了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原生质体的营养互补融合。将异核体菌落的菌丝转接到合有0.1%樟脑的新鲜MM上,25℃诱导培养7─15天,挑取绿色角变菌落的孢子,将其转接到MM上能迅速生长,经孢子大小及DNA含量测定确定为杂合二倍体,并进行酶活测定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原生质体融合 杂合二倍体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种群野生菌株异核现象的分子验证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成树 王四宝 +1 位作者 李增智 Tariq M.Butt 《菌物系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5-481,共7页
球孢白僵菌28S rRNA基因D11域由于一内含子的存在与否,引起这一区域的扩增产物有两种片段类型(约520bp及120bp),将此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球孢白僵菌的117个菌株,发现17%菌株的扩增产物为双片段类型,即为异核体。异核体在不同种群中的分... 球孢白僵菌28S rRNA基因D11域由于一内含子的存在与否,引起这一区域的扩增产物有两种片段类型(约520bp及120bp),将此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球孢白僵菌的117个菌株,发现17%菌株的扩增产物为双片段类型,即为异核体。异核体在不同种群中的分布频率因地理生态条件而异。单孢分离分析表明,异核体的分离频率约为35%。RAPD检测结果说明异核体在准性循环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传交换及遗传重组。球孢白僵菌异核体在继代培养中极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内含子 异核体 异核现象 遗传重组
下载PDF
草菇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克隆、结构及不同菌株中表达量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朋虎 谢宝贵 +1 位作者 邓优锦 江玉姬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3-260,共8页
从福建主栽品种屏优一号PY分离到2个不能正常出菇的单孢菌株PYd21、PYd15,二者配对杂交得到可正常出菇异核菌株H15-21。用solexa测序技术对PYd21基因组从头测序(de novo sequencing),对PYd15、PYd21、H15-21的菌丝体分别进行数字基因表... 从福建主栽品种屏优一号PY分离到2个不能正常出菇的单孢菌株PYd21、PYd15,二者配对杂交得到可正常出菇异核菌株H15-21。用solexa测序技术对PYd21基因组从头测序(de novo sequencing),对PYd15、PYd21、H15-21的菌丝体分别进行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对8个样品(PYd15、PYd21、H15-21的菌丝体,H15-21出菇后的原基、钮扣期菌柄、蛋形期菌柄、伸长期菌柄和成熟期菌柄)mRNA等量混合物进行转录组测序。克隆测序了PYd21与PYd15中磷酸果糖激酶(PFK)基因,比对结果表明二者序列一致。利用转录组数据对PFK基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3,494bp,有12个外显子、11个内含子;开放阅读框(ORF)全长2,457bp,编码818个氨基酸,5′端非翻译区(5′UTR)长度281bp,3′端非翻译区(3′UTR)全长103bp;RNA在加工过程中存在1种可变剪切类型、6个可变剪切位点。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PFK基因在PYd21、PYd15及H15-21中的标准表达量分别为71.08、120.61、251.85(transcriptper million cleantags,TPM),表达量依次升高,与菌丝生长速度显著正相关。并且异核菌株H15-21表达量高于2个单孢菌株之和,基因表达存在协同增效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表达谱数据切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基因结构 可变剪切 协同增效 异核体
原文传递
稻恶苗菌异核体三种核型核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希 李秀玉 颜耀祖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85-388,共4页
利用RAPD技术,对稻恶苗菌TJ47-26异核体的紫、红、白三种核型(同核体)核DNA进行比较,用80种10bp长的随机引物进行DNA扩增,共检测了基因组中近400个位点,未发现三种核型的基因组间有明显差异,表明紫、红、白三种核型的DNA碱基序列高度相... 利用RAPD技术,对稻恶苗菌TJ47-26异核体的紫、红、白三种核型(同核体)核DNA进行比较,用80种10bp长的随机引物进行DNA扩增,共检测了基因组中近400个位点,未发现三种核型的基因组间有明显差异,表明紫、红、白三种核型的DNA碱基序列高度相似。由此推测TJ47-26异核体的三种不同核型是来自同一个核的变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恶苗菌 异核体 DNA RAPD 植物病原 真菌
下载PDF
棉枯萎病菌异核体及其不同表型分离子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的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杨红 李颖 +1 位作者 关国华 李秀玉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6-170,共5页
采用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 ,研究了棉花枯萎病菌异核体菌株 (Ag14 9)及其两个不同表型分离子(Ag14 9 Ⅰ和Ag14 9 Ⅲ )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 ,观察到在 3 0 0~ 70 0bp之间出现了 19个差异条带 ,经反向RNA印迹 ,证实其中 2条差异带为阳性 ... 采用银染mRNA差异显示技术 ,研究了棉花枯萎病菌异核体菌株 (Ag14 9)及其两个不同表型分离子(Ag14 9 Ⅰ和Ag14 9 Ⅲ )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 ,观察到在 3 0 0~ 70 0bp之间出现了 19个差异条带 ,经反向RNA印迹 ,证实其中 2条差异带为阳性 :编号为C6的差异条带在Ag14 9和Ag14 9 Ⅰ菌株中呈高表达 ,而编号为G5的差异条带在菌株Ag14 9和Ag14 9 Ⅲ中呈高表达。这两条差异片段经测序后在GenBank中分别进行同源比较 ,发现由C6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多种生物 (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NADH脱氢酶的第 6个亚基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 (3 0 %~70 % ) ;而编码G5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龟裂链霉菌 (Streptomycesrimosus)的OtrB(tetracyclineeffluxprotein)蛋白有 3 5%的同源性。首次证明在异核体菌株及其不同表型分离子之间存在基因转录水平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菌 异核体 MRNA差异显示
下载PDF
草菇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vv-gto1)的序列分析及其差异表达 被引量:9
7
作者 严俊杰 郭丽石羡 +1 位作者 赵静静 谢宝贵 《微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1-1177,共7页
【目的】通过对草菇组学数据的分析,获得一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编码基因(vv-gto1),对其基因结构、序列特征及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索GSTs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为其他食用菌GSTs编码基因的发现提供依据。【方法】应用... 【目的】通过对草菇组学数据的分析,获得一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编码基因(vv-gto1),对其基因结构、序列特征及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索GSTs在食用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为其他食用菌GSTs编码基因的发现提供依据。【方法】应用ZOOM软件将基因组与转录组的测序读段(reads)与基因组拼接序列进行定位确定基因全长及其序列准确性,并对基因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MEGA 5.1进行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对草菇GTO1进行功能归类及同其他真菌的亲缘关系分析。结合表达谱、蛋白质组数据分析该基因在草菇不同生长时期的差异表达,并应用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vv-gto1全长2083bp,含有11个外显子、10个内含子,编码356个氨基酸;5'端非翻译区长度为305bp、包含1个内含子区域,3'端非翻译区为86bp;RNA加工过程中有两个内含子存在保留现象,由内含子保留所形成的转录本均无法翻译形成正确的保守功能域。vv-gto1全长序列都获得超过50个reads的准确定位,证明该区段的基因组测序及组装结果正确可靠。进化树结果显示,草菇GTO1属于Omega类第I小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黄孢原毛平革菌的GTO1、GTO2亲缘关系最近。数字基因表达谱、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组的分析结果表明,vv-gto1在异核体菌丝H1521的表达量最高。【结论】本研究首次在草菇中获得一个Omega类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该基因在异核体菌丝生物学功能的行使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暗示草菇异核体菌丝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另外,vv-gto1可以通过形成不同的可变剪接体来调节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最终影响蛋白质的功能行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核体 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 表达谱 定量PCR 蛋白质组
原文传递
灰葡萄孢菌nit突变体的诱导及其在营养体亲和性测定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高俊明 刘慧平 +2 位作者 王建明 李新凤 韩巨才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36,共4页
从山西运城、临汾、长治、晋中、大同等地保护地黄瓜灰霉病病株上采集、分离的分属于 3个不同菌丝融合群的 8个灰葡萄孢菌单孢菌株 ,经氯酸盐诱导处理 ,共获得了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 (nit突变体 ) 5 9株 ,其中nit1型 38株 ,n... 从山西运城、临汾、长治、晋中、大同等地保护地黄瓜灰霉病病株上采集、分离的分属于 3个不同菌丝融合群的 8个灰葡萄孢菌单孢菌株 ,经氯酸盐诱导处理 ,共获得了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 (nit突变体 ) 5 9株 ,其中nit1型 38株 ,nit3型 10株 ,nitM型 11株。所有nit突变株分别在PDA斜面转管培养 3次 (2 1d)后 ,除 6株恢复成野生菌株外 ,其余多数nit突变菌株表现稳定。来源于同一野生菌株的不同类型nit突变体间或同一菌丝融合群不同野生菌株的nit突变体间可产生互补反应而形成异核体 ,其中以nitM型突变株互补性最好 ,在利用nit突变体测定灰葡萄孢菌营养体亲和性时应作为标准菌株。来源于不同菌丝融合群的nit突变体间不能产生互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葡萄孢菌 NIT突变体 基因诱导 营养体 亲和性 测定技术 应用 蔬菜 水果 灰霉病
下载PDF
蝉拟青霉异核体菌株和亲本菌株对蚜虫致病力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杰宏 韩洁 +1 位作者 邹晓 刘爱英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76-279,共4页
从蝉拟青霉T-1上分离获得的6个单孢子菌株,经过诱发、分离、鉴定,保存了7个nit突变株,并通过营养亲和试验筛选出蝉拟青霉异核体菌株55-57、56-57、58-57,以及稳定性好的亲本菌株55、56、57、58,比较分析各菌株对蚜虫的致病力以及胞外多... 从蝉拟青霉T-1上分离获得的6个单孢子菌株,经过诱发、分离、鉴定,保存了7个nit突变株,并通过营养亲和试验筛选出蝉拟青霉异核体菌株55-57、56-57、58-57,以及稳定性好的亲本菌株55、56、57、58,比较分析各菌株对蚜虫的致病力以及胞外多糖的含量,数据显示55-57、56-57、58-57菌株的LT50、LT90较低,而且它们的胞外多糖含量稳定且高于55、56、57、58各亲本菌株。说明胞外多糖与高致病性有相关性,是影响致病力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拟青霉 异核体 蚜虫 致病力
下载PDF
草菇PGAM基因克隆、结构及其在同核、异核菌株中的表达量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朋虎 邓优锦 +1 位作者 江玉姬 谢宝贵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252-256,共5页
以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存的草菇单孢菌株PYd21、PYd15及二者的杂交配对异核菌株H15-21为研究材料,利用本中心草菇的基因组、转录组及表达谱测序数据,对草菇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并对其结构与表达量进行研究... 以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保存的草菇单孢菌株PYd21、PYd15及二者的杂交配对异核菌株H15-21为研究材料,利用本中心草菇的基因组、转录组及表达谱测序数据,对草菇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基因进行基因克隆,并对其结构与表达量进行研究。克隆测序了PYd21与PYd15中PGAM基因并进行比对,比对结果表明2个菌株的PGAM基因序列一致。利用转录组数据对PGAM基因结构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2 118bp,含有10个外显子、9个内含子,其中6个内含子存在内含子保留的可变剪切类型;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611bp、编码536个氨基酸。数字基因表达谱分析结果表明,PGAM基因在PYd21、PYd15及H15-21中的标准表达量分别为35.29、127.91、302.89TPM(Transcript Per Million Clean Tags),表达量依次升高,与菌丝生长速度显著正相关,且异核菌株H15-21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2个单孢菌株,暗示了异核体H15-21中两种不同的细胞核存在相互作用,影响了PGAM基因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与表达谱数据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剪切 基因结构 异核体 Solexa测序
下载PDF
金针菇生活史各阶段核相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昭仪 李浩 张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6-393,共8页
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生活史各阶段的菌丝体、子实体、担孢子等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金针菇单个担孢子发育而来的同核体菌丝为单核,无锁状联合,部分单孢菌株能形成同核子实体,同核子实体的原担子中只有1个核,该核在担子... 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生活史各阶段的菌丝体、子实体、担孢子等进行荧光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金针菇单个担孢子发育而来的同核体菌丝为单核,无锁状联合,部分单孢菌株能形成同核子实体,同核子实体的原担子中只有1个核,该核在担子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形成纵向排列的2个子核,担子发育停止,同核子实体不产生担孢子;具有可亲和交配型的两个同核体菌丝经过质配形成异核体菌丝,异核体菌丝双核,具有锁状联合,能形成异核子实体,异核子实体的原担子中具有2个核,这2个核经过核配融合为1个二倍核,二倍核在担子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子核,4个子核分别进入4个担孢子中,随着担孢子继续发育,其中的单核再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成熟担孢子为双核,但这2个核是同质的。单核菌丝和双核菌丝都能产生粉孢子,且产生的粉孢子均为单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核体 异核体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荧光显微观察
原文传递
尖孢镰刀菌异核体及其不同核型分离子的孢子萌发时期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颖 关国华 +1 位作者 舒石 颜耀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8,共4页
在获得尖孢镰刀菌棉花萎蔫专化型异核体菌株及其 3个稳定的不同核型分离子的基础上 ,选择孢子萌发时期的幼嫩菌丝制备粗酶提取液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了 7种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酯酶和乳酸脱氢酶电泳图谱在 4个样品中完... 在获得尖孢镰刀菌棉花萎蔫专化型异核体菌株及其 3个稳定的不同核型分离子的基础上 ,选择孢子萌发时期的幼嫩菌丝制备粗酶提取液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了 7种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酯酶和乳酸脱氢酶电泳图谱在 4个样品中完全一致 ;没有致病能力的菌株在葡萄糖 - 6-磷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表达量高于致病力强的菌株 ;致病力强的菌株没有乙醇脱氢酶的表达。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异核体 同工酶 核型分离子 孢子萌发
下载PDF
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 Tausch.)异源融合体形成的技术体系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苏集华 王莉 +1 位作者 秦金燕 姚占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10-1616,共7页
通过PEG诱导小麦和山羊草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建立高效的异源融合体形成技术体系,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中间材料。利用中性红、FDA、罗丹明B三种染色剂分别对小麦成熟胚及叶片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叶片的原生质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比较不... 通过PEG诱导小麦和山羊草属间原生质体融合试验,建立高效的异源融合体形成技术体系,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中间材料。利用中性红、FDA、罗丹明B三种染色剂分别对小麦成熟胚及叶片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叶片的原生质体进行染色,通过观察比较不同染剂和材料的组合对原生质体的分辨效果,确定各个材料的最佳染剂,根据酶解时间对原生质体质量以及原生质体密度对融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酶解时间和融合密度。结果表明:FDA适于染色小麦成熟胚,紫外光下,有活力原生质体(不含叶绿体)发出绿色荧光;罗丹明B适于染色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叶片,紫外光下,原生质体发出红色荧光;中性红染色效果相对较差,故选用小麦成熟胚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叶片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解离时间以4h为宜,此时原生质体的活力高达86.2%;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密度为10×106个·mL-1,此时异源融合率高达16.1%。利用筛选得到的FDA和罗丹明B分别对小麦成熟胚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叶片的原生质体进行染色,可有效辨别异源融合体;酶解时间4h、融合密度10×106个·mL-1时,可获得较高活力的原生质体,利于异源融合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原生质体 异源融合体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微菌核形成能力的遗传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黎 王克荣 陆家云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7-201,共5页
带有硝酸盐利用缺陷型遗传标记的大丽轮技菌Verticilliumdahliae黑色菌核型和白色菌丝型菌株在25℃下配对培养,形成野生型融合菌落带,对融合带的分生孢子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融合带中的异核体表现不稳定,分布不均匀。微菌核遗... 带有硝酸盐利用缺陷型遗传标记的大丽轮技菌Verticilliumdahliae黑色菌核型和白色菌丝型菌株在25℃下配对培养,形成野生型融合菌落带,对融合带的分生孢子后代进行遗传分析的结果表明,融合带中的异核体表现不稳定,分布不均匀。微菌核遗传因子可随亲本细胞质在异核体中的运动和交换而发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大丽轮枝菌 微菌核 遗传
下载PDF
蝉拟青霉菌株间营养亲和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杰宏 刘爱英 梁宗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6年第1期39-43,共5页
从云南、贵州两地采集的7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M iquel)Sam son菌株上分离出32个单孢子菌株,在含质量浓度20g.L-1氯酸盐的培养基上25℃左右培养5d,结果表明,菌落的多个角度出现不同形态特征的角变,可以分成3种类型。从这3种... 从云南、贵州两地采集的7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M iquel)Sam son菌株上分离出32个单孢子菌株,在含质量浓度20g.L-1氯酸盐的培养基上25℃左右培养5d,结果表明,菌落的多个角度出现不同形态特征的角变,可以分成3种类型。从这3种类型中选取了110个角变转接到MM培养基上观察其营养利用情况,最后共获得了抗氯酸盐的不利用硝酸盐突变菌株(n it突变体)60株,没有角变类型的专一对应关系。然后把这60株n it突变体在MM培养基上,25℃左右经配对组合培养21d进行营养亲和分析,结果显示,只有来自北回归线站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7个n it菌株有营养亲和现象,其他菌株内或菌株间皆不亲和。菌落融合区菌丝经荧光染色观察,大量存在双核和多核细胞菌丝以及“H”型菌丝接合现象,未发现存在双核或多核分生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蝉拟青霉 nit突变株 营养亲和性 异核体
下载PDF
胶孢镰刀菌产生串珠镰刀菌素的不稳定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章红 吴江 李季伦 《真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Fusarium 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ing)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分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 从陕北克山病病区分离到的两株串珠镰刀菌素产生菌株——胶孢镰刀菌(Fusarium subglutinans Wollenw.et Reinking)陕-6号和2-17号进行单孢分离,分别得到23和19个单孢分离株。这些单孢菌株可分为两种培养型:一种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似,产生串珠镰刀菌素,产色素,具有大、小分生孢子,转管八次产毒量有下降;另一种则不产串珠镰刀菌素和孢子,无色素,后者在二株菌的单孢分离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0.9%和15.8%。由此可见,胶孢镰刀菌产毒稳定性受异核体和该菌单核变异性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孢镰刀菌 串珠镰刀菌素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棉花枯萎病菌异核体不同核型分离子表观特性及其核DNA的RAPD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关国华 李颖 +2 位作者 林秀萍 蒋永申 章红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04-508,共5页
切割野生型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菌落的菌丝尖端,得到菌株Ag149,该菌株是一个异核体,其菌落出现明显角变,自角变处经单孢分离和继代培养,得到三种表观性状稳定的分离子:Ag149-I、Ag149-II和Ag149-II... 切割野生型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菌落的菌丝尖端,得到菌株Ag149,该菌株是一个异核体,其菌落出现明显角变,自角变处经单孢分离和继代培养,得到三种表观性状稳定的分离子:Ag149-I、Ag149-II和Ag149-III。它们在色素产生、菌落质地、孢子产量以及致病性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对这三种核型分离子核DNA进行RAPD分析,未发现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枯萎病菌 异核体 表观特性 RAPD
下载PDF
天水地区高山、半山和川区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多核率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阳 康振生 李振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0-113,共4页
为了明确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对小麦条锈菌变异的影响,对采自天水地区高山、半山、川区的感病品种上的条锈菌夏孢子进行了染核观察。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多核率以高山区最多(0.55%),半山区次之(0.50%),川区最少(0.42%)。选取8... 为了明确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对小麦条锈菌变异的影响,对采自天水地区高山、半山、川区的感病品种上的条锈菌夏孢子进行了染核观察。结果表明,小麦条锈菌夏孢子的多核率以高山区最多(0.55%),半山区次之(0.50%),川区最少(0.42%)。选取8个夏孢子多核率高于1%的菌系,在高感品种铭贤169上分别进行继代培养,测定供试菌系每代夏孢子的多核率。有些夏孢子多核率下降较快,如97-33等3个菌系,有些夏孢子多核率下降较慢,如97-44等5个菌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地区 海拔高度 小麦 条锈病 条锈菌 夏孢子多核率 异核作用
下载PDF
黑柄炭角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英文)
19
作者 马橙 陈作红 张平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6-434,共9页
以SNPs作为分子标记,对黑柄炭角菌的生活史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基于黑柄炭角菌的基因组文库,在两个菌株(X-WC和X-LY)的34个片段(19,680bp)中共发现193个SNPs,SNP发生率为0.981%。193个SNPs位点都有两个可变的核苷酸,其中132个转换,6... 以SNPs作为分子标记,对黑柄炭角菌的生活史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基于黑柄炭角菌的基因组文库,在两个菌株(X-WC和X-LY)的34个片段(19,680bp)中共发现193个SNPs,SNP发生率为0.981%。193个SNPs位点都有两个可变的核苷酸,其中132个转换,61个颠换,转换与颠换比率为2.16。此外,对两个菌株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了41个插入/缺失位点。从34个片段中选择4个片段,分别比较菌株内的SNPs情况。X-WC的菌株内SNP发生率为每个核苷酸1.308%(30/2293),X-LY的菌株内SNP发生率为每个核苷酸1.352%(31/2293)。序列图谱中有31个重叠峰,表明菌株X-LY的菌核是异核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柄炭角菌 分子标记 单倍型 异核体
原文传递
Investigation of Optimal Charcoal Concentration for Heterokaryon Formation of Rhizoctonia solani
20
作者 P. Qu M. Hyakumachi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2期8-13,共6页
Optimal charcoal concentrations were examined for tuff formation of SBIs (single-basidiospore isolates) obtained from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C, AG-2-2 IV and AG-2-3, and SPIs (single-protoplast isolates) from AG... Optimal charcoal concentrations were examined for tuff formation of SBIs (single-basidiospore isolates) obtained from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C, AG-2-2 IV and AG-2-3, and SPIs (single-protoplast isolates) from AG-1 IA by using PDCA with different charcoal concentrations. The best charcoal concentration for SBIs from AG-1 IC was 0.5%, from AG-2-3 was 1%, and from AG-2-2 IV was 2%.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was 0% for SPIs from AG-1 IA. The optimal charcoal concentrations used for tuff formation between SBIs and between SPIs are quite varied, depending on the different AGs. The results of AFLP haplotypes suggest that tuff isolates formed between SBIs/SPIs are heterokary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karyon formation charcoal concentration Thanatephorus cucumer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