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42
1
作者 刘吉余 郝景波 +1 位作者 伊万泉 张卫东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流动单元不仅具有相同(似)的沉积特征,而且具有相同(似)的流动特征。将流动单元的研...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流动单元不仅具有相同(似)的沉积特征,而且具有相同(似)的流动特征。将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分为2种,一种是岩心定性分析方法,另一种是修改的KozenyCarman方程方法,给出了流动单元研究的步骤。介绍了流动单元在储层评价、剩余油分布与预测、油藏数值模拟、渗透率解释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描述 地质模型 流动单元 剩余油 储层
下载PDF
中原油田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84
2
作者 任韶然 于洪敏 +2 位作者 左景栾 高海涛 林伟民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3-416,共4页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原油田胡12块原油的氧化性能与氧化规律,确定了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评价了中、高渗透非均质油藏空气泡沫的封堵特性与调驱效果,优选了空气泡沫调驱的注采方案。矿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胡12块... 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原油田胡12块原油的氧化性能与氧化规律,确定了低温氧化动力学参数,评价了中、高渗透非均质油藏空气泡沫的封堵特性与调驱效果,优选了空气泡沫调驱的注采方案。矿场先导性试验结果表明,胡12块原油具有良好的氧化性能,在中、高渗透非均质油藏中,空气泡沫-空气-水交替注入效果较好。说明空气泡沫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油田 非均质油藏 空气泡沫调驱技术 物理实验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下载PDF
深度开发油田确定性与随机建模结合的相控建模 被引量:61
3
作者 吕晓光 张永庆 +2 位作者 陈兵 陈舒薇 潘懋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64,共5页
总结了储层建模研究的几个基本观点 ,提出了采用确定性微相建模与随机参数模拟相结合以提高整体建模精度的思路。在微相确定性建模的基础上 ,采用相控蒙特卡洛模拟预测储层参数分布 ,生成了参数分布。对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建模实例的研... 总结了储层建模研究的几个基本观点 ,提出了采用确定性微相建模与随机参数模拟相结合以提高整体建模精度的思路。在微相确定性建模的基础上 ,采用相控蒙特卡洛模拟预测储层参数分布 ,生成了参数分布。对低弯度分流河道砂体建模实例的研究结果表明 ,相控条件下的参数随机模拟精细刻画了储层的非均质性。对于资料信息点足够大的处于成熟开发的油田 ,采用研究区实际统计分布函数得到的随机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地下实际的非均质构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储层建模 地喷约束 相控模型 随机参数 蒙特卡洛模拟 非均质性储层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特大型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52
4
作者 赵宗举 李宇平 +4 位作者 吴兴宁 陈学时 俞广 贺训云 王双才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12-20,共9页
塔中地区北部奥陶系发育碳酸盐台地—陆棚边缘高能滩相,仅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滩体就厚约100?300m,有效储层厚约50?100m,滩体颗粒灰岩构成典型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古岩溶岩性储集体圈闭,圈闭面积可达1000?2000km2,迄今钻遇的12口井有9口井... 塔中地区北部奥陶系发育碳酸盐台地—陆棚边缘高能滩相,仅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滩体就厚约100?300m,有效储层厚约50?100m,滩体颗粒灰岩构成典型的非均质碳酸盐岩古岩溶岩性储集体圈闭,圈闭面积可达1000?2000km2,迄今钻遇的12口井有9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初步预计储量可达(5?10)×108t油当量,应该是特大型整装原生岩性油气藏,可能成为塔里木盆地尚未探明的最大整装油气田。该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满加尔凹陷油气源区多期油气特别是晚海西期油气首先充注的圈闭;多期岩溶作用造就了较好的滩体储集空间,颗粒灰岩储层的非均质性既为油气勘探带来了难度,也为该岩性圈闭侧向封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埋藏深度适中及后期构造改造微弱有利于滩体原生油气藏的保存;滩体地震响应特征易于识别追踪,总体表现为低频空白弱反射或者是低频强—弱相间反射。初步研究认为,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具备相似成藏条件即形成大中型原生岩性油气藏的地区还有阿瓦提凹陷南部—巴楚凸起北缘及塔北隆起南斜坡—北部坳陷北缘,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原生岩性油气藏具备十分广阔的勘探前景,是发现大中型油气藏的现实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相 岩性油气藏 非均质储层 碳酸盐岩 成藏条件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边、底水气藏水侵机理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49
5
作者 刘华勋 任东 +3 位作者 高树生 胡志明 叶礼友 刘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3,共7页
边、底水水侵是导致气藏采收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明确边、底水气藏的水侵机理与规律,有利于改善气藏的开发效果。为此,运用全直径岩心模拟边、底水气藏开发过程,研究其水侵机理、动态与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均质气藏,只有边、底水能量... 边、底水水侵是导致气藏采收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明确边、底水气藏的水侵机理与规律,有利于改善气藏的开发效果。为此,运用全直径岩心模拟边、底水气藏开发过程,研究其水侵机理、动态与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均质气藏,只有边、底水能量充足且储层渗透性较好,气藏开发过程中才有可能发生大规模水侵,降低气藏最终采出程度;对于均质低渗透致密储层,边、底水水侵速度十分缓慢,对生产效果几乎没有影响,而边、底水能量主要决定于流体(水和气)自身的弹性膨胀能力和孔隙空间的压缩性。在物理模拟实验认识的基础上,建立了均质、非均质气藏边、底水侵计算模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均质气藏储层水侵均匀推进,水侵速度慢;非均质气藏储层水沿着高渗透条带或高角度裂缝向井底推进速度快,且非均质性越强,水侵推进速度越快,气井见水时间越早。该研究成果丰富了对边、底水气藏水侵机理、动态与规律的认识,并为边、底水气藏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了具体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水侵机理 物理模拟 数学模型 均质储集层 非均质储集层 气藏有效开发
下载PDF
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再认识 被引量:48
6
作者 卢祥国 曹豹 +5 位作者 谢坤 曹伟佳 刘义刚 张云宝 王晓燕 张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以大庆、大港、长庆等油田的储集层岩石和流体为模拟对象,探讨了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技术途径,通过对比“等黏度”和“等浓度”条件下普通聚合物溶液、甘油、“片-网”结构聚合物溶液和非均相弱凝胶等的驱油效果,论证... 以大庆、大港、长庆等油田的储集层岩石和流体为模拟对象,探讨了非均质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和技术途径,通过对比“等黏度”和“等浓度”条件下普通聚合物溶液、甘油、“片-网”结构聚合物溶液和非均相弱凝胶等的驱油效果,论证了聚合物类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间的关系,提出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方法。研究表明,聚合物在多孔介质内因滞留作用进而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是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主要机理,而聚合物类驱油剂黏度与驱油效果不存在正相关性,具有“片-网”结构的聚合物虽然增黏能力较强,但与储集层岩石孔喉结构的配伍性较差,其可注入性和抗剪切性较差;非均相弱凝胶体系在多孔介质内具有较强的吸附、捕集作用,容易在储集层岩石孔隙内滞留,在高渗透层(区域)能够建立有效的渗流阻力,与具有“等黏度”或“等浓度”的聚合物溶液相比,扩大波及体积能力更强;长时间注入聚合物类驱油剂,势必会导致吸液剖面反转,大大降低聚合物驱开发效果,采用“高滞留”与“低滞留或不滞留”驱油剂交替注入,可进一步改善聚合物类驱油剂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聚合物驱 驱油效果 提高采收率 波及体积 改善方法
下载PDF
多层非均质油藏双分支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6
7
作者 韩国庆 吴晓东 +3 位作者 陈昊 李相方 唐恩高 安永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85,共5页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地层之间压力不平衡的特点,建立了多分支井半解析产能预测模型,分析了双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分支之间存在干扰,分支夹角越小产能损失越大;两个分支所在地层的条件差别越大,产能高的分支越不易发挥最...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地层之间压力不平衡的特点,建立了多分支井半解析产能预测模型,分析了双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分支之间存在干扰,分支夹角越小产能损失越大;两个分支所在地层的条件差别越大,产能高的分支越不易发挥最大潜力,从而影响总产量;井筒中摩擦压降和汇合点处的压力损失对分支井的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在设计双分支井时,应尽量增大分支之间的夹角,分支汇合点尽量远离油层;分支井的井底流压不大于任何一个分支处的地层压力;两个分支应尽量选取生产压差接近的油层,这样就可以使两个分支都能发挥产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分支井 非均质油藏 油层 产能预测 生产压差 井底流压 地层压力 总产量 潜力 最大
下载PDF
储层地震岩石物理建模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40
8
作者 印兴耀 刘欣欣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9-325,共17页
岩石物理建模是地震岩石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双相介质和等效介质理论,将地震岩石物理建模的理论框架分为岩石基质、岩石骨架、孔隙填充物和饱和岩石四部分,在该理论框架下对现有地震岩石物理建模基本理论及各理论模型的假设条... 岩石物理建模是地震岩石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双相介质和等效介质理论,将地震岩石物理建模的理论框架分为岩石基质、岩石骨架、孔隙填充物和饱和岩石四部分,在该理论框架下对现有地震岩石物理建模基本理论及各理论模型的假设条件和适用范围进行了阐述;针对碎屑岩、碳酸盐岩、致密砂岩、页岩等不同类型储层岩石的矿物组分、微观孔隙结构及孔隙填充物性质等,在探讨岩石物理建模现状及难点的基础上,对目前较为适用的建模方法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在充分考虑储层微观特征、有效利用多种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的地震岩石物理模型,可有效描述储层微观物性特征和宏观弹性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储层定量解释、流体识别等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模型 等效介质理论 孔隙结构 非均质储层 弹性参数 XU-WHITE模型
下载PDF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深度调剖技术综述 被引量:26
9
作者 陈福明 李颖 牛金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7-99,共3页
研究了大庆油田非均质油层聚驱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利用深度调剖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大庆油田深度调剖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矿场试验研究结果 ,合理地划分了深度调剖剂的类型 ,总结给出了不同类型调剖剂的性... 研究了大庆油田非均质油层聚驱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利用深度调剖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大庆油田深度调剖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矿场试验研究结果 ,合理地划分了深度调剖剂的类型 ,总结给出了不同类型调剖剂的性能特点和适应的油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调剖 非均质油层 聚合物驱 调剖剂
下载PDF
低碱ASP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适用界限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侯吉瑞 刘中春 +1 位作者 岳湘安 杨锦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49,共4页
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油层条件 ,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 0 .72的三层非均质模型进行了驱油物理模拟实验 ,系统地研究了碱及聚合物浓度对ASP驱采收率的影响 ,并利用加隔层模型和合注分采方式 ,研究了碱浓度对启动中、低渗透层的影响... 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油层条件 ,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 0 .72的三层非均质模型进行了驱油物理模拟实验 ,系统地研究了碱及聚合物浓度对ASP驱采收率的影响 ,并利用加隔层模型和合注分采方式 ,研究了碱浓度对启动中、低渗透层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碱ASP驱在提高体系粘度的同时也造成界面张力升高 ,因而有其适用界限。在给定的非均质油层条件下 ,ASP驱存在一个临界粘度 ,只有达到临界粘度后 ,采收率才随界面张力的降低而升高 ,即界面张力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充分扩大波及体积。若为追求高粘度而过于降低碱量或取消碱 ,也会因洗油效率下降而影响采收率。低碱ASP驱可以保证体系足够的粘度 ,更有效地启动中、低渗透层 ,即使界面张力仅达到1 0 - 2 mN/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碱 ASP 三元复合驱 非均质油藏 低碱复合驱 临界粘度 界面张力 适用界限
下载PDF
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水淹规律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王庆 刘慧卿 曹立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122-125,共4页
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概念地质模型,研究了油藏平面及垂向非均质性(不同渗透率级差及高渗带宽度)对水平井水淹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油藏非均质性对水平井沿程见水点位置及高渗带、低渗带平均日产油量之... 以数值模拟技术为手段,通过建立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概念地质模型,研究了油藏平面及垂向非均质性(不同渗透率级差及高渗带宽度)对水平井水淹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油藏非均质性对水平井沿程见水点位置及高渗带、低渗带平均日产油量之比等有显著的影响,该项研究对于指导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储层 底水油藏 水平井 水淹规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非均质油藏中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措施及效果 被引量:32
12
作者 耿师江 曾卫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桥口油田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 ,针对其地质特征及在多层合注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渗透率较低油层的开发特点 ,开展了稳油控水的前期研究 ,确定了“纵向上开发层系转移”的治理思路 ,并采取了高含水油井挤灰... 桥口油田属典型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 ,针对其地质特征及在多层合注合采条件下层间干扰严重、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渗透率较低油层的开发特点 ,开展了稳油控水的前期研究 ,确定了“纵向上开发层系转移”的治理思路 ,并采取了高含水油井挤灰堵水、注水井高压增注和高压分注为主的治理措施。通过实践证明有明显的稳油控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储层 层间干扰 稳油控水措施 桥口油田 油藏潜力 剩余油
下载PDF
周期注水渗流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评价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朝晖 杜志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54-59,63,共7页
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研究非均质油藏周期注水渗流机理的数值模拟模型,将微观剩余油储油可流动空间列为第二级渗流系统,采用两套空间重叠的网格描述油藏的非均质性。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油水驱替运动过程,对比分析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油藏... 提出了一个适合于研究非均质油藏周期注水渗流机理的数值模拟模型,将微观剩余油储油可流动空间列为第二级渗流系统,采用两套空间重叠的网格描述油藏的非均质性。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油水驱替运动过程,对比分析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油藏地质因素和人工注水方式参数,研究周期注水的驱油机理及适宜采用周期注水的油藏条件和合理的注水方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油田开发 周期注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 被引量:26
14
作者 姚军 吴明录 +1 位作者 戴卫华 朱玉国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6-99,共4页
考虑到生产历史、油藏非均质、多井以及油水两相流等特征建立了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包括生产阶段和关井阶段),采用快速、稳定的流线方法进行求解,得到关井测试时的压力场、饱和度场和流线分布,沿每条流线建立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并对由... 考虑到生产历史、油藏非均质、多井以及油水两相流等特征建立了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包括生产阶段和关井阶段),采用快速、稳定的流线方法进行求解,得到关井测试时的压力场、饱和度场和流线分布,沿每条流线建立流线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并对由测试井发出的所有流线进行联立求解,得到关井后的压力响应。对压力响应和测压数据进行自动拟合或手动拟合,可得到试井解释参数。理论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线技术 数值试井模型 非均质油藏 油水两相流 自动拟合
下载PDF
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严科 张俊 +1 位作者 王本哲 马晓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6-89,155,共4页
针对平面非均质油藏注采不均衡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定量计算的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表明,井距调整和驱替压差调整是实现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的2种有效方式。根据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流体分布状况与... 针对平面非均质油藏注采不均衡的问题,运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提出了基于多参数定量计算的均衡水驱调整方法。研究表明,井距调整和驱替压差调整是实现平面非均质油藏均衡水驱的2种有效方式。根据储层平面非均质性、流体分布状况与注采井距、驱替压差之间的水驱平衡关系式,可定量调整不同方向注采井距和驱替压差的大小及比例。实际油藏应用表明,均衡水驱调整能够减小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对水驱开发的影响,提高注水利用率,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平面非均质性 均衡水驱 注采井距 驱替压差 开发调整
下载PDF
泡沫酸酸化技术及其在气井酸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宾飞 李兆敏 +2 位作者 徐永辉 林日亿 吴信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0-132,共3页
在常规酸化过程中,对于多层非均质地层而言,由于渗透率的差异,酸液主要是进入其中的高渗透层,低渗透层或堵塞严重的地层就不能进酸或进酸太少,这影响酸化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对泡沫酸酸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了耐酸耐盐... 在常规酸化过程中,对于多层非均质地层而言,由于渗透率的差异,酸液主要是进入其中的高渗透层,低渗透层或堵塞严重的地层就不能进酸或进酸太少,这影响酸化效果。针对上述问题,对泡沫酸酸化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了耐酸耐盐的起泡剂DY-1+SJ-8和稳泡剂KMS-2,并对不同起泡剂浓度下的泡沫酸性能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其使用浓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泡沫的岩心分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泡沫流体可以增加低渗透岩心的分流量,减少高渗岩心的分流量,使泡沫流体在不同渗透率岩心内均匀推进,基于此原理,泡沫酸酸化可以增加中低渗透层的酸液注入量,减少高渗层的吸酸量,提高酸化效果。泡沫酸酸化技术在中原油田气井酸化中获得了成功,增产效果显著,目前已被中原油田作为气井酸化的推荐工艺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酸 增产措施 酸化 分相流动 非均质油气藏
下载PDF
多段塞平行聚能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李鹏华 李兆敏 +2 位作者 赵金省 李宾飞 李鹏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聚合物驱后还有50%左右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聚合物未波及到的次一级孔隙中。通过依次注入不同黏度和性质的功能段塞,在不同渗透率区域形成均匀移动的驱油段塞,增大局部驱替压力梯度,挖潜中、低渗透区的剩余油。室内实验表明:注入多个轮... 聚合物驱后还有50%左右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聚合物未波及到的次一级孔隙中。通过依次注入不同黏度和性质的功能段塞,在不同渗透率区域形成均匀移动的驱油段塞,增大局部驱替压力梯度,挖潜中、低渗透区的剩余油。室内实验表明:注入多个轮次的功能段塞后,再进行水驱,原油采收率达到89.15%,比聚合物驱采收率提高32.78%。相比于其他开采技术,多段塞平行聚能驱油的产液含水率更低;三个岩心实验的产液量比率趋向于相近,并在较大范围保持稳定,窜流现象得到有效的抑制。在非均质实验中,中、低渗透层的含油饱和度分别下降了35%和56%,剩余油动用程度大幅提高,而高渗透层变化很小。两点压差随段塞向后推移而推移,局部压力最大值在段塞位移处,注入段塞在非均质油层近似平行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聚合物驱油 原油采收率 多段塞平行聚能驱油技术 剩余油驱替 室内实验
下载PDF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 被引量:26
18
作者 陈广宇 田燕春 +1 位作者 赵新 李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9-464,共6页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对象将主要集中于剩余地质储量相对较大的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储层物性条件明显变差,平面、纵向非均质性更为严重。针对二类油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的特点,系统地开展了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 三元复合驱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对象将主要集中于剩余地质储量相对较大的二类油层。与主力油层相比,二类油层储层物性条件明显变差,平面、纵向非均质性更为严重。针对二类油层非均质性更为严重的特点,系统地开展了二类油层复合驱注入方式优化研究,并找到了一种更适合于二类油层的复合驱注入方式,即不同分子量聚合物组合的高黏度聚合物段塞与低黏度三元体系交替注入方式,并对该注入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注入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复合驱波及效率,提高了复合体系在低渗层的吸液量,有效改善了3种化学剂的利用率。与三元体系笼统注入方式相比,采用该注入方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5%(OOIP),同时化学剂费用降低近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二类油层 非均质油藏 注入方式 优化
下载PDF
长庆低渗油藏暂堵酸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罗跃 张煜 +2 位作者 杨祖国 李长中 张建国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室内研制了一种暂堵剂ZDJ-1,对暂堵剂的油溶性、水溶性及在酸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并研究了暂堵剂对岩芯的暂堵效率及不同渗透率岩芯的暂堵分流效果。结果表明,ZDJ-1油溶性好,在酸液中表现为惰性,并联岩芯酸化时能有效地暂堵分流... 室内研制了一种暂堵剂ZDJ-1,对暂堵剂的油溶性、水溶性及在酸液中的稳定性进行了实验分析,并研究了暂堵剂对岩芯的暂堵效率及不同渗透率岩芯的暂堵分流效果。结果表明,ZDJ-1油溶性好,在酸液中表现为惰性,并联岩芯酸化时能有效地暂堵分流,使低渗透岩芯吸酸率增大,提高了酸化效果。探讨了暂堵酸化工艺的选井原则,在长庆低渗、非均质严重的靖安油田实施暂堵酸化施工26井次,工艺成功率90%,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堵酸化 酸化解堵 渗透率 非均质性油藏 暂堵剂
下载PDF
非均质油藏微球乳液调驱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曹毅 张立娟 +3 位作者 岳湘安 柯文奇 丁名臣 于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8-51,55,共5页
为了评价JYC聚合物微球乳液调驱技术在非均质油藏中的适应性,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测定了纳米级JYC微球乳液在非均质物理模型中分流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并联模拟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和注入量的微球乳液提高采收率效果,优化注入段... 为了评价JYC聚合物微球乳液调驱技术在非均质油藏中的适应性,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测定了纳米级JYC微球乳液在非均质物理模型中分流量的变化规律;通过并联模拟岩心驱油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和注入量的微球乳液提高采收率效果,优化注入段塞.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微球乳液性能稳定且注入性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注入水在非均质储层中的分流量,扩大波及体积,启动低渗层原油,且能提高水驱后高渗层的驱油效率;适宜注入质量浓度为2 000 mg/L,注入量大小和储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该调驱技术能够有效改善非均质油藏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油藏 调驱 聚合物微球乳液 物理模拟 提高采收率 动态含水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