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YDRUS模型不同灌水模式下土壤水盐运移模拟 被引量:76
1
作者 余根坚 黄介生 高占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26-834,共9页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应用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及溶质运动理论,利用HYDRUS-1D/2D数值模型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灌水模式下土壤水分、盐分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灌溉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状态,并将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 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应用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及溶质运动理论,利用HYDRUS-1D/2D数值模型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灌水模式下土壤水分、盐分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灌溉条件下的水盐运移状态,并将模拟结果与田间试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定额下,100cm土体内沟灌条件下生育期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值比畦灌条件下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值降低24.4%,沟灌可以有效控制土壤盐分的累积。利用HYDRUS模型对土壤水盐运移的模拟结果能够为灌区的水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灌水模式 水盐运移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冻融期气温与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 被引量:73
2
作者 李瑞平 史海滨 +1 位作者 赤江刚夫 张艺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4,共5页
在中国西北干旱、寒冷地区,冻融作用是土壤盐碱化独特的形成机制。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基于田间实测资料,对土壤冻融期间多年水分、盐分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各个年度的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 在中国西北干旱、寒冷地区,冻融作用是土壤盐碱化独特的形成机制。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基于田间实测资料,对土壤冻融期间多年水分、盐分和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层各个年度的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土壤温度的变化滞后于气温的变化,而且滞后时间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气温的降低引起了土壤温度的降低,从而引起水分和盐分的迁移;盐分的时间变异系数(0.30-0.85)大于水分的变异系数(0.02-0.40),说明盐分的运移机制比水分运移机制复杂。该研究结果为河套灌区冻融土壤水热盐耦合模拟的研究和秋浇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冻融土壤 水盐 耦合运移 秋浇
下载PDF
不同灌溉制度下河套灌区玉米膜下滴灌水热盐运移规律 被引量:62
3
作者 孙贯芳 屈忠义 +2 位作者 杜斌 任中生 刘安琪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4-152,共9页
为探明干旱地区膜下滴灌玉米土壤水热盐效应及秋浇洗盐灌溉的效果,该文根据2014—2015年进行的田间试验,分析膜下滴灌不同灌溉制度下生育期土壤水分盐分剖面分布特性、土壤温度变化及对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和非生育期洗盐灌溉(秋浇)效果... 为探明干旱地区膜下滴灌玉米土壤水热盐效应及秋浇洗盐灌溉的效果,该文根据2014—2015年进行的田间试验,分析膜下滴灌不同灌溉制度下生育期土壤水分盐分剖面分布特性、土壤温度变化及对玉米产量品质的影响和非生育期洗盐灌溉(秋浇)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滴灌制度下土壤剖面水分、盐分剖面分布极不均匀,盐分均由膜内向膜外地表裸露区定向迁移,趋于膜外地表积累。膜下滴灌土壤温度受气温、玉米叶面积指数、灌水及土壤含水率共同作用。灌水后各处理土壤温度均剧烈下降,2~3 d后恢复,玉米营养生长阶段控制灌水下限为-30 k Pa最有利于土壤温度积累。玉米生育期各处理膜内0~40 cm不积盐,控制灌水下限为-10 k Pa可有效淋滤0~100 cm土壤盐分,而其他处理对0~100 cm土层盐分的影响差异性短期内不明显,需对不同处理长期膜下滴灌的盐分进一步观测。非生育期洗盐灌溉效果显著,秋浇灌黄河水180 mm后,次年春播前0~100 cm土壤盐分平均下降10.86%~26.14%,剖面分布较均匀。河套灌区膜下滴灌土壤盐分调控建议为生育期滴灌灌溉制度和非生育期洗盐灌溉双重调控。玉米生育期灌水下限建议控制为-30 k Pa,非生育期洗盐灌溉由于河套灌区冻融影响及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膜下滴灌盐分累积到何种程度洗盐灌溉及具体合理的洗盐灌溉制度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温度 含盐量 河套灌区 膜下滴灌 水热盐 洗盐 秋浇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粮食生产灰水足迹评价 被引量:61
4
作者 曹连海 吴普特 +1 位作者 赵西宁 王玉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72,共10页
随着面源污染和土壤盐渍化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和粮食安全的制约要素,如何评价和量化农业生产的负面效应,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水足迹理论的出现使该负面效应的量化成为可能,水足迹包括蓝水、绿水和灰水足迹,灰水足迹可以表征不同... 随着面源污染和土壤盐渍化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和粮食安全的制约要素,如何评价和量化农业生产的负面效应,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水足迹理论的出现使该负面效应的量化成为可能,水足迹包括蓝水、绿水和灰水足迹,灰水足迹可以表征不同类型负面效应的大小,粮食生产灰水足迹反映了单位粮食产量的负面效应。该文应用水足迹理论,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区,给出粮食生产灰水足迹的计算方法,选取环境最大允许浓度Cmax和本底浓度 Cnat,逐项计算各项灰水足迹,并根据短板原理得出总灰水足迹,计算分析河套灌区粮食生产灰水足迹。结果表明:2005-2008年面源污染的灰水足迹为0.55~0.58亿m3;积盐的灰水足迹从2005年的4.570亿m3减少到2008年的1.825亿m3。总灰水足迹从2006年的5.872亿m3,减少到2008年的1.825亿m3,总灰水足迹在总水足迹中比例小于10%,有逐年降低的趋势。2005-2008年粮食生产灰水足迹分别为0.129、0.159、0.062和0.043 m3/kg,粮食生产灰水足迹有逐年降低的趋势,2008年的粮食生产灰水足迹仅相当于2006年的27.04%。节水灌溉等新技术的推广是其主要原因,节水灌溉可以减少无效灌溉水量和水分的无效蒸发量,从而减小粮食生产灰水足迹。在此基础上,给出减少粮食生产灰水足迹的措施,即节水灌溉、种植业结构调整、合理确定地下水位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研究成果较好地量化了大型灌区粮食生产的负面效应和粮食生产灰水足迹,可为其他粮食主产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制定农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污染 粮食 河套灌区 灰水足迹 盐渍化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水盐运动与盐渍化防治研究展望 被引量:60
5
作者 史海滨 杨树青 +5 位作者 李瑞平 李仙岳 李为萍 闫建文 苗庆丰 李祯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共17页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商品粮、油基地,灌区引水量逐年减少,种植结构、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和生态环境逐年发生较大变化,在现代灌区建设中,存在许多机理不清的新的问题,需要理论支撑。兹从区域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商品粮、油基地,灌区引水量逐年减少,种植结构、土壤水盐分布规律和生态环境逐年发生较大变化,在现代灌区建设中,存在许多机理不清的新的问题,需要理论支撑。兹从区域土壤水盐时空分布特征、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微咸水灌溉农田-作物效应研究、盐碱地改良与土壤结构改善、冻融条件下土壤水盐运移与秋浇制度等方面总结了2000年以来河套灌区的研究成果,总结发现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基于灌区生态安全的土壤水盐运移研究和基于多种方法对盐碱地改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盐渍化防治 盐碱地改良 生态环境 水盐运移规律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被引量:59
6
作者 王志超 孟青 +4 位作者 于玲红 杨文焕 李卫平 杨建林 杨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4-209,共6页
为阐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其与覆膜年限、灌溉类型等的响应关系,该文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地膜覆膜现状,并考虑覆膜年限(覆膜5、10、20 a)及灌水方式(滴灌和畦灌)2... 为阐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其与覆膜年限、灌溉类型等的响应关系,该文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地膜覆膜现状,并考虑覆膜年限(覆膜5、10、20 a)及灌水方式(滴灌和畦灌)2个因子,探索了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颜色、粒径等赋存特征,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微塑料表面特征及表面附着物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覆膜年限下(5、10、20 a)土壤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2526.00、4352.80、6070.00个/kg,单层土的微塑料含量最大值(2133.50 ind/kg)出现在覆膜20 a的0~10 cm土层,最小值(678.00个/kg)出现在覆膜5 a的>20~30 cm土层;不同覆膜年限和灌溉类型影响土壤微塑料丰度,滴灌农田微塑料丰度值略大于畦灌农田,在不同土层深度上微塑料丰度值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微塑料类型主要有纤维类(23.34%)、碎片类(26.31%)、薄膜类(38.57%)和颗粒类(11.78%)等4种,且薄膜类在不同土层占比都较高,微塑料颜色包括黑色、透明、绿色、红色、蓝色等,比例分别为24.56%、23.83%、19.34%、16.52%和15.75%,其中0~10 cm土层中微塑料以黑色为主,占比30.25%,在>10~20、>20~30 cm土层中微塑料以透明为主,占比30.15%和29.23%,粒径则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呈逐渐减少趋势,粒径小于1 mm的微塑料居多,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微塑料粒径在0~10、>10~20、>20~30 cm土层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且粒径大小与灌溉类型无显著关系(P>0.05);微塑料样品表面特征粗糙,呈现不规则孔隙,纤维类、薄膜类和碎片类微塑料均具有较多规则微小孔隙,而颗粒类微塑料表面孔隙则不规则且呈凹凸状,土壤中微塑料的多孔特性造成微塑料比表面积增大,进而增加对土壤中其他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吸附;微塑料的表面孔隙附着有机体和污染物,表面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 微塑料 分布特征 灌溉 河套灌区
下载PDF
河套灌区年内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8
7
作者 杜军 杨培岭 +4 位作者 李云开 任树梅 张建国 侯志强 李仙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6-31,F0002,共7页
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应用统计学方法、普通Kriging、Arc GIS9.0和GS+等工具,分析2003年3个不同特征季节的地下水位埋深和矿化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在3月份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5m,且绝大部分区域地下水矿化度&... 该文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区域,应用统计学方法、普通Kriging、Arc GIS9.0和GS+等工具,分析2003年3个不同特征季节的地下水位埋深和矿化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表明:在3月份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5m,且绝大部分区域地下水矿化度<4000mg/L;随着夏灌、秋灌、秋浇后,在11月时浅层地下水埋深减小为1.0m,且大部分区域地下水矿化度>5000mg/L。灌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由灌区西南向东逐渐递减,且自南向北逐渐递增。灌区西北和东南部的地下水矿化度相对较高,中间部分相对较低。浅层地下水埋深与矿化度之间线性关系不明显,但是在特定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分布规律能够定性地反映出矿化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即浅层地下水埋深较大时,相应的矿化度较小;浅层地下水埋深较浅时,相应的矿化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 灌溉 河套灌区 地下水埋深 矿化度 时空变化
下载PDF
基于水热耦合模型的干旱寒冷地区冻融土壤水热盐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56
8
作者 李瑞平 史海滨 +1 位作者 赤江刚夫 张艺强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3-412,共10页
运用水热耦合模型(SHAW)对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盐渍化土壤冻融期水热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度盐渍化土壤累积蒸发量最大,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较大,降低了土壤的冰点,延长了土壤的冻结时间,从而增大了土壤的蒸... 运用水热耦合模型(SHAW)对内蒙古河套灌区3种盐渍化土壤冻融期水热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度盐渍化土壤累积蒸发量最大,主要是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较大,降低了土壤的冰点,延长了土壤的冻结时间,从而增大了土壤的蒸发量,导致翌年土壤水分大量损失,影响作物播种出苗和发芽。而且重度盐渍化土壤在冻结和融解过程中表层盐分聚积严重,而中度和轻度盐化土壤在冻结期和融解期盐分增加幅度略小一些;当秋浇定额大于150mm时,其中30%~50%水量储存于0~1m土层中,具有明显的储水保墒作用。秋浇定额和秋浇时间对于土壤蒸发量以及1m土层的储水量和含盐量的影响只是在冻结前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冻融土壤 水热盐运移 秋浇 SHAW模型
下载PDF
不同灌期对农田氮素迁移及面源污染产生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杜军 杨培岭 +4 位作者 李云开 任树梅 王永忠 李仙岳 苏艳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6-74,共9页
通过分析从秋灌到秋浇后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典型区不同类型土壤剖面(0~160cm)、浅层地下水中和沟道中氮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过程,以便为灌区氮素污染控制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秋灌期深层土壤剖面(120~160cm)中NO-3-N累积不... 通过分析从秋灌到秋浇后河套灌区乌拉特灌域典型区不同类型土壤剖面(0~160cm)、浅层地下水中和沟道中氮素质量分数的变化过程,以便为灌区氮素污染控制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秋灌期深层土壤剖面(120~160cm)中NO-3-N累积不明显,秋浇后3种类型土壤剖面(80~160cm)中NO-3-N平均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1.25、2.72和2.89mg/kg。土壤剖面中的NH+4-N质量分数分布相对较均匀。3种耕地土壤剖面中NO-3-N和NH+4-N质量分数的变化具有季节性的增高或降低。盐荒地土壤剖面中NO-3-N和NH+4-N都处于积累状态,对整个灌区农业面源污染物的排泄有减缓作用。浅层地下水中NO-3-N和NH+4-N质量分数在秋浇期的增幅大于秋灌期。农田土壤、浅层地下水和沟道中的氮素质量分数有着较好的时间相关性,秋浇期河套灌区土壤中NO-3-N最易发生淋洗,且是灌区产生农业面源污染最严重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氮素 水污染 河套灌区 农田类型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潜力的估算 被引量:33
10
作者 傅国斌 李丽娟 +1 位作者 于静洁 刘昌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8,共5页
从作物需水量出发 ,考虑经济需水量、有效降水补给、生育期作物地下水利用量、输水损失、田间损失、无效蒸腾、非充分灌溉系数等因素后 ,建立了一个节水潜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继而利用一个调节因子 ,求得实际节水潜力。利用此方法对内蒙... 从作物需水量出发 ,考虑经济需水量、有效降水补给、生育期作物地下水利用量、输水损失、田间损失、无效蒸腾、非充分灌溉系数等因素后 ,建立了一个节水潜力的理论计算公式 ,继而利用一个调节因子 ,求得实际节水潜力。利用此方法对内蒙古河套灌区近、中、远期的节水潜力进行了估算 ,结果表明 ,河套灌区远期的节水潜力 (灌溉面积 10 0 %达到目前的节水灌溉标准 ,这在今后 2 5~ 3 0年时间里完全可以实现 ) ,在不考虑压盐用水的情况下 ,可达 2 0 .0 2亿 m3,约为现状用水量的 40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需水量 节水潜力 内蒙古河套灌区 估算方法
下载PDF
秋浇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盐分运动规律 被引量:34
11
作者 彭振阳 黄介生 +1 位作者 伍靖伟 阿布都艾尼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81,共5页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季地表反盐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的方法对秋浇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的盐分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浇在短期内只是将上层土壤盐分淋洗至下层,冻结初期才是盐分从田间排走的主要时期;在冻结和排水的共同作... 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季地表反盐的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的的方法对秋浇条件下季节性冻融土壤的盐分运动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秋浇在短期内只是将上层土壤盐分淋洗至下层,冻结初期才是盐分从田间排走的主要时期;在冻结和排水的共同作用下,冻结期土壤盐分运动规律复杂,导致冻结层储盐总量变化不大,而主要的返盐过程则发生在消融期。在经历整个试验期后,0~100cm和0~150cm土壤储盐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说明秋浇并没有完全达到淋洗盐分的目的。另外,良好的排水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盐分的向上累积,这一点在冻结期表现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灌溉 冻结 融化 河套灌区
下载PDF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河套灌区农业生产效率评价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静 吴普特 +3 位作者 王玉宝 赵西宁 操信春 孙世坤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0-118,共9页
为了科学评判农业生产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该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同时考虑蓝水、绿水等多种要素,分析了河套灌区5个区域2000-2008年的农业生产相对效率,并对非DEA有效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 为了科学评判农业生产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该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同时考虑蓝水、绿水等多种要素,分析了河套灌区5个区域2000-2008年的农业生产相对效率,并对非DEA有效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提出建议。结果表明:各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差异不显著。杭后和五原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能否有效利用生产技术,而生产规模是影响前旗效率的主要因素。为实现DEA有效,21个非DEA有效DMU的各投入平均调整幅度分别为16.66%(蓝水),22.23%(绿水),19.46%(盐渍化灌溉面积),20.66%(非盐渍化灌溉面积)和23.82%(农业人口)。灌区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灌溉设施,加强土地管理,同时在现有绿水资源利用情况下,建立节水高效型种植结构。该研究为探寻河套灌区农业高效生产模式,指导其他灌区农业系统改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数据包络分析 农业生产效率 河套灌区
下载PDF
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郑久瑜 赵西宁 +2 位作者 操信春 孙世坤 张丽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为了客观地评价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情况,在分析灌区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以灌溉用水量作为水资源量的表征参数,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测算模型,评价了河套灌区及5个县域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并... 为了客观地评价内蒙古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情况,在分析灌区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基础上,以灌溉用水量作为水资源量的表征参数,构建了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测算模型,评价了河套灌区及5个县域的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并对其匹配程度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一般,耕地资源优势明显,水资源问题突出;10a来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逐渐降低,匹配程度空间差异性较为显著,总体呈现出"自西向东依次变差"的特点。针对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差、区域差异明显的情况,应加强该区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快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同时兼顾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区 农业水土资源 匹配系数 时空差异
下载PDF
河套灌区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石贵余 张金宏 姜谋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2-76,共5页
根据河套灌区的气象、土壤、灌水等资料,利用ISAREG模型模拟了4种主要作物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2种灌溉制度方案。根据模型的优化模拟结果分析,在作物产量比率仅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作物实施非充分灌溉将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平均下降4... 根据河套灌区的气象、土壤、灌水等资料,利用ISAREG模型模拟了4种主要作物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2种灌溉制度方案。根据模型的优化模拟结果分析,在作物产量比率仅略有下降的情况下,作物实施非充分灌溉将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溉定额(平均下降45 mm),建议灌区把作物实施非充分灌溉作为一种节水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灌溉制度 ISAREG模型 非充分灌溉 节水灌溉 需水量
下载PDF
河套灌区地下水氮污染状况 被引量:20
15
作者 冯兆忠 王效科 冯宗炜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4-76,共3页
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和地下水埋深的季节变化规律调查结果表明:3月地下水NO3--N和TN浓度显著高于5、7和9月,地下水埋深也比5月和7月深。不同类型的井水N浓度差异较大:农田与庭院的井水NO3--N浓度显著高于村庄附近的井水,而NH4+-N... 河套灌区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和地下水埋深的季节变化规律调查结果表明:3月地下水NO3--N和TN浓度显著高于5、7和9月,地下水埋深也比5月和7月深。不同类型的井水N浓度差异较大:农田与庭院的井水NO3--N浓度显著高于村庄附近的井水,而NH4+-N和TN则表现为庭院井水浓度显著高于农田和村庄。地下水氮形态以NO3--N为主,全年17.1%的水井地下水NO3--N浓度高于10 mg.L-1,最高达184.4 mg.L-1。在灌溉量和其他生产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沙壕渠试验站农场内施肥区井水NO3--N浓度[(17.55±15.02)mg.L-1]明显高于未施肥区[(7.67±4.48)mg.L-1],且65.5%的水样NO3--N浓度超过WHO规定的生活饮用水NO3--N浓度上限值(10 mg.L-1),而未施肥区仅有27.6%的水样超标。井水NO3--N的来源主要为农田氮肥与动物粪肥,当地地下水NO3--N污染已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硝态氮 总氮 淋溶
下载PDF
施氮量和灌水模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吴强 张永平 +2 位作者 董玉新 高飞雁 谢岷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342,共9页
为探明河套灌区小麦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相统一的施氮量范围,以中强筋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水模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较常规灌溉,小麦籽粒产量并未... 为探明河套灌区小麦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相统一的施氮量范围,以中强筋小麦品种永良4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系统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水模式对小麦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灌溉较常规灌溉,小麦籽粒产量并未显著降低,籽粒品质显著提升;植株吸氮量明显降低,氮素生理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籽粒品质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多数氮素利用相关指标与施氮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过量施氮导致氮肥利用效率降低。河套灌区小麦高产、高效、优质相统一的适宜施氮量为:节水灌溉模式185.5 kg·hm^-2~209.5 kg·hm^-2,常规灌溉模式212.5 kg·hm^-2~240.9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施氮量 品质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河套灌区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灌排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被引量:14
17
作者 宋松柏 李世卿 +4 位作者 刘建国 屈忠义 贺培立 张俊茹 李喜梅 《灌溉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9-73,共5页
在全面分析河套灌区灌排管理的基础上 ,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原理 ,开发研制了河套灌区灌排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河套灌区灌溉历史上 ,首次实现了河套灌区总局、管理局和管理所三级灌排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该系统不仅可为河套灌区用水的... 在全面分析河套灌区灌排管理的基础上 ,应用决策支持系统原理 ,开发研制了河套灌区灌排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河套灌区灌溉历史上 ,首次实现了河套灌区总局、管理局和管理所三级灌排信息的计算机管理。该系统不仅可为河套灌区用水的科学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决策方案 ,而且对于河套灌区推广节水型灌溉农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灌排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系统设计 管理结构设计
下载PDF
河套灌区不同灌溉方式春玉米耗水特性与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邹宇锋 蔡焕杰 +2 位作者 张体彬 王云霏 徐家屯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7-248,共12页
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并存。为寻求更加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设置畦灌、沟灌和滴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并在沟灌和滴灌下设置高、中、低3个灌水水平,以传统畦灌为对照,分析了... 地处干旱半干旱区的内蒙古河套灌区地表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盐渍化并存。为寻求更加节水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连续3年的田间试验,设置畦灌、沟灌和滴灌3种不同灌溉方式,并在沟灌和滴灌下设置高、中、低3个灌水水平,以传统畦灌为对照,分析了春玉米耗水特性、产量响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畦灌下平均有10%的灌水通过深层渗漏而损失,而滴灌低水处理每个生长季有10.5~29.0 mm的地下水通过毛管上升进入根区而被作物吸收;滴灌条件下玉米籽粒产量水分响应系数Ky(0.684)小于沟灌(0.8215),说明因作物耗水量的减少所引起的减产幅度更小,这更易于在潜在干旱胁迫下维持较高的作物产量;相对于传统畦灌,沟灌高水处理可以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净收益,中水处理可以在保持产量和净收益持平的情况下,节约灌溉水31%;滴灌条件下,维持土壤水势-10 kPa和-30 kPa以上的高水和中水处理相对节水分别为19%和57%,且提高春玉米籽粒产量分别为21%和15%,提高净收益分别为28%和22%,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因此,综合考虑黄河引水情况、地下水状况和农民接受程度等因素,建议将沟灌中水处理或滴灌中水处理作为替代传统畦灌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河套灌区 灌溉方式 作物耗水 经济效益 水分生产函数
下载PDF
河套灌区玉米耐盐性分析及生态适宜区划分 被引量:25
19
作者 童文杰 陈中督 +5 位作者 陈阜 刘倩 李中昊 文新亚 高鸿永 陈爱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137,共7页
为了探讨河套灌区盐碱地玉米对根区土壤盐分的生态适应性,本文基于田间定位观测,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数值逼近法建立玉米耐盐函数模型;同时根据耐盐性分析,提出玉米在该灌区不同生态适宜区的划分标准。结果表明,盐碱地地膜覆盖在生产上... 为了探讨河套灌区盐碱地玉米对根区土壤盐分的生态适应性,本文基于田间定位观测,运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数值逼近法建立玉米耐盐函数模型;同时根据耐盐性分析,提出玉米在该灌区不同生态适宜区的划分标准。结果表明,盐碱地地膜覆盖在生产上有较好的控盐效果,可以使玉米苗期0~10、0~20和0~40cm土壤盐分分别降低61.2%、53.8%、41.3%,能够增强玉米对盐碱地的生态适应性;分段式耐盐函数模型和S型耐盐函数模型均能较好地反应玉米相对产量对浅层土壤盐分变化的响应关系;浅层0~40cm土壤盐分作为玉米根层盐分来分析玉米的耐盐性最具代表性,其对应中玉9号玉米的耐盐指数为6.583;根据耐盐性分析,将区域耕地划分为玉米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对应玉米苗期0~20cm膜外土壤盐分分别为低于1.178、1.178~2.036、2.036~3.465和高于3.465g/kg。本研究将为当地玉米种植合理布局、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分 生态 模型 河套灌区 盐碱地 耐盐函数 耐盐指数
下载PDF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发展变化及治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张义强 王瑞萍 白巧燕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8-122,共5页
目前,内蒙古河套灌区有30多万hm^2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壤。【目的】更有效地解决河套灌区的盐碱化问题,促进灌区的经济发展。【方法】从自然地理和灌排因素方面分析了灌区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并结合调查把灌区1950年至今的盐碱化发展变化... 目前,内蒙古河套灌区有30多万hm^2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土壤。【目的】更有效地解决河套灌区的盐碱化问题,促进灌区的经济发展。【方法】从自然地理和灌排因素方面分析了灌区盐碱化的形成原因,并结合调查把灌区1950年至今的盐碱化发展变化划分成了5个阶段,明确了每个阶段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对灌区历年来土壤盐碱化治理措施和效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结果】灌区盐碱化蔓延发展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并开始向良性转化。盐碱地得到了治理,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结论】各级排沟的疏浚和畅通是盐碱化治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灌区 盐碱化 变化 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