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Rolling Contact between Sphere and Cone 被引量:18
1
作者 ZHAO Yanling XIA Chengtao +4 位作者 WANG Hongbo XUAN Jiaping XIANG Jingzhong LIU Xianli SU Xiangguo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521-529,共9页
In non-conforming rolling contact, the contact stress is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contact area. However,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of the special contact model and stress model used fo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In non-conforming rolling contact, the contact stress is highly concentrated in the contact area. However,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of the special contact model and stress model used fo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and this has prevente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ed friction, wear, and failure. This paper is particularly aimed at investigating the area of rolling contact between a sphere and a cone, for which purpose the boundary is determined by the Hertz theory and the geometries of the non-conforming surfaces. The phenomenon of stick-slip contact is observed to occur in the contact area under the condition of no-full-slip(Q 〈 μ·P). Using the two-dimensional rolling contact theory developed by CARTER,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the stick and slip region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angential force over the contact area are analyzed. Furthermore, each stress component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c Ewen theory and the idea of narrow band. The stress equations for the three-dimensional rolling contact between the sphere and the cone are obtained by the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and are used to perform some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 components have a large gradient along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stick and slip regions, and that the maximum stress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contact coefficient and proportional to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 new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the stress during non-classical three-dimensional rolling contact is proposed as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ed friction, wear, and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tive rolling hertz theory stick-slip contact contact area contact stress
下载PDF
轮轨接触应力数值计算方法 被引量:15
2
作者 卢萍 崔大宾 王宁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8-32,共5页
为了得到轮轨接触应力较精确的数值解,分别采用Hertz接触理论模型、传统有限元模型及改进有限元模型求解轮轨接触应力,并从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方面对3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较Hertz接触理论模型更能反映轮轨接触的实际... 为了得到轮轨接触应力较精确的数值解,分别采用Hertz接触理论模型、传统有限元模型及改进有限元模型求解轮轨接触应力,并从计算精度和计算时间方面对3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较Hertz接触理论模型更能反映轮轨接触的实际情况,改进的有限元模型在允许的计算精度范围内可以大大提高计算效率;轮轨最大接触应力发生在轮轨表面以下约2.5mm的位置,呈弧形分布,并随轴重的增加而增大,高应力区宽度增大,离初始接触位置一定距离处的钢轨表面出现高应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摩擦 接触应力 hertz理论 有限元方法
下载PDF
渐开线齿轮的接触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杰 孙青军 王乐勤 《工程设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1,37,共6页
以Hertz应力表达式为基础,将单齿啮合的渐开线齿轮等效为相互挤压的两个圆柱体,推导了齿轮接触应力的理论表达式.建立一套单齿对啮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包括引入渐开线和齿根过渡曲线方程及对应的自变量区间,建立参数化齿廓;模型轮缘厚度... 以Hertz应力表达式为基础,将单齿啮合的渐开线齿轮等效为相互挤压的两个圆柱体,推导了齿轮接触应力的理论表达式.建立一套单齿对啮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包括引入渐开线和齿根过渡曲线方程及对应的自变量区间,建立参数化齿廓;模型轮缘厚度取3倍的模数,周向宽度取3倍的齿厚;在接触面上进行网格细化处理;在对应的主、从动齿轮内缘分别施加均匀切向力和固定约束等.计算结果显示,有限元解和理论解吻合较好,最大偏差不超过5%,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啮合轮齿参数.由有限元方法得到的渐开线轮齿的接触应力符合Hertz理论中的半椭圆分布规律,Mises应力和剪应力分布也符合接触力学理论,但应力分布的对称中心存在偏离或者偏斜现象,分析认为,是由于轮齿弯曲变形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 接触 有限元 赫兹应力
下载PDF
TiN涂层/基体接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东 谢华 陈小文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10年第3期192-198,共7页
利用ABAQUS软件对在柱压头作用下TiN涂层/基体系统的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有限元解与经典Hertz理论解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信度.分析了涂层厚度、涂层与基体的弹性模量比以及摩擦系数等参数对涂层/基体系统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 利用ABAQUS软件对在柱压头作用下TiN涂层/基体系统的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有限元解与经典Hertz理论解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信度.分析了涂层厚度、涂层与基体的弹性模量比以及摩擦系数等参数对涂层/基体系统应力分布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法向静载作用下,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或涂层/基体弹性模量比(Ec/Es)的减小,接触表面处和界面处的最大应力均减小.在切向滑动过程中,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表面处和界面处的最大应力均增大.沿z轴的Mises应力在界面处的突变与Ec/Es、涂层厚度以及摩擦系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的结果有助于理解涂层/基体系统的失效机理,可为涂层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涂层 hertz接触 有限元 应力分析
下载PDF
基于Hertz接触理论的涂层界面应力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楼小玲 鲍雨梅 +2 位作者 柴国钟 郝伟娜 蒋明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63-566,共4页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1,对接触载荷条件下涂层材料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有限元解与经典Hertz解析解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信度;分析了不同涂层厚度、不同涂层/基体弹性模量比情况下,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及接触... 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8.1,对接触载荷条件下涂层材料的应力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有限元解与经典Hertz解析解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信度;分析了不同涂层厚度、不同涂层/基体弹性模量比情况下,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及接触宽度随着载荷的变化情况.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涂层/基体界面剪应力峰值出现在略偏离界面中心位置;涂层/基体界面正应力峰值出现在界面中心位置;涂层/基体的弹性模量比在1~2.5之间取值时,对涂层/基体结合效果较为有利;涂层过薄容易导致界面剪应力过大,致使材料失效.模拟结果能够为涂层材料的力学研究及设计提供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hertz接触 应力分析
下载PDF
渐开线齿轮接触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碧波 李素有 吴立言 《机械与电子》 2010年第6期69-71,共3页
以一对啮合齿轮的接触应力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Hertz公式和有限元法进行了接触应力的计算.通过对啮合轮齿在一个啮合周期内的接触应力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了2种方法所得出接触应力的差异.
关键词 接触应力 有限元 hertz公式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煤矸颗粒冲击放顶煤液压支架铰接点应力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曾庆良 辛正远 +2 位作者 杨扬 陈博 万丽荣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42,共8页
为研究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煤矸颗粒冲击液压支架时支架各部分铰接处的冲击响应,探究支架铰接处的应力差异,对单颗粒煤矸冲击放顶煤液压支架的动态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通过Hertz理论计算出颗粒碰撞液压支架时所产生的冲击力,然后基于... 为研究放顶煤开采过程中煤矸颗粒冲击液压支架时支架各部分铰接处的冲击响应,探究支架铰接处的应力差异,对单颗粒煤矸冲击放顶煤液压支架的动态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首先通过Hertz理论计算出颗粒碰撞液压支架时所产生的冲击力,然后基于工程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放顶煤液压支架的数值仿真模型,并将计算出的Hertz力以集中力的形式分别施加在液压支架的顶梁、掩护梁和尾梁上模拟颗粒撞击液压支架的过程。基于上述有限元仿真,研究了不同材料煤矸颗粒撞击放顶煤液压支架不同位置时支架各部分铰接处的冲击响应差异。分析结果表明:放顶煤液压支架受到不同工况的冲击时,各铰接位置的受力情况也不同,其中顶梁与掩护梁连接处以及底座与连杆连接处是主要的应力集中位置。研究结果可以对放顶煤液压支架的冲击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响应 煤矸颗粒 有限元分析 hertz理论 ABAQUS 液压支架 铰接点 应力
下载PDF
北京地铁10号线制动热响应分析与评估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智勇 韩建民 +1 位作者 李志强 李卫京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9-163,共5页
针对城轨列车转向架基础制动方式,对踏面制动热流密度进行推导,建立了车轮制动过程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了城轨列车在两次紧急制动和全程往返制动两种极端情况下,车轮踏面温度和热应力变化规律.车轮踏面所受的应... 针对城轨列车转向架基础制动方式,对踏面制动热流密度进行推导,建立了车轮制动过程瞬态温度场和应力场三维有限元模型,重点分析了城轨列车在两次紧急制动和全程往返制动两种极端情况下,车轮踏面温度和热应力变化规律.车轮踏面所受的应力是垂直载荷、横向载荷和热应力综合作用的结果,适用于Hertz接触理论,机械载荷对车轮踏面的作用效果采用Hertz接触应力来衡量,根据温度和热应力模拟结果,评估了城轨列车车轮的服役安全性,为发展城轨列车的制动方式和制动技术提供了比较可信的理论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面制动 有限元 热应力 热响应 hertz应力
下载PDF
渐开线直齿轮啮合接触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王羽达 吕宏展 +3 位作者 侯志勇 王淑妍 马伟光 李峰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1-47,共7页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过程分析是判断传动品质的重要依据,其中,接触应力、传动误差及啮合刚度是分析的重点。根据直齿轮TCA模型,提取各接触点曲率半径,将齿面啮合接触简化为不同半径圆柱体对之间的弹性挤压。在考虑齿间载荷分配的情况下,运... 渐开线齿轮的啮合过程分析是判断传动品质的重要依据,其中,接触应力、传动误差及啮合刚度是分析的重点。根据直齿轮TCA模型,提取各接触点曲率半径,将齿面啮合接触简化为不同半径圆柱体对之间的弹性挤压。在考虑齿间载荷分配的情况下,运用Hertz原理对齿面进行了承载接触分析。分析表明,通过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有限元及实验所得结果相符,接触应力最大值相差0.74%,传动误差及啮合刚度规律一致。该方法可反映齿面接触的动态过程及啮合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兹接触 接触应力 承载分析 传动误差
下载PDF
番茄应力松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鹏 程玉来 +2 位作者 荀博研 张祖立 白红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4-746,共3页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的完整果实为试样,根据弹性力学Hertz理论及粘弹性理论,从平板压缩试验及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中提取力学—流变学性质参数,利用MATLAB软件和SPSS软件做非线性回归,建立了Maxwell力学模型。结果表明:3个成熟期的番茄纵向... 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的完整果实为试样,根据弹性力学Hertz理论及粘弹性理论,从平板压缩试验及应力松弛试验研究中提取力学—流变学性质参数,利用MATLAB软件和SPSS软件做非线性回归,建立了Maxwell力学模型。结果表明:3个成熟期的番茄纵向压缩形变在9mm之内都属于弹性形变,且在瞬时形变为6mm下,应力松弛时间都不超过12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hertz理论 粘弹性理论 非线性回归 应力松弛
下载PDF
基于赫兹理论的推力球轴承设计与计算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大华 刘玉霞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7年第3期43-44,共2页
运用经典赫兹理论对设计的航空推力球轴承进行分析,给出了接触应力的简化分析计算式,并计算了航空推力球轴承的接触应力、接触区的形状尺寸和弹性趋近量,以期为轴承的设计校核和优化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 赫兹理论 接触应力 推力球轴承
下载PDF
球-平板径向微动磨损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火明 刘娟 +1 位作者 朱旻昊 黄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9-913,共5页
通过径向微动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径向微动磨损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损伤机理.以球(Si3N4)-平板(Vita Mark II)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Hertz理论分析,得到球和平板的接触半径、法向分布力之间的关系.应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接触... 通过径向微动的数值模拟,研究了径向微动磨损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损伤机理.以球(Si3N4)-平板(Vita Mark II)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Hertz理论分析,得到球和平板的接触半径、法向分布力之间的关系.应用Ansy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接触表面的应力、应变和滑移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滑动区摩擦因数对粘着区应力、应变影响不大,但对滑动区应力、应变、滑移量造成的影响比较明显,必须考虑;采用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相近的材料为对摩副时,可减小相对滑移量,降低磨损;在滑动区,特别是在接近接触边缘区域,滑移量较大,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微动 微动磨损 接触应力 hertz理论 球-平板模型
下载PDF
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齿面接触应力计算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彦钦 张光辉 邱昕洋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47-251,共5页
采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法求解了不同包容齿数下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基于啮合原理计算了接触点的诱导法曲率半径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单齿接触线长度和总接触线长度的简化计算模型。基于Hertz模型,推导出适用于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 采用弹塑性接触有限元法求解了不同包容齿数下的齿间载荷分配系数,基于啮合原理计算了接触点的诱导法曲率半径并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单齿接触线长度和总接触线长度的简化计算模型。基于Hertz模型,推导出适用于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承载最大齿对的接触应力计算公式和平均接触应力计算公式。建立了蜗杆副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载荷作用下的齿间载荷分配及齿向应力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实例对比了用于平面二包蜗轮副齿面接触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及数值法。结果表明:解析法与数值法计算结果接近,前者计算值高于后者约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杆传动 hertz模型 接触应力 有限元法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变齿厚齿轮接触应力分析
14
作者 刘永平 魏帅 +3 位作者 董长斌 魏永峭 任忠涛 李泽宇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5,共7页
为了更准确地反应变齿厚齿轮齿面真实接触应力,构建了变齿厚齿轮的齿面接触系数,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综合考虑齿轮齿面粗糙形貌、接触点弹性变形、材料特性等参数的变齿厚齿轮接触模型,计算... 为了更准确地反应变齿厚齿轮齿面真实接触应力,构建了变齿厚齿轮的齿面接触系数,并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基于分形接触理论和Hertz接触理论建立了综合考虑齿轮齿面粗糙形貌、接触点弹性变形、材料特性等参数的变齿厚齿轮接触模型,计算变齿厚齿轮的接触强度,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分形理论得出齿轮啮合时载荷与面积的关系,并对4个基本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分形接触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数值模拟和分析实际接触面积与载荷的关系图,验证了分形接触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有限元理论、Hertz接触理论和分形理论,对变齿厚齿轮的齿面接触强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验证了分形接触模型计算变齿厚齿轮接触应力的正确性,该模型的建立为变齿厚齿轮的设计与强度校核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齿厚齿轮 分形理论 接触应力 hertz 接触理论
下载PDF
含安装误差斜齿轮接触应力混合分析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向龙 方宗德 +1 位作者 关亚彬 胡升阳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67-1775,共9页
含安装误差的斜齿轮在进入和退出啮合阶段常发生边缘接触,使得齿面接触印痕呈现为一个不完整的接触椭圆面并使接触应力不遵循赫兹模型分布,给接触应力的精确求解造成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赫兹、Winkler模型的齿面接触应... 含安装误差的斜齿轮在进入和退出啮合阶段常发生边缘接触,使得齿面接触印痕呈现为一个不完整的接触椭圆面并使接触应力不遵循赫兹模型分布,给接触应力的精确求解造成困难。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赫兹、Winkler模型的齿面接触应力计算方法。以轴平面内含轴交角安装误差的斜齿轮为例,推导了该混合分析法计算过程并求解了轮齿在不同负载下不同啮合位置的最大接触应力及其变化规律,并与ANSYS有限元软件的计算数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分析法和ANSYS计算出的接触应力变化曲线吻合度较高,接触应力最大相对误差为6.78%,在发生边缘接触时接触应力增幅较大且应力曲线呈中凹变化规律,同时相较于ANSYS计算方法混合分析法可大幅降低计算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装误差 斜齿轮 赫兹理论 WINKLER模型 接触应力 边缘接触
下载PDF
钛基/TiN涂层接触应力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东 曾志辉 丁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3,共5页
目的研究在接触载荷作用下,钛基/TiN涂层的应力变化规律。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可靠有限元模型,分析涂层厚度不同的钛基/TiN涂层系统在球压头作用下的接触应力。结果钛基/TiN涂层系统最大Mises应力出现在距表面约0.4a(a为接触半径)处... 目的研究在接触载荷作用下,钛基/TiN涂层的应力变化规律。方法利用ABAQUS软件建立可靠有限元模型,分析涂层厚度不同的钛基/TiN涂层系统在球压头作用下的接触应力。结果钛基/TiN涂层系统最大Mises应力出现在距表面约0.4a(a为接触半径)处的亚表层或者亚表层附近的界面处。在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作用下,涂层弯曲变形会影响涂层的径向应力和剪应力分布。结论在接触载荷作用下,涂层内存在接触应力和自身弯曲两种应力作用。分析结果有利于理解钛基Ti N涂层的失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TiN涂层 hertz接触 应力分析 有限元
下载PDF
基于超声导波技术的柱面接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梁 张艳花 杨录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2期46-50,共5页
工业领域中存在大量相互接触的金属柱状部件,检测其接触区域关键力学指标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检测相互的接触金属柱面力学指标提出了一种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用以解决部件接触部位应力大小不可测或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建立两根... 工业领域中存在大量相互接触的金属柱状部件,检测其接触区域关键力学指标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检测相互的接触金属柱面力学指标提出了一种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用以解决部件接触部位应力大小不可测或难以精确测量的问题。建立两根轴线相交接触的铁铬合金杆为模型,依据Hertz接触理论计算不同加载力下作用下接触应力大小,采用脉冲回波法进行实验,采集随加载力变化的超声回波信号,对其进行渡越时间算法处理,获取超声导波传输时差,绘制声速平方增量与加载力、声速平方增量与接触应力、传输时差增量与加载力三组函数曲线,并对函数关系进行拟合与线性度评述。在材料弹性形变内建立超声参量与加载力、接触应力之间函数关系。最终通过获取超声导波传输时差标定出当前加载力、接触应力等关键力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tz 超声导波 轴线相交 接触应力
下载PDF
中心距误差对具有梯度结构圆弧齿轮接触应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洋 李积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5-150,共6页
为了研究中心距误差对具有梯度结构圆弧齿轮接触应力的影响,建立齿形为“渐开线-圆弧-渐开线”的圆弧齿轮数学模型,结合赫兹公式,推导出具有梯度结构的圆弧齿轮接触应力计算公式;建立梯度结构齿轮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并与推导公... 为了研究中心距误差对具有梯度结构圆弧齿轮接触应力的影响,建立齿形为“渐开线-圆弧-渐开线”的圆弧齿轮数学模型,结合赫兹公式,推导出具有梯度结构的圆弧齿轮接触应力计算公式;建立梯度结构齿轮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求解并与推导公式对比,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研究了梯度结构对圆弧齿轮接触应力的影响,并对不同中心距误差下的齿轮啮合进行仿真,得到中心距误差对具有梯度结构圆弧齿轮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齿轮 梯度结构 赫兹公式 接触应力 中心距误差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浮动球球体挤压应力计算
19
作者 贾怀军 杨繁隆 +4 位作者 邓鑫 王延运 丁瑞 李勇 张小强 《阀门》 2024年第3期281-285,共5页
目前浮动球球体挤压计算存在两大问题:首先,现有校核公式结果偏大,不符合实际情况;其次,赫兹接触理论因假设条件和模型匹配度差等原因,计算难度大。阀门启闭瞬时,阀杆与球体的挤压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传统的计算接触面积与真实接触面积间... 目前浮动球球体挤压计算存在两大问题:首先,现有校核公式结果偏大,不符合实际情况;其次,赫兹接触理论因假设条件和模型匹配度差等原因,计算难度大。阀门启闭瞬时,阀杆与球体的挤压行为存在不确定性,传统的计算接触面积与真实接触面积间存在极大偏差,因此,合理的接触面积是校核挤压强度的关键。本文基于分形理论,从零部件接触行为的相似性出发,推导出挤压应力计算公式,以NPS 1-1/2,CLASS 150浮动球阀为例,得到其挤压应力值为33.3 MPa;借助SolidWorks有限元分析软件得到同一模型的平均挤压应力为31.62 MPa,两者相差不大,验证了挤压公式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本次推导为浮动球挤压应力的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球阀 赫兹接触 分形理论 挤压应力 有限元
下载PDF
卫星动量轮轴承组件精密装调技术
20
作者 熊美 张云环 +3 位作者 黄新健 姜宁翔 俞璐 孙丹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卫星执行机构动量轮轴承组件预紧力是影响角接触球轴承刚度及疲劳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赫磁接触应力确定了某型号轴承组件较合适的预紧力和接触角范围,以防接触应力过大导致轴承疲劳损伤;通过轴向位移理论,修正了内外隔圈实际研... 卫星执行机构动量轮轴承组件预紧力是影响角接触球轴承刚度及疲劳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赫磁接触应力确定了某型号轴承组件较合适的预紧力和接触角范围,以防接触应力过大导致轴承疲劳损伤;通过轴向位移理论,修正了内外隔圈实际研磨量,提高了轴承预紧配置效率;通过轴承组件跑合试验验证,电机电流稳定;有效控制了摩擦力矩,为卫星动量轮稳定运行及长寿命要求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紧力 摩擦力矩 赫磁接触应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