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 被引量:91
1
作者 李宇洲 姚干 +2 位作者 梁健升 刁均民 刘衍民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1999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 介绍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改进的外形器械荷包缝扎内环口周边腹膜治疗小儿斜疝112例。结果本手术方法的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缝线,术后无瘢痕... 目的 介绍微型腹腔镜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改进的外形器械荷包缝扎内环口周边腹膜治疗小儿斜疝112例。结果本手术方法的切口和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无需缝线,术后无瘢痕,无复发。结论本手术方法较之传统的小地斜疝手术方法有较多的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腹腔镜 腹股沟疝 结扎术 儿童
原文传递
平底短型网塞腹股沟疝修补术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魏广辉 宋家琨 +3 位作者 马颂章 韩加刚 刘军 王振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41-842,共2页
目的 探讨平底短型网塞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的手术经验,包括Ⅱ型11例;Ⅲ型30例;Ⅳ型4例。采用平底短型网塞补片(T2)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手术方... 目的 探讨平底短型网塞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的手术经验,包括Ⅱ型11例;Ⅲ型30例;Ⅳ型4例。采用平底短型网塞补片(T2)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手术方法、术中关键点和难点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手术后44例病人切口疼痛轻微、无红肿和渗液,手术后3d病人体温和白细胞变化均在正常范围,仅1例发生阴囊血肿。45例中5例发生尿潴留,1例术中发生脑梗死。住院时间2~3d。全部病人随访2~18个月,平均13个月,无异物感、无复发。结论 平底短型网塞在成人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是安全有效的、术式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平底短型网塞补片
原文传递
普理灵疝装置修补老年腹股沟疝40例体会 被引量:13
3
作者 卢爱国 周玮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6期436-437,共2页
观察普理灵疝装置(PHS)在老年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强生公司PHS修补老年腹股沟疝40例(包括马鞍疝2例),其中有单侧疝36例,双侧疝4例;原发疝29例,复发疝11例。复发疝中1例前手术为单纯平片修补术,10例为传统张力修补... 观察普理灵疝装置(PHS)在老年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强生公司PHS修补老年腹股沟疝40例(包括马鞍疝2例),其中有单侧疝36例,双侧疝4例;原发疝29例,复发疝11例。复发疝中1例前手术为单纯平片修补术,10例为传统张力修补术。结果:40例老年腹股沟疝病人修补术后结果满意,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普理灵疝装置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是有效、安全、方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理灵疝装置 腹股沟疝 修补术 老年人
下载PDF
采用传统疝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437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沈军 姜宏华 +3 位作者 于勇 翁子毅 欧敬民 张一楚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6期445-447,共3页
评价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1982年1月~2002年1月我科采用传统方法修补腹股沟疝437例,随访统计病人的年龄、性别、腹股沟疝的类型、合并症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437例病人中失随访25例,... 评价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效果。方法:1982年1月~2002年1月我科采用传统方法修补腹股沟疝437例,随访统计病人的年龄、性别、腹股沟疝的类型、合并症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437例病人中失随访25例,复发15例,复发率为3.4%;并发症:术后阴囊血肿1例,切口出血1例,神经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92%。结论:在采用传统疝修补方法治疗腹股沟疝时,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并在术中强调操作要点同样能达到较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疝修补方法 治疗 腹股沟疝 适应证 手术方式
下载PDF
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结合自制网塞应用于大疝囊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张华杰 樊庆洋 +1 位作者 王楨 徐乐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0年第5期576-578,59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结合自制网塞应用于大疝囊腹股沟疝中填塞腹壁缺损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原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结合自制网塞应用于大疝囊腹股沟疝中填塞腹壁缺损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原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行TEP加自制网塞填塞腹壁缺损修补术的大疝囊腹股沟疝(腹壁缺损≥6cm)患者作为研究组,并将既往收治的30例行单纯平型补片免钉合TEP疝修补的大疝囊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患者恢复情况,术后疼痛等并发症,以及远期疝复发跟踪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耗材费用、并发阴囊血肿例数以及术后异物感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36月,两组患者均无术后疼痛;对照组有1例复发(术后11月)。结论对于腹壁缺损≥6cm的大疝囊腹股沟疝,通过修剪合适自制网塞,彻底填塞腹壁缺损处,可达到第二重屏障的功用。网塞充填式TEP是一种更安全、实用、更为理想的疝修补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疝囊腹股沟疝 自制网塞 腹腔镜
下载PDF
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被引量:60
6
作者 李萌 李索林 +3 位作者 于增文 徐伟立 李英超 孙驰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关闭内环13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自制单钩疝针(单钩疝针组)63例...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关闭内环13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自制单钩疝针(单钩疝针组)63例和采用改良双钩疝针(双钩疝针组)72例。对比两种术式的操作要领、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双钩疝针组较单钩疝针组的手术时间在单侧疝[(13.21±3.86)min vs(17.92±4.37)min]和双侧疝[17.18±4.69)minvs(25.36±7.38)min]均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病儿均于术后1-3d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出院,术后住院时间(2.14±0.67)d和(2.22±0.68)d,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钩疝针组未有出现并发症或早期复发,单钩疝针组术后出现1例复发和1例皮下线结反应。结论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不用辅助操作戳孔,经腹壁穿刺导入和牵出结扎线可保持在同一路径,不遗留腹膜缝隙及牵涉皮下组织,能够确保腹膜外间隙紧密结扎疝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腹腔镜 结扎术 外科器械
原文传递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8
7
作者 杨周健 刘钧 +4 位作者 向波 唐青松 杨健 陈曹婧 蒲永斌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9期70-74,共5页
目的比较开放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8年9月该院共收治28例腹股沟斜疝嵌顿新生儿,其中13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15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 目的比较开放与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3月-2018年9月该院共收治28例腹股沟斜疝嵌顿新生儿,其中13例行开放手术(开放组),15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对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发现对侧隐匿性疝6例,3例行对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6.00±4.68)min,开放组(34.54±5.3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4,P<0.05);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开放组出现1例伤口感染(7.69%),5例阴囊红肿(38.46%),3例阴囊血肿(23.08%),1例隐睾(7.69%)。腹腔镜组出现1例阴囊红肿(6.67%),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5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及异时疝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腹股沟斜疝嵌顿,操作简便、疗效确切,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切口美观、术后阴囊肿胀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和总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鞘状突开口比较小或者鞘状突有腹膜遮挡的隐匿性疝有自愈的可能,这部分患者可以考虑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隐匿性疝 腹腔镜检查 婴儿 新生
下载PDF
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峰 赵明一 +3 位作者 陈涛 邵建平 宿士智 刘春庆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9期614-617,共4页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4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4例,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采用善释D(9...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4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4例,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采用善释D(9*13)补片];传统组30例,行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采用善释D10补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P=0.000)、术后下床活动时间(P=0.000)、术后住院时间(P=0.003)、肛门排气时间(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伤口血清肿(P=0.216)、血肿(P=1.000)、镇痛药物应用(P=0.090)、术后1年内复发率(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及局麻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均是安全有效的,两者各有所长,医师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腹腔镜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焕刚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50-351,共2页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聚丙烯锥形疝环充填物及补片对67例腹股沟疝(含复发疝)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手术方法、术后患者活动时间、伤口疼痛、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情况进行观...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用聚丙烯锥形疝环充填物及补片对67例腹股沟疝(含复发疝)患者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手术方法、术后患者活动时间、伤口疼痛、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全组均痊愈,平均手术时间45 m in,无切口感染、血肿及阴囊积液,无复发病例。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疗效满意,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假体和植入物 再手术
下载PDF
手术室术前舒适护理对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宝兰 吴倩 谢玲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6期683-686,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术前舒适护理对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手术室术前舒适护理对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腹股沟疝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加用术前舒适护理。比较2组患者入手术室时和麻醉前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入手术时SDS评分、SAS评分、HR、MAP、SpO_2和血清去甲肾上腺素及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麻醉前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老年患者中应用手术室术前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应激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舒适护理 老年人 心理状态 应激反应
原文传递
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合并肝硬化腹水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体会(附11例报告)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金龙 田丹 +1 位作者 丁威 房学东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局麻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合并肝硬化腹水的腹股沟疝患者11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患者均经腹膜前... 目的探讨局麻下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肝硬化腹水并发腹股沟疝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合并肝硬化腹水的腹股沟疝患者11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手术效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患者均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或术后复发;术后30 d内无患者死亡;随访患者有3例死亡,均与手术治疗无明显相关。结论在局麻下对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实施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安全、有效,可明显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疝修补术 肝硬化 腹水
原文传递
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培才 邓伟均 +6 位作者 陈占斌 雷晓东 利民 李苏明 章晓路 周志球 刘暄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8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ard公司mesh perfix plug定型产品和BRAUN公司的PremiLene Mesh补片,治疗36例成人腹股沟嵌顿斜疝患者,男30例,女6例,年龄25~84岁,平均年龄61岁,18例合并其他多种...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ard公司mesh perfix plug定型产品和BRAUN公司的PremiLene Mesh补片,治疗36例成人腹股沟嵌顿斜疝患者,男30例,女6例,年龄25~84岁,平均年龄61岁,18例合并其他多种慢性疾病,2例为既往斜疝修补术后复发。结果 36例均在术后1~2 d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为5~10 d,平均7 d。无切口感染和排异反应,无术后死亡。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6个月~6年,未见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成人腹股沟嵌顿性斜疝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满意,但应在术中注意去除感染因素,防止术后感染导致一期修补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外科手术 嵌顿 无张力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脱细胞基质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绍杰 唐健雄 +2 位作者 黄磊 蔡昭 陈革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39-1041,共3页
目的 研究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ACTM)在中青年男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ACTM)对12例中青年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观察其临床疗效、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殖情况的影响.结果... 目的 研究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ACTM)在中青年男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ACTM)对12例中青年男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实施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观察其临床疗效、副反应以及对患者生殖情况的影响.结果 1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2±18) min,服用止痛药时间0~4d,平均(1.4±0.8)d.出院时间为术后2~5d,平均(3.9±0.4)d.12例患者恢复日常工作及活动时间为术后5~21 d,平均(11.8±2.5)d.12例患者术后随访6~16个月,平均(9.5±1.3)个月.其中2例(2/12,18.3%)在术后1个月有疼痛不适感,未经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疼痛均好转.所有患者无异物感及局部积液等表现,均无性功能障碍.结论 脱细胞基质生物补片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有效,无严重的短期并发症,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中青年男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生物相容性材料 输精管损伤
原文传递
脐内侧韧带在预防大疝囊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赖志鸿 周凡 +1 位作者 郑燕君 刘志军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9期1170-1171,共2页
目的 探讨脐内侧韧带在预防大疝囊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较大疝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缝扎后将同侧脐内侧韧带缝合覆盖内环口以进一步加强.结果 所... 目的 探讨脐内侧韧带在预防大疝囊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较大疝囊的小儿腹股沟斜疝17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小儿腹腔镜下内环口高位缝扎后将同侧脐内侧韧带缝合覆盖内环口以进一步加强.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术后1~2 d治愈出院,随访3~18个月,术后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小儿腹腔镜下应用脐内侧韧带加强覆盖内环口治疗大疝囊小儿腹股沟斜疝可进一步减少术后复发,该手术方法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小儿 腹腔镜 脐内侧韧带 复发
原文传递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体会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金龙 田丹 曲日初 《腹部外科》 201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 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Bassini手术对绞窄性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急诊行手术治疗的47例绞窄性腹股沟疝.其中,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21例(A组),行Bassini手术26例(B组).结果 ... 目的 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Bassini手术对绞窄性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急诊行手术治疗的47例绞窄性腹股沟疝.其中,行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21例(A组),行Bassini手术26例(B组).结果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5年,病人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绞窄性腹股沟疝的病人应用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外科手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秀云 赛米·赛麦提 +2 位作者 王玲玲 李赞林 李义亮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5期560-563,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股沟疝修补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105例日间择期行疝修补术的成人单侧、可复性、初发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 目的通过研究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腹股沟疝修补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探讨其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105例日间择期行疝修补术的成人单侧、可复性、初发的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3例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处理方案,为ERAS组。之前患者围手术其采用传统护理方案,为对照组。ERAS组采用ERAS护理理念对围手术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阴囊水肿、切口感染、局部水肿、尿潴留、复发)、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睡眠质量、患者对医护满意度等。结果ERAS组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满意度调查ERAS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VAS评分、疼痛对睡眠的影响、术后不良反应症状、尿潴留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ERAS护理理念可以有效减轻日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加速术后康复,并提高了对日间手术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日间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原文传递
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35例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步峰 田文超 +3 位作者 耿磊 冯文玉 徐晓亮 傅廷亮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采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腹股沟滑动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采用Bevan法手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手... 目的探讨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采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腹股沟滑动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采用Bevan法手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膀胱损伤1例(2.9%),行膀胱修补术及持续导尿治疗痊愈。阑尾切除术1例,卵巢扭转坏死切除1例。患儿手术时间35~55 min,平均(40±5)min,术中失血3~10 ml,平均(4.0±1.0)ml,住院时间3~10 d,平均(5.0±1.0)d,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无其它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避免损伤脏器和重建疝囊并高位结扎是治疗小儿滑动疝的关键。Bevan法治疗小儿滑动疝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儿童 疝修补术
原文传递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Lichtenstein修补术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卫军 李智涛 +1 位作者 李嘉根 方钱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25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TAPP组126例,Lichtenstein组126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 目的:研究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期间,我们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将252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成两组,TAPP组126例,Lichtenstein组126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NRS)、使用镇痛药物、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平均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复发以及手术费用等项,随访10.1(2~36)个月。结果:使用镇痛药物、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疼痛程度,TAPP组优于Lichtenstei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在TAPP组少于Lichtenstein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费用方面,TAPP组高于Lichtenstein组(P<0.05)。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疝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势,尤其适用于Ⅲ型和Ⅳ型病人。但TAPP费用比Lichtenstein高,这可能是目前TAPP尚未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 疝修补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冬芽 周青 《当代医学》 2016年第17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疝补片感染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使用补片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后发生补片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只行开放换药6例,全部去除补片24例,其中2例行小肠修补术,... 目的探讨疝补片感染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使用补片行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后发生补片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感染的程度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只行开放换药6例,全部去除补片24例,其中2例行小肠修补术,3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完全去除补片者均予一期缝合,封闭式引流。全组患者均治愈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过程中无大出血,术后无尿潴留、疼痛及其他并发症。结论产生补片感染原因很多,补片感染应以预防为重,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疝 感染 补片修补
下载PDF
Expression of anti-Mullerian hormone receptor on the appendix testis in connection with urological disorders
20
作者 Kornel Kistamas Olga Ruzsnavszky +5 位作者 Andrea Telek Livia Kosztka Ilona Kovacs Beatrix Dienes Laszlo Csernoch Tamas Jozsa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00-403,共4页
The female internal sex organs develop from the paramesonephric (Mullerian) duct. In male embryos, the regression of the Mullerian duct is caused by the anti-Mullerian hormone (AMH),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 The female internal sex organs develop from the paramesonephric (Mullerian) duct. In male embryos, the regression of the Mullerian duct is caused by the anti-Mullerian hormone (AMH),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esticular descent. The physiological remnant of the Mullerian duct in males is the appendix testis (AT). In our previous study, we presented evidence for the decreased incidence of AT in cryptorchidism with intraoperative surgery. In this report, the expression of the anti-Mullerian hormone receptor type 2 (AMHR2), the specific receptor of AMH, on the AT was investigated in connection with different urological disorders, such as hernia inguinalis, torsion of AT, cysta epididymis, varicocele, hydrocele testis and various forms of undescended testi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AMHR2 was also examined.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receptor's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respectively. We demonstrate that AMHR2 is expressed in the ATs. Additionally, the presence of this receptor was proven at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the receptor correlated with neither the examined urological disorders nor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therefore, the function of the AT remains obsc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Mullerian hormone receptor (AMHR) appendixtestis (AT) hernia inguinal is retention testis testicular descent testisretracti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