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被引量:137
1
作者 吴必虎 李咪咪 黄国平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7-626,共10页
针对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的矛盾 ,从人口压力、遗产地的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潜在市场需求以及世界遗产地保护的资金需求角度 ,运用空间结构、计量地理学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 ,证实... 针对目前我国世界遗产地在保护和旅游开发中的矛盾 ,从人口压力、遗产地的空间结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潜在市场需求以及世界遗产地保护的资金需求角度 ,运用空间结构、计量地理学理论以及地理信息系统、问卷调查等技术手段 ,证实中国世界遗产地面临着旅游开发的巨大需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地保护 旅游需求 遗产旅游 空间结构 中国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压力
下载PDF
中国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兼评“四权分离与制衡”主张 被引量:90
2
作者 徐嵩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7,共8页
本文从遗产的价值特性和权属特性以及遗产事业使命出发 ,讨论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本文认为 :遗产区的“遗产的旅游展示类服务”事务应由遗产单位进行非营利性经营 ;遗产区外的“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事务 (行、住、食、购、娱... 本文从遗产的价值特性和权属特性以及遗产事业使命出发 ,讨论遗产旅游业的经营制度选择。本文认为 :遗产区的“遗产的旅游展示类服务”事务应由遗产单位进行非营利性经营 ;遗产区外的“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事务 (行、住、食、购、娱等 )应交由旅游公司、当地政策、周边社区进行营利性经营 ;当遗产区内的“非遗产展示类旅游服务”事务规模较大时 ,可以特许经营方式交由非遗产单位进行营利性经营。本文进而评论了“四权分离与制衡”主张的不合理性 ,并且认为 ,中国遗产旅游业经营制度中的“中国特色”应表现在对“贫困地区遗产公益性”、“遗产区门票的价格定位”、“门票优惠”、“遗产区旅游收益的分配”、“让利于地方”等五个方面问题的具体处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旅游业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旅游资源 遗产管理 管理体制 改革 经营制度
下载PDF
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92
3
作者 梁学成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2,共7页
本文结合我国世界遗产旅游价值的开发实际,通过对世界遗产旅游及其价值的分析,指出世界遗产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的依存关系,并通过提出假设及其理论论证与检验,指出开发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将有助于提高遗产的旅游价值... 本文结合我国世界遗产旅游价值的开发实际,通过对世界遗产旅游及其价值的分析,指出世界遗产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的依存关系,并通过提出假设及其理论论证与检验,指出开发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将有助于提高遗产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者的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世界遗产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对我国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遗产旅游 旅游价值 开发模式
下载PDF
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 被引量:70
4
作者 陶伟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41,共7页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 ,在新世纪的今天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 ,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 ,研究“遗产旅游”...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 ,在新世纪的今天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 ,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 ,研究“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重大论题。本文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把握 ,揭示了遗产地采取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分析了发展“遗产旅游”中应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提出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寻求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世界遗产 遗产旅游:可持续 发展
下载PDF
论国家文化公园:逻辑、源流、意蕴 被引量:98
5
作者 李飞 邹统钎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26,共13页
国家文化公园是在民族复兴、文化强国和旅游发展的复调背景下,由我国提出的新概念,是大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和优秀文化展示的新方式。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刚刚起步,理论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在建设之初,讨... 国家文化公园是在民族复兴、文化强国和旅游发展的复调背景下,由我国提出的新概念,是大型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和优秀文化展示的新方式。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刚刚起步,理论探索尚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因此在建设之初,讨论并理解国家文化公园的若干理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对国家文化公园的逻辑根源、理论源流和多重意蕴进行分析和论证。通过概念解构得知,政治、文化、组织管理3股逻辑力量分别在塑造国家象征、促进全民族文化认同、建设多功能/公益性/大尺度线性空间方面促使国家文化公园概念最终确立。这一概念的理论源流主要有3条:欧洲文化线路、美国遗产廊道和我国线性文化遗产,其各自的理论贡献分别有所侧重,共同推动国家文化公园理论完善。国家文化公园的多重意蕴包括体现"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意蕴、体现"正义-平等-秩序"的伦理意蕴和体现"天下观"的空间意蕴,它们"三位一体"地诠释了国家文化公园的价值和内涵。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国家文化公园的本质属性、其与国家公园的关系,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线性文化遗产 遗产旅游 理论源流 遗产价值
下载PDF
遗产旅游地居民的地方认同——“碉乡”符号、记忆与空间 被引量:97
6
作者 孙九霞 周一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381-2394,共14页
文化地理学者对"地方"这一理论视角主观性意义的强调,使得"地方认同"等呈现人与地方情感联系的概念被重新审视。在当今中国申遗热的背景下,当地人的地方认同在各方力量对遗产归属与表述的争夺中重塑,如果将这种重... 文化地理学者对"地方"这一理论视角主观性意义的强调,使得"地方认同"等呈现人与地方情感联系的概念被重新审视。在当今中国申遗热的背景下,当地人的地方认同在各方力量对遗产归属与表述的争夺中重塑,如果将这种重塑放在多尺度的分析框架下,就可以发现地方认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封闭的地点,在本土、全国以及跨国空间中呈现不同的表述。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广东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并且是中国唯一以华侨文化为主题的世界文化遗产,是研究遗产生产对地方认同变迁影响的典型案例。结合文献分析、观察法与访谈法等,阐述遗产旅游发展背景下当地居民的地方认同变迁,分析开平作为"碉乡"的具体内涵。研究发现:遗产申报和维护使碉楼被硬性确立为地方的象征,具有高度符号化的特点;"碉乡"形象在居民地方认同中的展开并不完整;"碉乡"在历史延续中存在着多重割裂;"碉乡"的空间边界既明确又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 地方认同 遗产旅游 侨乡 碉乡
原文传递
国外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综述与启示 被引量:75
7
作者 张朝枝 保继刚 《旅游科学》 CSSCI 2004年第4期7-16,共10页
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是国外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遗产与遗产旅游的起源、发展进行了阐述 ,并进一步就遗产旅游与遗产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 。
关键词 遗产旅游 遗产管理 研究综述 启示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研究--概念、分类、保护、利用 被引量:81
8
作者 梁保尔 马波 《旅游科学》 CSSCI 2008年第2期7-14,共8页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在升温,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表述、涉及范围、保护状况与利用方式等基本问题的理解依然比较模糊。本文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的主要条款,认为这两个权威文件是释疑解惑的关键,并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为主线,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时的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遗产旅游 旅游资源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遗产原真性·旅游者价值观偏好·遗产旅游原真性 被引量:73
9
作者 徐嵩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42,共8页
本文指出旅游科学的"原真性"概念与遗产科学的渊源;提出应将"authenticity"译为"原真性"的理由;概述了遗产科学对"原真性"概念的认识发展;从旅游价值观偏好层面对当代旅游科学中出现的"... 本文指出旅游科学的"原真性"概念与遗产科学的渊源;提出应将"authenticity"译为"原真性"的理由;概述了遗产科学对"原真性"概念的认识发展;从旅游价值观偏好层面对当代旅游科学中出现的"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存在主义原真性"、"后现代主义原真性"诸提法进行了评论;最后,较为概括地辨析了原真性概念在文化和遗产旅游中的具体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遗产原真性 旅游价值观 旅游者原真性 偏好
下载PDF
社区主导的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爨底下古村为例 被引量:46
10
作者 邹统钎 李飞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8-86,共9页
本文在回顾整理国外文化遗产旅游理论和遗产旅游特征的基础上,以京西古村爨底下村为例,提出了古村落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社区主导开发(CBD:Community-Based Development)模式,分别对爨底下村的经营、管理、盈利、营销和开发模式进行理论... 本文在回顾整理国外文化遗产旅游理论和遗产旅游特征的基础上,以京西古村爨底下村为例,提出了古村落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社区主导开发(CBD:Community-Based Development)模式,分别对爨底下村的经营、管理、盈利、营销和开发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并分析古村落遗产旅游的现存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村落 遗产旅游 社区主导开发(CBD)
下载PDF
对生态旅游的若干重要认识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大悟 《旅游论坛》 1999年第2期5-7,14,共4页
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一个亮点。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决策者、开发者、经营者和绝大部分旅游者对生态旅游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简单地把自然观光旅游换个标签摇身一变,就成了时髦的“生态旅游”产品。这种认识误导造... 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和我国旅游业的一个亮点。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决策者、开发者、经营者和绝大部分旅游者对生态旅游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甚至简单地把自然观光旅游换个标签摇身一变,就成了时髦的“生态旅游”产品。这种认识误导造成的行为误导将会带来生态破坏的无穷后患。本文强调指出了生态旅游的非大众化、高成本、高附加值和高知识含量。文中还对“生态旅游”的构词内涵以及世界旅游界中最新出现的“遗产旅游”的概念进行了学术上的剖析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生活质量 高附加值 高知识含量 遗产旅游
下载PDF
世界遗产旅游发展中的政府定位研究 被引量:31
12
作者 朱建安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9-84,共6页
国家公园制度在我国实行的财政、行政管理、法治等条件尚未成熟 ,而且效率条件即使在美国是否满足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遗产旅游的政府经营存在一个悖论 :规模经济在行政性垄断条件下效果并不理想。政府应该立足于经济规制职能的发挥 ,... 国家公园制度在我国实行的财政、行政管理、法治等条件尚未成熟 ,而且效率条件即使在美国是否满足仍然值得进一步研究。遗产旅游的政府经营存在一个悖论 :规模经济在行政性垄断条件下效果并不理想。政府应该立足于经济规制职能的发挥 ,突出表现在遗产资源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本文以一个价格下限模型为例 ,说明通过控制旅游者数量的方式限制经营者的可能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效率 市场化 政府规制 价格下限
下载PDF
中国遗产旅游的研究态势--基于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戴湘毅 唐承财 +1 位作者 刘家明 朱爱琴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11期52-61,共10页
该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以"遗产"和"旅游"为主题检索,从年代、期刊、作者、作者机构、研究对象、研究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 该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以"遗产"和"旅游"为主题检索,从年代、期刊、作者、作者机构、研究对象、研究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遗产旅游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10年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核心刊物群,但尚未拥有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机构上以北京、广州、南京等大城市和遗产资源集中区域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中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对象趋向多元化,在研究地点上以国内研究为主,且集中在长江中上游、东北等区域,缺乏国际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新方法和手段仍有待加强;在研究主题上,中国遗产旅游关注的问题较为多样,但主要表现为五大内容,即价值属性、旅游发展、产业经济、游客及社区、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研究态势 文献计量 中国
下载PDF
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概念分析与理论引介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勇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21-24,共4页
在实践中,遗产地发展旅游导致过度商业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根据遗产的基本属性进行分析,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遗产旅游导致的过度商业化损害了遗产的原真性。对于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理论上阐述遗产旅游与... 在实践中,遗产地发展旅游导致过度商业化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根据遗产的基本属性进行分析,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遗产旅游导致的过度商业化损害了遗产的原真性。对于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理论上阐述遗产旅游与遗产原真性的概念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旅游 遗产原真性 内在关系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古村落遗产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以西递为例 被引量:30
15
作者 朱生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3-37,43,共6页
古村落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旅游景点,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旅游者的进和原住居民的退,使古村落面临过度商业化与空心化的困境。运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为案例,分析了古村落空间的演化轨迹,结合村落遗产旅游从物... 古村落已经成为一类重要的旅游景点,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推进,旅游者的进和原住居民的退,使古村落面临过度商业化与空心化的困境。运用生态学的共生理论,以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村为案例,分析了古村落空间的演化轨迹,结合村落遗产旅游从物质景观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再到农业遗产的开发历程,提出了村落遗产旅游的共生整体开发模式。并认为留住村落原住居民,合理分配相关者利益,活态保护村落整体遗产是村落遗产旅游共生整体开发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古村落 遗产旅游 整体开发
下载PDF
我国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 被引量:29
16
作者 徐嵩龄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52,共5页
本文提出一个我国遗产旅游界尚未关注的问题——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意义。文章首先讨论了我国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接着提出我国遗产旅游应当发挥的文化政治功能,最后分析了提高我国遗产旅游文化政治效果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遗产旅游 文化政治功能
下载PDF
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的关系演变与互动机制 被引量:29
17
作者 周小凤 张朝枝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4-160,共7页
遗产化与旅游化已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历时性地理解两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发生的时空背景基本相同,但关键施动主体与客体不同,形成二者关系演变的基础;地方先后经... 遗产化与旅游化已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历时性地理解两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发生的时空背景基本相同,但关键施动主体与客体不同,形成二者关系演变的基础;地方先后经历了“旅游化启蒙遗产化、遗产化与旅游化相互促进、旅游化阻碍遗产化、遗产化加快旅游化”四个阶段;其中,“摄影师”、“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大众传媒”、“社区居民与旅游企业及外来商人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地方贫困”、“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等关键行动者分别依次发挥了主要作用,影响着二者关系的格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化 旅游化 施动者模型 遗产旅游 哈尼梯田
原文传递
遗产认同:概念、内涵与研究路径 被引量:26
18
作者 张朝枝 屈册 金钰涵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5,共6页
本文从遗产产生、发展及其遗产本质属性特征的视角提出了遗产认同的概念,并从"遗产身份"和"遗产认同"两个角度解释了遗产认同的内涵,即前者强调遗产的客观属性,后者强调主体对遗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根据遗产与认... 本文从遗产产生、发展及其遗产本质属性特征的视角提出了遗产认同的概念,并从"遗产身份"和"遗产认同"两个角度解释了遗产认同的内涵,即前者强调遗产的客观属性,后者强调主体对遗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根据遗产与认同的四种交叉关系,作者提出了遗产认同相应的研究路径,即从时间视角的遗产化过程分析每个阶段的遗产认同;以尺度的视角从表征层面的空间身份和文化身份特征理解遗产认同;从非表征层面的遗产实践分析相关者如何通过具体行动表征和重构自己的身份认同。遗产认同概念的提出与研究不仅可能丰富新文化地理学的景观研究理论,也为遗产旅游地治理提供理论借鉴,未来还需对遗产认同与遗产保护利用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 身份认同 遗产认同 遗产旅游 时间
原文传递
四川兴文苗族旅游扶贫情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25
19
作者 何莽 黄凯伦 李靖雯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4,共7页
民族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被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有时产生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冲突;基于四川省兴文县苗族旅游扶贫案例的研究发现,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情境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为扶贫攻坚提供资源支撑,通过合理... 民族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被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有时产生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冲突;基于四川省兴文县苗族旅游扶贫案例的研究发现,在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情境下,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为扶贫攻坚提供资源支撑,通过合理的政策规范和市场引导,采用节事活化、景区集中展示和非遗街区建设三步走的策略,能够实现非遗保护、旅游开发、精准扶贫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遗产旅游 旅游扶贫 民族旅游
原文传递
“遗产旅游”与“家园遗产”:一种后现代的讨论 被引量:25
20
作者 彭兆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0,共5页
"遗产热"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趋向;然而,它在短时间内骤然升温的"后现代"语境中的价值却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特别是当遗产演变为一种消费对象,与大规模的群众旅游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形成对传统意义上的&... "遗产热"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趋向;然而,它在短时间内骤然升温的"后现代"语境中的价值却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特别是当遗产演变为一种消费对象,与大规模的群众旅游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便形成对传统意义上的"家园遗产"的巨大冲击。对于相关问题的认知、讨论和阐释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认识,对我国所推行的遗产战略的可持续性也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遗产旅游 消费 家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