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阻断孕晚期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恩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3628-3630,共3页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晚期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较高的孕妇中对阻断HBV围生期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资料,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从第2...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晚期乙肝病毒(HBV)复制水平较高的孕妇中对阻断HBV围生期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资料,分为拉米夫定组、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孕妇从第28孕周起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或替比夫定600 mg/d至产后4周。主要观察指标为新生儿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结果共收集孕妇资料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共分娩新生儿87例,拉米夫定组32例,替比夫定组28例,对照组27例。治疗至临产时,血清log10HBV DNA水平拉米夫定组〔(3.92±1.21)copies/ml〕和替比夫定组〔(3.18±1.43)copies/ml〕低于对照组〔(8.53±1.74)copies/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后1年,拉米夫定组(3.1%,1/32)和替比夫定组(无感染患儿)孕妇所生产的新生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18.5%,5/27)。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在孕晚期HBe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均能够降低HBV垂直传播的风险,两者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 拉米夫定 替比夫定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及其与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6
2
作者 黄建宏 欧兴义 +1 位作者 梁小兵 黄琳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5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及探讨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表现模式的关系。方法:361份临床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ELISA分别检测其乙型肝炎病毒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HBsA...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定量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数量及探讨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表现模式的关系。方法:361份临床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ELISA分别检测其乙型肝炎病毒DNA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HBcA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为99%,平均浓度为1.78×107拷贝/mL;HBsAg(+),HBe Ab(+),HBcAb(+)患者中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为30%,平均浓度为1.56×104拷贝/mL;两者之间乙型肝炎病毒DNA浓度有显著性差异。HBsAg(+),HBcAb(+)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率为21%,平均浓度为1.27×104拷贝/mL。结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平均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表现模式有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等优点,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真实感染及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乙肝标志物
下载PDF
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HBV感染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映霞 胡国龄 +1 位作者 何淑雅 李红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了 6 0例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HBVDNA ,同时应用直接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检测患者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HBVDNA总...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了 6 0例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HBVDNA ,同时应用直接致敏红细胞花环法检测患者T细胞亚群。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PBMC中HBVDNA总检出率为 6 8.3% ,与PBMC中HBVDNA阴性组相比 ,HBVDNA阳性组患者CD8细胞增加 ,CD4 /CD8细胞比值显著下降。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与HBV感染PBMC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肝炎 单核细胞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和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14
4
作者 乐爱平 胡国信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4-247,共4页
为了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对162例HBV感染者及47名健康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大蛋白、乙肝病毒前S1抗原、病毒前S2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 为了探讨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Ag阴性与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对162例HBV感染者及47名健康对照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大蛋白、乙肝病毒前S1抗原、病毒前S2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显示:162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浓度与HBV-DNA拷贝数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s=0.64,P<0.001),不同HBV-DNA拷贝数组别间HBV-LP浓度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HBV-LP与HBV-DNA、HBeAg、HBVpreS2、HBVpreS1间均关联显著(P<0.01)。HBV-LP与HBV-DNA、HBeAg、HBVpreS2、HBVpreS1间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LP阳性率为84.57%,较HBV-DNA、HBeAg、HBVpreS2、HB-VpreS1均敏感。其中HBeAg阴性组中HBV-LP与HBVpreS1、HBVpreS2、HBV-DNA间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LP阳性率为76.77%(76/99),较HBV-DNA,HBVpreS2,HBVpreS1均高(P<0.01);DNA阴性组中HBV-LP与HBVpreS2、HBVpreS1、HBeAg间阳性率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HBV-LP阳性率为73.33%,较HB-VpreS2、HBVpreS1、HBeAg均高。血清HBV-LP浓度是反映血清HBeAg阴性和低水平DNA的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程、疗效与预后判断的新的敏感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大蛋白 乙肝病毒DNA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乙肝病毒前S2抗原 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变化 被引量:15
5
作者 欧强 陈良 +1 位作者 孙洪清 唐徐英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7-278,共2页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所有研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所下降,且慢性重型乙肝组...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所有研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CD3+、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所下降,且慢性重型乙肝组患者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临床类型慢性HBV感染者NK细胞百分率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慢性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对判断病变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发生病毒突破患者的(HBV)P基因变异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峰 王磊 +1 位作者 王丽娜 耿大影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过程中发生病毒突破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P基因区变异发生情况。方法选取51例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10 mg/d,疗程>12月)发生病毒突破的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过程中发生病毒突破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P基因区变异发生情况。方法选取51例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10 mg/d,疗程>12月)发生病毒突破的慢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随访发现病毒突破时患者的血清ALT、HBV DNA水平,并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HBV P区基因的变异发生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有37例检测出阿德福韦酯耐药相关变异,且rt181位点变异多于rt236位点(分别为33例和8例,其中两位点联合变异4例,P<0.001)。联合变异患者其血清HBV DNA水平高于单一变异患者[分别为(6.53±0.45)log10拷贝/mL、(5.37±1.08)log10拷贝/mL,P=0.043]。结论在应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中可筛选出HBV P基因区的相关耐药变异,不同耐药位点患者的HBV DNA水平可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 阿德福韦酯 耐药
下载PDF
HBV宫内感染预测指标的探讨 被引量:15
7
作者 潘文涛 尹玉竹 +2 位作者 谌小卫 周水生 李小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联合免疫前的HBV-M和HBV DNA预测HBV宫内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的420例婴儿,其中新生儿HBsAg或HBV DNA阳性为33例,HBsAg和HBV DNA双阳性共6例...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联合免疫前的HBV-M和HBV DNA预测HBV宫内感染的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的420例婴儿,其中新生儿HBsAg或HBV DNA阳性为33例,HBsAg和HBV DNA双阳性共6例,对其满6月龄时进行随访,复查HBV-M以确诊HBV宫内感染。【结果】HBV宫内感染率为0.95%(4/420),新生儿HBsAg或HBV DNA阳性诊断HBV宫内感染的阳性似然比为14.3,而HBsAg和HBV DNA双阳性时诊断宫内感染的阳性似然比为208.3。【结论】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乙肝联合免疫前的HBsAg和HBV DNA双阳性对HBV宫内感染具有较准确的预测作用,可以作为HBV宫内感染的初步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预测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孕晚期应用替比夫定行母婴阻断的疗效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振华 解宝江 +2 位作者 张丽菊 易为 伊诺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HBV e抗原(HBeAg)双阳性的高HBV载量孕妇应用替比夫定行HBV感染母婴阻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产科门诊进行系统产前检查... 目的评价妊娠晚期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HBV e抗原(HBeAg)双阳性的高HBV载量孕妇应用替比夫定行HBV感染母婴阻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产科门诊进行系统产前检查的慢性HBV感染孕晚期(妊娠28周)孕妇及其分娩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血清HBsAg和HBeAg双阳性、肝功能正常、HBV DNA≥1×10^6拷贝/ml,且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孕妇共250例,向患者充分告知HBV母婴阻断孕期抗病毒用药的利弊,根据知情自愿原则,按照患者是否服用替比夫定,分成替比夫定组(150例)及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组孕妇自孕28周起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至分娩后42 d止。对照组孕妇则不应用抗病毒药物。检测两组受试者在孕28周和分娩时血清HBV DNA载量;观察替比夫定组孕妇服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两组孕妇的婴儿出生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在出生6 h内、1月龄和6月龄时肌内注射乙肝疫苗各10 g,均于出生后6 h内和1月龄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各200 IU。检测婴儿出生后6 h内(于主、被动免疫前抽股静脉血)和7月龄血清HBsAg阳性率及HBVDNA载量。结果服药后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平均HBV DNA载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7、P<0.001)。替比夫定组与对照组婴儿出生6 h内血清HBV DNA阳性率(0.00%vs.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6、P<0.001);新生儿7月龄时,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均低于检测下限,对照组婴儿HBV DNA阳性率为10.00%。经Fisher精确检验,对照组婴儿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替比夫定组(12.00%vs.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替比夫定组使用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且该组婴儿未发生出生缺陷。结论随着分娩前孕妇血清HBV DNA载量升高,HBV宫内感染的危险性增加。肝功能正常、HBsAg及HBeAg双阳性,HBV DNA高载量孕妇孕晚期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比夫定 乙肝免疫球蛋白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e抗原 乙型 母婴阻断 宫内感染
原文传递
中药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若宇 周宇帆 +1 位作者 费宇彤 孙克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49-1456,共8页
目的评价中药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以"肝衰竭、hepatic failure、重型肝炎、乙型肝炎、中医、随机、对照"等为主题词或自由词对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检索PubMed、Cochrane肝胆病组试验注册... 目的评价中药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的疗效、安全性。方法以"肝衰竭、hepatic failure、重型肝炎、乙型肝炎、中医、随机、对照"等为主题词或自由词对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检索PubMed、Cochrane肝胆病组试验注册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网、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检索。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所有评价中药治疗或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数据的提取和数据的分析。结果共计21项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涉及1 881例肝衰竭患者。纳入的研究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5项报道了病死率的研究中3项显示试验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RR 0.40,95%CI[0.20,0.79],P=0.0002)。6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20项结局报道了并发症的控制情况,8项结局显示试验组对某些并发症的控制优于对照组。无研究报道复发率及生活质量评价的情况。次要指标方面,4项研究显示试验组在无效率降低以及总胆红素值(TBIL)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方面优于对照组,其他研究做描述性分析发现对于次要指标的报道,试验组总体优于对照组,但并非所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仅2项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情况,均显示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根据现有证据,尚无法判断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的中药治疗对于肝衰竭患者病死率、复发率的降低、并发症的减少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是否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乙型肝炎 肝衰竭 疗效 安全性 系统综述
下载PDF
2008年桂林市城乡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振开 汤杰 +3 位作者 唐国荣 张建新 黄群雁 李坚龙 《预防医学论坛》 2010年第7期590-592,共3页
[目的]了解桂林市居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评价1992年桂林市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实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的效果。[方法]2008年9月,在桂林市城乡。随机抽取2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自然村,以家庭为单位... [目的]了解桂林市居民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评价1992年桂林市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2002年实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免费接种的效果。[方法]2008年9月,在桂林市城乡。随机抽取2个城市社区和1个农村自然村,以家庭为单位每隔1户抽取1户,对所抽家庭中1~59岁人群和全部1~4岁儿童进行调查,采集静脉血检测HBV感染的5项指标。[结果]调查944人,HBsAg阳性率为5.19%,抗-HBs阳性率为67.27%,抗-HBe阳性率为3.60%,抗-HBc阳性率为27.33%,5项指标均阴性的占23.83%。HBsAg阳性率,男性与女性分别为3.84%、6.13%(P〉0.05);1~4岁最低,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o.01);农民和工人最高,不同职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过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分别为2.00%、13.96%(P〈0.01)。抗-HBs阳性率,男性、女性分别为64.35%、69.31%(P〉0.05);l~4岁最高,不同年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龄前儿童、干部最高,不同职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过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者分别为72.29%、59.01%(P〈0.01)。[结论]桂林市城乡居民HBsAg阳性率较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和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可以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病毒 感染 乙肝疫苗 接种 效果
原文传递
影响HBV宫内感染的相关临床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文涛 谌小卫 +1 位作者 尹玉竹 李小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或保护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分娩的417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V宫内感染组33例,非感染组384例,感染组的母亲HBeAg阳性...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或保护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分娩的417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HBV宫内感染组33例,非感染组384例,感染组的母亲HBeAg阳性率、HBV DNA阳性率和非感染组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孕晚期注射HBIG在2组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母亲各HBV DNA水平级上分析,新生儿HBV宫内感染和母亲使用HBIG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1.HBV DNA阳性是HBV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2.HBsAg阳性孕妇晚孕期间肌注HBIG对HBV宫内感染未见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宫内感染 因素 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乙肝免疫球蛋白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HBV基因突变点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传芳 李瀚旻 +2 位作者 肖玲 晏雪生 高翔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HBV基因突变点的分布规律。方法:基因芯片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HBV前C区变异可见于多个位点,1896位点变异率为31.37%,1764位点变异率...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HBV基因突变点的分布规律。方法:基因芯片方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HBV前C区基因变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HBV前C区变异可见于多个位点,1896位点变异率为31.37%,1764位点变异率为25.49%,1762位点变异率为24.51%,1899位点变异率为12.75%,1862位点变异率为5.88%。1762、1764、1896和1899点的突变株信号值高于野生株信号值;1862点野生株信号值高于突变株信号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揭示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患者HBV基因突变点的分布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抑制HBV突变株复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变异 基因芯片 肝肾阴虚证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血清AFP值与HBV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徐建波 祁付珍 +3 位作者 魏天翼 时汀 许刚 张建淮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4年第12期2900-2902,共3页
目的:探索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AFP值与HBV感染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1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1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肝细胞肝癌(HCC)组176例,非HCC组41例。HCC... 目的:探索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AFP值与HBV感染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到2011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所有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217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肝细胞肝癌(HCC)组176例,非HCC组41例。HCC组中HBV感染模式前三位的分别是HBs Ag,HBe Ab和HBc Ab阳性(小三阳)(30.7%),HBs Ag和HBc Ab阳性(25.6%)及HBs Ag,HBe Ag和HBc Ab阳性(大三阳)(20.5%)。HCC组血清AFP值高于非HCC组血清AFP值(P<0.001),但HCC组内HBV感染组与非HBV感染组之间血清AF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147),三种主要HBV感染模式之间血清AFP值也无统计学差异(P=0.578)。同样的,无论在AFP阴性组(<20ng/ml)还是AFP阳性组(≥20ng/ml),三种主要的HBV感染模式之间的血清AF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C的血清AFP值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肝脏恶性肿瘤血清AFP值,但HCC组内HBV的各种感染模式之间AFP值水平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bV感染 甲胎蛋白(AFP)
下载PDF
SARS与乙肝病毒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黄月华 高志良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2-343,共2页
探讨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并发肝功能损害及其与乙肝病毒的关系。观察SARS患者 10 8例 ,其中同时有乙肝病毒携带者 38例 (A组 ) ,无任何肝病基础的有 4 6例 (B组 ) ,SARS患者有脂肪肝基础病的有 2 4例 (C组 ) ,比较各组SARS患者肝... 探讨SARS(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并发肝功能损害及其与乙肝病毒的关系。观察SARS患者 10 8例 ,其中同时有乙肝病毒携带者 38例 (A组 ) ,无任何肝病基础的有 4 6例 (B组 ) ,SARS患者有脂肪肝基础病的有 2 4例 (C组 ) ,比较各组SARS患者肝损害的程度以及乙肝病毒变异的关系。有乙肝病毒 (HBV)携带的SARS患者肝损害的程度显著高于无HBV感染者 ,同时并发重症肝炎的机率明显增高 ,在乙肝病毒携带者感染SARS病毒后极易诱发病毒野生株增多。有脂肪肝基础的SARS患者和无脂肪肝患者肝损害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乙肝病毒 HbV感染 乙肝病毒携带者 脂肪肝
下载PDF
HBeAg阴性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素霞 郑颖 张瑾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440-1441,共2页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DNA、HBeAg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3例乙肝感染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273例乙肝感染者HBV-LP、HBV-DN...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DNA、HBeAg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3例乙肝感染者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及乙肝病毒标志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273例乙肝感染者HBV-LP、HBV-DNA的检测结果显示:HBV-LP阳性率随HBV-DNA拷贝数的增加而增加;HBeAg(-)模式中HBV-LP阳性率较HBV-DNA敏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模式中,HBV-DNA与HBV-LP检测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清HBV-LP检测是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疾病进程、疗效与预后判断的新的免疫学指标,是对HBeAg和HBV-DNA检测很好的补充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蛋白 乙型 肝炎病毒 HbV-DNA
原文传递
8369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覃亚勤 秦英梅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21年第5期295-302,共8页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836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IV/AIDS...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8369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HIV/AIDS与HBV和(或)HCV共感染及重症肝病临床类型的发生率、HIV RNA载量、CD4^(+)T细胞计数、病死率及职业、民族分布等。其中女性2145例、男性6224例。对3220例资料完整且同时检测HIV RNA、T淋巴细胞亚群数据进行分析。将共感染组患者分为HIV/HBV组(317例)、HIV/HCV组(326例)、HIV/HBV/HCV组(39例)和单纯HIV/AIDS组(2538例)。各组HIV RNA载量整体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D4^(+)T、CD8^(+)T)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重症肝病发生率和病死率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8369例HIV/AIDS患者现症HBV感染、现症HCV感染、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90%(410/8369)、5.07%(424/8369)、13.98%(1170/8369)、0.32%(27/8369)和0.44%(37/8369)。HIV/AIDS与HBV和(或)HCV共感染者的民族分布居前3位者为汉族[8.67%(522/6021)]、壮族[11.74%(254/2164)]、瑶族[4.29%(6/140)];职业分布前3位为无业人员[15.42%(218/1414)]、自由职业者[12.33%(84/681)]和商业服务员[12.2%(5/41)]。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患者HIV RNA载量分别为(5.51±0.22)log10拷贝/ml、(5.31±0.23)log_(10)拷贝/ml和(5.04±0.12)log_(10)拷贝/ml,均显著高于单纯HIV/AIDS组[(4.02±0.20)log10拷贝/ml](t=123.633、107.676、31.758,P均<0.001)。HIV/HBV组、HIV/HCV组、HIV/HBV/HCV组患者CD4^(+)T细胞计数[M(P25,P75)]分别为10.85(65.36,150.78)个/μl、232.47(178.56,277.98)个/μl和152.69(101.25,200.35)个/μ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AIDS组的CD4^(+)T细胞[278.35(231.65,325.74)个/μl](Z=24.400、8.284、8.046,P均<0.001)。三组患者CD8^(+)T细胞[M(P25,P75)]分别为387.25(285.45,452.35)个/μl、65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病毒 丙型 共感染
原文传递
HBV逆转录酶区N236T突变与A181T突变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春亚 钟彦伟 +2 位作者 杨昊臻 刘杰 刘斌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了解HBV逆转录酶区N236T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A181T突变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对发生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A181T单独突变的患者体内HBsAg、HBV DNA和ALT水平以及HBV基因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逆转录酶区N2... 目的了解HBV逆转录酶区N236T突变患者与逆转录酶区A181T突变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方法对发生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与逆转录酶区A181T单独突变的患者体内HBsAg、HBV DNA和ALT水平以及HBV基因分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组与逆转录酶区A181T单独突变组相比较,后者会造成HBsAg水平的下降(P=0.02),但对血清HBV DNA(P=0.76)和ALT(P=0.40)无显著影响;此外,B型发生rtN236T单独突变的比例较高(77.78%vs.20.53%),而C型发生rtA181T单独突变的比例较高(79.47%vs.22.22%)。结论 HBV逆转录酶区N236T单独突变组与逆转录酶区A181T单独突变组体内HBsAg水平和HBV基因型构成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基因型 逆转录酶 单独突变 患者 临床特征 region HbSAG 统计学分析 体内 临床特点 DNA ALT 血清 结果 分型 方法 差异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褚菲菲 李建生 +1 位作者 张金平 李东颖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31-133,共3页
目的通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年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ALD)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以提高大众对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认识及增加对戒酒等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视。方法分... 目的通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年收治的60例酒精性肝病(ALD)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以提高大众对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认识及增加对戒酒等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视。方法分析60例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100例单纯酒精性肝病患者、100例单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组间疾病严重程度,评价3组的治疗效果,分析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类型的危险因素。结果 (1)合并组实验室指标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4周后合并组治疗效果较两对照组差(P<0.05)。(3)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危险因素OR值为平均每日饮酒量>HB-DNA定量>饮酒年限>吸烟>年龄。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加重酒精性肝病患者病情,降低治疗效果;每日饮酒量、饮酒年限、HBV-DNA定量、吸烟、年龄均为二者合并时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酒精性肝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通过戒酒,培养良好生活方式是预防肝功能损伤加重、改善疾病疗效及预后的重要积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乙型肝炎病毒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常见肝炎病毒感染性疾病相关miRNA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欧阳晓希 顾大勇 +3 位作者 张少波 田彩明 蒋鑫 谢伟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8期1573-1578,1461,共7页
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Mi RNA是真核生物表达的一类重要的小分子RNA,可特异性的调节基因与蛋白的表达。mi RNA的研究为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目前热点研究领域。随着mi RNA的研究深入,一些病毒感染中相... 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一直威胁着人类健康。Mi RNA是真核生物表达的一类重要的小分子RNA,可特异性的调节基因与蛋白的表达。mi RNA的研究为病毒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目前热点研究领域。随着mi RNA的研究深入,一些病毒感染中相关mi RNA的功能也被相继报道,如有些mi RNA具有抑制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功能,有些mi RNA则可促进病毒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有些mi RNA却参与病毒相关疾病的发生,还有些mi RNA则可作为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以两种常见肝炎病毒:HBV、HCV为例来系统阐述mi RNA在病毒感染中的相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微小核酸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原文传递
弓形虫乙肝病毒多重PCR及芯片杂交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锦 耿艺介 +2 位作者 何建凡 黄达娜 吴少庭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5期937-939,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弓形虫和乙肝DNA的多重PCR和芯片杂交检测方法,为孕产妇TORCH检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病人血液及弓形虫RH腹水为样本,多重PCR方法为基础,通过基因片段筛选及引物比例调整,进行弓形虫和乙肝病毒基因片段的...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弓形虫和乙肝DNA的多重PCR和芯片杂交检测方法,为孕产妇TORCH检测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病人血液及弓形虫RH腹水为样本,多重PCR方法为基础,通过基因片段筛选及引物比例调整,进行弓形虫和乙肝病毒基因片段的扩增。然后进一步建立生物芯片检测法以排除PCR假阳性。结果在确定合适的多重PCR引物比例后,扩增结果清晰可辨。在PCR体系中加入Norwalk扩增监控进一步证实了扩增结果的可靠性。芯片与PCR产物杂交的结果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论建立的针对弓形虫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多重PCR和芯片杂交方法是有效的,芯片杂交可用于对PCR检测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乙肝病毒 多重PCR 芯片杂交 乙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