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种国产HBsAg试剂盒检测变异HBsAg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0
1
作者 田拥军 覃莉 +4 位作者 刘慎沛 雷延昌 赵西平 陆蒙吉 杨东亮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0-253,共4页
目的评价国内8种HBsAg诊断试剂检测体外表达的18种变异HBsAg的效果。方法用8种ELISA试剂检测真核细胞表达的18种变异HBsAg的免疫反应性。结果8种试剂盒检测变异HBsAg的能力不同,漏检率为16.7%~44.4%。K122I、T123N、C124R和G145R变异的... 目的评价国内8种HBsAg诊断试剂检测体外表达的18种变异HBsAg的效果。方法用8种ELISA试剂检测真核细胞表达的18种变异HBsAg的免疫反应性。结果8种试剂盒检测变异HBsAg的能力不同,漏检率为16.7%~44.4%。K122I、T123N、C124R和G145R变异的HBsAg漏检率最高。结论8种HBsAg检测试剂盒都不能很好地检出部分变异HB-sAg,应改进试剂性能,提高对变异HBsAg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变异 ELISA
下载PDF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荣成 杨进业 +7 位作者 王树声 龚健 李艳萍 农艺 陈荣修 曹惠霖 刘崇柏 徐志一 《中国计划免疫》 1996年第2期56-60,共5页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 为探讨我国乙型肝炎(乙肝)和肝癌高发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广西隆安县对儿童和新生儿实施乙肝疫苗大规模免疫。免疫后10年,于1995年对1~3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并用RIA法检测了乙肝HBsAg、抗-HBs和抗-HBc。结果表明,1~39岁自然人群中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为42.4%;HBsAg阳性率为9.5%,其中7~9岁的HBsAg年龄高峰已消失,尤其在1~8岁人群下降了100.0%~83.0%,人群的抗-HBs阳性率1~2岁组婴幼儿最高,为85.5%,以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下降,在1~19岁人群中,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1985年的相同年龄组。表明儿童大规模免疫后,紧接着实行新生儿逐年进行计划免疫,是加速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血源疫苗 表面抗原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gene (HBsAg) in Laminaria japonica (Laminariales,Phaeophyta) 被引量:14
3
作者 JIANG Peng QIN Song TSENG Chengk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17期1438-1440,共3页
A transformation model for Laminaria japonica was established from 1993 to 1998,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transgenic kelp with heterologous gene encodin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 A transformation model for Laminaria japonica was established from 1993 to 1998, on the basis of which the transgenic kelp with heterologous gene encodin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micro-particle bombardment transformation method. Results of quantitative ELISA showed that HBsAg in transgenic kelp was 0.529μg/mg soluble proteins on average and the highest value was 2.497μg/mg, implying that recombinant HBsAg had natural epitope. Further suppor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HBsAg gene into kelp genome was obtained by PCR-Southern and total DNA hybridization. Prospect of kelp bio-reactor producing high value materials such as edible HBY vaccine was discussed as we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INARIA japonica genetic engineering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EXPRESSION system vaccine.
原文传递
输血前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冀玉珍 张妮 任睿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9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输血前患者血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取医院输血治疗患者3542例,治疗前对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 目的:观察输血前患者血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取医院输血治疗患者3542例,治疗前对患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标本中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指标,分析其检测结果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3542例输血患者中704例血HBsAg阳性,52例抗HCV阳性、3例抗HIV阳性,200例梅毒抗体阳性;男性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3542例输血患者中不同年龄段均存在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感,对于血HBsAg、抗HCV多发生在21~40岁年龄段;抗HIV多发生在41~60岁年龄段;梅毒抗体发生在41~>60岁年龄段。959例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感染病例分布科室较多,排在前三位分别为消化内科、普外科及肿瘤科,分别占33.98%、20.96%及17.00%。结论:输血前加强患者血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抗体指标检测,能降低血液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前 血乙肝表面抗原 丙肝抗体 艾滋病抗体 梅毒抗体 化学发光免疫
下载PDF
17722例孕妇四种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爱兰 倪永圣 +3 位作者 何思杰 黄翠芳 洗洁能 和仕进 《海南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 722例孕妇产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海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7 722例孕妇产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TP)等4项血液传染标志物的检测结果。结果 HBsAg阳性率为5.46%(967/17 722);抗-HCV阳性率为0.20%(36/17 722);抗-HIV阳性率为0.05%(9/17 722);梅毒感染阳性率为1.00%(178/17 722)。结论孕妇产前检测4项传染标志物对阻断和降低感染性疾病的母婴传播、避免医疗纠纷、预防医院感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下载PDF
HBV感染各阶段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与HBV DNA及年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邓兰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共4页
目的 :探析未接受抗病毒干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阶段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与HBV DNA及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9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 :探析未接受抗病毒干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各阶段的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值与HBV DNA及患者年龄的关系。方法 :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但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49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入选者分成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145例)、慢性HBV携带组(57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51例)、HBeAg(-)CHB组(65例)、HBeAg(-)乙肝肝硬化(LC-B)组(43例)和HBeAg(+)LC-B组(37例)6组。对血清HBsAg定量与血清HBV DNA及患者年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组间的HBsAg定量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中HBeAg(-)、(+)的CHB组间HBsAg水平差异显著。除外非活动性HBsAg携带的HBV感染者的HBV DNA与血清HBsAg定量值呈显著正相关性。HBV感染者的血清HBsAg定量值与其年龄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年龄>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定量值明显低于同年龄段的HBeAg(-)CHB患者。结论 :HBV感染各阶段的血清HBsAg水平各不相同,该水平与患者的年龄及HBV DNA关系密切,是区分年龄超过40岁的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HBeAg(-)CHB患者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年龄 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E抗原
原文传递
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王跃 谢成彬 +1 位作者 刘明方 陈淑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7-619,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BWPG)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BWPG作为rHBsAg的佐剂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免疫小鼠的生长状态及中枢淋巴器官的发育情况,检测NK细胞和CTL杀伤活性的变化,脾淋巴细胞的增...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BWPG)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rHBsAg)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以BWPG作为rHBsAg的佐剂免疫BALB/c小鼠,观察免疫小鼠的生长状态及中枢淋巴器官的发育情况,检测NK细胞和CTL杀伤活性的变化,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免疫小鼠未出现可见的毒副反应,胸腺和脾脏组织呈增生状态,脾脏NK细胞和CTL的杀伤活性增强,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跃,细胞因子产生增多。结论:BWPG能促进中枢淋巴器官增生,增强机体对rHBsAg的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完整肽聚糖 hbsag 细胞免疫应答
下载PDF
大兴区2004.6—2006.6卫生从业人员体检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付桂英 秦红 王海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339-340,354,共3页
目的:了解大兴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携带的状况,更好地为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A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大兴区企业单位参加200... 目的:了解大兴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携带的状况,更好地为食品和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ALT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大兴区企业单位参加2004.6~2006.6年度健康体检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44182人,HBsAg阳性总检出率为2.05%,行业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食品卫生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食品行业占73.2%,公共场所占26.8%);性别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53.8%,女性占46.2%);属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地人口明显高于北京本地(外地人口占84.8%,北京本地占15、2%);各年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21岁以下的小年龄组HBsAg阳性检出率较高;单纯ALT异常总检出率为1.96%,行业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食品卫生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食品行业占61.8%,公共场所占38.2%);性别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性占80.9%,女性占19.1%);属地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地人口高于北京本地(外地人口占57.9%,北京本地占42.1%);各年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尤其以21岁以上的大年龄组单纯ALT异常检出率较高。年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宣传力度,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每一个食品从业人员为了自己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重视并坚持每年进行的健康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表面抗原hbsag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检出率
下载PDF
稳定表达乙型肝炎病毒G145R变异表面抗原细胞系的建立 被引量:9
9
作者 田拥军 覃莉 +5 位作者 张正茂 李磊 雷延昌 喻植群 赵西平 杨东亮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5年第6期574-577,共4页
构建可以在真核细胞表达G145R HBsAg的重组质粒PCI-HBs145。用此质粒转染Hela细胞,经克隆化培养 以及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细胞系。ELISA检测表明表达G145R HBsAg与野生型HBsAg 在免疫反应性上有较大的差异。生物学性状... 构建可以在真核细胞表达G145R HBsAg的重组质粒PCI-HBs145。用此质粒转染Hela细胞,经克隆化培养 以及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细胞系。ELISA检测表明表达G145R HBsAg与野生型HBsAg 在免疫反应性上有较大的差异。生物学性状研究结果表明稳定表达G145R HBsAg的2A8细胞纯度好,遗传性状 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表面抗原 变异 转基因细胞系
下载PDF
凯里市2001-2006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卫芳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龙昌斌 杨斌 狄静 肖泽颖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9383名从业人员采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感染指标。结果6年HBsAg阳性率为4.06%,其中男性(5.27%)... 目的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6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9383名从业人员采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感染指标。结果6年HBsAg阳性率为4.06%,其中男性(5.27%)高于女性(3.46%);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最高(5.89%),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降低的趋势;从民族来看HBsAg阳性率最高的是苗族(5.81%),最低的是汉族(2.56%);从文化程度来看HBsAg阳性率最高的是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4.68%)。2001-2003年有52.79%体检HBsAg阳性者进行两对半检测,将近1/3的受检者(为模式1、3)正处于急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或复制期,2004-2006年有65.56%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结论为了阻断HBV传播,首先,必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对查出具有传染性的人员必须调离该工种;其二,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其三,要立法对HBs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的强制接种;其四,加强餐饮娱乐场所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分析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倪芳 刘雁雁 +2 位作者 吴志奇 蒋理 刘连科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M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96例MM患者以及48 6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HBV标记物,PCR法测定HBV-DNA拷贝数。结果 196例MM患者中HBsA...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状况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M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96例MM患者以及48 69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HBV标记物,PCR法测定HBV-DNA拷贝数。结果 196例MM患者中HBsAg阳性者有5例(2.6%),与对照组的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例HBsAg阳性MM患者的HBV血清学标记均为HBsAg、HBeAb、HBcAb三者阳性,其中2例HBV-DNA拷贝数>1000,给予拉米夫定治疗。5例患者均给予抗MM治疗,未见HBV激活和肝功能异常。结论 HBV感染可能与MM发病无关,抗MM治疗对HBV的病毒激活及肝功能的影响可能不明显,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感染
下载PDF
一种新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蛋白的筛选、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媛媛 朱乃硕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了研究乙肝病毒侵染肝细胞过程中的功能蛋白 ,通过印迹免疫分析技术从人肝cDNA噬菌体表达库中筛选出一株编码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hepatitisBsurfaceantigenbindingprotein ,HBsAg BP)的cDNA克隆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 ,该cDNA具有独... 为了研究乙肝病毒侵染肝细胞过程中的功能蛋白 ,通过印迹免疫分析技术从人肝cDNA噬菌体表达库中筛选出一株编码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hepatitisBsurfaceantigenbindingprotein ,HBsAg BP)的cDNA克隆 .基因测序结果表明 ,该cDNA具有独立的开放阅读框架 ,编码 1个由 344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可溶性蛋白分子 ,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 .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TriplEx后 ,在E .coliXL1 Blue菌株中获得 4 4kD的重组蛋白 .重组蛋白经Western印迹和ELISA实验证明具有与乙肝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进一步经流式细胞仪实验显示 ,在纯化的重组蛋白存在的情况下 ,天然的HBsAg与肝细胞株HepG2的亲和力显著增高 .结果显示 ,该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可能是介导乙肝病毒对肝细胞亲和侵染的可溶性辅助受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cDNA噬菌体表达文库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表面抗原结合蛋白
下载PDF
献血前初次献血者开展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梅毒筛查策略的探讨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宇宁 王迅 +5 位作者 阮玉琦 贾尧 顾琴红 苏志华 蔡菊英 王海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81-883,共3页
目的探讨献血前增加对初次献血者实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以及梅毒(TP)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血站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血液筛查HBs Ag和TP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对2014年1月-9月时段内的HBs Ag和TP初... 目的探讨献血前增加对初次献血者实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以及梅毒(TP)筛查策略的效果。方法对上海市奉贤区血站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血液筛查HBs Ag和TP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对2014年1月-9月时段内的HBs Ag和TP初筛反应性的初次献血者进行了随访留样,并对留样样品以及献血后筛查HBs Ag和TP反应性样品进行了HBs Ag和TP确认。结果初次献血者献血前初筛HBs Ag和TP不合格率分别为3.32%(321/9 679)和0.86%(83/9 679)。对初筛为反应性的献血者征询和留样,HBs Ag和TP阳性确认率分别为98.08%和90.48%。初次献血者经过献血前的血液筛检后,献血后样品仍能检出HBs Ag(0.584%)和TP(0.317%),而重复献血者总阳性率则较初次献血者低。在标准操作流程下,快速法能检出92.4%的HBs Ag反应性献血者和96.9%的TP反应性献血者。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增加献血前HBs Ag和TP筛查是必要的,可行的。而对重复献血者可不增加该2项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检查 血液筛查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梅毒螺旋体(TP)
下载PDF
HBV基因型和S基因序列特点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抗-HBs共存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于乐成 马世武 +5 位作者 王雪刚 王战会 梁敏锋 王燕军 何长伦 侯金林 《肝脏》 2010年第4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及S基因序列特点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内在相关性以及HBsAg+/抗-HBs+的发生机制及意义。方法共收集49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血清HBVDNA样本,采用PCR-RFLP及测序法鉴定其基因型,并与267例HBs... 目的探讨HBV基因型及S基因序列特点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sAg和抗-HBs共存的内在相关性以及HBsAg+/抗-HBs+的发生机制及意义。方法共收集49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血清HBVDNA样本,采用PCR-RFLP及测序法鉴定其基因型,并与267例HBsAg+/抗-HBs-CHB患者的HBV基因型分布进行比较。对6例HBsAg+/抗-HBs+CHB患者(Ⅰ组)的HBVS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HBsAg+/抗-HBs-CHB患者(Ⅱ组)进行对比,分析变异种类及频率等的差异。结果 HBsAg+/抗-HBs+CHB患者HBV基因型B、C及B/C混合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63.3%(31/49)、26.5%(13/49)、10.2%(5/49),而对照组上述构成比分别为52.8%(141/267)、46.1%(123/267)、1.1%(3/267),两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HBsAg各区段,特别是主要亲水区(MHR)的变异位点明显多于Ⅱ组;发现了若干新变异、少见的W196和C69终止突变,1例患者检测到G145R变异。某些患者HBsAgMHR-2(包含a决定簇)并未发现变异。结论 HBV基因型的差异及HBsAg变异增多可能是部分CHB患者出现HBsAg+/抗-HBs+的原因之一;基因型B或B/C混合感染相对更易出现HBsAg+/抗-HBs+。HBsAg变异增多是CHB患者出现HBsAg+/抗-HBs+的重要机制之一。某些患者HBsAgMHR-2并无变异,提示HBsAg/抗-HBs共存还存在其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HbV基因型 变异
下载PDF
凯里市2007年-2009年卫生从业人员体检结果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娅玲 卫芳 +2 位作者 狄静 杨斌 肖泽颖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744-1746,共3页
目的: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LT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2007年-2009年到黔东南州疾控中心进行健康... 目的: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HBsA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ALT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2007年-2009年到黔东南州疾控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从业人员共9883人,HBsAg阳性率为4.46%。从性别、民族、年龄、行业及学历分布来看HBsAg阳性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对HBsAg阳性者116人进行HBeAg检测,HBeAg阳性率26.30%。单纯ALT异常总检出率为1.55%,不同年份、性别和行业ALT异常检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了阻断HBV传播,必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加强餐饮娱乐场所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和监测;对易感人群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业人员 乙肝表面抗原 阳性率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分析
原文传递
弓形虫和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核酸疫苗的研究Ⅲ.pcDNA3-HBsAg-GRA1免疫小鼠的保护性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丹静 舒衡平 +2 位作者 蔡力汀 吴翔 蒋立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5-518,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cDNA3HBsAgGRA1DNA接种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方法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GRA1、HBsAg抗体及亚类水平;提取各免疫组小鼠肌肉组织DNA进行PCR检测;弓形虫RH强毒株攻击感染各免疫组小鼠。结果经pcDNA3HBsAgG...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cDNA3HBsAgGRA1DNA接种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方法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GRA1、HBsAg抗体及亚类水平;提取各免疫组小鼠肌肉组织DNA进行PCR检测;弓形虫RH强毒株攻击感染各免疫组小鼠。结果经pcDNA3HBsAgGRA1免疫组小鼠产生抗GRA1和HBsAg抗体,且抗GRA1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GRA1单独和GRA1与HBsAg混合免疫组。弓形虫RH强毒株攻击感染pcDNA3HBsAgGRA1免疫组小鼠,其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其他各组,结果提示HBsAg可能起免疫佐剂作用。结论将GRA1与HBsAg融合明显增强了GRA1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乙肝表面抗原 致密颗粒抗原-1 DNA疫苗
下载PDF
中华仓鼠卵巢(CHO)工程细胞无血清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萍 蒋琳 +3 位作者 黄思扬 杨军 李薇 沈心亮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04年第4期46-50,共5页
以DMEM∶F12(1∶1)为基础培养基,通过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表达量作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合于CHO工程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如胰岛素、转铁蛋白、氢化可的松、硒酸钠,丁二胺等。并且建立了J5SFM培养基。该培养基与商品化的... 以DMEM∶F12(1∶1)为基础培养基,通过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表达量作为评价指标,筛选适合于CHO工程细胞生长的生长因子,如胰岛素、转铁蛋白、氢化可的松、硒酸钠,丁二胺等。并且建立了J5SFM培养基。该培养基与商品化的无血清培养基比较,能够使细胞生长维持较长的时间,表达产物分泌量也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仓鼠卵巢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乙肝表面抗原 重组人神经生长因子
下载PDF
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丽萍 王越 +2 位作者 王海漩 胡云章 胡凝珠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473-476,共4页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甲型肝炎(简称甲肝)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并对皮下和鼻腔接种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酵母多糖与角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佐剂,将不同剂量的复合佐剂与H...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甲型肝炎(简称甲肝)和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抗原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并对皮下和鼻腔接种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酵母多糖与角鲨烯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佐剂,将不同剂量的复合佐剂与HBsAg混合,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HBsAg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均经皮下免疫ICR小鼠1次,分别于免疫后2、4、8、16周,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 IgG抗体水平,筛选复合佐剂的最佳免疫剂量。以复合佐剂的最佳免疫剂量与甲肝抗原混合,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甲肝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均经皮下免疫ICR小鼠1次,分别于免疫后2、4、8周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甲肝抗原IgG抗体水平。以复合佐剂最佳免疫剂量分别与HBsAg和甲肝抗原混合,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HBsAg对照组和甲肝抗原对照组,经鼻腔免疫ICR小鼠,共免疫3次,间隔2周,分别于末次免疫后4、8周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和甲肝抗原IgG抗体水平。在试验期间,对小鼠的健康状况进行观察,并对小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结果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对HBsAg的最佳免疫剂量为2 mg酵母多糖+8μl角鲨烯,该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P<0.05);复合佐剂对甲肝抗原也有较好的体液免疫增强作用,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铝佐剂对照组和酵母多糖对照组(P<0.05);复合佐剂通过鼻腔免疫,对HBsAg和甲肝抗原的体液免疫应答也有增强作用,但效果不如皮下免疫,甲肝抗原鼻腔免疫效果优于HBsAg(P<0.05)。在试验期内,小鼠均未出现异常反应,各器官均未发生病变。结论酵母多糖-角鲨烯复合佐剂能显著增强甲肝和HBsAg抗原对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免疫效果优于铝佐剂;皮下免疫效果优于鼻腔免疫;在免疫剂量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多糖 角鲨烯 佐剂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甲型肝炎抗原
原文传递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复检HBsAg阳性标本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夏伟伟 姜国胜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97-899,共3页
目的评价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复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所检测出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本的效果。方法分离用ELISA法筛选出的无黄疸、无溶血HBsAg阳性标本血清,按初检A值/cutoff值的大小分为A-E 5组,每组随机选取4... 目的评价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复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所检测出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标本的效果。方法分离用ELISA法筛选出的无黄疸、无溶血HBsAg阳性标本血清,按初检A值/cutoff值的大小分为A-E 5组,每组随机选取40例患者标本,另取40例健康者血清纳入对照组F组。每组标本分别用GICA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进行复检。以CLIA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GICA法和ELISA法复检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 GICA法复检全部标本的假阳性率为0。当1≤A值/cutoff值<5时,GICA法的假阴性率为95.24%,同时,检测出1例因HBsAg滴度过高导致ELISA漏检的标本;当5≤A值/cutoff值<10时,GICA法的假阴性率降为23.68%;当A值/cutoff值≥10时,GICA法的假阴性率为0。结论 ELISA法HBsAg初检A值/cutoff值≥10时,用GICA法复检为阳性,可及时发出报告;当A值/cutoff值<10时,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胶体金法外,还应使用ELISA等方法进行复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复检
原文传递
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双阳性CD重组型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贺 沈立萍 +5 位作者 张爽 王锋 张国民 梁晓峰 王富珍 毕胜利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0-406,共7页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较高,而针对感染者血清中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V表面抗原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双阳性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尚无明确的研... 西藏地区藏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率较高,而针对感染者血清中HBV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HBV表面抗原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双阳性的研究一直进展缓慢,尚无明确的研究结论。为探讨西藏地区藏族人群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HBsAg和HBsAb双阳性与基因组核苷酸/氨基酸突变的关系,本研究在西藏选取7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多阶段抽样,选取样本进行HBV血清五项指标检测,筛选HBsAg和HBsAb均为阳性的患者血清共24份作为双阳性组,以年龄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等感染指标进行匹配,选取96份HBsAg阳性,HBsAb阴性患者血清作为对照组。HBV全基因组序列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产物直接测序获得,并进行重组分析和突变分析。852名西藏HBV感染者中,HBsAg/HBsAb双阳性率为2.82%(24/852)。双阳性组在S蛋白N端和主要亲水区(Major hydrophilic region,MHR)的突变率以及PreS缺失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1753C、C1990T和C2002T等核苷酸突变;S蛋白中V224A、PreS区D103E等氨基酸突变在两组内分布存在显著差异。HBV/CD重组型的HBsAg/HBsAb双阳性发生率与中国乙肝主要流行区域接近。HBV感染者血清HBsAg和HBsAb共存可能与S蛋白,特别是MHR内的高氨基酸突变造成的免疫逃逸有关。PreS缺失、S抗原蛋白C端V224A突变和PreS区D103E突变可能对HBsAg/HBsAb双阳性的产生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HbsAb) 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