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槐耳颗粒治疗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党志博 晏军 +4 位作者 李玲孺 李梦阁 李玲 周怡驰 胡世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81-687,共7页
[目的]分析槐耳颗粒对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5年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使用槐耳颗粒对乙肝相关肝癌不同分期、分组的结局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中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 [目的]分析槐耳颗粒对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5年生存及无进展生存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使用槐耳颗粒对乙肝相关肝癌不同分期、分组的结局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中医院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09年1月~2014年9月首次确诊为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的患者801例,其中服用槐耳颗粒143例,未服用中成药患者658例,随访患者生存时间,采集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信息,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并对不同分组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OX回归结果显示,槐耳颗粒的使用是乙肝相关肝癌生存的保护因素(HR=0.377,95%CI 0.289~0.492),进一步分析槐耳颗粒对不同分组的患者结局的影响,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间越长,患者生存时间越长(P<0.05)。[结论]槐耳颗粒对不同分组的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均有保护作用,且生存时间与用药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耳颗粒 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黄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1733-1735,共3页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62例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62例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1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对HBV DNA水平、ALT、AFB进行检查,48周后评价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12周、24周、48周HBV DNA水平、ALT、AFB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1例患者中HBeAg转阴10例,转阴率为32.26%,对照组无1例HBeAg转阴,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为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 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靳镝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2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手术切除及抗病毒治疗。结合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生存...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手术切除及抗病毒治疗。结合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时间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生存时间>3年)与研究组(n=50,生存时间≤3年),分析其预后因素。结果两组的性别、腹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肿瘤大小、血管侵犯、包膜及TNM分期、辅助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60岁患者所占比例、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5患者所占比例、甲胎蛋白(AFP)<400 ng/dl患者所占比例、肿瘤分布两叶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NLR、AFP、肿瘤分布、TNM分期、围术期输血、手术方式均为原发性单发肝癌手术切除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NLR、AFP、肿瘤分布、TNM分期、围术期输血、手术方式,实施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 预后因素 抗病毒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梦阁 党志博 +2 位作者 王宇亮 马素平 党中勤 《中医临床研究》 2021年第32期76-80,共5页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分析复方斑蝥胶囊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患者五年生存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使用复方斑蝥胶囊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不同分期、分组结局的影响,以指导临床...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分析复方斑蝥胶囊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ic Cell Carcinoma,HCC)患者五年生存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使用复方斑蝥胶囊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不同分期、分组结局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中医院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5年6月首次确诊为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并使用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治疗的患者,并根据年龄及性别按照1∶4的比例匹配未使用复方斑蝥胶囊及其他中成药的患者,随访患者存活时间,采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信息,采用SPSS 22.0进行分析,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并对不同分组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复方斑蝥胶囊的使用是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生存的保护因素,HR=0.385,95%CI=[0.294,0.505]。进一步分析复方斑蝥胶囊辅助治疗HCC,对不同分组患者的结局影响,P<0.05。且用药时间越长,生存时间越长,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对不同分组的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均有保护作用,且用药时间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斑蝥胶囊 乙型肝炎相关原发性肝癌 生存分析
下载PDF
气阴两虚型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晓利 王丽佳 +5 位作者 张栓 李梦阁 于浩 江宇泳 王宪波 杨志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1期4264-4271,共8页
目的观察中医证型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primary liver cancer,HBV-PLC)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的变化.方法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 目的观察中医证型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hepatitis B virus related primary liver cancer,HBV-PLC)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的变化.方法收集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67例HBV-PLC患者,5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liver cirrhosis,LC),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收集3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流式方法检测3组患者外周血中CD3^+T淋巴细胞、CD4^+T、CD8^+T、CD3^-CD19^+B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从CHB、LC到HBV-PLC进展中气阴两虚型比例增加,肝郁脾虚型减少;在肝癌Child、Okuda、BCLC分期中早期以肝郁脾虚型为主,晚期以气阴两虚型为主.HBV-PLC中气阴两虚型患者与肝郁脾虚型比较: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B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A/G、CHE、T淋巴细胞、CD8^+T细胞的计数和百分比、CD4^+T细胞计数均明显减少(P<0.05).气阴两虚型的LC和HBV-PLC与CHB患者比较,其T淋巴细胞、CD4^+、CD8^+T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随着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患者逐渐由肝郁脾虚型为主转为气阴两虚型为主,气阴两虚型患者肝脏功能更差,细胞免疫减弱,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原发性肝癌 气阴两虚证 CD4+T细胞 CD8+T细胞 b细胞
下载PDF
PIVKA-Ⅱ、GGT、GPR、GLR、PLR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琴 彭晓明 +1 位作者 梅丽萍 韩竖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GPR)、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血小板患者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所致不同...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γ-谷氨酰转肽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GPR)、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GLR)、血小板患者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所致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单独和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41例HBV相关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83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HBV-LC)患者82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BV-HCC)患者7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1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统计分析4组患者的PIVKA-Ⅱ、GGT、GPR、GLR、PLR表达差异以及血清PIVKA-Ⅱ、GGT的阳性率情况;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HBV-HCC组患者的GLR、GPR、PLR指标与血清PIVKA-Ⅱ、GGT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PIVKA-Ⅱ、GGT、GLR、GPR、PLR单独与联合检测对HBV-HCC的诊断价值。结果:CHB组、HBV-LC组、HBV-HCC组患者的PIVKA-Ⅱ、GGT、GLR、GPR水平依次增加,其中两两组比较,GGT、GLR、GPR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HCC组的PIVKA-Ⅱ表达水平高于CHB组、HBV-LC组(P<0.05)。CHB组、HBV-LC组的PIVKA-Ⅱ、PLR水平均低于NC组(P<0.05)。HBV-HCC组血清PIVKA-Ⅱ、GGT阳性率都大于50%。HBV-HCC组患者的GLR、GPR、PLR与血清PIVKA-Ⅱ、GGT均呈正相关。PIVKA-Ⅱ、GGT、GLR、GPR联合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约登(Youden)指数均高于PIVKA-Ⅱ、GGT、GLR、GPR、PLR单独检测,GGT、GLR、GPR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度达到95.06%。结论:PIVKA-Ⅱ、GGT、GPR、GLR、PLR在HBV感染所致不同肝脏疾病患者中具有一定的差异,PIVKA-Ⅱ、GGT、GPR、GLR联合检测有助于HBV-HCC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 Γ-谷氨酰转肽酶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 γ-谷氨酰转肽酶与淋巴细胞计数比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柴芪益肝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正虚毒瘀证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7
作者 李晓斌 苏晓鹏 +3 位作者 马贵萍 刘博文 李峰 胡世平 《中医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845-853,共9页
目的:观察柴芪益肝方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正虚毒瘀证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并对5年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首次诊断为PLC并辨证为正虚毒瘀证的患者资料,分为... 目的:观察柴芪益肝方对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正虚毒瘀证患者5年生存率的影响,并对5年生存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首次诊断为PLC并辨证为正虚毒瘀证的患者资料,分为柴芪益肝方组和西医治疗组。采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信息,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服用柴芪益肝方不同累计时间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分期、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结果:共纳入患者300例,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前,西医治疗组154例,柴芪益肝方组146例,两组患者基线指标存在差异;PSM后,两组各87例患者,组间关键的基线指标平衡。PSM后,柴芪益肝方组5年生存率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优于西医治疗组,服用柴芪益肝方>6个月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西医治疗方式(仅微创治疗)、服用柴芪益肝方、BCLC-C期、BCLC-D期、Child-Pugh B级、Child-Pugh C级、HBV-DNA(≥2000 IU·mL^(-1))和肿瘤个数是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BCLC B-D期、Child-Pugh A/B/C级的患者,柴芪益肝方组5年生存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对于BCLC-C/D期、Child-Pugh B级的患者,柴芪益肝方组5年无进展生存率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柴芪益肝方对乙肝相关PLC患者的生存有保护作用,且用药时间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病毒性肝炎 柴芪益肝方 正虚毒瘀证 生存分析
下载PDF
肝积康方辅助治疗正虚血瘀型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梦阁 党志博 +3 位作者 马素平 张广玉 王宇亮 党中勤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77-781,共5页
目的探讨肝积康方对正虚血瘀型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首次确诊为乙肝相关PLC并使用肝积康方辅助治疗的患者(中药组80例)... 目的探讨肝积康方对正虚血瘀型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五年生存率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省中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首次确诊为乙肝相关PLC并使用肝积康方辅助治疗的患者(中药组80例),并根据年龄及性别按照1∶2的比例匹配未使用肝积康方的患者(对照组160例),随访患者存活时间,采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相关临床指标信息,采用COX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生存的保护因素,并对不同肝癌亚组即BCLC分期(0-B期、C-D期)、治疗方法(内科常规治疗、微创治疗、切除治疗)、HBeAg(HBeAg阳性、HBeAg阴性)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8.58个月,五年生存率为35.00%;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95个月,五年生存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积康方的使用是乙肝相关PLC生存的保护因素[HR=0.416(0.295,0.586)]。进一步分析肝积康方对不同肝癌亚组患者的结局影响,结果提示使用肝积康方对不同亚组的肝癌患者均为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使用肝积康方疗程不同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提示用药时间越长,生存时间越长(P<0.01)。结论肝积康方对乙肝相关PLC患者的生存有保护作用,且用药时间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 肝积康方 扶正解毒消癥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HBV相关肝癌与非病毒相关肝癌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建 成警花 +3 位作者 田杰 李囿萱 廖德仲 徐静 《肝脏》 2022年第4期460-465,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PLC)中HBV相关肝癌(HBV-PLC)与非病毒相关肝癌(NBNC-PLC)两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差异部分背后的原因,为PLC的临床诊治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 目的对比分析原发性肝癌(PLC)中HBV相关肝癌(HBV-PLC)与非病毒相关肝癌(NBNC-PLC)两者临床特征,并探讨差异部分背后的原因,为PLC的临床诊治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住院的47例PLC患者,其中HBV-PLC组28例、NBNC-PLC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在性别上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HBV-PLC组患者[(60.97±12.18)岁]的发病年龄比NBNC-PLC组患者[(69.28±11.73)岁]年轻约10岁(P<0.05);影像学上两组在肿瘤个数、门静脉癌栓形成、肿瘤大体病理分型以及淋巴转移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肿瘤病灶位置上,HBV-PLC好发于肝右叶,而NBNC-PLC倾向于肝左叶(P<0.05),且HBV-PLC比NBNC-PLC更容易发生远处转移(P<0.05);组织病理分型上HBV-PLC倾向于肝细胞癌(HCC),而NBNC-PLC倾向于胆管细胞癌(CC)(P<0.05),但在分化程度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TNM、BCLC分期上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血生化指标方面,两组在TP、Alb、GLO、ALP、CHE、LDH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AST、ALT、TBil、DBil、IBil、TBA、γ-GT以及Child-Pugh分级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HBV-PLC肝功能相对较差;肿瘤标志物上两组的CEA、CA125、CA199、CA724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HBV-PLC血清AFP明显高于NBNC-PLC(P<0.05);凝血功能方面,HBV-PLC患者PT、INR、TT要更长,而PTA、FIB则相对较低(P<0.05),APTT上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BV-PLC多为HCC,有发病较年轻、病灶好发于肝右叶、易发生远处转移、血清AFP高,且肝功能、凝血功能差的特点;而NBNC-PLC多为CC,发病年纪更大,病灶好发于肝左叶,不易发生远处转移、血清AFP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相关肝癌 非病毒相关肝癌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