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动脉灌注LAK细胞/白介素Ⅱ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偰利宇 庞瑞麟 +1 位作者 金银惠 向述天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00-101,共2页
目的 研究肝动脉灌注 L AK细胞 /白介素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48例 ,随机分为两组。肝动脉灌注 L AK细胞 /白介素 ,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 肌注治疗 2 4例为观察组 ;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 肌注治疗 2 4... 目的 研究肝动脉灌注 L AK细胞 /白介素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原发性肝癌 48例 ,随机分为两组。肝动脉灌注 L AK细胞 /白介素 ,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 肌注治疗 2 4例为观察组 ;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 肌注治疗 2 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和生存期分别作χ2 检验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 87.5 % (2 1/2 4)高于对照组 6 2 .5 % (15 / 2 4)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0 0 ,P<0 .0 5 ) ;1年、2年的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 6 6 .7 (16 / 2 4)、2 5 .0(6 / 2 4) ,对照组分别为 37.5 (9/ 2 4)、4.2 (1/ 2 4) ,两组分别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χ2 值分别为 4.0 9、5 .5 3,P值均 <0 .0 5 )。结论 肝动脉灌注 L AK细胞 /白介素 ,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白介素 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很有价值的 ;肝动脉灌注 L AK细胞 /白介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LAK细胞 治疗 治疗性栓塞
下载PDF
电化学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辛育龄 彭泽斌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8-62,共5页
1987年至1991年应用电化学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165例,其中原发癌125例,转移癌40例。临床分期属Ⅱ期26,Ⅲ期89例,Ⅳ期50例。位于右叶内83例,左叶内56例,左右叶均有26例。肿瘤直径大小:4.0~6.0... 1987年至1991年应用电化学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癌165例,其中原发癌125例,转移癌40例。临床分期属Ⅱ期26,Ⅲ期89例,Ⅳ期50例。位于右叶内83例,左叶内56例,左右叶均有26例。肿瘤直径大小:4.0~6.0cm26例;6.1~7.0cm58例;7.1~8.0cm51例;8.1~9.0cm32例;9.1~10.0cm25例;>10cm19例。在B超或CT定位引导下插入电极针,阴极和阳极相互搭配,按肿瘤大小插入电极根数,电极间距2~2.5cm。电压6~8V,电流60~80mA,电量每厘米给100C。治疗后观察3个月,按国际标准评价疗效:CR36例(21.8%),PR65例(39.3%),NC35例(21.2%),PD29例(17.6%)。经1~5随访,其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6.9%、29.6%、13.9%、10.3%、5.4%。电化学疗法与介入疗法并用,能提高肝癌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电化学疗法
下载PDF
肝脏扩散加权MRI在检测消融后肿瘤存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郑晓林 徐辉雄 +3 位作者 吕明德 谢晓燕 徐作峰 赖英荣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DWI)MRI在判断肝脏肿瘤经皮热消融后局部疗效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8例接受了经皮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观察两者的表现,测量消融灶各组织成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DWI和常规MR...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DWI)MRI在判断肝脏肿瘤经皮热消融后局部疗效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8例接受了经皮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观察两者的表现,测量消融灶各组织成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DWI和常规MRI显示存活肿瘤的能力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计算DWI检出存活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常规MRI不能准确区分消融灶内的组织成分。DWI能区分消融灶内的组织成分,各组织成分的ADC值(单位为mm2/s×10-3)不同,即消融坏死0·44±0·21、肝充血1·96±0·14、肉芽组织2·28±0·24、存活肿瘤1·24±0·08、肝脏1·69±0·08,各成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对存活肿瘤的检出次数、显示清晰程度均高于常规MRI(P<0·05),检出存活肿瘤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0%。结论DWI对肝脏消融治疗后存活肿瘤的检出能力高于常规MRI,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肝脏肿瘤 消融治疗 肿瘤存活 半定量分析
下载PDF
经药盒系统对晚期肿瘤行化疗栓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继红 杨海山 王大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采用介入技术经锁骨下动脉入路皮下植入药盒系统。研究经药盒系统对晚期肿瘤行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选择化疗栓塞的给药方案,B组选择单纯灌注化疗的给药方案,各20例。结果:两组有效率(CR+PR)A组为45%,B... 目的:采用介入技术经锁骨下动脉入路皮下植入药盒系统。研究经药盒系统对晚期肿瘤行化疗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选择化疗栓塞的给药方案,B组选择单纯灌注化疗的给药方案,各20例。结果:两组有效率(CR+PR)A组为45%,B组为20%(P<0.05)。1年生存率A组为50%,B组为30%(P<0.05)。结论:晚期肝癌患者,采用介入技术经锁骨下动脉入路皮下植入药盒系统行化疗栓塞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植入药盒 放射学 介入治疗 化疗 晚期肿瘤
下载PDF
肝肿瘤介入后CT、MRI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俭 刘光华 +1 位作者 韩希年 郝楠馨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1999年第3期225-226,共2页
目的 比较CT、MRI 对不同介入方法的随访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350 例肝肿瘤介入后CT、MRI 资料 结果 1 、肿瘤直径缩小大于50 % 者仅9-5 % ;2 、除活肿瘤组织和炎症反应可强化外,各种坏死均不强化;3 、... 目的 比较CT、MRI 对不同介入方法的随访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350 例肝肿瘤介入后CT、MRI 资料 结果 1 、肿瘤直径缩小大于50 % 者仅9-5 % ;2 、除活肿瘤组织和炎症反应可强化外,各种坏死均不强化;3 、碘油斑CT 为高密度,MRI 为等信号 结论 1 、坏死范围与肿瘤大小变化同样是评价疗效指标;2 、首次随访以介入后1 ~3 月为宜;3 、碘油栓塞首次随访宜选CT,了解坏死范围可选MRI;4 、小肿瘤或PEI 介入后MRI 随访较好;5 、MRI 对凝固性、液化性坏死的定性能力略优于CT;6 、鉴别活肿瘤和坏死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介入治疗 CT 无水酒精 NMR成像 对照研究
下载PDF
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82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苏小康 叶小卫 +4 位作者 林谋清 郑泽棠 池建安 郭亚雄 郑东翔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73-675,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1999年肝癌切除术后患者164例,对比观察健脾化瘀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复发率,肝功能Child分级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法抗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5~1999年肝癌切除术后患者164例,对比观察健脾化瘀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复发率,肝功能Child分级及肿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93%、76.83%、63.41%、51.22%,复发率分别为74.39%、62.20%、41.46%、37.80%;对照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49%、71.95%、51.22%、39.02%,复发率分别为74.39%、58.54%、32.93%、28.05%。治疗组3、5年生存率,肝功能Child C级,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ICGR1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化瘀法可提高肝癌术后远期生存率,改善残余肝脏功能,但对近期生存率、复发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外科学 肿瘤转移/中医药疗法 @健脾化瘀
下载PDF
复方红豆杉胶囊治疗肝癌6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滕红丽 李珪 +1 位作者 钟鸣 余胜民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考察复方红豆杉胶囊在肝癌化疗中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除按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外,加服复方红豆杉胶囊;对照组60例按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和68.33%,... 目的:考察复方红豆杉胶囊在肝癌化疗中的增效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除按常规化疗方案治疗外,加服复方红豆杉胶囊;对照组60例按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1.67%和68.33%,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面积均有缩小,Karnofsky评分均有增加,但治疗组更为明显(P<0.01)。未发现骨髓抑制及其他副作用。结论:复方红豆杉胶囊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可提高肝癌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使用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中医药疗法 红豆杉胶囊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8
作者 孙桂芝 李东涛 李杰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98-599,607,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近期疗效观察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中药组(20例)、介入化疗组(30例)、中药+介入化疗组(30例),3组全部疗程均为3个月;远期疗效观察肝癌患者45例,分为...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法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近期疗效观察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中药组(20例)、介入化疗组(30例)、中药+介入化疗组(30例),3组全部疗程均为3个月;远期疗效观察肝癌患者45例,分为中药组(14例)与中西医结合组(31例)。结果:近期疗效研究表明,中药有改善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作用,与介入化疗结合能明显提高盱癌患者癌灶稳定率及生存质量稳定率。远期疗效生存期 Kaplan-Meier 分析结果显示,远期效果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无明显差异,近期效果中西医结合组优于中药组。结论:益气活血软坚解毒法有改善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作用,与介入化疗结合能明显提高肝癌患者癌灶稳定率及生存质量稳定率,并能提高肝癌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法 软坚解毒法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中药汤剂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肝癌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肝癌细胞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皇甫超申 刘彬 +2 位作者 李鲁娟 殷明伟 陈传波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肝癌患者肝癌细胞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60例肝癌切除标本,利用 MTT 法测定不同证型肝癌患者对6种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脾气虚组、肝气郁结组、瘀血阻络组之间各药敏感性有逐步下降趋势,...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肝癌患者肝癌细胞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60例肝癌切除标本,利用 MTT 法测定不同证型肝癌患者对6种常用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脾气虚组、肝气郁结组、瘀血阻络组之间各药敏感性有逐步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各药在肝瘀脾虚阻络组敏感性明显下降。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肝癌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肝癌,就是要根据具体患者药敏实验结果结合辨证论治设计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患者 中医辨证分型 体外化疗 肝癌细胞 药物敏感性 化疗药物 肝气郁结 结论 目的 选取
下载PDF
超常规剂量碘油超选择栓塞肝动脉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福全 岳振东 +3 位作者 徐建国 漆德芳 蔺武 杜伟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6-27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超常规剂量碘油超选择栓塞肝动脉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987年8月~1999年12月12年间167例原发性肝癌,应用常规导管或球囊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阻断其血流,使注射碘油时不产生逆流。将全部动脉肿瘤血管、... 目的:探讨应用超常规剂量碘油超选择栓塞肝动脉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987年8月~1999年12月12年间167例原发性肝癌,应用常规导管或球囊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阻断其血流,使注射碘油时不产生逆流。将全部动脉肿瘤血管、病变周围正常的小动脉及肝实质和门静脉分支栓塞。结果:栓塞全部动脉肿瘤血管、病变周围正常的小动脉及肝实质167例,门静脉分支栓塞109例。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8.8%(165/167)、79.9%(107/134)、48.0%(47/98)、36.6%(26/71)、25.5%(12/47)。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超常规剂量碘油超选择栓塞肝动脉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良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栓塞 栓塞治疗 超常规剂量碘油
下载PDF
NDV对小鼠H_(22)腹水瘤治疗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致良 刘晓波 +1 位作者 田伏州 李小军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7年第6期325-326,共2页
肿瘤逃避机体免疫排斥的机制之一,是肿瘤细胞存在的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弱,不足以引起宿主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NDV可以改变或影响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发和促进机体对肿瘤的排斥反应。本文探讨了新城疫病毒(new castle disease v... 肿瘤逃避机体免疫排斥的机制之一,是肿瘤细胞存在的肿瘤相关抗原的免疫原性较弱,不足以引起宿主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NDV可以改变或影响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诱发和促进机体对肿瘤的排斥反应。本文探讨了新城疫病毒(new castle disease virus,NDV)对小鼠H_(22)腹水瘤的治疗作用。对照组接种H_(22)瘤细胞后第8d死亡1只,至第16d10只小鼠全部死亡,存活率为0%,平均存活14.1d。实验组注射瘤细胞后第12d死亡2只,至23d死亡9只,1只无瘤存活,存活率为10%。死亡鼠平均存活天数为18d,比对照组延长3.9d,两组相差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NDV对小鼠H_(22)腹水瘤有治疗作用,能抑制小鼠H_(22)腹水瘤的生长,可延长小鼠生存时间。NDV可作治疗肿瘤的一种新生物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新城疫病毒) H22腹水瘤 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