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功能异常的评估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飞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43-1546,共4页
肝功能异常是肝脏受到致病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的生化和病理改变,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其他非肝脏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对于少数病例的诊断有时较为困难。归纳了肝脏生化指标在各种肝病中的改变情况以... 肝功能异常是肝脏受到致病因素的损害而发生的生化和病理改变,可见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其他非肝脏疾病。由于病因复杂,对于少数病例的诊断有时较为困难。归纳了肝脏生化指标在各种肝病中的改变情况以及不同指标联合诊断肝胆疾病的价值。认为肝脏生化检查为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提供线索,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此外,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诊断还有赖于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以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等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不全 转氨酶类 胆红素 诊断 鉴别 综述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开腹术麻醉的适宜剂量 被引量:35
2
作者 崔明珠 张加强 孟凡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9-962,共4页
目的 通过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于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腹部手术麻醉的效果,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 择期行开腹胃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20 ~ 26kg/m2,... 目的 通过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于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腹部手术麻醉的效果,探讨其适宜剂量.方法 择期行开腹胃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性别不限,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20 ~ 26kg/m2,ASA分级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20):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Ⅰ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组(Ⅱ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组(Ⅲ组).Ⅱ组和Ⅲ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4、0.8 μg/kg,随后分别以0.2、0.4 μg·kg-1 ·h-1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4μg/ml,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2 μg·kg-1 ·h-1,维持BIS值40 ~ 60,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15 mg/kg.于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气管插管前2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切皮后即刻(T3)、术中30 min(T4)时采集动脉血样,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的浓度.记录苏醒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麻醉恢复期恶心呕吐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低,麻醉恢复期心动过速和躁动发生率降低,Ⅲ组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麻醉恢复期高血压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延长(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低,术中心动过缓发生率升高,苏醒时间延长(P<0.05).与T0时比较,Ⅰ组T23时血浆NE和E浓度升高,Ⅱ组和Ⅲ组T1-4时血浆NE和E浓度降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轻度肝功能异常患者开腹术麻醉的适宜用药方法建议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0.4 μg/kg随后静脉输注0.2 μg·kg-1 ·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二异丙酚 哌啶类 肝功能不全 麻醉 静脉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3
作者 周霖 王华明 +7 位作者 艾鼎伦 赵云 张林枝 余强 杨斌 彭晓明 王京艳 刘春梓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功能失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在解放军302医院住院的251例行TACE治疗的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术后肝功能失代...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功能失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在解放军302医院住院的251例行TACE治疗的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术后肝功能失代偿有关的相关因素。结果 251例PLC患者TACE术后40例(15.9%)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肿瘤Child-Pugh分级、血胆碱酯酶水平、有无门脉癌栓等因素与PLC患者TACE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Child-Pugh B级、肿瘤直径≥10cm及低胆碱酯酶是TACE术后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肿瘤直径≥10cm、Child-Pugh B级及低胆碱酯酶的PLC患者需谨慎行TACE治疗,避免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肝功能不全
下载PDF
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治疗肝硬化与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曹葆强 林继宗 +6 位作者 钟跃思 黄绍斌 林楠 汤照峰 吴祥元 项鹏 许瑞云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6-389,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对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断流术或内镜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对肝硬化和肝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断流术或内镜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于术中埋置“门静脉导管-皮下药盒”,术后3-4周,治疗组经移植通道输注自体骨髓细胞,而对照组只输注生理盐水。在第1次输注后每隔1个月再重复进行输注,共输注3次。第3次输注后1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恢复均顺利,未发现与移植操作有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2)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治疗组分别由(60±52)μmol/L、(26±15)μmol/L、(33±5)μmol/L和(18±2)s变为(26±15)μmol/L、(14±8)μmol/L、(41±3)μmol/L和(12±2)s(P〈0.01);对照组分别由(47±37)μmol/L、(22±23)μmol/L、(35±4)μmol/L和(18±4)s变为(65±51)μmol/L、(19±42)μmol/L、(35±4)μmol/L和(18±4)s(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3)血清透明质酸和前胶原Ⅲ肽:治疗组分别由(188±160)ng/ml和(13±18)ng/ml变为(104±80)ng/ml和(8±9) ng/ml(P〈0.05);对照组分别由(79±193)ng/ml和(10±16)ng/ml变为(136±187)ng/ml和(9±17)ng/ml(P〉0.05);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体骨髓细胞经门静脉移植可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干细胞 移植 肝功能不全 临床试验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手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楠 孙立忠 常谦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154-1157,共4页
目的 分析Stanford A型和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主动脉替换手术后肝功能不全(H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在DHCA(鼻温降至18 ℃)下行主动脉替换术的主动脉夹层病例208例,其中男性156... 目的 分析Stanford A型和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主动脉替换手术后肝功能不全(H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在DHCA(鼻温降至18 ℃)下行主动脉替换术的主动脉夹层病例208例,其中男性156例,女性52例,平均年龄(45±11)岁.术前诊断主动脉夹层Stanford A型181例,Stanford B型2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合并症、术前心功能、主动脉夹层类型、手术类型、主动脉手术史、心肺转流时间、术中及术后24 h内的浓缩红细胞输入量.监测术前及术后1周内血谷丙转氨酶(GPT)、总胆红素及乳酸脱氢酶的水平.对术后H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术后早期(<7 d)出现HD 18例(8.7%).术前血肌酐>133 μmol/L(P<0.01)、术前GPT>40 U/L(P<0.01)、急性夹层(P<0.05)、心肺转流时间>180 min(P<0.05)、阻断时间>100 min(P<0.05)、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注浓缩红细胞>10单位(P<0.01)是H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其中术前GPT>40 U/L(P<0.01)和术中及术后24 h内输注浓缩红细胞>10单位(P<0.01)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后HD是多因素导致的并发症.术前GPT升高及术中、术后早期的大量输血是影响术后HD发生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肝功能不全 输血
原文传递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及标准余肝体积与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杜正贵 李波 +4 位作者 冯曦 尹杰 严律南 文天夫 曾勇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结合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及标准余肝体积探讨预防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的安全切肝界限。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因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状况分组,将术后发生... 目的结合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及标准余肝体积探讨预防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的安全切肝界限。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因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状况分组,将术后发生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术前ICG 15min潴留率(ICGR15)值与术后标准余肝体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60例,中度代偿不全12例,重度代偿不全3例。轻度代偿不全组与中重度代偿不全组患者的年龄[(50±13)岁和(53±9)岁]、术前Child—Pugh评分[(5.4±0.6)分和(5.7±0.9)分]、凝血酶原时间[(13.6±1.0)s和(13.5±1.0)s]、国际标准化比值(1.09±0.10和1.06±0.10)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CG排泄试验中的K值(0.20±0.04和0.17±0.03)和ICGR15值(6±4和9±4)以及术后标准余肝体积[(545±93)ml和(398±82)m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术前ICGR15值和术后标准余肝体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呈正相关(R=0.640,P=0.025),回归方程为:标准余肝体积(ml/m^2)=1594.6×ICGR15+265。结论将ICG排泄试验和标准余肝体积结合起来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预防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肝肿瘤 吲哚氰绿排泄试验 标准余肝体积 肝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在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7
作者 章冉冉 阳国平 +3 位作者 裴奇 彭金富 阳喜定 刘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0-652,共3页
右美托咪定是新型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及剂量依耐性镇静作用,呼吸抑制作用弱,是目前唯一的一种可唤醒的镇静药。但右美托咪定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其剂量较难控制,特别表现在特殊人群的应用中。本文对右美托咪... 右美托咪定是新型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镇痛及剂量依耐性镇静作用,呼吸抑制作用弱,是目前唯一的一种可唤醒的镇静药。但右美托咪定个体差异较大,导致其剂量较难控制,特别表现在特殊人群的应用中。本文对右美托咪定在儿童、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肝功能异常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于胜波 崔红营 +5 位作者 秦牧 刘韬 孔彬 赵庆彦 黄鹤 黄从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8期2673-2677,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功能异常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病率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至2010年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单因素和多因... 目的探讨肝功能异常在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发病率及对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至2010年心衰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电话随访。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认肝功能异常与心衰患者预后关系;双变量相关分析肝功能指标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6681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任一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发生率为71.94%(12001/16681)。最常见的为直接胆红素(DBil)升高,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升高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分别为33.37%(4863/14574)、32.51%(4337/13341)和30.12%(5024/16681)。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少见,其减低和升高分别为4.51%(559/12397)和3.82%(474/12397)。白蛋白(Alb)减低占23.24%(3408/14664),总胆红素(TBil)升高占19.37%(3231/16681)。DBil升高(HR1.264,95%CI1.103—1.423;P=0.02)、TBil升高(HR1.126,95%CI1.019—1.234;P=0.02)和Alb降低(HR0.889,95%C10.794~0.889;P〈0.01)是心衰总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DBil、TBil和Alb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0.235,P〈0.01;r=-0.209,P〈0.01;r=0.107,P〈0.01)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149,P〈0.01;r=0.154,P〈0.01;r=-0.086,P〈0.01)相关。结论DBil升高、Alb降低和TBil升高是心衰总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减低和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是影响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肝功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肝功能不全 预后 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274例青少年和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肝损伤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樊亚楠 施逸怡 +6 位作者 徐京杭 李妞妞 程然 秦利霞 纪童童 李雪迎 于岩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6-641,共6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和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青少年和成人IM患者的肝损伤特征,按照年龄、血清EBV DNA水平、是否合并黄疸、是否... 目的分析青少年和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青少年和成人IM患者的肝损伤特征,按照年龄、血清EBV DNA水平、是否合并黄疸、是否合并巨细胞病毒及HEV感染分为不同亚组,比较亚组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计量资料符合参数分析条件者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参数分析条件者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274例患者,其中男154例(56.2%),女120例(43.8%);发病平均年龄为(22.3±6.7)岁。肝损伤(定义为ALT>50 U/L和/或AST>40 U/L)发生率为97.4%(267/274),黄疸发生率27.6%(74/268)。年龄≥20岁者GGT更高(Z=2.070,P=0.038)。167例患者检测了血清EBV DNA,其中阳性组90例,阴性组77例。血清EBV DNA阳性组比阴性组的GGT(Z=3.005,P=0.003)及LDH(Z=2.162,P=0.031)水平更高。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组ALP更高(Z=2.351,P=0.019);合并HEV感染组GGT(Z=1.988,P=0.047)更高。AST(OR=1.006,95%CI:1.002~1.010,P=0.005)和ALP(OR=1.012,95%CI:1.005~1.020,P=0.001)为影响黄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和成人IM患者肝损伤发生率很高,其中年长者和血清EBV DNA阳性者的肝损伤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肝功能不全 青少年 成年人
下载PDF
仙灵骨葆胶囊与奥美拉唑联用致肝损害及乙型肝炎再活动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晓卫 徐灿丽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年第1期60-61,共2页
1例57岁女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10年间多次随访肝功能均正常,乙型肝炎病毒(HBV)DNA<500拷贝/ml。因骨折服用0.5 g仙灵骨葆胶囊3粒,2次/d。2个月后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加服奥美拉唑20 mg、1次/d;0.18 g灯盏生脉胶囊2粒,2次/d。联合用药... 1例57岁女性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10年间多次随访肝功能均正常,乙型肝炎病毒(HBV)DNA<500拷贝/ml。因骨折服用0.5 g仙灵骨葆胶囊3粒,2次/d。2个月后患者出现胃部不适,加服奥美拉唑20 mg、1次/d;0.18 g灯盏生脉胶囊2粒,2次/d。联合用药3个月后,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转氨酶(ALT)389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29 U/L。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乙型肝炎再活动。停药并接受甘草酸二铵胶囊、参芪肝康胶囊保肝治疗。1周后复查肝功能:ALT 236 U/L,AST 120 U/L,HBV DNA 1.25×106拷贝/ml;2周后实验室检查:ALT 73 U/L,AST 54 U/L,HBV DNA 2.36×105拷贝/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乙型肝炎 肝功能不全 仙灵骨葆
原文传递
老年退休人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屈炯堂 刘本坚 梁美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42-1145,共4页
目的调查老年退休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5412例老年退休人员,分别进行高尿酸血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581例,血尿酸正常... 目的调查老年退休人群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情况,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5412例老年退休人员,分别进行高尿酸血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检测,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1581例,血尿酸正常组3831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5412例受检者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9.21%,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37.87%和24.98%(P=0.000),高尿酸血症组超重、血糖异常、肾功能下降、血尿素升高、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高TG血症、高TC血症、低HDL-C血症、高LDL-C血症的患病率较血尿酸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超重、肾功能下降、高TG血症、高TC血症、血尿素升高为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该地区老年退休人群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高,提示对于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应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以降低患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血脂异常 肾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患病率
下载PDF
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万敏 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3-686,共4页
背景肺癌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国均具有高流行率,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在我国较为常见。有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在抗肿瘤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风险。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癌患... 背景肺癌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我国均具有高流行率,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在我国较为常见。有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在抗肿瘤过程中存在较高的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风险。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2017年于上海长海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HBsAg阳性肺癌患者61例(HBsAg阳性组),其中预防性抗病毒29例(干预亚组),未预防性抗病毒32例(对照亚组)。并收集同期住院未合并HBV感染的肺癌患者61例(HBsAg阴性组)。比较干预亚组、对照亚组与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干预亚组与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结果第1、3次住院时对照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于HBsAg阴性组(P<0.05)。第1次住院时HBsAg阴性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低于干预亚组(P<0.05)。第1、3、5次住院时干预亚组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与对照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对照亚组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可造成肺癌患者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升高。给予HBsAg阳性肺癌患者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抗肿瘤治疗期间肝功能损伤的绝对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肝功能不全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对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朱倩 李云 +3 位作者 段睿 乔国梁 晏建军 严以群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4月间427例连续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实施,均在肝门阻断下进行(肝门阻断15 m...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4年4月间427例连续的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A级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实施,均在肝门阻断下进行(肝门阻断15 min/间断5 min)。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427例患者中,男362例,女65例,平均年龄(51.1±10.4)岁;肝细胞癌391例,胆管细胞癌31例,两者混合型5例;86.4%(369/427)患者有肝炎背景,54.8%(234/427)患者同时伴有肝硬化;≤3个肝段切除与≥4个肝段切除的患者分别为358例(83.8%)及69(16.2%)例。17例(4.0%)发生肝切除术后发生功能不全,其中10例表现为非胆道阻塞、胆汁漏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6例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腹水及凝血时间延长,1例患者因肝性脑病于术后21 d死亡。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0岁、血清前白蛋白〈170 g/L与术后肝功能不全有关(P=0.045,P=0.009),多因素分析证实血清前白蛋白〈170 g/L是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HR=3.192,95%CI=1.185~8.601,P=0.022)。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是Child-Pugh A级患者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降低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肝功能不全 前白蛋白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重症肝损害2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14
14
作者 刘剑锋 郭春斌 +3 位作者 郑丹 张林 刘然 谢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2期2071-2072,共2页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20例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中,甲亢后急性药物性黄疸性肝炎8例,各种肝炎和肝硬化合并甲亢1... 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转归。结果20例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中,甲亢后急性药物性黄疸性肝炎8例,各种肝炎和肝硬化合并甲亢12例。临床表现以黄疸、心悸、消瘦为主,肝功能和甲状腺功能明显异常。首先根据患者肝损害的不同病因行对症的肝病治疗,待肝功能明显好转后及时行131Ⅰ治疗甲亢,并继续保肝治疗至临床治愈。死亡2例,甲亢治愈8例,好转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18例重症肝损害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甲亢合并重症肝损害患者的治疗原则是先保肝,肝功能出现好转后行131Ⅰ治疗甲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功能不全 治疗 ^131I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肝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鸿彦 夏庆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肝功能不全的发病因素、预后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2例SAP患者,其中67例并发肝功能不全,85倒不伴有肝功能不全。对比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肝功能不全的发病因素、预后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2例SAP患者,其中67例并发肝功能不全,85倒不伴有肝功能不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因、血液生化指标、并发症、病程及病死率等相关因素。结果:SAP肝功能不全组的病因中胆源性疾病明显高于SAP非肝功能不全组(P〈0.01);其血清淀粉酶、肌酐、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SAP非肝功能不全组(P〈0.05);其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感染的发生率亦均高于SAP非肝功能不全组(P〈0.05)。两组之间病死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SAP肝功能不全组的病程较SAP非肝功能不全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P合并肝功能不全与SAP所引起的机体内环境紊乱及肝脏自身的功能特点有关。控制胆源性疾病、积极的中药干预、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减少胰酶的破坏、稳定内环境以及避免使用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对于降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坏死性 肝功能不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害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文艳 赵大伟 +3 位作者 陈煜 刘旭华 孟欣 陈枫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间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MSCT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的MSCT影像表现主要有3种类型.(1)弥漫性肝脏损害2例:...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月间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MSCT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的MSCT影像表现主要有3种类型.(1)弥漫性肝脏损害2例:平扫肝脏密度均匀性减低,增强扫描肝实质轻度均匀强化.病理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混合炎性细胞浸润,点状坏死,毛细胆管淤胆.(2)灶性肝脏损害6例:肝内大片或多发小片状坏死灶5例.平扫肝脏密度不均匀,病变区为低密度改变;增强后病变区强化,特别是静脉期与平扫图像比较呈反转表现.另1例病程20 d的移植肝显示肝内弥漫的结节样再生.CT平扫可见肝内弥漫分布的稍高密度结节灶,增强后动脉期病灶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近似于肝实质密度.5例患者病理表现为肝细胞片状及桥接坏死,大量混合炎性细胞浸润;1例重度淤胆,假小叶形成,肝细胞羽毛变性.(3)肝硬化表现2例:平扫肝脏表面呈结节状,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增强后肝脏强化一致,同时伴有脾大、腹水、侧支循环.病理为纤维组织增生,点状坏死和毛细胆管淤胆.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MS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不全 药物毒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早期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异常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7
作者 谢如钢 潘一民 +1 位作者 姚申乐 唐小乔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行LC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106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 目的:比较早期与延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行LC治疗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106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早期组(51例)和延期组(55例),早期组于发病72 h内进行手术,延期组于发病72 h后进行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免疫功能及肝功能。结果:早期组术中出血量[(63.11±8.18)mL]少于延期组[(92.39±7.23)mL, t=19.558, P<0.001],手术时间[(49.53±6.33)min]、肛门排气时间[(23.24±4.65)h]、住院时间[(6.38±1.23)d]均短于延期组[(63.24±5.42)min、(32.88±5.78)h、(8.34±1.54)d, t=12.004、9.415、7.204,均 P<0.001]。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7, P>0.05)。早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6/51),延期组为7.27%(4/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 P>0.05)。术后3 d ,早期组CD_(3)^(+)、CD_(4)^(+)/CD_(8)^(+)分别为(37.81±4.29)%、(1.32±0.29),均高于延期的(32.56±5.26)%、(1.21±0.23)( t=5.605、6.379,均 P<0.001);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分别为(21.05±5.16)μmol/L、(71.58±9.36)U/L、(175.73±19.64)U/L,均低于延期组的(27.81±5.14)μmol/L、(82.54±12.35)U/L、(214.62±20.58)U/L( t=6.921、7.893、9.865,均 P<0.001)。术后5 d,早期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分别为(14.63±4.58)μmol/L、(42.13±8.24)U/L、(137.72±17.62)U/L,均低于延期组的(18.67±6.45)μmol/L、(59.64±11.29)U/L、(162.76±18.39)U/L( t=3.692、8.265、7.462,均 P<0.001)。 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肝功能异常患者早期行LC手术治疗,可有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减轻免疫损伤,改善围术期指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胆结石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肝功能不全 时间安排 免疫 手术中并发症
原文传递
精准肝切除在巨大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勋 汤地 +3 位作者 彭宝岗 姜春林 匡铭 梁力建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巨大肝细胞癌(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精准肝切除的110例巨大肝癌患者。其中男92例,女18例;年龄26-75岁,中位年龄48岁;肿瘤直径为10-21 cm...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巨大肝细胞癌(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精准肝切除的110例巨大肝癌患者。其中男92例,女18例;年龄26-75岁,中位年龄48岁;肿瘤直径为10-21 cm。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术前行薄层CT扫描,利用薄层CT扫描的原始数据,采用Myrian XP Liver三维手术模拟软件对患者肝脏、肿瘤及血管进行三维重建,计算标准残肝体积(SRLV),并进行模拟手术切除。手术采用常规游离肝脏后肝切除或前入路法下腔静脉前预置吊带肝切除术。观察患者术前模拟方案与术中实际实施方案的吻合率。比较患者术前预计SRLV与术中实际SRLV的差异。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预计SRLV与术中实际SRLV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术前拟实施方案与术中实际实施方案的吻合率为92.7%(102/110)。患者术前预计SRLV为(392±96)ml/m2,术中实际SRLV为(406±71)ml/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0,P〉0.05)。患者手术时间中位数为200(150-375)min,术中出血量为500(150-2 000)ml,术中输血量为300(0-1 500)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8-67)d。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22/110)。其中肝功能不全18例,予以护肝等对症治疗后治愈;胆漏3例,予以置管持续性引流后好转;腹腔出血1例,予再次手术止血。结论精准肝切除能更好地切除巨大肝癌,保留更多残肝体积,降低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是治疗巨大肝癌有效、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肝切除术 肝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抗组胺药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温未 姚煦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69-671,共3页
抗组胺药物是皮肤科治疗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药物之一,在大部分人群中有着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由于其适用范围广泛,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应用抗组胺药时应充... 抗组胺药物是皮肤科治疗过敏性疾病最常见的药物之一,在大部分人群中有着较好的疗效及耐受性。由于其适用范围广泛,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应用抗组胺药时应充分考虑每一种药物的药效学、代谢特点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权衡用药收益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选择相应的安全性高的抗组胺药物,或者通过减少常规用药剂量、延长用药间隔时间等方法使安全性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胺H1拮抗剂 孕妇 儿童 老年人 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原文传递
关注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蒋荣猛 宋美华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0年第1期2-5,共4页
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不全,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其他人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而因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状态和药物代谢特点,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大。因此,抗菌药物在特... 婴幼儿、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不全,发生感染的概率高于其他人群,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而因其特殊的生理病理状态和药物代谢特点,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大。因此,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应得到更多的关注。掌握特殊人群的病理生理特点和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加强对特殊人群抗菌药物处方的审核和点评,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抗菌药物对特殊人群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感染药 感染 患者安全 妊娠 婴儿 肝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