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栩彬 徐默林 危春娟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818-820,共3页
目的评价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药物治疗... 目的评价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为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药物治疗(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硝酸酯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利尿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盐酸曲美他嗪与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血脂等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左室射血分数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曲美他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对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显著,明显改善心功能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低分子肝素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国良 王建国 罗桂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75-177,18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治疗:吸氧、强心、利尿、抗...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治疗:吸氧、强心、利尿、抗血小板治疗、抗凝血酶治疗、钙拮抗剂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两组均以7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含服硝酸甘油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黏度、红细胞压积、绞痛发作次数、含服硝酸甘油次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心电图改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心绞痛可显著减少发作次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辛伐他汀 冠心病 心绞痛
下载PDF
Unfractionated Heparin with Sequential Enoxaparin in Patients with Complex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被引量:3
3
作者 Zhi-Zhong Li Ying Tao +5 位作者 Su Wang Cheng-Qian Yin Yu-Long Gao Yu-Tong Cheng Zhao Li Chang-Sheng M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0期2417-2423,共7页
Background: 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 despite its limitations, has been used as the primary anticoagulant alternative during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Som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intraveno... Background: 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 despite its limitations, has been used as the primary anticoagulant alternative during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Some studies indicated that intravenous enoxaparin could be an effective and safe option. Our team used enoxaparin alone at one time according to the guidelines (Class IIA) and found a little catheter thrombosis during PCI. We recommend a new anticoagulation strategy using enoxaparin in combination with UFH. Enoxaparin has a more predictable anticoagulant response with no need of repeatedly monitoring anticoagulation during PCI.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using enoxaparin in combination with UFH in PCI patients with complex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Method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April 2017, 600 PCI patients who received intravenous UFH at an initial dose of 3000 U plus intravenous enoxaparin at a dose of 0.75 mg/kg (observation group) and 600 PCI patients who received UFH at a dose of 100 U/kg (control group) were consecutively includ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endpoints were postoperative 48-h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bleeding and transfusion and 30-day and l-year major adverse cardio-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 Results: Baseline clinical, angiographic, and procedu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imilar between groups, except there was less stent implantation per pati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13 vs. 2.25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2). TIMI bleeding (3.3% vs. 4.7%)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30-day follow-up, the rate of MACCE was 0.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5%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ates of MACCE,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 cerebrovascular event, and angina within 30 days and 1 year after PC1 between groups as well as in the subgroup analysis of transfemoral approach. 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ex coronary heart disease ENOXAPARI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Unfractionated heparin
原文传递
肝素与比伐芦定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影响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三保 李毅 +3 位作者 裘淼涵 蒋再新 韩雅玲 李晶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46-250,253,共6页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肝素与比伐芦定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接受PCI的女性冠心病患者3421例纳入研究。根据抗凝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肝素组(n=2599)和... 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肝素与比伐芦定对女性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接受PCI的女性冠心病患者3421例纳入研究。根据抗凝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肝素组(n=2599)和比伐芦定组(n=822)。肝素组:PCI术前静脉推注负荷剂量80~100 U/kg;首次给药5 min后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若ACT<200 s,追加肝素20 U/kg静脉推注。比伐芦定组:PCI术前静脉推注负荷剂量0.75 mg/kg,然后以1.75 m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术后维持此剂量至少30 min;首次给药5 min后监测ACT,若ACT<225 s,追加比伐芦定0.30 mg/kg静脉推注。采用倾向性评分法按1:2的比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匹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和手术资料,以及术后30 d内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倾向性匹配前:与肝素组比较,比伐芦定组患者年龄更大,既往卒中比例、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CRUSADE评分更高,而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桡动脉入路比例、吸烟比例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匹配后:与肝素组比较,比伐芦定组患者CRUSADE评分更高,而血红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匹配前:与肝素组比较,比伐芦定组患者净不良临床事件和全部出血的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匹配后:与肝素组比较,比伐芦定组患者净不良临床事件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比较,比伐芦定可显著降低女性冠心病患者PCI术后30 d内的净不良临床事件和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比伐芦定 女性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干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后QT离散度及JT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支梦和 刘进宝 《临床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干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后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cd)的变化。方法将14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干预组76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干预,对照组69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 目的观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干预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后QT离散度(QTcd)、JT离散度(JTcd)的变化。方法将145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干预组76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干预,对照组69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QTcd、JTcd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QTcd、JT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QTcd、JTcd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对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QTcd、JTcd有显著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肺源性心脏病 冠心病 QT离散度 JT离散度
原文传递
改良化学沉淀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解晨曦 毕波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15期135-137,177,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化学沉淀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的方法学比较。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1—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分别实施肝素镁沉淀法和过氧化物酶法,并比较肝素镁沉淀法和... 目的 探讨改良化学沉淀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的方法学比较。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21年1—8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分别实施肝素镁沉淀法和过氧化物酶法,并比较肝素镁沉淀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检测sdLDL-C的精密度、线性分析与sdLDL-C水平。结果 过氧化物酶法和肝素镁沉淀法检测sdLDL-C,批间、批内、总变异系数均<2.972%,精密度和线性良好。肝素镁沉淀法与过氧化物酶法均有良好的相关性,且呈正直线关系(P <0.05)。肝素镁沉淀法和过氧化物酶法测定sd LDL-C水平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肝素镁沉淀法和过氧化物酶法的相关性良好,对于冠心病患者血清sdLDL-C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但过氧化物酶法更为快速、简便,有助于sdLDL检测标准化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镁沉淀法 过氧化物酶法 冠心病 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男性冠心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俊明 窦清惠 +5 位作者 黄文军 谢伟 李科 赵亮 邹琦 王明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使用低分子肝素男性冠心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骨质疏松与低分子肝素的关系,为骨质疏松及冠心病的防治寻找理论依据。方法本组21例冠心病患者来自我院2005年-2008年住院的男性冠心病患者,此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使用低分子肝素男性冠心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骨质疏松与低分子肝素的关系,为骨质疏松及冠心病的防治寻找理论依据。方法本组21例冠心病患者来自我院2005年-2008年住院的男性冠心病患者,此组患者病史中1年内曾使用低分子肝素,另根据年龄、体重指数、族别、病史选择21例同期住院的男性冠心病患者但未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进行配对研究。2组冠心病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冠心病诊断标准,2组患者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的BMD测定,体内短期精确度CV值分别L1-4为1.2%;股骨近端为2.0%。又经过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专人测定。统计方法: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以往的文献报导,计量资料用x^-±s,进行非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率的构成比分析。结果2组年龄、体重指数比及冠心病、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血清钙、磷及不同部位的骨密度比较,2组钙磷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组(2.12±0.654)血清钙略低于对照组(2.43±0.653),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清磷水平平均差异不显著(1.12±0.322,1.31±0.212);2组腰椎(0.326±0.175,0.713±0.156)及股骨颈(0.295±0.167,0.729±0.201)骨密度比较,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股骨颈骨密度下降较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股骨颈不同水平骨密度T值结果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无论是骨量减低还是骨质疏松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在-1~-2.5SD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可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低分子肝素 骨代谢
下载PDF
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普通肝素用量的探讨
8
作者 王新刚 陈明 +4 位作者 郑博 彭红玉 张晓燕 黄光银 霍勇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评价低、中度肝素化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模型合理的普通肝素用量。方法:根据普通肝素用量将24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低度肝素化组(100U/kg)和中度肝素化组(150U/kg)。分别测定基础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in... 目的:评价低、中度肝素化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模型合理的普通肝素用量。方法:根据普通肝素用量将24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低度肝素化组(100U/kg)和中度肝素化组(150U/kg)。分别测定基础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ing clotting time,ACT)值和静脉注射肝素后不同时间点ACT值。比较2组的抗凝效果,术后压迫止血情况及术中、术后24h的安全性。结果:中度肝素化组和低度肝素化组在静脉推注普通肝素后5minACT达到峰值〔(315.1±50.85)svs(276.2±59.38)s,P=0.110〕,20min时2组均维持较高ACT值,但中度肝素化组明显高于低度肝素化组〔(284.8±45.14)svs(206.3±32.44)s,P=0.003〕。60min时中度肝素化组仍维持较高的ACT值(193.9±21.87)s,而低度肝素化组ACT值明显回落(132.2±13.30)s,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肝素化组术后徒手压迫止血时间显著长于低度肝素化组有〔(17.3±2.06)minvs(13.5±2.94)min,P=0.006〕。总体手术平均时间为(13.2±2.34)min。2组术中和术后24h均未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结论: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若手术时间控制在20min内,则低度肝素化(100U/kg)既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又可缩短压迫止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凝血时间 动物模型 肝素用量 冠状动脉疾病 再狭窄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HB-EGF、TGF-β_1的表达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一剑 谭祖松 +4 位作者 邓晋 黄珲 冯宏达 谢哲 游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3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患者血清中HB-EGF、TGF-β1mRN...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B-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及20例正常对照组(NC组)患者血清中HB-EGF、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影响HB-EGF、TGF-β1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其与HB-EGF、TGF-β1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中HB-EGF mRNA明显高于NC组(P<0.05),ACS组患者中HB-EGF mRNA亦明显高于SAP组(P<0.05);而TGF-β1mRNA在血液中表达反之:CHD组患者中TGF-β1mRNA明显低于NC组(P<0.05),ACS组患者中TGF-β1mRNA亦明显低于SAP组(P<0.05)。体重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与HB-EGF mRNA及TGF-β1mRNA表达高低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体重指数、血糖、血脂与HB-EGF mRNA及TGF-β1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HB-EGF的升高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存在,而TGF-β1则可能在冠心病AS病变中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冠心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性心绞痛
下载PDF
硝酸甘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忠锋 刘阳贵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1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8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以及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下移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血沉、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性、血小板聚集功能等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有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硝酸甘油 冠心病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建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3期100-102,共3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3年收治的14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片40mg/次治疗,并使用低分子肝素5000IU腹部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续使用7d。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缓解率和心电图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ST段下移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辛伐他汀治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低分子肝素 冠心病心绞痛
下载PDF
硝酸甘油+缬沙坦+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衰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佟月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1期92-94,共3页
目的 分析硝酸甘油、缬沙坦、低分子肝素钠联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116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给予对照组硝酸甘油治疗,给予观察组硝酸甘油+缬沙坦+低分子肝... 目的 分析硝酸甘油、缬沙坦、低分子肝素钠联用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116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给予对照组硝酸甘油治疗,给予观察组硝酸甘油+缬沙坦+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28%,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血浆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387.29±71.42)m长于对照组的(276.21±86.92)m, BNP(0.31±0.12)μg/L低于对照组的(0.49±0.16)μg/L, LVEF(42.28±8.75)%大于对照组的(36.42±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酸甘油+缬沙坦+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衰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缬沙坦 低分子肝素钠 冠心病 心力衰竭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永久 吴晶心 林桦 《中国临床医学》 2002年第2期161-161,163,共2页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加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病人被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和阿斯匹林对照组。治疗组给予LMWH(速避凝,fraxiparine)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d。两组病人均每天服100 mg阿...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加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病人被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组和阿斯匹林对照组。治疗组给予LMWH(速避凝,fraxiparine)0.4ml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7d。两组病人均每天服100 mg阿斯匹林以及接受了常规的抗心绞痛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来判定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斯匹林治疗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88.9%,80.6%)均明显优于单用阿斯匹林治疗(56.3%,46.8%),两组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以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用阿斯匹林治疗更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海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16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心绞痛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 目的研究分析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6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心绞痛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更加确切,而且安全性高,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冠心病心绞痛 常规治疗 辛伐他汀 抗心绞痛药物 治疗效果 对照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