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伊·哈努姆遗址与“希腊化”时期东西方诸文明的互动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巨平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5,共10页
阿伊.哈努姆遗址是迄今为止在中亚地区原巴克特里亚(大夏)希腊人王国统治区域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希腊式城市。它的出土是希腊化文明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是希腊人在中亚地区长期立足统治的见证,而且是东西方文明在这一地区相互交流... 阿伊.哈努姆遗址是迄今为止在中亚地区原巴克特里亚(大夏)希腊人王国统治区域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希腊式城市。它的出土是希腊化文明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是希腊人在中亚地区长期立足统治的见证,而且是东西方文明在这一地区相互交流融合的产物。从该遗址上,我们既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希腊文化特征,也可以感受到当地文化的强烈影响。它说明,虽然有的文明可能在一段历史时间内借助于军事和政治手段的推动,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但最终的结局仍然难免融入当地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伊·哈努姆遗址 希腊式城市 希腊化文明
下载PDF
传闻还是史实——汉史记载中有关西域希腊化国家与城市的信息 被引量:8
2
作者 杨巨平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35,156,共14页
自从张骞凿空西域,丝路大开,中国与西亚、中亚和印度,甚至东地中海地区都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些地方大多属于原来的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开创的希腊化世界,其中的希腊化王国此时有的已经消失,易名改主,有的偏安一隅,苟延残喘,但也都在... 自从张骞凿空西域,丝路大开,中国与西亚、中亚和印度,甚至东地中海地区都有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些地方大多属于原来的亚历山大帝国及其开创的希腊化世界,其中的希腊化王国此时有的已经消失,易名改主,有的偏安一隅,苟延残喘,但也都在公元前后彻底消亡。幸运的是,这些王国的遗产,尤其是希腊人原来建立的希腊化城市却没有随之湮没,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多演变成为丝路重镇或文化中心。关于这些王国和城市的记忆和传闻也就随着丝路的扩展传入中原内地,从而在史书中留下了关于它们的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骞 司马迁 西域 希腊化文明 丝绸之路
原文传递
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巨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8-90,共13页
希腊化文明是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既多元又统一的新型文明,连接中国与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全线贯通的,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二者都有交集之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汉学家开丝路研究之先河,后来日... 希腊化文明是在亚历山大帝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既多元又统一的新型文明,连接中国与地中海的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之后全线贯通的,不论从时间还是空间上,二者都有交集之处。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汉学家开丝路研究之先河,后来日本学者快步跟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中国学者一方面译介国外研究成果,一方面开始了自己的西域史地研究。现在,丝路研究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不同视角、不同主题的丝路通史和专史不断涌现。中国学者借助于天时地利,成为国内丝路段研究的主力,中国西域(新疆)文明的研究成果尤为丰富、全面,新的考古材料不断刷新人们对丝路文明的认识。希腊化文明的研究同样始于19世纪,但真正涉及到与丝绸之路的交叉时段与地理范围,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以后。希腊化世界的城市、钱币和艺术成为历史家、考古学家、钱币学家、艺术史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尤其是巴克特里亚希腊化文明遗产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遗憾的是,丝绸之路和希腊化文明二者之间的联系却没有得到国内外学界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没有把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与希腊化世界的建立联系起来,没有把丝路重镇、丝路钱币与丝路宗教艺术与希腊化文明的遗产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中希两大文明的接触早在公元前后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得以实现。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化文明 丝绸之路 亚历山大 张骞 西域 巴克特里亚
下载PDF
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丽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3-75,共3页
亚历山大东征及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为欧亚非大陆间各主要文明的接触、交流创造了条件。而亚历山大采取的一系列治国政策,处处体现了东西方的融合,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交流,从而奠定了希腊化文明赖以产生的基础。
关键词 亚历山大东征 希腊化文明 东方文明
下载PDF
北魏平城联涡纹小议
5
作者 王雁卿 《云冈研究》 2023年第2期86-96,共11页
平城时代联涡纹表现在两种载体上,且装饰方法略有不同。一种多装饰于方形器物如佛教造像榻形座、墓葬中的石床、石雕柱座、砚台、榻等的下部,做方口的边饰。另一种见于纺织品图案中,多作为辅助纹样附着于不同结构纹样的框架结构线外,呈... 平城时代联涡纹表现在两种载体上,且装饰方法略有不同。一种多装饰于方形器物如佛教造像榻形座、墓葬中的石床、石雕柱座、砚台、榻等的下部,做方口的边饰。另一种见于纺织品图案中,多作为辅助纹样附着于不同结构纹样的框架结构线外,呈圆形、弧形、堞形等。联涡纹是典型的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的装饰纹样,平城联涡纹受到希腊化文明的影响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涡纹 平城 希腊化文明
原文传递
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化信息在中国的回响(至公元7世纪)
6
作者 杨巨平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8,共16页
亚历山大东征与张骞通西域是中希两大文明接触、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二者相隔达两个世纪之久,但都为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丝绸之路开通之时,希腊化世界东西两端的希腊化王国都还存在。公元前后,尽管希腊化王国... 亚历山大东征与张骞通西域是中希两大文明接触、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虽然二者相隔达两个世纪之久,但都为丝绸之路的全线贯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丝绸之路开通之时,希腊化世界东西两端的希腊化王国都还存在。公元前后,尽管希腊化王国已经消失,但希腊化世界的遗产及其信息却借助丝绸之路经中亚、印度进入中国,从而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佛教艺术、地方钱币和其他遗迹遗物中留下了它们的印记。这些信息虽然辗转而来,难免失真变异、模糊不清,语焉不详,但它们还是可觅可见,显示了汉唐之际中华文明与希腊化文明及其他丝路文明的深度互动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山大 张骞 希腊化遗产 丝绸之路 中希文明互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