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贝拉唑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马中霞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5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锉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雷贝...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锉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采用雷贝拉唑三联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溃疡愈合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症状缓解时间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溃疡愈合时间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指标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1年期复发率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和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以雷贝拉唑主导的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能有效促进溃疡愈合,减少复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 三联疗法 溃疡愈合 疗效
原文传递
清化饮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铭涵 许若缨 +5 位作者 郑榕 王鑫 林秀明 王文荣 杨春波 林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735-4739,共5页
目的:探讨清化饮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120例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四联疗法及足程抑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清化饮口服治疗,比较两... 目的:探讨清化饮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将120例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标准四联疗法及足程抑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清化饮口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电子胃镜及Hp根除率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NLRP3、Caspase-1、IL-1β、IL-18水平。结果:剔除脱落及退出病例,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临床症状积分、电子胃镜的比较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Hp根除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2%(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细胞焦亡相关因子NLRP3、Caspase-1、IL-1β、IL-1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血清NLRP3、Caspase-1、IL-1β、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清化饮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Hp根除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LRP3、Caspase-1、IL-1β、IL-18等细胞焦亡相关因子表达,进而抑制Hp感染及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饮 四联疗法 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疗效 细胞焦亡
原文传递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建伟 富静 +2 位作者 栾双梅 徐雪华 黎红光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4年第3期307-308,共2页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短程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  12 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阳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两组先予以三联疗法 ... 目的 观察雷贝拉唑三联短程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方法  12 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实验和病理学检查确定为Hp阳性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雷贝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两组先予以三联疗法 :雷贝拉唑 10mg或奥美拉唑 2 0mg、阿莫西林 1g及克拉霉素 5 0 0mg ,每日 2次 ,连续 7d ,然后予雷贝拉唑 10mg或奥美拉唑 2 0mg ,每天 1次 ,连续 7d ,疗程结束后 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 ,并记录用药后病人症状的改变程度。结果  113例完成治疗方案。其中雷贝拉唑组Hp根除率为 93 0 % ,奥美拉唑组为 85 7%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雷贝拉唑组 2周溃疡愈合率为 94 7% ,奥美拉唑组为 78 6 % ,雷贝拉唑组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雷贝拉唑组第 1、3d症状缓解率分别为 70 1%、91 2 % ,奥美拉唑组为 39 3%、6 7 8%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5 )。结论 雷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三联短程疗法能有效根除Hp及高溃疡愈合率 ,并能迅速缓解症状 ,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相比较 ,在Hp根除率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在 2周溃疡愈合率及症状缓解率方面 ,雷贝拉唑要明显优于奥美拉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 药物治疗 奥美拉唑 十二指肠溃疡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与十二指肠溃疡病程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聂玉强 李瑜元 吴惠生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1997年第6期351-353,共3页
为观察不同方案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效果及其再感染与溃疡复发的关系,对88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组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甲哨唑,铋剂+甲哨唑+四环素和奥美拉唑+羟氨... 为观察不同方案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效果及其再感染与溃疡复发的关系,对88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分组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甲哨唑,铋剂+甲哨唑+四环素和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对Hp的根除率分别是92.9%、81.3%和76.9%;对十二指肠溃疡的4周愈合率分别是85.7%、81.3%和92.3%。平均随访12.4±3.1月,Hp未根除的32例中29例复查,溃疡复发14例;Hp已根除的51例中复查45例,除1例溃疡复发与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外,6例复发与Hp再感染有关,1年总的Hp再感染率20.0%。结果提示:根除Hp可防止十二指肠溃疡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原文传递
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疗效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巧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2期119-120,共2页
目的对应用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对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奥美拉... 目的对应用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对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奥美拉唑与克拉霉素联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转阴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优于对照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对患有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阿莫西林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 治疗
下载PDF
云南白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与德诺+三联疗法等效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冰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4年第3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与德诺+三联疗法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阿莫西林,0.5g/次,4次/d;甲硝唑,0.2g/次,4次/d。对照组60例德诺,0.12g/次,...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与德诺+三联疗法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阿莫西林,0.5g/次,4次/d;甲硝唑,0.2g/次,4次/d。对照组60例德诺,0.12g/次,4次/d。治疗组60例云南白药,1g/次,4次/d。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溃疡状况、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4d),判定疗效。[结果]上腹痛治疗组显效39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0%。嗳气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3.33%。反酸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3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33%。溃疡愈合、HP根除治疗组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6.32%;对照组显效43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67%。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具有等效性(P>0.05)。[结论]云南白药+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与德诺+三联疗法具有等效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 云南白药 阿莫西林 甲硝唑 德诺 等效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分布的影响
7
作者 张静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年第8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58例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切片,活检部位分别为窦小弯及体大弯,观察窦体两部位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密度及胃炎活动程度的变化。结果①胃窦区...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幽门螺杆菌感染的58例患者的胃镜活检组织切片,活检部位分别为窦小弯及体大弯,观察窦体两部位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密度及胃炎活动程度的变化。结果①胃窦区用药前、用药后4周及3个月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8.3%、60.3%和6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胃体大弯用药后4周和3个月幽门螺杆菌的密度较用药前增加(P<0.05)。结论奥美拉唑可使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定植部位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 胃炎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再感染与溃疡复发 被引量:39
8
作者 崔毅 胡品津 +2 位作者 曾志荣 刘思纯 陈为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再感染和溃疡复发情况。方法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尿素酶、组织学及细菌培养),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后共184例进行2年定期随访,并配合随机引物扩... 目的明确广州地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根除后再感染和溃疡复发情况。方法以14C-尿素呼气试验和胃镜检查(尿素酶、组织学及细菌培养),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根除后共184例进行2年定期随访,并配合随机引物扩增的DNA多态指模技术鉴定Hp菌株复发与再感染。结果Hp根除后第1、2年再感染率分别为1.10%和0.56%;溃疡复发率分别为2.72%和0.56%;全部病例未发生溃疡出血,而同期Hp未根除的对照组2年溃疡累积再出血率为26.9%(P<0.005)。结论成人患者Hp根除后对Hp再感染不易感,而且发展中国家Hp根除后再感染率也相当低,以预防溃疡复发为目的的Hp根除疗法同样适用于高Hp感染率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 幽门 十二指肠溃疡 复发 病因
原文传递
儿童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治疗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洁 欧弼悠 +1 位作者 陈肖肖 吴秀英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725-727,共3页
目的为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除与溃疡愈合,胃炎好转关系,进一步探讨Hp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对40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儿随机分三组,Ⅰ组(10例);雷尼替丁3mg·kg-1... 目的为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幽门螺杆菌(Hp)根除与溃疡愈合,胃炎好转关系,进一步探讨Hp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对40例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儿随机分三组,Ⅰ组(10例);雷尼替丁3mg·kg-1·d-1×8周+羟氨苄青霉素50mg·kg-1·d-1×4周,Ⅱ组(15例):雷尼替丁3mg·kg-1·d-1×8周+羟氨苄青霉素50mg·kg-1·d-1×4周+次枸橼酸铋钾(CBS)6mg·kg-1·d-1×6周;Ⅲ组(15例):奥美拉唑10mg×2周+羟氨苄青霉素50mg·kg-1·d-1×4周。停药4周复查。结果三组溃疡愈合率分别为700%,713%,933%;Hp转阴率分别为300%,866%,1000%;胃炎好转率分别为500%,886%,886%。Hp转阴者溃疡愈合率903%,Hp仍阳性者溃疡愈合率9例中有4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铋剂治疗者血铋浓度904~18.12μg/L。结论Hp的存在影响溃疡愈合。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CBS“三联”以及奥美拉唑+羟氨苄青霉素“二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在溃疡愈合、Hp根除、胃炎好转均有较好疗效,而后者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奥美拉唑 儿童
原文传递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幽门螺杆菌感染胃肠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健 许小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0期2357-2358,共2页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幽门螺杆菌感染(Hp)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经内窥镜检查、病理组织病理学、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脲酶试验确诊228例胃肠疾病患者,并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 目的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幽门螺杆菌感染(Hp)胃肠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经内窥镜检查、病理组织病理学、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快速脲酶试验确诊228例胃肠疾病患者,并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 Hp感染阳性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Hp感染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胃肠疾病患者,Hp阴性患者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hs-CRP可能为治疗Hp感染提供疗效和预后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螺杆菌 幽门 慢性胃炎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 胃炎 萎缩性 胃肿瘤
下载PDF
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对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丽娟 武建军 +2 位作者 云宇婷 张春凤 娜日格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7期3314-3318,共5页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p相关DU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相关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p相关DU患者10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标准四联疗法治疗,51例)和联合组(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治疗,52例)。对比两组疗效、Hp清除率、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和炎症介质[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统计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Hp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8、IL-1β、TGF-β1、PGⅠ、PGⅡ、GAS、MTL水平均下降,且联合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S、CGRP均升高,且联合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荆花胃康胶丸联合标准四联疗法可通过提高Hp清除率、改善Hp相关DU患者的血清肽类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介质水平,来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花胃康胶丸 标准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相关十二指肠溃疡 肽类胃肠激素 胃蛋白酶原 炎症介质
原文传递
雷尼替丁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瑜元 吴惠生 +5 位作者 黎庆宁 沙卫红 胡品津 陈旻湖 崔毅 刘思纯 《临床消化病杂志》 1997年第4期158-160,共3页
对8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用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和甲硝唑三联疗法2周,追踪1年,并与145例铋剂三联疗法病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87.8%,HP根除率89.0%,对照组两参数为92.4%和85.7%... 对8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用雷尼替丁,羟氨苄青霉素和甲硝唑三联疗法2周,追踪1年,并与145例铋剂三联疗法病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87.8%,HP根除率89.0%,对照组两参数为92.4%和85.7%(P均〉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雷尼替丁 三联疗法
原文传递
头孢羟氨苄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惠生 聂玉强 +3 位作者 李瑜元 王红 黎庆宁 戴寿军 《新医学》 1999年第9期512-513,共2页
目的:观察头孢羟氯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都溃疡病人用头孢羟氨苄、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2周并与25例行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的病人进行对照。结果:... 目的:观察头孢羟氯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都溃疡病人用头孢羟氨苄、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治疗2周并与25例行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甲硝唑三联疗法的病人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停药4周后Hp根除率分别为83%(25/30)及84%(21/25)(P>0.05),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0/(27/30)及92%(23/25)(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少。Hp对头孢羟氨苄的敏感率达90%。结论:以头孢羟氨苄为中心的三联疗法能有效的根除Hp,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头孢羟氨苄 奥美拉唑
下载PDF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效果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翠华 《中外医疗》 2015年第7期3-4,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分析探讨四联疗法在治疗这种疾病中是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94例,并将这94例患者... 目的通过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分析探讨四联疗法在治疗这种疾病中是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94例,并将这9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实验组的患者使用四联疗法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成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为91.5%,溃疡愈合率为95.7%,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6%和溃疡愈合率83.0%,而且实验组患者在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4%,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3.4%。结论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疾病效果明显,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5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红梅 林洁琪 +1 位作者 陈燊 陈辉清 《中医儿科杂志》 2019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门诊患儿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采用奥美拉唑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门诊患儿10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采用奥美拉唑片、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治疗,治疗组55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2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胃镜检查疗效、Hp转阴情况和综合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幅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照组的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p转阴率为9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总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Hp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小儿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汤宏峰 顾伟忠 +2 位作者 陈肖肖 叶华英 俞静英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4-196,共3页
为探讨小儿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的产生机理及其临床意义,对315例疑诊为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十二指肠球部活检粘膜标本做胃上皮化生(GM)及幽门螺杆菌(Hp)的组织学检测,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GM后胃窦部促胃酸激素产生细胞(... 为探讨小儿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的产生机理及其临床意义,对315例疑诊为上消化道疾病患儿的十二指肠球部活检粘膜标本做胃上皮化生(GM)及幽门螺杆菌(Hp)的组织学检测,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GM后胃窦部促胃酸激素产生细胞(G细胞)密度。结果显示,小儿十二指肠球部GM率为12.1%(38/315),活动性十二指肠炎组GM率和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率为50.0%(15/30)及16.7%(5/3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GM率和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率为52.4%(11/21)及23.8%(5/21),而慢性十二指肠炎和正常十二指肠球部粘膜组GM率仅占7.3%(11/150)及0.9%(1/114);且十二指肠球部未见Hp感染。胃窦部Hp阳性组十二指肠球部中重度GM率显著高于胃窦部Hp阴性组(χ2=27.37,P<0.01),中重度GM其胃窦G细胞密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20,P<0.01)。提示GM、Hp感染与小儿活动性十二指肠炎及十二指肠溃疡形成有较密切关系。但GM率及十二指肠球部Hp感染率均较成人低。中重度GM的发生与胃窦部Hp感染及G细胞密度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炎 GM 胃上皮化生 幽门螺杆菌 儿童
原文传递
短程、低剂量新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任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3年第12期18-19,共2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筛选出短程、低剂量的新三联方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研究组施以短程、低剂量三联疗法,口服铋剂120mg qid+阿莫西林0.5g bid+呋喃唑酮0.1gtid;...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筛选出短程、低剂量的新三联方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研究组施以短程、低剂量三联疗法,口服铋剂120mg qid+阿莫西林0.5g bid+呋喃唑酮0.1gtid;对照组为洛塞克40mg qd+克拉霉素0.5 tid+甲硝唑0.4 bid,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后疗效、HP转阴率、药物不良反应、药费及4周后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HP转阴率和不良反应率大致相同(P>0.05),而4周后溃疡复发率和HP再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药费也仅占1/2。结论 短程、低剂量新三联疗法是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效、安全、价廉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下载PDF
小量多次“三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克强 王继德 +3 位作者 周殿元 张万岱 潘德寿 宋珊 《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1996年第1期21-22,45,共3页
对8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青年志愿者采用小量多次的改良“三联”方案进行了治疗。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9例,麋烂性胃炎10例,其余为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炎,所有患者均有消化不良症状,治疗方案:三钾二枸椽酸铋107.7mg,四环素250mg和甲硝唑... 对8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青年志愿者采用小量多次的改良“三联”方案进行了治疗。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9例,麋烂性胃炎10例,其余为慢性红斑渗出性胃炎,所有患者均有消化不良症状,治疗方案:三钾二枸椽酸铋107.7mg,四环素250mg和甲硝唑200mg,每日5次,10天一疗程。^(14)C-尿素呼吸试验(UBT)评价HP根除效果,DU者重复胃镜检查。随访62例,均进行UBT试验。结果:UBT阴性51例:DU者溃疡均已愈合且HP阴性,HP根除率为86.4%。此外,89%的病人症状改善或消失。结果显示这种小剂量多次数的“三联”方案疗效确切,副作用少而轻微,类似方案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HP “三联”方案 细菌感染 肠溃疡
下载PDF
内镜对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康文全 赵成忠 +6 位作者 张厚德 李明华 贺克俭 吴盛洲 蔡娟 舒江乔 麦丽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目的 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溃疡对H .pylori感染的预测价值 ,并评价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予经验性根除H pylori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以盲法比较 3 11例病人胃粘膜病变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 ,H pylori感染以胃粘膜Giemsa染色和14 C 尿素呼... 目的 分析内镜下十二指肠溃疡对H .pylori感染的预测价值 ,并评价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予经验性根除H pylori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以盲法比较 3 11例病人胃粘膜病变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 ,H pylori感染以胃粘膜Giemsa染色和14 C 尿素呼吸试验确定。选择十二指肠溃疡作为H pylori感染的预测指标并计算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和似然比。结果  3 11例病人H pylori感染 162例 ,H pylori感染者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者 (2 1 6%vs 4.7% )。以十二指肠溃疡预测H pylori感染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 95 3 % (CI91 9~ 98.7% )、83 3 % (CI72 0~ 94.6% )和 4 5 9。结论 内镜下十二指肠溃疡对H pylori感染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 ;建议临床对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应于内镜诊断后即直接予经验性根除H pylori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特异性 预测值
下载PDF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对比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琦 《基层医学论坛》 2005年第7期589-590,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方法。方法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三联抗生素加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的四联治疗方案,1个月后观察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Hp根除率:A组... 目的探讨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方法。方法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62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三联抗生素加质子泵抑制剂(PPI)或铋剂的四联治疗方案,1个月后观察Hp根除率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Hp根除率:A组94%(30/32),B组97%(29/3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溃疡愈合情况:A组愈合率81%(26/32),B组愈合率87%(26/3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案治疗效果均较可靠,不良反应轻微,是理想的根除Hp、治疗溃疡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对比观察 四联疗法 质子泵抑制剂(PPI) HP根除率 愈合情况 有效方法 溃疡病人 治疗方案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根除HP 显著性 愈合率 抗生素 B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