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I指数的甘肃省河东地区干旱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王莺 李耀辉 胡田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4-253,共10页
干旱是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以甘肃省河东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该地区38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月降水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SPI指数的时间序列特征,探讨了SPI3和SPI12的年代际距平和倾向率的... 干旱是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以甘肃省河东地区作为研究区,基于该地区38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月降水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指数),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SPI指数的时间序列特征,探讨了SPI3和SPI12的年代际距平和倾向率的时空变化,以及特旱、重旱和中旱的发生频次。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SPI指数随机性在减弱,持续性在加强。干旱出现较多的时期为1991—2005年,出现较少的时期为1974—1982年。(2)20世纪80年代以前河东地区偏湿,90年代以后河东地区有偏干的趋势。河东地区行政区划分为7个部分,70—80年代,除甘南地区外,其余地区的SPI3倾向率均显著增加;80—90年代,河东地区SPI3倾向率持续减少,减少最明显的为定西地区;90年代到21世纪初,河东地区SPI3倾向率又有增加趋势。对于SPI12来说,自20世纪70年代到2010年,除甘南、陇南和天水地区的SPI12倾向率为先减少后增加以外,其余地区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然后再增加的趋势。(3)3个月时间尺度干旱的分布范围广,发生频次高,主要发生于河东地区的北部。12个月时间尺度的特旱主要发生在河东地区的北部,重旱和中旱主要发生在河东地区的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河东地区 干旱
原文传递
甘肃省河东地区气象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被引量:35
2
作者 王莺 王劲松 姚玉璧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5-1124,共10页
干旱灾害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对干旱灾害风险成因的深入分析,结合灾害学理论,从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入手,构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然后依据甘肃省... 干旱灾害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对干旱灾害风险成因的深入分析,结合灾害学理论,从干旱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入手,构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然后依据甘肃省河东地区相关气象、生态和社会经济数据,在GIS平台下将干旱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起来进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1)研究区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有自中部向东西两边逐渐降低的趋势,7个地区中干旱灾害危险性自大到小依次是天水、平凉、陇南、定西、临夏、甘南和庆阳。(2)研究区孕灾环境脆弱性有自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脆弱性自大到小依次是庆阳、临夏、定西、平凉、天水、甘南和陇南。(3)研究区承灾体暴露性自大到小依次是天水、平凉、临夏、定西、陇南、庆阳和甘南。(4)防灾减灾能力自大到小依次是临夏、天水、平凉、定西、陇南、庆阳、甘南。(5)河东地区自北向南干旱灾害风险逐渐降低,干旱风险自大到小依次是定西、天水、庆阳、平凉、临夏、甘南和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地区 干旱灾害风险 评估 区划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NDVI的甘肃河东地区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小亚 张勃 靳自宝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5,307,共4页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河东地区2000—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并在像元尺度上分析河东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东地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为50.93%,其中,甘南高原覆盖度最高,河东北部最低... 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河东地区2000—2010年的植被覆盖度,并在像元尺度上分析河东地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河东地区平均植被覆盖度为50.93%,其中,甘南高原覆盖度最高,河东北部最低,植被覆盖度由南向北递减;研究时段内年平均植被覆盖度大于60%(优等)的区域占23.06%,且90.49%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以河东中部植被覆盖度增加速度最快,为33.68%。从空间尺度上来看,降水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而从时间尺度上,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植树造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变化 河东地区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气象干旱时空变化及干旱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黄浩 张勃 +6 位作者 马尚谦 马彬 崔艳强 王晓丹 马春荣 陈坤全 张婷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59-469,共11页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利用甘肃河东地区1988-2017年60个气象站月值气候数据,通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测、小波功率谱、Hurst指数等方法对河东地区干旱事件发生次数、干旱烈度和持续时间3种干旱指标的时空变化、...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利用甘肃河东地区1988-2017年60个气象站月值气候数据,通过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测、小波功率谱、Hurst指数等方法对河东地区干旱事件发生次数、干旱烈度和持续时间3种干旱指标的时空变化、突变、变化周期和趋势延续性进行分析,并对气象干旱危险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年际变化上,1988-2017年河东地区干旱事件发生次数、干旱烈度和持续时间均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变化倾向率分别为0.31次·10a^(-1)、0.61级·10a^(-1)和0.48个月·10a^(-1),陇中高原为增加趋势最显著的分区。空间上,干旱事件发生次数、干旱烈度和持续时间呈显著增加的站点占站点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8.0%、31.1%和26.2%,区域内仅存在少数变化率为负值的站点,但这些站点变化趋势均不显著(P>0.05)。Hovmoller图显示,干旱事件发生次数、干旱烈度和持续时间在时空上具有集聚性,反映河东地区相邻近站点具有类似的干旱时空特征。Hurst指数显示,在未来河东地区的干旱事件发生次数、干旱烈度和持续时间仍会主要呈现增加趋势,但强持续性(Hurst值接近1)的区域范围较小。研究区干旱指标突变年份为1994年,突变后干旱事件发生次数、干旱烈度和持续时间分别增加0.76次、2.29级、1.70个月,体现出近年来干旱化的态势。小波功率谱显示河东地区干旱指标震荡周期均在6a内,反映干旱具有短期波动特征。30a内研究区总体干旱危险性较大的区域为陇中高原,但研究区每10a的干旱危险性分布存在显著差异,1988-1997年河东地区面临的干旱危险性最大,2008-2017年干旱危险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甘肃 气象干旱 河东地区 干旱危险性
下载PDF
1960—2011年甘肃河东地区极端降水变化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小亚 张勃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84-1890,共7页
选取甘肃河东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602011年的日降水资料,运用气候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反距离加权法和R/S方法,分析了甘肃河东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并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河东地区近52... 选取甘肃河东地区13个气象站点19602011年的日降水资料,运用气候线性趋势、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反距离加权法和R/S方法,分析了甘肃河东地区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并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河东地区近52年持续干旱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而其余极端降水指标呈减少趋势,其中只有中雨日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各极端降水指标在河东季风区和河东高寒区存在明显差异;在河东季风区,中雨日数、R95极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显著减少,而持续干旱日数显著增加;在河东高寒区持续降水日数显著减少。(2)空间分布上,除持续干旱日数大多数区域增加外,其余极端降水指标大部分区域减少,减少区域集中在河东中部和河东东南部。(3)极端降水指标主要以20年和5~8年的周期为主,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信号强弱不同。(4)中雨日数、持续干旱日数、R95极端降水量、降水强度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趋势性突变,持续降水日数和最大5天降水量在80年代转折性突变。(5)除中雨日数、持续降水日数在河东高寒区未来发展不稳定外,其它各指标在各区域未来表现出持续性,与过去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持续干旱日数 MORLET小波分析 河东地区
原文传递
近30 a甘肃省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浩 张勃 +5 位作者 黄涛 王怀军 马尚谦 马彬 王晓丹 崔艳强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9-328,共10页
基于甘肃省河东地区61个气象站点1988-2017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Sen’s斜率估计方法分析甘肃省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探讨极端气温指数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NAR神经网络结合Hurst指数对甘... 基于甘肃省河东地区61个气象站点1988-2017年逐日气温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Sen’s斜率估计方法分析甘肃省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趋势,并探讨极端气温指数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NAR神经网络结合Hurst指数对甘肃省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冷极值相对指数呈下降趋势,冷极值绝对指数、暖极值以及气温日较差、作物生长期呈上升趋势。(2)从空间上看,对冷极值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是高寒湿润区,对暖极值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是温带半湿润区和北亚热带湿润区,除北亚热带湿润区外各区域作物生长期的变化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气温日较差仅在温带半湿润区达到了显著水平。(3)多数极端气温指数与经纬度、海拔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但受区域自然特点影响,经度与海拔对其影响实为一类。(4)亚洲区极涡强度、北半球极涡强度以及青藏高原指数B与极端气温指数变化有密切关系,而太阳黑子等只与个别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5)预测出的极端气温指数冷极值相对指数仍呈现下降趋势,冷极值的绝对指数、暖极值以及气温日较差、作物生长期仍然呈现增加趋势,但大多数指数与1988-2017年相比变化幅度有所降低。(6)与其他区域相比甘肃省河东地区大多数气温指数变化幅度处于中间水平,表现出其为多种不同气候区、自然区交界地带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地区 极端气温指数 时空变化 预测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近30年季节极端气温指数变化与环流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黄浩 张勃 +4 位作者 马尚谦 黄涛 马彬 崔艳强 王晓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基于1988-2017年6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数据,分析了甘肃河东地区近30年各季节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ENSO和AO对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河东地区处于变暖态势中,各季节气温日较差(DTR)、暖夜日数(TN9... 基于1988-2017年6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数据,分析了甘肃河东地区近30年各季节极端气温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ENSO和AO对河东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年河东地区处于变暖态势中,各季节气温日较差(DTR)、暖夜日数(TN90p)、暖昼日数(TX90p)均呈增加趋势,冷夜日数(TN10p)、冷昼日数(TX10p)均呈减少趋势。甘南高原极端气温指数在各区中变化最显著,春季是各极端指数变化最显著的季节,也是河东地区DTR变化趋势不同于全国的影响因素。DTR于1992年突变后增加,平均气温于1996-1997年发生突变,其余极端气温指数于1997年突变,极端气温指数在其自身以及平均气温突变年份前后的变化反映了区域变暖的态势。El Ni?o影响河东地区冬季DTR的增加,La Ni?a影响冬季TX10p日数增加,AO正相位时河东地区夏季高温事件更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指数 河东地区 季节变化 环流指数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8
作者 姚荣鹏 张勃 +1 位作者 张耀文 王立兵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14-723,共10页
探究中纬度地区的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理解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预测区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0—2018年MODIS EVI数据,利用非对称高斯函数(A-G)与动态阈值法提取森林与草地物候参数,结合气象数... 探究中纬度地区的植被物候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理解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及预测区域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0—2018年MODIS EVI数据,利用非对称高斯函数(A-G)与动态阈值法提取森林与草地物候参数,结合气象数据探究河东地区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森林与草地物候参数存在显著差异,两者生长季始期(start of growing season,SOS)的趋势均提前,生长季末期(end of growing season,EOS)的趋势分别提前和推迟,其中整体SOS呈提前趋势的面积占比61%,EOS呈推迟趋势的面积占比41%,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呈延长趋势的面积占比53%;随着海拔和纬度的上升,植被SOS、EOS和LOS分别呈推迟、提前和缩短的趋势发展,但这种趋势正在减弱;季前气候对SOS和EOS存在不同程度、方向的影响,秋冬季高温推迟SOS,春季高温则提前SOS,春夏季降水增加提前EOS,秋季高温推迟EOS,且对于河东地区而言,最低气温影响更为显著;森林与草地之间对于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森林SOS与最低气温的关系在3月由正相关转为负相关,草地SOS仅2月的关系为正相关,其他月份均为负相关,而降水仅在个别月份有明显的影响,森林(草地)的EOS与降水和最低气温均在9月(7月)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物候 气候变化 偏最小二乘回归 气候敏感性 河东地区
原文传递
甘肃省河东地区干旱遥感监测指数的对比和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莺 沙莎 张雷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6-1014,共9页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河东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如何在众多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中选择适宜的指数是干旱遥感监测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研究区30个农业气象站观测的不同深度土壤相对湿度和对应的MODIS数据,分析了7种典型干旱... 干旱是影响甘肃省河东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如何在众多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中选择适宜的指数是干旱遥感监测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研究区30个农业气象站观测的不同深度土壤相对湿度和对应的MODIS数据,分析了7种典型干旱遥感监测指数(AVI、NDWI、VCI、PDI、MPDI、VSWI和MEI)的构建原理和模拟结果,并选择适宜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对2006年甘肃省河东地区干旱情况的时空分布做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7种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均能反映研究区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各干旱遥感监测指数对土壤水分监测的最佳深度为20cm,其次为10cm。从相关系数来看,PDI、MPDI指数对春季,VSWI、NDWI指数对夏季的土壤相对湿度有较好的监测结果;MEI指数对秋季土壤相对湿度模拟效果较差,其余指数对秋季模拟效果均较好;根据各指数与20cm处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系数,结合各指数的构成原理,春季选择PDI和MEI,夏季选择VSWI和NDWI,秋季选择PDI和MPDI,分别对2006年甘肃省河东地区干旱情况进行监测。通过考虑各等级出现的频率,同时兼顾土壤相对湿度,评定各指数干旱等级。监测结果显示,庆阳市北部连续出现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陇中北部和庆阳市北部旱情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遥感监测指数 土壤湿度 河东地区 对比
原文传递
河东地区早期文化遗址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明灿 吕红医 +1 位作者 张冰雪 王珂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5-180,共6页
位于黄河中游的河东地区作为早期国家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地区,其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可以印证我国早期文明的演进趋势。以河东地区2070处早期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理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位于黄河中游的河东地区作为早期国家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地区,其文化遗址的分布特征可以印证我国早期文明的演进趋势。以河东地区2070处早期文化遗址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理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中,且无明显聚集特征。(2)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分布向中部平坦、水源充足的运汾盆地转移。(3)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址的分布在运汾盆地内进一步发展,且出现由政治因素导向的显著性集聚特征。这一演变规律反映了早期人类从自然散聚到有组织集聚的文明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 文化遗址 时空分布 GIS 河东地区
下载PDF
河东古树名木人文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启耀 滕红梅 王大奇 《运城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5-17,共3页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其中古树名木人文资源尤其丰富多彩、富有特色,是运城市在文化领域的巨大优势。当地主要古树名木共有29例,它们反映和记录着河东地域的历史变迁,是重要的乡土文化资源和风... 运城市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蕴藏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其中古树名木人文资源尤其丰富多彩、富有特色,是运城市在文化领域的巨大优势。当地主要古树名木共有29例,它们反映和记录着河东地域的历史变迁,是重要的乡土文化资源和风景资源,具有一定的文化和旅游开发价值。为此,学界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和不断呼吁,当地政府也应在文化建设方面重点施力。此外,还应注意的是,由于古树名木的不可再生性,在挖掘相关资源的同时,还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对这些古树名木进行切实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 古树名木 人文资源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越冬气候区划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信 许彦平 +2 位作者 韩兰英 姚晓红 贾建英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第22期111-115,共5页
以冬季最冷时段7天日平均气温为主要指标,降水量为辅助指标,采用GIS技术进行小麦条锈病精细化越冬气候区划。陇南南部、陇南北部、渭河流域与关山地带、陇东黄土高原南部、庆阳市北部和陇中南部6个主要越冬区7天多年平均气温分别为0.6、... 以冬季最冷时段7天日平均气温为主要指标,降水量为辅助指标,采用GIS技术进行小麦条锈病精细化越冬气候区划。陇南南部、陇南北部、渭河流域与关山地带、陇东黄土高原南部、庆阳市北部和陇中南部6个主要越冬区7天多年平均气温分别为0.6、-4.1、-6.5、-8.3、-9.0、-9.8℃,普遍出现在1月上、中旬,不可越冬海拔高度下限分别为2500、2000、1800、1600、1200、1800 m,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陇东和陇南大部地方上升了200400 m,且向西向北扩展到了陇中南部海拔1800 m以下和庆阳市北部1200 m以下地带。易越冬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南部和甘南州东部的白龙江流域2100 m、陇南北部1600 m和天水市渭河流域1400 m以下地带。可越冬区介于易越冬和不可越冬之间,以陇东黄土高原南部面积最大,庆阳市北部和陇中南部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河东 条锈病菌 越冬 精细化 气候区划
下载PDF
唐代河东道药出州土浅析
13
作者 张瑞贤 王婧 张慕群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33-35,共3页
唐代河东道下辖19个州和河中府、太原府2个府。其中唐代有文献记载出产药材的就有16个州府,共进贡药材53种.为了分析唐代河东道的药物出产情况,从文献分析的角度着手,总结出了各州府所产的优质药材。
关键词 河东道 中药 产地 唐代
下载PDF
《虬髯客传》与河东道地域文化之关系
14
作者 智宇晖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8-71,80,共5页
《虬髯客传》之主要人物、故事背景和情节设计都与唐初河东道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其选择李靖为侠客兼开国功臣的角色,与李靖在河东道的历史活动和民间影响有直接关联。灵石作为初唐开国著名战争的发生地,在李靖与虬髯客旅店邂逅情境... 《虬髯客传》之主要人物、故事背景和情节设计都与唐初河东道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其选择李靖为侠客兼开国功臣的角色,与李靖在河东道的历史活动和民间影响有直接关联。灵石作为初唐开国著名战争的发生地,在李靖与虬髯客旅店邂逅情境中起着重要的气氛烘托功能。虬髯客邀请道士为李世民相面,有隋末李渊太原起兵时道教徒在舆论方面协助的历史基础,李世民相貌特征转嫁于虬髯客的艺术再创造,亦受到太原侠风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虬髯客传》 河东道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地方古籍藏书目录的编制——以《河东地区现存古籍联合目录》编纂为例
15
作者 荆惠萍 《运城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全面系统深入地整理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古籍,必须重视地方联合古籍目录的编纂。整理河东地区的古籍文献于一体,凸现地方性特色,是对河东地区地方文化的一次全面的探索、挖掘和梳理。其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河东地方文化的研究,促进地方文化... 全面系统深入地整理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古籍,必须重视地方联合古籍目录的编纂。整理河东地区的古籍文献于一体,凸现地方性特色,是对河东地区地方文化的一次全面的探索、挖掘和梳理。其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河东地方文化的研究,促进地方文化经济基础建设的发展。该项目还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跨学科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古籍 联合目录 目录编制 河东地区
下载PDF
唐代河东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16
作者 赵晓峰 《运城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8-43,共6页
唐代河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盐、铁、铜等。开发和利用河东矿产资源,既表明了国家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的需要,也展示了当时先进的采集、冶炼与制造技术,同时,开发活动还促进了当地文化、交通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 唐代 河东地区 矿产资源 盐铁
下载PDF
宁夏河东沙地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艳春 赵光平 胡文东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42,共7页
利用贺兰山近百年来树木年轮指数与宁夏河东沙地代表站降水量距平/气温距平间的相关关系,反演了沙地代表站1981年以来的逐年降水量序列和1916年以来的气温距平序列,分析了河东沙地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500年旱... 利用贺兰山近百年来树木年轮指数与宁夏河东沙地代表站降水量距平/气温距平间的相关关系,反演了沙地代表站1981年以来的逐年降水量序列和1916年以来的气温距平序列,分析了河东沙地近百年来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500年旱涝变化周期的低频特征比较显著,其中以250年最显著,其次是60年和30年周期;河东沙地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是一个典型的暖湿期,这与全国平均状况的温湿时段比较吻合,但增暖的持续时间比全国平均状况延长了约10年左右。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下降,但年降水量仍然持续偏多,是一个典型的寒冷湿润时期,这一气候态一直持续到60年代末期,其后到80年代中期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气候处于一个相对干冷时期,这种变化与全国平均状况的变化非常相似,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河东沙地气温仍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没有出现明显的回升,与全国1990年后年降水量略多的变化有所差别;河东沙地四季气温均在波动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且均高于全国的平均升温速率;四季降水量在波动中有升有降,夏季存在着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秋季的下降速率是四季中最快的,这种趋势与全国秋季降水量下降趋势比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河东沙地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响应
下载PDF
基于树轮重建的宁夏河东沙地西部公元1899年来年降水量的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亚军 高尚玉 +3 位作者 马玉贞 鲁瑞洁 桑艳礼 蒙红卫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7-384,共8页
在分析我国季风区西北缘宁夏河东沙地西部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宽度年表与气温降水相关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树轮宽度指数与年降水量的转换方程。交叉检验结果表明转换方程比较稳定,重建结果合理可靠。公元1899年来降水... 在分析我国季风区西北缘宁夏河东沙地西部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树木年轮宽度年表与气温降水相关关系基础上,建立了树轮宽度指数与年降水量的转换方程。交叉检验结果表明转换方程比较稳定,重建结果合理可靠。公元1899年来降水量重建结果表明:研究区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降水变化波动幅度较大,年际间干湿变化明显,20世纪40-80年代间降水波动幅度变小且频率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降水变化波动幅度又趋于增大且频率减小;与昌灵山、贺兰山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变化对比分析发现河东沙地西部的降水量变化与周边地区气候演变存在一定的同步性;宁夏河东沙地西部20世纪10年代、20世纪20-30年代初期、20世纪末以及2004-2006年的相对干旱时期有利于该区沙漠化范围的扩大,对该区沙漠化治理不利,而20世纪初期、20世纪10年代末期、20世纪30-40年代、20世纪90年代的相对湿润时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暖干化趋势,有利于沙漠化范围的缩小。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宁夏河东沙地西部1899年来降水量变化存在2~4 a、5~7 a和10 a左右变化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河东沙地 树轮宽度 年降水量
下载PDF
新疆乌鲁木齐河东矿区煤层含气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杨师宇 魏韧 +2 位作者 袁学浩 郑司建 姚艳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67-1675,共9页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河东矿区是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新区,其整体研究程度较低。基于对河东矿区精细地质条件分析和系统的实验分析测试,结合灰色关联多因素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了该区煤储层的含气性及富集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河东...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河东矿区是国内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新区,其整体研究程度较低。基于对河东矿区精细地质条件分析和系统的实验分析测试,结合灰色关联多因素综合分析方法,揭示了该区煤储层的含气性及富集控制机理。结果表明,河东矿区存在2套煤层气目标层,其中45号煤的吸附能力(兰氏体积为11~24.5m^3/t)明显优于43号煤(兰氏体积为7.5~21m^3/t),煤的吸附能力主要与其水分含量和有机、无机组分含量有关。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层气主要富集在红山嘴-白杨北沟断层西侧及北单斜区域,其中煤层气富集是煤层厚度、风化氧化程度、煤的水分含量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层段不同因素控制强度存在差异性。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新疆地区高倾角煤层及复杂地质条件区的特殊的煤层气富集模式,指出高倾角导致的构造破坏及断层封闭是导致煤层气富集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乌河东矿区 含气性 吸附特征 准噶尔盆地
原文传递
河东南路金墓所见戏曲图像研究
20
作者 郭晓宇 《运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河东南路是金朝设立的路级行政区,在这一区域发现了许多金代的仿木结构砖室墓,众多墓葬内设有戏曲题材的壁面装饰和随葬器物。对这些戏曲题材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了解当时的丧葬观念以及社会风俗提供重要的实证参考。以河东南路地... 河东南路是金朝设立的路级行政区,在这一区域发现了许多金代的仿木结构砖室墓,众多墓葬内设有戏曲题材的壁面装饰和随葬器物。对这些戏曲题材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可为了解当时的丧葬观念以及社会风俗提供重要的实证参考。以河东南路地区46座金墓中的107幅戏曲图像为依托,分类探讨社火、伎乐歌舞、杂剧三大类戏曲图像的特征与内涵,同时联系传世文献对宋金戏曲的相关记载,以期探究时人选择、设置戏曲题材图像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这些图像与当时的丧葬风俗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南路地区 戏曲图像 河东戏剧 丧葬习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