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5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乡市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碧华 杨和连 +1 位作者 李新峥 周俊国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67-971,共5页
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技术,测定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菜田土壤样品中As、Pb、Zn、Cd、Cr、Mn、Ni、Cu等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不同种植年限与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的相关性以及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 采用微波消解-ICP-AES技术,测定不同种植年限大棚菜田土壤样品中As、Pb、Zn、Cd、Cr、Mn、Ni、Cu等重金属的含量,研究不同种植年限与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的相关性以及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大棚菜田土壤重金属Zn、Pb、Ni、Mn和Cu的含量与种植年限具有极显著相关性;大棚菜田土壤中重金属Cd和Cr的含量与种植年限不相关。重金属元素间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Pb、Cd、Ni、Mn、Cr、Cu,Pb与Cd、Ni、Mn、Cr、Cu,Cd与Ni、Mn、Cr,Ni与Mn、Cr、Cu,Mn与Cr、Cu具有污染同源性,Cu与Cd、Cr不具有污染同源性。地积累指数法污染评价结果显示Cd的污染等级达到了6级,已构成了极严重污染;Zn和Cu的污染等级达到2级,已构成了中度污染;Pb、Mn的污染等级达到1级,已经构成了轻~中度污染;As、Ni、Cr均未构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ICP-AES 大棚菜田 种植年限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原文传递
岩溶地区公路路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及其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鲁光银 熊瑛 朱自强 《公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7-151,共5页
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别对地处岩溶地区的衡昆高速公路湖南段、207国道、322国道的多个路段,在距离公路5m、10m、15m、25m、40m、60m、80m、100m、120m、150m处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土壤中的Cu、Pb、Zn、Cd等重金属元... 在2002年和2004年,分别对地处岩溶地区的衡昆高速公路湖南段、207国道、322国道的多个路段,在距离公路5m、10m、15m、25m、40m、60m、80m、100m、120m、150m处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试土壤中的Cu、Pb、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地区公路两侧土壤中的Pb、Zn、Cd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公路运营之后显著增加,其中,土壤中Cd元素的污染严重.轻度污染的元素为Pb、Zn,基本上未受到Cu的污染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及污染程度为:Cd〉Pb〉Zn〉Cu。重金属污染影响范围自公路起大约80~100m:岩溶地区公路路侧水田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较旱地、果园低。但影响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土壤 公路 重金属 污染
原文传递
两种模糊数学模型在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评价中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84
3
作者 朱青 周生路 +1 位作者 孙兆金 王国梁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4年第3期53-57,共5页
依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渐变性和模糊性 ,本文采用单因素决定和加权平均两种常见模糊数学模型对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表明 ,单因素决定模型适用于个别参评因子超标过大 ,评价出发点为希望体现单因素否决的情况 ;加权... 依据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渐变性和模糊性 ,本文采用单因素决定和加权平均两种常见模糊数学模型对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表明 ,单因素决定模型适用于个别参评因子超标过大 ,评价出发点为希望体现单因素否决的情况 ;加权平均模型适用于各参评因子超标情况接近 ,评价出发点为希望体现各个参评因子对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的综合影响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数学模型 土壤污染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污染物 隶属度函数
下载PDF
重金属单一污染对龙须草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袁敏 铁柏清 唐美珍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9-932,共4页
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Cd、Pb、Cu、Zn和As单一污染处理时龙须草叶绿素含量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其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均低于对照;龙须草SOD的活性随着Zn、As单一污染处理浓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盆栽试验的结果表明:Cd、Pb、Cu、Zn和As单一污染处理时龙须草叶绿素含量随着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其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均低于对照;龙须草SOD的活性随着Zn、As单一污染处理浓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随着其它三种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龙须草CAT和POD的活性随着As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而随着其它四种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单一污染 龙须草 叶绿素 抗氧化酶系统
原文传递
利用EDTA溶液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 被引量:23
5
作者 周井刚 蔡信德 +2 位作者 王永强 李伯威 郭正元 《广州环境科学》 2009年第2期32-36,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H值、淋洗时间的EDTA溶液对污染土壤中Pb、Cu、Ni、Zn、Cr的去除,并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EDTA为0.05mol/L、pH值=7、液土比为10颐1...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采用振荡淋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pH值、淋洗时间的EDTA溶液对污染土壤中Pb、Cu、Ni、Zn、Cr的去除,并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EDTA为0.05mol/L、pH值=7、液土比为10颐1、淋洗时间为18h的条件下能达到对污染土壤重金属最大去除率,去除率分别为Zn85.26%、Cu21.65%、Pb16.76%、Ni7.83%、Cr6.29%。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转移系数最大的是Cr,其次是Cu、Pb、Zn,最后是Ni,说明在土壤淋洗过程中Cr最先达到质量转移的平衡状态,然后是Cu、Pb、Zn,最后是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淋洗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下载PDF
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综述 被引量:13
6
作者 姜立萍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4年第5期224-229,共6页
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废水对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必须经过有效处理后才能排放进入自然环境。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3大类,综述了这3个类别中膜分离法、物理吸附法、植物修复法、生... 随着工业的发展,重金属废水对环境安全及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必须经过有效处理后才能排放进入自然环境。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生物法和化学法3大类,综述了这3个类别中膜分离法、物理吸附法、植物修复法、生物絮凝沉淀法、生物吸附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法和化学吸附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研究进展。指出,膜分离法操作方便、处理效率高,但膜组件昂贵、膜易被污染;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法和物理吸附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植物修复法处理周期长,适合于后期的长期维护和深度处理;2种生物处理法因不具备“广谱性”而应用大大受限;而化学吸附法以其条件温和、适用范围宽、操作简便、处理周期短、去除率高、选择性好等优点将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废水 环境污染 水处理技术
下载PDF
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累积特征 被引量:12
7
作者 楚纯洁 王章涵 +2 位作者 周金风 彭舜磊 杨风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2,共8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为菜地管理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豫西洪积平原洪庄杨乡附近的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大田土壤为对照,以种植年限(0~4,5~9...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为菜地管理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豫西洪积平原洪庄杨乡附近的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大田土壤为对照,以种植年限(0~4,5~9,10~19,≥20年)为采样依据,测定8种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并运用地累积指数和内梅罗指数,对研究区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累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2类菜地土壤重金属Cu、Ni、Pb、Cd和Hg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而大田对照土壤除Ni外,其他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除Ni元素外,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具有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大的趋势,而露天菜地则由于易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在总体增大趋势之下呈现一定的波动性。②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均存在Pb、Hg、Cd的累积污染,其程度大小均为Hg>Cd>Pb,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累积污染程度增大。③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均达到了重金属强度污染水平,且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加重态势,露天菜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较设施菜地高。【结论】研究区菜地土壤已产生不同程度的重金属累积污染,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具有大致相似的污染特征,累积污染均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加重,但外源性因素对露天菜地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更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地 土壤重金属 污染特征 豫西洪积平原
下载PDF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重金属污染及防治 被引量:3
8
作者 彭述辉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266-269,共4页
重金属主要以水溶态、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等多种形态存在于未经过去毒处理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废弃物、工业污水、化学农药之中,土壤累积也会使耕地重金属严重超标。重金属不仅影响蔬菜生长,也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改变重金属的有效态,... 重金属主要以水溶态、交换态、有机结合态等多种形态存在于未经过去毒处理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废弃物、工业污水、化学农药之中,土壤累积也会使耕地重金属严重超标。重金属不仅影响蔬菜生长,也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改变重金属的有效态,利用生物技术、换土等方法,可减轻重金属的污染和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蔬菜 重金属 污染 防治
下载PDF
鄱阳湖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被引量:198
9
作者 弓晓峰 陈春丽 +2 位作者 周文斌 简敏菲 张振辉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32-736,共5页
为了解丰、枯水期鄱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各污染物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对鄱阳湖污染现状详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并与单因子指数评价结... 为了解丰、枯水期鄱阳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以及各污染物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对鄱阳湖污染现状详细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鄱阳湖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分析,并与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鄱阳湖底泥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从总体的污染程度分析,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大小排列次序为:Cu>Pb>Zn>Cd,这与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一致;各污染物对鄱阳湖生态风险构成危害的影响程度排列次序为:Cd>Pb>Zn>Cu;污染的地区和时间差异大,各采样点污染程度排序为:鄱阳饶河>鄱阳湖龙口>鄱阳湖南矶山>星子冬枯山>星子渔民村,且枯水期普遍大于丰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重金属污染 地积累指数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170
10
作者 蔡美芳 李开明 +1 位作者 谢丹平 吴仁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23-230,共8页
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体健康,文章在调查分析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借鉴... 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体健康,文章在调查分析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原因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土壤环境保护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借鉴国际上先进国家在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我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耕地土壤污染预防制度和强化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管理两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重金属污染 来源分析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及其水肥调控技术展望 被引量:103
11
作者 杨启良 武振中 +3 位作者 陈金陵 刘小刚 王卫华 刘艳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5-1084,共10页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刻不容缓。文章在系统分析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水肥调控技术是现阶段解决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 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刻不容缓。文章在系统分析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水肥调控技术是现阶段解决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生物量较小和生长缓慢等问题的重要措施。综合考虑重金属污染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实时动态变化过程和植物生长的特点及根区土壤微环境(水、肥、气、热和微生物)效应机制,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与植物生长和根区土壤微环境之间的互作效应关系。以水肥调控技术为手段,以提高植物的生物量为目标,制定有利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最佳水肥调控利用模式。展望了基于水肥调控技术的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重要研究内容,分析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过程中的水肥调控技术研究的难点和创新点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水肥调控技术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危害及修复措施 被引量:85
12
作者 李广云 曹永富 +4 位作者 赵书民 张楠 郭建民 张婷 赵莹 《山东林业科技》 2011年第6期96-101,共6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土壤动物、土壤酶以及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土壤动物、土壤酶以及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等。可以预料,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将向着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方向发展,并且多种修复方法的综合使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修复
下载PDF
重金属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及毒性效应 被引量:77
13
作者 王振中 张友梅 +1 位作者 邓继福 李忠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948-1952,共5页
对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态系统重金属的富集及毒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主要富集的重金属元素为生物毒性较强的Cd、Hg、As以及具有一定毒性的Zn、Pb、Cu,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6.40.大型土壤动物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 对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生态系统重金属的富集及毒性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主要富集的重金属元素为生物毒性较强的Cd、Hg、As以及具有一定毒性的Zn、Pb、Cu,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6.40.大型土壤动物重金属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富集量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尤其某些巨蚓科种类对Cd表现高富集,富集系数为11.96.通过染毒试验进一步证明,土壤动物种类和数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同工酶分析表明,Cd对蚯蚓同工酶活性有明显的毒性效应.污染区主要种植蔬菜作物,而重金属在蔬菜体内的富集量也随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蔬菜对Cd的富集有明显的品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物富集 急性毒性试验 土壤动物 同工酶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安全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2
14
作者 黄道友 朱奇宏 +2 位作者 朱捍华 许超 刘守龙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30-1043,共14页
日益加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目前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因子。如何实现区域性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安全利用,已成为全球农业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难题与热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自2006年起,将其该... 日益加剧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是目前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因子。如何实现区域性大面积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安全利用,已成为全球农业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难题与热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自2006年起,将其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聚焦在以镉为代表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安全利用方面,按照"摸清家底、因地制宜、分区治理、科学施策"的总体思路和"边生产、边治理、边修复"的技术路径,系统地开展了重金属污染动态长期定位监测与典型重金属污染地区详查、重金属低积累型与强耐性的农作物主栽品种筛选、削减农作物重金属积累的农艺调控、阻控农作物重金属吸收的原位钝化,以及替代种植作物的耐受性及其修复潜力等研究,初步探明了湖南耕地环境和其主要农产品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成因与发展趋势,筛选出了一批适于不同污染程度耕地种植的农作物主栽品种供应急性应用,明确了肥水管理、叶面阻控、秸秆离田等农艺调控措施削减农作物重金属积累,和施用炉渣、生石灰、海泡石、农作废弃物生物质炭、腐植酸矿粉等单一物料及其复配制剂钝化土壤重金属的效果,阐明了以苎麻为代表的麻类作物对镉等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其修复潜力与机理,确立了南方稻田土壤有效态镉及镉污染稻田钝化效果评价的提取方法,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以"轻度污染农艺调控-中度污染钝化降活-重度污染断链改制"为核心的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安全利用综合技术与多种实用模式,并在典型污染地区建成了"重金属污染耕地农业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开放平台"和多处新技术新产品的中试基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耕地 农艺调控 原位钝化 替代种植 农业安全利用
原文传递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食品安全 被引量:51
15
作者 常学秀 施晓东 《环境科学导刊》 2001年第z1期21-24,77,共5页
重金属是沿食物链进入人体的重要污染物 ,它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 ,而大多数普通消费者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知之甚少。综述了土壤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及对人体的危害 ,介绍了土壤中重金属进入食品的途径 。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污染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71
16
作者 赵庆龄 路文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11,共7页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土壤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比较客观地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WebofKnowle...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土壤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比较客观地反映相关国家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科学影响,采用ISIWebofKnowledge的WebofScience引文数据库,选用普通检索方式,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为主题检索词,对1990~2008年之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发文量领先于其他国家,占全部发文量的15%;国际上发文量居前10位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为2.608,最主要的期刊有Environmental Pollu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al和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发文量在中国位居前3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文献计量 Web of SCIENCE
下载PDF
鄱阳湖水土环境及其水生维管束植物重金属污染 被引量:54
17
作者 简敏菲 弓晓峰 +2 位作者 游海 黄志中 朱捷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9-593,共5页
位于鄱阳湖流域乐安河中下游的德兴铜矿,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业基地,是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03年7月至8月对鄱阳湖部分流域的水质、沉积物、底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样品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调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 位于鄱阳湖流域乐安河中下游的德兴铜矿,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业基地,是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03年7月至8月对鄱阳湖部分流域的水质、沉积物、底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样品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调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样品中的Cu、Zn、Pb、Cd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地表水评价标准中的Ⅰ类标准,底泥、土壤等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而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能力,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与土壤背景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中重金属的背景值越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量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鄱阳湖流域 底泥 湖水 土壤背景值 水土环境 富集能力 水生 重金属含量 维管束植物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 被引量:62
18
作者 李战 李坤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268-270,共3页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阐述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情况,分析目前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来源 危害 修复 土壤 水体
下载PDF
矿山不同片区土壤中Zn、Pb、Cd、Cu和As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54
19
作者 廖国礼 吴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61,共5页
根据某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生产过程的污染状况,将受污染的矿区土壤分为尾矿污染区、坑道废水污染区、污风降尘污染区和精矿运输污染区4种类型.选择该矿区受污染土壤样本2 8个,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 AES)等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含... 根据某典型有色金属矿山生产过程的污染状况,将受污染的矿区土壤分为尾矿污染区、坑道废水污染区、污风降尘污染区和精矿运输污染区4种类型.选择该矿区受污染土壤样本2 8个,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 AES)等方法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矿区土壤重金属Zn、Pb、Cd、Cu和As污染较为严重,土壤Zn、Pb、Cd、Cu和As平均含量分别达5 0 8 . 6mg·kg-1 、384. 8mg·kg-1 、7 5 3mg·kg-1 、35 6mg·kg-1 和4 4 . 6mg·kg-1 .不同片区间存在明显差别,污染强度以尾矿污染区最高,内梅罗综合指数为1 7 3,其次是精矿运输污染区和坑道废水污染区,污风降尘污染区污染较轻;各片区土壤的重金属元素以残余态为主,有机结合态比例最小,不同元素之间、不同片区土壤之间各形态所占比例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重金属污染 不同片区 土壤污染 重金属形态
下载PDF
煤矸石风化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53
20
作者 刘玉荣 党志 尚爱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对贵州水城矿务局周围煤矸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形态及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u有明显积累,积累强度顺序为Cu>Cd>Zn>Pb,已经受到一定... 对贵州水城矿务局周围煤矸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形态及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u有明显积累,积累强度顺序为Cu>Cd>Zn>Pb,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有机态含量较低,多以铁锰氧化物和残渣态存在,受雨季影响,形态分布的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植物可利用性高,实验植物吸收的重金属特别是Zn、Cd的量均已远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风化土壤 环境效应 重金属污染 植物可利用性 有效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