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0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区域差异及特征解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源 贾士义 路紫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93-96,共4页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通常以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来表示.产业结构是研究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由时间维、空间维和结构维3个维度综合集成.时间维角度侧重产业结构形态动态变化规律的探讨,空间维角度着重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 产业结构是指产业构成及其比例关系,通常以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来表示.产业结构是研究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由时间维、空间维和结构维3个维度综合集成.时间维角度侧重产业结构形态动态变化规律的探讨,空间维角度着重各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构维角度则突出产业结构的特征分析.通过这3个维度分析表明,我国的产业结构演变进程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们给出了一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进 产业结构高度 区域差异 发展特征 重工业化
下载PDF
市场化、重工业化与“新东北现象”——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智勇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102,127,128,共15页
"新东北现象"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久性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高。本文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 "新东北现象"反映了东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持久性结构问题,突出表现为市场化程度低、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行政主导的城镇化,其结果是经济增长的脆弱性高。本文基于东北37个地级市1989—2012年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回归分析方法,得出结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长期依赖第二产业的相对扩张和增长,而第一和第三产业则相对萎缩;振兴东北系列专项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东北工业化的持续扩张,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第二产业,增加了经济增长的脆弱性。东北重工业导向的产业发展战略阻碍了城镇化,城镇化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机制,然而东北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难以根本改变产业结构。为了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发挥东北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以新技术和智能制造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并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国际市场,推动市场机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东北现象 重工业化 市场化 城镇化 地级市面板数据
下载PDF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林诗博 王如渊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7-152,共6页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难以判定。然而从工业总产值指数与城市化率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化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仍然明显。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工业难以带动... 由于我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难以判定。然而从工业总产值指数与城市化率的角度来看,我国工业化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仍然明显。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导致工业难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畸形时,重工业化对于城市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当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合理时,重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抑制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重工业化
下载PDF
核电:工业重工化发展模式下基荷低碳能源的选择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光 黄文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中国的低碳发展模式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寻求低碳能源对发展的支撑,当前在中国能够大规模建造的低碳能源,除了水电和部分新能源外,核电在低碳能源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分析中国经济重工化演进中电... 中国的低碳发展模式需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寻求低碳能源对发展的支撑,当前在中国能够大规模建造的低碳能源,除了水电和部分新能源外,核电在低碳能源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分析中国经济重工化演进中电力消耗、电源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电力生产碳排放的脱钩模型,提出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支撑中国经济重工化发展的高电力需求与大规模低碳电源要求的悖论,分析核电的碳排放以及核电作为主要大规模低碳基荷电源的原因,并基于结合外部成本比较核电与煤电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重工化 低碳经济 核电碳排放 核电经济性
下载PDF
中国重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忠暖 高权 +1 位作者 王帅 杨嘉聪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106,共8页
从我国新一轮重工业化的现实出发,基于2006—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在同时考虑时间滞后和空间异质性的情况下,对重工业发展是否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进行重新验证。在考虑重工业内部差异的... 从我国新一轮重工业化的现实出发,基于2006—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结合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在同时考虑时间滞后和空间异质性的情况下,对重工业发展是否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进行重新验证。在考虑重工业内部差异的前提下,研究发现:(1)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省际层面上城乡收入差距空间布局不合理的趋势仍在加剧;(2)装备制造型重工业在当期会对城乡收入差距起扩大作用,但随着其关联和间接效应的发挥,这种扩大效应会在时间滞后模型中逐渐被抵消。在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前提下,装备制造型重工业的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资源开采和加工型重工业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且在东北地区更为显著。同时还发现城镇化对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显著性在东西部存在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工业化 城乡收入差距 空间自相关 地理加权回归 中国
原文传递
超大城市工业重型化转型与人口变迁——以广州为例
6
作者 何汝勤 《南方人口》 2024年第2期27-39,共13页
从21世纪初广州工业重型化转型的视角,解析2005年前后广州常住人口规模不寻常的变化现象,即先持续减少再大幅上升。通过选取并整理38个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相关面板数据,依次进行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合成控制法分析,本文发现广州在21世... 从21世纪初广州工业重型化转型的视角,解析2005年前后广州常住人口规模不寻常的变化现象,即先持续减少再大幅上升。通过选取并整理38个一、二线城市的人口相关面板数据,依次进行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合成控制法分析,本文发现广州在21世纪初进行的重化工业调整对常住人口,尤其是流动人口、就业人口产生较大影响。在工业重型化调整的阵痛期,新兴与传统制造行业的就业形成取舍,外来人口流动性增强,使得2000-2005年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逐年减少具有独特性。进入重化工业主导新阶段之后,广州常住人口在2006年开始大幅增长,并与就业人口增势保持一致,其中,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加,劳动者素质水平提高。实现工业重型化转型的广州,不仅扩大了就业人口的规模,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就业结构,更好地推动城市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住人口 就业人口 产业人口 工业重型化
下载PDF
资本深化、重工业化、技术进步与西部地区工业就业增长——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舒银燕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70,共6页
基于200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资本深化、重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工业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对较小,负面影响最小的是工业资本深... 基于2001~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资本深化、重工业化和技术进步对工业就业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工业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产生的负面效应相对较小,负面影响最小的是工业资本深化。统计分析表明,在2004~2010年期间,西部地区工业的资本——劳动比逐步下降,未表现出资本深化,但重工业化趋势明显,技术进步明显。为提高工业增长的就业效应,西部地区应积极改善投资环境,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把技术进步的重点放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上,通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扩大产业规模,形成就业扩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深化 重工业化 技术进步 就业增长
下载PDF
工业适度重型化背景下的低碳路径选择:基于广东工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细康 吴大磊 曾云敏 《产经评论》 CSSCI 2014年第5期115-126,共12页
对工业适度重型化背景下的高碳发展惯性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以广东为重点,利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研究工业能源消费历史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广东工业重型化和高碳化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处于惯性高位区间,工业碳排放峰值... 对工业适度重型化背景下的高碳发展惯性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以广东为重点,利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研究工业能源消费历史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广东工业重型化和高碳化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处于惯性高位区间,工业碳排放峰值预计出现在2025年左右;由技术进步诱发的能源效率提升是过去十多年来碳排放增长减缓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尚未发挥足够的降碳效应。结合广东工业适度重型化发展特征,研究认为,能源效率提升仍是现阶段广东工业碳减排的主要途径。随着技术进步效应的边际递减,中远期碳减排的主要动力源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适度重型化 碳排放 因素分解 能源强度 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
下载PDF
基于产业视角的劳动收入份额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本凤 周敏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0-117,共8页
本文分析了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运用200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工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工业结构偏重化直接降低了工业部门吸纳劳动... 本文分析了工业部门内部结构变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并运用2001—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劳动收入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重工业化与劳动收入份额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方面,工业结构偏重化直接降低了工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从而导致在日益增加的国民收入蛋糕中,劳动要素所分享到的比重越来越小;另一方面,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实施诱致资本利用型技术进步产生,偏离了我国要素禀赋,不利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收入份额 重工业化 技术变迁
原文传递
重工业化与中国能源消费变动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林 余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加上中国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重工业迅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弹性和能源消费强度上升,经济增长出现高能源消耗的新变化,加剧中国经济增长的能... 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越来越大,加上中国正处于重工业化阶段,重工业迅速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弹性和能源消费强度上升,经济增长出现高能源消耗的新变化,加剧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压力。因此,需要加快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结构突变 重工业化
下载PDF
重工业化是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助推器——广州工业结构变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云锐 周怀峰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0-44,75,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在总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结构和布局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工业结构变动来看,广州工业正经历从结构轻型化发展阶段到重化发展阶段。广州工业结构和布局的这种变化,在较深的层次上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不仅在总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结构和布局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工业结构变动来看,广州工业正经历从结构轻型化发展阶段到重化发展阶段。广州工业结构和布局的这种变化,在较深的层次上反映出广州工业在中心城市经济结构演进中的历史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工业化 城市产业 结构变迁
下载PDF
我国新型重化工业化与产业政策创新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力 周革非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6,共4页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重型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着力避免和克服工业化进程中传统重化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等突出问题和弊端,必须要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重型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着力避免和克服工业化进程中传统重化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生产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等突出问题和弊端,必须要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促进新型重化工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工业化 产业政策 创新策
下载PDF
对外开放、内外需产品价格剪刀差与中国重工业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志勇 宋佳音 黄泽清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2-166,共15页
本文在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重工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重工业化成败的原因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与主流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对外开放在我国重工业化进程中的最重要的贡献... 本文在中国经济结构变迁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重工业化进程的影响。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重工业化成败的原因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与主流经济学理论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对外开放在我国重工业化进程中的最重要的贡献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决了重工业化对就业的排斥,二是加速重工业资本积累过程。对外开放促进资本积累的主要渠道并非通过吸引外资而是通过内外需产品剪刀差扭曲要素收入分配,使收入分配倾向于资本要素从而加速资本积累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超战略 价格剪刀差 要素收入分配 重工业化
原文传递
从重化工业化争论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
14
作者 高煜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8-61,共4页
工业结构的重型化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焦点。近期在重化工业化的研究中存在许多不同观点。对重化工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就会发现,发展重化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 工业结构的重型化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选择是近期研究的一个焦点。近期在重化工业化的研究中存在许多不同观点。对重化工业化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就会发现,发展重化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的必然选择,而发展节约型、环保型、信息化嵌入型和开放型的重化工业化,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应当选择的新重化工业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重化工业化 路径选择 发展
下载PDF
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历史考察与现实剖析
15
作者 崔健 刘金洋 《现代日本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67,共12页
2015年日本防卫省推出“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推进制度”,从而实现了在战后由军事支出来资助民间科学研究的政策突破,这也是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变化的突出表现。日本的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由来已久,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的变化中或... 2015年日本防卫省推出“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推进制度”,从而实现了在战后由军事支出来资助民间科学研究的政策突破,这也是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变化的突出表现。日本的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由来已久,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的变化中或多或少地蕴含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含义。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日本在战争以及备战时期军需工业动员、国家总动员下军民两用技术政策以及在重化工业化时期把国外先进军用技术转为民用的政策与实践。通过历史考察,总结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全面、深入地剖析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的现实变化。虽然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变化受到国际环境的很大影响,但是更为重要的还是日本国内各种因素的变化。在外部限制和内部约束下,当前日本军民两用技术政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从而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军民两用技术政策 战争时期 重化工业化时期 安全保障技术研究推进制度
原文传递
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对中国的启示——德、美、韩三国工业化过程的特点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一鸣 全海涛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4-86,共3页
通过分析德、美、韩三国的工业化过程特点,归纳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过程的普遍规律:工业发展均遵循从轻工业阶段到重化工业阶段的阶段发展路线;工业化水平距先进水平的差距越大,政府的干预强度越大;重视教育和技术创新;工业化进程与... 通过分析德、美、韩三国的工业化过程特点,归纳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过程的普遍规律:工业发展均遵循从轻工业阶段到重化工业阶段的阶段发展路线;工业化水平距先进水平的差距越大,政府的干预强度越大;重视教育和技术创新;工业化进程与市场化密不可分。在分析三国工业化历程的普遍规律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重化工业化 技术创新 政策干预
下载PDF
“一五”期间武汉重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与反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0年第2期26-28,56,共4页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经济的因素,武汉依靠国家政策资金的投入,在"一五"期间形成了重工业化结构,建国初期的经济落后面貌得以大幅度改善。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国家大力实行"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反思武汉"一五... 由于历史的、地理的、经济的因素,武汉依靠国家政策资金的投入,在"一五"期间形成了重工业化结构,建国初期的经济落后面貌得以大幅度改善。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国家大力实行"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反思武汉"一五"期间重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对武汉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而言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五”计划 重工业化结构 工业布局
下载PDF
浅议中国新的重化工业化道路
18
作者 张薇平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5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新一轮的经济增长预示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重化工业时期,这将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围绕这一新重化工业现状进行基本分析,从而引发了一些关于如何构建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
关键词 产业经济研究 新型重化工业 内部结构调整 机遇与挑战
下载PDF
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轻、重”之辨 被引量:59
19
作者 武力 温锐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9-49,共11页
在1949—2005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轻、重”关系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在1949—1978年的求强阶段,工业化的“轻、重”关系表现为“重重轻轻”①;在1979—1997年的求富阶段,工业化的“轻、重”关系表现为“农、轻、重”同步发展;在1998—2... 在1949—2005年中国工业化进程中,“轻、重”关系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变:在1949—1978年的求强阶段,工业化的“轻、重”关系表现为“重重轻轻”①;在1979—1997年的求富阶段,工业化的“轻、重”关系表现为“农、轻、重”同步发展;在1998—2005年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阶段,工业化的“轻、重”关系表现为政府和企业都在通过结构调整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快速发展。通过对工业化三个阶段的分析,提出要纠正有关“轻、重”问题的五个认识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化 重工业 轻工业 产业结构
原文传递
绿色金融影响下中国污染性产业技术创新及其空间差异 被引量:39
20
作者 朱向东 黄永源 +1 位作者 朱晟君 黄海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77-787,共11页
基于2015—2018年中国335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剖析绿色金融对污染性产业的技术效应,探讨其与环境规制、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区分不同产业类型,厘清绿色金融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在不同区域促成污染性... 基于2015—2018年中国335个地级以上城市,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剖析绿色金融对污染性产业的技术效应,探讨其与环境规制、研发投入的交互作用,区分不同产业类型,厘清绿色金融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在不同区域促成污染性重工业和轻工业技术创新;绿色金融与环境规制协同互补,并且这种协同对轻工业更有效,在中西部地区更突出;对于污染性轻工业,绿色金融通过提升研发投入激励技术创新的现象广泛存在,而污染性重工业仅在西部地区出现类似现象。绿色金融的技术效应呈现轻工业强于重工业,西部地区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特征,结合中国环境治理与科技创新现实,绿色金融与环境和科技政策有望相互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技术效应 环境规制 重工业 轻工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