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1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27
1
作者 金春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2,共8页
在中国原创文化的源头中,最重要的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一命题;它以"两个世界"的形式出现,勾画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关系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德"字及其观念起于何时?只能以甲骨文、金文和《周书》为据,是... 在中国原创文化的源头中,最重要的是"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一命题;它以"两个世界"的形式出现,勾画了中国哲学中天人关系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德"字及其观念起于何时?只能以甲骨文、金文和《周书》为据,是周人之新观念。其原始义非"道德"、"德行",而系全生、保全生命,引申为恩惠德泽;初为政治范畴,以后扩展为哲学性命范畴,与"性"为同类概念。"德"的文化政治与历史内涵对儒家人性论有极大影响,亦决定了老子之"道"不同于西方哲学逻各斯与总原理,而具有独特的中国哲学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价值冲突中的《圣经》翻译——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翻译策略和关键译名选择 被引量:18
2
作者 夏元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1-55,共5页
在可能发生的价值冲突面前,明末清初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翻译《圣经》时采取了适应的策略。这意味着,对有悖儒家价值的重要福音信息不进行传达;如果必要的话,将之悉数删除;如果原文行文与中国习俗和价值观不符,则淡化原文语气;在某些场合... 在可能发生的价值冲突面前,明末清初来华传教的耶稣会士翻译《圣经》时采取了适应的策略。这意味着,对有悖儒家价值的重要福音信息不进行传达;如果必要的话,将之悉数删除;如果原文行文与中国习俗和价值观不符,则淡化原文语气;在某些场合,添加原文根本没有的内容,即使所添加内容与福音信息截然相反也在所不惜。“天”和“天主”等中文语词被传教士用来翻译Deus这一关键概念,藉此,迥然有异的中西价值体系之间搭起了一座概念的桥梁。另一方面,由于与耶稣会士的密切接触甚至信仰基督教,儒家士大夫也掌握了一条将西方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的方便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 翻译 耶稣会士 价值冲突 天主
原文传递
天道、王道与王权——王道政治的基本结构及其文明矫正功能 被引量:24
3
作者 任剑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3-94,共12页
儒家的理想政治形态是王道政治。王道政治一般被理解为仁政德治。这是一种治道意义上的王道政治。王道政治具有政道含义:它由天道提供正当性来源、由王道保证合法性基础、由王权供给实体化建构,从而将现实政治权力置于严格的正当性与合... 儒家的理想政治形态是王道政治。王道政治一般被理解为仁政德治。这是一种治道意义上的王道政治。王道政治具有政道含义:它由天道提供正当性来源、由王道保证合法性基础、由王权供给实体化建构,从而将现实政治权力置于严格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审查之下。王道政治是一体三维的立体化政治理论,不是一种平面化的治道设计。王道政治的道德资源丰厚。霸道政治是儒家所轻视的政治形态,但霸道政治的政治建构能力似乎高于王道政治。在王道政治与霸道政治之间,不同文明形态相互之间的矫正功能得以浮现,王道政治应当为人们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道 王道 王权 王道政治 霸道政治 文明矫正
原文传递
孟子性善论新探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鹏伟 郭齐勇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0,共5页
在孟子的性善论中,人性概念是与“命”、“心”概念紧密联系的,命是性的本原,心是性的显现。性和心的含义都包括“体”和“用”两层:从体而言,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良知良能,心是人的良心本心;从用而言,性是仁义礼智四端,心是恻隐、羞恶... 在孟子的性善论中,人性概念是与“命”、“心”概念紧密联系的,命是性的本原,心是性的显现。性和心的含义都包括“体”和“用”两层:从体而言,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良知良能,心是人的良心本心;从用而言,性是仁义礼智四端,心是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良心本心作为性善论的立论基础,是人的道德本能、道德理性和道德意志的集合,其显现过程是从道德本能出发经过道德理性逐渐上升到道德意志的过程。孟子的性善论不是向善论,而是性本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 天命 良心
下载PDF
说商代的“天”和“帝” 被引量:19
5
作者 晁福林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0-146,共17页
商代的"天"观念,在甲骨卜辞里是由"帝"来表现的。甲骨文的"帝"能够表示"天"的大部分意蕴,但无有"处所"之意。《尚书·商书》部分所载的"天"观念,与甲骨卜辞基本一致,... 商代的"天"观念,在甲骨卜辞里是由"帝"来表现的。甲骨文的"帝"能够表示"天"的大部分意蕴,但无有"处所"之意。《尚书·商书》部分所载的"天"观念,与甲骨卜辞基本一致,但杂有周人述古之语,有一些是周人的观念。所以应当予以缕析和区分。从甲骨卜辞和相关文献的记载里,可以较为清楚地认识商代的"天"、"帝"观念,这对于研究我国上古时代思想文化的起源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商书》 《商颂》
下载PDF
与天对话——略析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基因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蔚 史箴 《新建筑》 1997年第2期46-48,共3页
在中国传统自然观中,“天地”概念有着特定的哲学含意,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与此密切相关。结合上述重要文化背景,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特点。
关键词 园林 园林史 传统文化
下载PDF
人在天中,天由人成——对“天人关系”含义及其流变的新反思 被引量:14
7
作者 俞吾金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1,共7页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遗憾的是,一旦人们谈论"天人关系",就已经把"天"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割裂了,把它们理解为两个相互外在的对象,仿佛"人"只是贴到"...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然而遗憾的是,一旦人们谈论"天人关系",就已经把"天"与"人"之间的内在关系割裂了,把它们理解为两个相互外在的对象,仿佛"人"只是贴到"天"上去的一张邮票,随时可以被撕下来。文字源流上的考辨表明,"天"由"人"成,"人"在"天"中,"人"本身就是"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人们不需要谈"天人关系",只要谈"天",同时也就在谈"人"了。在现、当代哲学的语境中,"天人关系"转化为"自然与人的关系",人们对这一关系的探索,不再停留在单纯自然科学的角度上,而是努力把自然科学的视角与人的科学的视角综合起来,并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合理的社会政治制度和环境法规,以便人类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方式,真正地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自然的伴侣和守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魅化 祛魅化 工业 人化自然辩证法
原文传递
北宋熙宁七年的天人之际——社会生态史的一个案例 被引量:9
8
作者 曾雄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46,共12页
雨水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农业的收成,乃至国家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其中的雨水条件,对于农业和江山社稷的重视使得中国人十分关注自然界中... 雨水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农业的收成,乃至国家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条件,特别是其中的雨水条件,对于农业和江山社稷的重视使得中国人十分关注自然界中的雨水情况。但在传统中国,雨水又不完全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雨水被视为有意识的人间主宰者"天"所发出的一种信号,被赋予了许多自然以外的意义。雨水之发生与否往往又被看作是人事的结果,而雨水发生之后,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又进一步放大了雨水的作用。因此,雨水在中国人与自然的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历朝列代都十分注意雨水状况,并在做出相应解读的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措施。一部雨水的历史,也是一部统治者统治国家的历史。宋代熙宁七年的事例就展示了古人对于雨水的认识,社会在面对灾害性天气时所做出的反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熙宁七年
下载PDF
中国龙文化的形成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鹤 张玉清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自一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今天,龙在宗教、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充当着重要角色。龙的形象在西周已经完成,神圣合一,汉代确立了龙为天子神威的系统。由于佛教的传入,印度的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龙文化,将龙的文化形象... 自一万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直至今天,龙在宗教、政治、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充当着重要角色。龙的形象在西周已经完成,神圣合一,汉代确立了龙为天子神威的系统。由于佛教的传入,印度的龙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龙文化,将龙的文化形象变得丰富多元,尔后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文化 演变 天子神威 佛教 丰富多元
下载PDF
浅谈伊斯兰教对伊斯兰建筑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周强 《山西建筑》 2007年第11期57-58,共2页
对伊斯兰教进行简述,通过伊斯兰教的发展及传播过程,对比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伊斯兰园林、建筑、装饰的演变,论述了伊斯兰教的主要建筑是清真寺,伊斯兰教对“天园”的向往极大地影响了伊斯兰教建筑,而“天园”中所有的美好事物都是... 对伊斯兰教进行简述,通过伊斯兰教的发展及传播过程,对比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伊斯兰园林、建筑、装饰的演变,论述了伊斯兰教的主要建筑是清真寺,伊斯兰教对“天园”的向往极大地影响了伊斯兰教建筑,而“天园”中所有的美好事物都是他们所处环境中极度缺乏的,得出了随着伊斯兰教的横向传播,清真寺的型制和格局乃至建筑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教 伊斯兰建筑 天园 清真寺
下载PDF
天人关系新论——先秦“天”的观念演进及儒家对天人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瑞雪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54-57,共4页
西周春秋时期,“天”的神秘色彩淡化,“天命”观逐渐被带有客观性和伦理性的“天道”观所代替。“人”从“天”的威势中解放出来,“人道”上升到与“天道”并列的位置。儒家又顺应这一趋势,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并把“天人... 西周春秋时期,“天”的神秘色彩淡化,“天命”观逐渐被带有客观性和伦理性的“天道”观所代替。“人”从“天”的威势中解放出来,“人道”上升到与“天道”并列的位置。儒家又顺应这一趋势,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并把“天人关系”的主题定在“人道”上。儒家为“人道”制定了“中庸”的目标和“礼”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天人关系
下载PDF
论董仲舒的“天本体”哲学 被引量:7
12
作者 余治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5-30,共6页
董仲舒的哲学以天为最高本体。董仲舒从贵“元”、祥“始”、崇“本”观念展开本体论证 ,强调“人唯有始终也而生”。天、地、人“三本”归于一 ,只是一个天字 ,只有天 ,才是人心本体之所指。天既是包容万物的、规律性的宇宙整体结构 ,... 董仲舒的哲学以天为最高本体。董仲舒从贵“元”、祥“始”、崇“本”观念展开本体论证 ,强调“人唯有始终也而生”。天、地、人“三本”归于一 ,只是一个天字 ,只有天 ,才是人心本体之所指。天既是包容万物的、规律性的宇宙整体结构 ,又是人心信仰的源出 ,是人不得不尊崇与敬畏的对象。直到今天 ,天本体仍然活在中国人的生活世界里 ,通过信念、思维、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人心 哲学 本体 敬畏 反映 生活世界 思维 开本 观念
下载PDF
王充道家思想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雪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 ,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 ,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 ,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 ,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 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立论宗旨 ,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 ,以“气”为核心范畴 ,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 ,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 ,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 ,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因此 ,王充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充 自然
下载PDF
基于“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四川湿热病证易感性成因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龙迪 彭波 +3 位作者 刘嘉 王振兴 王飞 王雷 《四川中医》 2017年第4期41-44,共4页
近年来湿热致病逐渐引起医家们的重视,同时也是广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发现湿热邪气是四川地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四川人罹患湿热病证的机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病证,四川地区对湿热病证具有高度易... 近年来湿热致病逐渐引起医家们的重视,同时也是广大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科技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发现湿热邪气是四川地区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四川人罹患湿热病证的机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病证,四川地区对湿热病证具有高度易感性。笔者立足"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探索、总结四川人易感湿热病证的成因,为进一步制定四川人湿热病证防治对策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病证 易感性 “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 四川地区 四川人
下载PDF
论我国民间信仰的多元一体化格局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道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15,共9页
我国民间信仰存在多元一体化之格局。所谓"多元",是各地民间信仰表现的极端多样化;所谓"一体",是全民族大体一致的以"天地君亲师"为至尊的信仰秩列。民间信仰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 我国民间信仰存在多元一体化之格局。所谓"多元",是各地民间信仰表现的极端多样化;所谓"一体",是全民族大体一致的以"天地君亲师"为至尊的信仰秩列。民间信仰多元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之路径,主要有民族迁徙与神道设教、感恩祈福等方面。民间信仰以社神和祖先崇拜为根基,"天地君亲师"五位亦以地(社)、亲(祖先)为核心,故中国民间信仰宜称为"社祖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天地君亲师 社祖教 多元一体化格局
下载PDF
儒家学说中关于“天”的观念和信仰及其历史演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可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59,共4页
本文认为,儒家学说中的"天"具有宗教意义,自秦汉至宋明,它经历了一个从既有道德理性又有好恶等意志情感的"天"到只有道德理性没有具体情感意志的"天"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此相应,"天"主宰世界的方... 本文认为,儒家学说中的"天"具有宗教意义,自秦汉至宋明,它经历了一个从既有道德理性又有好恶等意志情感的"天"到只有道德理性没有具体情感意志的"天"的历史演变过程;与此相应,"天"主宰世界的方式,也从直接通过天人之间的相互感应转变为一种间接的方式,即通过"天命"使"天理"内在于万物和人类,从而使万物和人类直接受其天赋之理(性)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宗教 信仰
下载PDF
城市时代的特色之路 被引量:7
17
作者 沈磊 赵国裕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就如何在城市时代塑造特色的命题,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总结思考;提出了“上帝、祖宗、自我”是塑造城市特色之思想精髓,构建了“城市特色树”的概念,即“自然之土”、“历史之根”,“自我之枝叶”;有了前两者的营养吸收与供给,后者才能... 就如何在城市时代塑造特色的命题,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总结思考;提出了“上帝、祖宗、自我”是塑造城市特色之思想精髓,构建了“城市特色树”的概念,即“自然之土”、“历史之根”,“自我之枝叶”;有了前两者的营养吸收与供给,后者才能繁茂。并介绍了宁波在这方面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特色 上帝 祖宗 自我
原文传递
曹植的天人意识和“曹子哲学” 被引量:9
18
作者 夏洵若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08-114,共7页
曹植的天人意识表现在他的所谓“求仙诗”和其他文学或政见作品。他的“求仙”创作,实为他个人的灵性化意识对天地万物和人生的综合思考感悟,是受到“原始意象”影响并结合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见解所形成的具备其自身哲理体系的篇章,是... 曹植的天人意识表现在他的所谓“求仙诗”和其他文学或政见作品。他的“求仙”创作,实为他个人的灵性化意识对天地万物和人生的综合思考感悟,是受到“原始意象”影响并结合其独特的人生经历与见解所形成的具备其自身哲理体系的篇章,是其哲学价值观的表露。其哲学思想体系与哲学家身份,均是存在且不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 求仙诗 中国古代哲学
下载PDF
天人合一述论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世超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5-17,共13页
邹衍第一次把天人合一变成了系统的学说。从天地的形成谈起 ,融阴阳与五行为一体 ,用五行生克、阴阳消长和五德转移的理论解释一年四季的诸多变化和历史演进的规律 ,并进而规范人类、特别是王者的行为 ,是邹衍学说的实质和核心。但邹衍... 邹衍第一次把天人合一变成了系统的学说。从天地的形成谈起 ,融阴阳与五行为一体 ,用五行生克、阴阳消长和五德转移的理论解释一年四季的诸多变化和历史演进的规律 ,并进而规范人类、特别是王者的行为 ,是邹衍学说的实质和核心。但邹衍的天人合一理论和它所自出的巫术原理一样 ,归根结底是错误的和虚妄的。有人把天人合一等同于人和自然的和谐 ,完全是对古代文化的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衍 天人合一 人定胜天
下载PDF
从“近取诸身”看英文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天”的翻译处理 被引量:6
20
作者 蔡新乐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98,共6页
依安乐哲,以Heaven来翻译"天"遮蔽这个观念的诸多意涵。进一步研究发现,不仅道家哲学之中的宇宙论被转换成基督教的创世说,而且,孔夫子视为可以效仿的"天"也成为要向之呼吁的"上帝"。本文认为,可以"... 依安乐哲,以Heaven来翻译"天"遮蔽这个观念的诸多意涵。进一步研究发现,不仅道家哲学之中的宇宙论被转换成基督教的创世说,而且,孔夫子视为可以效仿的"天"也成为要向之呼吁的"上帝"。本文认为,可以"恕道"的推己及人、近可取譬的原则,仿造康德的"头上的星空"的表达,将"天"直接转换为the being overhead,以期直接表现许慎所解释的"颠"的意义,突出其"至高无上"的形而上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en the BEING OVERHEA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