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HSF1聚合与IL-1β、TNF-αmR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马中女 曹宇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参与体温调控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在复制家兔LPS发热模型基础上,检测在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HSF1的表达与IL-1β、TNF-α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注射LPS0.5μg/kg后家兔体温明显升高,在60min和180mi... 目的:探讨热休克因子1(HSF1)参与体温调控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在复制家兔LPS发热模型基础上,检测在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HSF1的表达与IL-1β、TNF-α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注射LPS0.5μg/kg后家兔体温明显升高,在60min和180min时出现两个体温高峰;由LPS引起发热过程中单核细胞TNF-α、IL-1βmRNA表达量分别在80min和160min达高峰,400min以内降至基础水平;单核细胞HSF1三聚体含量在体温上升到一定水平,即从注射LPS后160min开始逐渐增多。LPS致发热时单核细胞HSF1三聚体含量与单核细胞IL-1β、TNF-αmRNA表达量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体温与单核细胞IL-1βmRNA表达量呈现正相关动态变化。结论:在LPS致发热时HSF1可能通过抑制IL-1β、TNF-α等内生性致热原基因的表达而限制体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因子1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发热 热限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1对肿瘤坏死因子α的转录调控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欧阳华伟 谭军 +1 位作者 李高峰 罗成群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转录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HSF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F1,TNF-α野生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TNFα-Y,TNF-α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TNFα-T。pcDNA3.1-...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转录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HSF1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SF1,TNF-α野生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TNFα-Y,TNF-α突变型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TNFα-T。pcDNA3.1-HSF1转染巨噬细胞RAW264.7,半定量RT-PCR检测TNF-αmRNA的表达。pcDNA3.1-HSF1,TNF-α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RAW264.7,比较pGL3-TNFα-Y和pGL3-TNFα-T的相对萤光素酶活性。结果 HSF1下调RAW264.7 TNF-αmRNA的表达,pGL3-TNFα-T的相对荧光素酶值较pGL3-TNFα-Y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1)通过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启动子区HSE的结合下调RAW264.7 TNF-α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转录调控
原文传递
HBx和HSF1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智 郭鹏 +6 位作者 孙兴 肖艺 徐静 彭涛 赵国良 吴曙粤 黄海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06-310,共5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 gene,HBx)上调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肝癌Hep 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pc DNA3.1载体与HBx基因连接构建pc DNA3.1-HBx过表达质粒,同时构... 目的探讨过表达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hepatitis B virus X gene,HBx)上调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肝癌Hep G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pc DNA3.1载体与HBx基因连接构建pc DNA3.1-HBx过表达质粒,同时构建空载体pc DNA3.1对照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Hep G2细胞,获得Mock/Hep G2细胞(对照组)和HBx/Hep G2细胞(实验组)。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内HSF1和HBx蛋白表达水平,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结果与转染空载体pc DNA3.1的Mock/Hep G2细胞相比,转染过表达载体pc DNA3.1-HBx的HBx/Hep G2细胞中HBx和HSF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细胞平板克隆形成[(46.13±1.25%vs 86.43±1.01%)]、侵袭能力[(22.47±2.05)%vs(51.01±1.75)%]和迁移能力[(24.18±0.98)%vs(59.03±0.83)%]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x基因可上调肝癌Hep G2细胞HSF1和HBx蛋白的表达,促进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导致细胞恶性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肝癌HEPG2细胞 细胞生长
下载PDF
RNAi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SF1基因表达增强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刘中华 洪承皎 张保国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0-304,共5页
通过RNA(Ribonucleic acid)干扰技术下调人宫颈癌细胞中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Heat shock tran- scription factor1,HSF1)基因的表达,探讨沉默HSF1基因后,对宫颈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将表达siRNA的HSF1-pSilencer2.1-U6 neo质粒表达载... 通过RNA(Ribonucleic acid)干扰技术下调人宫颈癌细胞中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Heat shock tran- scription factor1,HSF1)基因的表达,探讨沉默HSF1基因后,对宫颈癌细胞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将表达siRNA的HSF1-pSilencer2.1-U6 neo质粒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入宫颈癌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HSF1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蛋白质量,克隆法检测细胞的辐射敏感性。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细胞及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转染HSF1A-pSilencer2.1-U6neo质粒表达载体的细胞HSF1mRNA表达明显下降,同时Hela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也随着HSF1基因表达的下调而增高。表明siRNA质粒表达载体HSF1A-pSilencer2.1-U6neo转染细胞后可以降低HSF1的表达,可以增强宫颈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 RNA干扰 热休克蛋白 辐射敏感性
下载PDF
HSF1与XAF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卓 李佳 +3 位作者 张千锋 张建芳 王建 陈必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检测HSF1与XAF1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C组)、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中两者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阳... 目的检测HSF1与XAF1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C组)、33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中两者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其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阳性表达率为76.6%,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36.4%(P<0.05);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XAF1阳性率分别为31.2%和72.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HS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C组中XAF1的阳性表达率在不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与XAF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SF1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抑制XAF1的表达致使细胞过度生长,抑制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导致肿瘤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热休克转录因子 X-染色体相关凋亡抑制因子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转录因子HSF4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汝海 钟连声 +4 位作者 王天骄 潘忠诚 赵雨杰 王绍成 何群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16年第6期475-479,共5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4(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4,HSF4)是热休克转录因子HSF家族成员,近年发现HSF4除发挥调控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表达的功能外,亦直接或间接调节许多非热休克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及多... 热休克转录因子4(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4,HSF4)是热休克转录因子HSF家族成员,近年发现HSF4除发挥调控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表达的功能外,亦直接或间接调节许多非热休克基因的表达,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及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现对9个物种的HSF4蛋白序列进行了多序列对比、进化痕迹分析和蛋白质特定功能区域分析,发现两个保守区域:一个是75-119保守区域,其部分位于文献报道的HSF家族的DNA结合区域,该区域呈现锤子状颈环结构,中部富含亲水氨基酸,提示该颈环结构有嵌入DNA结构内部解开其双链结构起转录调控的作用;另一保守区域在176-230,呈现卷曲螺旋(coil)结构,可能跟HSF4与DNA识别、结合、固定功能相关。对HSF4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以为其功能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4(hsf4) 生物信息学分析 保守区域 转录调控
下载PDF
精子发生调控因子重组人HSF5的原核表达、活性检测与结构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钟洪莉 肖城良 +3 位作者 史祥睿 代宇婕 刘威 张庆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9期1323-1328,共6页
目的表达可溶性重组人源热休克转录因子5(rhHSF5)蛋白,并对其与热休克元件(HSEs)结合的结构模型进行预测。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上,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挑取单克隆,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 目的表达可溶性重组人源热休克转录因子5(rhHSF5)蛋白,并对其与热休克元件(HSEs)结合的结构模型进行预测。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上,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挑取单克隆,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Superdex 75分子筛层析纯化后,获得重组蛋白。与包含HSEs的DNA片段进行凝胶迁移实验,并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方法对其与HSEs结合的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结果获得可溶性人源HSF5蛋白的表达;经纯化得到高纯度、可结合HSEs的重组蛋白;凝胶迁移实验可见它与含HSEs的寡聚核苷酸有结合。结论可溶性的人源HSF5蛋白可在原核系统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SF5的功能机制提供了基本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发生 热休克转录因子5(hsf5) 原核表达 可溶性蛋白 结构预测
下载PDF
GmHSFA1基因克隆及其过量表达提高转基因大豆的耐热性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晓军 叶春江 +6 位作者 吕慧颖 徐民新 李葳 张利明 王超 罗淑萍 朱保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1-1420,共10页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 781 bp,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 热激转录因子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应答和热激蛋白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新的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 781 bp,包含1个1 53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含有510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GenBank登录号为AY458843)。与其他转录因子的分子结构相似,GmHSFA1也含有4个典型的结构功能域-DNA结合域、寡聚域、核定位信号和C端激活域。BLAST分析表明,GmHSFA1与其同源性最高的番茄热激转录因子LpHSFA1之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52.46%。RT-PCR、Northern和遗传转化结果显示:1)GmHsfA1在大豆的不同组织中呈现组成型表达模式;2)常温下转基因大豆植株的GmHsf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对照;3)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了转基因大豆植株中热激蛋白基因GmHsp22在非诱导条件下的转录,并加强了高温胁迫下另2个热激蛋白基因GmHsp23和GmHsp70的表达;4)转GmHsfA1大豆植株的耐热温度(达52℃)明显高于非转基因植株。上述结果说明,GmHsfA1的过量表达激活或促进其下游3个热激蛋白基因的转录或表达,明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植株的耐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热激转录因子A1(hsfA1) 转基因 热胁迫 过量表达 耐热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